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共5篇)

时间:2019-05-13 05: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第一篇: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1-07-14 15:34:00来源: J--经济体制改革处

2011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为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创科学发展、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完成县级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优化调整编制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全民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为农服务,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编办)

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分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编办、市改办、人保局)

加强政府服务和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企业分类调度服务制度,强化督查督办,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扎实推进为民兴办的9个方面56件实事项目,加大财政保障和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效能评估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

(市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政府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市法制办、纪检委、监察局)

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非公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新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规范化。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机制。通过委派管理股东、董事、监事等,积极探索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途径。加强对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寻求从制度建设上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完善监事会与企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的协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基础工作,提升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的。积极探索监事会有效监督的新办法,探索监事会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与国资委监督管理协同配合的有效途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企业国有产权和国有股权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对国有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监管。加强和完善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严格规范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审核批准程序。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完善企业财务预决算和审计制度,指导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加大查处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计划内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重点推进政府机关部门所办各类企业改革改制。本着主管部门主导、统一论证、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非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机关所办流通企业及依附于原国有企业的小型企业改革改制。如市外经贸系统所属26家流通企业改革改制,市机电建材、轻工等资产经营公司下属流通企业的改革改制,协调处理改革改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妥善安置企业职工,解决长期以来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切实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大企业、大集团,吸引民资进入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重大城建及实事项目建设领域。选择100家成长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着力培育壮大铜山机械和食品、邳州板材、丰县电动车、沛县煤化工、新沂农用化工、睢宁纺织、贾汪建材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国资委、中小企业局)

三、农村综合改革创新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强化县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搞好县、镇、村三级规划衔接,支持五个县城镇加快发展,加强3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重点加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工业型、农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和综合型中心镇。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力争全市城市化水平较快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60公里,疏浚县乡河道1200公里,新建5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00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解决好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完善挂钩帮扶制度,形成各级投入、定点扶贫、南北挂钩、村企挂钩、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扶贫网络,促进扶贫资金效益最优化和贫困农户覆盖最大化。

深化农民合作组织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培育100个市级“五好”专业合作社,确保合作组织吸纳、带动农户数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健全县镇两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服务网络平台,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土地有偿转让机制。70%的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配备电子显示屏,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0万亩。,探索和建立土地承包管理的长效机制,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积极规范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

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亿元,完成8万人农村人口脱贫任务。抓好经济薄弱村“八有”建设,完成省定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村任务,力争每县(市)、贾汪区、铜山区将1-2个经济薄弱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市农工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国土局)

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按照“稳增长、优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总体要求,着力发挥财税金融杠杆调节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措施和优惠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创新融资工具,创新融资产品,创新融资对接方式;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稳物价、促消费的作用,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落实好引导消费的信贷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民生改善。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财税金融发展活力。进一步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鼓励科学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金融集聚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实现稳健经营、长远发展,推动全市财税金融科学发展进一步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创建成果,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健全银政企对接合作平台,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年内新增3家首发上市企业,积极拓宽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以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渠道,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大力实施“引银入徐”战略,加快农信社改制组行步伐,多渠道搭建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性机构,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发展(市金融办、财政局)

五、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强市步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解决高中阶段教师收入偏低和偏远农村教师住房等问题。着力提升基础教育对民生改善的保障力,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育更多高质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优做强“中国淮海职业教育节”和“学在徐州”两大职教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落户徐州。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责权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学校校长负责制,倡导教育家办学,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全面落实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全民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抓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以及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行医疗救助制度与城乡医保同步结算。完善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管理服务功能,加快实现联网结算,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经办服务协作和费用代报销工作。

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扩面”和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鼓楼区、泉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沂市和沛县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市肿瘤医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组织开展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协作试点工作。优化医疗机构设置结构和规划布局,积极推进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加快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继续实施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指导,不断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工作,以开展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工作为重点,全面提升卫生监督体系的整体水平,力争2011年内70%的县区通过省级卫生监督体系评估验收工作。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职能,制定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履行法律赋予卫生部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监测评估、查处重大事故、发布信息、制定标准、新食品许可和检验机构规范六项职责,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新步伐。确保城镇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保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7%以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重点推进困难和特殊群体就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动全民创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社会救助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市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市县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任务,继续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认真做好《徐州市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徐州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完善工作和《徐州市现代重点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工作。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引导全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联姻发展模式,多元投资,企业冠名,找准市场定位,抢占市场空间,增强艺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推进演艺业与旅游业联合。发挥徐州书画人才荟萃的优势,加快书画艺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繁荣我市书画艺术市场。做大做强重点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徐州文化产业集团和徐州演艺集团,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市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人保局)

