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和践行原理
摘要: 本文分别从政治学概述,学习政治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践行政治学原理这三个方面讲述了对政治学的认识,以达到初步了解政治学,明白政治学宗旨的目的。
关键字:政治学意义践行1.政治学概述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政治学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要求。所以,必须广泛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水平,增强人们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才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的现实政治问题,才能提高参与国家管理的能力,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二是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人是政治动物”。我们生活在政治共同体内,过着一种集体生活。能够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还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认识和理念。“人是理性动物”。我们要为世界赋予意义和价值,要对周围的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恰当的理由。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而不同的理念又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极端的政治理念会导致极端的政治行为,如种族优越主义、法西斯主义、强权主义、极权主义、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等等。极端冲突的理念,也会造成“文明的冲
突”和巨大的社会决裂,如教派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圣战”和宗教迫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导致的争论、“冷战”、“清算”甚至武力讨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成员在社会“正义”观念上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三是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人要组成社会生活,会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如何组织才算“公正”?如何组织才能发挥各个成员的最大效用?所以,“公平”和“效率”可以说是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时最为根本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形成许多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解决方案又反应了不同的“公平”观和“效率”观。政治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以便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政治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持久、能够为条件变化而做出调整留有余地、能够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实现适度平衡的制度安排。
四是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人也是文明的动物。正由于如此,强权政治,暴力掠夺,黑社会和强盗逻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原则,不论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实施,都受到普遍谴责。冲突是难免的,但野蛮的流血冲突是可以避免的。政治是一场游戏,文明的规则被人们普遍认可接受的时候,进行的是一场文明的比赛:胜者心安理得,败者服服帖帖。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不择手段”的原则盛行的时候,进行的一定是一场生死搏斗:对于胜者来说,“打天下坐天下,谁不服就拔刀相见”;对于败者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个时候,胜者势必“斩草除根”,“除恶务尽”;败者势必“卧薪尝胆”,报仇雪恨。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寻求不同团体和平和有效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学不是斗争的学科,而是富于建设和实践的学科。
五是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管理人才,保证政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务治理和国家管理水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管理才能的国家管理人才。现代国家管理的复杂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对国家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修养,优秀的政治思想品质,出色的管理才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
研究,广大国家管理干部不仅能够知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种国家制度、政党制度、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而且通过研究国家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理论和知识,还能够懂得行政管理的知识,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活动的规律,这必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其治国安邦的能力,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对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是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是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从国际的角度讲,全球化的浪潮将各民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国的政治理念、政治组织安排和政治游戏规则各不相同。要学会和别人打交道,就要研究别人的政治。
3.工作中践行政治学原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呼唤着政治学的普及和繁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更后好地执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应对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机遇和挑战,确定对外战略,处理对外关系,制定对外政策,未来的政治家们需要政治系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公务员的成长需要政治学理论的滋养和引领,公务员要想很好应对各种政治挑战,必须具备政治学理论的武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把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同政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将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到工作中生活中,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我认为作为对一名新时期的公务员来说,应该强化以下几种政治意识
3.1强化信仰意识
强烈的信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之源泉,更是一个政党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强调对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现阶段坚持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强调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论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始终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实地向前迈进。
3.2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的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一定的领导职务和权力,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义务,多一份责任。权力越大,为人民尽责的机会越多,做贡献的潜能越大,也就越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强化公务员的责任意识,除了政府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学习和强化责任意识、塑造和推广责任文化、督办和考核责任落实等措施外,我们自身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以无私奉献为目标,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群众负责精神,要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事事时时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责任来要求自己,办公讲质量、办事讲效率、做事讲原则,尽职尽责地搞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3.3要强化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依法办事,政府才会有公信力,群众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首先,我们要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把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轨道,充分运用法律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坚决摒弃重政策轻法律的陈旧观念。其次,要正确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明确职权法定,注重实体、严格程序,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3.4强化服务意识
