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困惑到收获
从困惑到收获
——教学案一体化实施的点滴感悟
开侨中学黄文君
本学期,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展开,教学案一体化作为新课改的一种重要尝试在我校所有学科推行。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的一种课时计划。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实际上也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一个事物从诞生到接受再到实践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教学案一体化这个方案也是如此。
一.教学案一体化实施之前的困惑
困惑一:教学案的实施,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无疑教师的讲授会大大减少,如果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点拨重难点的话,会不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困惑二:“一体化教学案”其实是学案教案合一的课时计划,是学生学习活动,也教师教学活动,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要完成提问,自学,点拨,讨论,习题等环节?尤其是学生自学、讨论的环节,如何把握?
困惑三:在学生没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开侨的学生全部住在校内,所能找到的资料不多,教学案模式下学生会不会应付了事?推行这一模式会不会取得好的成效?
二.教学案一体化实施之前的准备
1.明确编写教学案目的。“教学案一体化”既是学生学习活动,又是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书面材料。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等要求,以便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它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论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案的设计和书写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体现出学法,考法和记法。
2.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案一体化”要把教学探究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和双边活动等精心组织,并在教学案中体现出来。一堂好课,一定是教学思路清晰的;同样,一个好的教学案,一定是教学思路清晰的。另外,对教学案中的课堂教学探究内容要体现新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既要求有能力的体现,又要求有素质的培养。“给人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通过对“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可进一步熟悉教材,理解规律,提高教学能力。
3.要有集体备课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集体备课,给教师以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从事集体研究,学科组还要及时收集保存前一阶段的教学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修改充实,继续使用,形成学校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后勤保障机制,就是使教学案一体化的文字材料,按时按质送到师生手中。
三.教学案一体化实施中
1.备课。开学初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在经过几次备课组活动讨论以后,决定从历史必修一复习开始尝试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备课组对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讨论后,确立了重点难点,由张玉珍老师进行主备课,然后把《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四个教学案,每人负责一个教学案(我们
备课组有四位老师),再由组内其他老师进行修改(补充和筛选)。大量的工作终于有了一份比较优质的教学案。我们分一周把这些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讨论探究问题。由于是第一次使用,学生感到很新鲜,也特别珍惜这些材料,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自学,并能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反映很不错。
2.教学案的设计。教学案的设计是“教学案一体化”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针对高中历史的特点,及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教学案的使用。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学习。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案一体化的核心部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作为合作交流的内容。这样做,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自学方法。
其次,合作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归纳总结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归纳总结。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四.教学案一体化实施的结果——初见成效
由于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课堂反馈效果很好。较以往,讲授基础知识时间节省下来了,主要用于重难点解析和课堂反馈,而且可以反复操练,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历史的本质。课堂气氛较以往活跃,以前是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多,说的机会少,而现在整堂课学生都在讲和听,增加了师生间的互相动。时间大大节省,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平时无法完成的内容,如课堂联系训练等。自从实施教学案一体化以来,受到学生的欢迎,少了“冷场”,课堂气氛较以往活跃,学生的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第二篇:从迷茫困惑到坚定信心
从迷茫困惑到坚定信心
——课改使我看到了希望
辛兴学区胡村小学
曹彦红
从去年秋设计第一篇学讲稿《落花生》,课改便正式拉开了序幕。记得从百度里看过杜郎口的课堂实录,当时的感觉就一个词“惊叹”,惊叹学生的表达能力,惊叹学生的课堂的应变能力,惊叹学生课堂上的一张张自信的笑脸,而且脑子里还画上了几个大大的问号:“他们怎么可以有这样张扬的个性?他们为什么这样快乐?我们能做到吗?”
我现在真的可以自信满满的大声说:“我们做到了!”
