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协委员的作用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协委员的作用
邓绍锋
农村基层政协委员是全体政协委员的组成部分。基层政协委员分布在农村的各行各业,工作在基层第一线,视野宽阔,联系广泛,信息面广,了解实际情况。最能反映和集中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情、民意和呼声。紧紧抓住委员这一政协工作的主体,全面提升基层政协委员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充分发挥基层委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对服务大局更有高度、建言献策更有深度、参政为民更有力度,笔者通过3年的政协委员经历,就如何发挥基层政协委员作用,浅谈一下体会。
一、基层政协委员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是上传下达作用。基层政协委员大多都来自生产或行业的一线,有个体户、农民、基层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人员构成,最了解基层情况。基层政协委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这一特点也使得基层政协委员听得到真话,了解到实情,从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了的社情民意向党和政府反映。同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委政府正在想的问题,正在办的事情,及时传向千家万户,告诉人民群众,搭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二是参政议政作用。基层政协委员大多是农民或者是在基层站所中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够对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一些微观的、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能够较及时捕捉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及时传递信息和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能够时刻感受群众脉搏,察民情、通民意,易于第一时间掌握和反映社情民意,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政治优势,积极反映他们的困难和意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最原始的素材、最有力的依据。
三是下调矛盾作用。基层政协委员是各行业各阶层各团体的代表,不同于政府行政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对于群众来说,把来自本行、本界别、本地方的委员视为是自己知心人,在委员的身份认同、角色定位上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从而在政府行政和群众日常活动中形成一种第三方力量的角色认同。在基层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当政府与群众之间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和谐、不协调或者与群众利益有冲突时,能够起到调解、缓冲和化解作用。
四是带头作用。基层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领域,联系着各行各业群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的言行举止、社会活动、经营行为都能对周围的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项和重大活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几年来,我市基层政协委员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争当界别的带头人。特别是农业届的代表,以担任政协委员为荣,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带头把本区域内的产业做大做强,增加社会财富。他们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扶贫助困,关爱弱势群体,以自己的行动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当前农村基层政协委员作用发挥的不足
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基层政协委员发挥作用不够重视,认为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没有宏观的认知能力。
二是基层政协委员存在“二线”、“兼职”、“额外工作”的想法。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三是活动开展不够,认为农村基层政协委员主要任务是开开会、举举手,平时没有注重调研。
四是提案水平不高,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三、加强学习,努力加强农村基层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
一是统一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政协委员的作用,多开展活动,提高政协委员的参政意识。基层政协委员也要胸怀天下,心系人民。要热爱政协工作,居其位,谋其政,真正把政协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大学校,参政议政的大舞台,团结民主、和谐奋进的大家庭,作为实现理想、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场所,以推动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为己任,履行好委员的应尽之责,积极参政议政,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科学发展多谋善计,勤献良策,为政协增添光彩。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在提案的质量上。对于基层政协委员来说,必须面向基层,发挥自身优势,精心选题,选择那些事关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提案的选题。并在提案中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党委、政府,真正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提升参政议政的质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政协委员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才能贴近民心,关注民情,集中民智;才能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基层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选择我县“四县”战略目标,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普遍关注,政协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坚持未经深入调查研究的不进言。努力做到深入联系实际,全面掌握情况,深刻分析问题,使协商有据、参政有方、议政有道。
四是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参政议政取得实效。政协参政议政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结合十八大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基层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推动基层政协工作的深入发展。其次要积极投身于实践。每一位基层政协委员要积极为政协创新工作出主意、想办法,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新办法,提出新举措,使基层政协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使基层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实效有一个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乡政协联络组