六、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

加快推动淮海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构建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深化完善核心区8个城市的区域合作体系,重点推进交通、产业、市场、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区内各城市之间医保联网结算,建立鲜活农副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努力在联动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七、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认真做好各项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要点,结合实际,明确改革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改革工作,制定推进改革的实施措施和时间步骤,及时反馈改革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加强改革的跟踪检查。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密切跟踪各项改革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在做好年度改革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体制性问题入手,研究提出中长期改革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统筹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2006-2007年奉化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2006-2007年奉化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2006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的“八八战略”、宁波市委的“六大联动”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奉化、和谐奉化、法治奉化”的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全面推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现根据甬政发„2006‟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如下:

一、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市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奉政办发„2006‟12号),继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建设法治基础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体系。(市府办、市法制办牵头)

2、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抓好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核心的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设定、实施、监督、评估等制度,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创新审批方式,建立市行政审批中心与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增强行政审批中心的综合服务效能。(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中心牵头)

3、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完善现有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生态补偿、贫困村的支持力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研究制定财政有关改革的措施,实施对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市财政局牵头)

4、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示制、招投标制、后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代建制。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争取建立以行政审批中心为依托的全市投资项目网上备案系统。加大重点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健全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完善投资调控制度,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市发改局牵头)

5、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确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各类规划中的统领地位,完善规划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和责任明确、落实有效的规划实施机 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实施中期评估和动态监测,进一步发挥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市发改局牵头)

二、着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借鉴北仑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镇(街道)财政体制、化解镇(街道)历史债务、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等五方面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在科学界定镇(街道)政府职能、理顺权责关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上有新的突破。(市府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牵头)

7、加快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机制。限时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出台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不同类型开展试点,制定出台更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农办牵头)

8、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专业合作规范化建设。制订符合农村经济合作和长远发展的条例和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合作股份制建设。稳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技促进体系。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相结合的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市农办、市农林局牵头)

9、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行政府政策性支持、保险大户商业化运作、农民互助合作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积极争取列入宁波市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的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业保险机制,确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市农林局、人行市支行、市信用合作联社牵头)

10、积极努力搞好中心镇的发展与改革。认真总结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溪口镇的经验,进一步加大中心镇的改革力度,深化行政、户籍、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土地使用等制度改革,努力构建中心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充分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发改局牵头)

三、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和公用行业改革。

11、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宁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其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积极推动企业资本运作,加快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我管 理服务体系。(市经贸局、市工商分局牵头)

12、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营运监督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国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约、协调运作机制。开展国资项目投资后评估试点工作。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营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核算机制。建立一年一次国资经营业绩的审计制度。(市国资局、市审计局牵头)

13、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巩固现有事业单位改革成果,保持事业单位改制政策稳定性,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探索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继续稳步推进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加大力度、形成合力、营造更好的有利于改革的环境。改革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以钱养人”为“花钱办事”的方式,加快创新服务模式。(市人事局牵头)

四、着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4、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制度。实施水价改革;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合理调整管道液化气供应价格;平抑市场液化气价格过猛上升势头。开展清洁生产和垃圾无公害集中处理,实施垃圾按质收费制度试点。(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牵头)

15、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出台我市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多种途径去境内外上市,加快企业发展。向宁波积极争取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申报工作,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实施《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市发改局、科技局、国资局、人行市支行牵头)

16、完善现代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2004‟20号),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提高。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通过重点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大集团大公司,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会展、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实施松岙世捷、敏杰物流项目,推进方桥港区一期、三江配送中心二期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市经贸局、开发区管委会牵头)

17、加快培育技术市场。按照宁波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积极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甬政发„2005‟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开发我市技术市场。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制度,加强教育、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加快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的力度,促进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营造激发创新的大环境,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市科技局牵头)

