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讲“全会精神”,抓住三个“关键词”
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改革”为重点,以“全面”为视角,以“深化”为抓手,对当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正确的评价,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目的在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因此,必须抓住“改革”、“全面”、“深化”三个关键词,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全会精神。
“改革”是方法,也是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基调,蕴含了全党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当前任务的准确定位。产业结构、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司法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必须以改革的方法来破除以上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切实做到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解放”,才能实现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是内容,也是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了“全面”二字,内容涉及指导思想、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经济体制、民主政治、法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十五个方面,显示了这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在全面的基础上,也突出了重点,选择了十五个方面的六十个问题作为此次改革的关键点,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进行思考,着力推进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
“深化”是策略,也是措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历经了35年的改革,历史和实践真实的印证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5年的改革攻坚成绩辉煌,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提改革,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着眼于深层次治理。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能简单的因循守旧,要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和措施,“深化”因而成为推进改革的必然路径选择。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解读制度建设要抓住三个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反复深入学习。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认真学习领会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制度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制度优势、系统集成和守正创新。
关键词一:制度优势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只有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扭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不放,深入研究并作出重大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二:系统集成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系统集成了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在实践中还要把各方面的具体制度连成一体、系统集成,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应,彰显制度优势,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例如,从系统集成的角度看,要把健全监督制度与“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有机联系起来。在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同时,建立广大党员、干部“很想干、很能干、很愿干”的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三:守正创新《决定》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中,究竟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在坚定制度自信,打牢根基、发挥优势的基础上,着重把短板补齐、让弱项变强。例如,《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然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大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特别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就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又如,《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决定》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突出了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既秉承了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要求。“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则是以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守正”和“创新”。
再如,《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明确了这方面必须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了工作部署,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高度警惕“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从政治学的原理看,“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填补好监督的空白。纪检监察是监督专责机关,不是单纯办案机关,既要惩处极少数违法违纪者,更要教育帮助绝大多数同志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体现出对干部的严管厚爱。
第三篇:抓住关键词写好讲话稿
抓住“核心词” 写好讲话稿
(2016年6月24日)
