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概论[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5:2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管理基础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管理基础概论》。

第一篇:公共管理基础概论

试论述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并举出西方国家实践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一、新公共管理兴起的背景

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变革的带动下,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的科层制越发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其僵化、刻板的管理方式使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如政府机构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运作效率,新的公共管理应运而生,它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各国,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时代需要。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和不足之上的,其主要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对私营管理部门管理方式和手段变革的成功借鉴上。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与“自我服务”的管理机构,官僚机构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公众则是向政府提供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的“顾客”,提倡政府应以顾客为导向,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在这种新的政府-社会关系模式下,英、德等国政府采取了简化服务手续、制定并公布服务标准、在某一级行政区域或行业开办“一站商店”服务等一些具体措施。

第二,在私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新公共管理强调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竞争机制等,通过“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招标”等方式,取消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垄断性。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理所当然的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应该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可以根据服务的内容和特点、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把服务出租给其他公营或私营部门,政府只要对其绩效目标进行测定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到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新公共管理倡导企业型的领导者,认为公共管理人员与市场中的理性经济人一样,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逃避责任、自我服务、欺诈及导致道德风险的内在倾向,因此私营管理人员与公共管理人员在管理绩效上的优劣之分不在于自利的人性,而在于管理环境的不同;在公共管理中,繁荣的程序规则恶化了管理环境,使管理者的情绪变得压抑,导致低劣的政府绩效;相反,私营管理能够有效利用管理人员的自利、机会和风险意识,使他们适应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创造良好的管理绩效。因此,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恰当的制度环境,保证公共管理人员拥有充分合理的权威,赋予他们企业领导者的角色。

第四,政府应采取广泛的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极其困难,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政府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做出迅速的反应;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提高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同时,政府应将

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位,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第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新公共管理认为,虽然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规章才能运行,但过于刻板的规章则会适得其反,它们会使政府的办事效率下降,并对正在迅速变化中的环境不能做出反应;但企业家式的政府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他们规定自己的基本使命,并让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的使命,这比照章办事的组织具有更高的士气和灵活性以及创新精神。

第六,政府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这点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明显的分歧;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不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相反,新公共管理鉴于行政所具有的浓厚政治色彩认为,公务员与政务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正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政治功能,使他们主动设计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三、英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开始了以注重私部门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以雷纳(Rayner)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开始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1983年“财政管理创议”启动,建立起一个自动化信息系统来支持财政管理改革;1987年著名的《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政府改革的顾客导向和改善服务的特征,特别明显地体现在1991年梅杰政府的“公民宪章”的白皮书上;而引入市场竞争则明显地体现在英国公共企业和公共机构的私有化浪潮之中,也反映在1992年梅杰政府的“为质量而竞争”的政策文件上。

1997年上台的英国工党政府一直致力于新一轮政府改革。对于英国的行政现代化,布莱尔政府采取的是积极的态度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主要通过在地方政府实施的一些计划来体现其改革的取向。在这一系列地方政府改革计划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政府”计划。

“合作政府”是布莱尔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框架,其含义在于整合相互隔阂的不同政府组织,以实现政府整体的共同目的。其目标是要超越以往只关注以功能为导向的预算、目标、激励、机构管理和责任机制方面的改革,转向追求包括在政策制定、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财政预算以及信息系统上的整合,以此打造

[10]以包容性和整合性为特征的合作政府。

合作政府产生的缘由在于:此前政府所实施的改革,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缺陷。这些缺陷在于: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时的转化成本难以克服,企业管理模式在与公共组织兼容过程中产生摩擦,更大的缺陷在于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造成机构林立的局面,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形成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

合作政府就是要克服这些缺陷而进行相应的努力。1999英国政府发表了《现代政府白皮书》,提出了在10年内的“合作政府”计划,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更加侧重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合作与有效的信息时代政府。为此,工党政府在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信息技术和公务员体系等方面都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计划:

1.注重结果和参与的政策制定:主张政策目的以结果为导向,鼓励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政策内涵上注重对各种政策相关者的影响,强调政策制定的广泛参与;

2.高质量和回应的公共服务:在引进竞争机制时,明确公共服务的主体和提供方式,改进绩效评估和审查的原则,成立公民评估质量组织,加强与民众互动;

