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期待是改革方向(声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群众期待是改革方向(声音·高端话改革)
既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保证改革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持,始终有破浪前行的民众动力;又要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多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
进一步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需要深刻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求实与创新的关系。要做好改革的事,先得做好改革的人,注意“四戒四求”:一要戒怕求勇,摒弃畏首畏尾的态度,鼓足敢闯敢试的劲头,拿出动真碰硬的行动,用改革的勇气和办法来扫清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二要戒懒求进,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干在改革的第一线,当好改革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三要戒乱求严,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在抓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上下功夫,确保形成改革的合力、发挥最大的效益;四要戒浮求稳,防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倾向,在科学总结思路和具体方案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地推进,积小胜为大胜。
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就当前来说,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的贯彻落实,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把我们看准的、能干的事先干起来,特别要把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从长远来说,要紧扣制约全省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点带面牵引和推动整体的改革、全局的改革、系统的改革。
正确处理规划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和甘肃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相互扯皮、拖延不决;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实践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是为改革开辟道路,因为总体规划和宏观设计不可能事先把一切细节都规定好,必须坚持服从大局、试点先行、逐步推开这一改革方法,在中央和省委的总要求下加强实践探索,积累改革经验,降低改革成本。
正确处理为民与靠民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群众、改革的有效办法来自基层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保证改革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持,始终有破浪前行的民
众动力;又要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推进改革落实,多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做到谋划改革汲取群众智慧、推进改革凝聚各方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日前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上说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二篇:20140301人民日报评论员:期待改革好声音
期待改革好声音
——寄语两会代表委员(中)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01日 01 版)
两会,是倾听13亿人心声的时刻,也是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伴随着代表委员们汇聚首都北京的步伐,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声音,将传递出更加激荡人心的力量。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今年两会,短短100多天,全社会共议改革的强大势场逐渐形成,简政放权、司法改革、“单独两孩”、完善干部考核等举措不断落地,深化改革方案的“地方版”陆续出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站在两会的新起点上,改革大业承载了更多期待,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两会前夕的一场大雾霾,让保护环境的呼声更加强烈。盘点最近围绕两会的一系列网络调查,老百姓关注的各种焦点背后,是一个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国。从“舌尖安全”的焦虑,到“人在证途”的困扰,从“老有所养”的希冀,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期待,无不印证了改革深水区的繁与难,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梦与盼。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情势下召开的这次两会,是改革进程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如何发出改革好声音?怎样汇聚改革正能量?5000多名代表委员的肩上,都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代表委员们联系方方面面、荟萃人才贤达,所思所行、议案提案,事关发展转型、改革推进,体现了个人履职能力,也检验着民主政治水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通过扎实的民主和法定程序,才能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变成国家意志、制度安排,才能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共识。人们期待代表委员们,多些责任担当、多点理性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让两会成为深化改革的思想场、智慧场和力量场。“用好两会时间的每一秒”、“珍惜每一次议政建言的机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让我们相信,只要用好民主权利,履好职、尽好责,这次盛会一定能为深化改革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更丰厚的民意资源、更蓬勃的创新活力。鲁迅先生说过,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当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两会的最强音,有民主开放的舞台,有求真务实的作为,有“蹄疾而步稳”的节奏,我们必将汇集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为现代中国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三篇:人民日报:回应群众期待 深化司法改革
人民日报:回应群众期待 深化司法改革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司法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伴随着时代的风云流转,我国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变革中实现司法对公平正义不变的守护?人民群众的感受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动力来源和评价标准。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全面启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2008年,中央再次提出4个方面、60项改革任务,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推向新阶段。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坚持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各项改革。目前,两轮改革部署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新阶段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全面回应:加强对侦查、审判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推进量刑规范化,深化司法公开,进一步强化司法权运行的监督制约,规范执法司法活动;改革死刑核准制度,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监狱体制和看守所监管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完善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更加切实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努力提升司法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完
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进司法考试制度,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有效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职业化水平。