讲话稿是“以文辅政”的重要表达形式。作为一名文秘人员,写好讲话稿既是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考验文秘能力的工作。讲话稿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上级精神能否传达到位、讲话意图能否传达到位、工作能否部署到位。下面,就写好讲话稿谈几点个人拙见,希望???的各位大秘批评指正。
首先,要做到“二问”。一问对象:就是接到讲话稿任务之后,第一时间要搞清楚讲话的对象是谁,这决定着讲话稿语气、风格必须契合场景,直白的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如《在老干部座谈上的讲话》,面对的都是曾经的老领导,一般情况下,这类讲话稿侧重是向老干部汇报下工作、聆听下老领导的意见,核心是求经慰问,所以语气不能生硬、太严肃。比如《在XX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面对的都是一些企业家,所以文体就不能用部署、指示类的,更多是用引导、鼓励型的。二问主题:主题就是讲话稿的中心思想,直接决定了讲话稿的内容,讲话稿通篇都必须围绕主题来展开,否决就会跑题,讲出来的内容也无法达到领导想要表达的意图,所以在着手写稿之前,要首先对讲话稿的主题进行分析和梳理,个人认为,关键是要搞明白召开会议、写讲话稿的背景和目的。比如《在???县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这个讲话稿的主题是关于城市工作的。为什么要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呢,核心的原因就是贯彻上级精神,这也是背景,同时也是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的目的之一,第二个目的就是结合上级精神部署好“???”县的工作。这样一梳理,一篇讲话稿的提纲出来了。第一块内容,充分肯定近几年或者过去一年城市工作的成绩,为什么要总结成绩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城市工作不是一项新的工作内容,这是一项一直在抓的工作,总结过去成绩既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坚定信心。第二块内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那就是分析形势,分析当前城市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这块内容简单点讲,就是中央、省市对城市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以及抓好当前城市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成绩总结了、形势分析了,那接下来就是部署,就是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抓好???下步工作,这就是第三块内容。第四块内容就是常规动作,也就是保障。当然,这块内容比较机动,既可以放在第三块部署里面,也可以单独成块。可以说,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整篇稿子的框架就出来了,也就是说写作的方向有了。作为新人来说,分析主题至关重要,这就是克服拿到任务,脑袋空白、双手冒汗的最佳良药,可以说,只要你好好分析主题,你的脑袋至少有东西可写,至于写不写得好,那是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要把握核心词。这是写好讲话稿的关键,解决的是如何往大纲中填充内容的问题。讲话稿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核心的关键就是要准确,尊重事实,准确的把领导意图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向写小说一般发挥想象,一副我的稿子我做主的姿态。如何做到准确把握,个人认为,可以从四个关键词着手:第一个核心词:天线。这个天线就是上级精神,在我国的体制是国务院、省、市、县、镇、乡,一项工作不可能中央直接派人到下面来具体抓,这既不现实,效率也低下。所以采取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的形式。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有别,一次会议、一个文件根本不可能把各地的情况都考虑到,所以就需要接好天线,把上级精神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切合各地实际的部署和要求。这是贯彻上级精神的核心目的所在。这也决定了,要接好天线,就要领会好上级精神,找准上级精神中对各地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这是中央对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当前各地经济工作存在共性问题,所以各地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就必须把握好这五大任务。第二个核心词:地气。这个地气就是各地的实际。大多数情况,讲话稿都带有部署工作的性质,部署工作说白点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做。举个简单的例子抓鱼,在小河溪里面,你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下河直接抓。但如果是在大海里,如果你让别人跳进海里抓鱼就不实际。这小河溪和大海就好比于各地的实际,如果不充分考虑这些实际,那你作出的部署会失去指导意义。而如何把握好这个实际呢,核心就是要了解好各地自身的情况,这个需要平时的积累,以及对各地自身实际的了解。第三个核心词: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你怎么考虑的、怎么思考的,解决的是你为何要如此部署的问题,这也是体现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比如现在各地都在搞“孵化器”,???县也想搞孵化器,但是你在部署这项工作的时候,你就不能说,这个孵化器大家都在搞,所以我们也搞。你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找出几条理由出来,比如搞孵化器是大势所趋,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比如搞孵化器高度切合???的实际……等,这几条理由就是思路,就是思考。所以说,这个思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直白地讲就是找个借口,找个理由。相信没有人会告诉我,我不会找借口吧。第四个核心词:载体。什么是载体,个人认为,载体的核心就是把某项工作具体化,把虚的工作变成实的工作。比如党建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很难直接评价,但是有了“两学一做”这个载体,那么具体的要求、目标、任务就可以明确起来,一来下面就如何抓好“两学一做”有了方向,同时在考核等方面也有了量化指标、有了评比的标准,这就是载体的作用。所以写讲话稿的时候,就要抓住载体。比如写环境整治,你就围绕载体来说,简单的讲是你们抓环境有几个载体,就围绕这几个载体写,这样。你的稿子内容就不会跑题,出现你写了一大篇,到了领导那里,删的只剩下标点符号。
最后,要加强文稿修饰。为什么把文稿修饰放在最后写,最主要是解决新人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这也是我一开始接触讲话稿的误区,就是过分注重辞藻的华丽、语句的精美,认为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水平。毕竟每个从事文秘工作的,本身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或者说都有些自负,所以常常会在文字方面钻牛角尖,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前面我也提到了,公文的第一要素是准确,如果不准确,你的稿子就算再华丽再精彩也没用。这就好比你对着老虎说,你要吃素,吃素身体好,吃素能长寿……恐怕你写的再好,吹的再天花乱坠,老虎也不会吃素。这就是准确的重要性。文稿做到内容准确之后,才是文稿修饰。可以说,文稿修饰的作用是为文章添彩,属于加工调料的阶段,这个主要靠个人文学修养以及平时的积累,具体的我就不累赘了。在这里,我只想以个人教训给刚进入文秘工作的秘友一个建议,那就是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盯内容,其次才是文采。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不当之处,请各位秘友批评指正。
