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

时间:2019-05-13 05: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

第一篇: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个方面,其中政府信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核心基石,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示范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信用就不可能有社会信用,要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必须要打造一个诚信的政府。目前,我国?­济生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层出不穷,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与?­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打造诚信政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倡导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但对于诚信政府的概念却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有观点认为:诚信政府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即承诺必须兑现的政府;有观点认为诚信政府是追求法律至上,实行依法行政的政府;有观点认为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诚信政府主要是政府的官员要做到诚实守信。下面本文将围绕诚信政府的o­义及特征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一、诚信政府的o­义

(一)“诚信”的变迁,由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由私法领域延伸至公法领域。

对诚信政府o­义的理解离不开对“诚信”二字的解读。“诚信”即诚实信闸”,究其渊源,本是—项道德规范。可以说,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诚信的国家,形成了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传统,人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都以诚信为标准。“待人以诚”、“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这些质朴的语言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做人做事,诚信二字。随着商品?­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济关系,而在?­济活动中,?­济主体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总有人会做出“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事情。诚信作为一项道德评价,由于其强制力的不足,己无法起到完全的规范作用,所以在?­济活动及司法实践中,诚信?­则逐渐上升为一项法律?­则。法学界通说认为,诚信?­则作为一项法律?­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现今,诚实信用已成为各国民法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则,甚至被称为“帝王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广为运用,法官在某些情况下可直接依此?­则作出判决。但这些仅是在私法领域而言的,作为公法意义上的主体——政府,是否要遵?­诚信?­则呢?答案是肯定的!进入20世纪以后,诚信?­则开始逐渐进入了公法领域。诚信?­则作为私法?­则,其作用于公法领域的理论依据何在?这是一个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人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其理论基础,人民主权理论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建立国家机构行使权力,接受人民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与公民具有某种合约关系:政府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其合法性就来自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可以废除?­来的契约,重新制定新的契约,组织新政府。因此,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被授于权力的政府必须承担义务与责任,为人民谋利益。既然政府同人民之间存在契约关系,那么作为契约王国中的“帝王条款”——诚信?­则就必然适用于政府行为,政府在面对契约主体的另一方——人民,做出各种政府行为时必须诚实守信。政府作为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组织,是为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共秩序而产生的,因而政府的根本职能就是服务职能。随着?­济发展和进步,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政府对政治、文化等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管制也将逐步削弱,而其基本的服务职能日益凸现和加强。

(二)诚信政府涵­义丰富,包含多种价值,总体来说,离不开三个核心价值。

如前所述,通过对诚信的解读,我们发现诚信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于一身;同时,根据人民主权?­则,诚信?­则也适用于政府行为。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诚信政府必然是一个讲道德的政府,是一个遵从以德治国方略的政府。第二,诚信政府也必然是一个讲法治的政府,是一个遵从依法治国方略的政府。第三,在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诚信政府必然也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当然,政府也有管理职能,但管理的落脚点还是服务,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建设诚信政府必定少不了各种具体的制度建设,但不管何种制度设计均离不开以上三种价值观念,必须在这三条核心价值的指导下构建。

二、诚信政府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诚信政府涵­义的理解,笔者认为诚信政府必然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诚信政府是道德政府。一是政府必须注重—致性,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保持政策的稳定与连续,信守承诺,取信于民。二是政策与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政府要建立信息披

露制度,使人们平等地享用信息资源。否则,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或者待遇不平等,就有悖诚信?­则。三是确立并践行“信赖保护?­则”。信赖保护?­则是指行政机关非因法定事由并?­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予以补偿。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公信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信赖应当受到保护。

(二)诚信政府是法治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追求法律至上。一是所有政府公务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的理念;树立“法大于权”的观念并将其根植于心;树立权为民所用,权为法所治的观念;他们应当认识到: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行政法律制度正是公民为了便于监督公共权力、限制公共权力、让公共权力服从公民权利的需要而制定的,政府的公共权力只能在法律之下,按照法律的目的和要求行使。二是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行政行为主体合法,行政主体由法律明确规定,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不可具有随意性;

2、职权法定,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

3、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这里的法律应当包括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法律精神。

