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5:4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市民政局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灾害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教育、住房、司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市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成效日益显著,有效地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面临不少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救助面偏窄。我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近89413万人,农村低保对象约153753万人,保障面占全市总人口的 4.6%左右,而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就有30多万。有的地方在重视低保的同时,轻视其他配套制度,特别是临时救助制度的建设,以致一些有困难的低保边缘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救助欠规范。一是有的地方怕矛盾,在低保、救灾资金分配时搞平均,没有实行分类救助。二是存在人情保、关系保。三是有的地方政府把救助制度用于解决诸如拆迁征地、计划生育、城乡环境治理中的矛盾,致使一些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获得了救助。

(三)救助基础设施欠账多。一是部分福利机构的建筑还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有的已成危房,有的反复修补后勉强能用。至于新建、改建又面临资

金等诸多困难。二是社区养老机构几乎为零。三是部分福利机构的设施设备老化,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只能勉强维持。

(四)救灾减灾能力较低。一是随着救灾工作的开展,对救灾减灾工作在保障水平、覆盖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我市从救灾装备、队伍建设等都不完全具备应对大灾的能力,部分区县在救灾资金、技术手段和信息共享等方面保障不足。二是没有建立健全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心),尤其是乡镇一级更是为零。三是救灾物资品种单一,仅限服装、鞋帽、矿泉水等简单物资,回收使用率低,缺乏车辆、救生艇等大型机械设备。

(五)慈善意识较弱。一是社会各界主动捐赠意识有待强化和提高。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募集的资金,82%为定向捐赠,18%为非定向捐赠,数额较大的抗震救灾专项捐助款也全额用于专项赈灾和对口援建,未能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充实,目前开展项目资金匮乏,市慈善总会将面临有项目无资金的窘境。二是慈善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慈善事业起步阶段,主要是借助政府扶持力度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来募集资金,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尽管政府大力倡导,但一些人仍对慈善事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三是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少数企业和个人,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爱心,只图一时的豪爽,真正要到完全兑现承诺时,其过程和结果都是非常漫长和不理想的。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社会救助工作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有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口头上说得重要,而行动上却表现并不重要,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机构、人员、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尤为明显。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投入主要依靠中央、省级投入,市、区县财政投入、社会捐助资金比重偏低。二是投入总量不足,导致救助覆盖面窄、救助水平偏低。边缘困难群体,如遭遇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等困难,不能及时享受医疗等救助;个别地方城乡贫困户看不起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尚未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变化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

(三)救助机构和工作力量薄弱。基层救助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工作经费无保障、设施简陋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救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实。由于救助对象家庭收入核查主要靠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走访群众的原始方法。而救助对象家庭人员、收支等情况错综复杂,给调查核实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核实、认定。一是对象自身素质的高低、诚实与否直接影响其申报的可信度;二是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和收入的多元化,就业情况和收入情况难准确掌握;三是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协调配合不够;四是少部分救助对象钻政策空子,不惜采取与家人分户的做法骗取低保。

(五)宣传力度不够。一是有的群众把社会救助看成是一种福利,不得白不得,以获得救助为荣。二是有的困难群众不知道救助政策,不知道谁该助、谁不该助,怎么求助、在哪里求助。

(六)救助队伍素质不高。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救助政策理解不深、理解不透。有的对申报情况,不调查核实;有的讲关系、讲人情;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违法乱纪。