第四篇: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
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XX)去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和讲话,审议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文件的全称叫,《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了方便,我们一般把它简称为《决定》。四中全会的召开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的关注,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大会召开前,我们的报纸上,网络上,到处熙熙攘攘的,到处进行报道,纷纷邀请党建专家,对四中全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测,你比如说是不是通过这次会议,是不是有新的举措呀,是不是出来若干个亮点呀,是不是大家看后热血沸腾呀,但是会议真正结束后,《决定》出来了,有些同志有点失望,说也没有太多新东西,也不是象有些教授忽悠的有那么多的亮点呀,哎,稍些微的有那么点遗憾。就国际关注而言,我有一个最深的印象是,大会结束后的第五天,18号结束,也就是23号,我们中央联络部,专门召开了对外使节和外国主流媒体的吹风会,它为了把这次吹风会办的更加有意思一些,更加有吸引力。它就邀请了两位专家,给外国使节、给外国主流媒体讲了讲四中全会的情况,允许他们自由提问,你别说,他们还非常感兴趣。他们提的那些问题,可以说,大到大到,大而无当,小那小到太具体,大而无当什么意思,比如说,他们提问,你们国家的经济形势是个什么样子。比如说这次会议不是解决习近平接军委副主席的问题吗,怎么回事,怎么没解决,出了什么问题了。别管大问题也别管小问题,这说明他们对我们这个共产党并不了解。国际不了解,国内又是这么一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对四中全会的精神,需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领会,好好的把握。可以这样说,学习理解贯彻执行四中全会的精神,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围绕着四中全会精神,我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
一、四中全会为什么强调新形势下执政党的建设;
二、四中全会对执政党的概括了那些基本经验进行了什么样的部署;
三、四中全会关于执政党建设提出了那些任务一、四中全会为什么强调新形势下执政党的建设
(一)历史方位的变化客观要求加强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所谓历史方位无非就是你说明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它包含时间位置和空间位置。A从时间位置看,《决定》在第一部分开头就说,我们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党21年成立到09年是88年,我们党从49年掌握执政权到09年是60年,我们从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09年是30年。88、60、30。这三个关键时间点,让我们明确了,我们党所处的时间位置。B从空间位置看,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相继实现了四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样,《决定》就把党建历史方位的表述,摆在了一个突出位置。
历史方位的问题,从建国后我们党就开始探索,那个时候的探索是反复曲折的。在五八年党的八大,说我们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核心。我们处在什么方位?我们已经不是一个革命的党,我们是一个进行经济建设的党,这个认识很清楚,但是非常遗憾,不久就被阶级斗争为纲打断了,这个阶级斗争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它为什么能够把正确的认识又扭转到错误上来?这里面的,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多了。A比如革命时我们搞阶级斗争非常成功,我们自己把过去的成功的做法,经验化、神圣化,绝对化。认为阶级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手段。B再比如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失误的时候,并不是全党一块同时失误,它有先有后,当然领袖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全党为什么不能阻止领袖个人失误的发生,那说明民主集中那个时候已经不起作用了。所有这些问题都跟党建相连。在总结这段历史的基础上,邓小平说出一句致理明言,“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变了、社会环境变了,我们承担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更加繁重。《决定》连续用了“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三个词,来描述我们当前承担的任务。这三个词决不为过。你看我们党既要领导经济建设,还要领导政治、文化、社会、民生建设,同时还要搞好自身建设。这种艰巨性、复杂性,这种繁重性,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背景下,《决定》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所以我说历史方位的变化客观要求加强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二)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迫切要求加强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1、世情
《决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关于世界形势:以前我们的描述和概括,基本上是四句话: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你对照一下《决定》的原文,你可以看出,《决定》对国际形势国际环境表述和概括,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管是文字的数量上,还是语句的长短上,大不一样。《决定》在原来四句话的基础上,加进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07年暴发的金融危机,09年我们就把它作为一种基本概念,放在党对国际形势判断的高度、去描述。这与以往的描述相比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气息。