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平稳推进企业改革华容县交通局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改革共识深入人心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争议不断。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队伍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认识到改革上合政策,下顺民意,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为充分发挥企业负责人在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根据他们既是改革执行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因而有想改革、喊改革和怕改革的矛盾心理,采取大会发动、个别座谈等办法,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另外,为使广大职工的思想与改革同步,我们以企业面临的困境作教材,采取算“三笔账”的办法,即算经济亏损账、算资产消耗账和算改革效益账,从而使广大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到改革上来,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内在动力。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干部职工1051人、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改革的共识深入人心。
二、把握政策,依法依规,凭公平公正赢得人心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端。为此,我们把走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具体矛盾和难点问题、加快改革进程、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办法,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做到了有法律条文的不越线;有政策依据的不越界;有纪律要求的不违规。在县政府出台的《华容县商贸流通企业政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交通行业的实际,专门研究了《劳动法》、《破产法》等法律,查阅了国务院和省、市近年来下发的所有关于改革的文件,确保改革方案、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重要文书都合法有效。如在讨论方案时,干部职工对血吸虫病是否实行病残补偿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我们有一部分职工长期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其中通过鉴定的就达240多人。假如对这些员工实行病残补偿,可能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我们走访了劳动、血防部门,还专门查询了有关职业病和血吸虫病的政策规定,获知血吸虫病只限肝腹水和脾脏切除两种情况有补偿。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既合法、又合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职工都能接受。二是坚持依靠群众。这次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除了职工的身份,职工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无论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比较痛苦。我们一方面开门办公,不回避矛盾,直面现实,不怕麻烦敢碰硬,耐心、细心、真心地做好每一名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全年共接待到局机关上访人员6批19人次。另一方面,我们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遵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绝大多数职工气顺心明,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引导、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表意见,反映问题。如针对县航运公司178名职工拖欠承包款354万元的问题,我们督促该公司经理一班人在职工代表的监督下主动与职工对账,核实账目380多笔500多人次。由于公平、公正,通过艰苦努力,所有欠款职工都表示接受认账。
三、以人为本,多办实事,靠排扰解难稳定人心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二是多办实事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三是积极推荐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原职工的再就业工作。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优先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据统计,三家企业现共有150多人被返聘。如县装运公司、县汽修厂的资产整体拍卖后,通过我们的努力,两家单位原在岗人员中分别有53人、28人被新企业聘用。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为三家企业的卖断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66本,春节后组织劳务输出200多人。由于我们处处为职工作想,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二○○五年三月二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平稳推进企业改革
华容县交通局
2004年,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没有注入资金支持,没有一名县级领导具体抓,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极难落实兑现,干部职工人平受偿不足8000元的情况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讲政策法规顺人心,凭公平公正稳人心,靠排忧解难暧人心,顺利完成了县航运公司、装运公司和汽车修配厂三家单位改革的各项任务,三家企业1428名干部职工的身份全部有偿解除,支付611名职工受偿金474万元,817名退休职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接管,所有职工档案全部移交社区,国土、房产手续全部到户到人,期间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到市县上访闹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改革共识深入人心
