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马开全①
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领域各项制度的总称。政治制度是种复杂的现象,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民族思想、国家性质、传统文化等。从学习以及书本上产生了一下启发。
思想文化基础之比较。
以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权力分立制衡、代议制、普选制和法制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当代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的理论,在西方近代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理论中形成和完善,并在当代西方的政治思潮中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民主思想。大概包括这四个方面,即将人归属于动物、作为目的的和手段的民主、法制、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中国儒家学说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并在历代儒家弟子的理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潮也集中体现在有关理论家在讨论人性与国家和法律的关系、民主与集权的关系、法制与人制的关系、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概括起来也有四点即将人完全社会化、集权主义及其民主、人制、将政治道德化。
政治体制之比较。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否定国会的立法,国会又有权以两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拥有行政权,但其行政权又受到来自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法官为终身职位。
在英国,则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产物。国王——不可或缺的虚位君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英联邦的元首,对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分歧时起到协调作用。内阁及其首相才是根据宪法惯例形成的真正实权派,掌握着行政及立法等大权。
而中国则实行议行合一民主共和制。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说,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议行合一指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合一。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产生于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行政制度之比较。
行政制度是三权分立体制出现之后行政机关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制度的总称。世界各国由于历史文化、现实政治制度的不同,致使行政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实行联邦制,美国的联邦政府是总统直接管辖的行政执行机关,基本上划分为三类:总统的内阁和办事机构、政府各部与独立机构。
英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度。枢密院——法律上的最高政府机构,随着内阁和政府各部的发展,枢密院已没有什么实际职权,其主要职权仅仅是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告和枢密院令。
意大利四级行政制度。中央政府是执行共和国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总体职能是实现法律为国家发展规定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从国内政策和国外政策诸方面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按意大利宪法规定,意大利地方政权机构分为大区、省、市三级,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① 马开全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号10131027
在中国,根据宪法,中国的行政层级分为五级:国务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乡、民族乡、镇。根据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必须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对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机构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适应职能需要原则、精干效能原则、完整统一原则、职权责相称原则、依法设置原则。
政党制度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多党并存竞争的制度,中国则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当合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各国政党间也开始相互借鉴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一谋求更好地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美国的两党制。其两大党的组织不同于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具有其独特性。在组织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可以说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极其松散的政党联盟;组织上的另一个特征是权力分散,各级组织都享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两大党的特征:最重要的目标是赢得选举的胜利、组织松散,权力分散、不同社会集团的大联合、选举人竞选班子在竞选中起主导作用。在美国,除了两大党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政党,它们与两大党相比都是小党。美国选举制度中采取选举人团原则即“赢者通吃”,因此小党在选举中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尽管其总是失败者,但却对选举尤其是总统选举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早在17、18世纪初已产生了由政党组织政府,且由托利党和辉格党轮流执政或混合执政的早期两党制度。两党的特征:两党内部的组织结构日趋系统化、制度化(包括稳定的党魁选举制度、完善的监督制度政党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政党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日趋规则化、制度化;两大政党的政策取向日益趋同。英国的其他政党还包括社会民主党、社会自由民主党、自由党、共产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北爱尔兰民族统一党等,其中社会民主党和社会自由民主党是较主要的。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体制,二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体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不仅负有管理本党内部事务的责任,而且还肩负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所以它的管理体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党内领导,二是对其它行政机关的领导。
