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感想 刘庭专题
支教感想
这个夏天对于我们参加支教的同学来说都是难忘与精彩的。在那个简陋的校园里,我们初尝了当老师的滋味,除此感受到当一位老师的责任与不易,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身为一个老师所享受到的巨大的幸福,而那份幸福是来自那一群大山里可爱纯朴的学生。
——前言
2013年7月,炎热的暑假,火热的心情,这个暑假因为有了社会实践不再寻常,不是在家吃喝玩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真正去体验生活,实践自我价值。我即将要前往毕节市大方县长石镇长田小学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有豪气万里,也有忐忑不安,这是我第一次支教,也是我第一次当老师。我们的队伍由贵州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组织,由21位伙伴组成,大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
见到孩子们,你最先受吸引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的质朴和童真让我们非常享受,同时当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身体明显发育不良时,心酸的感觉又让我们很难受。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两周时间好好爱
护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让他们知道爱,学会爱,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被打个措手不及。到了目的地——长田小学,它实在是不符合我们对一所小学的认识,它只有几个文化水平不高的的当地老师,也只有六个教室可以使用,教室里面没有电扇,没有暖气,甚至连最基础的照明都做不到,因为只有两个教室里有灯泡。当地的老师和家长还是比较热情的,先是他们的校长接待的我们,与人沟通交流,适当地提出我们的一些要求很重要,比如借炉子和煤。首先是吃饭问题,离集市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过一段时间派人去采购,土豆是唯一的主菜,轮流做饭的队友还是尽所能的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醋溜土豆丝,红烧土豆块,土豆泥,甚至还有自制的薯片。还有住宿,我们腾出来两间教室,用桌子拼出来床,两个教室都是漏雨的。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叮咬,全身上下陷入一种无止境的瘙痒中,此种感觉生不如死。
教书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给他们讲做人,我怀着无限的激情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认真备课,把知识尽可能浅显地讲解,他们与大山外的同龄人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讲上十几遍,我依然在坚持着。其次就是孩子们性格害羞腼腆,上课气氛偏沉闷。后来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的课都有些共同点:一,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像个综艺节目主持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整堂课都是各组之间进行抢答问题pk,分出胜负。上数学、语文、英语这些课队友们都可以把课堂气氛搞得那么活跃,我在听这些课的时候,都感觉到特别的兴奋和激动,也一起投入到课堂气氛中了。
山,给了我们憧憬,却也成为孩子们最大的障碍。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切身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山里的路崎岖难走,而且学生住得很远,经常很晚才回到学校。经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我也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有的学习刻苦但性格沉静腼腆,有的家庭变故而性格偏激,更严重的是,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支教期间就发生过学生因没吃早饭而晕倒的事情。我尝试和他们沟通,努力想去改变他们,努力让他们的人生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发生些许改变。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生活,我们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成功举办了象棋跳棋比赛,体育节和文艺汇演和作文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呐喊助威,一起排练节目,留下无数汗水和欢笑。
十几天的时间漫长而短暂,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
西,有个队友说了:“承诺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收获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收获: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参加贵州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举办的一次活动-山区支教,爱心说多了很多人就麻木了,真正能坚持长期从事慈善事业,一年如一日地默默无闻做着有益于社会的善事,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的理念是慈善和爱心不在于你做了多大的事,造成了多么轰动的影响,而是让爱心成为一种生活的理念,一种习惯,爱自己也爱别人。这次支教我也正是为了去证明自己生活理念的一次实践,检验自己的爱心是不是禁不起环境的考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
反思:任何事物都必须分成正反两面看待,支教固然有很多如上所说的诸多益处,但是在支教过后,一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我。孩子们如同顽强的小苗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虽然可能暂时看上去奄奄一息,但是谁又知道他们未来不能大树参天?可是我们的到来打断了这种自然生长下的环境,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一时无法判定,只能留给时间去证明。可是我越来越感觉我们的支教就像一剂营养丰富的化肥,可能让这些小苗暂时看起来更加健康茁壮,但是我们不能长期留在大山里,当这剂化肥的养分被吸收完毕之后呢?他们还能适应原来贫瘠的土地吗?又有多少孩子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环境中迷失?这与揠苗助长又有什么区别?我们支教的意
义究竟在哪里?贵州中小学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
第二篇:刘玉婷支教感想
支 教 感 想
实习单位:寿阳县平舒乡中学
学校:晋 中 学 院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班级: 11级物理本一班姓名:刘玉婷
