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含5篇)

时间:2019-05-13 05:1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第一篇: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应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它是公民行使宪法规定的知情权的基础,也是政府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重要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实行政务公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建设廉洁、高效、务实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行政务公开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委托我们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因此,所有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行使权力理应受到人民的监督。我们的全部工作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群众所拥护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政务公开,使政府的主要行政活动及其结果让群众了解,受群众监督,必然促使各级干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观念,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地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事情办好。只有这样,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拥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实行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历史经验表明,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直接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可以督促我们尽可能地把有关政务公之于众,让广大群众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将促使我们建立—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实行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透明性、规范性和公正性。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约束,行政、执法部门也同样需要法律约束。市场经济又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公正无私,把保护公平竞争作为一个基本准则。政府部门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行政务公开。

4、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保证决策正确与科学的关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新的形势,行政机关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断,仅靠几个领导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5、实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高度重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约束。实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应公开的工作内容、办事程序及其结果如实地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和监督,可以有效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应,制约权力的负面效应,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在实行政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公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上级部署,在实行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开展的也不平衡,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1、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具体,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只公开办事制度、年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一些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财务收支情况、各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未公开或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2、公开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的公开过于强调政府在政务公开中的主导地位,公开什么内容,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公开都由政府部门和有关主管单位决定,群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容易使政务公开实际上成为只是政府自己的事情,是政府机关的一种“社会承诺”。没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仅是注重政府向公众单向传输信息,对群众普遍关注或利害关系人急需了解的事项公开不够,因而不能实现政府和公众的双向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的效果。

3、公开手段有所局限,缺乏多样性。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务公开仅局限于通过印制小册子、上墙公开、工作流程表等传统形式公开。还有的部门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公开栏、公开墙、公开册等,而现在只是在会议上简单的说说;有的单位公开栏选址不当,利用率不高,排版设计马虎,有的公开栏已经破损,不能再使用。还没有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平台,有的网站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网站内容更新缓慢,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公开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期性。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政务公开法,政务公开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至使一些单位还没有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有的甚至对政务公开的宗旨不明确、内涵模糊,不能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及其每个职位的职权相结合。有的单位公开次数较少,一年才公开一次,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有的单位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未建立长效机制,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5、整改措施不够落实,缺乏实效性。有的单位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片面追求完成任务,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往往一“公”了之,缺少与之互动的信息反馈平台,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甚至是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置若罔闻,更谈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个别单位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没有对群众提出的要求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该正面答复的不答复,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及时解决。

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本人认为既有主观亦有客观。主观方面,一是群众对政府事务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层次低。二是有关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指导帮助不够。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较差,法治意识不强,甚至夹带个人私欲,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持抵触排斥情绪。客观方面,一是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监管薄弱,搞与不搞一个样,导致政务公开形成一股风,风声过后就不再公开了。二是对违反政务公开制度的人和行为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责任追究体系。三是各地各部门基础不一样,经济实力和条件不一样,所承担的职责有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的全面实行。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政务公开在中国可谓是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该项制度一定会有较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推进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本人将在单位这些年来对此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向大家作以介绍,或许从中有所启迪和借鉴:

市质监局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是起步阶段。工作重点是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公开了本系统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责任追究和举报电话;第二阶段在,是规范阶段。工作重点是围绕创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最佳、收费最低、政策最优、审批最简、信用最高、治安最好的“六个最”目标,启动“一站式”服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第三阶段在至今,是提高阶段。工作重点是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局实施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开展的机关文化建设之中,对每名工作人员的职责、行为、绩效实行“千分制”考核,细化到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作风建设和工作绩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规范内容,适时公开

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后,市质监局党组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组织,制定出台了本部门的政务公开方案,首先对本系统的16项工作职责、128项工作程序、鉴定检验工作时限、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标准、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工作责任等进行规范,然后采取在日报、广播电视报上开辟“质量在线”专栏、在电台上搞辩假识假讲座、在电视上搞打假、文艺专题、在政府网站建立质监网页、在市局醒目位置挂“加强文明建设,提高道德素质”牌子、在单位设举报箱、在社会上广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质监系统办事职责、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办事纪律、重大事项8大类12项政务公开内容进行了公开,并且做到应公开的全部予以公开。

