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春全民教育网中小学通识模块四测试题答案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及成果首先是()的成长与发展。答案是: 学生
2.教育教学中的任何疑难、困惑及其所想所为都是()的对象。答案是:反思3.教师的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两个方面。答案是: 个人教学效能感
4.学校情境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的主要是同伴和()榜样。正确答案是: 教师
5.预设型叙事的实施所遵循的是()的程序。正确答案是: 行动研究
6.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四种过程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这四种过程是()、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正确答案是: 认知过程
7.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 而且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正确答案是: 心理健康
8.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两部分。正确答案是: 效能预期
9.教师的效能感是解释教师()的关键因素。正确答案是: 动机
10.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正确答案是: 教师研究问题
11.对学生效能感的影响最大的方法是()。正确答案是: 行为的成败体验
12.小课题研究的课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式的,另一类是()的。正确答案是: 整体性
13.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一类,准确的称呼是()。
正确答案是: 校本行动研究
14.自我效能感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第二,自我效能感是动态变化的正确答案是: 领域性
15.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恰当使用外部强化增加学生亲历的成功经验()。正确答案是: 利用榜样提供替代性效能信息
16.教师要关注身边所存在的()。正确答案是: 小问题
17.()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答案是: 研究日志
18.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学者()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答案是: 班杜拉
19.在开展小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有所思、有所悟,这就是()。正确答案是: 局部反思
20.案例是()的事件。正确答案是: 典型性窗体底端
第二篇:2017长春中小学继续教育通识答案
一、通识作业
专题一:教师保健课程 简答题:
谈谈你经常采用的运动保健方式。
答:原地跑、上楼梯、步行、瑜珈、跳舞、跳绳、晨操 专题二: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 简答题:
结合学科谈谈你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专题三:学法懂法 依法执教 简答题:
举一例谈谈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
答: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 的目标之一。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 度民主的法制轨道。为确保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依法办教、依 法执教、依法保教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 今天,依法执教有其特殊的意义,不仅具有职业道德的意义,是教育自身得 以有序化、规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育发展和自身运行来看,教育的发 展及其教育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 势。众所周知,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 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 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的要求。
专题四:文明古国话今昔 简答题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结合十九大精神,说说你的理解。答: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时,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实践中逐渐实现体系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坚定的选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非无源之水,也是在持续发展中的。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特性?总书记做了阐释:“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专题六:百家讲坛 —— 国藩家训 简答题:
结合曾国藩的“作育人才以图自强”,谈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并谈一谈教育培养人才方向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
答: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 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 理解为只有德、智、体三个方面。人的精神结构中除了品德和智力两个方面,至少还应包括审美等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维度。全 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 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只能实现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大可能的全面发展。
专题八: 师德讲座——从师爱中寻找精神力量 简答题:
l.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
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基础工程,教师尤其是校长在民族伟大复兴中要承担责任,发达国家一个共性就是重视教育,教师要认真理解消化十九大精神。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
2.师德的现状如何? 老师应该怎么做? 答:当前教师师德现状总体是好的,也涌现出一些值得教师骄傲的教师楷模,比
如前不久电视上经常报道的张丽莉。这些教师楷模确实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把学生的学业当作最重要的一件事摆在自己心头。师德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传授给学生做人的一些道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些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教会学生。因此教师的师德很重要,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反思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2017继教远培专题作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简答题
1.通过CS 录微课的学习,请描述其中制作片头片尾、添加字幕及音频处理的操作过程。答:第一步,导入视频后,点击(片头)按钮。
第二步,会出现一个文字编辑框,可以自己更改需要的文字。做为开片的 提示说明等。