3.改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促使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注重公务员伦理精神和传统核心价值的培养;

4.建设信息时代的政府:信息技术是改革政府间割裂的有效方式,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这些计划中,可以看出“合作政府”计划在整合政府不同部门、政府与民众、政府工作人员、不同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努力。布莱尔的工党政府在2001年再次获胜后,这一计划继续得以实施,对英国政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灯塔政府”计划。

在布莱尔的政府现代化计划中,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灯塔计划,也叫“灯塔地方政府计划”。这一创意来自1998年布莱尔首相发表的《政府白皮书》中的《地方政府:接近人民》,1999年1月,英国环境、运输和地方事务部下发了关于实施灯塔计划的征求意见书,结果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持欢迎态度。1999年5月,由地方政府改进发展并具体组织实施。

在灯塔计划中,灯塔是一种荣誉称号,它由英国环境、运输和地方事务部颁发,以表彰那些通过评审产生的在某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最优质服务的地方政府。但是,灯塔政府又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其他地方政府学习和赶超的榜样。灯塔计划的设立,为地方政府间相互学习、改进工作提供了载体和机会,目的在于帮助所有地方政府为其社区和人民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推动地方政府持续改进。

灯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所有地方政府向某方面做得最好的典型学习,以提高自己提供服务的质量。1999年是灯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确定了7个地方政府主要职能作为评比的主体,2000年增加到11个。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优活动,评选出具有良好绩效的地方政府,某个地方政府在其申请的领域做得最好,会获得灯塔的称号,并且将他们的经验进行推广,以促使其他地方政府学习,经验共享。通过相互共享,形成一种彼此相互推进的氛围,进而形成政府整体绩效的提高。

总之,英国的行政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样的阶段主要涉及到政府绩效的提升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技术。可以看出,这样的改革是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以前改革的反思和改进。正是由于以前改革所进行的引进竞争机制、公私改革的完成,所以当前的改革就更关注于政府之间的整合与政府绩效提升的技术。

第二篇: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09级文产一班

题型:单项选择、判断题、案例分析、看图分析

第一章:

1.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3)制衡性与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物品及特征:

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特征: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

3.公共管理:设立一类专门的、具有足够管理资源和合法性的公共组织,依照某些特定的规则来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供给,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公共管理的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与其它公共部门;

(2)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具体内容随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有直接的社会责任;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4.P途径的公共管理

P途径下的公共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但P途径看中政治和管理的层面。

(1)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的特征

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规范性的理论研究.第二章

1.政治和行政二分由威尔逊提出来的2.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1)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前后有所变化

(2)产生了官僚制理论,先后流行科学管理思想和行为主义思想。

3.新公共行政时期

(1)价值问题在公共行政中受到更多重视

(2)官僚制理论受到更多的批评;

(3)公共政策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

4.公共管理时期

(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

(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

5.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第三章

1.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2.公共组织的结构及优缺点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制

(1)直线制的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2)职能制的优点:各职能部门在其专项业务分工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单位,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缺点:但容易出现:多头领导,使下属无所适从; 协调困难

(3)直线职能制的优点:以直线为基础,既设置了直线行政领导,又在各级领导之下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分,分别从事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管理。缺点:职能科室作为总经理的助手,仅起参谋作用不能对直线部门下达指令

(4)矩阵式的优点:(1)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

(2)具有较大的机动性。(3)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缺点:(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5)事业部制的优点:a 权力下放,有利于管理高层人员从日常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重大战略问题。

b各事业部主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c 各事业部集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d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a 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b 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3.管理幅度

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两者间是一种制约关系。

5.非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官方性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具有社会服务、社会沟通、社会评价、社会裁判

非营利组织通常也被称为非政府部门、第三域、慈善部门、独立部门、志愿部门、免税部门等。

6.非营利性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区别

非政府组织是在政治领域中定义的,它主要包括各种利益群体的组织,例如工会、妇女组织、行业协会、职业团体等。

非营利性组织是在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定义的。它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科学、社会福利及其它福利组织。

7.领导者所具备的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8.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1)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