五、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

18、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和外来从 业人员的参保面。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农村老年居民养老政府扶助制度试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从业人员的医保覆盖面。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等社会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建立完善通过政府资金补助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的机制。改革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制度,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牵头)

1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以及省、市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放开文化市场,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资。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中心镇(街道)为重点、以一般镇为基础的文化设施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

20、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研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发展和谐、布局合理、资源优化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分步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加快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搞好远程教育,实施成人教育,形成全方 位多层次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深化社会资本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和规范教育多元化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实施“8282”名师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市教育局牵头)

21、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奉政发„2005‟98号),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级医疗机构为主导、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对医疗机构、医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探索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竞争有序的多元化的发展体系。继续深化药品流通改革,加快推进网上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基本医疗医药费用。(市卫生局、市发改局牵头)

六、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22、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及应急机制。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事故易发地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各类公共安全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市安监局牵头)

23、健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层次分明逐级负责的领导责任 制,构建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社会联动机制,确保“平安奉化”建设顺利推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市公安局牵头)

24、努力提高社会矛盾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机制和信访接待制度,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纠纷处理的工作机制。(市信访局牵头)

2006年我市各项改革将列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市发展和改革局作为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改革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精心指导、跟踪检查、监督落实,及时反映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大力推进各项改革。

二○○六年五月八日

第三篇: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的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阻碍着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进一步发展。

三、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①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弊端表现: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用自主权,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最先试点:安徽和四川。

(2)改革过程: ①初步改革:安徽四川等省,率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生产自由支配权)。②普遍实行阶段:政治上,l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到1987年有1.8

亿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深入进行阶段:改革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朝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1992年十四大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政策性调整阶段)

(1)原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弊端表现: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危害: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姓。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①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分配改革方面,是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制度创新阶段),目标:建立以股份制为主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985年,邓小平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成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1)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和生机;(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银政发〔2009〕69号 【发布日期】2009-05-14 【生效日期】2009-05-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银川市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银政发〔2009〕6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银川市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要求,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二OO九年五月十四日

银川市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2009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和细化职能对应的权责事项,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市编办牵头)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实施行政服务流程再造工程,推进部门内部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进一步完善“一站式”的服务审批机制,积极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深入推进“两减少、一再造”,优化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

3、依法规范政务公开。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规范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配套措施,重点加强对公权力相对集中、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公开,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探索建立符合银川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市监察局牵头)

4、深化行政绩效改革。积极构建以工作绩效为导向,以增强执行力、强化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相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从2009年起建立行政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市监察局牵头)

5、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撤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行政管理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市编办牵头)

继续贯彻《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化职称分类管理改革,建立职称动态管理机制。(市人事局牵头)

二、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6、加快工业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切实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着力推进“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机械装备制造业“铸龙”工程,重点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对我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行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加强经济运行和调节。(市经委牵头)

7、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及食品公司等市属企业的改革,做好西湖农场移交后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化解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积极推进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营。(市国资委牵头)

8、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经委牵头)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完善发展创业辅导、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创业办牵头)

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担保公司建设,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努力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市经委、市金融办牵头)

9、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司领导班子工作汇报制度和会议制度,强化对监管企业决策机制的指导和管理。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劳动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市国资委牵头)

三、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0、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优势资源、优质资产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工作服务体系;对全市30强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排出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开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改造工作;对设立的股份公司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在技改贴息、新增长点补贴、制度创新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市经委、市金融办牵头)

11、加快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统筹物流产业规划布局,加快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陆港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引进知名商贸企业进驻银川;鼓励支持连锁配送代理等新型业态;举办一批精品展会,加速会展经济发展;大力推进金融、中介、咨询、评估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牵头)

12、规范发展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工业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调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分析和地价动态监测制度。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加快对以往无偿取得的矿业权进行有偿处置,建立资源型企业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市国土局牵头)

13、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落实自治区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通过项目开发、创新创业人才奖励等措施,培养和引进我市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信息互通共享。(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四、推进科教文卫等领域改革

1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银川的实施意见》,围绕我市“一强五优”、“两强多优”优势特色产业,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建设科技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市科技局牵头)

15、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深化艺术团体的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对城乡基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推进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广局牵头)

16、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城乡探索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推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理顺食品监管关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行政监管体制和监管流程体系;(市卫生局牵头)。

