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5:2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

第一篇: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

大学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_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索

班级管理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_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之更加适应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进行机构改革调整,使之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笔者试图通过对人力资源,这个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进行管理学的探索,以期能够解答如何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力配备,从而更加科学的建设起适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效廉洁的政府。

2、现实意义

通过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探求,可以指导本地区及本部门,在定机构(单位的性质,如行政、事业等)、定职能(单位有些什么权力和职责)和定编制(领导及其它人员职数的配备)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自1988年以来,转变政府职能就始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并取得了不少进展,实现了一些新突破,但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到位,政府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相对应的,职能决定人力管理,人力管理也制约着职能的实现。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政府对经济不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支配;

(二)政府对经济进行强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左右;(三)政府对经济放弃或减少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四)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

3、国内研究的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是围绕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展开的,是为改革开放和发展服务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理论的创新。(一)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重点是将政治型政府转为经济型政府;(二)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和理论研究,重点是政府由直接管理经济转向间接管理经济;(三)21世纪初的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重点是要将经济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将“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型”政府;十六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学术界进入了一个研究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活跃期,各级政府职能转变进入了加快探索的新阶段。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国内外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深入。但是具体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加以运用,即如何以合理的机构、编制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去辅助实现这些职能的转变,很少有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

三、论文提纲前言

1.1选题意义

2政府职能转变进程分析

2.1 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分析

2.2市县两级政府职能转变分析

2.3 乡镇政府及村级机构转变分析当前政府职能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1 当前政府职能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方面

3.2 当前政府职能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足方面如何进行科学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以适应当前转变的政府职能?

4.1 中央及省级政府的职能转变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

4.2 市县两级政府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索

4.3 乡镇政府及村级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

4.4 有关政策建设结论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马洪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一版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 李贵鲜主编 《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公共行政概论》人民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第一版冯宪芬 《经济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第三版 5 汪玉凯 《公共经济》中国人事出版社团 2006年3月第一版 6汪玉凯 《公共政策》中国人事出版社团 2006年3月第一版J.David Hunger 《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王毅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三版 2008年3月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一版杨文士 《管理学》1994年11月第一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宝应日报》、《宝应情况》相关资料,及相关政府部门网站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第二篇: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仰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备注:

1、本开题报告一式二份,由学生填写相关栏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执行。

2、学生所持开题报告须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并装订存档。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目录

目录················································Page1 引言················································Page2 摘要&关键词·········································Page2 正文

(一)现状···················································Page

2(二)现状原因分析···········································Page

3(三)激励机制存在意义·······································Page

4(四)策略:建立有效,适当人力资源激励机制···················Page4

(五)竞争激励···············································Page4

(六)物质激励···············································Page

5(七)精神激励···············································Page6

(八)为你的员工做些什么·····································Page7

(九)企业文化···············································Page7 总结················································Page8 参考文献············································Page8 鸣谢················································Page9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浅谈企业激励机制

【引言】管理是科学,更准确地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合理地运用最科学的方法,灵幻调动人的激情和创造力是管理学中最理想的艺术。无论是怎么样的企业,要发展壮大都是离不开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所以企业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就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海中赢就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在这个群雄割据的商海,优秀的企业纷纷乘势而起,林立于世。在这个商机于危机并存的时代,要谋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叱咤商坛,组织间,企业间拼的是人才还是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又或者简单地说,谁能够在同等水平的人力资源中开发出更大的潜力,更高的价值,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古有宋太宗忘事,子贱放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等等著名的典故让我们回味,学习古人各种人力资源激励的方式,同时也让我们清楚,一个组织的兴衰是与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整合激励的手段是密不可分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斯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重要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来保证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是关于组织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套现代理念、合理模式和科学方法,它们是所有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其中人才管理的核心就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它是通过某种适当的、健康的刺激,促使完成目标的行为保持高度积极状态的某种心理需求的外在因素。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从而保证其所在组

织单位能有效的存在和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心理激励;物质激励;激励机制;正,负强化;企业文化

(一)激励机制的存在意义?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存在意义,就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激情和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收获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期望目标,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性继续保持高度和发展下去。

(二)策略:建立有效,适当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现代的企业,人才管理才是重头戏。有效的适当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应通过完善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而不应该是以人管人。制度管人的优点在于有章可循,公平论事,缓解矛盾,有理可依。如果以人管人,随意性大,也就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参杂了很多个人私人情仇恩怨,往往顾此失彼,最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引发矛盾。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事务中,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根本目的在于诱导出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对不规范行为形成自然而然的约束。众所周知,古往今来的管理实力中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教训,激励为主不意味着免去约束,而是从制度的严肃性上严格进行约束,像法律一样。从而激发员工自觉性,进而做到律例虽严但人人乐而守之的理想目的。