(2)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移

(3)从职能的分化程度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4)从职能的行使方式看,公共组织由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第四章

1.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区别

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的现实状态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或冲突。

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社会性的特征

公共问题它是指那些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具有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社会共享性、公共性等特点。

2.公共政策问题判断与确立的原则

A.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问题。

B.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应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

D.公共政策问题应是政府及其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3.自上而下的的执行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强调了从中央政策决定开始,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 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分析,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模式忽视了低层官员与政策标的团体采取的各种策略;

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也就是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能够采取适当的权益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4.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第五章

1.绩效评估指标

经济指标、效率指标、效能指标、公平指标

2.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分类: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

3.正负外部效应的指标

正外部效应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之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外部效应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费用。

第六章

1.公务员管理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与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4.分类管理原则5.法治原则

2.我国公务员的组建特点

(1.)反对“政治中立”

(2)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

(3)坚持党管干部,不实行“两官分途”

3.公务员的录用

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管理的需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公民中,择优录用担任某种职务的一种制度。

(一)适用范围: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二)录用标准:德才兼备。

(一)录用方法

1.公开考试2.严格的考察办法3.择优录取 录用程序:

1、编制录用计划

2、发布报考公告

3、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

4、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公开考试

5、确定考察人选并公示录用人员名单

4.考核

考核程序:平时考核、考核

考核标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考核的方法:(1)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3)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5.培训的原则公务员培训属于继续教育。

(1)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向)

(2)学用一致(培训目标方法)

(3)按需施教(培训内容

(4)讲求实效(培训效果)

(5)注重能力建设

(培训的价值取向)

6.奖励原则

1、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2、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并重原则

3、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相结合原则

7.公务员回避制度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保持清正廉洁,防止因亲属关系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而对公务员在担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的法律制度。

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任职回避的对象:夫妻关系、直系血亲、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

地域回避,又称地区回避或籍贯回避,是指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而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

回避对象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实行地域回避。

公务回避:指遇到涉及公务员利害关系等法定情形时,为避免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而对其执行公务作出的限制

公务回避的对象: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2)涉及与本人有比较密切的四种亲属关系(即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有利害关系;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8.公务员处分的种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处分期间:

警告:6个月

记过:12个月

记大过:18个月

降级、撤职:24个月

第三篇:公共管理概论复习题

1.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2.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3.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公民B.政府C.企业D.政党

4.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5.“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6.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7.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

A.知识性原则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8.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半公共产品D.半私人产品

9.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

A.竞争性和排他性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

A.复杂性B.正规化C.集权化D.分权化

11.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网状关系D.线性关系

1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织知识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公共组织的结

构设计越倾向于【】

A.锥形结构B.扁平结构C.塔形结构D.柱形结构

13.组织为确保在适当时间,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

有效地完成促进组织实现总体目标的任务的过程,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招募C.人力资源培训D.人力资源考核

14.确定不同的决策究竟需要哪些确切信息的环节为【】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分析C.决策集成D.决策反馈

15.对每位管理者的需求和职能范围进行识别后,将需求相互重叠的部分实施集成和共享,以便剔除多余信息,减少重复信息,提高决策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环节为【】

A.决策分析B.信息需求分析C.决策集成D.决策反馈

16.最早的福利国家为【】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实施全面干预,是一个【】

A.小政府B.间接的政府C.恰当的政府D.全能的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21.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E.灵活性与专业化

22.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

A.多元化B.单一性C.整体性D.公共性 E.多样性

三、名词解释

26.公共组织沟通

27.财政预算

28.法制行政

29.领导权威

30.公共组织

四、判断题(3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32.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人格化的制度取代非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

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33.政府运用管制这个手段,所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和

内部性问题。

五、简答题(36.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37.简述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38.简述完整制、分离制各有何优缺点

39.简述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

六、论述题

40.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改善公共决策的质量?

