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萨尔王》读后感
《格萨尔王》读后感
当格萨尔终于取下“说唱者”晋美背上的那把剑,故事终于以一个完美的结局落幕了,《格萨尔王》读后感。原本来自上界的天神重回天界,而他为之费尽心血的人间的国度,却将在人类自己的手中迎接它未知的命运。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哪怕是故事本身,也会随着讲故事人的心,发生连神都不能左右的微妙的变化。只有英雄的名字会永远流传,我想,那是因为无论过去多少个一千年,人们总是会对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存在疑问,而这疑问,这份与生俱来的好奇与天真,才是故事得以存在并生生不息流传下去的养料与根本。
神从未离开过我们……
不知道为什么,说唱人晋美的故事比格萨尔传说本身更加感动着我,读后感《《格萨尔王》读后感》。一个懵懂的牧羊人,忽然间就变成了神在人间的喉咙,那是怎么的一种责任与使命,我们也许永远也无从知晓。
重点是,这都是真的,说唱人与格萨尔王的故事,这些事情全都是在遥远了康巴草原真真正正发生着的,就像一千年前的格萨尔会使神通进入到一千年后说唱人的梦境那样,真实与虚幻,交织融汇,让传说像现实那样生动,也让真实的西藏和神秘的藏族人民像传说那样动人……
我始终被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震撼着,感动着,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不得不一遍一遍读那些韵律美妙的文字,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无缘无故的泪流满面。
那些发音奇特的山川,湖泊,草原,国度,还有数不清英雄的名字,我喜欢它们。故事之所以为故事,不是因为它情节多么曲折,词语多么华丽,而是因为它让人思考,让人觉得读懂了一个道理却永远也说不清楚,自己明白了什么。
第二篇:2格萨尔王的故事
2*格萨尔王的故事
主备:向平安执教:向平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
么?
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3、写出同部首的字,再组词。
苗—()—()辛—()—()广-—()—()4、把词语补充完整。
旷野()郊神()飞扬()首挺胸()耳欲聋百()齐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格萨尔王的故事教案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格萨尔王的故事教
案
格萨尔王的故事
教学目标、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理解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的故事,感受其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理解文内容。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预习题纲
读通文,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地方,了解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时
一、板书题,导入新
、板书题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文,思考: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
三、理解感悟,体会英雄形象、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
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1、学生朗读唱词,2、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3、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五、堂小结
本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们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读读。
六、作业
1、复习本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第四篇:王读后感
我跟地球有个约定
孤山镇中心小学四年二班 吕 游
我是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平时喜欢看科学方面的书,科幻类的电影,喜欢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最近我遇到了一本好书,名字叫《一万个奥秘一千个迷丛书之地球之谜》。这本书让我着了迷,它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我。
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长期积累的珍贵资料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朋友知道科学种种的奥秘。这本书不仅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智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你知道沙子会发出声音吗?你知道船为什么会沉吗?你知道鬼火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海水从哪里来的吗?你知道死亡谷为什么被称之为死亡谷吗„„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地球的奥秘,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也发现了许多的地球未解之谜。比如我知道了聚星塔为什么是倾斜的,是因为建塔时人们考虑到了风的力量。因为聚星塔建在高山上,北风大而南风小,所以才把聚星塔建的向北倾斜。除了这些已知的奥秘,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地震后有时候大地会生出白毛。因为相关资料较少,而且近代很难见到,所以地震后大地生白毛就成了未解之谜。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科学是勇于探索和坚持不懈的结晶,我还知道了光有一颗好奇心不够,还要多学文化知识,掌握科研本领,所以,我要从小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爱的地球,请耐心等我长大,让我亲自揭开你神秘的面纱,把你的谜底解答!