二、适应发展,不断深化

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后,市质监局进一步将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第一,在内容上深化。从强调履行部门职能的公开深化到发挥部门职能,将市局开展的支持全民创业活动、下企业审批制度、减免审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持证收费、挂牌服务等进行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开展“社会满意服务年”活动,为社会提供“十项内容”和“十项措施”的满意服务,从简单地查处“三乱”,变抓行业作风,创“六个最优”,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为进门热心、办事顺心、离开舒心。第二,在管理上深化。从要求履行自身职责的多一些,深化到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上来,24小时为企业开通服务热线,变坐门等客为上门服务。变一次性检定检验收费为全年打包服务、全全候尽职尽责。对工作人员从公开职责深化到包括领导在内的全员公开。明示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接受社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也接受本单位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监督。第三,在形式上深化。从公开事深化到公开人,既体现正面要求,又突出负面激励,将谈话制度、12365投诉处理等进行公示,进行警示,从公开结果深化到公开过程,边干边公开,有反馈有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例如,就检定出租车计价器问题,我们接到市民的建议,主动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等。从自我评价到社会评价,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向社会发放5000份征求意见函、表、卡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评价结果。第四,在方法上深化。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用制度来保证系统的政务公开顺利、有效的运行,做到了规范管理,强制落实。并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千分制”考核项,进行立体、透明、公开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优秀的给予奖励,基本称职的取消公务员年度奖励工资。实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管理,提高管理、执法整体水平,从一月一调度变为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管理质量评审会议,每半年通过一次内审,每年通过一次外审,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纳入管理体系之中,都在大家的监督反馈之中,变由几个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全员参与。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首肯,并在全市机关管理大会上作为典型介绍了经验。

三、加强领导,保证实施

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推进,市质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监察科为责任单位。第一,明确责任,定期考核。市局党组非常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及时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管理责任,及时指导、协调政务公开工作;各职能科室负实施责任,及时公开、推行所属政务。实现了“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格局。第二,完善制度,保障效果。强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行政审批方面,审批项目能减则减,已从的24项减少到的4项,并且保证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保证一个窗口办理。选派高素质、负责的人员作为首席代表对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全过程办理,保证行政相对人满意。市局的行政审批窗口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窗口,又被评为红旗窗口。在行政执法方面,实行科所队“三位一体”捆绑运作,用利益联,用责任分,靠执法开路,靠执法提供保障,靠执法树立形象,实现行政执法主体、程序、结果合法,几年里在行政执法上没有一次违纪案件、没有一件行政复议案件被撤销、没有一件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被市政府评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政府法制办授予“辽宁省人民满意的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称号,是全省质监部门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也是当年市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届评为“文明机关”。在综合管理方面,重点体现在改革管理体制,整合系统资源上。把计量所与衡器所、特检所与锅检所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两个所,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服务手段得了增强,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政务公开工作形势。质检所通过改造升级,一次性通过省级的验收,并排在了全省前列,被评为省质监系统十佳规范院所,目前该所已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召开了科技兴局大会,提出了科技兴局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方面,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市局与3个区分局、5个直属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网上运行,已经推行两年,效果很好。在学协会管理方面,学协会全部下放到技术机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没有在学协会兼职的。在管理机制方面,实行下企业审批制度,实行零距离服务、快捷服务和亲切服务,实行事前告知制和轻微违法不予财产处罚制,进一步加强了软环境建设。第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保障相对人在政务公开中的救济权利。对于单位员工违反有关政务公开制度、规定的行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信息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践诺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部门责任公开道歉制和公务员责任行政赔偿制。并允许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方式取得救济。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市质监局及其所属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业已呈现出递进式推进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的要求。全面对外公开,实现了阳光行政;全面对内公开,实现了透明管理。全市质监系统领导班子民主、团结、和谐,干部群众想事、干事、成事的工作氛围与日俱增。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思维方式变了,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式变了,活力不断增强;工作环境变了,效率不断提高;执法环境变了,权威不断提升;管理模式变了,内容跃上新高;基础条件变了,服务水平提高;领导方式变了,执政能力增强;人的需求变了,文明成果凸现;工作思路变了,根基越打越牢;发展策略变了,整体合力增强。

