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

时间:2019-05-13 05: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

第一篇: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

简述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答案:

(一)转变政府观念

(二)理顺体制,将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政府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政府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

(四)建立有效的政法问责机制

简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变革。

答案:

(一)政府理念企业化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政府决策民主化

(六)政府行为法治化

(七)政府治理电子化

简述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

答案:

1、按原因分: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如恐怖事件、疾病流行、煤矿爆炸、飞机失事、战争、民族冲突

2、按领域分:政治、经济、民族、生态、疾病危机

3、按影响范围分:全球性危机:9.11、伊拉克战争、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危机:地震、非典疾病流行;地方性危机:煤矿爆炸、飞机失事

简述网络时代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答案:

1、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

2、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

3、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

4、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

简述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应培养和开发的职能。

答案:

(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政府的延伸职能

简述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

答案:

(一)制度效率

(二)技术效率

(三)配置效率

简述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答案:

(一)转变政府观念

(二)理顺体制,将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政府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政府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

(四)建立有效的政法问责机制

简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

答案:

(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二)按照权责一致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地方政府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

(三)坚持协调配套、整体推进原则,完善和创新机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四)按照分类制度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简述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案:

1、非政府性

2、非营利性

3、公意性

4、公正性

5、服务性

6、规范性

简述有效政府的内涵。

答案:

(一)有效政府以公众满意度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有效政

府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有效政府是有限政府

(四)有效政府是分权的政府

简述政府的组成形式。

答案:1.君主制-君主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的政体 2.贵族制-少数贵族为统治者的政体 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的政体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共和制政体,形式为:议会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和制,形式为: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简述干部交流机制创新的内容。

答案:

(一)必须严肃干部交流纪律

(二)逐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纪律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党关系

简述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

答案:

(一)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成为制约政府机构改革的瓶颈

(二)中央和地方权责不清、条块分割,阻碍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配套改革的不完善也影响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改革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斗争阻碍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政府机构改革受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

政府职能的含义。

答案:1、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2、政府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3、政府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简述构建法治政府的途径。

答案:

1、提高制度质量

2、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3、完善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简述我国政府架构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中央政府(国务院)、省、地级市、市县、乡我国政府的横向层次:即政府的工作部门,如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等。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三种情况:业务指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垂直领导关系

简述政府机构改革动力。

答案: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

(三)社会文化体制的变迁

(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五)国际环境的变化

简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

答案:1、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2、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逐步推开4、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5、干部交流稳步推进6、研究制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7、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新的突破

简述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应培养和开发的职能。

答案:

(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

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政府的延伸职能

简述转型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一)腐败的共同根源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滞后的影响

(四)腐败态势及防治对策的理论研究不够且缺乏创新和超前意识

(五)缺乏有效的反腐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关系不顺,造成监督失灵

(六)腐败成本和风险大大低于腐败收益

简述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答案:

(一)转变政府观念

(二)理顺体制,将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政府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政府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

(四)建立有效的政法问责机制

简述政府结构形式。

答案:

1、单一制:设中央-地方,中央代表国家,其自治权由中央政府的立法机关依法授予。如:中、英、法、意、日本,自上而下的分权关系

2、联邦制:设联邦政府

3、邦联制:复合制国家结构,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经济、军事利益等某种共同利益组成的国家联盟

简述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答案:

(一)转变政府观念

(二)理顺体制,将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政府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政府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

简述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职能开发的内容。

答案:

(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政府的延伸职能

简述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定的必要性。

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3、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4、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5、地方之间矛盾的解决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6、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团结要求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简述有效政府的内涵。

答案:

(一)有效政府以公众满意度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有效政府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有效政府是有限政府

(四)有效政府是分权的政府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强化的是哪些方面?

答案:

(一)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实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

(三)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多种办学形式

简述行政审批制度的内涵。

答案:

1、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在于行政机关外部并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审批是依法照章作出条件选择的行为

3、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多样,行政审批制度即是其中的一种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强化的是哪些方面?