支教感想
记得早起收拾行李出门的时候,身上还穿着厚厚的大衣,脚上还是高高的皮靴,生怕失了风度,丢了温度。走过阳春三月,踏过青青五月,迎来又一轮高考的六月,我们俨然已站在了支教的尾巴上,生怕留了遗憾,剩了彷徨。
人生的每一段路,每一次经历,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酸甜还是苦辣,最后留下的只有弥足珍贵的记忆,在生命长河中绽放光彩。
一、角色
从学生到教师,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都有些困难,但我们必须接受适应。记得等上讲台的第一节课,我不把自己当老师,告诉孩子们,我想与他们做朋友,因为我确实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只是,我忽略了,我这样做事增进了与他们的感情,却减少了师生之间的那份应有的尊重,也为以后的管理增添了一丝难度。
开始的一个月,努力适应着角色,精心备课,认真讲课,积极主动,努力适应班里每一个学生。渐渐地,才懂得,新手就是如此,战战兢兢做好自己,却发现总有学生听不懂。第二个月,总算学会把握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学会了抓班级典型,带动全班积极性。第三个月,我已游刃有余,我想我已适应我的角色,我是一名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
二、责任
如果以前我学会的是为自己负责,那么现在我要学会的是为别人负责。作为实习生,我凭什么取得学生的信任?只是与责任。作为教师,我的一言一行带给青春期的他们是什么?人格尚未完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他们,我们的行为就是他们的向导,指引他们迈向人生更远处。
记得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带的一个班级成绩不是特别理想,针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我用棒子打了他们,有人说,你这是体罚。体罚也好,没有成果也罢,因为我最后打了自己十几下,我用切身体会告诉他们:我们要为自己负责,不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承担责任。他们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道理。
知识储备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支教的日子里,我更加明白,除了管理手段,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武器使得学生心服口服,那就是学识。精彩的讲授,优质的教学,正确的理论,规范的操作是对学生最好的负责。
三、成长
从憧憬到失望,从失落到心酸,从难过到麻木,从无奈到接受,从无力到改变,从平和到自信,我终于懂得,无论情绪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学会微笑,追求我们一直讲的内心强大。
从急于求成到满心失落,心里落差使得我们不得不调整战略继续崎岖前进;从恨铁不成钢到满满疏导,我更加明白,凡事水
到渠成,才是最理想的状态,正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样,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想只有这段话可以概括出我的收获。这一路,我们都在成长,丰富了阅历,收获了经验,得到了友谊,懂得了,人生之路,当一步一部前行。
在青春的这趟末班车上,我为能有如此一段不问收获,只为付出的旅程感到骄傲与自豪。
刘玉婷
2014年6月5日
第三篇:支教感想
这篇文章写于支教回来的路上。
现在我正坐在从双辽农场中心校开往长春市的车上,大家在玩杀人游戏,而我却在享受着这最后的宁静。看着呆了二十天的学校渐渐的远去,心中无限的感慨;想起最后一次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走出校门,真的好舍不得。回想支教的生活,有着太多的收获与感动。忘不了二十五个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忘不了十四个人谁在一个屋子里的宝贵经历,忘不了二十五个人围在一起说笑的美好时光,忘不了一群孩子围着你叫你老师的快乐,忘不了早上半睡半醒是有人给盖被子的温馨,忘不了几个人几勺饭将饭盒填满的感动,忘不了在没有零食可以吃的地方十几个人分的那碗泡面,忘不了那袋分了八个人的袋装奶茶(那可是我们带来的为数不多的存货),忘不了情人节组织给我们的惊喜,忘不了的事太多太多···
我想说支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是一片净土,是我到现在为止最幸运的事,是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回忆。感谢雷士照明给了这次支教的机会,感谢双辽农场中心校所有的孩子们,感谢这二十天中和我一起坚持努力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第四篇:支教感想
支教感想
“徐壮哥哥,你好,你知道我是谁吗?哈哈,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街霸。好久没有联系了,过的好吗?”回校的一个晚上,正在上网的我被一条俏皮可爱的短信勾走了思绪,陷入了回忆与沉思的大海。此时,深夜已浓,室友们都已睡去,而我却淡定地忆起了过往。
2011年7月,我有幸成为石油大学春晖支教队的一员,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九名志同道合的青年放弃了正常回家探望亲友的假期,心手相牵远赴大山里实现最初的梦想。或许,我们只是一些平凡的大学生,在茫茫人海中因为冥冥中的牵引,我们遇见,并且组成一个团体,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理解,我们越来越像一家人,所以我们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平凡的我们做着不平凡的事。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也许我们早已习惯繁华喧嚣车水马龙;也许我们早已习惯华灯初上夜空透亮,我们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钢筋混凝土阻挡了视野,冷漠了心灵,冰冻了感情,当我踏入那片山区,那个小镇,那份朴实,那份热情,那个地方给予了我心灵莫大的震撼,震撼的名字就叫回归,那片山区就叫湄潭,那个乡镇叫天城乡,那场邂逅发生在2011年7月底。
当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时,我只想大声地喊道;“孩子们,我来了”。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心情自然格外激动,我们赶来的第一个下午,大家都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前往各自负责的班级与孩子们开个见面会,我与搭档担任七年级老师,咱班的孩子真是太可爱了,我走上讲台,只觉得大家的鼓掌比我的心跳还快,接着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女孩子们一个个害羞的站起来,不知所措,男孩子们则有说有笑,大大咧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个大山里的小镇的活力与生机,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我想这必是一段收获无数感动和力量的经历,是一段从孩子们身上收获知识的时光,从孩子们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收获快乐,抛弃烦恼,追随快乐自由奔跑,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今生能够遇上你们是我莫大的光荣和幸福。