(三)诚信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工作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出发点。一是要发扬民主,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让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心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三是要做到高效便民。它要求行政机关既要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又要避免繁琐,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方便当事人,方便群众。包括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节省时间、费用和精力等等,以合法准确、简便易行、高效灵活的方式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四)诚信政府是责任政府。政府对自身的失信行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一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决策者责任。强化对失职渎职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其中,笔者认为:应当逐步推行“引咎辞职”机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自己或其下属官员失信于民、违法行政,或是其管辖范围内发生了重大责任事故后,应当“引咎辞职”,若该主要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自不用说,如若其没有直接责任的,也应当担责任,这不仅是需要给人民一个交待,更是为了促进政府官员强化责任意识、防范政府及官员失职的重要制度设计,可能在个案中对官员是不公平的,但对整个社会和人民利益而言却是公平和必要的。二是要强化政府失信的司法救济。我们知道,在私法领域法官如何适用诚实信用?­则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是诚实信用?­则适用的核心。同理,在运用诚信?­则对政府行为进行判断时,法院判决应是最终的权威结论。政府的问责不能仅仅是政府内部之间的问责,而应接受社会的、司法的问责,而最终应当是接受司法的问责和审查,唯有如此,政府责任才能真正得到厘清和落实!

三、诚信政府的保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设诚信政府是在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对政府提出了要求,而行政执法责任制则是从法律层面来保障诚信政府的各项要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所以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打造诚信政府的必然要求,同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也是打造诚信政府的有力保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是:

(一)依法界定执法职责

一是梳理执法依据。梳理清楚行政机关所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下级人民政府梳理所属部门的执法依据时,要注意与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执法依据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所属各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d­调解决梳理执法依据中的问题。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除下发相关执法部门外,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二是分解执法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部署和要求,根据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增加或者扩人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限。三是确定执法责任。执法依据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检验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案卷质量情况等。评议考核主体要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评议考核方案,明确评议考核的具体标准。

(三)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不符合诚信政府要求的执法行为,可以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可以责令行政执法部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除依照本意见对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追究行政执法责任,也应当遵?­诚信?­则,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确保不枉不纵。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涵义与特征论文

一、语文学习管理的的基本涵义

目前鲜见对语文学习管理的定义,但能够分析出语文学习管理有几个明显的要素:第一是人,这里人的主体是学生;第二是载体,指语文的学习内容;第三是结果,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达到的效果,主要包括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能力;第四是手段,就是指管理。

在语文学习管理的框架中,管理运行的空间在学生之中,也就是在班级之中,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教师作为管理的引导者,发挥恰当的作用,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完成学习任务。管理过程中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约束,其二是导向。约束的目的和成人管理有根本性区别,这里的约束是正向的,是为了激发所有成员达到美好的目标而进行的必要约束。导向主要以激励为主,依靠标准化的制度激励实现管理的严肃性。通过对学生的组织、激励、约束、促进,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综上,笔者将语文学习管理定义为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依赖正向约束和激励导向,以学生自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动态策略体系。

二、语文学习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

语文学习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学习共同体,也就是建立语文学习的共同组织。这个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是学生,首席是教师。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其作用大于老师。

(二)有反馈性的共有规则

语文学习管理有完整的运行规则,这个规则主要包括工作标准、激励体系、约束机制。工作标准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标准,也指管理干部的管理标准。激励体系针对全体学习者,是学习管理不可或缺的保障。约束机制不仅包含监督、反馈、调整,还包括对学生的恰当惩戒。

(三)有引导性的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是制定、分配、落实、监督、反馈语文学习任务的执行机构。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管理者,他们在学习中领先其他同学一步,勤于总结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说明的是,语文老师也是学习管理组织的一员。

(四)有发展性的目标指向

从短期来看,语文学习管理就是要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总结语文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和形成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学习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是有可操作的参照系统。比如,掌握基本知识就是要掌握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正确书写容易错的汉字,会改病句等等。

(五)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

语文学习管理的主体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通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和工作改进,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具备自主设计学习任务的能力、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自主执行管理任务的能力、自主调整管理方法的能力、自主评价反馈效果的能力、自主组织语文活动的能力。

第三篇: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一、民生问题的界定

对于“民生”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对民生的界定过于模糊或者过于宽泛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界定的民生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于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相反,如果对于民生的界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民生政策也不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形。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同上,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同上,第835页)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二、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等。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应当将这一层面的民生问题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列入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当中。

改善民生问题实际上有一个规律,这就是: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民生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

