第一篇:80字小片段的题型与例子
80字小片段的题型与例子
一、读后感
答题格式:1+2+1(总分总)
1、围绕关键词找肯定句表达自己观点。(总起)
2、从正面阐述其好处或从反面阐述其危害举一句话的简例
1、结论:呼吁
具体分析:
1、由文本引出感点:感点或是读到文章某处心灵震撼的一处;或是文中某人物值得学习品质。或是文章事件蕴藏地一个道理,感点相当于议论文论点。感点简洁,不必涉及文章具体内容。
如:读了本文,明白:只要以诚相待,别人也会以真诚之心来回报。
德比的孝心震撼了我,生活中应该珍爱母亲。
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要认真读书。
2、对感点进行分析:主要是围绕关键词进行说理分析,可以用排比句直接对感点进行阐发;可以用正反对比进行说理,如果按关键词实践,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按照去实践,情况又如何;还可以列举古今中外与关键词相符名人事例。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言简意明。
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多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明白人生的许多道理。
面对困难,只有勇敢克服才能走出困境,只有勇敢克服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勇敢克服才能有所收获。生活中,我们不能害怕困难,逃避挫折。
尊严,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有了尊严就能走向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若没有尊严,一个人活在世上,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3、从自身表达心愿。这层只要一句话,表明自己要发扬、践行关键词的内容。此处主意,这个心愿要从自身出发,以“我”或“我们”出面,不要动辄“你”“你们”,充满教训人的意味。
如: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读书。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勤奋努力,这样才能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今后,我一定要为母亲分担家务,和她共享快乐。
4、范例:
1)、题型: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年轻的国旗》
例子a: 文中姑娘们不放弃找红旗的希望让我感动。做事不能轻言放弃。人生中有很多困难只有不放弃希望才可能成功。在学习上失败时,要找准原因不放弃。生活中有挫折时,一笑了之,相信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成功一定离我们不远。
例子b:珍妮不顾路途遥远,坚持去哈佛取国旗最令我感动。她让我懂得了只要拥有坚强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学习上遇到“拦路虎”要坚持到底,生活中遇到挫折,咬牙克服,我相信有了恒心,有了坚强,一定获得胜利。
2)、题型:读了文章,选择最深的一点谈感想?(印象最深的谈谈体会)
例子:只要把 1 例子中的第一句话去掉即可。
3)安金鹏事迹阅读感受:
答:安金鹏的事迹告诉我们:逆境中,只有发奋向上,才能最终走出困境。我们一些同学,只遭受一点
点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唉声叹气,结果只能一事无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身处逆境,要像金鹏那样,敢于抗争,发奋图强。
4)《多点宽容》阅读感受
答:读了此文,被作者的执著所感动。我们的生活,正需要这种执著的精神。执著能创造奇迹,执著能成就梦想,执著能感动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勇气和力量,才能使生命绽放光彩。因此,我们找准了人生目标,就要执著去努力。
5)《人生如月》阅读感受
答:文章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处于顺境,在逆境中要敢于抗争。越王勾践身受失国之痛,沦为奴隶;邓小平三起三落,多次处在生命的低潮,但他们都没有消沉,而是卧薪尝胆,呕心沥血,终于迎来生命中“圆月之时”。我们应该以此自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6)《永生的眼睛》阅读感受
答:读了此文,我明白了:人生意义在于奉献。奉献可以催开别人的生命之花,奉献可以使我们的生命享受活水的滋润,奉献可以传递更多的爱和和谐。我们要善于奉献,让更多的人来一同享受爱德筵席。
二、评价
1、定义: 对文本的内容即文本的观点、文中涉及的社会现象和所刻画的人文形象进行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评定。
2、要求:
A)观点正确。对文中人物思想性格、社会现象的褒贬、观点的评价要正确,不能把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有是非判断能力。
B)观点鲜明。赞成还是反对,同情还是反感,提倡还是抨击,都必须态度明朗,而且在显要位置揭示出来,不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
C)分析充分。既要表明态度,更要依据文本具体内容说理由,有较强逻辑性。
D)层次要清晰,语言要通顺。
3、例子:
A)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你认为还有没有比我更重要的?简述你的见解。(毕淑敏《我很重要》)
答:“我”很重要,但毫无疑问,还有比“我”更重要的事物。如父亲为患尿毒症的女儿换肾,死在手术台,他认为,女儿的生命比“我”重要;大地震中,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自己被压在废墟中,因为鲜活的生命比“我重要”,所以这个时间上,“我”不是最重要,还有比“我”更重要的事物。