第二篇:浅谈如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细胞”,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组织要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是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现结合丛台区政协实际,粗浅谈一谈如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一、提高综合素质,让委员有履职之力。组织委员系统学习《政协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十七大精神、胡锦涛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等内容,及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委员的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参政议政本领。积极进行专项教育,使委员了解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要享受政治荣誉更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履行好委员职责,努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体现政协委员的自身价值,从而使广大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二、搭建履职平台,让委员有履职之地。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委员活动室、委员俱乐部等新的履职平台,使各方面的委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履职阵地,委员履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狠抓委员活动室建设,投资十余万元,规范了乡(街)委员活动室、界别委员活动室和驻丛市政协委员活动室,进一步增强了政协委员的归属感。动员界别、乡(街)活动组,以委员活动室为阵地,组织开展联欢联谊、座谈交流、议政建言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市政协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廊坊市等兄弟政协纷纷前往参观学习。以政协委员俱乐部为平台,组织了一系列才艺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政协组织的整体活力,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成功举办丛台区政协委员俱乐部“庆改革.迎新年”演唱会,市政协领导及其他18个县(市、区)政协主席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组织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风采颂伟业”艺术作品展,征集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艺术设计等委员作品680余件,在委员企业和机关大院巡回展览,并制作成大型纪念册——《风采颂伟业》,展示了政协委员风采,歌颂了丛台发展成就。
三、创新活动形式,让委员有履职之机。不断创新委员活动形式,努力创造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采取定期活动与不定期活动相结合、一般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出联谊相结合、履行委员职责与丰富文娱生活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履职活动的灵活性。聚焦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提案办理、专题调研、行风监督,采取小组视察、联合视察、界别调研、专题调研、“请进来交流”、“走出去取经”以及座谈、问卷等形式,广泛深入调研,服务党政
决策,进一步增强了履职活动的多样性。此外,积极组织专题协商会、委员议政会、政企座谈会、民主评议会等活动,为委员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优化履职环境,让委员有履职之情。完善《委员履行职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了履职、考勤、奖励、惩处、劝辞等制度,从体制上规范了委员的履职行为,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以打造“政协委员之家”为目标,积极走访帮扶委员,努力维护委员权益,进一步优化了委员的履职环境,激发了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主席、副主席带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积极为委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当好政协委员的“娘家”和“靠山”。帮助委员企业分析经济形势,解读经济政策,指导制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思路,促进委员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筹建委员企业担保公司,帮助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支持委员企业做大做强。仅2009年,区政协就为委员解决项目引进、手续跑办、融资贷款、看病就医、子女上学、户口迁移等工作生活难题129件,进一步增强了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
第三篇:浅谈如何发挥政协委员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政协委员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指出:“面对跨世纪发展的繁重任务,党和人民对政协的要求更高了,人民政协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人民政协应该也完全可以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世纪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政协委员既是人民政协组织的一员,又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当一个政协委员,的确是非常光荣的。但如何当好政协委员,如何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作用是政协工作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研究和探讨如何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实际上就是研究和探讨政协委员在政协这个政治舞台上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的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的前提
第一是政治素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首先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多党合作成功进行的首要政治前提。这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自觉选择。是实现我们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现实需要。对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问题,我们绝不能含糊,绝不能动摇。同时,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自觉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决定了每个政协委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在风云变幻的各种环境中立场坚定。如果忽视了政治意识,就偏离政治方向,就会走到斜路上去。因此,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对于每个政协委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是业务素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协委员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心上献计出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政协委员就必须在政协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关心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所要求的。能做到这些,这就要求政协委员必须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充分利用全委会、委员活动小组活动,参与各专业委员会的调查、视察等活动。使委员充分认识自己的使命,珍惜自己的神圣权利,也要发扬奉献精神,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要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多花一些精力在参政议政中力求做到“四勤”。一是勤动脑。也就是要求自己广开思路。要多关心一些国家、地方和群众的大事,多思考一些事关大局的问题,多出一些利民的点子。二是勤动口。也就是要求自己广开言路。在参政议政中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的重要事务积极发表意见,敢于认真负责地讲真话,提出各种实事求是的建议和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三是勤动手。也是要求自己勤于动手。通过书面文字大胆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份量、有独特见解和意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批评建议,积极提出委员提案或专题调研报告。四是勤动腿。也就是要求自己勤于迈开双腿。多接触一些群众,多交一些朋友,多同有关方面联系,多做一些调查研究。要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业务,增强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的才能。
二、履行职能、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
政协委员,要参与政协的工作,无论是履行职能,反映社情民意,还是联系各界人士,增强政协工作活力,都离不开委员的参与和作用的发挥。
第一,积极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及专门委员会活动,积极参政议政。政协的各种会议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载体,参加会议是每个政协委员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参政必须参会是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最基本而必须的要求。