评语: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科学方面的书籍”确实情有独钟。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事例列举典型,科学趣味性强。结尾处,作者用寥寥数语紧扣了题目,更表达了自己远大的理想。
指导教师:王 媛
我要做个好孩子
——《尾巴点点》读后感
东港市孤山镇中心小学 四年二班 王姝文
国庆假日里,我得到了一本好书——《尾巴点点诞生记》。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甚至忘记了吃饭、游戏。
“尾巴点点”?是一个人?是一只猫或者一只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哦,尾巴点点是小主人赵小树养的一条狗。家里的母狗妈妈生了四个孩子,妈妈要把小狗送人,赵小树苦苦哀求了一天,妈妈终于心软了,说:“给你留一条尾巴上有点点的小狗吧。”
赵小树的童年特别艰苦,他没有零食吃,能吃到糖就是他最幸福的事;他的童年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从不缺少小动物的陪伴,小鸡、小猫、小狗、小兔子„„他和它们的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感动着我。由于赵小树善良的品德和对生活的热爱,赵小树的小狗尾巴点点也受了小主人的影响,他坚强勇敢、知恩图报、有爱心,为寻找到省城读书的小主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大家热心的帮助下,在马戏团成为表演明星,也终于找到了小主人赵小树。
我奶奶家里也养了许多小动物,有笨拙可爱的小狗“嘟嘟”,有淘气漂亮的小猫“咪咪”,有一群群小鸡和小鸭。每次放假,我都迫不及待地回到奶奶家去跟他们玩。而我只是玩玩而已,并没有像小树那样爱小动物。
妈妈说:“除了爱护动物外,你还应该从赵小树身上学习什么呢?”我又边读小树的故事边回忆自己的生活,我根本想象不到他生活得那么艰苦,砍柴会有蛇,会有黄蜂蛰得睁不开眼睛。我更没割过水稻,一想到小树被不知什么样子的蚂蟥咬得血流不止,我就吓得浑身打着冷战。我好幸福啊!我有好玩的玩具玩,有好看的电视看,又有好多美味营养的食品吃,有各种各样的书读„„我有这么多这么多,可我却从来没有去珍惜,好像一切是应该的。我错了,从故事中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懂得应该感恩生活,也使我懂得大自然的可贵,懂得了怎样真正爱护小动物,更使我懂得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出生在2005年,所以不可能再过赵小树那样艰苦的生活,但我可以向赵小树一样好好学习,学习他勇敢、有爱心、积极的心态,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我也要做一个好孩子。
点评:你真是个小书迷,走进书的海洋就忘记了时间。不过正因如此,你才能体会到书中小主人公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懂得那么多做人的道理,才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如行云流水一般诉诸纸面,老师真为你高兴。
指导教师:王 媛
第五篇:寻觅格萨尔(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寻觅格萨尔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画面:雅砻江水在这里缓缓流淌,沿岸,牧场辽阔,牛羊在绿草地上,帐篷,炊烟,草坝上溪流婉蜒。平缓的山丘。总有小路把这一座座山头相连起来。)
(解说词:踏上阿须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会让人心旷神怡。壮阔的牧场风光中透出一派宁静、一派富足。阿须,翻译成汉语是富裕,富庶之地。草肥水美,六畜兴旺。云天里收笛声声,间或,牧歌悠扬。阿须人满足地生活在这里。)
