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树三观
以人为本树“三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总书记提出的“三观”,是全面推进党建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干事创业“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事业观是人们对事业的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重在做到“三个一”:即个人形象“一面旗”、干事创业“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领导干部要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就必须牢记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以报恩之心和无私奉献回报组织和人民,这不仅是党性要求,也是为政准则。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作风作为立身之本和从政之要,作为日常行为和终生追求。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进取意识、节约意识,坚决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在各种诱惑面前绝不能心理失衡,行为失检,形象失态。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只有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发展思路。只有平时敢说“向我看齐”,关键时刻敢喊“跟我上”,处处彰显表率作用和模范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领导干部要做到干事创业“一团火”,就必须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责任意识,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平常心对待自己,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始终保持干实事、创大业的激情,对事业、对人民始终有火一样的热情,时刻不忘权为民用、情系百姓、关注民生。领导干部要做到谋事布局“一盘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协调联动、稳步推进,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工作观是人们对工作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工作态度、作风、方法以及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认识。工作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落脚点,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才能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到实处。无庸讳言,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工作观,表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这说明,执政时间越长,越要防止脱离群众;信息渠道越多,越要防止蔑视民生;通讯手段越发达,越要防止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交通越便利,越要防止不深入实际。所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前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领导干部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群众的呼声、意愿中把握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从群众的智慧、力量中汲取应对困难的好办法,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寻找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多出一些亲民之策、为民之举,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分量,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分量。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做到“三问于民”是关键。“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的体会最多;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问政于民可知施政得失,能更好地体现民愿、消除民怨、维护民利;问需于民可知群众所急,能更多地了解百姓所想所盼,解百姓所急所需;问计于民可凝聚民智,使各项决策更切实际、更合民意。三问于民,贵在真心。真心问才能问出真情、真策,真心听才能听得进、记在心,真心做才能做得好、做到位。三问于民,问是途径、听是方法、做是目的。要把问来听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逐条落实。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要认真采纳;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
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解决;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好事,要认真办好办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绩是为政的成绩、干事的业绩。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要用群众观点看待政绩,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要牢记人民的重托,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个人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利益相结合,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用实践观点看待政绩,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衡量政绩的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当所有的喧嚣过后,真正能被历史铭记和人民颂扬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应当看到,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还存在偏差,突出表现为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官意,轻民意;重形式,轻务实。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有的干部只抓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有的人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就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环境等无足轻重;有的人觉得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才能增光添彩,于是大搞形象工程;还有的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包装打扮上,想方设法吹政绩。这样的干部不仅干不好事情,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社会和谐难以实现,而且劳民伤财甚至贻害子孙。所以,只有敬畏人民、敬畏历史,多干群众急需和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利长远的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政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事业强、工作实、政绩好的满意答卷。
第二篇:常“三思”树“三观”
常“三思”树“三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近段时间以来,我通过认真研读必读书目,收获颇多,深觉自己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新的领会和把握,为自身更好地开展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那我就结合自身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讲求实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教育,不断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开展“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就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开展“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使群众观点在学习中得以强化,宗旨意识在学习中更加牢固,对加强党性修养和宗旨教育,增强群众观念,加强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查找问题,明确方向
要通过“三思、三观”学习大讨论,进一步查摆问题,清除“四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群众工作就是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其本质是密切干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四风”问题及其他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风”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力气,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三、认识到位,知行合一
思想上认识到位,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前提,认识到了,还需要做到。而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的。
一要从自己做起。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转折的时代,一个充满诱惑、机会良多、又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年代。很多事情,我们感到着急、感到愤恨、感到无奈,如环境污染、如资源争夺、如诚信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等,更不能只是指手划脚。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有一种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能做个旁观者,要把自己摆进去,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有比一般群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改变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更有机会和可能去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量。
二要从现在做起。习总书记讲了,我们抓作风建设,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但是群众观念却要永远地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群众路线是要我们永远走下去的。平时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聊一聊,尽可能地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望;政策制度
出台前,多征求征求意见,多听听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权为民所用,要以情为民所系为前提,心系群众不能是表面文章,而应该落实到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中去。
三要从小事做起。慎微,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面对小事不马虎,走群众路线,要从小事着手、从小事着眼。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理解不同,而人民群众所能体会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落实到具体的一件一桩小事上的。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活动中,而应该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基层群众是最单纯、最善良、最感恩的,只要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无比的感动,就会当你是亲人。把群众最急、最想、最盼的每件小事办好,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动、最具体的践行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
四、转变作风,发挥职能
司法行政工作在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任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司法行政工作肩负着不断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的重任。
首先,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注重维护人民权益,特别是在基层调解一线工作的调解员们更要以一种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的态度,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依法、依理、依情定分止争,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镇,才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要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群众安全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悉心普法,为群众开辟伸张正义的道路。在基层,仍然有许多的群众学法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维权意识不够,这势必造成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找到发泄的出口。一方面群众的幸福感降低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激化社会矛盾,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我们要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丰富群众的大脑,给群众配上合法的维权“武器”,在温暖民心的同时给群众带去坚强的支撑。
第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法律服务的保障职能显得尤其重要。要积极参与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程、中心工作中去,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化解,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作出司法行政工作应由的贡献!