答案:

(一)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实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

(三)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多种办学形式

简述行政审批制度的特点。

答案:

1、以国家行政权力为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具体运用

2、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权益,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活动,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审批是违法、无效的

3、是一个相对稳定又不断发生变化的行为规范过程,受其自身规律所决定

4、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简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

答案:

(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二)按照权责一致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地方政府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

(三)坚持协调配套、整体推进原则,完善和创新机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四)按照分类制度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第二篇:中国政府改革

简答:国家与社会关系?

关于中国的政治遗产

中国传统政治的制度遗产

1、治道发达与政道贫乏:正统观与政责合法性;反贪官(地方)不反皇帝(中央);天命

观与儒家“革命”思想。

2、皇帝制度与皇权专制:军权—君权—相权—百官。

3、中央集权与大统一:抑封建重郡县,分与合4、礼治社会与国家仪式:弄假成真的神圣与庄严

5、官僚体系与日常治理:发达的文官制与科层制

6、精英更替与政治稳定:精英主义,对社会组织化的警惕,消除可能的反叛者。关于由

封建而郡县、关于叔孙通为刘邦制朝仪

7、强势政府与弱势社会:资源垄断与榨取,官本位,权力大—责任小

8、厚黑传统与官场陋规:优伶化与太监化,派系—倾轧—高调—腐败

9、城乡分治与政治平衡:重农思想与文化一体

10、文化网络与基层秩序:绅士的半正式治理

11、泛道德化与制度虚置:标榜与名实脱离

12、差序观念与血缘泛化:乡土社会与公共规则的难以确立

13、王朝周期率与制度衰竭立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近现代遗产

1主权:从抗日胜利到1970年代。

2民主共和国:人民主权原则,选举,代议,分权,宪法,政治。

3独特的政党体制:列宁主义政党,先锋论,灌输论,武装斗争论,民主集中制。

4个能主义制度与国家—社会关系:延安道路,个人依赖于国家并受到国家的全面监制。传统政治

党的领导

央地关系(结构功能)

论述:基层治理

材料:轨道交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内容

第三篇: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作业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第1题(20)分 试述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包括纠补政府失灵和弥补市场失灵。

一、纠补政府失灵。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共性来分析,可以将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归纳 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 2.制度缺失; 3.政府角色错位; 4.寻租及腐败。

二、弥补市场失灵。即弥补和克服三种类型的市场失灵: 1.在弥补市场固有的缺陷方面,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经济职能是:遏制市场竞争走向垄断、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进行信息引导。2.中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还必须承担以下方面的特殊职能:政府部分地替代市场、对市场的培育、推进市场化改革。3.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的东方大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府还必须在 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其功能:管理庞大的国有资产、缓解就业压力、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

第2题(20)分 试述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一、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一)经济计划化。

(二)国有化和私有化。国有化:国家直接兴办企业或将私人企业收归国有。私有化:政府经过不同方式将政府的资产转交给私人经营。

(三)下放企业权力。

二、中央政府权力结构调整

(一)随政府职能的扩张而增设机构。

(二)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实行综合管理。

(三)职能分工专业化与设立独立机构。

(四)健全组织信息系统。

(五)建立行政体制内部的协调机构。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

(一)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由“分权”到“集权”的阶段。2.由“集权”到“分权”的阶段。

(二)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方面,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不断向地方分权。另一方面,英国等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不断向中央集权。

四、政府管理方式和行政行为的变革

(一)管理方式的改变。

(二)管理行为的法律化。

(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四)建立政府外部的协调机制。

第4题(10)分 简述政府机构改革动力。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并不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及政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则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动力。与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动力来源于社会、民众不同,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源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方针政策。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政府的6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每次机构改革的指导路线、改革方向、政策目标都是我们党所决定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政策,同年进行了以“精兵简政”为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12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政策,1988年进

