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4: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6日在衢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沈仁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紧扣“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工作主线,谋划推进“四个一”建设,全力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实现争先进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6.6亿元,增长9.1%;财政总收入11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8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4.7%;固定资产投资670.7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7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总额23.9亿美元,增长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24元,分别增长10.1%和11.3%;人口自然增长率3.38%。;节能减排和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立足市情、把握大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个一”建设全面启动并有序推进。立足生态优势,着眼山区科学发展和区域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四个一”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国家休闲区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谋划推进;国家东部公园启动建设,开化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落地开园,首批签约项目29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面实施科技服务六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省氟硅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加快海创园、国家空压机检测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高新技术园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获国家批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省级重点氟硅企业研究院科技攻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新产品产值增长18.7%。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省“千人计划”人才6名,引进青年科学家23人,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审批权限163项,减少行政许可项目39项,推行项目联审联办制度,出台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推进国有投融资体制改革,“资金池”统筹调剂政府资金成效明显。推动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出台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报业集团组建。

常山列入省第二批金融创新示范县,江山列入省民间融资试点,柯城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坚持稳增长与促转型并重,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活动,建立项目推进每月通报和难点问题交办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市4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6亿元。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三年规划,举办首届衢商大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4.7亿元,其中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91.7亿元,引进伊利乳业、一阳磁性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5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

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出台促进氟硅新材料、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资源配置导向机制,开展企业综合效益排序,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5%,“个转企、小升规”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6家,腾出用能空间11.1万吨标煤。广泛开展企业帮扶活动,落实扶持资金11亿元、减免税费38.2亿元。推进农业“两区”和“一村一品”建设,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187家,成为全省首个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粮食安全工作取得省“三连冠”。全面推进旅游“510”计划,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成功晋级为我市首个5A级景区,举办首届江郎山国际旅游节,全市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0%和31.8%。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农贸城迁建、工业新城物流园区、城市物流综合体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开工,一批商品市场加快改造提升。大力推进“电商换市”,落实政策扶持、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和物流配套等措施,电子商务交易额155.2亿元、增长2.3倍,淘宝网龙游馆开馆。积极引导外贸企业拓市场、调结构、促转型,外贸进出口增长25%。

要素保障得到加强。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区块基本完成征迁,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形成熟地1.7万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垦造耕地2.9万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3.1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万亩。深化政银企合作,全市贷款余额1251亿元,增长16%。积极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企业“规改股、股上市”,新增11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巨化18亿元配股申购全面完成,市国资公司15亿元企业债获批,杭州银行衢州分行顺利开业。

一年来,我们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十大专项”和治水、治气、治堵等专项整治,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6公里、污水管网152公里、慢行绿道12公里,新增公园绿地35公顷,市区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大力推进城市治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4032个,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强力推进城市“十大专项”,上下街改造、坊门街提升项目提前完成。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强势推进“三改一拆”,累计完成“三改”面积276.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19.9万平方米,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法治理念、拆出了公平正义。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有序推进,开化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柯城七里乡、江山大陈村被评为“浙江省最美乡村”。深化江山贺村镇小城市培育试点,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近2万人,农家乐营业收入5.8亿元,发放来料加工费23.4亿元。我市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城乡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启动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共建生态家园行动,完成了摸底排查、方案编制、政策制订等工作。大力开展生猪养殖、河道采砂整治规范,大力推进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和信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和“河长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全覆盖,削减生猪饲养量75.7万头,取缔非法采砂制砂点196处,完成河道整治327公里,整治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烟粉尘、脱硝、扬尘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0个,完成水泥熟料生产线烟气脱硝治理6条,淘汰黄标车2306辆,更新投放天然气出租车351辆、公交车73辆。启动“四大森林”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常山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

一年来,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知名院校开展合作交流,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增强,启动幼儿园按比例配备男教师五年计划。大力弘扬“最美衢州人”精神,“最美”人物不断涌现。以“流动文化加油站”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进一步打响,儒学文化区建设稳步推进,市图书馆改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00个。广电“一省一网”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市第三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衢江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市首届体育大会、第四届市运会。援藏援疆援青工作取得新成效。民航、海关和检验检疫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气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邮政、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实现再就业1.4万人。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各类保险待遇标准稳步提高。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2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30张。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公租房、廉租房保障家庭933户,住房公积金进一步扩面。实行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平安建设深化推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天网工程”基本实现市区全覆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学习“枫桥经验”,积极破解信访疑难问题,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启动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9%、2.3%和11.7%。村级组织换届全面完成。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们切实改进政府工作,聚焦提质提效,促进作风转变,政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力推进“老、大、难”问题攻坚,“两南”改造、低丘缓坡试点区块征迁、“三改一拆”等取得突破。更加注重工作系统性和计划性,启动实施一批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工作推进、协调、督查,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推进预决算公开和公务消费审计监督,强化项目招投标监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要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7.4%。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衢州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看到,与群众要求和期待相比,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比预期目标分别低0.9和0.7个百分点;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业投资不足,创业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有待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望仍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治理任务繁重;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进取意识不强、服务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部署,深化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以改革统领全局,全力干好“四件大事”,加快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再创衢州绿色发展新优势,努力使衢州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围绕经济体制和政府自身改革,重点在行政审批、要素配置市场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激活民间投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区转型提升、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构建“四个一”推进体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启动一批改革项目,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务求改革取得新突破,为衢州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四个一”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深化重点项目“互看互学”活动,创新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协调、交办问责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衢江航运等一批重大续建项目建设,加快绕城南线、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加快机场搬迁、衢宁铁路、衢江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加快谋划一批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

狠抓重大项目招商。推进招商专业化和信息全员化有机结合,优化调整专业招商机构,建立项目专业谈判协调机制,切实增强招商合力。面向北京中关村等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加大浙商回归、山海协作推进力度,突出引进好项目、大项目,重点要在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上有新突破,使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四个一”建设的强大支撑。

提高要素保障水平。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差别化定价。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区块基础设施配套,高质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垦造。完善土地收储管理和房屋土地征收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征迁进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率。开展绿色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普惠金融,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鼓励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争取企业上市和债券、票据发行等工作有新突破。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资运营管理水平。健全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机制,不断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二)围绕推动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健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突出“工业立市”中心。加大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力度,依托北京中关村,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信息软件等新兴产业,依托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涉水产业。提升发展绿色产业集聚区,突出31平方公里核心区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巨化、元立、开山、明旺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加快东华软件、环新氟材料等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加强质量强市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产品“单打冠军”。重视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全面落实涉企帮扶政策,重点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提升发展休闲旅游业。深入推进国家休闲区创建,完善规划,制订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衢江莲花释界、常山石博园等一批休闲养生、健康服务类项目,全年旅游项目投入增长25%以上。全力支持开化国家东部公园建设,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旅游与城市、乡村、文化融合发展,争创江郎山—廿八都5A级景区,创建一批4A级景区和3A级以上标准的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抢抓杭长高铁开通机遇,紧盯长三角客源市场,整合旅游营销资源,精心策划重大营销活动,打响衢州休闲旅游品牌。抓好江山、龙游省级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农贸城迁建、城南仓储中心和城隍庙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电商换市”,推进龙头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培训和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向各领域拓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70%。统筹内外贸发展,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转型提升。

