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地旧城改造经验
各地开发模式
1.美国纽约:社区企业家模式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该模式偏向于以市场调节为主。据1973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计划终止时,在1000平方英里的城市土地上实施了2000多个更新项目,拆除了60万左右的单元房屋,搬迁了200万居住人口。继而,在同样的土地上25万单元新房屋拔地而起,另有约1.2亿平方英尺公寓和2.24亿平方英尺商业面积也建于此类土地上。
2.英国伦敦:功能提升模式
英国旧改的资金筹集模式是一种基金模式,通过各方进行公开竞投发放运作。20世纪90年代,“城市挑战计划”、“综合更新预算”和“欧盟结构基金”三种基金的推行,基本奠定了英国旧区改造的资金模式。改造的动机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基金公开竞投与地方伙伴关系相辅而成,各方参与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同时,也为各方利益集团提供了交换观点、建立共识的平台,使得决策方案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使得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考虑更加均衡。
3.我国香港:旧区激活模式
香港有针对旧城改造的市区重建局(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土地发展公司,2001年变为市区重建局),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着详细的了解与规划,其主要职能在于统筹规划、收购业权、集合地盘、进而通过公开拍卖的途径或招标的方式向私人发展商出售土地,激活旧区土地资本的活力,实施改造目的。
主要经验
1.规划在先。均有长期的规划,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还有景观规划。
2.专门机构负责。设有政府专管部门或城市开发公司,对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有详细的了解与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代表。
3.法律保证。在英国的内城复兴过程中,制定了很多法律。最早可追寻到19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住宅法》(1890年),要求地方政府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旧住区的房屋进行改造;另有1969年颁布的《地方政府补助社会需要法》和1978年的《内城地区法》等。日本制定了专门的《日本住宅地区改善法》,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发布了《市区重建局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市区重建任务的承担者、重建资金来源、重建程序、对业主的补贴等具体事宜,指导市区重建的有序开展。
4.居民权益保障。各地均把居民和公众权益作为旧区改造中核心考虑的问题。从规划开始保证公众实权参与的权利,在旧改的整个过程中居民利益保障一直能得到正常体现和法律保护。社会评估贯穿在旧改方案和实施过程之中,并进行后效评估,及时调整居民利益。
5.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德国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
(1)调查研究。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
(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
(3)整顿措施。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
(4)建设措施。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
(5)结束旧城改造。
在日本,除严格申报程序外,在决定项目计划时,实施者必须按建设省令的规定将其情况公示。在与所有利益方、权利方达成协议以后,才可以进行拆除不良建筑、土地整治、住宅建设等工作。
在香港,市建局在财政司司长批准该业务纲领及业务计划的当天,需致信重建计划项目涉及的所有业主,就具体事宜(如收楼价格等)向其征求意见,要求其限期回复。一旦达成协议,市区重建即可展开拆除、改建、重建等工程。
各国各地旧区改造中执行标准的制定,既有一些硬性的、国家层次的标准,又有改造地区居民或地方政府就某一改造项目而制定的特定标准。
6.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对古建筑和城市遗产的保护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72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制订的历史性规划大纲《马丘比丘宪章》,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提高到重要高度。
7.发挥各级政府及私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旧城改造资金。
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就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它重整了数以百计的社区形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治理的原则进入旧区改造领域,利用私人和社区资金进入旧改已成为各国共同考虑的办法。
第二篇:旧城改造经验
旧城改造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对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区形象、促进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天心区是长沙旧城改造任务较重的区,近年来,我们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结合,有效推进了改造步伐。
