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为年报的三个关键词
华为年报的三个关键词
来源: Eastland 虎嗅
3月31日,华为公布了经审计的2013年财报。在这长达一百多页的年报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有三个:规模、均衡和创新。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规模。2013财年华为营收2,390亿元(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31号的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移动宽带、固定宽带用户的三分之一都在使用华为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单位:亿美元)
第二个关键词是均衡。在地域方面,华为业务已遍及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的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市场。业务结构广方面,华为的企业业务和消费者领域均取得进展。2013年,为企业客户建设了330多个数据中心,存储解决方案和服务器产品,实现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2.4%。消费者业务收入5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8%。终端出货量达1.2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进入全球前三位,销往100多个国家。地域上的均衡减小对某些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依赖,做到美州损失非州补。业务结构上的均衡即避免电信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又不至错过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当然,华为并不是什么都做。徐直军的说华为将聚焦于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体现,提供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单位:%)
(单位:亿元人民币)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众所周知,华为一贯重视研发创新。2013年研发投入30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2.8%(过去十年累计投入1510亿元)。这是华为能与思科、爱立信分庭抗礼的底气所在。
2013年,华为发布了面向未来的SoftCOM网络架构,借助云计算等先进的IT技术和设计理念,引领和驱动网络变革和ICT走向融合,牵引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发展方向。
华为不仅重视应用科学,还不惜在基础科学方面投入重金。华为俄罗斯的研究所的数十名全球顶级的数学家,运用非线性数学多维空间逆函数解决了GSM多载波干扰问题。使华为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GSM多载波合并,进而实现了2G、3G、LTE的单基站Single RAN设计。而在散热、材料、电磁防护、高速互连等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工程技术方面,华为已持续进行了20多年马拉松式的研究和积累,达到全球领先的工程能力。
第二篇:学习华为年报
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一、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本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把数字世界带入了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才有可能实现智能世界;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本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让服务更优秀。
未来每一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组织等),或多或少要用到华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使用华为帮助运营商建设的网络、或者使用华为的终端、或者使用华为的企业类产品。这些是分散的,缺少凝聚力,智能化才能凝聚起来。
个人、家庭和组织是社会、世界的基本构成形态,同时也直接体现我们的主要业务场景、业务范畴。这样的业务形态、业务场景和范畴本身就体现了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二、以数字世界面向客户,用数字技术使能数字世界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通过数字技术的突破,带给客户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把数字世界带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实质是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这块“黑土地”上可以种“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是让各个伙伴的内容、应用、云在上面生长,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户。数字世界更有想象空间,可以有技术、内容和服务,可以是我们直接提供的,也可以是我们使能的。更多的技术、内容和服务,可以围绕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全面的展开。也许我们会种一棵“高粱”,但万物的生长是千万个伙伴形成的。
把数字技术带给客户,是以华为为主体的表述,而把数字世界带入客户,则更多站在客户角度,以客户为中心、为主体,可以让客户(听众)自己不断理解和探索,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持续站在客户角度,紧紧围绕这个主体,通过技术创新使能和满足需求与体验,同时也牵引和催生新的需求与体验,和客户一起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上升螺旋中,走向未来的智能世界。
三、从数字世界走向智能世界。
简单的说,数字世界是散的、虚拟的,智能世界是凝结的、现实的,把散的东西凝结起来,这边是一堆散的数字世界,那边凝结成智能的现实东西,华为是中间的这个桥梁,也是连通万物的“黑土地”。做平台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使优势更优势。
把一个大的虚拟世界带入到每个人、家庭和组织,就是在构建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新的世界、智能的世界,这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华为就是作为中间的一个桥梁。
带入每个人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公众网、智能终端,带入每个家庭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家庭网络,带入每个组织的就是企业网络和各种云。万物互联也是把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任正非说了三句关于人才的话,成为了经典。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
“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华为今天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17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963亿元。
华为5年财务概要
仔细看看各大业务的业绩表现。其中,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5.1%;消费者业务,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
华为2017年报数据
相比2016年不到0.5%的增长,华为2017年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28.1%,过去这一年利润优先战略见成效。此次盈利的提升主要来自规模的增长、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汇兑损失的减少。财报显示,2017年华为销售毛利率为39.5%,较上年40.3%有所下降0.8个百分点。
3、哪些是你的重点 ?为什么说是重点?它的细节是什么
财报是一个公司最综合的数字结果,可以反映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行业格局及行业竞争、公司治理及战略、公司经济活动的效率。
财务数据是一个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的综合价值反映、是结果。华为年报分三周学习完毕,4月30号、5月7号、5月14号,5月21号提交学习结果。
1、本年报的框架是什么?每个框架的粗枝大叶?