全力打造生态循环高端农业。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守住粮食安全红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全区域、全产业链打造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推进规划编制和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土壤改良与涵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打响绿色放心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新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各18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3个。提升发展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一村一品”行动。加快柑桔、畜禽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大力推动林特产业、洁水渔业发展,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和创意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抓好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工作。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鉴北京中关村经验做法,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人才、科技、政策、服务、文化等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探索与北京中关村深度合作新模式,强化科技、金融、招商服务,着力把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服务六大专项行动,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创建,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和产权交易机制,完善科技投入和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三)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完善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筑市区一体、市县联动、资源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深化城乡空间形态研究,完成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编制,制订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小县大城发展机制,深化强镇扩权改革,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村改居”,鼓励山区库区、生态敏感区域人口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龙游山区集聚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三改一拆”,积极开展县、乡、村“无违建”创建活动,让建设更有序、社会更和谐。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善中心城市提升发展机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礼贤街、新火车站等片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十大专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启动建设市区新跨江大桥,加快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绿道慢行系统、“四大森林”等项目实施,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着力缓解局部地段、特殊时段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趋势。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考评体系,启动“数字城管”二期建设,推进示范型城市社区创建,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百姓享有绿色、宁静、和谐的城市生活。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四边三化”、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中转、县处理”的收集处理机制,启动建设“五彩衢州”,建成一批美丽乡村,为留在农村的农民创造更好更优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完成异地搬迁1万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民建房委托乡镇审批试点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使用和退出机制。

(四)围绕五水共治和共建生态家园,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全面治水。按照连线连片、分流域推进要求,抓好首批500个行政村整治,着力打造全国生态乡村的“衢州样板”。健全城乡治污设施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建设城镇污水管网140公里,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城达到85.5%。深化生猪养殖整治规范,推进生态化养殖,提高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入推进河道采砂整治规范,推广使用矿山机制砂,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基本消灭垃圾河,有效治理黑河臭河,完成河道治理350公里,确保出境水水质达标。推进“强库固堤”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落实节约用水举措。健全饮用水源保护机制,推进备用水源项目前期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铁腕治气。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深化烟粉尘治理,推进园区集中供热,完成所有水泥回转窑烟气脱硝治理,加快巨化、元立等重点企业除尘、脱硫脱硝系统改造提升,深化常山辉埠、衢江上方石灰钙行业专项整治。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全市淘汰2000辆黄标车,市区90辆公交车完成“油改气”、所有出租车更新为天然气汽车。加强化工、医药、餐饮、干洗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节能降耗能源“双控”管理,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重点减排项目实施,深化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按照“工业企业进工业平台、化工企业进化工园区”要求,优化全域工业布局,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严打击、零容忍。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推进开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确保衢江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验收,争创一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及各类绿色单位。

各位代表!生态是衢州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水、治气、治污,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绿水青山永驻衢州!

(五)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创新,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师资队伍和校长培养工程,落实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名校合作办学,统筹发展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实施市中心医院、市妇保院扩建、智慧卫生等项目,推进与优质医疗卫生机构合作,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抓好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做大做强“流动文化加油站”品牌,推进儒学文化区和“两馆一站”、农村文化礼堂等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全民体育节活动,办好中国围棋冠军赛、地掷球世锦赛等赛事,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继续做好援藏援疆援青对口支援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深入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0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160张。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困难群体帮困救助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健全为民办实事机制。加强和改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工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决策、反馈和评估机制,实现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我们将全力落实为民办实事计划,在治水、治气、治堵、就医、就学、扶贫、养老、文化惠民、食品安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十个方面办好一批实事项目。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削减资金全部用于治水。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大力弘扬“最美衢州人”价值观,浓厚崇德向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法律宣传教育,注重网络舆论引导,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鼓励发展义工、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支持其依法发挥作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四不两直”隐患排查和安全防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和侨务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政府部门职能,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规范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绿色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代办,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整合涉企便民服务资源,探索设立“便民方舟”、“中介超市”,确保行政审批效率继续领先周边、走在全省前列。改进预算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政府合同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

(三)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完善“一办三中心”运行机制,以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提高,促进作风转变,推动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着力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量化考核政府部门绩效,健全突击暗访、媒体曝光、群众监督等机制,强化行政问责,促进全年目标任务落实。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深入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实现衢州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3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7日在衢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沈仁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政府工作难中求进的一年,也是全市创业创新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凝心聚力,创新破难,狠抓落实,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8亿元,增长8.7%;财政总收入106.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亿元,分别增长12 %和10.1%;固定资产投资570.8亿元,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4亿元,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亿美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14元,分别增长12.9%和11.2%;人口自然增长率4.47‰;为民办实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密集推出强实体、促转型一系列惠企政策,全年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企业帮扶扎实有效。开展市级机关“百组”调研活动,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还贷周转、政策咨询等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减、免、缓、补举措,及时兑现奖补资金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56.1亿元,增幅由一季度下降0.1%回升到全年增长4.8%。深化政银企合作,与国开行、省建行和驻沪外资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新设立商业银行县级支行7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续贷无缝对接”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工作,股权交易、企业票据、债券等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出台扶持外贸、稳定出口政策,实施出口“直通关”新模式,成功开展海铁联运业务。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小微企业、加快“腾笼换鸟”等一系列政策,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实施“亩产倍增计划”,衢州巨化一体化战略深化推进,对元立等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服务,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启动“一村一品”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组建市农科院,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9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5个,柯城区成为国家级出口柑桔质量安全示范区,衢江区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出台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城市综合体等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旅游业呈现新气象。全面打响旅游业大发展战役,出台促进旅游业大发展政策,启动开化根博园、江郎山——廿八都5A级景区创建,五龙湖国家生态度假旅游实验区获国家旅游局批复,成功举办第七届华东旅交会暨2012浙江森林旅游节,乡村休闲旅游加速转型、蓬勃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9.7亿元,分别增长21%和23.7%。

产业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完成绿色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和物流园区“四区合一”整合,省级氟硅新材料高新区正式挂牌,合作共建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5家。加强用地保障,全面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新增工业用地2.6万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7万亩,垦造耕地2.5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2万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新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12家企业入驻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海创园”开工建设。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开展,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氟硅新材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获批建设。出台人才强市新政,新入选省“千人计划”人才5人。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牢抓住项目这一经济工作生命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活动,出台促进有效投资政策,构建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机制,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衢江航运、杭长客专、杭新景高速、西气东输、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205国道改造、绕城公路西线、巨化己内酰胺一期、华友钴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8.3亿元,为计划的126.4%。项目前期工作得到加强,机场搬迁、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等项目前期有力推进,9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