第二篇: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浅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涵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实现“主权在民”的目的而创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同为代议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在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都是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但与此同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也具有很多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此外政党制度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革命和实践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才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在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议员的选举,议会以及政府的组成、活动都受政党操纵。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或当选的总统,负责组织政府掌权的政党为执政党,未参加政府的为在野党(反对党、少数党)。虽然两党或多党轮流坐庄,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有时也互相攻击,但实质目的都是一个,为某个资产阶级集团服务,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都是假民主的骗局。
另外两者的组织结构不同。在中国,人大内部结构分为两个层次,县级以上代表大会下设常委会。由于代表大会由数量众多的非专职代表组成,所有往往每年只能开一次会,而且会期较短,主要决定国家或地区最主要的那些问题。为了弥补由于兼职代表过多而不便经常开会的不足,由代表大会产生一个常委会,作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权力的机关,常委会对代表大会负责,受代表大会监督。常委会成员不得兼任行政、司法工作,并且正在向专职化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议会议员都是专职政治活动家,直接由选民选举产生,所以它的议会内部不存在常务委员会。但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有两院,它们各自分工,结合起来行使议会权力。中国议会是一院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是代议制民主结构,但它只是各党、各界的政治协商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
最后就是二者的职权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今世界最民主的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和各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机构的职能作用,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总统(政府)、议会、司法三权分立,矛盾很多,难以统一。现在西方有些国家三权分立也有名无实。看起来争争吵吵,很热闹,实际上国家大权向总统和政府手上转移,议会成了“清谈馆”、“表决器”。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从以上中外代议制度诸多方面的异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还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客观地反映了各自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模式和自身特色,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我们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与此同时,科学借鉴西方议会制度中的人类共同文明为我所用,在健步走向法治的征程中,积极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当代中西司法制度比较(推荐)
本文的中西司法制度比较首先定位在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司法体制(面层次)及审判制度(点层次),藉此找出中西方的差异和各自特色,探讨我国司法改革之路;其次,定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主要是英、美、法,中国的法律体系形成了三个法系:大陆属于社会主义法系,香港属于普通法法系,澳门、台湾属于大陆法系)。
一、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比较
司法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司法权,使国家意志得以实现的各项制度总称。出于对司法权的理解不同,司法制度在概念上也有狭义与广义的理解,狭义概念仅指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广义概念则包括审判、检察、侦查、监狱制度,甚至还包括律师、公证、调解等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即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赋予议会、法院、政府掌握和行使。通过分权制衡理论,使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立法权,是人类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无论权力如何独立、如何制约都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的 这一理论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分享国家权力、相互牵制的需要。
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法律学说。主张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在议行合一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构建国家机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机关根据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地位平行,从属于权力机关。由于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不过是统一权力下的分工,而不是分权。
二、司法体制比较
司法体制是指司法机关的设置、职能划分以及相互关系。国家机关是根据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设置的。美国作为总统制的联邦制国家,其司法机关形成两大独立系统(联邦与州)。美国宪法第3条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设下的下级法院”,因此,司法机关仅指法院。美国法院采取双轨制,形成联邦与州两大系统。理论上二者无从属关系,只是分工不同,但实际上,联邦法院地位要高些。在两大系统内,分别构成三级法院(地区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和两类互相独立的法院(普通法院、专门法院),普通法院一般按人口多少、司法巡回区设置,专门法院则根据案件而定(如赔偿、税务、海关等法院)。各州设置的普通法院与专门法院不尽相同,自成体系,但都以联邦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以维护司法权的统一。美国的检察机关是司法部之下的一个政府部门,未形成独立的检察系统。