行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任务的政府机构改革;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1993年进行了以“政企分开”为内容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机构改革;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1998年2月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8年下半年我国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2003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2003年下半年我国进行了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为方向的政府机构改革;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2月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8年3月我国开始以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注重民生、建立大部制为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设计师,是机构改革的发动者,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

第5题(10)分 衡量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计划经济之目标。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 宏观调控 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第6题(10)分 简述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责任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政府责任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必然要建立在真正实现民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和行政主体责任意识的养成的基础之上。1. 更新观念,弘扬先进的行政文化。第一,要实现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第二,要实现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2. 健全机制,实现高效的制度依托。首先,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加强

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权威,使之达到真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应有地位。其次,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1)要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2)要明确和严格执法程序和时限。;(3)要建立过错责任机制。(4)要建立有效的救济机制,如:举报、申诉、控告、听证、复议、赔偿等制度,严格追究行政主体执法过错并向执行对象说明纠错情况,重新实施执法或进行其他方式的各类补救。最后,要强化政府责任的监督和追究机制。3. 完备法规,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第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及规范进行合理而全面的整合,克服各种法律法规之间、法律规范之间出现的相互矛盾的现象,增强法律对规范政府责任的适应性。第二,行政授权坚持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第三,要严格详细地规范政府责任追究的法律方法与程序。第四,要公平公正地追究政府责任。4. 提高素质,培养积极的行政人格。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提升政府和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必须通过“自律”和“他律”两种方式加以实现。

第7题(10)分 简述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应培养和开发的职能。

1、从原则上指导技术发展的方向

2、对网络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3、提供学习和技术交流的平台。

4、判断和调节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5、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6、协调新研发的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8题(10)分 简述网络时代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职能。1.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招聘是利用计算机招聘网络进行的,企业可以在网上公布招聘信息,并在线浏览求职者的信息。互联网使人才需求信息成为公开的消息,企业可以在不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在广泛的地域内展开人才搜索。2.网络时代的企业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的限制,各地的员工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在本地接受异地培训而无须身临其境,是把信息送到员工面前:企业将培训内容发布在企业内部网站上,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进行自主学习,以拓宽知识和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员工之间可以进行在线探讨、交流,企业还可以提供在线疑难解答这样,企业及员工都可以及时得到培训绩效的反馈,有利于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目标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业可以在企业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及时性的、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提高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员工成为学习型的人,进而保证终身可持续学习。3.网络沟通利用互联网,避免面对面的诸多不便,给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网络促使信息快速、直接、广泛、有效地传播和思想、感情的交流、融合。企业在内部网上建立员工个人主页,开设BBS论坛、公告栏、建议区、聊天室以及企业管理层的邮箱等。利用网络沟通,将更好地营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促

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联想集团就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络资源,较好地实现了利用互联网的沟通。4.企业利用内部网进行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从偏重于员工的静态素质评估转向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动态评估体系,不仅可以方便考核的进行,更重要的是增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和对组织的忠诚度,从而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清几在线考核系统可以实时录人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及评估资料;主管可以很快看到来自各地的下属定期递交的工作报告,井及时进行指导和监督;员工的工作进展介绍和员工述职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

第四篇: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马亚翔08电气二班080405228 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法规方面,全国性的相关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废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规;在关税削减方面,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个税目;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等部门取消了二十几项行政审批项目,行业涉及水、电、建筑、房地产、农林、金融等多个行业。

然而,与WTO的规则和我国经济内在发展要求相比较,我国政府在减政放权、解除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很不够。从朱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不难看出,今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有好几个方面都涉及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问题。报告明确提出:努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实施电信、电力、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抓紧研究制定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

可以说,管制改革已成为政府今后几年的头等大事,其进展将直接影响到与世贸规则的接轨,更关系到下一步的改革大局。这是一步“将军”棋,世人都在关注。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从国内银行、证券金融、会计行业、国有企业等领域反映出的许多棘手的重大问题看,很多矛盾和冲击与行政管制有直接关系,因此管制这根链条到了非进行大幅度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基于此,本期报告我们选择政府管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行文的完整,首先概论政府管制的起因,然后深入分析当前在我国进一步解除政府管制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难点,最后提出解除政府管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政府管制的形成经济学上把政府管制分为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

