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高二暑期数学课时计划
根据学员情况现拟定如下辅导计划:共80课时
第1,2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数列的概念、分类,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
通项公式求解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数列模型建立
第3,4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变形
2、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前N项和求解
教学难点:
1、通项公式的求解
第5,6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斜率,直线方程解析式及适用范围
两直线平行于垂直,交点
平面上两点距离,点到直线距离
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教学重点:
直线方程解析式
圆的方程及其与直线和圆的位置
教学难点:
两直线平行、垂直下斜率的关系
不同直线方程解析式的选取
直线/圆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第7,8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展开图;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
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
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
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
1.证明题中的综合应用
第9,10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算法的思想,算法的含义,算法的主要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2.用流程图表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
3.识别简单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算法
教学重点:
1.用流程图表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1.识别简单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算法
第11,12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将具体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伪代码
用伪代码表示的基本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教学重点:
1.用伪代码表示的基本语句
教学难点:
1.将具体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伪代码
2.用伪代码表示的基本语句
第13,14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教学重点:
1.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第15,16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并能绘制频率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用样本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方差与标准差,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频率分布表、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1.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第17,18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散点图的画法,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在现实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作两个有关联变量数据的散点图,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教学难点:
1.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第19,20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 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以及用枚举法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古典概型的特征以及用枚举法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
第21,22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并正确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正确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
第23,24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掌握互斥事件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间的关系把一个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转化成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
必修3复习
教学重点:
1.知识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1.知识综合应用
第25,26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2.利用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关系判别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
了解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互相关系 教学难点:
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
第27,28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准确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学难点:
1.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第29,30次课(4课时)
教学内容:
1.建立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第31,32次课
教学内容:
建立并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1.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33,34次课
教学内容:
1.建立并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运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1.根据已知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运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35,36次课
教学内容:
1.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导数的几何意义
2.根据定义求几个简单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公式表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
1.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导数运算公式
教学难点:
1.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导数运算公式
第37,38次课
教学内容:
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
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教学重点:
1.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第39,40次课
教学内容:
总结与归纳数学四大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函数,数列,圆锥曲线综合复习
第二篇:新高二数学暑假授课计划
新高二数学暑假授课计划
课题名称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
示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1.正确理解集合的三要素;
1.理解集合的含义;
2.学会正确选取合适的表示
2.理解并应用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运算 集合思想的应用 集合部分综合题目
选讲
表示方法 解析式的求法 函数的相等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1.学会并理解集合的基本关系;
2.学会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
解题;
1.正确掌握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2.学会并理解运用图形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
1.学会并掌握集合中补集思想;
2.会运用补集思想解决函数问
题;
1.通过实际的集合问题学会解决集合问题的思维方法;
2.熟练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解决综合性问题;
1.学会并掌握函数的三要素;
2.了解映射的本质含义;
3.理解并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1.了解并掌握函数定义域的求
法;
2.理解并掌握函数解析式的求
法;
1.了解并掌握函数值域的求法;
2.正确理解并运用函数的相等解
决函数问题;
1.理解并掌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函数问题; 1.理解并掌握函数奇偶性的证明方法; 2.理解并掌握函数奇偶性解决函数问题; 方法表示集合; 1.正确理解集合的基本关系;2.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题;1.正确理解题目中对集合基
本运算的要求并解题;
2.理解并使用维恩图解决集
合运算问题;
1.理解并熟练应用集合补集
思想;
1.熟练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
1.理解并应用函数的表示方
法解决函数问题;
1.理解并掌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了解并掌握函数值域的求
法;
2.运用函数的相等解决函数
问题;
1.学会函数单调性的证明中的数学思想;
2.理解并运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函数问题;
1.学会函数奇偶性的证明中的化简技巧;
2.理解并运用函数奇偶性解决函数问题;
1函数的概念、映射、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域的求法、1.复习并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
一次函数、二次函1.学会并掌握解决函数最值
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图像的应用;
数、函数的最值问题 问题的方法;
2.掌握解决函数最值问题方法; 1.了解并掌握函数零点的求法; 2.正确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1.了解二分法的含义;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