法国对司法机关的认定也仅限于法院。虽说法国是个单一制国家,但法院体系却不单一,存在四类法院:普通法院处理民事、刑事案件;特别法院处理特别诉讼案件(如商务、社会、监督、军事等);行政法院负责行政诉讼案件;权限争议法院处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的管辖权争议案件。此外,最高司法会议是司法行政机关。法国法院的最大特色是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形成相互平行,相互独立的金字塔体系。行政法院是设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处理行政诉讼的唯一机关,不仅具有司法职能还具有监督和咨询职能,掌握相当的职权。在司法职能方面与普通法院的不同处是:行政法院的成员是行政官员而非职业法官,因而职务上不存在终身制;审理案件依据的是判例而非成文法典。法国是最早产生检察制度的国家,但一直未形成独立的检察机关,而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设于法院之内,并与法院相对应而设置,“审检合署”“检侦一体”。检察官也具有法官身份,两种职业是平行的,通过任命可以相互转换职务。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侦察、起诉权、审判监督权、判决裁决临督权和某些民事诉讼权,此外还具有一些行政职能,在法国检察机关上下级是垂直领导关系。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单一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级司法机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辊察权,公安机关与国家安全机关行使侦查权,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司法行政事宜,主管监狱系统和指导律师、公证、仲裁等专门组织的工作,不仅形成“审检分立”“检侦分立”,而且侦查机关还一分为二:法院与检察院是专门的司法机关,两者相对应而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分设四级:除普通法院(检察院)外,还另设专门法院(检察院),两系统相平行,自成体系。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行政案件由普通法院管辖,根据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发展很快,个人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频繁,导致行政案件的数量迅速增长,而普通法院从力量到专业知识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否借鉴民法法系国家另设行政法院或英美法系国家设特别行政法庭,借得思考。
上述比较表明,中西方在司法机关的设置上存在两大差别:
一、司法机关设置的标准不同,中国是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到低形成隶属关系,西方国家一般根据案件情况、人口数量和行政区划来设置;
二、司法机关系统的结构不同,中国的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单一,管辖明确,纵向结构带有明显等级色彩,西方则名目繁杂,各成体系,管辖错综复杂。此外,中西方检察机关的地位不同:中国的检察机关已从行政机关完全独立出来,成为我国专门司法机关,西方则未摆脱从属地位。在职权上,中国的检察机关不仅具有广泛的公诉权(刑诉),而且具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权,同时还就某些重大案件进行自侦活动,具有三重职能。
三、司法制度的核心——审判制度比较
审判制度亦称法院制度,是审判机关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一系列有关组织和活动的法律制度,包括法院的设置、审判组织、法官、审判原则、审判 方式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1、法官。作为国家审判权的行使者,如何运用法律,如何正确实施法律,将直接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影响司法的公正。因此基本上各国都对法官的资格、任免、保障等一系列要求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1)法官的任职资格。即对法官在业务、政治和道德素质上的要求。英美法系国家对法官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在业务素质上,一般要求首先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且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如美国的初任法官必须从事 律师工作6年以上,英国的上议院上诉法院法官必须曾任能出席高等法院案件的律师l0年,民法法系的国家同样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并经过一段期限的实习。在政治素质上,西方国家一般要求法官中立,名义上禁止参加政治活动。在道德素质上,一般都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国1995年7月1日实施的《法官法》,第15条规定了法官的任职条件: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在业务素质上,一般要求大学法律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知识,工作满2年的;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工作满1年的;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同时规定,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必须通过全国法官资格考试,从符合上述条件的人中择优选拔。在政治素质上,要求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即忠于宪法,拥护宪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道德素质上,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秉公执法、公正廉洁、作风正派。
(2)法官的任免与任期。西方的法官基本上由任命产生,如英国所有的法官都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法官一经任命,很难免职。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一律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后任命。一经任命,如无宪法规定的去职原因,长 期任职,实行终身制。各州则自由决定,以任命或选举或两种混合的方式产生州法院法官,以选举方式产生的法官实行任期制,可连选连任,不受期限限制。对 法官的免职,西方国家均十分慎重,除非有法定原因方能罢免或弹劫,且弹劾一般仅限于叛国罪等重大犯罪方面。可见,西方法官体现出职业化、专业化特征。
中国法官的任免权由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掌握,除法院院长由选举产生,其他法官均以任命方式产生;除法院院长有任期限制(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但不超过两届),其他法官均可终身任职,“非法定事由,非因法院程序,不被免 职、降职、辞退或处分”。应该明确的是,对法院院长的选举产生方式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法官保障制度。即从职业、身份、工资、人身等方面对法官履行职赋予法律保障。西方国家强调司法独立,而司法独立的表现就是“法官独立”。为保证法官独立行使职权,各国都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主要内存有: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他人的指示及不适当的影响,只服从法律;专职法官任期终身制,即使实行任期制,其任期也较长。法官非经弹动,不得被免职、撤职或提前退休;实行高薪制,除工资外,还有岗位津贴等,并有退休金、抚恤金、残疾金;此外还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免责特权,即法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下,对于其履行法官职务中的有关事务,享有不受诉讼及不出庭作证的权利。只有在构成法律规定的罪行时(如德国的故意枉法罪)才负法律责任。实践证明,西方对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