1. 经济性管制。经济管制是指对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一般来说,是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特定产业进行的一种纵向性管制。这些行业往往具有一些特点,如自然垄断性。像电信中的本地网络、电力中的配电和输送、铁路的轨道传输网络等,这些环节获得合法垄断,有合理意义和社会效应。如果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不合理,很可能危及到购买并使用这些产品的人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政府要在准入管制的同时进行价格管制。此外,对运输、金融证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管制也属于经济管制。

2. 社会性管制。社会管制主要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主要针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前者是市场交易双方在交易时,会产生一种由第三方或社会全体支付的成本。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和枯竭性开采等。政府因此必须对交易主体进行

准入、设定标准和收费等方面的管制。后者是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控制信息但不向另一方完全公开,由此造成的非合约成本由信息不足方承担。比如说假劣药品的制售、隐瞒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隐患等。所以,政府要进行准入、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

三、中国政府管制形成的特殊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市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后出现一些“市场失灵”现象,政府才开始逐步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管制。但是,我国政府管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没有经过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管制的成因与西方经典管制理论中的分析有很大不同。西方管制的出发点是维护市场秩序,而我们搞的计划经济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取消市场,在当时中国经济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的管制。具体分析起来,我国政府管制的特殊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历史因素。这里要讲得稍为远一点,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否定了市场,认为市场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经济制度上就应当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依靠其权力“剥夺剥削者”之资产或政府直接投资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而是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来替代市场配置资源,替代企业家精神。

2. 政治因素。自建国以来,我们的资源就相对匮乏,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通过掌握国有企业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不能随便放弃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的直接控制。

解除政府管制的障碍

打破国有经济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最终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些行业一度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供给短缺和投资不足,政府开始吸引社会资金和放松价格管制。尽管国家垄断体制相对放松,行业垄断势力却有所增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和行业垄断越来越妨碍市场自由竞争体系的建立。因此,打破原有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消除现有经济体制障碍成为经济改革中最迫切的问题。

一、利益集团:解除政府管制的拦路虎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管制形成的一些行业垄断者和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政府给予的权利将一般的行为垄断逐步变成了法定垄断,致使这些垄断者为所欲为,很难去挑战它。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垄断价格严重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政府也下决心破除这些行业的垄断势力,但最终结果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他,如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进程也与其相似。这些行业的改革进程之所以如此缓慢,当然有牵涉范围广,没有现成模式供参考等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些行业的改革触及了当前某些个人、部门、行业或者地方上的利益以至受到百般阻挠。因此,改革必须深入下去,彻底打破即得利益者垄断。

(一)部门利益冲突:广电与电信——谁该入主互联网业

网络媒体,即“新媒体”,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互联网,目前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们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通过网上链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并且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而使之成为可能的信息传播技术就是大家已不陌生的“三网融合”,即整合了声音(电话)、图象(电视)和数据(计算机)业务的宽带通信系统。这种宽带系统为受众提供的是需求导向和交互式的“一站购齐”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IP电话、图文并茂的新闻和专业信息、视频点播和网上购物等。

整合宽带系统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技术渠道和市场方法。如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在其大覆盖的光纤干线网管基础上,利用电话调制解调器、数字技术对其以双绞电缆线组成的接入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同时提供视频和数据服务;而新兴的网络运营商甚至已经开始独立建设全光纤入户的以提供IP业务为主要目标的新型骨干传输网,直接进入整合宽带系统。另外,固定电话公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传统媒体公司以及在线数据服务商之间通过互相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也可以成为各种高速户聯网的物理基础。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后在网络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经过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这不仅因为有线电视网的覆盖率与固定电话网不相上下,还因为它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管系统,由于数字压缩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频道容量和多功能服务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拓展,使其带宽远高于现有电话网的光纤双绞电缆系统。更由于其广播式传输有条件接收的技术特点与计算机网在逻辑上天然的兼容性,使它自身有无限的发