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应是其行使职权的根本取向,“让人民满意”应是其履行职责的最终目标。然而,部分公务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官本位”、“权本位”意识较浓,认为服务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控制,习惯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套用旧有的行政手段,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强化公仆意识,要求公务员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执政为民思想。首先,公务员要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和义务。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以民为本意识,公务员即公共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人民的主人,工作中要甘于奉献,实实在在为纳税人服务。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其次,要保证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制、行政问责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用最迅捷、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服务水平达到“顾客满意”标准。第三,坚持公平公正。为人民服务要“一碗水”端平,尽可能在服务对象间进行公平分配,不因亲而优待,不因疏而冷漠,不因位高而特殊,不因位低而歧视。
综上所述,政治学是一门可以重朔学者的人格标准,加强人格修养,培养正直、公正的价值观念并且利用所学理论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学问。因而,在国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又要重视政治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23)
[2]杨海蛟:《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30年》,《西北大学学报》,2009,(1)
[3]易承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第二篇: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 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要求。所以,必须广泛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水平,增强人们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才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的现实政治问题,才能提高参与国家管理的能力,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是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人是政治动物”。我们生活在政治共同体内,过着一种集体生活。能够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还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认识和理念。“人是理性动物”。我们要为世界赋予意义和价值,要对周围的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恰当的理由。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而不同的理念又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极端的政治理念会导致极端的政治行为,如种族优越主义、法西斯主义、强权主义、极权主义、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等等。极端冲突的理念,也会造成“文明的冲突”和巨大的社会决裂,如教派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圣战”和宗教迫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导致的争论、“冷战”、“清算”甚至武力讨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成员在社会“正义”观念上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三是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人要组成社会生活,会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如何组织才算“公正”?如
何组织才能发挥各个成员的最大效用?所以,“公平”和“效率”可以说是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时最为根本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形成许多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解决方案又反应了不同的“公平”观和“效率”观。政治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以便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政治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持久、能够为条件变化而做出调整留有余地、能够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实现适度平衡的制度安排。
四是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人也是文明的动物。正由于如此,强权政治,暴力掠夺,黑社会和强盗逻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原则,不论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实施,都受到普遍谴责。冲突是难免的,但野蛮的流血冲突是可以避免的。政治是一场游戏,文明的规则被人们普遍认可接受的时候,进行的是一场文明的比赛:胜者心安理得,败者服服帖帖。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不择手段”的原则盛行的时候,进行的一定是一场生死搏斗:对于胜者来说,“打天下坐天下,谁不服就拔刀相见”;对于败者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个时候,胜者势必“斩草除根”,“除恶务尽”;败者势必“卧薪尝胆”,报仇雪恨。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寻求不同团体和平和有效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学不是斗争的学科,而是富于建设和实践的学科。
五是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管理人才,保证政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务治理和国家管理水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管理才能的国家管理人才。现代国家管理的复杂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对国家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修养,优秀的政治思想品质,出色的管理才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广大国家管理干部不仅能够知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种国家制度、政党制度、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而且通过研究国家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理论和知识,还能够懂得行政管理的知识,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活动的规律,这必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其治国安邦的能力,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对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是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是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从国际的角度讲,全球化的浪潮将各民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国的政治理念、政治组织安排和政治游戏规则各不相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呼唤着政治学的普及和繁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更后好地执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应对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机遇和挑战,确定对外战略,处理对外关系,制定对外政策,未来的政治家们需