一、注重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旧城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推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着力把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改造的有序推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定位。在认真摸清底数、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政府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编制改造规划,明确改造定位。如将太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来改造,将黄兴南路作为商业步行街来建设,将坡子街作为美食街来改造,等等。同时,将政府由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第三方“转型”为最大化保障群众利益的“第一方”,着力解决拆迁中的住房、就业、就学、就医等老百姓的实际难题,为改造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市场模式运营。面对旧城改造过程巨大的资金需求,我们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达到了既完成当前改造,又兼顾后续管理的目的。如在黄兴南路步行街、坡子街等项目的建设中,我们通过严格“招拍挂”程序,成功引进了三兆公司、大韵公司分别承担其规划、建设及整个后期运作、招商、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目前由北京华远公司运作的金外滩项目投资将达100个亿。三是坚持联 1 动方式管理。作为政府主导的工作,政府在做好规划、定位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联动与协调,以保障改造的顺利推进。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黄兴南路建设指挥部、坡子街建设指挥部、南湖片区指挥部、顺之安棚改公司等一系列机构,服务各个项目的加快建设。在后续管理上,建立了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统一配置各方资源和调度重要工作,为项目运作和后续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二、注重改善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作为传统商业区和居民聚集区,旧城区提质与否直接决定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我区坚持从提高百姓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着手,大手笔推进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亮点工程。
(一)积极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自2006年开始,我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全区63个社区综合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形成了以涂新、白沙井、仰天湖社区为代表的精品改造工程20余个,有力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一是科学确定整治规划。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根据区情实际及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了社区整治规划,着重就社区基础配套、脏乱治理、窗口亮化、管网改造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管理整治环节。围绕强化整治工程程序管理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由区、街两级联动配合,规范了调查摸底、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等八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并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公司管理的方 2 式建立了长效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程序化工作、有序化施工。三是精心打造整治亮点。在广泛征求民众及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社区的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管道铺排、化肥池改建、垃圾桶改造、拆违控违等细节工作进行了具体定位、分类规划和品质建设,促进了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社区。四是全面完善整治机制。成立了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整治工程指挥部,明确了区党政一把手定期现场办公、工程指挥部“周调度、月总结”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责任上肩、人员到岗、资金到账,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积极推进背街小巷提质。搞好背街小巷的改造,就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是规划上贴近群众。努力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背街小巷改造有机地融为一体,结合街巷原有的建筑质量、生活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化遗产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二是功能上力求完善。包括门前马路的维护、路灯设施的配备、绿化的养护、下水管道的铺设、自来水管线的改造、垃圾的合理处置等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设施的改善,都力求能更好的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建设上注重特色。比如,按照整体布局和效益分析,建设了长沙首条形象样板路——大古道巷、全市首条历史文化特色街——古潭街,打造了太平街、青山祠、西文庙坪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签证关、验收关和评审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推进棚户改造。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全区共完成128万㎡的棚户改造,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12㎡。一是组建了棚户改造公司。由政府全资组建了顺之安棚户改造公司,全权负责全区棚户项目改造。同时,由市区共同出资组建南湖新城公司,负责南湖片区的改造。目前市、区财政投入棚户改造资金6亿元,依托政府成立的南湖棚改公司融资32亿元。