展前途。全世界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有线电视是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因此,有人把国内现有经过改造的电信网称为第一代低速因特网,而把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逐步被光纤入户网取代以后的有线电视网称为第二代高速因特网。

但令人遗憾的是,广电系统至今没有取得互联网业务的经营许可,甚至在广电网通过加盟“中国网通”已经实际进入了因特网数据业务市场之后,国办[1999]82号文(《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中的规定仍限制广电和电信交叉经营。此外,信息产业部也在多种场合不断声明,广电提供因特网数据业务和电话业务是违法的,理由是广电没有完成网台分开。似乎只有当有线电视传输“网”完全从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台”中分离出来,由信息产业部统一管理并最好与电信网合二为一后才有资格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所属的有线电视系统,其节目的传输和播出并不存在完全的分离。其次,为鼓励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尽快发展和维持有线电视产业的文化特殊性,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允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自由进入电信产业,而严格限制电信企业提供视频服务;另一方面,为规避WTO对开放电信业的要求,有的国家还特意将有线电视从统一的电信业中分离出来,或专门建立独立的有线电视网,以抵御外国文化的肆意入侵。与此同时却并不限制有线电视网参与国内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国内现行的对有线电视的管制政策,恐怕还是从保护落后的中国电信网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

(二)地方诸侯经济:消除市场分割的最大难题

加入WTO后,我国中央政府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主动修改或取消原有的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文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然而,正如有些海外人士所担忧的那样,加入WTO

后中国最可能出现的违反WTO规则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目前,地方保护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过去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在发展单一的国有经济、在各地形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它们在出发点上、管理体制上都体现了地方利益。尽管当前为加入世贸组织要求进行文件清理,但有些地方仍以落实中央对各省市的要求、加快本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清理,没有按世贸组织的要求来做,造成不仅老文件清理得不彻底,新文件的制定也有地方干预的痕迹。

2. 地方利益的驱动。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负责制,地方政府要承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职责。这种管理模式使地方政府存在管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守土有责的思想,因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其他各个领域都成为地方领导的一种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地产品进入的情况。县与县之间,都不允许外县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更不用说全省、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3. 经济管理体制的产物。我们的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企业有行业管理部门,有主管部门,还有地方政府各类政策的支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产品的市场,行业保护、地方保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甚至还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攀比:哪个行业保护得好,哪个行业利益就好;哪个地方保护得好,哪个地方就得到发展。

当前以上种种问题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按要求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中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市场。为此,2001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起消除地区封锁、保护公平竞争的责任。但是,其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以药品连锁经营为例,药品连锁经营既方便了群众,也降低了药价,然而目前在我国却很难发现有跨地区的药品连锁经营企业。

根据国家药监局调查,一些地区仍对连锁经营采取的或明或暗的地方封锁。部分地区对跨地域开办药品连锁经营明令禁止,有的以“换证期间不予受理”、“垂直管理未到位、不予办理”、“本地区未开始对外地申请的受理,不予办理”等为由拒绝受理;有的以“现在是整顿治理期间”、“本地区药品零售企业已经很多了”等为借口,对申请者进行推辞;还有的宣称“你们全来了,我们这儿的企业怎么活呀!”公开进行抵制。另外有些地区为“抵御”外来“势力”,采取暗地的保护措施。有的是省推市、市推省,相互推诿,无人受理;有的是嘴上答应得好,对申请人却一拖再拖,采取对付的办法;有的要么限制数量,要么收取费用,设置障碍;有的是在地区内先搞表面连锁,抬高自身价格,伺机以高价吓走外来者。