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争议不断。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队伍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认识到改革上合政策,下顺民意,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为充分发挥企业负责人在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根据他们既是改革执行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因而有想改革、喊改革和怕改革的矛盾心理,采取大会发动、个别座谈等办法,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另外,为使广大职工的思想与改革同步,我们以企业面临的困境作教材,采取算“三笔账”的办法,即算经济亏损账、算资产消耗账和算改革效益账,从而使广大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到改革上来,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内在动力。
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干部职工1051人、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改革的共识深入人心。
二、把握政策,依法依规,凭公平公正赢得人心
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端。为此,我们把走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具体矛盾和难点问题、加快改革进程、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办法,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效果十分明显。
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做到了有法律条文的不越线;有政策依据的不越界;有纪律要求的不违规。在县政府出台的《华容县商贸流通企业政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交通行业的实际,专门研究了《劳动法》、《破产法》等法律,查阅了国务院和省、市近年来下发的所有关于改革的文件,确保改革方案、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重要文书都合法有效。如在讨论方案时,干部职工对血吸虫病是否实行病残补偿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我们有一部分职工长期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其中通过鉴定的就达240多人。假如对这些员工实行病残补偿,可能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我们走访了劳动、血防部门,还专门查询了有关职业病和血吸虫病的政策规定,获知血吸虫病只限肝腹水和脾脏切除两种情况有补偿。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既合法、又合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职工都能接受。
二是坚持依靠群众。这次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除了职工的身份,职工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无论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比较痛苦。我们一方面开门办公,不回避矛盾,直面现实,不怕麻烦敢碰硬,耐心、细心、真心地做好每一名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全年共接待到局机关上访人员6批19人次。另一方面,我们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遵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绝大多数职工气顺心明,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引导、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表意见,反映问题。如针对县航运公司178名职工拖欠承包款354万元的问题,我们督促该公司经理一班人在职工代表的监督下主动与职工对账,核实账目380多笔500多人次。由于公平、公正,通过艰苦努力,所有欠款职工都表示接受认账。
三、以人为本,多办实事,靠排扰解难稳定人心
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一是争取政策保稳定。在资产清算受偿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按规定缴纳养老后备金,大部分职工都有可能“零受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实际困难,求得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县三家改制企业1428名干部职工人平减免近3000元养老后备金约400万元。同时,我们不畏困难,不怕麻烦,还积极帮助县航运公司追回历年防汛运费欠款59万元,主动与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衔接协调,做好改制企业的档案移交工作,并为航运、装运51名符合条件的职工争取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二是多办实事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职工仍然买不起房屋。为此,我们又征得法院的许可,通过公司破产清算监督小组讨论,先后三次下调房屋价格,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住房困难。航运、装运两公司积极向县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500多人解决了“低保”。另外,我们还克服困难筹资19.2万元为三家改革企业94户职工住房进行了水电分户改造,翻修屋面近2000平方米,硬化场地800多平方米,并为所有职工家属楼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今年春节前,我们又发动干部职工捐款10.6万元,由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三家企业的职工130户,真正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三是积极推荐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原职工的再就业工作。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优先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据统计,三家企业现共有150多人被返聘。如县装运公司、县汽修厂的资产整体拍卖后,通过我们的努力,两家单位原在岗人员中分别有53人、28人被新企业聘用。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为三家企业的卖断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66本,春节后组织劳务输出200多人。由于我们处处为职工作想,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二○○五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以人为本抓改革规范操作保稳定
××××县交通局