今时今日,大部分企业在推行激励的同时,也把荣誉奖项和奖金、职称、升职挂钩,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这是极好且可推广的方式。许多企业在实施正负激励的时候是采用如下措施,任务分组进行,任务完成度赶不上进度或者不能够胜任任务的一组扣除相应的奖金作为“先进奖励金”,同时授予比较出色的先进组别物资上的奖励,起到一个赏罚分明的激励作用,其中这种方式也暗藏着一定的精神奖励。双管其下起到了积极的优化人力资源作用。

(三)竞争激励

大家应该都读过沙丁鱼遇到鲶鱼的故事吧。如果没有,那就请细细听日本本田副总裁宫泽给大家讲的一个挪威人捕沙丁鱼的小故事吧。故事讲的是:挪威的 渔民出海捕沙丁鱼,如果抵港时鱼仍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倍。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法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一艘渔船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收入丰厚,但原因一直未明,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艘船捕了沙丁鱼,在返港之前,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鲶鱼,放鲶鱼有什么用呢?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向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日本总裁本田先生听完了先生的故事,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这是个好办法。聪明的大家应该可以从宫泽先生的小故事和挪威老船长的身上意会到我的意思了吧。从来,竞争是进步的强力催化剂。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之间的有形无形的竞争也理所当然的日趋白日化,(报纸,媒体曾报道过中国某地出现千人争一公务员之席,XX年参加高考人数突破XX千万,增幅超过百分之X等等万人争挤过独木桥的消息),也正正是因为这种竞争才促进了人类科技,道德的加速进步。这就是竞争激励的依靠原理。要企业的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源源不绝的活力,就必须要保持组织内的良性竞争得到发扬和延续。

(四)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物质激励制度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三大方面:一有经济型激励。主要有基本工资、年薪、年终激励、福利保险,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公费旅游、意外奖金、生活必需品的免费发放、高比例的提成等等;

二是权利型激励。主要有工作职位授权、岗位普升、在职消费、持股等; 三是责任型激励,主要有目标管理、合同约定、考核机制等。

经济型激励是大部分企业员工最表征最直接的激励方式,也是他们工作,发挥的原动力,“爹亲娘亲不如钱亲.”更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但是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欠缺,做不到公平合理,使得物质激励无的放矢,甚至出现反效果。权利型激励更是对实现自身价值有所追求的上进员工有强力的正激励作用,不过企业要把握好激励的“度”,尽量避免上文所述的“彼得原理陷阱”。

管理应该采取各种各样强化方式,以使企业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利益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所谓正强化,也就是正激励,古语说: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迎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使这种行为在员工之间继续传承下去,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括表扬、荣誉称号、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所谓负强化负激励,古语也说:小错不罚则大错酿!惩罚那些不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甚至损害企业利益的。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也包含着减少奖酬或罚款、批评、降级等。各种激励手段、激励措施及其有机组合构成激励机制。

但是,口上练兵来的容易,绝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如此简单而且粗犷的激励方式,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出来的效果也未必会是乐观的,相反,物质激励也时常会有负面效果。比如,级别不同势必造成物质激励的出发点不同,也会带来办公室斗争与办公室政治,内心失衡等等都是随时会发生的。如此,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往往是有资源却难以做到分配方面的最优化。

这样一来,成本高昂而效果不一定明显的物质激励虽然必不可少,精神激励就在这时候成为起关键作用且财务成本低廉的立足点。

(五)精神激励

谈及精神激励,精神激励的方式也是种类繁多,比如信仰、梦想、机会、形象、职位、信任等等。

首先是信仰,信仰是所有精神激励中最高级的。天主教的人是帮上帝免费打工的,佛教徒是无偿替释迦牟尼打工的。注意一点,教徒的中心是耶稣、是释迦牟尼,他们除了日常生理需要之外就剩下他们的信仰了。他们在危难的时候会默

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上帝与我同在!吃饭前要做功课,要说:感谢主赐我食物,温暖,幸福,阿门。所谓的信仰就是生命的核心,有了信仰的人是忘我的,会把生命的所有追求侧重在信仰。如果管理者让员工如信仰一样去完成一件任务,员工是不会计较,在乎什么利益回报些什么了,甚至是扛着炸药包冲去炸碉堡也在所不惜。