本年报的框架是(1)提出愿景与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族、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宣布公司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使其能数字化转型。
(3)2017年华为公司经营概况: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稳健增长。
(4)持续投入研发,推动开放式创新。
(5)打开边界,与世界握手: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发者生态,技术创新,开源社区,献计献策,商业联盟。
(6)展望未来:数字化升维,智能纪降临。
3、哪些是你的重点 ?为什么说是重点?它的细节是什么
财务报表是重点:财报一个公司最综合的数字结果,可以反映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行业格局及行业竞争、公司治理及战略、公司经济活动的效率。财务数据是一个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的综合价值反映、是结果。
华为今天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17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963亿元。
仔细看看各大业务的业绩表现。其中,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5.1%;消费者业务,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
相比2016年不到0.5%的增长,华为2017年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28.1%,过去这一年利润优先战略见成效。此次盈利的提升主要来自规模的增长、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汇兑损失的减少。财报显示,2017年华为销售毛利率为39.5%,较上年40.3%有所下降0.8个百分点。
4、你对“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族、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理解是什么?和自身有怎样的结合?
一、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本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让服务更优秀。
未来每一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组织等),或多或少要用到华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使用华为帮助运营商建设的网络、或者使用华为的终端、或者使用华为的企业类产品。这些是分散的,缺少凝聚力,智能化才能凝聚起来。
个人、家庭和组织是社会、世界的基本构成形态,同时也直接体现我们的主要业务场景、业务范畴。这样的业务形态、业务场景和范畴本身就体现了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二、以数字世界面向客户,用数字技术使能数字世界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通过数字技术的突破,带给客户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把数字世界带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实质是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这块“黑土地”上可以种“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是让各个伙伴的内容、应用、云在上面生长,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户。数字世界更有想象空间,可以有技术、内容和服务,可以是我们直接提供的,也可以是我们使能的。更多的技术、内容和服务,可以围绕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全面的展开。也许我们会种一棵“高粱”,但万物的生长是千万个伙伴形成的。把数字技术带给客户,是以华为为主体的表述,而把数字世界带入客户,则更多站在客户角度,以客户为中心、为主体,可以让客户(听众)自己不断理解和探索,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持续站在客户角度,紧紧围绕这个主体,通过技术创新使能和满足需求与体验,同时也牵引和催生新的需求与体验,和客户一起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上升螺旋中,走向未来的智能世界。
三、从数字世界走向智能世界。
简单的说,数字世界是散的、虚拟的,智能世界是凝结的、现实的,把散的东西凝结起来,这边是一堆散的数字世界,那边凝结成智能的现实东西,华为是中间的这个桥梁,也是连通万物的“黑土地”。做平台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使优势更优势。
把一个大的虚拟世界带入到每个人、家庭和组织,就是在构建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新的世界、智能的世界,这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华为就是作为中间的一个桥梁。
带入每个人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公众网、智能终端,带入每个家庭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家庭网络,带入每个组织的就是企业网络和各种云。万物互联也是把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
5、本次学习哪里不足,需要改进?