三、民生问题的特征

民生问题尤其是中国中近期的民生问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第一,直接生活消费性。这主要是针对生产投资性的公共投入而言的。民生有个特点,同社会成员基本生存生活状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者,方属民生范围的事情,如社会救济、义务教育、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以及基础性的公共卫生。胡锦涛曾经指出,要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胡锦涛所说的三个“最”字点出了民生问题的直接消费性特征。比如,民生问题应当包括许多公共设施的建设,但同样是公共设施,有基本生活方面的设施和基础建设方面的设施之分。显然,前者侧重于民众直接的生活消费,而后者更多的是侧重生产投资方面的事情。比如农村一些地区打水井、生活电线铺设、乡镇医院建设的投入,城市地区的社区医院、社会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应当算作民生投入,而诸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大型基础公共设施方面建设中的多数事情,一来对民生的改善较为间接,二来存在着一个赢利的问题,因此不应当算作民生投入。如果不把民生内容予以明确,而将民生内容无止境扩大的话,将一切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的和所有间接的事物都算作民生的话,那么几乎可以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当中所有事情的公共投入。这样一来,便会冲淡民生实际、迫切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改善民生的实际意义,而且会使民生问题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国家公共财力必定是力不胜任。比如,2008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当地政府的财政报告提出,2008年广东新增财政的70%用于“民生投入”。但这种说法引起了代表的质疑:“民生投入”究竟包括哪些部分?财政部门的解释是:“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林水、环保、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城乡社区事务管理应该都属于民生的范围。”代表则认为:“如果这么统计,那么除了公检法、行政机关的支出不包括,其他都包括了。”“如果这么说,政府不管怎么用钱,全都变成了社会公共事业的民生支出了!”人大代表提出,应该在报告中细化“民生”内容,让纳税人一眼能看到自己的钱到底花在哪儿。(吴璇等:《代表追问财政厅啥叫“民生”》,《新快报》2008年1月20日)应当说,这个质疑是有道理的。

第二,基础保障性。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乐性公共设施而言的。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迫切的民生改善问题主要应当是基础性社会保障体系、基础性公共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基础性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尽管诸如豪华大剧院、豪华体育中心、豪华博物馆、豪华大学城、豪华政务中心、城市豪华广场和豪华马路等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非赢利性的建设,也属于公共设施建设范围内的事情,但是,在国家公共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些豪华设施同迫切的民生问题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几乎可以说无助于迫切民生的改善,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这一类的豪华公共设施建设花费巨大,必然会挤占改善基础性民生问题的所用资金,而且,由于这一类豪华建设未来的运营成本、维修成本十分昂贵,还需要大量的后续投入,因而还会大量透支未来改善迫切的民生问题的公共资金,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第三,生存保底性。这主要是针对高福利政策和平均主义而言的。改善民生是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应当将改善民生的目的纳入社会公正的视野。社会公正实际上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简单来说,社会公正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要“保底”,二是“不限高”。这样看来,社会公正同时起到了促进社会团结和激发社会活力的双重作用。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看,改善民生的主要意义就在于要具体实现社会公正的第一个功能也就是“共享”、“保底”的功能。一个社会如果仅仅限于停留在共享也就是改善民生层面,并且将之视为压倒一切的事情,而忽视社会公正的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即鼓励每一个社会成员自由发展的话,那么,这样的社会必定会程度不同地出现平均主义或者是力不胜任的高福利政策。平均主义既是对机会平等规则的歪曲,也是对按贡献进行分配规则的一种伤害;而过度的福利政策同样带有一定的平均主义成分,尽管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平均主义。中国以及许多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平均主义或者是高福利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产生“劫富济贫”的不公正现象,或是造成超出一个国家财政实际负担能力的高福利现象,这就必定会降低社会在生产方面的投入,降低社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最终削弱社会的发展活力。有学者指出,对全社会来说,由于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过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会使“国民习惯依赖福利金和政府服务,工作意欲弱化,自力更生精神从而受损。”(黄黎若莲:《“福利国”、“福利多元化”和“福利市场化”探索与反思》,《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1期)这一切,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降低。

第四,增益不可逆性。这主要是就改善民生的技术操作层面而言的。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只能作“加法”,不能作“减法”,或者说,要注重使用“加法”的方式,要慎用“减法”的方式。就一般常识而言,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普遍地增加了一些利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对一些已经实施并且已经让民众得到益处的民生政策,发现其中某些方面不尽合理公正而试图予以矫正或取消的话,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泛抵触,甚至会引发社会某些不安全现象的出现。其道理很简单:利益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作为人,有个弱点难以全面克服,这就是,社会成员一旦得到某种利益,哪怕是不尽合理公正的利益,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当仁不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他们将不尽合理公正的、已经得到的利益退掉,那么其难度肯定是很大的。这方面,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有着一定的教训。这些国家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社会骚乱,有时就是由于使民众已经得到某些福利的政策要被改变,因而引发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一问题更加重要和敏感。一方面,中国在系统地制定民生政策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时,有时难免会出现某些明显的失误。而一旦出现失误需要矫正相关的民生政策时,就容易招致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平均主义在中国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对说来,平均主义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容易被唤醒。如今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形是,在中国现阶段,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同潜在的某些平均主义因素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出现某些失误并需要矫正的话,那么,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更容易招致民众的广泛不满,而且不满的情绪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由此所引发的社会不安全现象也很有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第四篇: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

《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教学设计

颍州职业教育中心张洪锋

教学目标:

一、理解掌握秘书的涵义、类别与层次;

二、了解秘书的职业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秘书的涵义、类别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秘书的涵义

1、宫中秘藏之书

秘书最早的意思指物。《二十四史》中的《晋书•荀勖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皇上命令荀勖将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竹书进行编撰,列在秘书之列。由此可..