关于梦想。梦想跟信仰一样都是精神激励中的最高级,但是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梦想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一个有梦想的人,他会把所有的生命花费在梦想上,致力于让梦想成真,在梦想还处于进行中的阶段时,他会用幻想的虚拟的收益来满足、激励自己。所以,真正的管理是梦想的管理,要善于把企业的梦想转嫁给员工。真正的销售是梦想的销售,要善于把梦想推销给客户。于是有了梦想就有了创造,有了经济。发明大王爱迪生有要夜里的世界不再黑暗的梦想,于是电灯就在1000多次的实验中诞生。比尔·盖茨梦想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于是微软的创立让他奇迹般地连续几次成为世界首富。

虽然未必贴切,但信仰与梦想之间在境界之间的关系相当多,就与佛教中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异曲同工。

在现代社会,很多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有“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的神奇能力,所以他们普遍觉得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万事俱备的孔明所仅缺的——东风。现代社会更是一个需要更多展示自己的时代,在如今竞争空前激烈的现在,机会是唯一能让他们有可能脱颖而出的。很多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看重并不是收益回报,而是企业给他们的机会有多少。

一个人的健康形象是他的自信来源。一个人之所以能挺直腰板自信活着是因为他平生不作亏心事,为人得体的健康形象作支撑。有了积极的形象,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大大地提升,从中可满足其荣誉感,支配欲等等。所以帮助企业员工塑造、维护积极的形象是对其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比如说:私下批评,公开表扬。以颁奖典礼的形式,公开表扬,颁奖,让其发表感言等方式让这种精神激励方式效果更持久。

职位的提升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标志。大家都应该有经验,碰到很就没见的亲戚朋友,朋友最关心,第一个问的问题是问你做到什么职位了。一个人的职位升迁意味着经济,社会地位,见识面,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还有一些精神激励的方式是不需要花费经济成本,而又是会产生互动效果的。就如骨牌效应一样,推倒第一张骨牌,随后的骨牌倒掉会成为一种惯性,除非力度不够或者中间的两张相隔比较远,否则会一直倒下去。例如说赞美,友善待人,信任。由心的赞美是一种认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会极大地鼓舞对方。友善待人,信任会使心于心的距离变得更近,使人更加愿意为你工作。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产生推动人朝着期望的目标不断地努力的内在动力、总结

本文结合了在企业工作时的实践经验和很多管理、激励的经典的书籍,和导师提点、领导的谈话和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的一二心得,可能不全面,本文先从国内企业的现存的弊端入手,找出矛盾的源头——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但是激励机制存在意义何在呢,本文也作了分析发现,激励机制多种多样而且效果明显,善用激

励可以大幅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是在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目标。本文在点明来意后切入主题,激励方式有很多中,主要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企业文化等等方式。在当代社会,从人们的精神消费如此高企可以看出,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多从精神层面入手,建议进修激励心理学,毕竟精神激励的资金成本很低。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苏燕.浅论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激励机制[J].决策探索,2007

3.蔡丽萍.激励机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管理,2007

4.关育德.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J].人才管理,2007

5.杨伟强.基于人本管理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金融经济,2007

6.段海春.掌权[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第四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第 1 页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0903(09131583)陈文忠

1研究背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正迅速发生着巨大变化。人力资本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生存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需要充分借助技术性的手段来保障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落实。这样,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应运而生了。

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中小企业落后的面貌,塑造中小企业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新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发达国家落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步升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也开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研究。彭剑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实际使用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他指出,由于开发软件的人员大多来自技术领域,造成一些e-HR软件在运用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业务衔接不好,不能起到优化管理流程的作用。他建议咨询公司与软件公司合作,先理顺管理流程再进行技术开发。张瑞明先生(台湾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长)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见表1.1),以及e-HR与HRIS、ER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e-HR”不等于“c-HR”,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电脑化。国内学者吴冰通过对美国1998年到1999年网络创造的就业岗位分析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战的世纪,人是世界的主宰,企业若无充分的人才信息,没有信息化的技术作为依托,企业就失去了成功的先机,必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学者储征认为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人力资源