(一)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

程序。实现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素质,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1)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

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

a合理设置各子系统。b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2)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3)

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

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

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

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包括把民主机制引人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

(三)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

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1)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其目的是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在我国当前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

41.试述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公共管理伦理教育。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有赖于正确的行政价值观的确立,行政意识、行政理论、行政认知、行政情感、行政态度等行政文化的诸多要素构成了行政模式取向,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伦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使行政系统各层级人员树立正确的公共管理伦理观,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

(二)强调公共管理伦理立法。公共管理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

(三)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在民主政治中,行政人员的公务活动是公共责任的行为,应当面向整个公民社会而不是一部分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们,发展这种公共政治传统是消除公共生活中私人化倾向和无契约、无承诺、无准则的行为倾向的基本方法。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策的干预和参与,加强公民的政府责任意识,尤其在行政系统的输人方面要强化,民众不仅仅是行政系统输出方面的被动接受器,而应该在输人与输出双向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公民社会应当创造出更多的途径和机会,例如社区与团体的讨论,以及公共媒体上的讨论等,鼓励社会成员关合并参与有关重要的公共管理的讨论,从而对重大的公共决策发生影响和进行民主的干预和监督。

第四篇:公共管理概论重点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

二、多项选择题(8×2分=16分)

三、填空题(10×1分=10分)

四、名词解释(5×3分=15分)

非盈利组织:定义: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基金会:定义: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有其自己的基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管理,以维持或协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等公共服务目的,而且提供补助金的公益性组织。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定义: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决策:决策定义: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公共事业激励:含义: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公共事业协调: 定义:公共事业协调是指公共事业组织机关及工作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系统内部个组织之间、人员之间、管理活动个阶段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和谐合作的达成管理目标。

公共事业战略决策: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能在社会中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针对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它是公共事业组织的最高层根据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资源状况和外部环境而制定的,指明了整个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监督 :公共事业监督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对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程序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五、简答题(4×4分=16分)

1、根据公共价值与私人价值的不同取向,可以把人分为哪几种

①为公共利益而调节私人利益的公共价值的追求者;

②享受公共利益而不愿“让渡”部分私人利益的公共价值的搭便车者;举例:逃票攻略

③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而使私人利益无限膨胀的公共利益的破坏者。

2、政府将一部分公共物品供给交给公共组织的原因

3、公共事业领导应具备的能力:

形成组织远景的能力

定义组织使命和宗旨的能力

制定战略和目标的能

建立组织文化的能力

建立制度和系统的能力

.执行任务的能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建立交流和联系的能力

4、公共事业决策的程序:识别问题,诊断原因。确定目标,制定标准。制定可供选择方案。评估比较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效果。反馈偏差。

5、公共事业激励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4、随机制宜原则

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使决策更加合理。

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为。

促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7、公共责任在工事业组织中被重视的原因

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的产生途径要求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的运作机制要求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环境压力也使公共事业组织必须强化其公共责任

8、事业管理的监督方式:

第一道防线:来自政府的监督。

政府采取认证制度来监督。

第二道防线:来自独立第三方的评估。

第三道防线:非营利组织的同行互律

第四道防线:媒体与公众的监督

第五道防线:非营利组织的自律

六、比较题(1×8分=8分)

1、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区别(3题)

2、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3、②公共事业管理客体是公共事业,收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4、③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

5、④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是对公共事业调节控制,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6、⑤公共事业组织的工作绩效,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标准尺度。

与企业管理: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营利性

②管理的运行轨迹不同:法律轨道/利益轨道

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

收入、政府补助、捐赠/投资的回报

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与行政管理: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

②管理方式不同:

协调讨论的方式/命令与服从的方式

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

④管理的独立性不同:独立性/非独立性

⑤阶级性与社会性不同:社会性/阶级性

二.公共事业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区别

同: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期:有任期/无任期。

2、工资:来源国家财政/来源企业利润。

3、自身素质:讲究政治素质/讲究经营管理素质。

4、工作方式:公开/隐蔽。

5、人事权限:权限受到限制/相当大的人事自主权。

6、大众传媒:接触多/接触不多。

7、绩效评估:社会效益/利润。

8、公共监督:受到各方面监督/个人行动自由

七、论述题(2题,共25分)

一.事业组织存在的意义

1.推动社会创新与思想创新。

2.提供社会福利。

3.丰富文化生活。

4调适社会生活。

5.传承社会文明。

6.促进自我实现。

1、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会遇到那些障碍,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

2、面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腐败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3、公共事业组织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第五篇:公共基础 第二章 试验室管理