8年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倾听群众呼声中前进,在回应群众关切中深化,在满足群众需求中迈进。既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国外的司法制度;既与时俱进、时刻不忘群众感受,又坚持循序渐进,不超越现阶段实际提出过高要求。通过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水平得到提高,政法事业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扎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与支持拥护。改革的成效充分说明,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举措,适合国情、切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和其他部门、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改革没有穷期。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成果,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不入歧途、不走弯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始终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健康发展,始终随着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始终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同步深化。
第四篇: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马亚翔08电气二班080405228 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法规方面,全国性的相关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废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规;在关税削减方面,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个税目;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等部门取消了二十几项行政审批项目,行业涉及水、电、建筑、房地产、农林、金融等多个行业。
然而,与WTO的规则和我国经济内在发展要求相比较,我国政府在减政放权、解除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很不够。从朱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不难看出,今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有好几个方面都涉及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问题。报告明确提出:努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实施电信、电力、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抓紧研究制定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
可以说,管制改革已成为政府今后几年的头等大事,其进展将直接影响到与世贸规则的接轨,更关系到下一步的改革大局。这是一步“将军”棋,世人都在关注。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从国内银行、证券金融、会计行业、国有企业等领域反映出的许多棘手的重大问题看,很多矛盾和冲击与行政管制有直接关系,因此管制这根链条到了非进行大幅度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基于此,本期报告我们选择政府管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行文的完整,首先概论政府管制的起因,然后深入分析当前在我国进一步解除政府管制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难点,最后提出解除政府管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政府管制的形成经济学上把政府管制分为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
1. 经济性管制。经济管制是指对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一般来说,是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特定产业进行的一种纵向性管制。这些行业往往具有一些特点,如自然垄断性。像电信中的本地网络、电力中的配电和输送、铁路的轨道传输网络等,这些环节获得合法垄断,有合理意义和社会效应。如果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不合理,很可能危及到购买并使用这些产品的人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政府要在准入管制的同时进行价格管制。此外,对运输、金融证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管制也属于经济管制。
2. 社会性管制。社会管制主要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主要针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前者是市场交易双方在交易时,会产生一种由第三方或社会全体支付的成本。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和枯竭性开采等。政府因此必须对交易主体进行
准入、设定标准和收费等方面的管制。后者是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控制信息但不向另一方完全公开,由此造成的非合约成本由信息不足方承担。比如说假劣药品的制售、隐瞒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隐患等。所以,政府要进行准入、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
三、中国政府管制形成的特殊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市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后出现一些“市场失灵”现象,政府才开始逐步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管制。但是,我国政府管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没有经过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管制的成因与西方经典管制理论中的分析有很大不同。西方管制的出发点是维护市场秩序,而我们搞的计划经济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取消市场,在当时中国经济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的管制。具体分析起来,我国政府管制的特殊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历史因素。这里要讲得稍为远一点,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否定了市场,认为市场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经济制度上就应当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依靠其权力“剥夺剥削者”之资产或政府直接投资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而是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来替代市场配置资源,替代企业家精神。
2. 政治因素。自建国以来,我们的资源就相对匮乏,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通过掌握国有企业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不能随便放弃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的直接控制。
解除政府管制的障碍
打破国有经济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最终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些行业一度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供给短缺和投资不足,政府开始吸引社会资金和放松价格管制。尽管国家垄断体制相对放松,行业垄断势力却有所增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和行业垄断越来越妨碍市场自由竞争体系的建立。因此,打破原有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消除现有经济体制障碍成为经济改革中最迫切的问题。
一、利益集团:解除政府管制的拦路虎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管制形成的一些行业垄断者和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政府给予的权利将一般的行为垄断逐步变成了法定垄断,致使这些垄断者为所欲为,很难去挑战它。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垄断价格严重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政府也下决心破除这些行业的垄断势力,但最终结果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他,如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进程也与其相似。这些行业的改革进程之所以如此缓慢,当然有牵涉范围广,没有现成模式供参考等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些行业的改革触及了当前某些个人、部门、行业或者地方上的利益以至受到百般阻挠。因此,改革必须深入下去,彻底打破即得利益者垄断。
(一)部门利益冲突:广电与电信——谁该入主互联网业
网络媒体,即“新媒体”,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互联网,目前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们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通过网上链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并且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而使之成为可能的信息传播技术就是大家已不陌生的“三网融合”,即整合了声音(电话)、图象(电视)和数据(计算机)业务的宽带通信系统。这种宽带系统为受众提供的是需求导向和交互式的“一站购齐”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IP电话、图文并茂的新闻和专业信息、视频点播和网上购物等。