“学讲稿”是课堂面目一新的动力。学讲稿,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由教师设计集教案、学案、作业于一体的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学讲稿顾名思义就是先学后讲,前提是学,核心在“讲”。历经大半年的摸索探究,一本本“学讲稿”发到了学生的手中,成为了学生自学的抓手。就这样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人格引领人格的课堂效果全部得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热火朝天,交流展示更是你争我抢,课堂评价妙语连珠……偶尔我真的会感到“失落”,他们比我更优秀了,他们一个个的像小老师,那神态,那语气,那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真的很是让人欣赏。但是,这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锻炼出来的呢?我的孩子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这一步步的成长经历,我们共同付出了很多,接下来记录一些片段与广大同仁共勉。
“学讲稿”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抓手。以前的课堂我们总是说
预习预习,因为我们知道预习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了学讲稿就不同了。首先需要强调一下,我们的学讲稿,从背景资料到字词句,到语段,到一些问题串,紧扣文章重难点,难易适中,学生拿到手里,绝不会是负担。我们精心设计的学讲稿,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喜欢它,也确实如此。
记得我们在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学讲稿中让搜集背景资料“矢花菊”,我们班的第二小组组员准备的相当充分,因此展示课上,介绍背景资料的时候,他们跃跃欲试,内心掩饰不住的喜悦,其中一个孩子站起来,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手上握着一张五彩缤纷的矢花菊的图片,同学们惊呼着,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这时他右手指着图片,高声的自豪的介绍着:“
矢花菊是德国的国花,它象征着幸福,它还可以平抚人焦躁的心情。”接着同学们继续介绍着其他的资料,而后有个女同学站起来评价了这一连串的资料汇报,她说:”同学们准备的都很充分,但是张少康他们一组准备的资料最充分,是我们所没有的,所以我要把我的掌声送给他们.”顿时掌声四起,再看那一组孩子们的脸上绽开的笑容,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学讲稿让他们品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他们又怎么能够不爱上学讲稿呢?又怎么能够不爱上自主学习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的自主学才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掌声,变得更加自信。
学讲稿是通往合作探究的桥梁。结合学讲稿自主学习之后,就是我们自己称之为“菜市场”的课堂——预习课上的合作探究。你看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忙碌,有的在记笔记,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埋头整理,也许是学讲稿中没有涉及到的东西,被他们发现了;有的则搬弄着字典向老夫子似的查着什么?肯定是交流过程中字词出现了分歧;有的小组则争的面红耳赤,仔细听听原来是在商讨问题呢……在这样的课堂中我经常跟他们说的两句话我觉得很实用: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可真是的我的有感而发,每当走进小组参与到他们其中,我就会发现,他们整理的东西,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记得在《桥》一课中,我们的展示环节要赞美老汉,赞美桥,赞美党,他们整理的小诗歌,那真叫棒:“桥 你是一座生命之桥,是你给予了乡亲们生存的希望;桥 你是一座希望之桥,从你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桥 你是一座不朽的桥,洪水虽然冲垮了你,但是你折射出来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学讲稿是课堂展示的催化剂。学讲稿铺垫在前,展示交流必定精彩。这可不是吹牛。至于展示的内容呢,我们做到大家都会的我们不说,都不会的也不深入,因为那说明难。我们就是从学讲稿中提炼出一些需要提示的重点字词,语段,一些有分歧的东西,因为有分歧才会碰撞出火花。切忌展示交流绝对不是订正学讲稿。
说到这里我觉得展示交流的课堂,交流是一种怎样的形式,我们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它不仅仅是你一言我一语,更主要的是要有评价参与其中,好,好在哪里?不好怎样提出好的建议,在保护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让他进步。如果没有评价,展示交流那就是枯燥无味的自话自说,就像是炒菜忘掉了放盐,没滋拉味。接下来我还想展示
一个片段:
在一次展示课上,我们的柏子康同学到小黑板汇报时紧张了,也许是准备的不够充分,当他磕绊的汇报了好句以及感受之后,马上有同学评价道:”柏子康,我觉得你刚才的朗读在停顿的时候,马上就打断了我的想象,你能不能下次准备的充分一点。”柏子康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像犯错了似的,脸红红的。这时他们的小组长卓依马上站起来激动地说道:“我觉得今天的柏子康,他是个成功者,他以前不爱汇报,他今天至少战胜了自己,所以我要把我的掌声给予他。”全班同学热烈的鼓掌,当然我也在用力地拍着手,我也不知道是在为柏子康的勇敢鼓掌,还是在为卓依的精彩点评鼓掌,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有些眼眶湿润了。
多好的孩子们呀,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而展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展示,更主要的是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培养出来了一批高素质,高文明,高品德的孩子们。我为此而看到了希望,这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的课堂,心灵与心灵交融的课堂,是洋溢着激情、涌动着灵性的课堂,时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三篇:《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学生分析:
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 性,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课前准备: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古诗,设疑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古诗,好吗?(课件出示《悯农》,学生朗读。)
师:这首古诗是说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换来的啊!自古以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就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不怕烈日,不怕严寒,终年在土地上勤劳地耕耘着。那么同学们知道米饭是怎样来的吗?你了解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看看农作物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吧。现在(板书课题:从种植到收获)
(出示课件从春到冬的劳作画面。)
这些粮食的丰收得来多么不易呀!它渗透了劳动人们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通过课件的展示,我们可以总结出农业生产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出示课件相关部分)(1)怎样理解,“春种、夏管、秋收、冬闲”这句话呢?(2)农业生产为什么要分成四个阶段呢
(3)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也就是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获,是具有季节性的。
季节性
(板书种植--------------------收获)
我们来看看我们这里一些常见农作物的情况。(出示水稻玉米番薯)
(4)思考:我们这里现在是什么季节?可以种植什么农作物?