第二章 试验室管理

1、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员,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认证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2、资质认定评审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3、评审准则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机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为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20、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必须包含的信息。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才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2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由CMA图案和资质认定证书编号组成。

2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由12位数字组成。第1、2位:发证年份后两位代码;第3、4位:发证机关代码;第5、6位:专业领域类别代码;第7、8位:行业主管部门代码;第9-12位为发证流水号。

2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

5、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基桩检测)项目要求从事某些特定检验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

6、评审准则对试验场所和试验环境描述: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所有工作场所;

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8、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9、检测机构应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10、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每项检验检测记录应包括抽样的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11、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通常每年1次。

12、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3、管理评审: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执行管理层根据预定日程和程序,定期地对试验室的管理体系、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动或改进。其典型抽泣为(12个月)。

14、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关于测量不确定度: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15、检验检测机构在(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情况下,应制订指导书。

16、盲杨管理:是对样品实施管理的一种方式,在实施样品的检测时,应提供必要的样品信息。

17、样品应进行(唯一性标识),确保在流转过程中不发生混淆且具有可追溯性。

18、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标识系统,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

19、评审准则要求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24、资质认定部门将检验检测机构分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监管。

25、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实施行政处罚的,该检验检测机构等级在当年直接降为D类。

26、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当符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的能力要求,授权签字人是指由检验检测机构提名,经过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签发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的人员。

27、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可以分为4个层次,《作业指导书》为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文件。

试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记录、表格、报告等文件。

28、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画两条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填在上方,盖更改人印章。

29、第二方试验室,检测或校准供方提供的产品,数据为自己所用。30、第一方试验室检测的目的是:提高和控制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

31、第三方试验室:为社会提供检测或校准服务的试验室。

32、国家实验室认可应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施评审。

33、CMA是中国计量认证的英文缩写,是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才能获取CMA认证。

34、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应当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并标注资质认定标志)

35、能力验证:利用试验室间比对确定试验室的检测能力。

36、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3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38、对钢筋拉伸试验,安全考虑应设置防护网。

39、试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0、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41、测量:是指通过试验室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42、计量溯源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标准和校准次序。

43、量值溯源等级图: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

44、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首先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其仪器、试验、工艺或计算等操作步骤等的规定。

5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标准代码中的F代表:标准的分类。60、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6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类标准。JTG XXX-XXXX。JTG:交通公,后面第一个字母为标准的分类,A、B类标准后的数字为序号。C-H类标准后的第一个数字为种类序号,第二个数字为该种标准的序号,如JTG D54表示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D类第5种的第4项标准,一字线后是发布年。

其次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结果的关系,所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指(具有各自测量不确定度)。

45、取得校准证书的设备:不一定符合要求,应经技术负责人对证书的数据进行确认。

46、一级精度的设备经校核为二级精度,设备状态标识应使用(黄色标识)。

47、设备状态标识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

48、设备的资产标识卡,为蓝色。

49、为了在两次校准或检定的间隔期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应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

50、标准物质分为二级。一级由国家计量部门制作颁发或出售,二级由各专业部门制作供试验室日常使用。

51、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格式由标题区、表格区、落款区三部分内容组成。表格区按内容可分为:基本信息区、检测对象属性区(仅用于检测报告)、检验数据区和附加声明区等。

52、表格名称原则上采用“项目名称+参数名称+试验记录表”的形式,土颗粒筛分不是参数名称而是方法名称。还要注意特殊情况的表格名称形式。

53、检测报告唯一编码采用2+2+2+2四段位的编码形式,即用专业编码+分类编码+项目编码+流水编号的形式表示。分类编码由两位阿拉伯数字01、02、03组成,分别代表材料类报告、现场试验报告、特殊参数报告。

54、试验记录表唯一性标识编码采用2+2+2+1(专业、项目、参数、方法)四段位的编码形式,即用:专业编码+项目编码+参数编码+方法区分码的形式表示。专业编码由两位两位大写的英文字母组成。第一位大写的英文字母用于区分专业类别,用J、Q、A分别代表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第二位大写英文字母为J,代表试验记录表。