我局原有8家企业,其中特困企业3家;2606名干部职工中,上岗人员不足500人;企业总负债3208.3万元,人平负债1·23万元。过来全局上下一班人整天就在“如何缓解人员就业压力,化解债务包袱”的迷宫中打转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扭转被动局面,2004年年初,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按照“积极大胆、稳步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改革思路,因企制宜,分批启动,以人为本,规范操作,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局属8家企业的改革任务,2004年先完成县航运公司、装运公司和汽车修配厂三家单位。
2004年,我局在市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没有一分钱的资金支持,没有一名县级领导具体抓,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极难落实兑现,干部职工人平受偿不足5000元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改革的各项预定任务,盘活存量资产340万元,三家企业1360名干部职工的身份全部有偿解除,期间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到市县上访闹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坚定改革的信心
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莫衷一是。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点多、线长、面广、摊子大、包袱重、情况复杂,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在此基础上,局党委要求负责企业改革的同志,要以人为本,从党性的立场对待改革,千万不能把企业当“包袱”甩;要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改革,千万不能把改制看作是交通企业“最后的晚餐”;要依法依规实施改革,依法依规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把企业当作“包袱”“了难”,一卖了之。
为了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和局党委的决定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通过会议、电视、墙报、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真正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街道上有标语、墙壁上有文字,形成了“地毯式轰炸”的宣传局面,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形势使然,“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如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二、规范操作,完善改革的措施
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诸多热点问题。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政策。“磨刀不误砍柴工”。改革启动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政策,吃透精神,负责改革的同志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当面做出合理合法的解释。同时,为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事前采取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把困难估计足一点,把问题想得细一点,并针对改革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二是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严格遵照《破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改革文件,认真理解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原意和精髓,不变样,不走调;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
表意见,反映问题。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并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
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三是履职尽责,维护职工利益。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该给职工的,一分钱都不少。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同时,我们还要求参与改革的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严格自律,加强廉政建设,注重疏导工作,规范操作行为,严防在改制中出问题。
三、以人为本,巩固改革的成果
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一是发动企业骨干积极投身改革保稳定。改革要想成功,没有企业骨干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但要这些人带头把自己的饭碗革掉,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讲解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了他们抓好企业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思想包袱重,改革有顾虑的骨干,我们分头上门做思想工作,个别谈心,激发了他们对企业、对职工的深厚感情。一年多来,全体企业骨干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主动投身改革,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积极安排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职工再就业工作。县汽车大修厂、县装运公司、县航运公司三家改革企业的资产公开拍卖变现后,通过我们的努力,新企业又基本上安排了原岗位的大部分职工就业。如县装运公司资产整体拍卖后,原93名在岗人员又全部被新企业聘用。三是切实为特困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职工仍然买不起房屋。为此,我们又征得法院的许可,通过公司破产清算监督小组讨论,先后三次下调房屋价格,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住房困难。航运、装运两公司积极向县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500多人解决了“低保”。另外,我们还克服困难筹资19.2万元为三家改革企业94户职工住房进行了水电分户改造,并为所有职工家属楼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今年春节前,我们又发动干部职工捐款5·6万元,由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三家企业的职工130户,真正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由于我们处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第四篇:交通局党委公开承诺经验材料