《决定》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经济方面最明显,我们享受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金融危机爆发时,我们许多外向型企业,要么夸了,要么严重亏损,这就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甚至连买卖破烂的人,都在那里大骂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人家不买我们的商品,我们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大量积压,无法生产,不能生产,就减少对原料的需求,作为原材料的一部分的破烂,价格不仅低,关键是卖不掉,所以卖破烂的人,在那里大骂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是正常的。靠什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依靠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那就要靠我们党,靠我们党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这我们能够体会到,为了扩大内需,我们买家电,电脑、冰箱、彩电,对我们有财政补助,我们买农业机械,也对我们有财政补助,让我们参加新农合,给我们设立养老保障制度,等等。所以世界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加强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2、国情
《决定》对国情的判断是:“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三大矛盾:(1)、国内矛盾与国外矛盾交织在一起;(2)、社会环境变化与党的建设改革不到位的矛盾;(3)、党内关系复杂化与党建的制度创新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在这里我仅仅分析社会环境变化与党的建设改革不到位的矛盾,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最大变化的就是社会环境、社会层面,比如社会分化,社会分化你美国、日本发达国家也有。但是社会分化,可以调节到大家心理能够承的范围之内,绝对不是给你搞什么平均主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可是他又经常跟党内存在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讲这些年来连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小的我们都不说,就说大规模,有贵洲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XX年11。17)等等,哪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我们的党风廉政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就以瓮安为例(XX年6月22日发生导致6.28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瓮安一个女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就传来说凶手是县委书记的侄儿子,我们知道县里的主要领导都是交流来的,他在本地没有亲属,他根本就没有职责,可是你辟谣他就不相信,你造谣他就相信,这里面就反应出一种逆反心理来,然后死者的家属和一帮中学生打着横幅游型路过第一个小区,什么小区?厂矿聚集区,过去都是一些国企,多年来改制企业已经转为民企,改制遗留下的企业和职工的矛盾,再加上企业少数领导人有贪污行为,群众本来就不满,好不容易有个发泄的机会,哗,群众就跟上来了;又到第二个小区,10年前修建水库,补赏不到位,又跟上来了。第三个小区,多年撤迁征占土地的矛盾没解决,又跟上来了。网上说有上万人之多,官方说有上千人之多。根据我们的习惯,官方缩小,民间扩大,起码有5-6千人。暴露出深层矛盾,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这反映出来,权利运作不作为。不作为可以说是党风问题。再比如说我们的用人制度。县委书记博士学位,但是在群体事件中束手无策。因为他完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出了这样大的问题,不敢到第一现场去,自始至终没到第一现场,群众先到公安局,没人搭理。然后到县委,找县领导。县领导没出面。后来解释是在等待观望,等州委、政府批示;州委、政府也等省委省政府批示。在这样的等待中,错过了解决的最佳时机。群众回到公安局把几十年的户口档案全部烧掉。令人痛惜。它折射出我们用人的问题来,学历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也不行。它还折射出党风廉政建设来,他的省委书记石宗源在09年两会召开时,问他,对自己的工作怎么评价。别人一般说三七开,他说自己60分就不错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在他领导下,发生瓮安事件,能给自己打高分吗。他去瓮安调研,哪里的女士不敢带首饰上街,说耳朵就没了。可见社会治安到了什么程度。这里面确实有少数群众与黑暗势力相勾结,也与我们的权利运作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公安局长被免职后,说了一句话,终于敢说实话了。他说多年来一旦出现党群、干群出现矛盾(提留、税收),都把公安人员放在第一线。长时间就形成干警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把气发泄到公安局身上。当有点事情,就动不动,出动警察。这是什么问题,警察是国家机器,是专政工具,这意味着事态的扩大,性质的变化。慎用警力,是我们在和群众打交道的一个基本原则。
你再看云南孟连(XX年7。19事件),就因为群众和企业,橡胶价格问题而起。都打死2个人了,他省委书记,在会议上是这样说的,这个县里面,领导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当官当到这个份上,跳河死了算拉。各大媒体都用黑体字把这句话报道出来。一般来说省领导说话,比较慎重。他这样说,是气极了。他那里的橡胶企业,领导有参股,当企业与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那里的干部倾向,就不明说了。你在这里有投资,你即使比较公正,群众也不相信你。这里面官僚主义问题、对群众利益的漠视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交织在一起。那个县委书记长期用着这个企业,提供的豪华车,你想想,群众能相信他吗。我们报道这样的事情,往往说,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在少数-----操纵下,怎么怎么。第一你为什么不让她知道真相,除了商业机密、外交机密、军事机密以外,你可以让他知道,尤其是关系到它的利益问题,你更应该让他知道,这说明我们权利的运作不公开,不透明。第二,少数人为什么操作起来,一系列事情中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我们看不到他的身影。甚至出现党员干部跟着上街。这是典型的基层组织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功能转变。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还折射出,长期执政,群众的情绪。有审美疲劳。你像日本自民党下台,日本自民党对当年日本的起飞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次就被选下来了。怎么被选下来的,日本民众,把自民党选下去,把民主党选上来,不是因为民主党比自民党干的好,而是民众厌烦了自民党。有的地方经济不发达、党政廉政建设又搞的不好,有这种情况存在的。湖北石首(XX年6。17-20)事件。有个中年妇女盯了2天一夜,就看看政府能不能公正处理这个问题。这里有没有公信力下降的问题。这个逆反心理,手机短信说,08年(7月1日)下半年东北一个小青年,跑到上海一口气杀了6名警察,他去上海,租了一辆自行车,民警认为他偷的,一口气审问2个小时,他要求赔上,没得到答复。结果他回到家,经过精心准备,杀了个回马枪。这是他的不对。互联网网民异口同声,同情这个小青年。结果死去的警察一个家属在博客说,审问他这2个小时,如果虐待他,不说别人,我都痛恨警察。她看了整个录像,没有删节的。没有虐待。结果还是同情杨佳,她心理不能接受。下半年(08年10)。