政协工作的主题是团结民主,民主监督又是政协三大职能之一。《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第九条指出:“政协委员民主权利应受到保护。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各种意见都可以充分发表。”可见,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就是依据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其它形式的协商座谈会议,通过全会中的小组讨论、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等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协商,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由此可见,政协的各种会议是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和有效保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专门委员会是政协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也是委员职能、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各个专门委员会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组织有关委员进行视察、调查研究,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针对性、有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协助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搞好工作。
第二,撰写提案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提案是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的、经常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政协委员一项特有的民主权利。委员提案可以简要概括为五性:一是民主性。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映民意的一条重要的渠道,二是参政性。它是委员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发表政见的重要方式;三是监督性。它是委员发挥民主监督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场合的限制,委员有意见、建议随时随地可以写成书面材料作为提案提出;五是实效性。对委员的提案,有关党政部门要予以办理,并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有答复,基本上已形成规范的制度。
第三,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是李瑞环主席倡导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他明确指出,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应当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强调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委员自身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对于活跃政协工作,履行政协职能,对于帮助执政党和政府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就是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在政协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政协、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做好这项工作,就能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更加切实,民主监督更加有针对性,参政议政更加富有成效。
第四,专题调查、视察,积极参政议政。委员调查、视察工作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和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建设政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监督的前提是知情。委员调查、视察的过程,就是委员知情的过程,也是委员有效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过程。政协委员来自各个方面,知情才能出力。委员通过调查、视察,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委员调查、视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下情,反映民情,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调动委员知情出力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政协的整体功能。通过委员调查、视察,不仅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在本地区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效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政协工作。
三、为委员履行职能搞好服务,是发挥委员作用的重要环节。
第一,热心服务,激发委员热情。政协机关作为政协为委员服务的机构,应当切实发挥参谋、助手、协调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委员知情参政创造条件,帮助委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把握大局。积极催办、督办委员提案、建议及社情民意的办理工作,并通过召开专委会等方式,向委员通报办理情况,让委员及时了解所提意见和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进一步激发委员的参政议政热情。
第二,主动协调、激励委员信心。政协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委员所在单位的支持,要做到争取多沟通、多联系,认真了解委员的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委员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政协工作的关系,积极为委员履行职能,争取更多的便利与支持,并认真帮助委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深同委员的感情交流、密切同委员的联系,使其切身感到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委员做好政协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总之,要通过加强联系,切实密切政协组织与委员之间感情,增强政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委员能够心情舒畅,尽职尽责地参政议政,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的优势在于委员之中。这是因为政协职能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政协委员有组织地履行职能的活动来体现的,政协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无论是履行职能,反映社情民意,还是联系各界人士增强政协工作活力,都离不开委员的参与和作用的发挥。委员没有积极性,对政协工作不热情,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充分认识到政协委员是地位、是荣誉、更是责任。有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就能积极参与政协的各项活动,尽力发挥委员的聪明才智,以良好的形象和行为影响他人和社会,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政协委员。
第四篇:政协委员的作用
政协委员的作用
2011年03月10日 23:10 来源:财新网
一位政协委员的同事对她很不理解:“你们不就是养养神儿,认认人儿嘛”
【财新网】(记者梁冬梅)几天来旁听“两会”政协小组讨论会,时不时听到政协委员的自我调侃,多与政协委员的作用有关。
一次,一位政协委员在小组发言前念了一条短信,前面长长的一段说的是中国各地的人在一起喝酒,谈些什么内容。正当大家听得一头雾水,最后一句点亮了全场:政协委员在一起,像老奶奶,“唠叨唠叨”。这颇得各个在座委员的认同,接下来委员发言就都以“老奶奶”自居:尽管是老奶奶,还是要唠叨唠叨。
另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则从侧面反应了普通群众对政协委员作用的看法:
这位从事中学教育的政协委员,在参会之前需要向校领导请假;回去之后,该补的课依然要补。
同事对她很不理解:干嘛要去参加“两会”,那个会议不就是养养神儿,认认人儿嘛。一位校领导更是直白地说:所谓政协委员,不就是民主的花瓶嘛。
在小组讨论中,一些政协委员也会无意间透露出对政协工作的不满:
“许多地方的政协委员人选,都是协商出来的。至于政协委员的作用,也就提提意见保留着。再往基层,唠叨唠叨就行了。我们跟人大的表决,是有区别的。”一位委员说。
这位委员还接着抱怨说,“每年的提案,政府也不给我们一个反馈,都是我们自己统计,有多少提案被采纳了。”
这时,有委员插嘴了,“政协提案什么时候有用?——政府各个部门想干这件事的时候,你提了有用。如果不想干,你要一直提到他们想干的时候才有用。比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早就有政协委员提案提过,没用!”