(本段列举事实论据,论述有力,结构严谨,是一则很典范的评价性短文。
B)文中最后,作者说于先生做生意“有了钱,是好事”,你认为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011年徐汇区二模卷《于先生》)
答:观点——认为是好事或不好都可以。
分析:认为是好事,从“我”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浓厚感情出发,联系到学生对老师转行理解。因为作为学生,总希望老师能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认为是不好的事,可以从于先生擅长教学,是个受人爱戴且教学成绩优异,不从事教学工作实在可惜。
C)“我”楼上那家住户为什么要在“每天天刚蒙蒙亮”时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方冠晴《用爱倾听》)
答题提示:——仁者见仁,指智者见智。
可以进行抨击,指出这种学习目标是错误,仅仅为了考级,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考高考中多一个筹码;方法是违背科学的,这种学习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具备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硬逼着孩子就烦,让孩子失去美好童年不说,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可以肯定,这种学艺的目的不在于能学到多少技艺,而在于这样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并受到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特长,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D)刘心武《神圣的沉静》,对于母亲这样态度,你是否赞同?请选择其中一件,谈谈你的看法。
a、我赞同母亲做法。因为一个人在取得荣誉时,最易滋生骄傲情绪,如果这时再有旁人的赞誉,就会使他在飘飘然中迷失前进方向。母亲的沉浸使他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把准自己的人生之舵,所以我们不妨在他人得意时送上一支清醒剂。
b、我反对母亲做法。“得到他人肯定与赞誉”是任何人内心最大的需求,而人的潜力又是无限的。当他取得成绩时,别人的表扬会在增强他的成就感的同时,还会激励他不断超越自我,朝着更高目标努力。因此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三、赏析(鉴赏)
1、定义: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鉴别与欣赏。
鉴别文章在写作特色,然后分析它在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现象、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2、表现手法的鉴赏:
表现手法有很多,比较明显也较常见的是对比手法。可异体对比或同体对比。异体对比指文中不同人物间的对比,同体对比指同一个人物前后、言行之间的对比。
如:(异体对比)本文运用对比将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哥哥“忠诚敦厚,拙于言辞”,弟弟“活泼机灵,口若悬河”;哥哥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吗,默默无语,弟弟对于高考落榜长吁短叹,清晰地刻画出兄弟俩性格差异。文章通过兄弟俩性格、学习、工作态度及最终结果对比,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走进天堂的门票 鉴赏》
(异体对比)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菲利普与克拉丽丝的不同形象。在认出于勒还是一个穷光蛋时,菲利普“神色张皇”“脸色煞白”“说话也结巴起来”,而克拉丽丝却是果断泼辣,迅速采取了补救办法,深刻地表现了两个人同在嫌贫爱富性格不同的个性。《我的叔叔于勒》
(同体对比)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孔乙己前后不同形象。在他还有几个钱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而在最后一次到店里,他只能“摸出四文大钱”,鲜明表现出孔乙己在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的毒害下至死不悟的迂腐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赏析)
3、表达方式的赏析。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对初中生,比较容易鉴赏集中在对描写的赏析。描写分:人物及环境描写。
人物——要从刻画人物性格品质入手。一般先写人物的性质,再举例文中用什么描写来刻画这种性格,总结一下。
环境——提供人物活动地点背景,渲染气氛,更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情感。鉴赏时,要点出环境描写所起得作用,列举文中描写内容,并结合人物形象来分析描写作用。
如(人物鉴赏)本文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各种手法,刻画了孔乙己独特的形象。他的“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的动作,“脸上笼上一层灰色”“额上青筋条条绽出”的神态,活脱脱写出了一个穷途潦倒又死要面子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