第三步,如果想在视频中间位置添加一段额外的全屏文字提示,也可以用(片头)功能来实现。首先在把光标移动到需要添加的位置,点 击鼠标右键选择(拆分),视频就被分割开了,然后在点击(片头),在分割的间隙处就出现了一个片头编辑区,即可输入需要的文字 来增加一屏单独的文字提示。
第四步,点击(片尾)增加片尾文字,点击片尾旁的下拉箭头可以选择预 设的一些项目来直接输入。
第五步,光标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再点击(字幕)可以给视频添加字幕等 文字说明。
第六步,这步集中说一下,编辑文字时的一些辅助功能。输入文字的边框,鼠标在四角变成两个箭头状时按住鼠标拖拽可以增减输入框的大 小。鼠标在边框上时变成四个箭头状时,按住鼠标可以拖动输入 框的位置。上方可以调整字体,字号,文字对齐方式,还有字幕 的显示时间可以在(文本长度)处来调整。(背景颜色)处可以更 改片头片尾的背景颜色。文字特效处可以调整所输入文字显示时 的入画特效。
2.请简述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列举不少于10种XMind 的常用按键。答: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分类:常规思维导图、平衡图、鱼
骨图、组织结构图、逻辑图、树状图。
常用按键:主页、保存、编辑主题、联系、大纲视图、格式、图片、备注、风格、图标、撤销重做。
3.在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请分别列举你所了解的新技术、新课程和新应用。答:电子白板作为全新的信息技术,它所承载的理念对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技术角度看,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这些表象的技术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这些" 内隐”的技术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的则是开放、互动、对话、合作、共享、以人为本等理念,而这些理念正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活动就更具生命力。
第三篇:2013长春市“通识培训”模块四答案
2013 吉林省中学教师“通识培训” 模块四 答案
题目1中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其课题来源主要是(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选择 题目2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意义不包括(充分挖掘家长中的物质资源)题目3教育评价的最重要功能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题目4下列行为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是(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题目5对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可以从一节课做起,人人都应做研究者)
题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调控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题目7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评价关注点的是(学生的水平等次)。
题目8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题目9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实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题目10以下行为不能够提高中学生合作意识的是()。选择一项:
d.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队
题目11对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不合理的是(对学习成绩进行排名)。
题目12《教师专业标准》规定了六大方面26条专业能力要求,这是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题目13《标准》中直接提到的要求教师掌握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
题目14《标准》要求教师应具有的沟通合作能力中不包括(教师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
题目15下列能力中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中教学能力范畴的是(思想教育能力)。.题目16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属于(过程性评价)
题目1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这说明,在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题目18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题目1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个观点说明在教育中,教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题目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好奇心是兴趣的原动力)
题目21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题目22《标准》中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归结到(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中。题目23教学目标应该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
题目24下列内容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的是(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题目25教师选择教学资源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学生兴趣与发展水平)
第四篇:长春全民学习网教师学习通识培训答案五测试
模块五
1、在陷入抑郁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认知重建)的方法 2萨罗维和梅耶情绪智力理论的四因素模型中体现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的是(情绪整合能)
3(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代表性指标。4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戈尔曼)提出的?
5萨罗维和梅耶将情绪智力的能力概括为(4)方面能力 6劣性情绪指的是(过度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7儿童与青少年面对的心理冲突主要是(独立与依赖)
8以否定、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人和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这是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指标。
9灵活应对风格的个体面临可控的环境,往往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10深呼吸、肌肉放松或想象放松等放松技术调节可以调节(焦虑)情绪。
题目1 压抑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抑制到潜意识领域当中,这是一种(主动性)的遗忘。
2在陷入抑郁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认知重建)的方法 3劣性情绪指的是(过度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4同一事件,个体是否感到压力的关键在于当事人的(认知评估)5情绪智力以(情绪和情感)为操作对象。6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戈尔曼)提出的?