三、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对策

针对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必须以惠民生、促改革、重管理、强服务为基本思路,在全市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基本生活救助为核心,以医疗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参与广泛,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涉及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落实,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组织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因此,它不仅是职能部门的工作,更不是分管领导的事。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机构、资金、人员三落实才能更好地、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社会救助工作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机构和队伍建设关系着救助工作的实效,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目前,救助工作存在人员严重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与繁重社会救助事工作任务及严格要求很不适应,直接影响到了救助政策的落实和工作质量,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一是要增加人员,解决有人干的问题。原则上每2000名城市低保对象至少配备1名城市低保专职工作人员;每5000名农村低保对象至少配备1名农村低保专职工作人员;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1至2名低保专职工作人员;村、居委会至少有1名低保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委会至少有1名专责低保协管人员。二是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提高素质,解决干得好的问题,保证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居)委会四级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网络,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原则上县级按每个救助对象不低于15元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按每个社会救助对象5元(含上级补助)落实工作经费。村、社区按每个社会救助对象3元(含上级补助)落实工作经费。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十余个职能部门,目前存在各自为政,救助资源分散,救助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协调机制,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的设施、资金、政策、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提高救助效率,减少救助成本,形成救助合力,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在市、县成立社会救助工作局;乡镇成立社会救助局或社会救助中心。承担其区域内的救助信息接受、派发和工作协调,其目的是面向困难群众做到救助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救助和漏救助,同时方便群众,不让受助人奔走求助于政府部门之间,使救助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四)加大投入,有效保障。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加财政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投入。对于经常性救助项目,财政应当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投入比例,实行刚性约束,逐年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实现低保制度与扶贫工作相衔接,真正做到应保则保、应救则救,广大救助面。三是加强民政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如对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要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特殊救助对象应救尽救,提高救助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防灾减灾的投入,切实搞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避难场所、应急救援队伍等建设以及救灾物资的储备。四是制定政策,拓宽救助资金的筹措渠道,对捐赠、资助社会救助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及个人,在税收上进一步给予优惠,多渠道、多层次壮大救助资金,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五)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3-5年努力,力争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配套、针对性强、操作容易的城乡低保规章制度体系,修订《宜宾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建立《宜宾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二是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各区县要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纪检、审计和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类考核奖惩制度,要将社会救助工作列入区县政府目标考核,列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五是实现低保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城乡低保工作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开透明度。六是要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乡困难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七是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调整机制。八是要降低救助门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救助,特别是大病救助。九是要严肃查处在救助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六)宣传引导、社会参与。“保障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一是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二是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福利彩票事业,努力拓宽筹资筹物渠道。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和协调机制。着力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公信度高的慈善机构,努力落实慈善捐助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行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重要补充作用,提高社会捐赠和善款善物使用的社会参与度、透明度和公信度。

第二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职工的流动性日趋增大,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政策的落实,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呈现刚性增长.我市养老保险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当前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目前,我市国有、集体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很快,到今年10月底,全市城镇个体私营企业的参保工作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共10.4万人。国务院颁发的《关

于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97〕26号)明确规定,将城镇个体私营企业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对此,各级劳动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阻力大,这项工作尚未打开局面,到今年10月底,全市城镇个体私营共纳入5508人,仅占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总数的5.2%。大量城镇从业人员未参保,不仅影响了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断保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和改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断保问题比较严重,导致这部分职工脱离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安全网”,也减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所谓断保就是原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现象。到今年10月底,全市断保人员共24571人,占全市参保人员总数的18.6%,其中自由职业者断保的2457人,占断保人员总数的10%,企业改制而断保的4103人,占有16.7%,企业破产而断保的1622人,占6.6%,“两不找”人员16389人,占66. 7%,所谓“两不找”人员即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而中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

(三)欠费数额增加,征缴率下降。97年前我市企业基本不欠养老保险费,征缴率均在98%以上,进入98年后企业欠费逐年增多,到2001年底全市企业累计欠费3519.8万元,平均征缴率为92.1%,同97年相比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征缴率下降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四)退休人员增多,供需结构失调。经测算,我市1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需要5.2名参保人员提供保障。96全市企业参保职工123562人,离退休人员20468人,离退休人员与参保职工之比为1:6。2001全市企业参保职工132020人,离退休人员28534人,其中断保人员13968人,缴费职工118052人,离退休人数与缴费人数之比为1:4.1。其中枣强、武邑、武强、饶阳、安平、深州、阜城离退休人数与缴费人数之比不足:3.5%。由于供需结构不合理,即使征缴率达到100%,养老金也入不敷出。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2001除市直、冀州外,其他10个县市区养老金收支相抵均呈现赤字,共亏2687万元。同时,养老保险积累金越来越少,支付能力明显下降。截止今年10月底,除市直、桃城区和冀州外,其他县市积累金均不足3个月的支付能力,超过了养老保险的警戒线,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构成了威胁。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认识不到位。很多私营企业主认为,给员工投保,增加成本,利润下降,参保吃亏。市宝力橡胶厂、京华焊管厂都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效益也不错,从98年我们就动员他们参保,但他们认为,职工参保,企业拿大头,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不愿参保,至