以上是我对当前政务公开粗浅的认识和本单位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与政务公开要求还有差距。要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还必须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完善政务公开立法,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因此,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法制化建设,尽快制订《政务公开法》及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等,保障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党政机关政务公开每个环节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预审、评议、反馈、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制度规范操作,以此推动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第二篇: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情况汇报

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情况汇报

政务公开情况汇报

县治理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我局政务公开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政务公开内容为对外公开内容和对内公开内容,其中对外公开内容有:一公开工作职责,领导班子主要职责,工作计划,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二公开质量

技术监督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质量技术监督违法案件处罚事项、处罚标准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三公开行政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四公开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包括工作内容、办理依据、必备条件和资格、办理程序、工作标准、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违反工作规范的处理措施。四公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包括“五公开”、“十不准”、“五停止”;五公开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投诉、举报的渠道。六公开收费依据及标准,包括生产许可证申办、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申办、计量器具检定范围、企业标准备案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办理,计量认证申办及标准考核。

七、执法人员身份公示。

对外公开内容分别长期公开在县政府及局办公楼内设置的政务公开栏内。

对内公开内容:一是领导干部执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计划情况,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接受群众评议情况;二是财务收支情况。包括单位债权、债务、经费收支、其他支出情况;三是干部管理方面情况,包括:干部作用、考核、奖惩情况。

以上公开内容分别在职工大会上向全体职工进行通报,每季度通报一次。

未公开的内容:由于我局担负着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检任务,对各类产品的抽检费用,因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我局未在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但在产品抽检中,将县物价局核发的产品抽检收费标准复印并向抽检对象出示。

下一步政务公开计划:

一是对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计划、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法律法规对执法检查人员资格、数量和有关手续的规定列入公开项目。二是制定与政务公开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政务公开相配套、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制定与政务公开相配套的投诉处理、违规处罚和考核奖惩的具体办法。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美监督制约机制。我局将加大对政务公开、有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考核,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制度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严厉进行查处,对有关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以确保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第三篇: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在省政府系统普遍推行政务公开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结合本局实际,特制定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一、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

政务公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职能,加快依法行政进程的迫切需要。其目的是便于社会监督,为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条件。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扩大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有利于集中民智;有利于从根本上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廉政勤政。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政务公开要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的都要向社会公开。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

(一)本局的职能、内设机构及其主要业务;

(二)本局作为执法主体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的规章;

(三)本局制订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四)本局职责范围内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办理条件、申报程序;

(五)本局执法过错追纠、行政许可监督、行政复议受理等规范行政行为的规章制度及投诉或申请的方式、负责的部门、处理的情况;

(六)本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重大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七)需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或采用听证程序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和重要的行政措施;

(八)省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九)其他应当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四、政务公开的形式

(一)建立咨询和听证制度。制订涉及经济监督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要听取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制订颁布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要组织专家评审;行政执法中对法律规定应当举行听证的案件,要严格依法举行听证。

(二)本局召开工作会议或有关业务会议,研究部署重要工作事项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可邀请有关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也可以邀请有关人员举行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三)对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业务工作的重大举措、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通报本局职责范围内的社会关注的重要事项。努力办好《甘肃经济日报·质量与消费》专刊、《科技鑫报·质量报告》周刊等,经常及时地向社会宣传质监工作的政策措施,报道工作动态,进一步发挥宣传质监法规、服务工商企业、引导百姓消费的作用。