管理则成为组织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和信息化,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互动的管理空间。李永斌通过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比分析指出,人力资源信息化是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鲍戈在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认为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但由于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处于空白或者不完善,国际上的先进方法在国内大多数企业未能得到成功的运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还不成熟,大多都处于事务型管理阶段,难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在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研究上,国内学者项英辉教授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普及程度不高,投资驱动因素不足,HR经理的IT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功能覆盖面较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企业是否适合导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并要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刘砺利,郝强通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价值,提出推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对现代中小企业实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喻红莲指出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飞跃。她认为中小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她还指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决策者的观念误区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转变企业高层的观念,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信息化的管理人才。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展得较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很重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很紧密,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领域。美国学者查尔斯·惠兹曼(Charles Wiesmna)开创了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于1988年出版了《战略信息系统》专著,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美国的经济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Mcihael Poert)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与竞争战略的关系,并在产业结构和竞争战略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信息技术战略应用的重要意义。Steve Moritz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及其同事分析了企业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本身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信息发布、流程自动、战略角色转化(如下图示),并研究了如何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雷蒙德.A诺伊在其著作《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一书中所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战略信息管理职能之间应该是一种一体化联系。一体化联系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按照一种先后顺序发生的相互作用。

Bryan Hopkins和James Markham(英国Reed商业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了英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给组织带来极大的益处,并列举了大量事实来支持这个结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从经济学角度以及从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的互动关系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Bradford S.Bell和Sae-Won Lee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在他们的著作《Theimpact of e-HR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HRM》中写到“信息技术是重要推动力,它促使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从关注事务到关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业务伙伴。这种战略性角色要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新的胜任力。”

Bradford S.Bell和Sae-Won Lee教授的研究成果启发后续的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能否具备驾驭新工具、适应新模式将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者BroderiC和Boudrean曾深入调查《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实施HRMS的情况,发现其中多数企业都己运用信息技术在雇员的资料记录、工资支付、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具有使企业人力资源更加有竞争力的极大潜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研究方面,诺伊等人提出了通过结构重组、业务外包、流程再造及新技术的运用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性的问题,并且还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人力资源理应用软件,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对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再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供整体解决现代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方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近期资料表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研究,对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的内容很多,包括职务分析、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和激励机制等内容。国外对以上内容研究比较成熟,使得职业生涯管理能起到预期的作用。研究路径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提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内涵、作用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现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现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领导的忽视,资金的不足,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失,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供应商的欺骗等。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但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转变管理理念开始,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建设,并且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能力及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进而利用e-HR系统对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达到跨越式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实力。

4进度安排1、2011年1月21日—2011年2月25日开题报告2、2011年3月12日—2011年3月22日论文初稿3、2011年3月30日—2011年4月7日论文定稿4、2011年4月21日—2011年4月29日论文终稿

5参考文献

[1]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Mondy.R.W,Noe.R.M.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Gary Dessler.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李艳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穆罕·梭尼杰夫·萨宾.企业e化七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9]张基温.信息系统开发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胡宏峻.人力资源e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朱勇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13]郑大奇.e-HR应用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14]常晋义,邹永林,周蓓.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5]程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及实施保障体系[M].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5

[16]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唐纳德·J·麦卡布雷.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原书

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7]James A·O’brien: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美)斯蒂芬.哈格(Stephen Haag),梅芙.卡明斯(Maeve Cummings)等著,严建援等译[M].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姜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开发与操作实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

[20]陈关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全攻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

[21]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

[22]洪玫.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8

[23]孙艳.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

[24]叶利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

[25]黄文富,王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中旬刊.第198页

第五篇:高校后勤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后勤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进程日益加快。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改革的瓶颈,也是改革滞后的环节。本文针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现状、特点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试寻一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快捷的途径及充分发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给后勤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也要随之更新。这对正处于后勤实体由原来的事业型管理单位向经营企业型实体转变的发展,更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因此,分析现阶段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解决现存问题,实施好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摆在我们后勤人面前的一门重要课题。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后勤,由于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本的高度来认识,所以对人力资源在高校后勤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关键,更意识不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因而就不可能从战略的高度来部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此外,高校后勤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1]。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人事、财物、经营都隶属学校管理,实行统管统分模式,后勤所有工作完全依赖于学校,再加上众多历史性原因,后勤队伍的建设始终滞后于学校前进的整体步伐。后勤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工亲属、接转的下岗职工、部队转业人员以及学校改革分流的部分员工。年龄结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后勤人员的观念更新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在高校后勤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传统观念与看法成为思维定势,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极不适应,后勤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根据高校后勤用人制度改革的“无情分离,有情操作”原则,绝大部分后勤队伍继续保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公司化运营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学习,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跟不上时代,后勤运行还只是在原有模式上徘徊,真正做出新举措、新突破不多。高校后勤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高校后勤要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才问题。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人才,比任何资源都更珍贵。然而,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同时却又与学校行政管理难舍难分,后勤的企业化经营范围受到市场空间的限制,要想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现代企业比较困难。有抱负、有才能的现代企业管理型人才,难以在高校后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社会化改革后的高校后勤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符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位或不健全、不完善。即使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因传统的用人观念和管理制度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无法有效执行。如何做到人事制度完善合理与切实有效执行相结合,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如果不更新观念,树立危机感,而对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漠然置之,那么高校后勤产业不仅会失去信誉,还