(画面:岔岔寺,坐落在几条山坡同时停步的地方。寺庙背靠山头,依山修造,经幡红墙,气象庄严)。
(解说词:阿须人的富有不仅是物质上的,传说中,那位来自三界之处,声震雪域四方的英雄格萨尔就诞生在阿须。阿须,拥有格萨尔的诞生地,这种富有是任何物质财富取代不了的富有,阿须人有理由自豪和骄傲。)
(画面:江边,草地上,溪流交汇处。格萨尔王庙修葺一新。
离庙不远有一巨石。巨石周围堆起了许多石头,宛如一麻里堆。经幡在江风中飞舞,巨石裂开缝隙,缝隙中有丛带刺的灌木,灌木上也挂着的各色麻里旗在翻飞。)
(解说词:传说,格萨尔王就出生在雄坝的吉苏雅格康多。史诗里唱道:“要说觉如的出生地,两水汇流淙淙响,两岩相对如箭羽,茵茵草滩如铺毡„„”。
而阿须,旧时就叫做雄坝,这片草滩就叫做吉苏雅格康多。草坪上果然有“两水汇流”的溪流,草滩后果然有“两岩相对” 的石岩,碧绿的草滩果然也如铺毡一样„„这地貌、地名与传唱中的一切竟如此吻合。
阿须的人们还说,格萨尔的母亲也不是凡人,而是龙女下凡。传说在藏历虎年虎月的士曜日那天,正在放牧的格萨尔母亲被祥云笼罩,被彩虹缠绕,天空霞光万道,仙乐从云中传来,倒在巨石上的龙女生下了格萨尔,在不知觉中,她的双脚把大石头蹬裂开了,迄今留在石头卜的脚板印还依稀可辨。
这座规模不大,甚至看上去显得格外普通的庙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格萨尔王庙,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经堂。而今天又还有人把格它叫做格萨尔纪念堂。传说在这座庙里,曾经收藏着格萨尔王用过的、用象牙雕制的朱红印章。还有格萨尔手下战将阿尼查的家谱、大将察阿登的宝剑、格萨尔岳父使用过的佛珠、还有许多铠甲、兵器。阿须人说,可惜在清朝末年有年一年被玉树来的一位喇嘛转移走了。
一种说法是,这座庙是格萨尔的后代、林充土司翁青曲加建于清朝的道光年间。但阿须的牧民说,远在900年到1000年前,这庙宇就修造起来了,修庙的是格萨尔王手下大将翁布阿奴巴的儿子名叫林·格斯甲。)
(画面:重新修复的格萨尔庙,可以看到质朴坚实的庙墙。也可以看见精致华丽的门枋、窗檐、真可以说雕刻不厌其烦,彩绘斑斓绚丽。)
(解说词:在文化革命前,这座庙宇的门前有幅没有横额的汉文对联。上联是:师卧龙将子龙偃月青龙”,下联是“兄玄德弟翼德义释孟德”。这幅对仗不工整的对联似乎在告诉人们,格萨尔庙就是关帝庙。
而阿须的牧民却不去理会这些汉字说了些什么,他们只认定,这位足迹遍布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水、下部多康多岗的英雄是自己家乡的人。在英雄出生的地上建座庙宇纪念他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大智大勇的格萨尔以他非凡的经历和作为,早化成一座更为巍峨壮观的神殿,矗立在了千百万人民的心田上了。)
(画面:这就是英雄格萨尔的塑像。目光似电,威猛凛凛,尤如护法神。据阿须一些老人回忆,以前旧庙里的格萨尔的形象更为威风,是用铜塑成的骑马、执矛、扬鞭征战的形象。而他的妃子珠姆、战将邓玛、辛巴等才是泥塑彩绘像。)
(解说词:楼层说不上巍峨,院落也不算宽大。静静地肃立在蓝天下的格萨尔庙显露出一派超世的坦然。阿须牧民,乃至所有的藏族人都相信,格萨尔确实曾经生活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而阿须之所以富足,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当年格萨尔出生入死争取来的。)
(画面:神庙四壁,外厢房墙壁。壁画满目。主要内容为:格萨尔王岭国的30员大将、80名英雄、以及13保护神、格萨尔降伏四魔,征讨18大宗的传奇故事。)
(解说词:神骏昂首扬鬃、刀剑辉映日月、叱咤风云的英雄格萨尔统率雄壮威武的军旅。仿佛军旗卷着风声,仿佛将士高呼着胜利。格萨尔庙要让人们永远记住的是格萨尔的神威,他的力量、他的智慧、他那惩恶扬善,敢同一切邪恶拼打厮斗,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画面:雅砻江两岸的牧场。沟岔、山头、平坝。牧草茂盛、百花争艳)