招商引资创新推进。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六个专业招商局,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四个一”对口联系服务制度,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8.4亿元,其中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0.6亿元。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与西班牙穆西亚市、南非茵弗里尼市和黑龙江省鹤岗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田园城市理念引领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围绕打造“三生三宜”城市,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成功创建国家和省森林城市,获“中国宜居休闲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完成市区“两江两港”、城市综合交通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两南”改造征迁任务,强力推进优化城市环境行动,城市水系综合整治、道路绿化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数字城管”覆盖老城区和西区。县城、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加快、管理加强,开化县获“中国休闲小城”称号。

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完成201个村庄整治建设,改善29.5万农民饮水条件,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7座,异地搬迁脱贫1.3万人,江山市、龙游县分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和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农民素质培训扎实推进,成立衢州农民学院。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6.1亿元,常山县获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智慧环保”项目列入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严格能源“双控”管理,加强新建项目能评和环评,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泥行业脱硝治理,完成电镀行业整治,推进信安湖流域污染治理,启动市区PM2.5数据监测。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增财力近九成用于民生事业,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实现再就业1.4万人,获省级创业型先进城市称号。加大社保扩面力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有效解决一批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9个,新增养老床位1331张。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保障836户。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新增省三级以上幼儿园57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9所、省三级以上中职学校11所,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两基”教育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市第三医院、衢江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爱国卫生工作获全国先进。制定文化强市建设规划和扶持政策,谋划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成功举办孔子文化节、省首届女子体育节和中国围棋冠军赛等活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航、海关、检验检疫和统计工作得到加强。援疆援藏、人口计生、气象、邮政、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最美衢州人”不断涌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三连冠”。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一批信访积案和疑难问题,有效处置少数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危机,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城乡社区等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安全生产连续8年实现“三个零增长”。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提高政府执行力,切实增强政府工作计划性,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推行“两项工作、三项制度”,实施“四办联合督查”,下放市级公共管理权限523项,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市县两级“一办三中心”效能进一步提升。探索市、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园区整合、国资整合和招商资源整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决策咨询机构,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败诉责任追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压缩“三公”经费,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创业创新、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衢州改革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创新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升;城乡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与群众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提速仍跟不上发展要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大局观念、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综合素质和执行力有待提升。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关键之年,是深入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的落实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牢牢把握“干实事、抓落实”核心要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促进产业转型、增强发展后劲、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建议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9%、力争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确保8%、力争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16%、力争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确保13%、力争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确保6%、力争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加快发展、改革创新。欠发达是衢州最大的市情,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抓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改革是最大红利,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一切阻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智慧,争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经验。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坚持规划龙头地位,注重以规划布局项目、统筹政策、整合资源、协调利益。真正把统筹作为核心理念指导规划编制,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市区一体发展、市县联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三是强化项目抓手、平台支撑。围绕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千方百计突破项目实施主要瓶颈,强力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环境。抓住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有利时机,加快征迁配套、扩容提升,努力打造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良的绿色产业发展新空间。

四是强化企业为基、民生为本。确立“三待三亲”理念,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风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的奋斗目标,把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取向,把新增财力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衢州百姓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幸福。

五是强化作风建设、真抓实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化市情、规律、制度和政策研究,把发展战略和目标落到实处。集中精力干实事、抓落实,善于聚合正能量,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承担责任,切实形成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工作氛围。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一)全力做好项目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化重点项目“互看互学”活动,制订重点项目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更多项目获批、落地和开工。加快杭长客专、杭新景高速、衢江航运、市中心医院等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绕城公路南线、市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巨化新型氟制冷剂、旺旺休闲食品等一批产业性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机场搬迁、衢宁铁路、衢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主导产业最新发展方向、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延伸和高校院所重大技术专项,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个性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能够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深化实施山海协作和浙商回归工程,争取在引进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和浙商回归企业上有新突破。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项目8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

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要素更多地向优质项目倾斜。强化用地保障,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加大耕地垦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垦造耕地2万亩以上。完善征迁政策和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加快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切实提高供地率。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继续加大国资整合力度,开展国资公司发债融资和“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出台鼓励直接融资政策,推动优质企业上市。积极运用BT、BOT等融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突出“工业立市”中心,推动工业经济增量提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细化落实产业发展规划,以巨化为龙头抓好省级氟硅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扶持空气动力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推动特种纸、绿色食品等重点行业集群发展,推进建材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扶持光伏产业重振旗鼓。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抓好江山市工业强县试点。把企业帮扶着力点放在促进转型升级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

突出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集聚区扩容,核心区完成土地征用3万亩,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集聚集约、整合提升、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集聚区功能品位,启动东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厂中村”、“园中村”搬迁,开展重点区块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加快建设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成一批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标准厂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一批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强化公共创新平台支撑,加快建设国家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检测机构,着力提升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切实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比,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海创园”建设,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尖端人才。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是衢州第一资源也是最大优势,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留住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加强能源“双控”管理,严格新上项目能效和环保标准,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整治重污染高能耗行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开展PM2.5监测,加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全面实施信安湖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加快实施“智慧环保”项目,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三)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战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深化现代田园城市研究,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城市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视城市设计,着力构建有衢州特色、多功能集成的空间发展规划体系。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支持县城、小城市和中心镇集聚发展。

强力推进城市“十大专项”建设。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各组团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和产业分工。全力实施“三改一拆”、城市环境整治、孔子儒学文化区建设、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上下街改造提升、北门街改造提升、坊门街规范提升、市区水系改造提升、天王塔院与文昌阁复建、鹿鸣公园与西区半岛项目建设等十大专项工作。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背街小巷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序化水平,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制定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加快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严管交通违章行为,确保城市交通畅通有序。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抓好示范型城市社区建设,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有序推进“村改居”工作。

着力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抓好市农贸城迁建工程,加快重点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和物流园区建设,落实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会展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强外向型经济工作,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引导外贸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税收征管办法,抓好“营改增”试点,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四)打好旅游业大发展战役,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加快打造旅游精品。编制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十大旅游项目,加快五龙湖国家生态度假旅游实验区、信安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龙游石窟休闲旅游度假区、钱江源旅游度假区等五大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开化根博园、江郎山——廿八都创建5A级景区。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抓好十项旅游培训,启动金牌导游创建,加快高星级宾馆、通景公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网络配套,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打造十个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片区。

强化旅游宣传营销。编制全市旅游营销方案,整体设计衢州旅游主题、口号和标识,精心策划组织十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面打造、打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加强与主流媒体、大旅行商和知名网站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旅游展会,举办中国自驾游峰会、首届江郎山国际旅游节和浙江省第二届运动休闲旅游节等活动,争取恢复开通上海——衢州旅游专列,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场。

(五)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行动,优化提升主导产业,提高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6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0个。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超对接,新培育“三个百强”主体各20家。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推进特扶项目建设,提升发展来料加工业,力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增长15%以上。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以上。加大异地搬迁脱贫工作力度。

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启动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加强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建成12个示范乡镇、30个以上精品村。扎实推进“四边三化”行动,严格河道采砂管理,整治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打造美丽风景线。