今仍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之外。有些国有集体企业领导谈起养老保险都有认识,但到了缴费时,总是以很多理由搪塞。市建材厂就是这样,该厂累计欠费220多万元。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景气,停产破产企业增多。最近,我们赴安平县化肥厂、食品厂、拔丝厂、丝网厂等14个企业进行调查,其中破产的3个,长期停产的11个,涉及职工2100多人。如此的经济环境影响了征缴成效。

(三)劳动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对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征缴制度和程序、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规定,为劳动部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劳动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我市就业困难,职工找个工作不容易,单位不给上保险或不足额缴费,职工因怕解雇不敢奢求。启明、英才、汇龙、南苑等私立学校办得都很红火,教师均系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养老保险意识很强,但校长不给他们上保险,由于他们怕被炒鱿鱼而忍气吞声,这几所学校至今未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三、今后工作措施

养老保险基金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物质基础,为做好“确保”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养老保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结构调整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取决于企业的主体作用。为此,企业要强化主体意识,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发展方向,搞好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在调整中培育优势,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扭亏无望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要加快改制步伐,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搞活企业。

(二)努力做好城镇个体私营的养老保险工作。

从当前调查的情况看,城镇个体私营普遍存在参加养老保险没必要、不合算、不可靠的认识误区。对此,要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参保的自觉性。在宣传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省政府冀政〔98〕33号文件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作为工商年检的内容,对不参保的不予办理年检合格手续。各级劳动部门要认真贯彻冀政〔98〕33号文件精神,同工商管理部门联手

制约,将生产经营较稳定,效益较好的个体私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把这个难点突破。

(三)强化措施,做好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当前,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保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用好用足政策。对那些不按规定申报缴费的,首先由社保机构对其进行稽核,重点稽核职工人数、工资基数和财力等,并按《条例》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四)努力做好断保人员的续保工作。

为确保未来职工老有所养,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各级劳动部门要认真贯彻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同时要抓紧抓好续保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拟制续保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续保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续保对象、调查摸底、宣传发动、下达《社会养老保险接续通知书》,缴费续保、政策措施和完成时限等。在限定日期内续保的,实施从宽政策,即按当时全省上年社平工资的60%为基数、现时费率计算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并减收滞纳金。对限定日期外续保的从严,即按当时全省年社平工资为基数、现时费率计算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不计入个人帐户。凡不续保的,属于调动的,不予办理转移手续,属新办退休的,核减养老金待遇。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出付给本人,同时解除养老保险关系。

(五)严格退休审批工作。退休审批工作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养老保险基

金的合理开支,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为此,要建立健全退休审批公示制度,即对拟办退休的人员,在报劳动部门审批前,先由企业在职工中进行公示,充分发挥企业工会、职代会和职工的监督作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保机构要实行联合办公,不讲人情,不开口子,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职工退休审批工作。对于病退人员,要适当减发退休待遇,按每提前一年减发2%的基本养老金。此外,要针对极少数离退休人员死亡不报、冒领养老金问题,定期开展离退休人员生存普查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但要追回冒领的养老金,还要对冒领人进行经济处罚,确保基金不流失。