(环境描写)《故乡》一文环境描写写得非常成功。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了凄清悲凉气氛,烘托了作者回到家乡时抑郁凄凉的心情,表现了“我”关心农民、同情农民的感情。
4、语言运用的鉴赏:
a、对整体语言风格鉴赏:记叙文语言——准确、生动、含蓄、精练、典雅等特色。
说明文语言——科学、精确议论文语言——严密(这类要求很高,一般不易掌握)
b、从文章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综合多种修辞)
如:《最美礼物》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如 “天空中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 和“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沙漠气候的恶劣多变,突出了队员们在沙漠上艰难跋涉,反衬出郭教授的伟大品格。
C、可以针对文章词语(动词)运用分析。可以指出文中动词运用方面的特色,再举例证明动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最后小结一下。
如:《七根火柴》《七根火柴》的动词运用,形象地刻画人物。卢进勇发现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后,“抢”“搂”“递”三个动词表现了他不顾自己、关怀他人的品质;而无名战士“抬”“推”“挤”三个动作,把他在生命最后一息还牵挂部队,牵挂着任务的品质表现出来。这些动词为文章增添了光彩。
5、例子
A)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150字作点评。(2004年中考卷《最美的礼物》)
答: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人物描写很到位。如大刘,一开始,他会“抢先冲上去去想喝水”,“猛地喝了几口水”,可见他性格相当鲁莽的,但后来,他在郭教授的嘱托后变了,当人们说他比教授更苛刻时,他“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讲口朝下”„„从这动作可见,大刘已在磨砺的变理智。综观全文,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凸现,很有特色。
答: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如文中“天空中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形象地写出沙漠天气恶劣与突变。又如“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既写出了沙漠的特点,又突出了队员们在缺水情况下走出沙漠的艰难。文字不多,但十分重要,推进情节发展,突出中心。
记叙文“五写”内容
“五写” 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这方面的能力有三个层次:
1、阅读与理解文本,没有理解即不能拓展。
2、讲有关内容拓展,需要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
3、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根据要求模仿片断进行写作(有时模仿句子)
扩写——把几个指定的词连缀成一段话或根据一个几个句子的意思写成一段话。
缩写——将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缩成一节文字。
改写——按要求改变文章或片断的表达方式。
续写——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有关段落或新的文章。
“五写”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主要的思维方式——联想、想像缩写是概括
一、仿写
1、定义: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它不是单纯复印或克隆,而是依据发文的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构思方法写一篇新的文章或片断。仿写是一种创新活动。
2、目前中考中仿写比较多的是模仿例句进行写句。
分析仿句中语法结构、句式、修辞、语境、语意连贯等知识点考查。
试卷中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子特征的仿造。
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就;如果,就。
二、扩写
1、通过合理想像、联想,把简单的句子扩展成具体生动的有细节描写的片断。即为骨架增加血肉。
2、分析扩写的句子与人物思想性格的联系,抓住重点。扩写要增加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也可加些议论、抒情。增加内容紧紧围绕原文主题,突出重点。
如:2009年松江《只有岁月才能读懂》
联系全文,发挥想像,把“当下,阿嬷愣住了„„随后把铁罐捡了起来”,扩写成60字左右,富有表现力的文字。
分析:根据全文分析,“阿嬷”捡拾垃圾一事让我自尊心受挫,我当场“疯狂咆哮”。阿嬷心中伤心和忍让。抓住神态、动作、表情仿写。
(当下,阿嬷愣住了。她两眼定定地朝我看着,脸上充满了悲伤。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她无奈地蹲下身去,慢慢地捡拾起被我踢散一地的废纸、瓶罐,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尘土上,随后把铁罐捡了起来)
三、缩写
1、用简练的语言把文章压缩成80字片断。在抓住中心的前提下,对文章语言进行剪除枝叶。缩成后的文字仍然是结构完整,疏而不漏,语言流畅的,不能是摘录式的。重要的概括浓缩,次要的删削。
如:09年中考题《在可可西里回头》中缩写“思贤的故事”
分析:以思贤为主体,把出走的原因、转变的过程以及省悟概括成80字,其他人及事忽略。