55、试验记录表格中落款区的日期应为复核日期。

56、试验报告的审核签字人应是:签字领域的持证试验检测师。

57、试验检测机构专用章应盖在:报告的签发日期上。

58、规程:是对材料、产品的某种特性的测定方法的(操作过程或程序)所做出的统一规定。

1、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2、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记录。

3、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与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的要求不同。

4、检验检测机构应有质量主管(质量负责人),并赋予其在任何时候使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

5、管理体系应覆盖检验检测机构的场所:固定设施内的场所、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检验检测工作。

6、对常年从事现场检测的机构,评审准则:不仅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而且工作环境满足要求。

7、应建立和保持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在使用前进行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

8、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试验室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9、检验检测机构不仅建立和保持内部的文件程序,同时也要包括外部的文件程序并且应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变更,防止使用无效、作废文件。

10、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技术记录应包括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发出的每份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副本。

11、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储蓄的记录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12、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

13、内部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工作场所。

14、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

15、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对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不可直接使用,应形成详细文件并确认软件的适用性。

16、选择检验检测和校准方法时,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形式发布的最新方法,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

17、评审准则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避免样品在存储、处置、准备过程中出现退化、丢失、损坏。

35、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6、对于试验检测场所中凡是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37、计量检定系统即量值传递系统。

18、当样品有环境条件要求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

19、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分为现场评审和书面审查。

现场评审类型,包括首次评审、变更评审、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书面审查的类型,包括变更审查和自我声明审查。

20、分类评价结果主要提供给资质认定部门进行日常管理时使用,不得用于社会宣传或暗示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21、编制《程序文件》时,其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一致。

22、为保证使用的各种文件现行有效,试验室应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标识、发放、保管修订等各环节实施管理控制。

23、《试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4、针对质量监督系统,依法设置的质检机构的审查认可,评审依据是《检验和校准试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5、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设立工地试验室的等级试验检测机构。

26、工地试验室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根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需要或合同约定,在工程现场自行设立的或委托其他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设立的试验室。

27、模拟报告与正式报告的区别:缺少盖章。试验检测程序完全一样。

28、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是按照等级标准要求设立,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永久性试验检测机构是工地试验室的授权机构。

29、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的资源,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

30、质量管理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促进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1、授权签字人:由试验室提名,经过计量认证审核组 考核及格,能在试验室被认可范围的检测报告或校准书上获准签字的人员。

32、标准化:包括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过程。

33、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

34、建设单位不得对咨询、勘察、设计.....单位提出不符合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随意压缩合同规定的工期。

38、校准不具备法制性,是实际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属于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39、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具有法制性,属于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40、任何企业和其他实体是无权制定检定规程。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

41、校准不需要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42、校准结果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

43、自校准:利用测量设备自带的校准程序或功能,或设备厂商提供的标准样品(没有溯源证书)进行的校准活动,但不是有效的量值溯源活动。注意自校准和内部校准(自效验)的区别。

44、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不证实测量设备是否适合于预期。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目的是使测量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准确度。

45、校准规程:校准设备的依据,确认校准后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是设备说明书或相关标准对仪器的精度要求。

46、用于钢筋试验的万能试验机可采用留样再测法进行期间核查。

下载公共管理基础概论[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管理基础概论[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基础论述题3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1)政治与行政同是社会历史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

    公共管理概论模拟试题5篇

    《公共管理概论》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2、社会公共问题 3、一致同意规则 4、交易费用 5、逆向选择 6、投票悖论 7、机会成本 8、招投标制度 9、公共组织 10......

    (精华版)朱立言-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 绪论 公共管理通常可以理解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或理解为公共组织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它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基础上逐渐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答案

    2009年真题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达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

    2013年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基础参考答案

    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基础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5ADABC6-10CDBCA11-15CCBDD16-20ABDCA21-25DCABD26-30ABCAB 二、多项选择题 31ABD......

    公共基础知识点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第四章辅导(1) 第4章 银行管理一、考试大纲 4.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主体;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 4.2资本管理 银行资本的概念与作用;《巴塞尔......

    公共基础 时政

    【例题 单选】世界上第一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 ) A.川端康成 B.泰戈尔 C.莫言 D.巴金 B【解析】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新感觉派作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