(5)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出示相关课件)
2、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农作物的生长与季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早就根据四季划分,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并作简介。P8页下)
(2)齐读《二十四节气歌》。(3)师解说二十四节气歌。
(4)看课本第6、7页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农作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出示相关图)
(5)说说自己对生活中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了解。(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冬至那天客家人要吃鸡。)
3、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这是因为很多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的地区,像水稻、甘蔗。有的农作物喜欢日照温和的地区,像小麦、棉花等。(出示相关三个课件)所以,农业生产还具有地域性。(板书)所以人们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选种适宜的农作物,由此形成各地不同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学生观察课本9页农作物分布图,通 3 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2)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师小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土地,为人类贡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
4.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 “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我们的粮食作物,有哪些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有哪些是从国外进口的呢?(出示课件相关内容)
二.阅读与总结。
同学们默读整节课内容,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作物 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食物,因为它是大地母亲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珍惜食物,因为从种植到收获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出示课件)
我们还要懂得,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出示课件)
三、作业
1、朗读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
2、调查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哪些是本地生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板书:
从种植到收获
季节性 不违农时
种植--------------------收获
区域性
第四篇:《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从种植到收获》
【教材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而《种植与收获》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农作的种植和收获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二十四节气,逐步养成对农业劳动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路】
在设计《种植与收获》这堂课的过程,由于我是一个年轻教师,所以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多方收集资料,甚至是亲身到农田中去体验,力求掌握更多有关农业的知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学生并不能亲身去体验种植农作物的过程,因此我在这堂课中设计了准备农作物,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介绍农作物等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对农作物的初步认识。在课堂上我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及课堂提问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堂的前提上完成教学目标。总的来说,这堂课我主要运用启发性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
【活动目标】
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了解农业产生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了解二十四节气,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弟,由于家乡的生长环境所以对农业劳动和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晋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又因为已经长时间跟随父母在工业化比较明显的晋江上学,所以家乡的印象难免淡忘。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调查了解、课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
2.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通过查找日历,观看动画《拔苗助长》,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了解)3.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活动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了解白居易的《杜陵叟》导入课题。
(课件: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都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苗未熟皆青亁。)
2.板书课题。
(师问三月、九月各是什么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种植和收获。)
3揭示课题后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感悟了解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书本6—7页,看看从课文中你们得到什么收获?
(生观察课本,师巡视指导。生观察后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1.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2.你阅读文字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让老师真是感动。3.从你的回答中老师了解到农业生产在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
2.同学们的收获真是多啊!看来这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也要大丰收了!现在老师再来问问同学们谁有在田间劳动的经历,感觉怎么样?