(四)通过在局办公楼一层大厅设置电子触摸显示屏;局信息中心对外设置电子语音信箱咨询系统、开通信息网站;编印制咨询手册等方式,将本局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处室分工、办事程序、负责人电话、规范性文件等政务公开的全部内容予以公布,方便群众监督、咨询、办事。同时实行门牌、桌牌、胸牌“三牌”制度,局机关干部一律挂牌上岗。

五、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措施

政务公开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由局办公室按照本方案组织实施,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一名同志具体做好这项工作。从上到下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按照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层层抓好落实。局政法宣教处、监察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政务公开的督查工作。

严格政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对政务公开的内容要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电子触摸屏、语音信箱咨询系统上公布的内容,由办公室汇总编辑,办公室主任初审,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审定;局信息网站公布的内容,由处室按业务职责范围提供,处室主要负责人初审,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审定;媒体刊登局领导讲话、文章,规范性文件,重要的政策措施以及重大活动报道,由法宣处处长初审,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审定;新闻发布会统一由法宣处组织,发布的内容由相关处室初审,法宣处处长审核,好范文版权所有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审定;会议公开涉及的有关事项由相关业务处室初审,办公室主任审核,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审定。重大事项报局长审定。

各处室要按照业务范围和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对属政务公开内容的相关文件、资料以及程序性规定要抓紧收集、整理、编写,按程序审定后,7月中旬报局办公室。此后,要根据工作实际,不断补充,更新、完善,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及时、准确、翔实。办公室要切实抓好政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督促审查,8月中旬完

成政务公开的发布工作。局信息中心要及时认真地做好发布的具体业务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今后,每年初要安排部署政务公开工作,年末要认真检查总结评比,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使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第四篇: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区纪委 苏国锋

政务公开是建立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围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区纪委制定的《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大调研活动的意见》,我们成立调研组,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区推行政务公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现状

2000年,我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建立了新城区政务大厅,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运行了一段时间。目前,我区工商新城分局,地税新城分局、新城国家税务局、区劳动 局、区民政局、西一路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推行阳光政务,部门内部做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是来办事的人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去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我区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筹建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通过参观学习其他区县,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根据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行政服务中心于去年底成立,区执法局、区卫生局、区司法局、区物价局、区民政局、区文体局、工商新城分局、区计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部门进驻开始运行,前期我们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印制彩页进行宣传,到现在为止,前来咨询和办事的人员还不是很多,效果不是很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公开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但由于其推行时间不长,受各种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平衡。调查发现,政务公开虽已在各单位推行,但发展明显不平衡。部分单位政务 公开制度不够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虽然在政务中心窗口受理审批事项,但对窗口人员授权不够,不能很好地行使行政审批权;有的单位虽然实行政务公开,但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方面还存在欠缺,对政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力。

(二)政务公开内容不统一、避重就轻。调查发现,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都推行了政务公开,把本部门的行政事项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但是各部门公开的内容还存在不统一、不深入、避重就轻问题。

(三)政务公开形式和程序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各单位对推行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必经程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群众需要了解的内容较多,所以纳入公开范畴的内容也较多。据调查统计,65%以上的单位综合运用公开栏、政府公众信息网、办事窗口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形式和办法不确定,公开内容有很多相互重复、交叉,办事群众不易全面掌握。

(四)政务公开制度不完善。调查显示,各单位已经建立了不少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 作的有序推行,但制度设计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对是否推行政务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公开什么,还缺少比较完善、涵盖面广、科学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政务公开的强制性明显不够,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

(五)电子政务建设滞后。据调查,部分人员不知道或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存在不足和流失两大问题,电子技术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政务公开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不快,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的路还很长,电子政务建设及待加强。