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乡镇和行政村撤扩并,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功能配套,积极引导乡村集聚、集约发展。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大力推动集体土地征迁公寓化安置,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扩大农房抵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强化民生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困难帮扶。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标扩面,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困难群众帮困救助专项行动。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和红十字等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援疆和援藏工作。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提升高校和职校对地方发展贡献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和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鼓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抓好精神卫生疾病、重大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病防治。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精心组织祭孔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第四届市运会和市首届体育大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邮政、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弘扬“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的衢州人价值观,让“最美衢州人”成为衢州的金名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推动平安衢州建设。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实施“强塘固房”工程,加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快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和外事侨务工作。

各位代表!2013年我们将继续安排一批群众急需、社会关注、惠及面广、共享度高的实事项目,让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城乡困难群众增收方面,做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提高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从每亩19元提高到21元;完成下山出库异地搬迁1.4万人以上。二是社会保险方面,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险种新增参保人数9.1万人次。三是住房保障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89套、竣工2835套,其中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580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5000户。四是医疗服务方面,培养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234名,培训7500名红十字救护员;对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困难家庭,其成员患尿毒症、儿童白血病等八类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自费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50%,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费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50%以上;对参保的城乡居民开展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五是养老服务方面,实施城市社区“居家系列服务惠民工程”,建成24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工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特护中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000张;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六是食品安全方面,实施“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市区建设32个放心早餐示范网点;改造提升15家农贸市场。七是教育方面,新增省三级以上幼儿园50所以上,适龄儿童在等级幼儿园入园率提高到85%以上;免除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学费。八是农村文化方面,启动5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建设;新建(修建)村级文化礼堂60个。九是改善城乡环境方面,拆除违法建筑48万平方米以上;完成128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11万农民饮用水条件;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建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村128个;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公里。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市区新增天然气公交车73辆、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按照“法治、实干、廉洁”的要求,深入推进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审查工作,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二要不断增强执行能力。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集中精力干实事、抓落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审批事项,削减审批前置条件,优化审批流程,行政审批速度保持“全省前列、周边领先”。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建设,关心爱护乡镇干部,落实干部住夜和驻村、联户等制度。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和激励考评机制,加强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

三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加强对国有资产、财政性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制度改革,切实发挥“一办三中心”防范廉政风险、提升行政效能作用。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新风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现“三公”经费下降5%以上,把有限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衢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衢州市委领导下,克难攻坚,务实奋进,为深入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实现衢州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 衢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 4 月 24 日在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汤飞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的奋进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牢牢把握“高质量、大开放、执行力、公仆心”工作取向,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和各种困难挑战,较好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 8.0%、7.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8.8%、9.8%。营商环境评价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大花园核心区建设亮点纷呈,一批事关衢州发展的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创新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蓄。实施“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推进化工、钢铁、建材、造纸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新增“浙江制造”标准 10 个、“品字标”企业 13 家、省级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 9 家,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 3 家、“单项冠军”企业 1 家。淘汰落后产能 70 家,整治“低散乱”企业 431 家,处置“僵尸企业”31 家,盘活工业用地 5280 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 23.3%。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 15.2%。衢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幅进位 52 名、列全国第 65 位。新兴产业彰显活力。实施衢州—阿里第三轮战略合作,引进华为、浪潮、海康威视、中科广电等数字经济企业,设立信安数智公司。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5%,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 39.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3.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98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17 家。华金新能源年产 10 万吨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新材料项目投产,金瑞泓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用 12英寸硅单晶棒及正片”实现国内批量生产“零”的突破。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携手电子科大共建长三角研究院。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入学。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组建 5 个研发中心、集聚 13 个研究团队、引进 120 名高层次人才。创建浙江人才创业园。优化市内外创新平台运营

管理体制。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柯城区柑橘、衢江区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等 3 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龙游精密高端装备制造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结、零成本”,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做法全国领先。构建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3.0 上线运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 90 天”。创新开展组团联企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土地使用税标准降至全省最低。组建区域产业基金和信用保证基金,推出用电营商环境综合责任险。全年为企业减负 85.7 亿元。积极创建国家“信用示范之城”,建立个人诚信“信安分”评价体系。市营商办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二)协调发展的势头不断提升。统筹都市版大花园和乡村版大花园建设,推动城市乡村、文化文明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加快完善。核心圈层、高铁新城、南孔古城建设全面提速,鹿鸣半岛酒店综合体、鹿鸣山文化院街、未来大厦、荷一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体育中心、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古城双修“十大工程”加快实施,四省边际中心医院主体工程结顶。城市交通项目“大丰收”,市综合客运枢纽投入使用,完成西安门大桥、锦西大道、府东街改造,建成盈川东路、物流大道延伸工程,城市内环全线贯通。同步开展“城市版+乡村版”未来社区试点,礼贤未来社区列入省首批

试点并开工建设。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全面启动“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实施重点项目 78 个,完成投资 118 亿元。大力推进农房整治风貌提升,整治“一户多宅”等农村违建25.6 万宗、1183.2 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 56%,“一米菜园”成为乡村特色风景。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125 个,衢江区成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推广应用房地信息系统,农民建房审批更加规范便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垦造耕地 2.8 万亩、复垦建设用地 6765 亩、建设高标准农田 14.9 万亩。部市共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扎实推进,建立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国首个阿里“村播”基地落户柯城。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文明绽放魅力。深入实施南孔文化复兴、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启动南孔文化核心区建设,成立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新建“南孔书屋”14 家,举行孔子诞辰 2570 周年大祭。承办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博会,举办各类音乐文体活动近800 场。新建农村文化礼堂 167 个。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整治市容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文明素养。

(三)绿色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进一步筑牢生态本底、促进生态富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00%达标,全市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全部达到 II 类水质,“五水共治”公众满意

率全省第一、五夺“大禹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 93.4%,PM2.5 浓度均值 33 微克/立方米。市区、龙游、开化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运,江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落地。开展“雷霆斩污”专项行动,有效遏制危固废非法处置现象。市高新园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复核验收,并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美丽经济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江山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化根缘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奥陶纪极限运动乐园、中国运动汽车城等幸福产业项目引进落地,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春风江山小镇、赛得健康小镇加快推进。成立“三衢味”品牌运营管理公司。实施民宿产业提升行动,新增省白金宿 1 家、金宿 3 家、银宿 16 家。试点示范稳步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第三方初评。承办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培训研讨班、全国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培训班。深入开展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8%。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 14%。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 0.75%,网贷平台清退销号全面完成。政府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市属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健康运行,市金控集团、交投集团、城投集团全部取得 AA 评级。

(四)开放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抢抓机遇推进高水平开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交通先导全面突破。杭衢铁路克