第三篇: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档案是指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做好社会救助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社会救助各项资料的积累也有赖于基层良好的社会救助档案工作,从而为社会稳定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应该看到,基层单位受观念、体制、人力、条件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在基层缺乏社会救助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在人员配备上兼职多,专职的少,缺乏资金投入,疏于用制度管档,尚未将档案工作纳入综合的考核体系中等,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基层大部分单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人员由老、弱或女同志承担,他们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档案人员变动频,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散失。

3、档案管理不到位。基层社会救助站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用的档案室,文件分散存放、分散管理,材料不全,许多文件没有归档,甚至有随意销毁档案等不良现象;有档案室的也设施简陋,无保护措施,不符合档案存放条件,基层普遍存在不能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去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二、加强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管理档案。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科学地保管好档案。

2、建立有效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基层社会救助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社会救助档案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基层为主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综合管理,要建立健全适合基层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基层干部目标责任制,与社会救助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建立起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促进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适应形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建立社会救助档案室,配齐人员,实现统一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其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与社会救助务良性互动,收到实效,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保管条件。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把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经费作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便改善基层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档案室窗户要挂窗帘,室内应安装瓦数适宜的白炽灯泡,以便有利于保护好档案资料。要有防潮措施,安装排风扇,购买温湿度计,有条件的最好安装空调、去湿机等,还要购置计算机和软件,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5、强化服务观念,拓宽服务渠道。档社会救助案管理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靠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得领导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求得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要对档社会救助案实行动态管理,注意材料积累,及时收集材料归档,建立完整准确的社会救助档案,善于利用档案材料为各项工作服务。还要重视社会救助档案的证据作用,来指导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档案材料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规律指导实践。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进行排队,将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提高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率,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深人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 ?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4月22日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有作用,兜住民生底线。”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社会救助”问题

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救助也由过去的补缺型进阶为如今的普惠型。然而,量上的膨胀和面上的扩大并不全然意味着社会救助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缺少统筹性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成为制约社会救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拦路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应运而生。既高树“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又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无疑为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作用提供了法律依循和刚性约束。无论是见危不救、救助不力的社会“冷漠病”,还是救助失准的“养懒汉”问题,亦或是救助资金挪用、骗助骗保等行为,都将被置于法律视野下,这必将大大压缩这些问题的存在空间,确保每一笔社会救助资金、每一种社会救助资源都能真正用之于困难群众。这是法治时代的专利,更是民生保障的必需。

要看到,诸如救助机制漏洞多、救助资金缺乏、待救助人群逐年递增之类的问题,无不带有转型社会、初级阶段的特征。法律真空、制度漏洞需要给予耐心来填补,救助能力需要逐步提升,被急速的城镇化快车甩下的一些寡助失助者,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来消化。对于社会救助中呈现的问题,要增强冷静看待问题的辩证思想和过程意识。既然需要一个过程,也就必需循序渐进付诸努力。不怕慢就怕站,问题只有在不断解决中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如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社会救助确定了制度方位和努力方向,能不能把社会救助事业推向更为广阔的水域,关键就在于真正将政策落实落地。

再好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落实就会落空。《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怎样落实?首当其冲就是要着力协调各方,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要求,构筑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社会救助曾经深陷“九龙治水而水不治”的困局,无论是贵州毕节5名男孩垃圾箱烤火中毒身亡事件,还是南京女童饿死事件,都照见各方协调不力、相互推诿的问题。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真正要发挥出2+2>4的作用,谈何容易?往往各部门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守着自己的固有利益不撒手、面对责任互踢皮球,能否顺利实现各方统筹协调合作,有赖行政智慧,更有赖继续深化改革,打破利益痼疾。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一个社会文明与否,不在于物质财富有多么涌流,而在于民生疾苦是否得到庇护。社会救助古已有之,在近现代更是日显重要。时至今日,兜好民生之网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代人手中,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考验着对得起时代的担当。

第五篇:简析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佘燕娇 专业 行政管理 学号 0812735)