2.理解并掌握二分法求方程近似
似解
解的解题方法;
1.复习函数部分的基础知识并运
函数综合性复习与
用解决问题;
习题
2.独立解决函数综合性问题; 1.了解并掌握指数的运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含义;
指数函数 3.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
性质;
4.理解并运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解题;
1.了解并掌握对数的含义与运算法则;
2.理解并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含义;
对数函数
3.理解并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理解并运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
1.理解并掌握幂函数的基本含义;
2.理解并掌握幂函数的图像与性
幂函数
质;
3.理解并运用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
1.正确理解三大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运用解题;
幂指对函数习题课
2.学会对三大函数的图像进行比较并解题; 方程的根的分布与函数的零点
1.理解并掌握方程根的分布的应用;
1.理解并掌握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
1.正确运用函数思想解决综合性问题;
1.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理解并运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
1.理解并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理解并运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
1.理解并掌握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理解并运用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
1.学会对三大函数的图像进行比较并解题;
第三篇:新高二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新高二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高二将学完高中知识的70%,这部分知识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因此,高二是决胜高考的黄金期。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高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反之则不然。有没有学习计划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2、防止被动和无目的学习。毫无计划的学习是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二、制定学习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目标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
2、促使自己实行计划。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它总是在引诱你去偷懒。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你按照计划实行任务,排除困难和干扰。
3、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坚持实行计划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经过磨练,你的学习收获又会更一步提升。这些进步只会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4、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计划行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从而,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玩的时候能开心地玩。久而久之,所有这些都会形成自觉行动,成为好的学习习惯。
5、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合理的计划安排使你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你会知道多玩一个小时就会有哪项任务不会完成,这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行动都很明确,也不要总是花费心思考虑等下该学什么。
三、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1、计划要考虑全面学习计划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有时,休憩有时,娱乐也有时,所有这些都要考虑到计划中。计划要兼顾多个方面,学习时不能废寝忘食,这对身体不好,这样的计划也是不科学的。
2、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分说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你应当有个大致计划。因为实际中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所有这个长远的计划不需要很具体。但是你应该对必须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而更近一点,比如下一个星期的学习计
划,就应该尽量具体些,把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远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解决。
3、有长远计划,却没有短期安排,目标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两者缺一不可,长远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4、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指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而自由学习时间指除常规学习时间外的归自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用来弥补自己学习中欠缺的、或者提高自己对某一学科的优势和特长、或者深入钻研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第四篇:新高一数学
个性化小组课成绩成长成才
新高一数学暑期衔接课教学计划
高中阶段数学与初中阶段数学相比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变化,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一道坎,以至于有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不适应数学的学习。
衔接班的数学授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对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一个初步了解
2. 通过高一数学知识的讲解、点拨,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衔接班教学计划 节次课题授课内容
第1讲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基本关系集合的概念、表示、基本关系
第2讲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全集、补集、韦恩图 第3讲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函数相等的意义、函数的表示
第4讲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单调性、最大最小值
第5讲函数的基本性质
(二)函数的奇偶性
第6讲集合与函数概念小结集合的关系、运算,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7讲指数函数
(一)指数函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第8讲指数函数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9讲对数函数
(一)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0讲对数函数
(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11讲幂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性质 第12讲基本初等函数小结指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第13讲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
第14讲函数模型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增长况、指数爆炸
第五篇:二数学计划
2012_2013年学上学期
二年级(3)班数学教学计划
刘春香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有31名,女生有22名。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很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要关注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之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认识时间,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2、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很快认出钟面上的时间,以及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间。
(6)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7)、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B、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C、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7、利用补习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四、全册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61课时)
第一周:9月3日—9月9日
(一)、长度单位(4课时)
第二周——第五周:9月10日—10月7日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4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4、加减法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六周:10月8日—10月14日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第七周——第九周:10月15日—11月4日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3、复习和整理…………………………………1课时
第十周:11月5日—11月11日
(五)、观察物体(4课时)
第十一周——第十三周:11月12日—12月2日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第十四周:12月3日—12月9日
补充、认识时间(3课时)
第十五周:12月10日—12月16日
(七)统计(3课时)
第十六周:12月17日—12月23日
(八)、数学广角(2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12月24日—1月6日
(九)、总复习(4课时)
第十九周:1月7日—1月13日
复习迎考
201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