二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方式。主要是采取了保护性改造、项目带动改造和片区整体改造三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南湖片区改造,作为长沙市最大的棚户区,总面积5457亩,其中棚户面积3638亩,有棚户居民3万多人,需要拆迁资金53亿元。片区自2007年7月启动以来,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同志先后两次来现场视察。截至目前,累计拆迁单位190个、住户3028户,大型市场4个、经营户863户,拆除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三是加大了有机棚改力度。对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古道巷地区、学院街地区,坚决按照“传承与改造相结合”的理念进行改造,在建筑风貌设计上注重发展新文化、保留老文化,并充分利用传统的历史遗迹、人文资源,综合发展商务、旅游等产业,努力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湘楚历史生活方式相结合,促进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四是强化了拆迁房源保障。遵循“多元安置”的原则,通过货币安置、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在线发布房源信息、扩大经适房和廉租房筹措范围、引导安置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棚改住房 4 保障体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和理解。五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机制。全区成立了由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四大家有关领导参与的棚改协调领导小组及棚改项目、有机棚改和企业危改四个工作组,建立了现场办公、定期调度讲评等工作机制,并调派精干力量深入项目拆迁一线,确保了改造顺利推进。
三、注重改造建设与保护利用相结合
作为长沙市古城区所在地,天心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可谓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在推进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强化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恢复。按照“整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在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期作出了保护长沙历史文化风貌的决定,有效避免了盲目大拆大迁、重复建设和同质建设。特别是大力挖掘和重新整理了湖湘历史文化,将尘封多年的历史人物、事件、古民谣还其本来面目,将大量淹没于背街小巷中的人文资源发扬光大。如在古谭街,我们充分考虑其文化含量,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街巷格局,采用仿古手段,再现了明清时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和市井文化。又如在对城南书院所在地妙高峰巷的改造中,我们设置了雕塑景观和绿化景点,充分展现了昔日“城南旧事”的风采。二是强化亮点特色的打造与提质。对于独立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在稍加修葺之后,使之成为展示长沙历史文化风韵、体现现代文化风格的特色景区。如贾谊故居、天心古阁、白沙古井、第一师范等主打景点已经成为来长沙所必到的景点。特 5 别是在对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我们保留了道路两边的古建筑、青石路面,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仿古招牌,将其打造成了展示古代建筑、演绎传统戏剧、制销文化精品、交会文人墨客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又如在城南西路的改造中,考虑到道路与杜甫、黄兴、张仲景、蔡锷等历史名人有着历史渊源,我们把临街店铺的外墙修葺成明清式古建筑,街边路灯也配合以具有浓烈古韵的灯笼式灯具,使整条道路和沿线的天心阁、蔡道宪墓、社稷坛、天妃宫等历史遗迹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打造了一条展现长沙深厚人文底蕴的名阁名人路。三是强化开发项目的引导与控制。为不破坏天心阁西眺湘江的山水洲城视线走廊,我们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对地处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坡子街和学院街地区的项目,包括德胜广场、南湖片区北部棚改等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因素进行了协调,并采取了建筑限高、容积率控制等手段,保证城市的整体布局错落有序,又不破坏现有格局。
四、注重提升形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旧城改造,既是对城市功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更是培育产业的最佳平台、发展经济的良好契机。对这项工作,我们不仅仅停留在改造城区面貌上,更多的是注重通过改造来促进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一是突出土地的开发利用。旧城改造,首要牵涉到的是土地问题。一方面是加大对土地的整理,努力将土地存量转化为发展载体。目前,已整理各类土地达3000多亩。另一方面是加大土地开发,目前已有金外滩、景江融城、书院官邸等项 6 目进入,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盘活。二是突出产业规划的提质优化。旧城改造,如果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势必发展受阻。着眼发展效益的提升,我们在规划设计、改造建设、产业引导等方面都力求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特别是针对老城区以传统商贸业为主导的现状,着力引进了王府井、沃尔玛、平和堂等具有影响力的商贸品牌,打造了平和堂商厦、五一新干线、新世纪大厦等一批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品牌楼宇,实现了旧城改造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三是突出特色街区的建设繁荣。好的形象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旧城改造,我们特别注重通过对原有街道的改造提质和产业引导,力求改造一片、繁荣一片、发展一片。如对坡子街的改造,我们注重它历史积淀的餐饮文化,将其规划建设为民俗名食街,在重新改造后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品牌餐饮、名特小吃入驻,成为了长沙餐饮文化的品牌。此外,还规划打造了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解放西路酒吧文化街、人民西路清吧街、白沙路茶文化街、大古道巷字画街、小古道巷箱包街等一批产业各异、风格独特的特色街区,实现了改造、提质与发展的多赢。