(解说词:阿须的牧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他们说格萨尔王其实也要转世,他的30员大将也要转世。转世后的格萨尔和他的大将们就生活在牧民中间。这听上去觉得荒诞的说法却源于一种格萨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真实感觉。
在聆听艺人说唱时,在观看藏戏演出时,在面对壁画、塑像时,在经过一条河沟时,在翻越一个山包时,都会感到格萨尔的存在,就在身边,就在心中,每时每刻。)
(画面:雅砻江边。一个牛皮船的特写。)
(解说词:牛皮船,翻过来看,极像一个没有了内脏的人有胸腔。其实,那是一个模样像人其实是魔怪的胸腔。因为要吃人、害人,格萨尔王杀了它,把它的胸腔用来做渡江的工具。从此,雅碧江上的牛皮船员全照着这个模样缝制,直到现在。)
(画面:吉柯沟口,草坡平缓起伏,一条小河淙淙流淌。吉柯沟内,开阔、宽敞,里面有三个牧业定居点,沿沟而上,帐篷不时可见。
吉柯沟的两侧,又派生许多小沟。这些山沟都有季节性流水,沟的远近不同,深浅不一,都是放牧的理想场所。)
(解说词:阿须的牧场不是内蒙古草原那样平坦得可以极目干里的牧场。就是这些平坝、山头、以及溪流叮当作响的沟边。都是极为肥美的牧场。因为这些起伏的山头,不断的沟沟岔岔,为富于变化的地形增添了许多幽静,弥漫着一种朦胧的神秘气氛。
无论你惊讶也好,好奇也好,也不论你相信还是不相信,在这条吉柯沟的沟里沟外,有许多草滩、河沟、山头的名称总是同格萨尔联系在一起,这名称居然同各地发掘、整理出来的格萨尔说唱本中那些地名的叫法几乎完全一样。)
阿须人说,洛萨尔“赛马登位”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吉柯沟一带。
(画面:“嘎穷”“嘎切”岩石的镜头)
(解说词:格萨尔当时还小,他的叔父晁通老是变着法阻拦、刁难他,不让他参加赛马。聪明的格萨尔把两个石头变成牛,赶着牛进沟放牧,晁通没有认出他来。快到赛马地地方时,格萨尔丢下石头变成的牛儿跑去赛马。石头也就复原了。至今,那块叫“嘎切”意为“大白脸牛”的岩石、那块叫“嘎切”
意为“小白脸牛”的岩石都还在沟里。)
(画面:吉柯沟里的几条小山沟的镜头)
(解说词:“吉柯”,汉语的意思是幸福,或者快乐。也许是因为格萨尔在这里度过了他贫穷但快乐童年的原因。这条沟,名叫“细珠虾玛”,传说这沟里地老鼠太多,破坏了草场,格萨尔在这里歼灭了鼠怪;这条沟叫“然尼沟”,说的是格萨尔在这里放牧过山羊;而在这条名叫“夏卓” 的山沟里,说的是格萨尔打下了一只准备抓食小羊羔的怪鹰,羽毛散落了一沟。
(画面:依然是吉柯沟里其它山沟的镜头。)
(解说词:这条沟叫“喇嘛隆”,格萨尔在这里安葬了一位他极为信赖的高僧;他在名叫“尼夏” 的沟里,和部下点燃簧火烧肉充饥;他在“吉尼” 沟里为士兵分配食物;在名叫“磨勒” 的地方打卦,找到了被他追赶的妖魔藏匿地。)
(画面:草坝。绿草丛中百花摇曳)
(解说词:甚至,有的阿须人还能指出当年格萨尔赛马时撑帐篷的地方。据说,撑帐篷的木桩痕迹至今也在;他们还能指出格萨尔给马喂草、饮水的地方。
不知是传说,还是真的遗迹。不知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的真实,但我们却感受到现实中牧场上的生活场景,真实也就是当年格萨尔在人世间牧场的生活场景。)
(画面:雅碧江滔滔流来。逆江,沿山路走去,山路崎呕婉蜒。江中心有冲积小岛,岛上怪柳成荫,绿草茂盛。
江中野鸭顺着江流而下,黄鸭贴着水面优雅的飞翔着。
阿须去打滚的山路上,有一块石头马蹄的迹印清晰。)
(解说词:阿须牧民坚持说他们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他们总会努力地说服人们相信格萨尔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在阿须去打滚的路上,格萨尔曾追杀一个名叫柯色热洛的妖魔,神骏的蹄迹就留在这块石头上,恶魔柯色热洛居住的山洞就在离这块石头不远的地方。)