此类明令禁止或暗地保护的做法在啤酒、建筑、烟草等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今后一段时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中央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合理管理制度:解除政府管制的痼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加入WTO的中国政府将像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企业”那样面临激烈竞争,只不过竞争的内容由产品变为制度,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清晰的法律环境,谁就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政府如何定位、职能如何转变、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管制制度以及如何改革我国的政府管制等有关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周期过长;同时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势力强大。这些不合理的制度给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又增加一道枷锁。

(一)行政审批制度过多、过严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由于政府改革滞后,这种管理方式依然通过大量行政审批制度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大量以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等行业管理为名存在的行政性审批,不仅给企业的创立和正常经营增加大量负担,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力,降低了企业运作效率。此外,行政审批为有关部门的官员和员工创造了权利“寻租”的机会,容易滋生制度性腐败。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我国行政性审批造成的特有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没有充分认识审批经济办事效率低下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改革到了现在攻坚的阶段,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掌握权力的行政部门,不愿意自愿地退出历史舞台,这需要外界的推动。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必须要下决心加快改革行政性的审批制度。要减少行政性审批,改革审批经济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央部门的审批多于地方;二是后进的地区多于发达地区;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多于公有制经济。

由此,应该首先从法制理念上、从政府管理的理念上的创新上来解决。在制度上要有所创新,要弱化审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对确实需要审批的,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政府在减少审批环节方面搞“一条龙”服务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条“龙”也不能过于臃肿、庞大。对于因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存在的“重复性审批”,应在统一权利和责任的基础上合并,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审批。

(二)行政性垄断势力强大

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排除企业竞争的不当行为。其主要成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以及贯彻执行不力;多元化的行政利益的趋动,国家对行政性垄断缺少必要的法律管制以及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的淡薄等等因素。

目前,行政性垄断广泛分布于各行业和各类市场中;企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在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垄断行为上,主要体现为限制竞争(如中国电信以技术标准为理由阻碍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排挤广电提供电信服务、国家电网限制地方电网的电能输入)和高额垄断定价(如邮资和铁路票价、手机双向收费),此外,如价格串谋(如民航的航线收入联

营)、掠夺性定价(前几年的寻呼价格大战)、价格歧视、指定购买、搭售、以及明显倾向于垄断的企业组合(如三大航空公司的“自愿”合并)也被广泛使用。

行政性垄断的普遍存在,使我国经济实际上被分割为相对不兼容的两个部分,经济运行中同时存在着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通过行政性垄断阻隔、制约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提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具体来说,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1.由于长期的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低劣,造成社会福利的严重损失;

2.限制竞争延缓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调整,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3.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因而企业经济效率较低,带来社会成本的提高;

4.由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政府重复建设和企业重复投资无法控制,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缺乏基于充分信息的产业政策的正确指导,由此造成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和低度化;

5.行政保护下的垄断行为,恶化了市场竞争秩序,延缓了公平有序之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6.不利于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即便有了形式上的政企分开,政府过度干预(投资和人事权控制)的继续维持,还有可能产生危害性更大的政企同盟;

7.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监管制度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8.政府的直接垄断和对垄断企业的保护,实际上是对落后的保护,与WTO规则相悖,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不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9.政府对垄断行为的参与和政府决策的非“三公”(公开、公正、公平)做法,以及广泛的“寻租”和腐败现象,有损政府的威信和执法效率。

放松管制 减少干预

一、政府管制改革的原则

在改革和完善现有政府管制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制度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我国的政府管制,通过大量“合法”和非法的行政性审批和许可,其职能所及,可谓泛滥成灾。因此在管制改革过程中,对管制领域及其手段的设立,必须对上述管制的经济理由所建立的标准上,重新加以审定,并在制定监管政策时积极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尽量取消和缩小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为此,为防止现存管制机构“自纠自查”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中央政府设立一个行政改革的临时调查机构是必要的。

(二)独立性原则

如上所述,在经济性管制领域,我国目前的行政管制机构大都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和政社不分的事实。它们的职能结构基本是宏观政策调控(如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微观管理和行政管制的混合体。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行政机构就很难具备独立性,很难摆脱部门偏好,从而难以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执法,或者难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行政资源,难以从源头上遏制“寻租”和腐败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建立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管制机构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公正性原则