要政治系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公务员的成长需要政治学理论的滋养和引领,公务员要想很好应对各种政治挑战,必须具备政治学理论的武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把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同政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将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到工作中生活中,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我认为作为对一名新时期的公务员来说,应该强化以下几种政治意识
强烈的信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之源泉,更是一个政党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强调对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现阶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强调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论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始终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实地向前迈进。
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的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一定的领导职务和权力,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义务,多一份责任。权力越大,为人民尽责的机会越多,做贡献的潜能越大。
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依法办事,政府才会有公信力,群众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首先,我们要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把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轨道,充分运用法律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坚决摒弃重政策轻法律的陈旧观念。其次,要正确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明确职权法定,注重实体、严格程序,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应是其行使职权的根本取向,“让人民满意”应是其履行职责的最终目标。然而,部分公务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官本位”、“权本位”意识较浓,认为服务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控制,习惯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套用旧有的行政手段,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强化公仆意识,要求公务员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执政为民思想。首先,公务员要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和义务。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以民为本意识,公务员即公共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人民的主人,工作中要甘于奉献,实实在在为纳税人服务。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其次,要保证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制、行政问责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用最迅捷、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服务水平达到“顾客满意”标准。第三,坚持公平公正。为人民服务要“一碗水”端平,尽可能在服务对象间进行公平分配,不因亲而优待,不因疏而冷漠,不因位高而特殊,不因位低而歧视。综上所述,政治学是一门可以重朔学者的人格标准,加强人格修养,培养正直、公正的价值观念并且利用所学理论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学问。因而,在国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又要重视政治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李老师给我们生动地讲解了政治学,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对政治学的起源、发展、政治关系和政党制度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深刻的理论引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现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简述政治学的起源及现实意义
(一)起源
政治学起源于西方古希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两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学者认为我国政治学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国政治学开始真正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
但是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早已存在,只是没有整理形成一门学说。我国既是政治大国也是政治小国,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垂帘听政”,在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有了后来的吕后临朝;还有宋朝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等都提到过政治。
(二)现实意义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政治知识,也为政治从业人员、政治学从业人员、普通公民提供帮助。政治是一个很抽象的事物,政治似乎离我们太近,又似乎离我们太远;政治有时候很高尚,有时候比较黑暗;政治有时候很伟大,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到又很渺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所以正确对待政治,对我们以后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二、浅谈政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好多人谈起政治学都会说很乏味,没有意思,其实政治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无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政治。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等等,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结合实际谈谈我对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的理解。
(一)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它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现实政治的属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阶级社会中人类政治活动的必然产物,社会的特定政治关系一经形成,就反过来规约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的实质是利益,政治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利益是政治关系的纽带、核心、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利益关系就没有任何政治关系可谈。这里又涉及到利益的层次,大部分人谈到利益都会认为利益就是金钱,其实不然,利益的本质是利益主体的需要。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利益是人与社会联结起来的唯一纽带;利益背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利益又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关系。以上是对政治关系的理解,也是对人的本质的一种延伸。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学习政治关系,我觉得对怎样处理“一切社会关系” 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我相信这对大家也是有帮助的。
(二)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认为应当多关心国家政治,应当对国体、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以及国家结构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人类历史上主要有奴隶主阶级专政、地主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四种国体。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比如说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和总统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形式,包括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理论形态。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从法律体系上看,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从国家组织机构看,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看,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