(画面:德格地图)
(解说词:其实,不止阿须牧民们这么说,根据《格萨尔》史诗,格萨尔成人后,在德格、邓柯一带建立了声威赫赫的岭国,征战于青海、黄河源、昌都地区和云南迪庆及甘孜州境内的大部分地方。在这纵横几千里的广大土地上,都留下无数传说和遗迹。)
仅德格,有关格萨尔活动形成的地名就有几十上百处。玉隆,是因为格萨尔王妃珠姆留恋这处风光而得名;雀儿山下的新路海叫做“玉隆郎错”,是说珠姆把她的心留在这里错阿,据说是因为格萨尔的叔父晁通住过这里而得名;年古的嘎登村是因为格萨尔手下嘎登去过而得名„„
(画面:德格俄支乡。林充土司官寨旧址。旧址在陡峭的山头上,山脚一湾流水。)
(解说词:德格俄支,这是四周群山环护、中部开阔平缓的地方。传说这里曾经有格萨尔为自己、为珠姆修建的官寨和家庙。官寨迄今已无踪迹可寻,只有名叫绒戈寺的格萨尔家庙至今还在。
同绒戈寺隔条溪流相望,格萨尔的后裔林充土司修建过宫寨的仁青里山头清楚可见。俄支这地名,据说是格萨尔帐下一位将军的儿子有把宝刀的名字。而仁青里,意为珍珠园。林充土司把官寨修在这里,就是希望宝刀护卫珍珠圆,能够得到格萨尔祖先永久的庇护。直到六十年代末期,仁青里林充土司官寨的土墙、木壁上都绘满了格萨尔征战降魔的壁画,去过那里的人至今也还记得。
(画面:说唱《格萨尔》的艺人。街头。村寨。牧场。有的艺人只凭记忆和一张嘴。有的则自己摇鼓敲钱,自己拉琴配合。有的艺人说唱前先要展开一幅绘着格萨尔形象的唐卡画,用扎着彩色哈达的木棍或箭指点着画面说唱。
说唱的艺人们神情专注,沉浸在自己说唱的情节、气氛之中。听的人如痴如醉。)
(解说词:如果说这些同格萨尔王有关的地名是对格萨尔王驰骋雪山草地、干过轰轰烈烈事业的记载、反映,那么这些几乎无处不在的说唱则是在告诉今人格萨尔的英雄传奇就在身边,格萨尔没有离去。
据甘孜州研究格萨尔的专家们说,甘孜州说唱格萨尔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德格、邓柯、石渠一带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而且妇孺皆能。以说唱的流传密度来说,德格等地最高,牧区次之,农区、半农区再次之。有专家统计过,纯牧区的色达,有百分之七十的牧民都购有《格萨尔王》说唱史书;百分之三十的牧民都能唱上几段《格萨尔王》中的唱段;百分之八十的牧民都在不同场所听过格萨尔的说唱。
(画面:劳动之余,旅途休息,耍坝子、郊游。三五一群。打开手抄本或买来的《格萨尔王》书本,或众人听一人又说又唱,或一个人认定一个角色,一个一段。)
(解说词:听格萨尔王说唱不择场地。只要有空闲人们都爱听。在交通闭塞的高原牧区,牧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单调的牧业劳动。只有这些记忆惊人,口才流利、嗓音动听的艺人们的说古论今才给他们带来一些娱乐,当艺人们离开他们后,他们则模仿艺人,自己说唱,形成了真正的群众性的自娱自乐。)
(画面:说唱艺人们行进在茫茫草地上孤独的身影。)
(解说词:说唱艺人们有令人吃惊的记忆力,在说唱过程中从没有看见他们翻过书,事实上他们中绝大部分一字不识。一般他们都能说唱十多部格萨尔的传奇,多的能说唱几十部或更多。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没有一个说唱艺人是从师傅那里继承来的,全部是无师自通。有的艺人说他是在几岁时得了一次病,病愈后便知道了他要说唱的内容;有的艺人说他是做了一场梦,梦中由神传授,梦醒后他就学会了格萨尔说唱。许多人都试图解释这些说唱艺人的现象,但起码至今还没得出答案,说唱艺人是一个谜。)
(画面:宽大、漂亮的休闲帐篷里,上座铺着华丽的藏毯,说唱艺人在上座,四周是听众。)
懈说词:专家们说《格萨尔王》说唱史诗是说唱在前,版本流传在后。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其实是生活在高原上所有人们的集体创作。这种创作在说唱艺人尽兴说唱之际,牧民们尽情欣赏之时得到了最好的反映。说唱艺人与听众此时感情是相通的,赞叹的目光、痴迷的神情使说唱艺人发挥得更为酣畅淋漓,听众的情绪就能得到更好的调动,演员听众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共鸣、这种共鸣既是创作的基础,又是史诗不断充实、发展的条件。