我们以老师的姿态帮助他们成长,以哥哥姐姐的身份陪伴他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能给他们最暖的关怀和最大的帮助。
这里的孩子虽然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开朗活泼,然而,有时他们身上却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一个夏日骄阳的午后我与班上的一名女生谈心,我们就坐在光线不太好的教室一角,静静坐着随意交谈着。她说,她们家在大垭村,离学校很远,妈妈每天都要走上十几里山路买东西,她很想送妈妈一条围巾,这样在冬天妈妈就不冷啦,我的眼眶有点湿了,感动于她的懂事,痛恨自己的冷漠。接着,我问她生活的快不快乐,她说自己每天都好开心,爸爸妈妈都很爱她,学校里有好多伙伴和她玩,还有老师给她上课,她说,以后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多赚点钱补贴家用,想起我自己成天因为未来而迷茫的想法,忽然觉得在这个小女孩面前我很渺小。她还告诉我,她现在最想的是有一本作文书,这样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了,自己有许多朋友,每天下课后会和他们打乒乓球,自己会给父母做饭洗衣……我很安静地坐了一个小时,让这个小女孩带我走进她的生活等到我被她的情绪感染的时候忽然发现窗外的阳光好温暖,它并没有晒在谁身上多一点,也并没有因为谁而黯淡一点。
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摒弃了城市的世俗与浮躁,融入了这里的淳朴与温馨,感受到这里的寂寞与孤独,特别的经历留在了特别的回忆。这日子有高山环绕,有围桌夜话,坦诚而谈;这日子有满面菜色,不识肉味;这日子有给孩子们写不完的联系方式;这日子有炎热的午后相互扇风的温馨;这日子有不停不休的细碎争吵和阵阵欢笑;这日子有时而拂面的风送来远方亲友简单却温暖的问候和鼓励;这日子有太多足以把平淡静好的日子过得激荡难忘的种种,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描不出写不好的可亲可爱。支教的生活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支教虽然结束了,但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还在继续,把它们穿起来就是一串串美丽的星星,闪耀着清澈的光芒。我们是一群普通的西部志愿者,不同的是,我们的生命中将长存百余名孩子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眼神笑脸流淌着生命中最为原始纯粹的爱,会让你不经意间泪盈双眼,笑意漾在嘴角。
第五篇:支教感想
支教感想
人活这一辈子,总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让年华虚度,不能让青春蹉跎。所以,我们有幸参与到市教育局组织的这次“推进区域间教育发展对口帮扶工作”活动中来。真是特别自豪也特别激动。
从夏天到冬天,这半年的支教工作不仅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过程,更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
记得在八月末我们出发前,李局长给我们全体支教老师开会,提出了要求并寄于厚望。希望我们把“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带到支教工作中去。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带徒弟、搞教研、做讲座,我们都尽心竭力。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及时和进修学校的教研员进行沟通。小到备课案的修改,大到讲座的内容设置,教研员都不遗余力的给予我们帮助。他们专业性的指导让我们的支教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在我们需要跟母校的领导和同事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更是全力以赴。
所以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支教,在我们背后有整个中山区的力量在为推进区域间教育发展工作做着不懈的努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半年的支教生活,我想说——足迹从城市走进乡村,成长从山里跳向山外。
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前我们都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不善于反思,不思考自己工作的优劣。而这次支教则给了我们走出庐山,客观审视自己的机会。
在带徒弟,指导徒弟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自己平日教学工作的思考。徒弟身上存在的问题自己是不是也有?平日课堂的相关教学策略是不是可以加以总结?诸如此类的反思贯穿了整个支教工作。
此外,我们还会经常跟支教学校的支教老师们聊天。会给他们推荐一些有关教育的好书,例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等。在网上看到一些教育专家演讲的视频也会推荐给大家;对于那些上不了网的老师,我就会把我做好的笔记和她们分享,例如,“怎样起床不迟到”“写作业的流程”“零花钱怎么给”„„
我想,推进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工作不能单单着眼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之外很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并为之努力付出的。
这种真诚的交流,相互的学习,让我们双方都受益匪浅。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也让支教工作特别的有意义、有价值。
除了老师的热情和好学之外,孩子们的纯朴和可爱也让我们感动。
相比较城市的孩子来说,这里的孩子视野不是特别开阔,阅读量也比较小。所以拓展孩子的视野,给孩子们展现更多样的世界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会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例如:名著的梗概,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网络里、电影里的真善美的小片段„„
此外,我还买了二三十本儿童文学书籍,放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孩子们可以下课或回家的时候随意借阅。可以说,书和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新窗口。所以每周一迈进教室的时候,都能赢得孩子们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和欢呼不仅仅是给我的,他们更多的是对故事和未知世界的期待。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怎能不尽心竭力的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呢?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相信下个学期,我们会发挥更大的能量,收获更多成果,给支教学校带去更多有意的东西,为大连市推进区域间教育发展帮扶工作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