承诺有声言之有物践诺有形注重实效 ——交通运输局创新争优活动公开承诺经验材料
梅河口市交通运输局共有基层党组织5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2个,在职党员165名。2010年以来,该局把深入开展党员公开承诺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简便易行、确保质量的原则,扎实推进公开承诺工作,使公开承诺的过程成为党性锻炼的过程,成为为民办实事的过程。
一、“量体裁衣”科学“定诺”。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定“承诺”内容。
一是深入群众,广征意见。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切实做到了三个注重,深入到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了承诺意见建议。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带头承诺,其内容和标准高于一般党员;无职党员要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开展承诺,发挥应用作用;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进行口头承诺。注重群众期盼,把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承诺的重要内容。运管所总支承诺:要强力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在实现农村班线全覆盖基础上,积极引导现有的山海
1红个体线路公司向公交化经营模式转变,确保农村旅客安全便捷出行。注重解决问题,把走访调查等活动所征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全面的梳理,分门别类,集中汇总。罗列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万通客运公司党委着力解决了公交网络不健全、偏远近效群众出行不便问题。投入171万元新增公交校车8台,有效解决了松江桥改建,倒致居民出行不便问题;延伸公交线路4条延伸里程17公里,方便了莲河、北环工业园区、殡仪馆、龙泉寺、五中附近5万余名群众出行,业家、和盛、汪家村的村民还特意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二是群策群力,分类提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积极性、创造力,做到三个结合,分类提诺。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发展大局,立足本职工作,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群众和创先争优上作出承诺。公路段党委承诺,要力争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入全省同行业综合排序前三名,全面打造精细化养护品牌,确保全年保持国省干线公路畅洁绿美舒安。公路客运总站“四承诺”活动,即:担任一定职务的党员在为群众服务、办实事、谋发展上作出承诺;离退休回家的党员在建言献策、当好总支助手和参谋上作出承诺;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在安全监管、车辆检测科技攻关上作出承诺;从事一般性窗口服务党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争当模范上作出承诺。结合服务群众,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多做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万通客运公司党委承诺要完善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科学调整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完善公交站点、站牌建设,打造民心公交,确保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积极开发省际、市际班线,开发快客运输,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全面强化安全运营管理,确保平安畅通。运管所张家义承诺:要严格工作纪律,切实履行好运输管理“三关一监督”职责,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和“三检制度”,坚决杜售超员票,发超员车和站外车行为,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流业绩。公路段韦明承诺:要在路政执法中拒绝收红包、礼品、回扣、提成,争当业务能手,不出执法差错。结合党员管理,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结合党员自身实际以及岗位设定情况,确定公开承诺事项。
三是强化指导,严格把关。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加强具体指导,局创先争优办公室整体联动,深入基层单位进行检查指导,查阅公开承诺书160多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紧紧把握走访、内容和程序三个关口,严格审定定诺。把握走访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握内容关,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承诺书严格把关,基层党组织的承诺书由上级党组织把关;单位
负责人由联系领导和上级党组织共同把关;党员承诺由党组织负责人把关。把握程序关,按照调研走访、提出事项、审核确定和公开公示四个步骤,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重新提出承诺,并重新审核,坚决杜绝“空头承诺”的产生。
二、“多管齐下”公开“示诺”。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广泛地向社会“示诺”,提高群众知晓率,接受各界监督。一是创新“示诺”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政务网络、宣传简报、公示栏、橱窗等载体,广泛“示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出的书面承诺在本单位本行业党务公开栏、专题宣传栏上公示公开,通过召开公示会、出黑板报及时公开承诺内容,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增加公开承诺的透明度。局机关及基层单位共创办活动专栏7块、各路、站、车悬挂张贴了10幅标语,设立创建标识195个,加大外宣力度,上报信息和发表稿件126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承诺内容上墙率达100%,形成了强大宣传态势。二是明确“示诺”内容。把示诺内容作为“示范”的重点,切实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承诺内容、明确承诺目标、明确承诺责任、明确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局党委、运管所党总支制作专题橱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丰富“示诺”活动。开展了公开“示诺”三个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立足岗位查漏补缺活动,重点查找承诺方向不明、承诺内容不实、履诺措施不力、履诺时限不清等问题,共修正完善公开承诺书73份。