8运动宣泄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缓解(抑郁)情绪。9在众多防御机制中,最为成熟的方式是(升华)
10在多数情况下,比较健康的应对方式是(问题应对)
11情绪和情感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属于情感智力的是(交往——人际关系智力)“一位教师评职称没评上,推说领导不识才”这里他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是(投射)13“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是典型(焦虑)症状。14压力的情绪反应不包括(抑郁)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这些情境折射到人们的身上就有了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的情绪,各种情绪的叠加、混合,使得人的情绪更加丰富多彩,于是又有了喜忧掺半、悲喜交加、惊喜不已,情绪的多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语言、想法,是决定情绪反映、行为的关键。情绪可划出肯定的、积极的、正性的情绪和否定的、消极的、负性的情绪。比如快乐就是肯定的、积极的、正性的情绪,而烦恼就是否定的、消极的、负性的情绪。
2.应对风格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分析自己的应对风格,以及可以做哪些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许多心理方面专家不断研究和发展有关应对、应对策略、应对风格的理论。可以说,整个20世纪研究者从一个广阔的领域认为生活中的压力和应对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虽然众多,但是对于其中一些有与应对有关的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应用不同的理论来描述人们的行为的概念”。[1]作为应对的一个子概念应对风格更是存在争议,本文来试图通过讨论应对与应对风格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心理治疗效果中的作用,对应对风格作一个全面探讨。
一、应对与应对风格
与应对有关的研究中,一个难点就是对应对相关概念的届定。“我们对于压力和应对的困惑来自于对两个概念的定义问题(石林2005)”,[2]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届定。
(一)应对
应对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应对研究早期,人们将其定义为寻求对现实的保护的任何努力。这一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太模糊,无法对研究产生指导作用。第二,忽略非现实倾向的策略(Beulter,Moos,2003)[1]。随着研究进展,定义的操作性越来越强,心理学家Lasarus将应对定义为“应对由应付(控制、忍受、减小)环境、心理需要、冲突的行为和心理努力组成的一种结构(construction)。”(Lazarus and Launier, 1978, p.311)[3],而1999年,他对应对重新界定,把应对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构。还有研究者认为应对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以管理被评价为消耗或超出个体资源的外部或内部的要求。”。[4]Matheny和其同事则将下应对定义为:应对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的影响给以忍受。[5]
从研究开始到现在,可以发现,对应对的定义有的认为应对是个体为了对付应激而采取的各种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是重要的心理应激因素[6]。因此,应对概念不仅包括针对具体应激所采取的行为的、认知的和情绪的反应,也包含针对应激而形成的一些固定的应对策略。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应对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一个是比较广泛的定义,是指针对应激做出的所有的认知的、行为的努力,这个定义与“应对技巧”较为接近。另一个是更为狭窄的概念,指与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种比较持久的模式应对,或称之为“应对风格”。一句话,应对因情景而变(Lazarus,1993),但也存在跨时间和不同应激情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McCraeCosta,1986;HewittFlett,1996)。[7]若说应对是应对是特质与过程的结合,那么在应对过程中打上了某种不易改变的烙印,这就是应对风格。
(二)应对风格
对于应对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说明。针对具体的压力情景个体做出的具体反应,可以称之为应对技巧,个体在应对不同压力时会表现出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我们可以称为应对风格。但是应对风格究竟是特质的还是情景的现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其与人格、一样是特质的,较为固定,难以变化;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既具有特质性特征也具有情景性特征。如国内学者石林(2005)认为应对风格不仅包含针对具体应激情景而采取的应对策
略,也包括跨情景的不变特质成分。[2]
正是上述原因,直到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关于应对风格的概念。查阅资料发现,诸多定义是从特质性应对理论给应对风格定义的。如早期特质性理论的研究者者认为,人们都有自己偏好的应对策略,在不同情景下都会使用这些应对策略,称为应对风格。一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可观察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示了处理压力时的倾向性和规律性,同时显示了压力唤醒时个人的不同应对(Beulter,Moos,2003)。[1]这个概念将应对方式限制于行为上,而是否包括应对压力时思维和认知的变化,而且不能说明应对风格是压力情景的反应,还是处于情景中个人的反应。若将应对风格归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此概念定义比较模糊,区分不出人格与应对风格之间正确的关系。后来,Beutler和Clarkin经过研究和综合,认为应对风格是一种通过不同方式测量诸如冲动性、情感控制程度、社交、刺激搜寻、社会回避、自我投射和社会关系中的攻击性和被动性获得的一种行为结构。这些行为特性表现了人们适应性行为的持久特性,其中包括了许多人格特征。因此,应对方式包含人格中的某些特征,但不是简单的人格构成。[8]
因此,我们将应对风格定义为人们的某种或某些行为风格,而不包括认知、情感等,这也有利于我们界定其内涵,也易于研究者制定测量工具对其进行精确测量。
二、应对风格的分类
应对风格究竟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特质,是情景性的还是特质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直到现在并没有达成一种一致性认识。因此,分类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早期分类
