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儿童免疫措施
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为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切实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针对南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服务人群多,流动人口多,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特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的原则。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与辖区公安、教育和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在输暂居证和教育部门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严格审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凡无接种证或未按国家规定接种有关疫苗者一律不予办理,从而有效督促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南直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接受免疫。
3.预防接种医生定期与居委会一道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每月下社区走访1-2次,及时督导家长办理接种证,按时到接种点接受免疫。
4.采取“现场办证”方式,改进计划免疫服务方式,提高办证的及时率,在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流动儿童高密地区采用现场发现现场办理接种证,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免疫接种机会。
5.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定期开展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种。
6.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与途径,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教育。利用计划免疫日、社区妈妈班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7.在农贸市场、车站等流动人口聚集地宣传计免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8.强化培训,定期对辖区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保健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其开展工作.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常规开展查验接种证,对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补证、补种。
南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
第二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我镇的儿童免疫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实现了以村为单位
儿童免疫初审接种率目标,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及脊髓灰质炎等多年无病例报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对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县卫生局印发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方案》要求,加强对我镇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三)儿童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较高:据国内资料研究证实,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中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儿童。
三、管理措施
(一)卫生院专干,各乡村医师应加强与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及村干部领导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医院预防接种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各学校的合作。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砖厂、集贸市场、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砖
厂等地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宣传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第三篇: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服务和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外来儿童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管理,防止有漏管和漏种的流动儿童,特制订以下管理措施。
1、凡在本辖区居住三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登记和预约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内的疫苗。
2、各村计划免疫责任医生,负责辖区的流动人口主动搜索工作,发现流动儿童,进驻所属辖区,及时通知其家长,到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卡册登记和接种疫苗。
3、每月组织对流动人口儿童聚居地进行一次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工作。
4、随时到当地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或村委会收集流入资料,通过公安、人口计生、妇联、街道、社区等部门进行核对,全面掌握辖区流动接种对象的数量、分布等人口资料,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5、每半年开展1次入户调查,到流动人口集聚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人口情况。
6、努力做好外来儿童建卡见证工作,保证免疫接种建卡建证率98%以上。接种率95%以上。
第四篇:关于开展2013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关于开展2013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工作管理方案的通知
中心各分院、科室、服务站、村卫生室:
我辖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辖区计免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重庆市合川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我辖区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辖区计免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1-
三、管理措施
(一)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在中心的领导和协调下,加强与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合作,每年开展一次上门新生儿人数核对工作。并加强与街道及居委会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各社区服务站要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校的合作。按照区卫生局和区教委部署的切实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车站、码头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要利用春节、端午、农忙季节等节假日,在车站、码头设立接种点,对随父母返乡的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车站、码头等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并通过电
-2-
视、广播、版报等形式,宣传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XXXXXXXXXXXXXXXXXX
2013年3月17日
3--
第五篇: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雄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计划免疫
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长,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时间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街道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为巩固我街道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市区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居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得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取外镇户籍的适龄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区流动和外区流动”另外分页建账,注明来本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本辖区內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账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先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二类疫苗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账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区外镇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必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对流动儿童及民工子女进行接种前告知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