“只要涉及到制度问题的话,政府部门基本上不会有反应。”上述委员义愤填膺,“这么折腾几次,我们就不弄了。有些人干脆就不参加会议了。”一位曾经当过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委员,则发言说:“其实人大代表的会更没意义,每次都是理解和解释报告内容。每当有大领导要到某个小组参加联组会议,更基本上都是各个地方领导发言,谈该地的建设搞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市创先办2011-07-02 14:55:
4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发挥党在农村各项事业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管理农村事务、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协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等繁重的社会职能。农村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其能力和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蕴涵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征地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面临着大量矛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如何,直接关乎着农村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部署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大理市有35个党委,197个党总支,1317个党支部,32618名党员。其中乡(镇)党委11个,农村党总支111个,农村党支部539个,农村党员15746名,分别占全市的56.34%、40.93%和48.27%。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使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一)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定期不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大理市加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明确要求乡(镇)党委每年至少要向市委报告1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把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抓重点、攻难点”,着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薄弱、支部党员无议事活动场所、党组织活动经费无着落、党支部感召力弱、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难题,实施以“找准位子、建好房子、亮出牌子、树立旗子、安排票子”为主要内容的“五子”工程,实现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一是抓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上级党委下派等方式,从机关干部、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中推选村党组织书记,在党员人数达150人以上的村增设专职副书记,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经换届选举,64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占58.56%;1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妇女比例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增加、综合素质有了增强。二是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选派11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积极整合资源,采取项目打造、产业扶持、亮化村容、发展特色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市111个行政村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51个,占45.95%,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8个。三是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投入720.86万元,分两批完成54个新(改)建村委会村办公楼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把活动场所建设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延伸,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自然村(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目标。通过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显眼处悬挂党组织牌子,室外悬挂国旗,室内配置党旗,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四是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从2010年起,为每个行政村党组织安排2万元、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安排1000元或3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组织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五是实施“四大培训工程”。在大力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致富工程”培训的基础上,首次把村民小组长纳入全市村“两委”干部培训范畴,通过开展“农民讲习所”、“两校进村”、“政治夜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形式,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双带三培养”为抓手,投入482.9万元,帮扶贫困党员1525名,1267名优秀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1578名党员被培养成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运输大户、营销能手和经营管理者,其中有346名党员优秀致富能手被安排在村、组干部岗位上培养、锻炼,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坚持“抓覆盖、拓平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调整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支部,先后建立了大理镇下兑无公害蔬菜协会党支部、下关镇大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党支部。加大在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党员发展越来越来年轻化、知识化,全市“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已全部消除,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途径,广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员共学、支部共建、帮民致富”、“一挂双包、一体联动”等帮扶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充分依托11个农民服务站和111个农民代办服务点,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有保障”。
(四)坚持“抓保障、聚人心”,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从2010年起,给予每名村党支部书记每月100-300元的岗位补贴。实施“农村党员关爱行动”,对全市60岁以上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出台“大理市在职在编村(居)‘两委’干部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以及《大理市村(居)委会干部工作实绩评价考核办法》,为职在编村“两委”干部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录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五)坚持“抓典型、树标杆”,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深化“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发挥区位优势,把公路沿线、产业发展好的党组织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把下关镇荷花村培育成省州市三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了12个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大理镇东门村选树为省州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遴选出18个市级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评选表彰了6个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层层建点,切实发挥出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向外界推介大理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品牌的“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重经济,轻党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不强,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将经济工作作为“硬任务”,把党建工作看成“软指标”,对党务工作存在“谈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抓手,工作力度不大、落实不到位。由于不能较好地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抓党建促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不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好。农村基层干部“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和发挥。受传统观念和地方宗族观念的影响,在培养后备干部上论资排辈,造成班子结构不合理,村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大理市村党总支书记中,男性干部多,女性干部少,女性仅占8%;高层次学历的少,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1%;村民小组干部是党员的比例不高,村民小组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79%。同时,还存在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少数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不配合,工作中互不通气,互相扯皮,不能较好地发挥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严重损害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一些行政村基本上或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多数,大都依靠各级补助,仅维持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由于集体经济匮乏,“空壳村”较多,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困难,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