三、原因分析

推行政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推进了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但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政务公开发展。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人和部门利益作崇。对推行政务公开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行政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不敢触及矛盾的症结,害怕会损害个人和部门利益,导致行政权力的转移和下放,对实质性的事务缺少公开勇气。二是宗旨观念不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现偏差,群众观念淡薄,对政务公开工作,群众有意见,干部有议论,少数领导就是不释疑、不解惑,没有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职责。三是自身要求不严,依法行政意识缺失。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凭个人意志办事,主观随意性大。做决策、办事情不能按已有的政策依据办理,法制意识不强。

(二)体制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双管部门,人权、财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事权、责权在当地政府。这种条块分割的工作状态,导致少数职能部门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分工,阻碍了政务公开的正常开展。二是职能定位不准。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落实政务公开制度给自身工作职能带来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十分清楚,抓工作成了“无的放矢”,工作责任也难于落实。三是岗位职责不清。当前政务公开制度尚不完善、不健全,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工作目标体系没 有设臵,部门或单位负责政务公开的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政务公开究竟怎么抓,应该抓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

(三)机制因素。一是领导责任不明确。现行的领导体制造成了党政领导之间责任不明确,遇到矛盾和问题易造成相互“踢皮球”,责任落不到具体人身上。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政务公开的有关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对一些关键性环节没有硬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难以科学客观地评价政务公开的履职成效、工作水平。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对于有些单位政务公开不够,缺少处罚手段,约束力度不够。

(四)环境因素。主要是民主建设滞后。调查中有多数人认为,当前,官僚主义作风仍比较严重,办事效率偏低,一些应该给基层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对群众的投诉不受理;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工程招投标等事项中,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尊重和对待,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层民主气氛还不浓厚。

四、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整体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举措,我们认为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一)坚持领导重视和干部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良好环境,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哪里的政务公开工作就推行顺利,成效显著。针对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必须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让他们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积极配合政务公开工作。

(二)坚持规范内容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激发工作活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根本性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不断规范和创新上下功夫。一是政务公开内容要规范和拓展。“凡是运用行政权利办理与群众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都向群众公开”的要求。把群众到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的内容、依据、程序、时限作为政务公开的常规内容向办事群众全面公开,把广大群众密切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度大的重要事情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及时公开,把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关心、关系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重大工程建设等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必要内容在机关内部定期公开,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公开内容应公开尽公开”。二是政务公开形式要丰富和创新。要在继续运用已有的政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各行各业的业务信息局域网,并逐步构建系统的、资源共享的、纵横连通的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网上投诉、网上监督,推进政务工作走向网络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坚持“硬投入”和“软建设”相结合,健全体制机制,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治本之策。体制机制建设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既要解决当务之急,破解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谋划治本之策,加强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理顺政务公开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明确政务中心的 行政职能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改变集中公开与分散公开、集中许可与分散许可双轨并行的工作格局,节省和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议要明确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力,集中管理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统一定编定岗,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评价体系。规定各单位选派到办事窗口集中办公的人员至少应为单位的中层骨干,能独立行使行政审批权力。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上保证政务公开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中心的场地、设施建设。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既解决“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又要实现便利、快捷地办好事。三是要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研究和探析,逐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要对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进行整理重组,完善“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模式,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参与、评价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正常推行。四是要完善政务公开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明 显、作风良好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介、提拔重用,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应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

(四)坚持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保证。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腐败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政务公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臵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减少和遏制行政腐败现象发生。一是要在行政系统和单位内部建立双向检查制度。单位要成立以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政务公开检查小组,负责全面督促检查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力量对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并直接对本级政府政务公开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和汇报。二是要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要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利用各行政部门业务局域网、政务公开网等电子网络形式,和投资商、企业、群众以及其他行政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情报通道,确保政务公开活动公正透明、行为规范有序、信息反馈准确有效。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收集、分析政务公开的工作动态以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政务公开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要进一步落实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调查权、揭露权,公开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外部监督网络。要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社区负责人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政务公开工作的义务监督员,经常开展明查暗访,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政务公开工作有关信息,对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监督关口前移,将监督贯穿于政务公开的全过程,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稳步推进。