早期的应对风格的研究认为可以将其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回避型应对风格(avoidant coping style),另一种是直面型应对风格(confrontive coping style)。由于这种划分被认为是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应对过程,许多研究者已经放弃了这种划分。
(二)EndlerParker的分类
EndlerParker将应对风格分为情感定向和任务定向两大类,又称消极应对风格和建设性应对风格。前者主要包括了自我关注、白日梦、情感规律性反应等诸如此类的应对策略,后者包括从认知上重新界定问题或尝试去解决问题等应对策略。[9][10]
(三)国内学者的分类
心理学家罗特曾提出关于控制感的理论,而Lazarus却认为应对是一种过程,会随应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石林结合二者的将应对风格分为三种类型:灵活的应对风格、控制应对风格和非控制的应对风格。灵活的应对风格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一种应对风格,持有此应对风格的人会根据应激情景灵活调整应对策略,充分体现了应对的情景性特征。
相对与灵活的应对风格来说,控制与非控制的应对风格则较为固定或“笨拙”。控制型应对风格一般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应对方式,认为所有的应激情景是可控的,可以改变的,而非控制型应对风格则认为应激情景是不可控的,类似于中国古语所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石林根据以前研究者的理论,对应对风格进一步分类为四类型:灵活应对、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和异常应对。灵活应对风格的人善于对应激情景进行评估,若情景是可控的就以问题应对为主,若情景不可控就以情绪应对为主。问题应对的风格在可控和不可控的应激情景下,都以问题应对为主;而情绪应对风格在两种应激情景下则以情绪应对为主。而异常应对风格则是在可控情景下采用情绪应对,在不可控情景下采用问题应对。
三、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
Beutler,Harwood,Alimohamed,Malik对19个研究的综合得出一个结论:应对风格在心理治疗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是预测治疗反应。这是因为“与人格的所有方面一样,应对风格可以在人们中分辨出来是因为他不仅能借助行为容易的表现出来,还具有跨情景和事件 的稳定性。……它不能解释行为发生的原因;他仅仅用来辨别已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特定行为(Beutler,Moos,Lane,2003)。[1]
Beutler(2003)等在总结19个研究证明,19个研究中的15个表明应对风格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心理治疗效能,这些研究主要设计为:一方面提出症状的表现和改进行为技巧,另一方面提升个人的顿悟和自我觉察水平。在所有15个研究中人际关系与顿悟定向的治疗对于使用强调内化形式的行为应对策略的患者最为有效;基于症状和行为的治疗对与强调外在风格的行为应对模式最为有效。
Beutler和Michell(1981)在早期研究中也发现了患者的应对风格与经验、行为和心理分析疗法之间的内部影响关系。与顿悟疗法相比,内在化的门诊病人从经验疗法中获益最大。与之相反,外在化病人从顿悟疗法中获益多于行为疗法。后来,这些发现被进一步证明,经验疗法可以减轻急性痛苦和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的消极影响。一旦后面这批患者转为门诊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与他们应对风格的功能是相关联的。
国内研究者利用石林(2005)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考察中小学教师对压力反映时得出不同应对风格对压力反应是不同的,非控制型老师的心理反应高于其他风格。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心理患者在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时会出现上述变化——不同的应对风格对压力和治疗方法出现不同的反应。
Bloks等人研究发现,饮食紊乱(厌食和暴饮暴食)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应对风格的变化与饮食症状的改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测量可以得出应对风格对症状改变有极大作用,说明适宜的应对风格是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指示标准。
虽然许多研究得出了应对风格是预测症状改变的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预测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积极和消极的应对风格对被试的影响是不同的,既积极应对对思维紊乱、睡眠障碍和焦虑,而对情绪低落没有多大作用。
3.职业倦怠有哪三个指标?如何调整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 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职业兴趣转移。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制订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从“八五”规划以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 1995年至 2005年这十年间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 30.6%。但是,要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使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完成,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倾向与心理氛围。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政府在制定有关教育政策时 ,应该注意政策倾斜,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因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由它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所决定,会对教师的工作情绪产生重大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要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这样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
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当教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取得成绩时,应该按照奖励制度不打折扣地给予经济奖励,并且授予荣誉,肯定成绩,产生激励与示范作用。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总之,职业倦怠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应该关注、研究这个现象,找出解决的策略,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2012长春市中小学远程培训通识培训模块四讨论答案
3.如何恰当地使用外部强化增加学生亲历的成功经验?