(高中生思贤爱好摄影、无心读书,与父母闹翻后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当保护藏羚羊工作的志愿者。在丧崽母羊的悲伤哀号中,思贤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与父母团聚)
如09年静安区《远洋电话》 缩写“老杨外甥的故事”
(老杨外甥打来远洋电话,家人才知道远洋舰上战士生活的艰苦。外甥去年有了女儿,但由于长期在外,从来没见过面。为了让他听到孩子的声音,外甥媳妇狠狠拧哭了孩子。)
四、改写
1、改写即改变表达方式或文体。有改体裁、改人称、改变角度(以甲主改为乙主)、改变结构(顺叙改倒叙等)
2、改写是重新构思,再造新篇。内容上允许调整、允许取舍,形式上鼓励创新。
例1、09年青浦区《苦瓜》由散文改成说明性文字。——抓住有关信息,抓住特征组织内容,条理清晰。
(苦瓜,又名“君子菜”,春天开花,夏天结果。花可观赏,果可食用。皮绿,瓤和籽呈红色。味清苦,可和肉等炒、焖、炖等食用,其苦味不沾同煮的菜)
例
2、《蚂蚁的文明》
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数量为陆地动物第一。它适应环境能力很强,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有保育员、医生的分工。蚂蚁很勤劳,南美洲有会中庄稼的蚂蚁,墨西哥有会放牧的蚂蚁。它还具有类似人的感情。对人类有好处。
五、续写
1、续写是把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写完,或者给一篇已经写完的文章再续新篇。
2、续写一定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对培养想象、联想、分析等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3、写时顺着原文思路走,体味原文语言风格,弄清原文主题思路。符合人物性格或变化。
如09年金山区《书笼》 要求“我”听了车夫的回答后,会有哪些心理反应和表现?为文章续写一个80字结尾。
(我顿时感到头晕眼花,脚一软,瘫坐在地上。车夫被我的举动吓了一跳:“老哥你没有事吧?”我无力地摆摆手。我的这些呕心沥血之作竟不及一个破书笼值钱,这是什么世道啊?我重重地叹了口气。
第二篇:字理教学片段
【字理案例】
形近字教学片段点滴
[片段一]“己”和“已”的教学
“己”和“已”实在太容易混淆了,我冥思苦想老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教孩子们。实况如下:
小朋友们,谁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生:蛇)出示图片“蛇”,设置扭动蛇身近似于“己”型,播放语音:“你看我的嘴张得大不大?”(生:大),继续播放:“蛇口大开就是我,‘自己’ 的‘己’字。自己有啥就说啥,所以我口就大开。”接着播放课件“己”字的五种字体:甲——金——篆——隶——楷。学生牢牢记住了“己”字。
小朋友们,老师再给你们带来一个小宝贝,看,谁来了——一个光溜溜的刚出生的小孩儿图,身体正在扭动着,手向上举着,看起来特近似于“已”字,语音播放:“感谢妈妈生下我,动动手呀跺跺脚呀,勤做深呼吸,我的名字叫做‘已’。哥哥姐姐莫忘记!”孩子们哈哈笑,说:“记住了。”老师进一步展示“已”字的五种字体:甲——金——篆——隶——楷。再强调,小孩儿伸手过头做运动,他叫“已”来不忘记,“已经”的“已”字竖穿头。
最后,书写“自己”和“已经”。
[片段二] “寇”和“冠”的教学
“寇”和“冠”。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写错。为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知,老师先展示“寇”的小篆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字形是如何表意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个字符,“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是右手(又)持木棍,表示击打的意思。三个意符合起来理解,“寇”就是有人闯进屋里为抢劫而持棍击打主人的头;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下来,展示“冠”的小篆字形,也将“冠”分解成“冖、元、寸”三个字符。“冖”是用布帛蒙盖的意思,这里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有“用手给头戴帽子”的意思。帽子在人的最高处,引申为最高、第一,就是“冠军”。学生经过这样的理解学习,不仅再不会写错这几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
2013年元月26日
第三篇:作文片段练习(外貌描写例子)
第一个步骤:请每一位同学选择班级里的任何一位伙伴作为对象。(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用第三人称“他”,200字左右)
第二个步骤:口头作文,其余同学竟猜“他是谁”?
——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征 ——外貌描写要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外貌描写也可运用修辞方法
外貌描写1:
他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外貌描写2: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外貌描写3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说一说,以上这些描写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借鉴?
(提示:怎样抓住人物特征,如何安排描写顺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怎样?)