有了听众的默契、理解,技艺好的艺人不仅吐字清楚,曲调和谐,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把握恰到好处,而且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变化、人物不同遭遇恰如其分地添进新的唱词、新的唱腔。在故事主线、主要情节不变的前提下,每一次说唱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就是在这种不断创作的过程,格萨尔史诗不断得以充实,得以延续和发展。而每一次成功的说唱,总能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完美境界。
尤为重要的是,说唱艺人带给牧民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格萨尔的传奇故事,一场降魔除怪的战争经过。牧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感情、意愿、尊严有了一个代表,自身的勇敢、力量,智慧有了一个化身。格萨尔无畏的行为使他们更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孜孜追求真善美、相信邪恶终究被正气压倒的精神,格萨尔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格萨尔王》史诗说唱在民间经久不衰,引人注目。格萨尔的形象不仅停留在史诗说唱,民间传说,民歌中,而且进入了舞蹈、藏戏、进入了壁画、唐卡。格萨尔,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高原以外的人们,常把格萨尔王传当作一个颂扬英雄业绩的故事来对待。最多把格萨尔王传当作一部文学作品看待。而对于深信格萨尔曾经就在这块上地上生活、征战过的高原人来说,格萨尔其实是一个浸润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是史书。)
(画面:竹庆寺跳格萨尔藏戏的场面。巨大的面具,各具神态,动作缓慢。
每位演员手中都持有彩条等物。
腰上别着刀剑。旗帜插在背上。蟒号声声。鼓点沉雄,节奏极慢,有唢呐声。高亢、尖细,在宏大的号声中若有似无。)
(解说词:每年藏历的正月初
三、和藏历的七月十六,德格竹庆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巴特松吉” 演出。“巴特松吉”
意为三十位英雄。这演出就是俗称的跳“格萨尔藏戏”。在雄狮大王格萨尔的率领下,三十员大将逐个登场。
藏戏是藏区特有的地方戏,由于受地理环境及宗教的影响,多少年来基本没有同其他地方的戏剧进行交流,其它剧种对它的影响极小,藏戏一直保持着一种古朴。在这种古朴中也就保留了藏戏特有的古老文化传统,保持着藏戏这个剧种特有的韵味。
在这里,宗教的氛围格外浓厚。格萨尔,在人们平时的说唱中,人们是按照自身的经历来塑造的,格萨尔放牛牧羊,他的妻子也背水熬茶,说唱中的格萨尔更令牧民亲近。但此时,格萨尔就是下凡的天神,他有许多大神通,数不尽的超常本领,全在举手投足中,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衣甲中,让人去体会,去品味。)
(画面:色达的几座寺庙。护法神中有格萨尔塑像)
(解说词: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信奉藏传佛教的地方,格萨尔演变为神是极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白教、红教的许多寺庙里已经把格萨尔及三十员大将列在护法神之中,还有许多有名望的高僧,都写下过赞颂格萨尔大王的敬同、赞词。)
(画面:色达藏戏团演出《地狱妻救妻》的藏戏)