第三篇:树三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树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具有重大意义。面对世界上纷繁复杂的矛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类汲取思想营养、认清世界发展大势的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三观”的重要意义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二、认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世界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此外,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如个人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和实质,它与我们倡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立的。有的人却把个人主义当作“新观念”,甚至把我们所说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考虑个人利益”等混淆起来。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第四篇: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2014年3月16日
近期,根据县委和人社局有关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积极学习了有关文件和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其中精神和内涵,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要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面对的就要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下面,围绕“三问三观”大讨论主题,结合自己学习思考,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要深刻领会“三问三观”的本质内涵
1、这次我们围绕“三问三观”主题开展学习研讨,这“三问三观”应该说由来已久、常讲常新,可以说抓住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性问题。“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为了谁?”——为人民服务,回答好“为了谁”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但我个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是考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
要标准,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富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只有首先弄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是谁?——我是党的干部、政府机构的一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
2、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再到今天的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这种种不同的提法说明对领导干部党
性修养的要求,正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思想层面具化到工作实际。在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权力观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群众观、事业观。行使权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行为方式,如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领导干部解决好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讲权力观,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尚书·周官》说:“以公灭私,民允其怀。”意思是说,为官用权力谋公利而不谋私利,百姓就会信任并拥护。如果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权力千方百计谋求私利,那就背离了权力的“公”的属性,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权力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要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
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干部要干事业,就要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同时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工作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群众观是领导干部们科学执政的前提。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顺民心、厚民生,重在一个“实”字。身为一方领导,肩负民生福祉,关键在心中真正有群众,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飘渺规划,不报浮夸政绩,而是想着怎样为民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干部真心为民,实干惠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策群力,自然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我党的成功实践说明,只有领导干部们把群众工作做好了,群众才认可和拥护。同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是领导干部们执政生涯中不断修习的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干部是否“达标”。在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 的利益当作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将工作价值体现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上,把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向。同时加快民主建设步伐,还权于民,还政于民,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决策和管理,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理念。
二、要把“三问三观”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一定要躬下腰、沉下身、潜下心,虚心向群众请教,要善于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要带着“三问”,认真自省、反省,更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握好“三观”,纳诤言,改不足,做表率。这里,我想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着力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这次活动,认真抓好学习教育这个首要环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深入学习党的经典理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要结合工作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想根源,在学习中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着眼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是要着力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工作主体在基层。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关键是要多听民声,与群众常沟通勤交流。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靠经常走动培养出来的。平时与群众互动联系少,与群众关系紧张,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就不会把你当回事,工作开展自然就会有难度。实践证明:我们做的工作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关键还要看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没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按照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设定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带着课题下基层,注重带着任务下基层,广泛征求百姓意见,要接地气、问民生,切实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建立“直接发现问题、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直接解决问题和直接回应问题”的“四直接”工作法,尽一切可能实现群众满意百分百。
三、“三问三观”的落脚点在于实干、在于抓落实、在于解决问题。可以这么说,一切作风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权力观扭曲上找到根源;一切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都源于党员干部乱用滥用权力。下一步,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诟的成效体现在当前工作上来,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和干部正风工程。
一是要立足实干,把心思摆放到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上来。实干,是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老百姓把你推上这个位置,赋予你权力,就是要你勤奋做事、奋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想法和措施再好,如果不去实干,不去落实,那只不过是一张“口头支票”。作为党员干部来讲,一定要再实干中找办法,在实干中破难题,以实干取信于民。三是要
紧贴民心,把着力点聚焦到办好民生实事上来。好的作风,是在为群众办一件件实事中培养起来、体现出现的。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树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围绕群众的需求来作决策,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来推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实际成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来抓,把每个民生承诺兑现好。
就业服务局是政府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是代表政府机关门面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窗口的主要负责人,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三小”。一是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的每一件民生小事。二是要牢把业务办理审批的每一个小关。三是要处理好每一件事关群众的“小事”,包括咨询和答复。不因小失大,防微杜渐,第一时间将各种小问题,小事情解决好。最后,用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同志任职河南时的三句座右铭自勉:“常怀感激之情,常抱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
第五篇:重三思、树三观、提三力
深入开展“重三思、树三观、提三力”学习讨论活动的几点思考
作为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重三思、树三观、提三力”学习讨论活动,主要是通过深刻剖析“与百姓感情深不深、与百姓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等问题,通过认真查摆对唯物史观、价值观、执政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执行力、服务力、担当力不够的问题,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践行群众路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先进典型,深入基层一线,落实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具体要体现在三个“真”字上:
一、学习上真懂。学习一定要学懂、学深、学透、学有成效。
1、学习内容突出一个“精”字。要认真学习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求的内容,特别要认真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5本书,必须原原本本地学,学习精华,了解精髓,增强“三观”。
2、学习态度突出一个“恒”字。必须始终把自觉学习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不放过”要求,提高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尤其要防止表面学习搞得有模有样、热热闹闹,实质却是装腔作势、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倾向。
3、学习效果突出一个“用”字。要学用结合,通过学习,真正想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问题,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二、思想上真改。对于学习与征求意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有真改的思想和态度,并有真改的措施与行动。
1、心里有触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必定来自人民大众。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毁于一旦。通过学习教育,“三思”自己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与群众的距离,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
2、问题要找准。要通过走访服务、座谈交流、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认真征求镇(街道)、村企、群众对部门班子集体、个人以及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建议,班子成员也要听取普通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找准在“四风” 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真正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3、整改要彻底。对征求到的问题要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原汁原味地分类。在此基础上,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具体时间、责任人和督查人,能改的及时改,一时不能改的要创造条件尽快改。
三、行动上真抓。坚持实事求是,大兴务实之风,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上。因此,从行动上抓好落实,是“重三思、树三观、提三力”主题讨论活动的最终落脚点。
1、重实情。要紧紧围绕区委区府的中心工作,深入村企,深入群众,真实、客观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尤其是要深入开展“五水共治”等重点课题的调研,通过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寻找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2、办实事。要以联系镇、结对村企为重点,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着力解决一批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3、求实效。要以实际效果为检验标准,衡量各项工作措施的科学性。实效明显的,要总结提炼经验;实效不理想的,或者产生消极影响的,要深刻反思,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