(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农村党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和“一高三低”(年龄高,文化低、技能低、致富本领低)的现象。就大理市而言,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女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18%;年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35岁及以下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4.18%;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初中及以下的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2.92%。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要求“不同步”,小农意识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想学、不会学、学不来、不会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掌握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从优秀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复退转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不够,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加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少数党组织党内活动仅限于看书读报念文件,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活力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党组织和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从总体来看,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大部分已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但还存在早建的面积小、标准低、设备简陋、功能差等问题。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大理市52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中,有活动场所的党支部有202个,占39%。大多数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活动,都是通过租用场地、与老年协会共用场地、借用党员中心户房舍等方式进行。已建成的活动场所缺乏必要的电教设备、学习资料、宣传栏、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使用制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日常办公、党员活动等方面,综合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发展地方经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美好家园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定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着力培养一批“领头雁”,确保基层党组织能人主事。突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一个重点,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领头雁”。一要创新选用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推行“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基层干部管理、培养和选用模式,促进基层干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坚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打破地域、身份和资历界限,不拘一格选拔“村官”,尤其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二要创新培养机制,做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目前,各地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把解决农村后继乏人问题作为长远之计来抓,加大力度做好村级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采取村民小组推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发掘苗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抓实“三培养”工作,通过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党组织生活,参与村务决策,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式,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平台。三要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即定权责立规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用心”做事、“安心”做事。
(二)着力打造一批“桥头堡”,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做法,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企业+支部”等模式,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要
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组账村管”、“村账镇管”制度,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深化“两推一选”,探索公推直选,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三要建强党组织活动阵地。加大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以各种形式投资新建或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产进行维修、改建,全面解决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切实把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着力聚集一支“主力军”,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只有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要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二要改善农村党员结构。加大在青年农民、妇女、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以及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三要丰富活动载体。针对当前农村组织活动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在开展好学习活动、支部会议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化创先争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和“进农家、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做到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村一个特色,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内在动力。
(四)着力发展一批“富裕村”,激活农村持续发展不竭动力。一要管好用活现有资源。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制订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村级党组织要明确优势,管好用活现有资源,充分依托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创办实体、提供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品牌产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构建专业化生产、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增收稳定的产业经营链,不断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采取领导挂钩帮、部门包村帮、联建支部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集各方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着力健全一批“好机制”,实现城乡党建统筹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目标管理、考核、离任审计等措施,不断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三要构建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体系。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把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搭建“1+1”结对共建平台,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行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务转变,由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转变,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四要建立彰
显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争创机制。不断深化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制,通过量力提诺、支部审诺、认真履诺、群众评诺的方式,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的形象。把“评星授旗”常态化。建立星级达标标准,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评星授旗”活动,通过党员自评、党内互评、群众评议、支部点评的方式,让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积极探索“党员中心户长制”,在党建和群众基础好、人口集中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内,采取村党总支部考察推荐提名、村民推选的方式,把有威信、“双带”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推选为党员中心户长,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长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为民办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致富带头领路、公益事业协调的作用,使中心户内无矛盾,党员身边无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