学习过程中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专业术语不懂,造成阅读困难,虽然阅读多次,却还是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还有对财务报表也不是很明白,财务知识薄弱,需要加强学习。以后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扩展学习面,学习一些数字及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
《游戏改变世界》P236:有人以为普通人在业余时间办不成什么大事,而游戏则帮助我们颠覆了他们的认识。我们是能够接触他人的人类,我们能够出现在他人的生活中,并为其带去不同。我们拥有社会力量,我们可以驾驭他们。社会参与游戏把我们变成了现实生活里的超级英雄。
《淘宝十年产品事》P220:每个月花一天时间,产品团队的每个人,做一份自己产品的规划出来讲,规划周期可以限定在三个月。
轮流上去,下面的听众是团队的人。
每个人讲完以后,听众轮流说一点“好”与一点“可以更好“,不
许重复。当然,可以说规划的内容本身,也可以说PPT制作、演讲技
巧等。
主讲人自己记在白板上。
全讲完了,主讲人统一回复 讨论,事后回去优化规划的PPT。
假设是一个六个人大小的团队,那么每份规划就可以得到五点好与五点可以更好,全组就有30点好与30点可以更好。相信3~6个月下来,大家的规划、PPT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做得有感觉以后,点评还可以细分为各个方面,比如从规划的Why、What、How几个层面分别给出。我们的经验,-般半天时间(四小时计)可以讲三个人的样子。这事儿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半真半假地作为月会的内容也行。有时候团队会比较温和,刺激大家的一个办法是:选出“最优评论员”与“最差评论员”。最优的给点奖励,最差的给点惩罚就好,比如让他请点奶茶、水果什么的。
我没有教你任何东西,只是告诉你一个实战中互相学习的办法,贵在坚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141:向“知乎”与“知乎日报”学冷启动
知乎早期的每一个问题与答案,都是一组高质量的内容加互动。这和知乎早期用户李开复和他朋友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虽然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种子用户质量,但可以学它的邀请制。用户注册控制紧一点,只让高质量用户邀请好友,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整体用户的水平。也有些产品,通过只做iOs版本的策略,来保证早期用户的相对优质。
我们还可以学知乎员工,在早期亲自上阵生产、筛选内容。早期的知乎员工,习惯提好问题后自己去邀请相关的牛人回答,自己还会给高质量的答案点赞,这对冷启动时期的内容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过了启动阶段,知乎做了知乎日报,从封闭圈子走向大众,进一步扩大了用户影响规模,也很值得学习。
第三篇:三个关键词建设美丽中国
三个关键词建设美丽中国
11月8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连日来,代表、委员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 节
能减排
“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说不”
“经济不发达地区求‘资’若渴,但不能‘饮鸩止渴’,尤其不能成为污染企业的转移目的地和落后工艺的新家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组长周宝生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河源市市长彭建文则认为,当前的生态保护区、生态发展区,往往都是欠发达地区,要切实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鼓励、调动欠发达地区的环保积极性。
“工业‘下乡’不能再走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旧路。”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认为,必须提高环保门槛,所有项目严把环保关,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工业和生活排污治污等设施要配套。
“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输入性污染不解决,任何一个地方都难独善其身。”全国人大代表、海南三亚市市长王勇表示,应该在全国范围统一提高环保标准,施行统一的环保政策,让解决不了污染问题的项目,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生存空间。
关键词 转变方式
“生态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
“挖煤挖铁总有挖完的一天,单靠资源往下走,只会污染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实现永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邢台县副县长史书娥认为,要加大资源集约利用的力度,实行最严格用地、用水制度等。
“现在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1/3,剩下的或者留在了土地里,或者被雨水冲进河沟,形成污染。”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说,资源集约利用特别重要,尤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让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也减少污染。
“炼化企业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应该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保。”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总经理朱建民建议,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端、绿色环保产品。
关键词 全民行动
“每个人都不应缺席”
“‘美丽中国’,万众期待、人人向往,但绘就美丽画卷却非易事。”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树木园副主任覃建宁表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应缺席。全国人大代表、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坤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关乎美丽中国,只有把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内化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美丽的省、美丽的市、美丽的县、美丽的乡镇和美丽的村庄。其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础的条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耀表示,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行动。
“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认为,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非常重要,建议学校加强环保课程,让青少年成长为对环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世界公民。
第四篇:名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名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2014-07-01 11:15:24)
转载
标
签:
教
育▼
名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文/ 刘文东
何谓名师?名师即知名度高的教师,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位名师呢?我认为至少需要学会三个关键词:阅读、反思、合作。
一、阅读:名师成长的“奠基石”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他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读书的过程就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过程。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要积淀自己的教育思想,必须系统地读一些经典的书籍,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思想或理念逐步清晰起来,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框架。