第五篇:政务公开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五届第四十七次主席会议精神,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市开展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协助下,于7月2日至8月23日先后到四个县、特区、区政府及4个市直部门、4个县直部门、4个乡镇,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实地察看公开栏、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

深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目前我市政务公开推行面已达到100。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四个文件,分析研究并提出贯彻意见措施,认真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对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内容和形式、制度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将政务公开工作融入到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各级各部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部门责任制。各级政府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了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了分值,各级政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并及时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及办公室,市县两级政府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普遍建立了工作档案,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比较健全,为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组织保障。

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继续贯彻实施原有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备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量化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编制个性化目录,促进政务公开走向规范化管理。创新形式,政务公开有了较好的平台。几年来,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政务公开工作逐步向全面纵深方向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政务公开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趋完善,程序日趋完整,参与的部门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通过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民主评议政务公开活动,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全方位的政务公开建设,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营造一种崇尚廉洁的政务环境,形成一种浓厚的反腐倡廉社会意识。但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开内容的深入细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随之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有关文件不学习,不了解、不熟悉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二)个别部门或单位公开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透明度不高,公开的内容缺少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实质性内容。公开程序不严格,随意性大,有的单位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完全由办事机构或承办人自行决定,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未能很好认真履行职责。

(三)在政务公开工作的某些方面怎么公开有难度。如:领导班子决策重大事项的公开;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作风建设、执行廉政准则和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的公开;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的公开;人财物管理特别是公务消费等情况的公开等等。

(四)政务公开工作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开展工作必须的经费得不到保障。

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一些部门或单位对中央、省委、市委的文件精神领会深入不够,认为政务没有什么需要公开,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不好确定;第二,领导干部认识上的原因。普遍对政务公开心理上有戒心,尤其是“一把手”,担心政务公开,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党的权威和领导威望,往往从稳定和安定团结上考虑,在政务公开工作上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机制方面的原因。政务公开必须在各级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整天忙于业务或其他事务性工作,很少有精力去筹划考虑政务公开,而机关办公室又难以独立承担政务公开的重任。因此,致使政务公开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上种种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巩固政务公开已取得的成果,在政务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性上下功夫,促进我市政务公开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对今后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立六盘水市行政投诉中心。建议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挂牌办公,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促进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加

强舆论宣传和培训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在新闻媒体开设政务公开专栏,加强对我市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报道,同时加强对各单位责任人和具体从事公开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公开工作的政策和规定,提高做好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督促各级各部门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重要性的认

识。

三是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狠抓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中办发[2000]31号、中办发[2005]12号,黔党办发[2005]12号、市办发[2006]1号、市办通字[2006]12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创新使该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各部门领导负责抓好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地区的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本地区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每年对政务工作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年底进行一次量化考核评比,对各级各部门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按责任制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工作反馈制度和政务公开工作备案制度,确保政务公开规范运行。市县两级要扩大民主评议政务公开范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代表性的职工群众代表对单位政务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评议,评议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以保证政务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完整性。

五是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一把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谈话内容装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六是严格执行政务公开考核办法。从2006年起,对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考核工作以市政务公开检查组专项检查考核分值作为市直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县(特区、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计算分值的依据,兑现奖惩。

七是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市、县、乡三级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下载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元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广元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是“阳光政府”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地区行政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该地区......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今年以来,我市认真按照《2006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五条工作意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目前,我......

    县环保局政务公开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环保局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环保工作的透明度,xx县环保局大力开展了“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

    乡镇政务公开调研报告(共五篇)

    2001年12月中办、国办发出的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后,乡镇政务公开普遍推行开来。从各地乡镇的实践来看,普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首的政务公开领......

    人事政务公开调研汇报

    人事政务公开调研汇报 人事工作政策性强,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难点、敏感点和热点事多,社会关注度高,政务公开工作尤其重要。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人事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工作......

    人事政务公开调研汇报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及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已被很多企业所认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人事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工作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机制,近期,我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