哈尔滨出现6个警察和一般小青年发生冲突。东北人性格咱知道豪爽、喝酒。由质问,到口角,到大打出手。网民纷纷指责警察。现在网上有黑五类之说。警察、城管、教师、医生、官员。有人公布了一个假新闻,说死者的舅舅是高干,结果集体倒戈,同情警察,为什么,警察和高干比起来是弱势全体。手机短信,上半年一人杀六人,下半年六人杀一人,横批,非常六加一。他以调侃的语气,表述的是逆反心理。其原因是一是社会各阶层互信不足。只要穷和富发生冲突,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就是富人不对。二是公权利和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两种不足交织在一起,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出现一个张力,遇到外力就崩断了。这些群体性事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对单个家庭是大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小事情。它就能演变成大事件,它把社会情绪激发出来。这样的问题都是社会环境变化与党的建设改革不到位的矛盾。所以我国当前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建设。
3、党情
《决定》对党情的判断是:“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
(1)总体适应,如果党的建设总体跟我们国家的大局不相适应,对不起了,我们的经济总量,不可能从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国民经济结近于崩溃的边缘,达到全世界总量第三,尽管以人均我们就落后了,以人均我们排在全世界的一百位之后了,可是总量第三,据说再用不了两年我们就超过日本了。这是总体上适应的表现。
总体适应的同时,(2)我们也存在着问题。就是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决定》用了8个“一些”13个“不”列举了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讲得非常的清楚,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不像我们过去说还有少数,局部,个别等等,他用的是“一些”问题。
不适应和不符合,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适应就是说我们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情况相比落后了,需要要改革,而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它和党的性质是相悖的,不是改革的问题,是要把它彻底去掉的问题,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比如腐败,腐败就是完全和党的性质和群众利益相违背的,就要坚决把它除掉。说句实话,腐败不仅仅对共产党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危害,它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很大的危害。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联国合反腐败公约。它在序言里面一开始就讲,腐败腐蚀着我们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影响着可持续发展观和法制。大家看,他对任何政治体制都是一个危险,它对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危害。所以像这种现象不是你改革的问题,而是把它彻底除掉。这些不适应和不符合,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建设。
二、四中全会对执政党的概括了那些基本经验进行了什么样的部署
(一)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可以看作是我们党执政60年的思想基础最高概括和总结。(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总体要求。(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党建一个主题。(4)从价值利益上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从根本方法上看,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6)最后一个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是党建的基本方针。通过经验的总结,进一步、清醒认识我们党的状况,实现思想认识的统一。这是经验总结的最根本的意义。经验意味着对党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把握、意味着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指导。这是经验总结的具体意义。决定的出台,是思想统一的过程。思想的统一,首先在中央全委会这个层面上展开,伴随着对决定的学习,这个重心会逐步下移,最后达到全党思想认识的统一。
(二)执政党建设的总体部署
要求就是动力,要求就是努力的方向。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这句话涉及到四中全会和十七大之间的关系。十七届四中全会,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十七大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一个深化,一种具体化。我们党每五年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总要每年开一个研究具体的会议。有关于经济的、党建的、还有其他问题的。从总的讲是对党的大局的一种具体落实。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讲十七大党建工作里面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如何建设,四中全会当然要有一个说法。
第二、《决定》提出了“四个着眼于”按照党章要求,“(1)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3)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4)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决定》再次强调“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决定》提出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党。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32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四中全会关于执政党建设提出了那些任务
围绕着党建的总体部署,遵循着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四中全会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六大任务”。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1、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这个概念本身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最初指一个社会组织,或者一个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这样一种境界。也就是说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达到适应社会环境。至于说途径。学习,坐那儿看书是主要的,但是还有其他的,比如社会锻炼,2、学习的内容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提出“两大体系”的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个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目标要求:要把我们的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我们的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夯实组织基础、鼓励支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