掌握,各地域的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授予,并接受中央权力的统一领导,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国家主权高度统一,统一外交权;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身份。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有:从法律体系看,联邦制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联邦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联邦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从国家组织机构的设置看,除联邦国家设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外,各成员单位还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后者同中央机关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并在各自辖域内独立行使权力;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看,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在联邦宪法中作了明确的划分;国家主权由联邦与各组成单位分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国民享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双重国籍。
政党制度是指根据已通过的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党结构模式。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类型。
综上所述,下面列举一些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
三、通过学习政治学,应当培养的几种政治意识
1、培养宏观的政治意识,把政治眼光放长放远,不仅培养个人的政治素养、还要培养对民族、国家乃至国际上的政治文化修养。开阔自己的胸怀,把思想放宽,不要局限在所学知识的范围内,把眼光放远,做一个真正有政治头脑的人。
2、巩固强化信仰意识,强烈的信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之源泉,更是一个政党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强调对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现阶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强调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论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始终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实地向前迈进。
3、强化责任意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的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一定的领导职务和权力,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义务,多一份责任。权力越大,为人民尽责的机会越多,做贡献的潜能越大,也就越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4、培养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依法办事,政府才会有公信力,群众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首先,我们要树立法律至上意识,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把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轨道,充分运用法律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坚决摒弃重政策轻法律的陈旧观念。其次,要正确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明确职权法定,注重实体、严格程序,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培养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让人民满意”应是其履行职责的最终目标。强化服务意识,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
第四篇:政治学心得体会
[政治学心得体会]张小劲教授同景跃进教授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导论》是我所读过的国内政治学教材中较难懂的一本,政治学心得体会。该书重在方法论分析,对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史梳理也很详细。纯理论的分析极大地考验了我的耐性,然而,这本书我又不得不读。好在我在书中也偶尔发现些新大陆,发现很多我们所常用的理论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我则常常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比如,我们所说的政党现代化理论中的输入输出模式就从伊斯顿的理论中找到依据,而对于所谓西方国家也并非那么民主的指责,也多可以从当代新国家里面中的新保守主义派理论中发现影子。比较政治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多是由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大概也可以算是行为主义的一个衍带产品吧。无论是伊斯顿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式还是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模式,其行为主义特色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上,又明显受到前者的影响,很多都是直接的运用。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新的国际形势都无法用系统理论来分析,虽然在这个时候,系统论也产生了一些相关的系统内的替代理论,但终究还是被指出含有保守、过于技术等弊病。于是,国家理论又重新被学者们所重视。而此时的国家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观,它大量吸收了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模式与框架。新的国家理论虽然是以批判系统论起家,但是实际上,它的批判和新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其批判对象的基础之上。这里有点像,我国宋明理学的发展,理学也是从批判释教开始,而其批判与新理论的建立也是建立在释教的基础之上。这一种过程或许就是中西学术发展的一个共性特征之一吧。应该注意的是,儒学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无论佛教、玄学如何的盛行,儒家在国民性特征构造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而在我看来,国家理论似乎同样如此,无论系统论如果发达,如何地批判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中政治,尤其是在政治实践中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国家理论复兴是必然之趋势,即使没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环境中所体现的国家重要性的凸显,国家理论的复兴也是必然的。无论是系统理论还是新国家理论,它们都是以由伊斯顿开创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式为核心为基础,这是从理论上讲的。而从实践而言,伊氏的这套分析模式,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依然具有重大意义。上文中所提及的政党现代化问题就涉及到这个方面。输入输出应该是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具体到中国的政治实践,或者说是中国的政治现实,这套输入输出模式中的输入环节是极为薄弱的。可笑的是,我国的一些学者往往以新保守主义学者对输入的怀疑来论证输入的不合理性,进而认为,民主也不一定是好东西,能够实现稳定的输出不正是西方学者现在所期待的?他们殊不知,西方学者对输入的质疑跟他们所说的东西是南辕北辙的关系。西方学者质疑输入是因为输入有过,影响了输出,而我们则是因为输入太少,而制约了输出。中西方要解决输出的问题,确实都要从输入入手,但是,却是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就好比一个人肚子疼,一个是因为吃得太多,而另外一个事因为吃得太少,要让肚子不疼,吃得多的自然要少吃点,吃得少的岂能也少吃点?可见,那些喊民主不是个好东西的,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伊氏的这套理论是个现代理论,用这套理论去分析历史问题可能故意有些难为古人。但是,如果能够从对古人分析那里得到些现代的启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尤其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实际政治状况同古代政治状况的瓜葛也不见得是一刀两断式的干干净净。在古代中国,政治输入是有限的,大抵茶馆里毋谈国事的条子就能最好地说明古代政府对输入的态度。如果说有输入的话,无非有这样几种:第一,科举考试。