知,秘书这个词在古代首先指的是宫禁藏书。

2、辅臣

秘书是指世界许多国家主管政府事务的部长或者常务副部长。

3、行政职位

秘书是一种行政职位。这是我国的一种说法。

4、社会职业

秘书对于全世界范围来看,更加趋向于一种社会职业,一种具有严格素质要求的职业。

国家劳动部(现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5月颁布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一书上将“秘书”概念定义为: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财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

三、秘书的类别和层次

1、秘书的类别

秘书的类别因标准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三个标准:

(1)从服务对象和经济来源分

从服务对象和经济来源分,可分为公务秘书和非公务秘书两类。

(2)从具体的工作内容分

从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可以分为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外文秘书、生活秘书等。

(3)从秘书所掌握的技能分

现代社会,又从秘书所具备的技能来分类,分为全能秘书与专业秘书。

2、秘书的层次

按照秘书的职务高低来分,可以分为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秘书处长、秘书科长、秘书股长、秘书科员和秘书办事员七个层次。

按照秘书的职业资格等级来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中将秘书分为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

我国党政机关的秘书,按照其承担职责范围的大小和工作任务轻重的不同,在纵向上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高级秘书

高级秘书,是指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一般是省、厅两级的秘书人员。虽然他们工作的机关、单位不同(有的是在中央机关单位日常行政工作的负责人),但其职责是 “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协助首长综合情况、研究政策、掌握机要、推行工作,以及主持日常行政事务工作等。

(2)中级秘书

中级秘书,是指办公厅(室)主任及其下属的秘书处长或秘书科长、秘书股长、文字秘书。一般是处、科两级的秘书人员。他们负责起草文稿、办理公文、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等工作。其工作成效,对领导者的决策有重要作用。

(3)初级秘书

初级秘书,是指在办公厅(室)、秘书处(科)内从事文件收发保管、打字、印校、接待、联络、会务工作和办理其它事务工作的人员。

国外秘书人员,根据各人承担责任的大小和资历等方面条件的不同,也在纵向上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英国,把属于政府文官系统的秘书,分为行政级、执行级、文书级、助理文书级四个层次;日本企业界的秘书,则分为见习秘书、初级秘书、中级秘书、高级秘书四个层次。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

(一)秘书的职业特征

1、服务的直接性

2、服务的稳定性

3、知识化

4、年轻化

5、女性化

(二)秘书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急需的软人才

秘书是“软人才”中的代表之一。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全面理解秘书的含义

2、秘书划分哪些层次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涵义和特征

如何理解小课研究涵义和特征?

我觉得小课题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用此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向,采用恰当的方法并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能够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简单短期有效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特征:

(1)研究的范围不在多在于精细,源于教师自身的所需,解决自己真实的教学问题;

(2)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小课题研究就是解决了教学中实际和眼前问题和困惑,可以一两周完成,也可一个月左右完成研究,方法相对简单;

(3)研究成果质朴,表达容易,形式多样,如教育随笔、日记;

(4)研究投入较小,可以一人或者小组几个人完成;

(5)研究方法简单便捷,每个教师都可以开展。

下载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诚信政府的涵义特征及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概述

    1.1 企业文化的涵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界的普遍认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企业文化下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各级各类教学,总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形成......

    诚信政府

    xxx诚信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引导和促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根据《“诚信哈尔滨”建设总体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

    诚信政府

    [推荐]诚信政府建设诚信南明工作实施方案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建设诚信南明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区长办公会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附:建设......

    国内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研究综述

    国内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研究综述 牟海燕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

    诚信保障书

    “2014年Time2u杯国际大学生手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 版权诚信保证书本人保证在2014Time2u杯国际手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所投稿的参赛设计作品《此处填写作品名称》是我个人独......

    秘书的涵义、称谓、特征、性质、要求、内容和发展趋势

    目录一、 秘书的涵义 二、 秘书人员的称谓、类别、层次 三、 秘书的职业特征 四、 秘书工作的性质 五、 秘书工作的要求 六、 秘书工作的内容 七、国外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

    “廉租房保障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全面推动我市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