三、“身体力行”扎实“履诺”。建立台帐,实行登记销号管理,兑现一项注销一项,扎实履诺。一是改进作风履诺。各基层党组织、党员根据承诺事项的内容和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改进作风,在交通建设、公路养护、运输管理、生态建设、客运服务五个主战场履诺。全局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招商引资3.4亿元。吉草、营松高速公路全面完工,克服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重重难题,开工建设了河东新区路网二期“五路一街”建设项目,总投资4.4亿元;建成农村水泥路120公里,完成建国南路景观建设工程,打造了全市第一条景观大道。特别是在抗洪抢险工作中,我局承担了全市备料运输工作,并出色完成了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水毁抢修工作,同时,在全市危堤险护抢修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交通优势,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在工作实际中履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履诺步伐,提高履诺质量。安全监督上,统一编印客运候乘服务、车辆安全运营等窗口工作统一规范文明用语、服务流程,编印了《安全生产制度手册》和《责任制手册》2500册。全市93台长途班车、158台农村班车,其中95%的车辆达到了安全有序和整洁舒适,已有30台车辆达到星级标准,创建比例达20%,组织联合执法24次,打掉非法运营的黑车256台。
在生产一线履诺,运管所党总支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和军事化演练;制定交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对运政执法、路政执法编印了统一规范的服务手册1000册,对执法风纪、执法用语、执法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流程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规范,并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执法风气明显改观。在学习提高中履诺。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加强政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履诺能力和水平。倡导新型交通办事文化,制定交通软环境政行风建设十不准规定,提出了12项交通办事规则在全系统推广,制作了新型交通办事文化公示牌,每个科室每个岗位进行悬挂,制定了投诉举报责任追究办法,区分承诺事、细小事、突发事等12项工作,定位于转变形象、方便群众、爱岗敬业和细节致胜,对服务终端的窗口岗位进行文明礼仪培训,提高文明优质服务水平。二是化解难点履诺。创新工作方法,化解三个难点,杜绝了空头许诺和有诺不履情况。三是结对帮扶履诺。达成三个结对,即领导与党组织结对、党组织书记与党员结对、在职党员与后进党员结对。通过“传、帮、带”,达到指导、帮助履诺,共同兑现履诺的目的。目前,全系统共结成帮扶对子100个,其中7名领导与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12名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与所属支部结成对子,12名党支部书记与基层党员结成结对子,100名在职党员与困难党员结成对子。
第五篇:企业改革暨内部市场化建设经验材料
机电设备制造厂
企业改革暨内部市场化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煤机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煤机行业普遍面临着规模下滑、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的局面。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持机厂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靠人才、靠技术、靠拼搏,更要靠改革,以改革转机制,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动员会的召开,进一步吹响了加快改革的号角,增强了我厂狠抓改革的动力和信心,我们不等不靠,坚持“六化”指导方针,突出内部市场化建设,大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敢于啃“硬骨头”的态度深化内部改革,积极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一、充分认清形势,直面面临压力,积极营造要改革想改革敢改革的氛围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能否顺利深化改革的前提。我们及时开展多种形势的宣传教育,向全厂职工讲清企业面临的形势,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全厂上下认识到: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消极等待就是坐以待毙。机厂改革则兴,守旧则亡。唯一出路就是自我变革,向改革求生存、要发展,通过改革消除管理弊端,通过改革增强活力,通过改革提升竞争实力。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了深化改革的共识。向职工讲清:内部经营压力要求我厂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向改革要活力。一是集团公司制定的大修价格已经降到10年前的最低水平,对我厂4700万元的价格优惠全部取消,同时,新工业园转资增加4600万元财务费用,合计相当于年新增费用9300多万元,经营压力巨大。二是随着机厂的快速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管理层次较多、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影响着企业发展。三是经营责任压力不足。一些职工往往有这样一种认识,经营责任都是领导的事情,与我本人无关紧要,不能完全把经济效益的压力传递到每名职工。四是单位和职工自主管理、自主工作积极性不高,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内生动力不足,主要靠行政命令手段被动推进,采用罚款为主的负激励办法。五是分配激励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职工干多干少收入相差较小,没有完全体现到多劳多得。六是由于历史等原因,管理辅助人员较多,既人为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又易引发一线职工的不满情绪。
革,向改革要竞争力。当前,煤机行业持续低迷,煤机市场竞争无序、不断恶化。为保住生产、稳住客户,煤机企业纷纷开展价格战,甚至成本与价格倒挂。各地煤机企业近年来建设的煤机生产基地,生产能力逐步释放,产能进一步过剩,加剧了煤机市场竞争。根据全国煤机协会统计,2013年1-10月份,郑煤机集团工业总产值同比降低40%,张家口煤机公司降低42%,北京煤机公司降低22%,平顶山煤机公司降低41%,山矿机降低22%。今后一个时期,市场形势将不会有所改观。
我厂一直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推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组织的专业化,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各项资源要素得到最佳利用。在制造单位实行以利润为考核主体的承包经营,2013年支架事业部同比扭亏2000万元,皮带机事业部扭亏500万元,采掘事业部扭亏700万元。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单一层面的改革,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方法落后等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市场好的时候就顺风顺水,皆大欢喜;市场伤风感冒,企业便效益下滑,日子难过。我厂的最大短板还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二、明确改革目标,强化改革措施,严纪律强责任真落实推进改革