3.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1.你的切身感受让老师感觉到你真是个体贴的孩子。2你一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因为你能从劳动中感受到乐趣。3: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所以你们一定要珍惜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课本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了解农业生产的相关要素及农民的辛劳。)
三、交流讨论,促进了解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农作物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它的生长情况。
(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小组讨论。
3.现在请同学们推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来跟全班同学交流,看看哪一组是我们今天的“小小农业家”。
(四个小组分别派一名同学逐一上台交流,师在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后总结。评价:1.粮食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玉米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以及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收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而且大方与我们分享,我们应该给他们鼓励;2.蔬菜组除了跟我们介绍了白菜的生长,还给我们介绍了白菜的分类,看来他们已经和白菜结成了好朋友,真好!3.水果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苹果,她的声音和这个苹果一样甜,让老师顿时陶醉了。4.最后豆类组这个跟绿豆一样小巧玲珑的女孩给我们介绍了绿豆的种植和生长以及绿豆的形态。)3.通过刚才激烈有趣的发言,老师了解到一个事实,好像你们各自准备的农作物生长和成熟的季节都不一样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课件出示问题,生自由回答。师评价:1.你真是个博学的农业智多星”,2.看来你对农作物很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继续加油。)(1)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又不同的天气,你们知道天气包括哪些因素吗?(温度,阳光,降水)
(2)所以我们农作物之所以生长和成熟的季节不同,是因为他们所需要的什么不同?(温度,阳光,降水)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对,农作物的生长与这些因素都有关,而在每个不同的季节这些因都是不同的。所以,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不同季节的不同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只有不违背这样的规律,农作物才能得到丰收。
(出示四季劳作图片,师随机介绍: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2.夏天要除草、追肥,盼望庄稼茁壮成长。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4.只有把稻谷装进丰收的袋子,一年的辛劳才算是得到收获。5.冬季寒风凛冽,土地进入冬眠期,农民给土地铺上麦梗。)
5.生齐读
(课件出示: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只有不违背这样的规律农作物才能得到丰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作学习、合作探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他们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之所以不同的原因,知道农作物生长具有季节性必须不违农时才能得到丰收。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四、合作探究,了解规律
1.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仔细观察,找出小麦、玉米、黄瓜分别在什么节气种植和收获。
(课件出示问题。)2.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小麦、玉米、黄瓜种植和收获的节气,评价:同学们观察得真是既仔细又认真。)
3.拿出各组准备的不同年份的日历,找出春分、谷雨、清明、立夏分别在什么时间段。从中你得到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问题。)4.小组合作探究。5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二十四节气表,学生回答后总结每个节气的日期。)
6.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7.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发言后依次出示课件:根据四季变化、温度变化、天气现象、物候现象。评价:小眼睛真亮,心思真细腻,能从课件中发现这么多。)8.欣赏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思考主人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问题并播放动画。)
9.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凡事不能盲目求快的道理,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可以做到。)
5.小结: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能盲目求快,否则会颗粒无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观看寓言故事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段大致相同以及农作物在什么节气种植和收获,从而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五、总结
1.让我们带着对农民伯伯的敬意朗诵二十四节气歌。(课件播放《二十四节气歌》,生边朗诵边跟着节奏打节拍。)2.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把《二十四节气》用歌曲和朗诵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的最后加深对农业生产的了解,最终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板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 季节性、不违农时 种植--------------------收获
生产周期长
晋江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
灵源英塘小学:吴婉华 指导老师:蔡美容
第五篇:释放困惑 收获阳光
释放困惑
收获阳光
每个学校里往往都有这样的的一批教师,学校分派的任务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却怨天尤人,说什么自己不会拍领导的马屁,也没有过硬的人际关系。总觉得别人和自己过不去。久而久之,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别人交流,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更有甚者,渐渐脱离集体,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看你能把我咋地。成为众人唾骂的靶子,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其实,这种心理困惑在教师的成长中每个人都经历过,具有普遍性。论其原因只是自我调节的结果不同罢了。一方面一些学校管理层确实有绩效考评不公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每个教师往往在刚参加工作时都有较高的抱负,很想在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然而往往却对现实情况估计不足,应对能力尚不成熟。一旦遇到挫折,工作热情即备受打击,追寻原因也时常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外界,很少审视自我。
要克服这种困惑,要以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应对工作。首先做的就是将视线转移到内部,多关注自己一点。具体说就是先明确自己事业的目标,终极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近期目标,一一考虑清除,然后看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否是在向目标靠近,经过理性的分析后,就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就有了目标,有了动力。其次,摘掉“带色的眼镜”,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让你感到愤愤不平的老师,看看他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是如何受到领导器重的。通过了解和对比,也许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减轻内心失衡所带来的痛苦。
第三、不要是自己成为“套子里的人”把自己严严的束缚在自己的认知中,自命清高。要与其他老师多交流、多沟通,与人交朋友。遇到事情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毕竟,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往往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却是错的。你自己认为错的,偏偏在大多数人看来却是对的。因此,要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人学习等等以增加自己的学识、教学能力、判断事情能力,向前看齐!
第四、适当的表现自己、推销自己,向别人证实自己的能力。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古人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效仿古人毛遂自荐。当然,面对挫折,掉几滴眼泪无伤大雅,因为,我们需要释放我们的悲伤,而不要抑郁成疾。要学会放下、学会淡然。泪水过后,给自己一个微笑,静下心来思考得失,从头来过。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总之,在工作中。没有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对挫折。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和自我调节。释放困惑,收获阳光,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