老百姓要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这些参加科举的学生或者就是参与科举的本人来传递,然而,通过科举获得这种输入能力的人,此时已经不再是老百姓了;第二,官商勾结。工商人士在古代中国是没有地位的,但是,官商勾结的勾当却不是现代社会的独有,古已有之,商人通过一些非法途径实现这种输入;第三。革命。革命者来自底层,但是当革命成功,革命领袖成为新的统治者,而通过革命的输入也算告一段落。与这种效力有限,成本昂贵的输入相比,在古代中国输出则相对健全。无论是德治、法治,还是神治、天治,其实都是在为一种稳定的输出做注脚。今天,政治现代化基本被国人所认同,加强公民参与也基本得到了官方认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大类型,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治的输入建设理论上讲是可以期待的,然后,前几天看到那位给总理提议看看天坑后就躲了几天的老农民的新闻,我又不禁茫然起来&&伊斯顿的理论强调系统内,系统外的合力,在我国怕用党内、党外来得更直接。洋理论到了中国,总会走些样,这会的情况会怎么样呢?或许,还是民生吧&&---------政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而政治在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学同时又是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的。它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的政治学目前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五大类来划分其基本内容的:政治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马恩列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等。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西方当代政治思潮、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政治制度史、外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论及监察与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和监督制度史、中国选举制度、外国选举制度、一国两制理论等,心得体会《政治学心得体会》。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学原理、组织理论、人事行政学、行政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市政学、比例行政学、行政法学、行政学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中国公务员制度、秘书学与秘书工作、行政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管理等。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战略研究、外交学、区域政治和各国政治研究、世界政党研究、国际关系史、中国对外政策等。2你们认为政治学对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政治学是一门哲学,在一个讲政治的社会环境里,政治学还是十分有用处的,加入组织,提拔干部等还是大有用途的.政治学是一种大智慧,可以帮我们在生活中认清很多事物的本质,都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很有用的。政治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与我们的命运相连.3北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心得体会人的一生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把握;而能改变我们命运的时刻,或许就是我们此时的奋斗。对于许多心怀梦想的人来说,考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作为一个曾经为考研拼搏过的过来人来说,考研这两个字永远都显得是那么的亲切和难忘。毕竟自己曾经为之努力过,曾经为之彷徨过,也曾经为之喜悦过。提起考研,一年前的那一幕幕彷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些难忘的日子就像梦幻般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与许多考研的同仁相比,或许我的经历更为曲折,付出的代价也许比别人更大,因为我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考研。大学毕业后我也毫不例外地参加了工作,然而这却没有阻止我前进的步伐,因为这不是我所想要的,我的生活不会仅此而已!工作了才两个月,一颗骚动的心就开始不安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最后我还是决定:辞职!我要与我的命运再赌一把,为自己的人生再拼搏一次,此时我选择的就是考研。辞职考研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搞不好鸡飞蛋打,生活会变得更惨。支持我作出这一决定的是自信,我坚定地认为辞职后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能够考上!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也是一个人想取得成功所必备的素质。正是这种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才支撑着我走过了考研的那段艰难岁月,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因此,在这里我想对参加2006年考研的同学说,如果你想在考研的千军万马中胜利闯过关,首先要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只有自己坚定地相信自己,奇迹才会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不要再犹豫不决,也不要再为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理由了,大胆地去努力吧,只要你敢付出,胜利终将属于你!如果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信心,那么也就意味着今年的考研你已经成功一半了。没有自信很难取得成功,但只有自信并不一定就能成功,毕竟在考研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去克服,尤其是临近考试的这两个月,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考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意志的较量。每年都有人在最后的时刻被压抑的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了,致使功亏一篑,其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我是在去年11月1日被批准辞职的,这时离开考还有70天,时间有点紧迫。另外我还冒着考不上的风险,丢掉了工作也断绝了经济来源,再加上一大堆书需要看,更头疼的是我那糟糕的外语成绩也常使我惶惶不安。当时我所承受的各种压力是许多身在校园里的学子们所无法感受到的。我租了一间房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乎与外界隔绝了,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也不再与别人联系,我的周围再也没有了欢声和笑语,每天陪伴我的是漆黑的夜和寒冷的冬。有时感觉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夜里时常猛然惊醒,后来又开始失眠,这种恶性循环一直纠缠着我直到考研结束,当时真是令我痛苦至极。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快承受不住了,我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跨掉。这时就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了!我在心中一直默默地鼓励着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要紧牙关,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方!既然我已无路可退,那就让我勇往直前吧!哪怕每天都是机械般地重复着每件事情,也决不要轻言放弃!于是,学习累了,就用水洗一洗脸;担心身体会跨掉,就每天早上到外环路上去跑步;孤独郁闷时,多想想开心的事情&&。这种积极的坚持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幸福的等待,等待着胜利的到来!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坚强的意志可以弥补你的许多不足,在考研最后冲刺的日子里,就更显得是意志的较量了。现在想来,这段时间里对我意志力的锻炼将使我受益终生。信心和意志在考研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一个人的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大家不论如何去努力,归根结底还是要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上,并在考试中很好地发挥出来。非智力因素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件,有时甚至事关成败,但如果仅靠这些,那就不免有点本末倒置了,这是我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考研也绝非是这两个月的突击,此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而且为了能考一个较高的分数,我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也翻了更多的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庆幸的是,天道酬勤,上天没有辜负我的努力,最终我以本专业初试第4名、复试第1名、综合分数第2名的成绩来到了北师大这所百年名校,来聆听那木铎的金声。而在开学前我又在省会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半年,期间我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了区域经理,然而经过考研这段难忘的经历,我发现自己一下成熟了许多,也更不在意前进道路上大路边的风景了,因为我知道前方有更精彩的画卷等待着我去开启!