牢固树立“我们左右不了市场,可以左右工作”的理念,把深化内部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机构精干化、管理扁平化、生产专业化、行为市场化、分配多元化、考核科学化”六化为目标,突出内部市场化建设,机关大部室制改革,事业部制和承包经营等改革重点,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流程再造,力争通过改革,实现管理机构精简、管理重心下移,人力资源优化、生产效率提高,构建起符合我厂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体系。
(一)以定编定员、全员考勤、非在册人员清退为抓手,强化减员提效,推进机构精干化 定编定员、全员考勤、非在册人员清退,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这三项工作取得实效,达到改革目的,我们明确提出:精减、清退管辅人员及非在册用工要经得起历史考验,让全厂职工看到这次改革是动真的、有“真事”,让每一名被精减、清退的人员都口服心服。明确精简、清退原则及标准,赋予基层单位选人用人权,要求从厂党政领导班子做起,不写条子,不打招呼,不预先内定一人,全部由各单位按照标准确定。同时,坚决顶住各种途径的“说情”,对一些人员来办公室、到家庭,以身体不好、有功劳有苦劳等原因,要求网开一面、给予照顾的阻力,都有情解说坚决回绝,虽然得罪了一些人员,但是确保了改革达到实际效果。这次改革,我厂减少各级管辅人员126人,清退非在册用工416人。
一是采取选聘和竞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基层各单位承包团队职数。根据基层单位的经营实际,重新核定了各单位承包团队职数。厂部选聘基层单位承包团队主要负责人,承包团队其他人员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竞聘产生后报人资部备案,未选入人员,由各单位安排其他工作,保留档案级别。一把手实行一年一聘,完不成指标团队全部解聘。基层各单位承包团队职数由原来的96人,精减到76人,减少20人。对没有完成2013年考核指标的矿修分厂领导班子全部解聘,厂部重新聘任分厂厂长1人,其他承包团队成员全部由分厂厂长选聘。二是采取综合考评等方式,抓好管辅人员的定编定员。在基层单位管辅人员方面,本着精干高效、一岗多责、一人多能的原则,核定管辅人员职数,工资、财务、生产调度、统计等岗位能兼职的则兼职。精减基层单位管辅人员72人,全部安排到生产一线。裁减业绩不达标营销人员21人,也转岗到生产一线;在机关管辅人员方面,机关部室大部制改革和人员精减分流方案已经制定,并正在逐步实施,生产工艺部工艺人员已分流到相关生产单位;科技部晒图、复印业务人员全部转移到厂物业公司;厂副总一直由厂部管理并承担各项费用,远离技术现场,致使接地气不够,作用发挥不足,我厂按照副总技术专长,分配到相关单位,厂部仅承担基本工资,其他收入通过向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获得,厂部机关管辅人员已精简13人。
坚持全员覆盖,推行信息化考勤工作。在全厂所有单位、部门实行了信息化考勤,确保不漏一人,为定编定员、内部市场化运行、减人提效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按需使用,大力清退非在册用工。结合基层各单位实际,通过生产骨干测评、劳动纪律管理、考试等不同方式确定人选,因要推行内部市场化,班组长、生产骨干都明白只有留下爱岗敬业、技术好的人组队工作,才能多挣钱,确保了留下的都是爱岗敬业、技术较好的职工。2013年分批次清退非在册用工246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今年又加大清退力度,清退170人。
(二)以内部市场化管理为载体,创新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推进行为市场化 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几年前在我厂已推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进一步细致、规范、深入。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扎实推进了内部市场化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内部市场体系。设立4级市场主体,厂部为一级市场主体,各生产单位、销售公司、供应公司、物业中心为二级市场主体,班组及职工个人为三级、四级市场主体。建立起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内部资金、物资流通、人力资源和后勤服务6大市场,以及价格体系、计量体系、结算体系、考核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5项体系。
二是建立起“订单—作业—工序”内部市场核算体系。以制造工序为基础核算单元,以工序定额为核算依据,以材料定额严格管控材料成本,以人工定额为基础计算职工工资,以严格的内部考核奖惩兑现。工序之间,实行双控制,没有材料投入的工序,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产品质量,有材料投入的工序,考核材料定额和质量。
三是规范运行程序。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结算,当月的总收入为入库产品的产值,总成本为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电力、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工时费等;二级市场对三级市场的结算,是对上一级考核结算项目的分解、细化;三级市场与四级市场的结算,班组长接到生产任务后,根据每个人的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将任务进行分配。在班组实行“日清、日结、日公开”,根据确定的工作总收入、成本消耗、价格手册、每个工人当班实际工作量,计算出每个人当班实际收入,公布到车间设臵的大屏幕上。四是严格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召开10余次内部市场推广会和培训班,在各车间配备了兼职内部市场核算员。编制了内部市场化运行软件,建立起内部市场运行平台,上下级结算全部在平台上运行。为避免两张皮、为应付检查而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厂内部市场化领导小组,不定期到基层单位,查看大屏幕显示内容,现场询问每一名职工当天收入情况。现在,我厂内部市场化已经全面启动,初步做到了日清日结。
(三)以内部市场化运行为动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分配多元化