服重重困难全线开工,衢宁铁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取得积极成果,杭金衢高速拓宽加快推进,351 国道、320 国道改造、205 国道改造动工建设,美丽沿江公路全线贯通。龙游县成功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衢州港龙游港区、衢江港区开港运营,吞吐量突破 100万吨。开化通用机场完成选址审批。衢州民航新开通大连、贵阳、成都、西安等城市航线,航点城市达到 11 个,全年旅客吞吐量增长 61%。开放协作持续拓展。深化山海协作升级版,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衢甬、衢绍合作更加紧密。制定实施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衢州绿色科创走廊纳入 G60 科创走廊(浙江段)规划。组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驻外联络机构,统筹资源打造开放前沿阵地。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80 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141.6 亿元。承办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协作区秘书处落户衢州。联合杭州、黄山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线,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浙商走进大花园等活动。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扎实推进,与新疆乌什、四川绵阳、泸州、乐山及吉林公主岭等区域协作取得新成效。城市品牌逐步打响。在西安、重庆、广州、大连等地举办城市品牌和旅游推介会。黄雅琼成为衢州城市形象大使。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和全国智力运动博览会,竞得 2022 年亚洲拔河锦标赛承办权,中国户外极限运动公开赛总决赛、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等赛事为城市增添新活力。

衢州首次跻身中国城市品牌百强榜,“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五)共享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坚持民生优先,财政支出增量 71.7%用于改善民生。

“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全力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掌上办事之城”,全市民生事项 100%实现“一证通办”,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深入推进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二手房交易“不见面”办理、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等全国领先,“村情通”、教育“十个一”改革、“婚育户”联办、低保惠民联办等全省领跑。“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扩面、向机关内部延伸,衢州高铁站整体提升后面貌焕然一新,组织人事业务“一件事”全省示范。公共服务加快提升。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 34 所、义务教育学校 50 所,城南小学、白沙小学、东港小学、衢江育才中学等建成使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98.3%,“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结对 101 所。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职教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牵头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教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中央美术学院附属衢州中学、北外国际外语特色实验学校成功落地。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市妇保院迁建、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完工。打造 15分钟幸福生活圈,新增健身驿站 20 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个。交通治堵取得新进展,新增公共停车位 1364 个、新建改建公交站台 355 个,上线应用“智慧交通”。民生保障持续加

强。全面完成扶贫“消薄”任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3.8%,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 770 元/月。城镇新增就业 7.9 万人。扎实推进“无欠薪”行动,投诉结案率 100%。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99.2%、99.6%,建立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建成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 29 个,获批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完成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 73.3万人。全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开工 7392 套、基本建成 3739套。培育城乡放心农贸市场 18 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1013家。非洲猪瘟得到有效防控。生态节地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海关、邮政、气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退役军人等工作呈现新面貌,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法律援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打掉涉黑涉恶团伙 45 个、破获刑事案件494 起。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30.2%、34.1%。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省级以上信访积案 100%化解。全市域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过去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政治定力、锤炼务实作风、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

实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顺利完成机构改革,规范编外用工管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263 件、政协委员提案 402 件。扎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事前舍得放、事中事后主动服务敢于监管”的治理新机制。持续激励干部“脑勤腿勤”、担当作为,全年记功嘉奖 20 家单位、38 名个人,通报“十条军规”正面典型 44 个、反面典型 15 个。开展电视问政 12 期。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反馈意见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基层减负年”,整治“文山会海”,压减文件 40.7%、会议35%。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部队官兵,向所有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衢州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落实习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战疫情、全力以赴促发展。全面实施高效一体的作战体系。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春节前迅速完成队伍集结、全面动员,以战时体系应对战时状况,及时调度会商,实现闭环管理,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下扎实基础。全面落实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密智控、联防联控,强化“线上筛查、卡口过滤、网格兜底”,全方位应用“健康码”,牢牢守住浙江“西大门”,最大限度堵住风险敞口,率先在全省“疫情图”中实现“一片绿”,智控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积极做好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努力把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市内确诊的 14 个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累计筛查诊治各类发热病人 2.2 万人次。组织三批 52 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我们的最美逆行者,无私无畏,在“湖北保卫战”中贡献了“衢州力量”!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建立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机制,一线服务复工复产、项目投资和经济运行,累计走访调研 96 次、服务企业 257 家、解决问题 168 个,工作机制创新,服务力度空前,形成了市县联动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出台“衢十条”,优化大科创、大三农、大文旅、大商贸“四大专项”政策,形成应急帮扶类、配套保障类、创新发展类“三大政策包”,市县一体发放

亿元消费券,争取抗疫专项再贷款和复工复产普惠再贷款36.8 亿元,返还企业社保费 3.3 亿元,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建立“政企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统一发布、主动推送,在线兑现政策资金 1.2 亿元。以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开学复课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正常。

大疫面前有大爱。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用辛劳和汗水,织就了严密防线。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决战;市县乡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广大群众守望相助,真诚奉献、群策群力,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所有新老衢州人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这是我们战胜疫情和一切困难的最大底气、最强力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形势异常复杂,前进路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是稳增长压力空前加大,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二是高质量发展任务紧迫,经济总量偏小、新动能培育不快、资源要素消耗水平偏高等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还有不少风险。三是中心城市能级偏低,对优质资源要素、高端项目人才的集聚力、吸附力不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任

重道远。四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还有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优质教育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住房保障、居民增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有短板,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政务服务环境还有不少痛点堵点,“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挑战、精准施策,努力加快解决。

二、2020 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的关键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既是一次危机和大战,也是一次机遇和大考。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把各种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奋力完成目标任务。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推动衢州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持续深化“三服务”、扎实推进“三个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五个突出”的具体要求:

——突出“两手抓”。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织牢精密智控网、联防联控网,坚定不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绝不让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抢抓机遇促发展,在政策集成、政策创新、政策落实上下更大功夫,千方百计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力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以工作的主动性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突出“全面小康”。牢牢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以重点任务的攻坚冲刺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

——突出“产业为王”。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产业硬核支撑,深入实施“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努力把衢州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来之不易的营商环境优势、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发展

先进制造业,加快壮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以产业的高质量支撑发展的高质量。

——突出“大干项目”。牢牢把握项目工作“牛鼻子”,主动谋项目,开放抓项目,以项目论英雄。狠抓有利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项目招商,狠抓城市、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生态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狠抓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重大民生项目,以项目的实效性确保发展的持续性。

——突出“高效实干”。牢牢把握“两强三提高”要求,整体智治、唯实惟先,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政府治理各方面,把数字化转型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注重多业务协同、跨部门协作,“脑勤腿勤”、合力合拍,以扎实的作风和坚定的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建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左右;投资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 2.2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8.5%左右和 10%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持久战,全面落实科学防控、精密智控、闭环管控。动态完善疫情跨境输入防控举措,坚决堵住多点输入带来的风险敞口。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全力消除聚集性疫情风险隐患。精心组织学校分年级分时段复学,牢牢守住学生和学校安全底线。强化群众风险防控意识,大力推行使用公筷公勺、见面行作揖礼等“八个一”系列有礼行动,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抢抓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实施用地用能改革等机遇,做好政策资金争取和重大项目申报,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缓解外贸冲击、提振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社会运行稳中向好。把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压紧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推进组团联村社、组团联企业、组团联区块工作,深入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五减”行动,更好地利企、援企、稳企、安企。