作文片段练习——场景描写
执教人: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 何晓
教学目标
1、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口头描述场景。
2、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追忆生活,重温往事,学会口头描述回忆场景,培养写作兴趣。
3、学会调动感官,多角度描写场景,再现动人瞬间。教学重点:如何调动多种感官表现场景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口头练习下笔成文
教学方法: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掌握知识,在成功训练的心态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创新点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目标,多角度精选例文例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用现代手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现自主学习,多角度的训练,引导学生敢说敢思,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想了解一个人,必须通过观察他的一切,刚才的某些场景你是否记得?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如何定格一个镜头? 2.小组讨论
①你是怎样认知这个世界的? ②找找自己身上的宝贝
3、出示例文,讨论归纳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多媒体再现生活(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你在瞬间的镜头中观察到了什么? ②生活中你在这样的场景中出现过吗? ③在你的脑中再现这样的镜头。
2.互相交流
3、朗读,品味生活
4、口头描述训练
5、再看一遍
6、想像,创造生活
7、学生互评习作
8、共同归纳场景描绘的技巧
9、写作指导讲解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观察时要细心,尽量不要有遗漏。
10、简单练习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 字左右。(书面做后交流)……昨天语文单元,我几次想拿书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重点是当时的环境及有关人物各种表现)
四、提供现场材料(或回忆刚才教学环节中的“课堂场景”),自拟题目,下笔成文。指导要点:
1、抓取瞬间,先拟小标题。
2、运用感官,列出关键词。
3、在自己脑海中回放镜头。
4、加入心灵感受,处处着墨。
五、展示学生习作。
六、师生互评,适时点拨。
七、精雕细琢之后再次展示。
八、结语。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就是过往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记录本就孕育而生了,成了同学们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
九、推荐课下作文练习
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镜头(场面)具体写下来。
第四篇:德育工作小例子
故事大概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毒,有人进过少年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先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无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令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都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能造福人类的人,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孩子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成语、短语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后引用为成语,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时,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
闻鸡起舞,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第五篇:时间管理小例子
时间管理小例子
一位富翁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从他住进去的那天起,每天下班回来,他总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拉走。
他来不及叫喊,那人就走了。这一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走得很慢,最后停在城郊的峡谷旁。
陌生人把箱子卸下来扔进了山谷。富豪下车后,发现山谷里已经堆满了箱子,规格式样都差不多。
他走过去问:“刚才我看见你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堆箱子又是干什么用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番,微微一笑说:“你家还有许多箱子要运走,你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你虚度的日子。”
“什么日子?”
“你虚度的日子和错过的时光。”
“我虚度的日子。”
“对。你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你朝夕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你又干了些什么呢?你过来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不过现在„„”
富豪走过来,顺手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一条暮秋时节的道路。他的未婚妻踏着落叶慢慢走着等着他回去。
他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是一间病房。他的弟弟躺在病床上等他回去。
他打开第三只箱子,原来是他那所老房子。他那条忠实的狗卧在栅栏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门外,已经等了他两年,骨瘦如柴。富豪感到心口绞疼起来。陌生人像审判官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富豪痛苦地说:“先生,请你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我求求您。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
陌生人做了个根本不可能的手势,意思是说:“太迟了,已经无法挽回。”说罢,那人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後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後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著问。然後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後,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後,於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後,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麽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沈默,然後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後,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後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1、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2、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所以要学会有效地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否则位置出错也是会出问题的·
走出沙漠的路标
多数人正在经历的一切,距离他们真正应该过的生活有千里之遥。 在撒哈拉沙漠的深处,有一个叫皮塞耳的小村庄。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任何人烟。村子里的在不多的土地上栽种玉米,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世隔绝地生活在这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里。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到沙漠探险的旅行家来到这里,用手语向当地人询问为什么没有人走出去。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
这位旅行家为了证实这种说法,雇用了一个当地人,让他带路,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准备了半个月的水和粮食,牵上两峰骆驼,探险家把指南针等设备收藏起来,拄了一根木棍跟在当地人后面,准备对他们的说法探个究竟。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上,皮塞耳村又从他们的视线尽头出现了。但是旅行家也明白了,当地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斗星。 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如果不认识北斗星,也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的确是不可能的。如果仅仅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巻尺的形状。
旅行家离开当地的时候,告诉一位青年人:只要白天休息,晚上朝北方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多年以后,皮塞耳发展成为一座美丽的小城,而开拓者就是那位青年人,他为这个古老的地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他死后,他的铜像被树在了小城的中央广场。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无论现在是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方向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都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那么我们只能转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儿,就象林冲在风雪山神庙的时候一样,走了很久,却发现自己早已丢掉的酒葫芦。更可悲的是,我们转的圈子越大,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人生的损失也就越大。
所以在对你的时间进行安排计划实施前,你必须有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