1.研究亲历体验活动的方法
体验成功的经验法。班杜拉研究指出,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生的亲身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不断成功会使他们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所以,我想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经验,使其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
言语说明法。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简便而有常用的方法,老师如采用有体验基础言语说服,使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应有效果,但是老师首先要树立威性,使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可性度,这样说服效果应该更好。树立榜样法。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如果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也许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将选择一些自信心较强的具有示范性的学生作为他们的榜样,这样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应有重要影响。
引导积极归因法。研究成果表现:学习困难学生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不是由客观的能力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直接由不良的学习成绩决定的,而可能是他们将不良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能力差的结果,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将会发挥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我想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佳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互;其次,要训练学生避免消极的归因,不把自身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差、运气不好、内容难度太大、老师讲得不好等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学习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后三个步骤重复进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其他还有情感体验法、观察体验法、行动感受法等。
2.研究亲历体验活动的步骤
从“实、新”着眼,找准体验的切入点。“实”则是找出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的真实原因。“新”则是采取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成功体验法,成功体验要求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振奋精神,保持积极心态,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从引导入手,以学习活动引发体验的激情。因势利导,引发情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爱好独立性、创造性活动的特点越发明显。根据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使其各种心理器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在内心产生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倘若能及时地得到教育帮助和关怀,就可能鼓起勇气,重新做起。此时此刻鼓励和期待的目光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创设环境、激发情感。孩子的自信往往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培养起来的,教育者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体验的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风采,让自卑的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
3.研究针对不同个体的亲历体验活动设计策略
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教施教。不同的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各自不相同的产生效能感的条件,如何针对不同个体,设计能够被他们接受并确实有效的亲历体验活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在设计这种种不同的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策略呢?我作以下几点设想:①对于依赖性强,不愿意进行太多独立思考活动,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学习活动,能使他们进行独立学习。②对于喜欢独立学习、不爱交际的学生,教师则应设计一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学会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③喜欢通过听觉通道学习的学生,让他们通过访谈搜集信息,让他们查阅文字资料并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做阅读摘要。④对于偏爱通过视觉通道学习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他们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对话的活动,让他们掌握听、做实验、动手写等学习方式。4.研究亲身体验活动原则
体验活动应以需求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过程。体验活动应以社会的发展及学生自我发展需求来设计,设计可行性方案,通过干预在有限时间内产生预期积极的效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体验活动应凸现个体性。体验活动是极个体行为,是不由自主活动。因此,在活动中要注重每一个学生自我的内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问题面前的真实心态,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找出提高学习自我效能的方法。体验活动应注重成果的产生。一项成功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学习者对过程参与,也在于活动产生。因此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不断改进计划方案和实施策略。真正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认提高,教师也形成一定的经验成果,以利于今后更好地教育学生。
总之,设计一系列亲历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去体验,心的体验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路历程,也揭示了成功体验教育的深刻内涵;看过的容易忘记,听过的容易忽略,只有亲自实践,用心体验过的才会刻骨铭心,开启孩子们心灵之窗的钥匙就握在每个人的手中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答:看到这个题目,我心中窃笑——有点不谦虚的说:这个问题我稍微有一些发言权。因为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在校本课题,即小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小课题研究要探讨什么问题呢?现在追述我进行的几项还稍微完整小课题研究——“小学生多样化与开放性作业的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完成数学多样性与开放性作业障碍的研究”、“小学数学中年级复习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计算失误成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形结合策略的研究”等,包括我本学期现在正在进行的“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策略优化“的研究,这些其实有大有小,有的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有的则需要团队互助‘还有的是在专家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成效多多,也有的并没成体系。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研究,共同点都是:真问题——真思考——真行动——真收获。
什么是真问题?我觉得一位专家的讲座很有感触:下面是他得一页PPT材料:
“小”的内涵:
——问题涉及面小。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疑难或困惑; ——研究的角度小。对一个问题只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角度,切入问题的核,深入分析问题;
——得出的结论小。小课题得出小结论,但结论虽小,却意义重大,能确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立足课堂点小。小课题要立足课堂,服务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我们研究的方向吧!
怎么解决真思考真行动?我觉得就是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去研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还要处理好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其实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当然,在做的过程中离不开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至于真收获,我觉得我们在不断反思、不断收获的过程中要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也可以是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在成果推介上,要善借外力,不断深化小课题研究。例如,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我校引导课题组教师依托网络这个跨越时空的研究平台,充分利用教师博客、校园网、教育网,发布我们的认识、做法、成果和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以获得更多同行的回复,从中得到帮助。并以“高中管理区建设”为契机,在管理区教研中获得的信息,只要有助于我们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就要充分利用到小课题研究中去,以争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获得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