加快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常备不懈,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强化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启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柯城区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树兰医院、老年康复医院等项目进度,基本完成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设。深化

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抓好市级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推动县域医共体向村社延伸。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做好慢性病防治、妇幼健康服务,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全力办好第七届中医科学大会,积极创建“世界长寿之都”。

(二)深入实施“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 聚力发展“衢州制造”。扎实开展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推动化工、钢铁、建材、造纸、轴承等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积极培育总部型、平台型和上市企业,力争新增百亿企业 1 家、50 亿企业 1 家、10 亿企业 10 家以上,新增规上企业 100 家、主板上市企业 1-2 家。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新增“浙江制造”标准 10 个、“品字标”企业 10 个。新建小微企业园 5 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腾出用能空间、腾退低效用地。

加快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抓好 10 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新增亿元数字经济企业 3 家以上,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5%以上。狠抓数字产业化,推进衢州与阿里、华为、浪潮、安恒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加快金瑞泓集成电路产业园、海康威视全国消防运营总部等项目建设,支持信安数智公司加快发展,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狠抓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

网应用和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新增工业机器人 500 台、上云企业 500 家、省级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 10 家。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传统零售企业、街区(商圈)、夜间经济数字化,积极创建全省新零售标杆城市。

系统构建创新生态。高标准推进市外“创新飞地”和市内“创新高地”建设,打造“十联动”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抓好氟硅新材料、空气动力机械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培育 1-2 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电子科大“四院”、浙大衢州“两院”、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入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高端化学品浙江省实验室。支持衢江区、常山县、开化县争创省级高新园区,抓好 7 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深入实施“双百”科技型企业“登高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 家。构建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机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2 个,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00 人、大学生 3万人以上,培养新时代工匠 7000 人以上。

(三)齐心协力抓招商干项目 精准发力抓招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发挥新一轮招商政策效用,集中资源招大商招好商。构建全过程招商工作机制,形成从信息获取、归口研判、专业洽谈、协调会商到落地服务的工作闭环。借助高端智库、科研院所

等力量,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聚焦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全力攻坚一批央企、民企和名企。开展招商竞赛,确保市外到位资金 200 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 130 亿元以上,每个县(市、区)分别引进总投资超 20 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 1 个以上,集聚区引进总投资超 50 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 1 个,力争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加大外资招商力度,力争重大外资项目招商有新突破。

集中精力攻项目。全面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狠抓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攻坚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制造业投资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确保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以及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 10%以上。抢抓“新基建”投资机遇期,谋划布局一批 5G 网络、充电桩、物联网等项目。加快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开化水库、寺桥水库。做深做实重大项目前期,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项目库。

竭尽全力强保障。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完成垦造耕地 2.5 万亩以上、复垦建设用地 5000 亩以上。以“十类地”综合处置为抓手,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各 8000 亩以上。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统筹安排 PPP 项目,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争取和用好政府债券,发挥政府专项基金和区域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支持国有投

资运营平台强化核心主业,提升信用等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持之以恒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深化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抓好省政务服务 2.0 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提升。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完善“标准地+区域评估+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 80 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深入开展“十站四心”建设,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亲”为先、“清”为界,建立为企业办实事长效机制。贯彻执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坚决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壁垒。发挥绿色金融改革优势,更大力度推进融资畅通工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落实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优惠政策,力争关键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政策性担保机制,充分发挥信保基金作用,力争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 15%以上。深化还款方式创新,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增加企业中长期贷款。开展环保服务企业示范行动,提高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深入实施省信用体系“531X”工程,努力创建“信用示范之城”。

(五)加快打造区域开放桥头堡

全面打开区域开放大通道。全线推进杭衢铁路建设,完成项目征地拆迁,开工高铁西站枢纽工程。合力攻坚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成开通衢宁铁路。深化衢丽铁路、衢黄铁路、杭深高铁近海内陆线和义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46 省道龙游湖镇至衢江全旺段改建、常山江航电枢纽等项目前期,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杭金衢高速拓宽、351 国道等项目进度,完成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一期、淳常公路、江山市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建设。

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扎实推进“融杭联甬接沪”。全方位融入杭州都市圈,深入推进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高水平运营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基本完成海创园二期建设任务,打通“创新飞地”和衢州科创成果转化基地的涉企、人才政策。加强与宁波的联动发展,主动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推进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物流通道建设。探索建立分区块“接沪”协作机制,深化与松江、闵行战略合作,加快融入 G60 科创走廊。全方位扩大区域 协作。积极参与我省“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努力打造互联互通、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实施衢丽花园城市群发展行动方案,全力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探索协作区成员间产品共建、服务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打造四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加快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

(六)系统推进城市能级提升 强化规划赋能。坚定不移走山水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围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坚持城市规划“一张图”,注重城市设计和城市修补,细化城市天际线、建筑高度、立面、色彩、容积率、后退间距和重要节点等管控标准,凸显城市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建筑风貌,营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完善市区空间管控机制,坚持功能优先,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建设时序,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绿色发展。

强化项目赋能。高标准推进城市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城市精品。开工高铁新城路网一期和地下综合管廊、九华大道隧道(二期)和紫薇隧道、三江中路连通工程,以及杭金衢高速入城口、浮石路、荷一路等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体育中心、未来大厦、鹿鸣半岛酒店综合体、荷一路过江通道、盈川中路、衢江治理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十里江滨景观带、白云大道改造提升和高铁新城闽江大道、武夷山大道等项目。抓好礼贤未来社区、科创金融国际未来社区建设,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持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

强化管理赋能。从最直接的群众感受入手、最突出的现实问题着手,全面实施城市赋能“十大专项”,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精心雕琢城市微空间,在细节处打动人、于细腻处温暖人。全力打好创文攻坚战,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市区治堵三年行动,集中治理交通堵点,优化提升公交服务,推进市区城乡客运经营体制改革。全面应用“智慧交通”,实现市区智慧停车“一张网”,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满意度。

强化文化赋能。加快鹿鸣山文化院街、东门遗址公园建设,开工鹿鸣半岛文旅项目,完成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推进南孔古城 5A 级景区创建,开工建设古城双修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儒学文化区旅游配套、水亭门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信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讲好“南孔故事”。倡导全民阅读,高质量建设“南孔书屋”,倡导全民健身、乡村运动,高品质打造“健身驿站”。持续打响城市品牌,办好衢州马拉松、铁人三项国际邀请赛、“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等品牌赛事,积极谋划对接亚运经济,筹备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

(七)争当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 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健全农房整治风貌提升长效机制,构建拆、管、用工作闭环。加快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打造拆后利用示范村 120 个。推广应用房地信息系统,实现农民建房 100%线上审批。抓好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 380 个,争创省级美丽城镇样板10 个以上。打造特色小镇 2.0。完成国土绿化 3.3 万亩,建成7 条以上省级美丽河湖,高质量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行