会失去生存空间,被淘汰出局[2]。

二、构建高校后勤企业现代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入,现有高校后勤企业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吸引和留住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高校后勤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即通过民主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职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凝聚力,发挥团队优势,使科学的管理机制散发的活力长久不衰[3]。

(一)合理调整内部人员结构

高校后勤的经营管理需要创新型人才,即在具备经营和管理才能的同时,还要能熟悉教育规律、学校情况、师生需求和学校后勤现状,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营管理战略战术,取得管理成效。因此,高校后勤干部的配置,应选拔那些党性、事业心、责任心强,热爱后勤服务事业、擅长经营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此外,一部分师生资源,可以由后勤和学校共享。如学生勤工俭学、年青教师兼职、辅导员充当宿舍管理员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后勤人力资源结构。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对新职工的观察期,还可以让参与后勤工作的师生增进对后勤服务具体项目的了解,理解后勤服务、支持配合后勤工作。后勤部门也可激发参与后勤工作的师生创新意识,用他们的敏捷思维为后勤出谋划策,制定出受师生们欢迎、贴近师生实际需要的服务措施,利用他们文化程度高、易于接受现代文明和新生事物的特点,给员工们树立一个文明礼仪典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达到“双赢”效果。[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

(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视员工为资源而非成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将员工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地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个人在组织中成长与发展。更加注重管理人才;实践证明,留住人才,不仅要待遇留人,而还必须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并为他们提供可施展才能的舞台。

2.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充分分析和考虑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基础,确定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计划。坚持群体结构合理化原则,使人员组合能够发挥出群体优势,促进人才综合效益的提高[4]。

3.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针对后勤人员学历低、知识水平差,一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有计划组织后勤职工进行专业培训,采取“走出去”外出学习,也可“请进来”把专家请来对员工进行培训,来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4.建立健全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应对每个员工以业绩为重点,注重他们的能力,应从“伯乐选马”转向公开赛马。

(三)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重视核心员工队伍建设,创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

1.要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循序渐进。建立员工保障体系和构建企业化的薪酬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要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逐步建立全员聘任制,建立员工保障体系;要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管理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造适才适用、发挥才干的用人环境;要脱离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建立后勤企业实际的企业化的薪酬体系,实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

2.要充分重视核心员工队伍的建设。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重要技能岗位人员属于核心员工。核心员工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仅决定着整个后勤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而且决定着后勤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决定着整个后勤事业的发展成败。要根据核心员工的特点和专长,把每个人都合理地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给他们以施展才能的空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要真正用心地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理解、支持、关心和照顾。

3.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制度。人都是有需要的,其未满足的需要产生工作动机。也是激励因素。有效的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员工潜能、鼓舞员工士气,而且可以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高校后勤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总结以往实施激励的经验,提高对激励作用与功能的认识,丰富和健全激励手段,正确把握激励方向、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着力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

4.绩效考核采用全方位考核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将业绩考核与员工利益挂钩,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从绩效考核发展到绩效管理。

(四)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谋求人与事、人与物的协调,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科学结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它改变了过去“以事为中心”的状态,更多地对员工实行民主的、自主的管理,强调自我与团队合作的协同,充分尊重员工自我及其发展,注重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活动。[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齐宏欣.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3).

[2] 诸桂荚.高校后勤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3] 赵界欢.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重在理念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12).[4] 吴国存,李新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下载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结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底捞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根本,并且在近年来越发突显重要性。实现控制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是企业一直所追求的。通过搜集材料及实践考察,对海底......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姓......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目的与意义(定稿)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上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性格”,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人......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摘要】中小型民营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结合中小型......

    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策研究论文

    摘要:在新时期林业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充分的认知。在林业企业运营期间,应该意识到人才是其获得稳定发......

    医院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当前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将医院的人事管理转向人类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样本(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样本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

    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对策

    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为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智力支持;采取多种措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