怎么读?所谓“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会“研究式”地读书,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学会做读书笔记。徐特立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你通过写读书笔记,头脑中模糊的东西、零乱的东西就会清晰、有条理起来,你的思维就会向纵深方面发展。鲁迅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强调:“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块块都变成黄金。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提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张潮讲读书的积累,一是材料,一是阅历,这一观点与歌德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巨
匠所论及的积累同样适用于读书,教师读书当然也不例外。读写结合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思考、积淀研究成果的过程。
二、反思:名师成长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普通教师与名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成为名师,就必须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注意之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得出怎样“更科学”,怎样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第二,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第三,从联系对比处反思。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第四,从事物本质处反思。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工作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第五,注意反思的“落脚点”。一线教师大都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目标、方向;其次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的意识,如社区和学校环境、办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第六,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
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方法将不断被改进,教学艺术将不断成熟。
“思考着往前走”,是名师成长的写照,也是名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只有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在反思中逐步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思想得到锤炼。
三、合作:名师成长的“加速器”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交流,彼此的思维才能够碰撞,生成新的思想。朱永新曾说:“一个不善于交流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交流的社会。”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改进教学实践。在目前知识激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教师间合作交流的优势,还在于能使教师间信息与资源实现共享,使教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学习者,以应对和适应新课程。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既有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也有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等多种合作形式。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
第一,直接的交流。每学期,各级教研室、教师进修院校都会组织很多的进修活动,如讲座、听报告、“说、讲、评”课等,这些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论坛”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在论坛中,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备课,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学习,业务水平、自我认识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间接的交流。要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前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现在,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研究如何把一桶水倒给学生,并教给学生找水的方法,怎样使用现代化先进的手段更有效地找到水。为此,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共同探索,充分发挥群体效应。
总之,阅读是名师成长的奠基石,是积淀自我的基础;反思是名师成长的催
化剂,是认识自我的关键;合作是名师成长的加速器,是完善自我的阶梯。明确认识到阅读、反思、合作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将其融入工作生活之中,就能不断提升自我的境界,向名师的理想靠近。
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6期
分享:
作者系重庆名师、特级教师 现供职于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2 喜欢
第五篇:宣讲“全会精神”,抓住三个“关键词”
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改革”为重点,以“全面”为视角,以“深化”为抓手,对当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正确的评价,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目的在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因此,必须抓住“改革”、“全面”、“深化”三个关键词,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全会精神。
“改革”是方法,也是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基调,蕴含了全党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当前任务的准确定位。产业结构、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司法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必须以改革的方法来破除以上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切实做到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解放”,才能实现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是内容,也是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了“全面”二字,内容涉及指导思想、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经济体制、民主政治、法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十五个方面,显示了这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在全面的基础上,也突出了重点,选择了十五个方面的六十个问题作为此次改革的关键点,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进行思考,着力推进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
“深化”是策略,也是措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历经了35年的改革,历史和实践真实的印证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5年的改革攻坚成绩辉煌,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提改革,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着眼于深层次治理。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能简单的因循守旧,要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和措施,“深化”因而成为推进改革的必然路径选择。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