(五)关于作风建设
(六)反腐倡廉建设。(7756)
第五篇:抓住关键词_深入理解文本
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文本
麻姑营小学 李国 王振杰
我校自2006年以来开展的“语文回归生活”课例研讨活动,对于促进各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语文回归生活这一校本研修主题初有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语文教研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校本研修,这次我们把研修的主题确定为“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文本”。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对于这一研修主题都非常感兴趣,从选课、说课,再到上课与评课,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使得我们这一年来的研修初见成效。现将这一年来的研修情况小结如下:
一、关键词的感悟是古诗词教学的抓手:
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去感受。可以说这是抓住了古诗词教学的根本。但如何体验和感受,却是要动一番脑筋寻找“抓手”的。我认为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语进行由句到篇的品味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在关键词前面加修饰语或改换关键词语,通过比较变化词语后表达效果的不同展开分析、品味,这样“抓手”选准了,效率、效果也就有了。
在教学《渭城曲》这首诗的时候,我抓住了诗歌中的“浥”、“新”、“劝”和“尽”这四个生动形象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与元二的深情厚谊,朋友间这依依惜别的情景,达到了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泛泛的读,避免了想品味却无从下口的尴尬情况,可以说效果非常明显。很多著名教师也都非常重视运用抓关键词语进行品味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身体力行的。
二、找准关键词,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荒芜了的花园》一课时,我们抓住了关键词“追慕惋惜”来理解花园
来客们的内心世界。首先,追慕惋惜如何理解?他们追慕什么?又在惋惜什么?通过这一词语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们在初读课文后,一下子找到了理解课文的钥匙,通过对于追慕惋惜的理解,了解到荒芜了的花园昔日的美好,现在的荒芜,花园来客们的内心世界,为理解这些来客们夸夸其谈的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了解“追慕惋惜”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找出新的关键词,即讨论、辩论、谩骂、扭打,这一系列关键词,来理解花园来客们的光说不干的可笑表现,从而使学生们通过作者轻松幽默的语言,非常容易的了解了本文的寓意,使得课堂教学轻松自然,效果良好。
王振杰老师的《孔子学琴》一课,主要是通过学习伟人孔子在五十岁还向鲁国师襄学琴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文的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炉火纯青”来深入理解文本。首先理解“炉火纯青”这个词的原意和引申义,接着提出一个整合性的问题: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呢?然后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了解了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学曲谱——练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了解了孔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谦虚好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高尚品格;在与师襄的对比中更了解了孔子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做人是一个谦逊好学的人。可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课文,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明晰。不用教师再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就能深入理解文本了。
王振杰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学中,把驾驭文本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能针对几个难句,采取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词“操纵自如”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反馈,抓住小艇的外形与内部舒适等特点,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且注重穿插能力训练——理解好关联词的运用等。教师也参与其
中的演读,做到师生互动。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用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令学生积极动脑勇敢地发言,从而迸发出妙语连珠的精彩回答,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多姿多彩的创新美和浓浓的人文气息,做到“形散而神聚”。
三、把握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侧重情感的启示
在王振杰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最后一段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我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1)威尼斯很静寂。静寂笼罩着威尼斯。(2)威尼斯的夜已经很深了。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在读读比比中突出静之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通过这一年来的研修与探究,使我们初步摸到了这一校本研修主题的门道,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博采众长,深入探索,使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