合理设定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并不能完全保证管制行为的公正性。管制机构在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做出不作为、滥用权力、歧视性执法和违背程序等行政违法行为。为防止这些行为的产生,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强制行政机构公开其内部信息;再次必须加大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改变管制方式,促进管制法制化和科学化

如果政府仍要对某些方面进行管制,那就要考虑改变现行管制方式,尽量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来改变公共权力行使的方式。有一些审批制度,例如土地的审批权,政府一时不能放弃,则应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过程,提高办事效率。就电信改革来讲,政府管制的重点应从直接对企业行为的管制——如价格管制,转移到对市场结构的调整——降低市场壁垒和导入竞争机制中来,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开放的国际电信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在政府管制法制化过程中,为避免管制部门被管制者“捕获”和政企利益同盟操纵立法,必须取消各类管制机构对立法的影响力,建立由各种利益集团代表正式参与的公开透明的立法制度;在建立制度化的立法审查机制,提高人大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在涉及到申请相对人权利(如特许经营权)的行政审批程序中,除了广泛引入公开听证程序外,还必须建立特许权的公开拍卖或竞标制度;此外,要建立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3月25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现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行政性审批、地方保护、部门和行业垄断状况进行评论,并提出一些积极有意的建议和措施。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指出,加快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行政和行业垄断,以及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削弱实行地方保护的行政职能,是必须继续推进的两项重要改革。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消除垄断和地方保护、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五篇: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

《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

迟福林,政府转型的深刻意义在于,使政府逐步从自身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重返公共利益代表着角色,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决定政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政府转型最深刻的问题在于,通过综合性的改革,使政府逐步从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更好地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职能。这是政府转型最具有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程。第175页

政府作为改革的主要推动力,自身的转型和建设成为整体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第217页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念,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正式制度安排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则是指在人们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些列约束,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第221页

樊纲,如何使政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政府职能转变有两个方向,一是政府要做正确的事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二是政府要有效地做事,有效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就要对政府的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做很多的改革与改进。要想使政府真正做、而且是仅仅做自己该做的事,在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化体制改革,从而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确保政府能做正确的事。

第305页

我们要建设诚信政府,要树立起政府这个“榜样的力量“。有了诚信的政府,才有诚信的企业,才有诚信的个人,才有诚信的社会。政府怎样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呢?一要公正。公正的政府,在依法行政上,没有远近亲疏,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法律,在公正中树立政府的形象,让人民群众从心里感觉到政府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二要廉洁。廉洁是形象,是榜样,是力量,是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坚实基础。有了廉洁的政府,才谈得上办事公正,才谈得上效率和效益。三要高效。高效是竞争的需要,是建设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进步的需要。因为只有高效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如期奔小康。四要勤政。勤政为民,是人民政府取信于民的可靠保证。

下载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陈少晖,廖添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政府预算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公共财......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5则范文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陈少晖,廖添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政府预算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公共财......

    华师在线-中国政府改革满分作业

    1.第1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法治政府的核......

    中国政府行政级别

    中国的行政级别 ①国家级正职正国级 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C.P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头号人物 ②国家级副职副国......

    中国政府过程(范文)

    名词解释 1.理想的政府:是指一国的法律对本国政府的各种规定的总和,包括政府体制、组织、职能以及政府在国家中的地位等。 2.组织领导:是指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为依据......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试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政府绩效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用于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政府绩效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面,其中......

    现代预算理念与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摘 要:现代预算理念是一种产出预算理念,它强调的不只是政府投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投入所产生的结果,它十分重视效率。而我国现行预算管理制度却恰恰与现代预算理念存在着巨......

    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表

    中 国 政 府 奖 学 金 申 请 表 APPLICATION FORM FOR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请申请人认真阅读本表第四页的填表说明。请用中文或英文填写此表格。请用电脑打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