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撒切尔的改革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撒切尔的改革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这就是她对“改革如何可能”的启示。可能很多人都认识到改革很重要,但是改革就是推不动,为什么?或者缺什么?我们注意到撒切尔生活的背景,她是出生在小杂货商家庭,不是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她父亲勤劳、正直这些品格的影响,接受了企业家精神的熏陶,并使她意识到独立自强,个人自我负责的重要性,这种自由主义的信仰和意识直接体现在她的执政理念中。
市场经济是个体自我负责的经济,是这一理念的产物,一个强调自我负责的社会,理所当然地会拒绝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市场经济是这一理念自然而然的产物。
可以说,有什么样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生活只是人们理念活动的反映,当前,改革难以推动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流行“混”的文化,也就是没有信仰和不讲正义的原则,只求个人发达的文化。因此,在制度改革之外,重塑上述的自由市场的原则和理念,也是有志于推动改革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篇:撒切尔夫人改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被通称为“英国病”。二战后,典型的“英国病”症状为:“停停走走”的经济、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以及紧张的劳资关系。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材料二撒切尔政府紧缩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并一度实行高利率、高汇率,取得了克服通货膨胀的明显效果,并使1979年严重结构性经济危机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治理“英国病”的转机。]979年5月,通货膨胀率为10.3%,……1986年3.4%。
撒切尔政府逐步推行出售国营企业,将国家雇佣工作人员转移到民营部门,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1979年以来,撤切尔政府通过向公众出售的国营企业价值310亿美元股票,从而使英国股票拥有者的比例由成人的9%,增加到21%。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撒切尔夫人和其继任者在1979/1996年先后5次调低所得税基础税率,由1979年的33%下降到1989年的25%,1996年的24%;最高税率从83%降到40%。……另一方面,政府还特别注意对企业税收的减免,包括减少企业应交纳的国民保险附加税、公司税、资本所得税,并简化税收手续。目前英国的公司税率仅仅高于芬兰、挪威和瑞典。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材料四坚持不懈地执行“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这一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顽症终于被制服。通货膨胀率……1996年8月更下降到2.1%,低于欧盟2.3%平均数……随着通货膨胀率降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增长率稳步提高……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同时,并没有出现同期美国里根政府的高赤字现象,反而出现财政盈余。……私有化及减税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了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还通过私有化战略提高企业效率,鼓励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私有化政策不仅提高了私有化企业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未被私有化的国营企业的效率。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和大规模的福利政策导致英国经济长期发展速度缓慢以及通货膨胀;
二战后英国长期的工党政府,使得工会势力获得较大发展,压制了资方并构成劳资关系紧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撒切尔夫人改革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压缩公共开支;国营企业私有化;减税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撒切尔夫人改革。
撒切尔夫人改革使英国经济告别衰退,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成功遏制“英国病”,使其基本好转;
撒切尔夫人改革采取了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措施,却没有从根本上抛弃国家干预、福利社会等政策,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撒切尔夫人改革本质上是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在新时期的发展。
第三篇: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第四篇:“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第五篇:对撒切尔夫人评价
一般人对于曾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她的印象大概只是她任期内发生的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香港回归,包括她和邓谈判的趣闻;第二件,就是在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的战争,结果英国胜了。首相撒切尔“铁娘子”的风度让全世界印象极其深刻。当时英国的许多百姓认为,她是英国政府里面真正的男子汉!
撒切尔夫人处理英国国内事务之所以能让政府重新变得负责而权威,部分是通过削弱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实现的。撒切尔的改革振兴了私人部门、促进了房屋所有权、降低了企业税、减少了对经济大部的监管,并遏制了工会动用其行业能量的实力。她以决心推动改革项目,但在执行方面相当务实--至少在其首相生涯晚期之前是如此。她步步为营,不懈地朝一个方向前进。政府上下没有任何人怀疑她的目标。
二战之后,欧洲福利主义盛行,英国也因此陷入了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的尴尬,此外,还不得不长期面对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1979年,撒切尔大刀阔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降低税率、限制工会势力、削减福利、对国企大幅私有化并关停无望盈利的矿产企业,为此得罪了相当一批人。众所周知,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是她的政策造成的结果是明明白白的:英国的经济起死回生,人民的生活大有改善。
对自己的政府,撒切尔同样不手软。1979年一上台,她就聘任德雷纳为政府顾问,并按照他的建议裁掉了十七万政府职员,其中大多为高级公务员。撒切尔的坚持最终见到了效果。1987年,精简公职人员提高的效能相当于10亿英镑,使当年的英国国家财政扭亏为盈。
但最让人仰慕撒切尔的地方是她的政治风格。她从来不会要专家小组告诉她应该信什么,应该怎样说。她认为思想是政治的核心,她为她所信的思想而战。她厌恶中间道路政治的思想,而被空泛的精英共识先入为主的大部分选民正是如此。她认为,作为领导人,雷厉风行可以通过让人们相信真相及其与她立场的关联改变政治地图。
关于马岛战争,无疑是当时英国面临的极大挑战。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支持英国,连英国最铁的盟友美国,也不表态!可撒切尔临危不惧,果断出击,最终在军事和外交上赢得了战争。另外,在对于欧洲一体化提议她连说三个不,也反映出她的政治强势。
铁娘子,是个有褒有贬的称呼。但正因为她的风格,世界人民尊敬她,钦佩她。
那么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她临终之时,她的孩子都不在身边,陪伴在她身旁的,是她的医生和护工。也许,她是一位好领袖,却并不是一位好母亲。不禁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