中国《法官法》同样对法官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审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执行国家公职人员统一的福利保险等政策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的人身权受法律保护。在为法官提供保障机制的同时,不少国家也提供了制约机制。西方国家主要对构成主观故意的较大的犯罪追究法律责任,而我国《法官法》第l3、3O、38条还对法官的惩戒作了具体规定。这种法官在享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裁判承担责任,体现了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尽管我国《法官法》规定,法官依法履行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从人身身份、工资等方面规定了保障制度。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使法官不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恰恰是最难把握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
一、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法官不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主体,还包括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
二、长期以来,法院的行政领导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行政领导绝不等于司法领导;
2、在处理与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关系时,法官的独立不可能是绝对的,独立的程度多少取决于司法工作是否真正的保证了司法公正,是否体现了法的正义,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3、党的领导应该是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而不是具体技术的领导。此外,还需指出,无论是对司法人员,还是对司法机关,强调独立的同时更需强调监督,应尽快建立健全具体的法律监督程序,使人大、政协、舆论等各项监督落到实处。
2.审判方式。审判方式即审判活动的操作方式,是由《程序法》加以规定的: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度,多采用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模式。庭审中,强调起诉方与被起诉方力量的均衡,法官居中公断,是消极的“仲裁者”。举证责任由起诉方承担,特别重视证据法。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地位平等,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整个审判过格中,庭审的作用极大;民法法系国家一般实行三审终审制度,多采用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庭审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起诉方与被起诉方地位相对弱化。在刑事诉讼中,虽然规定控辩双方地位平等,但控方为国家检察机关,控辩双方自然不持衡。客观地说,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两者的外在差异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诉讼价值取向,民法法系的国家看重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追求实体的真实,偏重打击犯罪,但易使法官产生先人为主的观念;普通法法系的国家看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因此追求程序的公正,保护被告方权益,体现诉讼民主,但也存在打击犯罪不力的问题。
中国实行两审终审制,采取类似于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而且更具自身特色:公、检、法机关在刑诉中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检察机关不仅是公诉机关,更是法律监督机关。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居审判主导地位,控诉双方职能相对弱化。法官在法庭调查中成了主要举证人,可主动调查取证,不受起诉方证据的限制,而且在开庭前,受理案件后即进入实质审判阶段。这种审判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控审职能不分,举证责任错位,法官的主动性过强还易导致专断,使庭审有名无实,流于形式,严重损害了诉讼的公正、损害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因此,1996年3月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就借鉴了普通法系审判模式的一些经验,强调了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加强了控辩职能,检察机关不再是一味指定罪名,而 是提供证据。本次修改的目的在于加强庭审功能,从程序的公正保障实体的公正。
审判方式的改革应与我国当前形势相适应。首先,经济领域的犯罪十分突出,大案、重案仍在增加,所以打击犯罪仍是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能;其次,公民个人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加强,要求司法机关保障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因此,恰当的吸收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一些经验,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司法公正。本次刑诉法的修订,反映出我国司法工作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认为只要达到了实体效果,采取何种方式方法都不很重要,因而才会出现“上定下审”、“先定后审”、“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现象,出现了超期羁押、不遵守办案时限等错误做法,这实际上是未领会法治的精髓,与当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适应。
所谓依法治国,有两层含义:一是依据实体法,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二是依据程序法,严格程序司法,保证程序公正。事实上,司法活动的一大特 色就是依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否则行为无效。程序的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它不仅能限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合法权利,而且能维护法定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在今后的司法活动中,应加强两方面工作:首先,严格程序司法。即依照我国现 行的三大诉讼法及一些非诉程序,制定更具体的法律或制度来保证严格司法;其次,进行司法工作制度的改革,改革现行程序中不台理不公正环节,加强庭审功能,弱化庭前活动,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保持中立,完善证据制度等。总之,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公正、有效的司法运行机制,使国家意志——“法”得以准确有效的实施。
第四篇:当代政治制度感想
当代政治制度学习心得