(解说词:近几年来也有独树一帜的人们。色达藏戏团,把原来在草坝上演出的藏戏搬上了舞台。运用灯光、舞美,注重道白,对唱,配以武打搏斗,加上藏族文化气息浓郁的音乐、一下博得了千千万万牧民的认可和喜爱。)
(画面;德格麦宿的仲萨寺。仲萨寺建筑物顺着条山梁从上到下、经堂、高墙,房屋错落。寺里有一幅格萨尔的“唐卡”
画。长约八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
画上的格萨尔黄盔绿袍,威风凛凛。战马欲嘶欲奔。画的下端,有一位僧人正在说唱“格萨尔”。)
(解说词:格萨尔的形象出现在传统的“唐卡”画中并不多见。而这幅蓝色底子的“唐卡”,据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格萨尔手持长矛的姿势,同手持金刚杵护法神的姿势几乎完全相同。这也难怪,“唐卡”所反映的内容都同宗教有直接的关系。格萨尔王进入“唐卡”画,是因为他终身降魔伏怪,备受人尊重,以他天神之子的身分,无边法力的本领,尊为佛法的护法天神也是顺理成章。)
(画面:在四川省博物馆中有十多幅关于格萨尔的“唐卡”。有的“唐卡”记录的格萨尔的一生事迹,有的只一个画而,已故的著名画家郎加同志曾说:有一组“唐卡”就像是连环画,大约是十幅左右,要想拍摄电视片时不妨去省博物馆借来一用。)
(解说词:这幅“唐卡”的下方一位僧人正对众人说唱格萨尔的画面值得注、意,它起码说明这在三百年前,说唱格萨尔已经出现,它还说明,说唱格萨尔艺人中不仅有俗人,也有僧众。
“唐卡”一般都是悬挂或收藏在寺庙里,不能随意张贴悬挂。而最先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格萨尔画像下是制作精细,成本高昂的丝绸大绫缎的“唐卡”画,而是木刻画。)
(画面:德格印经院。格萨尔的木刻画版。印制出来的格萨尔画像)
(解说词:在德格印经院就有两幅格萨尔的木制国版。
大的一幅,长八十公分,宽六十公分。画而只有格萨尔和他的战马,周围是十三“畏尔玛”保护神化作的十三种动物。
小的这幅,长三十公分、宽二十公分。格萨尔战马蹄踏莲座,周围仍是“畏尔玛”十三战神所化作的十三种动物。
大的这幅刀工粗糙,小的这幅刀法细腻。据说小的这幅巳有二百多年历史。
(十三种动物分别是:龙、狮、鹏、罴、牛、虎、鹞、蛇、鹿、熊、驴、鹰、狼。但,在格萨尔画像中“畏尔玛”十三战神把龙、罴、牛,改成了猎头鹰、兔、鱼。)
(画而:新藏画《岭·格萨尔王》格萨尔英姿勃勃)
(解说词:格萨尔成了永久的话题,也成为了取用人尽的艺术资源的宝库。甘孜州一群新画家,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采用传统的“黑唐卡”的表现形式,以恢宏的气势,把格萨尔生平及其业绩,把格萨尔身边的人物都浓缩在这幅画中。)
(画面:格萨尔的各种形象塑像。唐卡像,木刻版印的像。新唐卡上的像。)
(解说词:当这个世界上还有邪恶、狡诈、凶残、怯懦存在的时候格萨尔以他的大智大勇,降妖擒魔为良善争得了一片生存的乐士,他理所当然被人们推崇备至,他也理所当然被人们永远传唱,水运顶礼膜拜。
不论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还是藏族民间传唱里的神话人物,但关于他的史诗、他的形象,巳经成为了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一颗闪烁在藏族文化大海中的巨人珍珠。格萨尔王这一艺术形象已经进入了全世界不分种族、民族的审美范畴,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光灿夺目的一部分,是藏民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要贡献。)
(画而:广袤的草地,奔腾的江河。帐篷如城。骏马奔驰。)
解说词;格萨尔说唱还在进行,绘制格萨尔“唐卡”壁画的画师正在成长,关于格萨尔内容的藏戏还在上演。格萨尔依然活在这山的怀抱中、雪的原野上,活在帐房的灶火边、人们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