第三篇:旧城改造
探讨富民服装城对南充市旧城的改造
南充市旧城的现状
a.b.南门片区:旧城改造快速推进的条件
南门片区位处南充市顺庆区南门坝滨江生态走廊腹地,东连高坪,南通嘉陵,扼守三区交汇、两河中心的黄金地带。
此片区居民住的是大棚户,夏天燥热、冬天寒冷、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居民需要改善生活条件,旧城改造顺从民意。
此片区均是居住区,无商业形态,折迁成本低,可具操作性。
在滨江大道和玉带路的交汇处是新修的四桥。四桥的修建有利于缓解高坪到顺庆,嘉陵的交通压力,加强三区的沟通,符合城市规划。
b.西门片区:旧城改造难度主要的原因
西门片区主要以西门市场为中心。西门片区是旧城商业区,商铺折迁成本过高,只有降低该片区的商业价值,拆迁才具可操作性。
西门片区商圈形成,主要西门市场的带动。西门市场如果消亡,才能除低西门片区的商业价值。
西门市场产权的分割,形成众多的小业主。在改造中,各个小商户漫天要价,不支持政府的决策,使得西门市场的改造和发展步履艰难,成为政府的心病。面对这样的一个杂乱无序的片区,政府无从下手,无法改变现状,只得任其发展。西门片区成为了一个自生自灭的市场。
只有建成一个新的服装批发市场来刺激和加速西门市场的衰落,而西门市场的衰落将带动整个西门片区的衰落。
富民服装城在西门片区旧城改造中的作用
富民服装城是一个集服装市场,写字楼,住宿,停车场,客运等为一体的大型的服装市场。选址在人民南路和红花街之间的地段。
与西门市场相比,富民服装城购物环境舒适,价格比西门低三分之二,环境,交通非常便捷,取代西门市场指日可待。
第四篇:旧城改造
改造原因
城市旧居住区,是在一个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也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缩影。旧城一般指的是在市区的一些小区或者是厂房的改造,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区和厂房年代久远,好多已经成为危房,所以必须实行改造,这种改造相对来说补偿要高一些。旧城区通常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富,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比较完整,但同时也存在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高且居民中低收入人群占的比例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等问题。
编辑本段改造效果
通过旧城区改造,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第一,旧城区道路网络基本建成,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缓解;第二,公用配套设施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服务供应结构得到优化;第三,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改善趋势;第四,住宅长期短缺的矛盾得到根本性扭转,住宅建设飞速发展。编辑本段问题、矛盾
旧居住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涉及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完善,关系到政府部门、房产开发商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分配。由于旧居住区改造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城市旧居住区改造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对经济效益的过度注重和对社会效益的忽视;
二、传统改造手段的成本居高不下;
三、轻视文化效益——历史风貌和城市景观特色的丧失;
四、改造手段的单一和体制的不完善;
五、公众参与仍然薄弱。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旧居住区改造呈现多种模式、多个层次推进发展态势,改造模式由过去单纯的“旧区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概括起来,现阶段我国城市的旧居住区改造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城市发展对经济和环境效益提出更高层次要求;
二、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升;
三、趋向法制化、民主化和多元化。
第五篇: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内容包括:①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②改善城市环境,通过采取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体,减轻噪声污染,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利用状况等;③更新、调整城市工业布局;④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统;⑤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街坊改造成完整的居住区。当前旧城改造方案设计的趋向为:①保持中心城市相对稳定,增加一些结构完整、规模适当的封闭式卫星城镇,城市用地被划分为一些孤立的功能区,而整个规划结构的发展,有赖于相交半放射环形系统的扩展;②在向灵活分区过渡的基础上编制各种开敞式的城市结构,公共服务中心的布局则根据完善整个城市规划结构的具体条件,具有更加多样的组合方案。
旧城改造的创新理念
在对广州南华西骑楼街进行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环海集团以引进现代动漫元素的方式,把动漫风格与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完美融合,打造旧城改造的文化创新方式。动漫创意文化的纳入,将使广州骑楼街危破房改造达到修旧创新、独树一格的效果,为广州旧城改造项目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