积极推进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药品价格定期审核制度。(市物价局牵头)。

17、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启动基础教育教学综合管理质量试点工程,深化教材教法、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和加强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市教育局牵头)

五、深化农村改革

18、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和优化基层政府职能;(市编办牵头)

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市教育局牵头)

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市财政局牵头)

19、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认真贯彻《银川市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办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社会创办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总结和推广 “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做法,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安全有序流转。(市农牧局牵头)

20、推进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新机制。认真落实《银川市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推进设施农业经营权证确权颁证,力争达到30%以上,充分做好与银行的对接沟通,为农户利用设施经营权证进行担保贷款提供有效服务。(市农牧局牵头)

21、继续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激发农业服务机构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制,完善投入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技贡献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大力开展科技承包、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活动;发动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种养园区开展农业科技承包,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下基层的比率不低于80%。同时,鼓励社会性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市农牧局、市科技局牵头)

六、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体制改革

2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财政资金管理,逐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定员定额管理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经费保障体系的科学化、标准化;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健全国库管理系统;继续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和扩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实施范围;(市财政局牵头)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所得税、流转税、地方税等税制改革,深入研究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23、深化价格改革。按照国家、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适时调整城市自来水价格、污水处理费标准、车辆看管费标准等,积极疏导价格矛盾;贯彻落实涉农价费政策,保护农民种植、养殖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健全重要商品价格应急监测工作机制,完善价格调控体系。(市发改委牵头)

24、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城投公司、工业铸龙公司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进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村级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扩大农业设施信贷抵押试点;(市国资委、发改委、农牧局牵头)

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建立新开工项目部门联动机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项目专家评估和论证制度;健全以招标代理、项目代建制、项目竣工验收、稽查及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流程,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管理流程。(市发改委牵头)

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5、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完善社会保障长效运行机制、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26、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围绕扩大就业,构建用工服务长效工作机制,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开展多元化就业服务;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优化创业环境,支持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27、加快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体系建设。以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体系,建立起覆盖城乡、运作规范、制度健全、救助便捷、效果明显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一次性助学救助制度、临时性生活救助制度。(市民政局牵头)

八、加强改革的指导协调

28、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按照本《要点》精神,健全改革组织,完善改革工作责任制,突出改革重点,细化改革任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向前发展。

29、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全局,依法、规范、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整合改革资源,完善改革协调制度,建立灵敏、有效的改革信息沟通机制。

30、进一步加强跟踪检查。发展改革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跟踪改革进展情况,探索建立改革的绩效评估机制,督促检查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庆阳市广电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庆阳市广电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全市广电系统的体制改革,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进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基本情况

庆阳市广电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下辖庆阳广播电视台、庆阳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庆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3个县级事业单位。市直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07人,其中干部124人,工人83人;大专以上99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0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71人;有党员102人。目前,全市有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已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站(室)1096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万余户,传送节目43套。农网MMDS传送节目13套。有1399个行政村,5881个自然村通上了广播电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5.5%和88.02%。

二、主要做法

(一)不断发展公益性广电事业

一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上批准的“转换方案”,制定了我市数字电视平移方案,投入520多万元搭建了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正在抓紧进行信号测试与业务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于12月初全市数字电视全面开通,可以使观众看到120 套画面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二是无线覆盖工程顺利完成。继完成市级无线覆盖工程后,我们又组织实施了县级工程,工程共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于2007年9月开始实施,2008年1月顺利完工。二期工程已在6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且工程质量良好。三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完成了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解决了全市20多万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2007—2008,省上下达我市村村通建设任务2481个,全部采用个体接受方式,涉及2481个自然村,111879家农户,工程建设以整县推进为主,推进的县为庆城(484个)、宁县(191个)、镇原(490个)、正宁(334个)、华池(477个)、环县(505个)。目前,我们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省局任务一旦下达,将全力以赴进行建设,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四是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步伐加快。组织实施了全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工程。庆阳广播电视台在去年建成采编播一体数字化网络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万元,购置4台高清摄像机、一条大洋非线性编辑线,改造了演播室冷光源及周边设备,设备水平上了一个新档次,基本实现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网络化;广播电台设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节目发射功率由原来的不足50瓦达到现在的3000瓦。全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了地震和奥运会期间的采访编辑和安全播出。五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稳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以来,共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107个,争取国家投放电影放映车9辆,16毫米电影放映机38套,发电机5台,幻灯机9部。今 年在全市农村放映电影近一万场(次)。