摘要:农村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即弱势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政策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正视农村社会救助问题,探讨研究其建设对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部分人挣扎在温饱线边缘。这就需要贯彻落实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社会救助是指当公民因为收入过低及遭受急难或灾害等原因而难以维持基本生存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临时救助和长期救助而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在现金、实物和服务等方面实施助人及自助活动,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救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初)就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救灾总会章程》,确定了“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的救灾工作方针。此后有确立了多项救助政策。并且于1963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五保户、困难户供给、补助工作的通知》,由此,农村五保户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延续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农村社会会救助制度显现出了他的不适应性,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一、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与挑战: 【1】 金菊、李雪:《黑龙江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总第106期)。

(1)、法制建设滞后,制度不完善: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体,社会救助的责任理应由国家承担起来。我国的第四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农村社会救助法》这样的实体法,以至许多救助都是靠部门政策来支撑,没有连续性。在救助方面很大的随意性导致了救助不连贯,没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只能临时的解决一些问题,没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没有立法的强制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救助的问题就视而不见,坚持财政“能省则省”的原则,忽视需要救助的人群来保证政府财政的充裕。或者把国家拨发的救助金层层克扣,使农村社会救助成为一句空口号。

(2)、救助程序不规范,思想观念淡薄:现阶段,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规定救助的具体申请、核定及操作程序,在救助的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没有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等。使得政府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救助的是与政府关系好的人,而这些人大多又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这样使得真正处于贫困,需要救助的人的资源被占,导致了救助不到位。

再者,农民申请社会救助的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腐。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以往的大锅饭不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思想深入人心。对于社会救助,人们热情并不高,总认为贫困是由于懒惰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却忽视了老、残、弱等客观原因导致的贫困。社会对于农村社会救助的关注不高。其次,在农村,由于教育素质问题,许多人并不关心国家政策,根本不知道还有农村社会救助这回事。或者,就算是知道这些政策并且的确处于贫困境况需要救助的人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去申请。这就和农村的传统观念年有一定联系了。他们认为,申请救助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正所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社会救助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并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让他们没法抬头做人的坏事。出于这种考虑,很多符合条件的人也不申请社会救助。

(3)、资金不足,救助面窄,水平低: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年,GDP更是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然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对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我国财政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被取消,农村低保制度缺乏后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开始逐步萎缩,中西

部许多地区的农村低保资金“空账运行”虽有制度之名而无制度之实【1】。财政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社会救助的面窄、水平低。

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农村社会救助面窄,仅以五保户为例。五保户是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最为重视、开展最早、制度定位层次中最高的农村社会救助项目,2005年底,全国已纳入供养农村五保户对象仅为328.5万人,而据民政部的统计,全国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570万人,供养率仅为57.63%,意味着超过40%的、240多万应保五保对象没能得到供养,五保供养为

【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保尽保”。另一方面,财政不足使得我国农村社会救助

水平低。例如,在农村低保和特困户生活救助方面,到2006年全国农村低保对象人均得到救助金为33.2元/月,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资金为19.1/月。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平是相当低的。

(4)、救助方式单一: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多采取直接的资金和物资救助,忽视了对贫困人群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技能培训、人文关怀等的救助。还有就是即时性救助较多,发展性救助较少,没有解决后顾之忧。很多困难群众把政府发的钱挥霍物资用完了,又马上返贫了。没有发展后劲,对生活缺乏信心。

(5)、地区差异较大: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改革开放的政策等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财力充足,农村社会救助覆盖面相对较广,救助水平也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农村社会救助不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例,2005年东部地区低保对象达到相应农村贫困人口的1.5倍,而中、西部地区只分别为20%和14%左右【3】。差异之大一目了然。

二、针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笔者在此肤浅的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建设:一种利益只有具备了道德合法性、法律合法性和司法上的可诉性,才能成为一项权利【4】。因此,要想真正贯彻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使社会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群的利益。【1】朱勋克、高华俊:《农村社会救助的政策选择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蒯小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供给不足与国家责任》,《社会保障》,2007年7月。