动计划,为大花园增添靓丽底色。

大力培育美丽经济。高品质打造“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推动“两进两回”,每个县(市、区)分别引进 1 个 10亿元项目、3 个亿元项目。加快奥陶纪极限运动乐园、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铜山源休闲度假旅游区、六春湖高山运动小镇、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放大“全球免费游衢州”效应,打响“四好衢州”品牌。深入实施民宿产业提升行动,打造“一乡千宿”民宿集聚区。组建农文旅国有投资平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部市共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促进茶叶、柑橘、胡柚、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三衢味”品牌竞争力。

持续深化乡村改革。加强新土地管理法的宣传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政策。依法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林权改革,推广“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让“村播”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精心打造乡村版未来社区。深化乡镇(街道)模块化改革,用好“三联工程” “周二无会日” “乡村振兴讲堂”。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快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八)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 1 人以上稳定就业、低收入农户增收 10%以上。全面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提质增效”,力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全覆盖。完善大救助体系,精准监测和帮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推动低保、特困、受灾等基本救助“一件事”联办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直补。高质量开展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化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携手奔小康等工作。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提升,完成江化关停。打好治水长效战,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市污水厂扩建、城东污水厂三期等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7 万吨/日,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市出境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打好治气攻坚战,市区 PM2.5 浓度均值控制在 35 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0%以上。打好治土(清废)持久战,深入开展“雷霆斩污”专项行动,有效提升危固废处置水平。高标准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扎实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打赢重大风险防控攻坚战。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打赢道路交通安全

大会战、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 20%。聚焦“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套路贷”、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

(九)全面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水平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落实企业稳岗和技能培训补贴,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1.2 万人。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学前教育补短板力度,抓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提升,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抓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抓好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和名校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五个统筹”改革,支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技能人才“云集”之地。合力推动衢州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巨化二小、巨化四小、衢州高级中学、中央美术学院附属衢州中学、北外国际外语特色实验学校和市委党校、市教育发展中心、市

电大“三合一”项目建设进度。推进衢江区、开化县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切实保障教师待遇,狠抓队伍建设,让教师心无旁骛抓教学提质量。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儿童之家村社全覆盖,建好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任务。狠抓学校、医院、工厂、工地食堂和网络送餐等质量安全,打造群众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推进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高标准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也是国家“政策大年”。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汇聚全市方方面面的智慧力量,谋划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规划,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的五年规划,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三、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补齐短板”要求,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推动更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民满意。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旗帜鲜明讲政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步调抓到底。深入落实“两强三提高”,把提升政府执行力作为重中之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功罚过,强化过程跟踪、结果反馈、闭环管理。坚持“专业+专心”,在实战中狠抓政府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坚持“严管+厚爱”,严格执行“十条军规”,关爱基层、支持一线,把尽责豁免、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

(二)坚持整体智治、协同高效。按照“整体政府”理念,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系统抓好政策协调、审批协同和要素保障,推进政银企社联动,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变为“找政府”。常态化实施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机制,强化市域统筹,推动市县一体发展。加快打造“智慧政府”,聚焦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完善城市大脑 2.0,推进一批场景化的多业务协同应用。深化“掌上办公之城”“掌上办事之城”建设,实现 80%以上政务协同业务、90%以上部门间非涉密办事事项上“浙政钉”,政务服务线上受理率 80%以上。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域推广应用“政企通”,实现机制集成、服务集成、政策集成,让企业好用、易用、管用。

(三)坚持依法行政、创新服务。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和重大行政合同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一府两院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大力推进监管服务创新,深化“互联网+监管”,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信用+行政监管”,打造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优营商环境。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实施《衢州市行政执法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

(四)坚持脑勤腿勤、廉洁有为。把“唯实惟先”作为政府团队的文化特质,把“脑勤腿勤”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眼里有事、心中有活,部门不论大小,都主动参谋;政策不论大小,都主动争取;风险不论大小,都主动防范。自觉接受巡视、巡察等党内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效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俭”字为要、过紧日子,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不低于15%,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不低于5%,三公经费压减不低于 5%,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继续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原则,梳理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

决选出 10 个。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应群众期盼。

各位代表!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大道至简、实干为本。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舟共济、开拓进取,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努力奋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为创造全市人民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第四篇: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推荐审批表

姓名工作单位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衢州市总工会制

填 表 说 明

一、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复印或在表内附贴事迹材料。照片用线缝上;

二、姓名必须准确,工作单位填写全称,数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籍贯填写××县(区、市);

三、推荐单位指县(市、区)总工会、市级产业工会、市直各系统工委、驻衢省部属单位;

四、职务、职称和技术等级按国家有关规定填写;

五、简历从学徒或初中毕业填起;

六、主要事迹力求简明,重点突出;

七、此表填写一式四份,正反面,A4纸张;切勿改变字体大小,格式及页面设置。

八、随报表附2张本人2寸免冠彩色光面证件照片。

主 要 事 迹

第五篇:衢州市人民政府文件(范文模版)

衢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衢政发„2003‟49号

—————————————————————————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基本 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的通知

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七月十四日

衢州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1— 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实施,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衢州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

一、并联审批范围

凡在衢州市区(不含衢州经济开发区、浙江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市级权限内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生产性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含房地产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二、并联审批工作流程

并联审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开展。牵头部门负责有关并联审批事项的受理、抄告、催办、汇总和咨询工作,协办部门负责所涉事项的审批和反馈工作。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一门受理。由牵头责任部门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并联审批事项。受理登记后,向申请人发放受理通知书,同时负责提供并联审批须知,并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二)抄告相关。牵头责任部门审查申请内容,并根据项目实际确定相关审批部门,向相关审批部门开具抄告单(有关抄告单及回执由牵头责任部门制定),由申请人持抄告单向相关审批部门驻中心窗口报送相关材料。

(三)同步审批。各有关审批部门收到抄告单后,应对其申请审批事项及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按有关规定作出具体明确的审批意见。如审批事项需报省及省以上部门审批的,则由职能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并将报批情况和报批所需时间抄告牵头 —2— 责任部门;如审批事项属下属职能部门审批的,则应内部移交按时办结。如提供的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调整,并将情况当即告知牵头部门。对需要实地联合踏勘的重大审批事项,由牵头责任部门统一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

(四)限时办结。各相关审批部门应从抄告之日起(如提供的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则从申请人将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送达之日起),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或报批工作,无论同意与否,均应在抄告单回执上签署明确具体的审批意见,通知申请人并反馈牵头责任部门。如提供的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审批部门应提出详细的整改要求,申请人作出整改后,可进入二次申请程序。牵头责任部门有催办的责任。无正当理由逾期的,在牵头责任部门报市行政服务中心签署意见后,视作同意。牵头责任部门在综合协办部门回执意见后,在规定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负责将项目移交给下一阶段审批牵头责任部门。项目在办理过程中,如有情况变化,需要调整原申报内容的,应按审批程序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三、并联审批操作办法

按照以上并联审批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对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国家有专门规定的部分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和通信设施工程的审批,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执行)实施分阶段并联审批,每个阶段由一个责任部门牵头,每个牵头部门要对前一阶段的审批是否通过进行核查,在此基础上,受理本阶段的审批;对