在基层单位承包团队方面,厂部按照确定的基层承包团队职数,下达工资发放总额计划,分配由各单位根据个人工作实绩和表现自行确定,减人不减工资总额。新增超额利润分成指标,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单位,利润超奋斗指标部分,按超出额的20%奖励给单位,其中奖励给承包团队10%;超力争指标部分,按超出额的40%奖励给单位,其中20%奖励给承包团队,以此激励承包团队努力做大“蛋糕”,实现企业得大头、团队有动力的共赢格局。在生产一线职工方面,结合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全部实行计件工资和工时工资制(大修业务),打破了原来岗位技能工资制,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在机关部室人员方面,建立健全了以岗位价值、业绩为导向,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工资制。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人员基本工资固定,奖金与本单位效益挂钩、与项目挂钩”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厂物业公司,锁定经费总额,在2013年发生各种费用基础上,同比减少200万元,制定厂区卫生清理、花草树木养护、单身楼管理收费、沿街房屋出租等标准及方法,通过内部市场化的运作弥补经费不足数额。对厂教培中心,锁定费用基数,不足部分通过为各单位培训职工收费补充。
(四)以下移管理重心为原则,重组管理架构,推进管理扁平化
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大部制改革精神,结合我厂实际,以精干、高效、放权为目标,制定了机构设臵方案和工作人员职数。调整和优化部门职能,厂部部室定位于落实厂党政领导部署和安排的发展规划、宏观管理、协调监控、考核奖惩等工作职能。厂部是决策中心、考核中心,各事业部和分厂是管理中心、利润中心,车间班组是成本控制中心、质量控制中心。
(五)以放权经营为重点,深化事业部制和承包经营,推进生产专业化
突出事业部生产计划、生产安排、工期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主体地位,日常生产经营由各单位自主安排。厂部部室根据相关规定对产品工期、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检查考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大宗材料由物资部采购,其他一般性原辅材料,实行比价采购,以各单位为主,供应公司、企管部、纪委共同参与。供应商和外协厂商必须经厂部批准、企管部审核备案。(六)以一厂一策为准则,制定不同的考核政策,推进考核科学化
第一,各生产单位的考核。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支架事业部、皮带机事业部等没有市场承揽任务的生产单位,考核利润、存货、费用等指标;采掘事业部、电气制造厂等有市场承揽任务的生产单位,考核收入、利润、存货、应收账款、费用等指标;对销售公司考核收入、应收账款、存货、销售费用等指标;对供应公司考核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可控费用等指标。第二,机关各部室的考核。2014年可控费用同比降低50%。第三,研究所的考核。制定各研究所、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激发技术人员抓研发的积极性。建立淘汰机制,每年对技术人员按比例进行淘汰转岗。
三、坚持求实求效,不断扎实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企业转换了机制,增添了发展活力。这次改革,是建厂以来力度最大、层次最深的改革,彻底颠覆了我厂以往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是我厂管理流程的再造。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责任感和压力感,管理和现场更加有机结合。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化建设,管理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职工由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由督促工作向自主工作转变,现场管理变得简单、高效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质量。
二是增强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结合内部市场化管理,全部实行计件工资制和工时工资制,职工的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支架事业部外协件往往下午到厂,中班工作量较重,以前,职工都不愿意上中班,现在,早班职工纷纷要求外协件上午也要到货,有的职工甚至在休班时间到车间开机生产。职工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个别极优秀职工收入同比翻番,有的职工一个月能挣5千多元,有的仅挣4、5百元。收入差距的拉大,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获得高收入成为全厂职工共识,原来较为懒散的职工工作积极性也显著增强,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是促进了管理的扁平化,提升了管理效率。厂部下移日常业务管理,现场管理更加直接高效。基层单位普遍采取生产厂长兼职调度的方式,减少管理环节和人员。采掘事业部把副科级以上人员的级别封存,每人都安排工作指标,年终按贡献确定收入,打破只要上班就拿经营兑现、级别高一定比级别低收入高的观念。采掘大修、采掘制造两个分厂,原来都设有厂长及多名副厂长,改革后两个分厂由一人统一管理,并直接管理到车间班组,减少了管理层次,提升了管理效率。
四是优化了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效益的提高。精简非在册用工,可使我厂年节约人工费用2000万元。支架事业部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化,大力优化生产组织,在减少200名职工的前提下,生产效率同比提高25%以上。在新管理机制激励下,各单位干部职工挖潜提效的积极性大为提高,狠抓修旧利废、改进生产工艺,开展小改小革活动,推进了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有效消化每年新增的9300万元支出情况下,还保证了我厂盈利。
四、今后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一)按照集团公司“机关管理人员控制在50人以内”的指示精神,完成机关大部室制改革。
(二)探索新管理体制下企业管理新方式。这次深化改革对于干部职工来说是一项全新内容,它改变了我们过去熟悉的工作方式和程序,对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经营决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厂将积极探索新管理机制下管理方式,宏观管理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放手不撒手、监督及时有效、考核科学准确。
(三)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把市场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确保内部市场化取得实际效果。
(四)积极推进我厂转方式、调结构。结合我厂现有油缸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研制非煤机械设备,走出煤炭行业,走向更广阔的机电设备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煤机制造企业、军工集团的联系,引进技术、资金,借助外力实现新发展;在适当时机,选择1-2个单位推进股份制改革。
以上是我厂近期深化改革的一些做法,这些改革措施、力度和速度,与上级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厂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集团公司改革工作部署,强力推进改革措施的落实,促进我厂持续快速发展,为东华集团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〇一四年三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