第五篇:政治学学习感悟
政治学学习感悟
“政治”一词一直贯穿于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以为对它不陌生,本学期学习了政治学课程,聆听了曹文振、弓联兵两位老师的讲解,将政治上升到一门学科,始觉自己才疏学浅。下面,结合课堂、课余学习以及工作、生活实际,浅谈一下我对政治学的理解和学习本门学科的感悟。
一、何为政治学
谈到政治学,我们必须先明确何为政治。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正直”即政治,它是一种需由贤人从事的行为,正如柏拉图认为必须由哲学家来掌握政权;政治是一种权术,是指主体利用法律、制度等手段进行的治理行为;政治包含一种特殊的人际关起,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关系;政治还是一个决策过程,通过对税收等政策的决策维护国家的正常发展运行……概括起来,我认为,政治是指政府等政治主体为维护统治、维持国家、团体正常运转进行的社会治理行为,它是社会关系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政治学是将政治上升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更加系统、辩证、细分的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等政治相关领域。它起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之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后来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而西方政治学引进我国,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洋务运动时。
二、为何要学习政治学
身为一名公务人员,每天忙于繁琐的公共事务,虽从事的与政治有关,但从未系统、宏观、深入的考虑过政治。课程中,老师给了勾勒了一副政治学蓝图,不仅传授了政治学知识,还启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第一,关于自由。自由并不是简单的没有束缚,而是在有序规范下的一种相对自由。原始时代没有现在相对完善的制度,那不叫自由,是野蛮。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发展到文明时代的产物。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一个小团体可以没有制度,依靠相互间的关联关系维持正常运转,但当其发展到150至200人时,就必须由制度来规范其运转,所以大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司章程。与此可见,制度规范对团体运行的重要性,一个团体、社会、国家,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才能正常有序运转,而团体、社会、国家的稳定有序是获得自由的前提。
第二,关于批判的看问题。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值不值得提倡”这一问题。大禹治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故事,一直作为敬业奉献的正面典范用以教育我们,很少有人提出质疑,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主旋律。在讲到“道德”一词时,曹老师对三过家门不入提出了质疑,难道为了追求工作的成功就一定要放弃亲情吗?一个人的成功是通过什么来衡量?只是工作上的成就和责任心吗?亲情不是人最起码应该重视的吗……曹老师的质疑让我不禁产生了一连串的思考。
在我看来,政治是需要由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来从事的行为,这其中的道德,首先应该包含做人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亲情是人一出生就客观带有的血缘联系产生的,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说,它就是本我时就有的,而大禹治水的敬业精神是经过道德规范下的超我的体现。连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都能抛之脑后,我认为并不是一个符合道德的人,或者说,他不是一个完善的人。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误区,不应该把所有功劳归于大禹,大禹在治水方面的功劳可能是最高的,历史只留下了他,这里面必定有当时的政治因素,我们无从考究,但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不应该太片面。所以我认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是时代为树立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典型的宣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能激发人的奉献精神,但并不能一概而论。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对人性的解放和满足,职业道德可以提倡,但不能只片面提倡或者过度提倡这一点,政治的运行,社会的治理需要有道德的“人”,而不是工作的 “机器”。
第三,关于人权。欧洲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的说法,人人生而平等,文明发展到了今天,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成为世界关注的主流,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公民的权利意识越加强烈。人权的含义、意义,人权的保护在这里不赘述,我想探讨一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集体人权是不是人权”这一问题。,这也是一个在国际上充满分歧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学习,我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性,个人人权是集体人权的基础,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首先,任何集体都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从国家或国际社会的人权保护中所获得的权益,其出发点即最初目的,都是组成这个集体的个人,其落脚点即最终的实际受益者也都是个人。可以说,集体人权从一定角度上看,同时也是个人人权。例如,少数民族权利、妇女权利,在其遭受侵害时个人可以提起诉讼以得到救济。为什么说,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呢?首先,集体人权是人类权利追求与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国家与社会为保障某一处于弱者地位的社会群体的特殊权利,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创造权利实现的各种条件和提供各种特殊保护,以使该群体的所有个人受益。其次,集体人权也是促进和保障个人人权的基本条件,就像法律是道德的兜底一样,集体人权是个人权利实现的基础。以民族自决权为例,如果一个国家是处于外国侵略、占领和奴役之下,国家的独立与主权遭受践踏,这一国家的人民的个人人权与基本自由就根本得不到保障。以上是我对课堂知识的梳理和思考,在学习了政治学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村两委换届中,不再是疲于应付,简单的想怎么完成工作,而是想到了老师所讲的“双重逻辑下的地方治理”,想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想到“民主虽不是好东西,但却是迄今为止最不坏的政体。”我开始从更高的纬度思考如何更好的推动这项工作,并为自己参与到社会进步的民主进程中而感到自豪与庄重,对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更为加强。
最后,我想感谢一下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指导老师,感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和耐心的指导,我为成为学校的学子感到骄傲,也为成为两位杰出老师的学生倍感荣幸。学海无涯,越学习越觉自身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认真回顾、思考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不愧当我们学校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