【3】同上。

【4】夏勇:《农民的权利》,《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严格执法,加大宣传:政府部门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时,要健全监督机制,阳光操作。公正、公开、透明的进行。不得徇私舞弊,挤占贫困人口资源。同时要加大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让老百信都了解救助政策;并对此加以宣传,让贫困人口知道,享受社会救助是他们权利而并非是有损面子的事。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社会救助的看法。

(3)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资金筹措多元化:世界各国的情况表明,社会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这也是由社会救助的属性决定的。针对我国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问题,我国应加大财政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增加社会救助资金占GDP的比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为缩小东、西部差异,提高中、西部地区社会救助水平,可以试行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特困地区的点对点扶助,减轻中、西部地方财政的压力。

再者,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唤起群众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扩大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呼吁企业社会捐资支持救助,对于企业和个人用于社会救助的捐资要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个人捐助设立的民间救助基金,由基金管理机构自行管理【1】。当然也要加强对民间公益性社会救助组织的监督,确保基金切实用到了农村社会救助上。甚至,在加强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境外NGO/NPO等这些所谓第三部门的作用,因为这些组织往往高效、灵活、创新,既节约了制度运行成本,由具有很好的道德示范作用。

(4)、救助方式多样化:现阶段,对农村的社会救助仅仅是资金和物资的救助是远远不够的,不具可持续性。因此,应加强救助方式的多样化,在进行物质救助的同时注重精神救助。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服务,定点为特困人群服务,提高他们的素质;健全医疗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的医疗问题;注重对贫困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造血”为目标,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救能力,以工代赈,增加其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同时,注重改变单一的发放资金。我国农民大多有攒钱的思想,发放资金可能导致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攒钱而不消费,没有解决生活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救助模式,发放救助卡,用此卡可以到超市免费购买指定商品。【1】 刘文海:《加快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市民也可以捐助东西给这种“爱心超市”。既方便了困难群众,也有利于扩大救资来源。还可以发行福利彩票,吸纳社会慈善资金。

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基本迈入了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⑴、刘文海:《加快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⑵、郭明霞:《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创新》,《开发研究》,2007年第1期(总第128期)

⑶、贺玉华:《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世纪桥》,2007年第12期(总第146期)。

⑷、华黎:《论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三农问题研究》,2008年第13期。

⑸、金菊、李雪:《黑龙江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哈尔滨商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总第106期)。

⑹、孔金平、涂文静:《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行政论坛》,2008年

第1期(总第85期).⑺、牛勤:《论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中国经济与管理科

学》,2009年第4期。

⑻、唐任涛:《对农村贫困家庭的致贫因素及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社科论

坛》。

⑼、夏勇:《农民的权利》,《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⑽、朱勋克、高华俊:《农村朱勋克、高华俊:“农村社会救助的政策选择及可持续发

展》,《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⑾、蒯小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供给不足与国家责任》,《社会保障》,2007年7月。

下载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宾市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来,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个人就如何建立健全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现状一、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实施。平昌县自......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作者:郭玉辉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07版) 从古代赈灾救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灾害救济,再到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农村五保供养等,我国的......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据工商局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455家,其中规模企业221家。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38178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6.51%;税收占全市工业比重......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部分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争议,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中国就成为了考试大国。我们不得不去看清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想出相......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最终版)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多年来,我市按照“政府统筹,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从完善社会救助的基本......

    西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____________以丰都县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一、 前言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依据法律,解决国民贫困,以国家财政给予经......

    宜宾市孤儿现状及救助思考

    宜宾市孤儿现状及救助思考 市民政局 黄泽江 王文坤 宜宾市目前共有孤儿1843人,其中城市孤儿355人,占孤儿总数的19%;农村孤儿1488人,占孤儿总数的81%。从性别上看,男孩954人,占孤儿总......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2008年春季,一场大范围的雪灾难横扫南方,这场雪灾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之广,受影响群众之广,历史罕见,给我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忙,我国政府在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