政治是门深奥的学问,因为牵涉的人群很广泛,或者说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让我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没什么高深的见解,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字面意思就是,人民可以主导自己的思想,不再成为一个分母的组成部分。
我觉得这么做就是一个完美的制度,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国家也会让大多数的人民感到幸福。可是事实不是这样,人民对这个制度的认同感并不高。就像我们看新闻联播,会觉得天啊,没想到我还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太幸福了。然后明天早上还要面对真实的社会,这样的对比,让人真的让人难以忍受,时间长了,新闻联播也就笑谈。
每次看到书上的内容那么的好,就会让这差异感分外强烈。我觉得制度确实是很好的制度,虽然有瑕疵,不可否认对于中国国情很适合。可是执行起来确实变了味道,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是“被代表”了,或许是本人身份太低微,没有表达的权力。这样一算,那能表达自己权力的人还有多少呢?在我看来,可能是我眼界太低了,看到的是很多的一方土霸王代表了所有人,然后谋取自己的利益。
我每天都花时间都在上网,看到的大多数的人表达的是不满的情绪,也许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地方,大家没有了顾虑。还有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猎奇心理,所以很多的事情发生了。跨省,被消失,这样也就成了大家谈论的料子。当一些本应该很正常的现象却成了一种高尚行为,我觉得,太悲剧了。这个社会病了。
看到每年开人大会议的时候一个个大肚翩翩的代表们,心里不住的想,他们这是要花费多少钱,然后解决多少问题呢?或许就是交流一下感情吧,等到以后有什么事情了,也好互相照顾一下。不过就是这样,依然能看到睡觉的,打牌的,这让我太佩服广大人民的智慧了,从任何角度都能发泄自己的不满。
看问题的角度有些偏激,这是我一个小人物的看法,我希望我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不希望我自己在家睡觉的时候,有人跑到我家里,告诉我这个房子已经被决定拆除了。每次看到代表大人们全票通过某项法案,心里就期待,啥时候能执行呢?
虽然有不满,可是也只能怀揣期望的心情,等着代表们能偶尔想起小百姓的利益。在外界眼中,这个神奇的国家创造着中国奇迹,我不期望奇迹,只求创造这个制度的那些人不亏待曾经支持他们的亿万劳动人民。我想几千年前,我的先辈们也一样怀着同样的期待,然后再期待一再被粉碎之后,愤然的选择把期待投向别的方向。有句话很不错,“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像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是你一旦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它的装修却是很蹩脚的,而我们需要做的也正在做的就是对于细节的设计和修补。”我也希望,这个宫殿能修补好,这样劳动人民可以少些损耗。如果真的到了,没有修补可能的时候,也只能拆了再来。期待更多有真才实学的装修工,心怀民生疾苦,让宫殿后面的百姓,少受风雨。我套用一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五篇:中西政治制度的结构和职能比较
中西政治制度的 结构和职能比较
摘要: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如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主义制、资本主义制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本文从比较的角度,主要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结构和职能的异同。
关键字:政治制度、结构、职能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而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已经使中国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举世公认正在迅速崛起、日益繁荣富强的国家。这一基本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团结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成熟和完善的。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两大类,但在具体的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
民主共和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民主共和制又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以议会为权力核心,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其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阁员和内阁整体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需辞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是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是一种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公民权利、实行权力制衡与多数决定原则的处理社会矛盾的政治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具有三项主要政治功能:获取政权合法性、程序化的利益博弈和权力制衡。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建成了相当成熟稳定的民主制度体系,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并没有改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中西方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最本质的区别是工作方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往往通过十几天的会议议程,解决全中国一年里各项工作地实施与落实,而西方议会则是全年都在争论不休与平衡各方关系中度过,一年间只有十几天是给西方老百姓干实事的。我们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中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
其次,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像西方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样来自于人民,他们是行业的标兵模范,他们也是社会的精英人士,他们更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崇高的社会责任告诉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名中共党员的基本要求与历史任务。党员就是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三,中国从没有主张过,让别的国家学习中国怎样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治制度,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并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他们正在探索与学习,包括中国从社会中选拔干部而设的党校这一重要举措。
中西方需要交流,但交流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友好尊重的原则基础之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是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才能真正达到全世界人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进步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