(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庆阳广播电视台被确定为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大内部人事、收入分配、栏目负责人制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作为重点,科学划分宣传、经营业务。在宣传方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以改革的新视角,及时全面地报道各县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做法和实践经验,重点宣传了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抗震救灾、香包节、“感动庆阳十佳人物”、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省市领导基层考察调研等。庆阳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改版,《95.2政风行风热线》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至1小时,内容更加丰富,听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欢迎,同行称赞,《甘肃日报》也做了报道。截止10月底,已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新闻3条,在甘肃电视台《甘肃新闻》播出新闻167条,专题3部;播出广播新闻10篇,专题2篇。第17次蝉联全省电视新闻宣传通联先进集体,有1人获全省电视新闻宣传通联先进个人。在今年全省广播影视奖评选中,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反映环县户户通电工程的《光明行》获全省电视纪录片唯一的一等奖,并推荐全国评奖。2008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春色满塬》在甘肃公共频道播出;举办了“圣鼎杯”奥运庆阳行风采大赛;与省台经济频 道《百姓经济·收藏》栏目合作,邀请国家博物馆专家,举办了第四届鉴宝大会兰州—庆阳行;与甘肃卫视合作拍摄大型专题片《文化庆阳》;协助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黄土女女》。在经营方面,实现了广告经营的剥离。在全台范围内,多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征集广告经营方案,在科级干部大会上确定内部承包经营的办法,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确定了承包人,目前广告收入180万元。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将产业收入全部上缴财政,由财政返回后再投入使用,确保了产业收入管理的规范、透明、公开。

(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竞争机制。网络中心出台了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人人肩上有担子,任务到人,重奖严惩,鼓励大家千方百计拓展业务,增加经营收入,止10月底实现经营收入6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力争5年内还清2164.6万元债务。庆阳广播电视台建立了加强外宣的奖励办法,在省台、中央台发稿量超过去年,获奖作品也大幅度增加。二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建设机制。计划引进1名特殊岗位人才和招聘数名网络技术人员和编辑记者。有三十多名同志赴北京、兰州等地培训学习,3名同志在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进修深造,同时,举办各类培训讲座34期,4名同志晋升了科级职务。一个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广电系统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事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仍然存在体制上不够完善、机制上不够协调等问题,改革的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

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建设盲点较多。由于受我市自然条件和资金限制,依据调查摸底,仍有2539个自然村、147301个农户、643759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服务“三农”提出许多新要求,急需增大广播电视在边远农村的人口覆盖,逐步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完成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三是网络中心负债运行,步履维艰。市网络中心目前欠债3100多万元,今年搭建数字电视平台又投入了520多万元,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仍需大量资金,由于债务压力巨大,对网络中心的正常运营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化转换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是电影公司运营困难,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受大气候、大环境影响,我市的电影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惨淡经营,31名职工靠出租房屋过日子,每月只能领到40%的工资。医疗、养老费无力缴纳,事业发展困难重重。

今后,我们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来。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下载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州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XX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工作要点”经济体制改革的17项重点任务,现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组改......

    县科技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xx县科技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 进一步深入落实成都“新十条”,扩大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参与成果共享机制,积极配合市上做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

    经济体制改革股工作职责(大全5篇)

    1.根据中央、省、市的改革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制定带全面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2.审议各部门、各单位的改革方案。3.审批各类企业集团和企业产权重组改革方案,并......

    2011年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共五则范文)

    2011年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 2011年是我省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的起步之年。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就我省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共5则范文)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

    2012工作要点(共5篇)

    2012年教体局关工委工作要点2012年教体局关工委总体工作任务是:紧紧围绕局贯彻实施“八个精心”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项活动”,深入推进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共5篇)

    2011年度安全(消防)生产 工作情况汇报2011年度,我院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以消防法规为依据,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我院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排......

    徐州市第七中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共5则范文)

    徐州市第七中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贾汪教育局法制安全科: 学校安全工作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我校在上级安全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