—3— 本阶段协办部门的审批结论是否完备进行监督,并告知业主下一阶段的牵头部门。具体办法如下:

(一)立项阶段:由计划部门牵头。

1、计划部门:根据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对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同时抄告相关前置审批部门,并进行催办。在各部门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回执全部返回后,2个工作日内出具立项批文。对需要实地联合踏勘的审批事项,由计委在受理并联审批申请3个工作日内统一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申请人参加。

2、规划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后,经与申请人联系,按规定实地踏勘后在4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上报市政府审定;市政府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根据市政府的审查决定,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相关意见,告知申请人,并向计划部门返回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回执。对在已编制控制性详规区域的项目,拍卖、挂牌、招标取得土地的建设项目和利用符合规划的本单位存量土地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应在接到前置审批抄告单后,在3个工作日内直接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3、国土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后,经与申请人联系,按规定实地踏勘后在4个工作日内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告知申请人,并向计划部门返回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回执。

—4—

4、其他相关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后,经与申请人联系,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意见(其中环保部门为收到建设项目环评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并向计划部门返回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抄告单回执。

(二)规划方案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阶段:由规划部门牵头。

1、规划部门:规划部门根据申请人申请,对有关设计、文本、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并抄告国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会审、出具会审纪要,方案通过后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时,申请人在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后,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单位制作建筑设计方案,规划部门在收到建筑设计方案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

2、相关部门:按规划部门通知要求,参加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会审。

(三)征地供地阶段:由国土部门负责。此阶段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前完成。

申请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开始向国土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国土部门根据申请人申请,对有关资料进行初审,办理农用地转用、征地等审批,按法定程序与村集体签订土地补偿协议,委托土地评估机构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办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核手续报市政府审批,市政府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5— 需报省政府审批的,按规定及时上报。国土部门根据上级审批意见,2个工作日内办理好《建设用地批准通知书》。若因农转用征地、报省审批等原因不能按期办理完毕的,也应在此期间内告知申请人。

对需拆迁的国有土地地块,同时办理土地收回手续。

(四)初步设计会审阶段:由计划部门牵头。

1、计划部门:根据申请人申请,对有关设计文件和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并抄告相关部门。在相关部门前置审批意见返回后,在6个工作日内组织初步设计会审,并作出正式批复。

2、相关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并联审批抄告单后,经与申请人联系,在4个工作日内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告知申请人,并将并联审批抄告单回执返回计划部门。

市级审批权限内的市重点建设项目、财政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达5公顷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进行初步设计,其它市级审批权限内的项目一般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项目,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方案会审。

(五)施工图核准阶段:由建设部门牵头。

1、建设部门: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建设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抄告相关部门,并进行催办。在相关部门并联审批抄告单回执返回,对建设工程施工图 —6— 设计审查报告、规划审查意见书、消防审查意见书、人防审查意见书审查后,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批复。

2、相关部门:在接到建设部门的并联审批抄告单后,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于8个工作日内提出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并告知申请人,同时将办理结果填入并联审批抄告单回执返回建设部门。

(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由规划部门牵头。

1、规划部门: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抄告相关部门,并进行催办。在相关部门并联审批抄告单回执返回,同时在查验各种应交的行政事业规费缴清无误后,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相关部门:在接到规划部门的并联审批抄告单后,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并告知申请人,同时将办理结果填入并联审批抄告单回执返回规划部门。

(七)建设工程施工许可阶段:由建设部门负责。建设部门根据申请人申请,对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2个工作日内出具建筑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意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八)竣工验收阶段:由计划部门牵头。

1、计划部门: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有关资料进行初审后,受理并联审批申请,并抄告相关部门。收到相关部门的反馈意

—7— 见后,在4个工作日内组织竣工验收会,并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或作出验收结论。

2、建设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竣工验收抄告单后,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竣工验收申报材料进行审核,5个工作日内组织本系统有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绿化、道路、供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进行查验,并将查验意见填入抄告单回执返回计划部门;根据计划部门通知,参加工程竣工验收会。

3、相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对竣工验收书面资料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其中消防部门在8个工作日内),并将意见填入抄告单回执返回计划部门;根据计划部门通知,参加工程竣工验收会。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取得土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鉴于土地在招标、拍卖、挂牌之前,规划部门已经对整个地块出具了规划选址意见和规划设计条件,这些项目第一、二、三阶段的审批从简操作。申请人凭中标通知书或《拍卖成交确认书》向有关部门申办计划立项、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通知书手续。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缴费办法

为规范简化收费手续,将审批过程中的各类规费,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城市易地绿化补偿费、白蚁防治费、人防建设费、地方高等教育附加费、建筑施工企业社会保险费等,—8— 归并到市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次性收取。上述费用由各收费部门窗口开具发票后,业主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次性到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内的银行缴纳,然后凭银行盖章后的缴款单,到规划窗口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

五、建立并联审批责任制

(一)分工负责制。为确保并联审批正常运转,各审批部门要按照并联审批要求,各司其职,并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明确审批人、审核人,保证并联审批有序实施。

(二)中心办结制。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必须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内办理。各类审查会议,包括规划方案审查会议、初设会审会议等都要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举行。

(三)政务公开制。凡涉及并联审批的项目,均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做到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并印制办事须知。

(四)服务承诺制。各审批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与企业、业主联系,解答有关问题,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办事效率。

(五)协调运行制。各部门之间要保持经常联系,重大事项应事先通报协调,各部门必须按要求参加各种项目的联合审批、现场踏勘,不得无故缺席,否则视作同意。是否需召开联合审批会、联合踏勘,由牵头部门在发并联审批通知时,同时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各相关部门在收到并联审批通知后,当即告知牵头

—9— 部门,牵头部门据此提前一天通知有关部门参加联合审批会或联合踏勘。

(六)责任追究制。市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向社会承诺的“五公开”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对并联审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督查。同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审批部门及其行政审批人员违反并联审批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其责任。部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与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挂钩。

六、其它

(一)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衢州经济开发区、浙江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沈家经济开发区内项目建设,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本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衢州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图

—10—

—11—

主题词:行政事务 基本建设 审批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办公室,衢州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巨化集团公司。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7月15日印发

—12—

下载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衢州市美容美发2011工作计划

    衢州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 关于印发2011-2012年协会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2011-2012年衢州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工作意见,已经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

    衢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衢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衢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9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1月15日起施行。 代市长:沈仁康 2012年10月15日......

    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占跃平(2008年10月)一、衢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基本情况 二、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 衢州市电子政务起步很早政府上网工......

    衢州市公务员培训

    浙江公务员培训首选--浙大公务员 每日时评:农村治污没有退路 环保部近日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个别......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

    衢州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衢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市区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建筑......

    衢州市2008年度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衢州市2008年度农村能源工作总结 2008年,我市农村能源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衢州建设,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衢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衢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衢州市教育局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忠诚办教,大爱育人”为核心价值理念,以“教育队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