整合宽带系统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技术渠道和市场方法。如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在其大覆盖的光纤干线网管基础上,利用电话调制解调器、数字技术对其以双绞电缆线组成的接入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同时提供视频和数据服务;而新兴的网络运营商甚至已经开始独立建设全光纤入户的以提供IP业务为主要目标的新型骨干传输网,直接进入整合宽带系统。另外,固定电话公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传统媒体公司以及在线数据服务商之间通过互相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也可以成为各种高速户聯网的物理基础。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后在网络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经过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这不仅因为有线电视网的覆盖率与固定电话网不相上下,还因为它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管系统,由于数字压缩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频道容量和多功能服务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拓展,使其带宽远高于现有电话网的光纤双绞电缆系统。更由于其广播式传输有条件接收的技术特点与计算机网在逻辑上天然的兼容性,使它自身有无限的发
展前途。全世界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有线电视是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因此,有人把国内现有经过改造的电信网称为第一代低速因特网,而把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逐步被光纤入户网取代以后的有线电视网称为第二代高速因特网。
但令人遗憾的是,广电系统至今没有取得互联网业务的经营许可,甚至在广电网通过加盟“中国网通”已经实际进入了因特网数据业务市场之后,国办[1999]82号文(《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中的规定仍限制广电和电信交叉经营。此外,信息产业部也在多种场合不断声明,广电提供因特网数据业务和电话业务是违法的,理由是广电没有完成网台分开。似乎只有当有线电视传输“网”完全从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台”中分离出来,由信息产业部统一管理并最好与电信网合二为一后才有资格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所属的有线电视系统,其节目的传输和播出并不存在完全的分离。其次,为鼓励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尽快发展和维持有线电视产业的文化特殊性,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允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自由进入电信产业,而严格限制电信企业提供视频服务;另一方面,为规避WTO对开放电信业的要求,有的国家还特意将有线电视从统一的电信业中分离出来,或专门建立独立的有线电视网,以抵御外国文化的肆意入侵。与此同时却并不限制有线电视网参与国内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国内现行的对有线电视的管制政策,恐怕还是从保护落后的中国电信网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
(二)地方诸侯经济:消除市场分割的最大难题
加入WTO后,我国中央政府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主动修改或取消原有的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文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然而,正如有些海外人士所担忧的那样,加入WTO
后中国最可能出现的违反WTO规则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目前,地方保护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过去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在发展单一的国有经济、在各地形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它们在出发点上、管理体制上都体现了地方利益。尽管当前为加入世贸组织要求进行文件清理,但有些地方仍以落实中央对各省市的要求、加快本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清理,没有按世贸组织的要求来做,造成不仅老文件清理得不彻底,新文件的制定也有地方干预的痕迹。
2. 地方利益的驱动。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负责制,地方政府要承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职责。这种管理模式使地方政府存在管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守土有责的思想,因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其他各个领域都成为地方领导的一种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地产品进入的情况。县与县之间,都不允许外县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更不用说全省、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3. 经济管理体制的产物。我们的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企业有行业管理部门,有主管部门,还有地方政府各类政策的支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产品的市场,行业保护、地方保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甚至还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攀比:哪个行业保护得好,哪个行业利益就好;哪个地方保护得好,哪个地方就得到发展。
当前以上种种问题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按要求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中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市场。为此,2001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起消除地区封锁、保护公平竞争的责任。但是,其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以药品连锁经营为例,药品连锁经营既方便了群众,也降低了药价,然而目前在我国却很难发现有跨地区的药品连锁经营企业。
根据国家药监局调查,一些地区仍对连锁经营采取的或明或暗的地方封锁。部分地区对跨地域开办药品连锁经营明令禁止,有的以“换证期间不予受理”、“垂直管理未到位、不予办理”、“本地区未开始对外地申请的受理,不予办理”等为由拒绝受理;有的以“现在是整顿治理期间”、“本地区药品零售企业已经很多了”等为借口,对申请者进行推辞;还有的宣称“你们全来了,我们这儿的企业怎么活呀!”公开进行抵制。另外有些地区为“抵御”外来“势力”,采取暗地的保护措施。有的是省推市、市推省,相互推诿,无人受理;有的是嘴上答应得好,对申请人却一拖再拖,采取对付的办法;有的要么限制数量,要么收取费用,设置障碍;有的是在地区内先搞表面连锁,抬高自身价格,伺机以高价吓走外来者。
此类明令禁止或暗地保护的做法在啤酒、建筑、烟草等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今后一段时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中央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合理管理制度:解除政府管制的痼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加入WTO的中国政府将像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企业”那样面临激烈竞争,只不过竞争的内容由产品变为制度,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清晰的法律环境,谁就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政府如何定位、职能如何转变、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管制制度以及如何改革我国的政府管制等有关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周期过长;同时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势力强大。这些不合理的制度给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又增加一道枷锁。
(一)行政审批制度过多、过严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由于政府改革滞后,这种管理方式依然通过大量行政审批制度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大量以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等行业管理为名存在的行政性审批,不仅给企业的创立和正常经营增加大量负担,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力,降低了企业运作效率。此外,行政审批为有关部门的官员和员工创造了权利“寻租”的机会,容易滋生制度性腐败。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我国行政性审批造成的特有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没有充分认识审批经济办事效率低下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改革到了现在攻坚的阶段,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掌握权力的行政部门,不愿意自愿地退出历史舞台,这需要外界的推动。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必须要下决心加快改革行政性的审批制度。要减少行政性审批,改革审批经济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央部门的审批多于地方;二是后进的地区多于发达地区;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多于公有制经济。
由此,应该首先从法制理念上、从政府管理的理念上的创新上来解决。在制度上要有所创新,要弱化审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对确实需要审批的,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政府在减少审批环节方面搞“一条龙”服务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条“龙”也不能过于臃肿、庞大。对于因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存在的“重复性审批”,应在统一权利和责任的基础上合并,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审批。
(二)行政性垄断势力强大
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排除企业竞争的不当行为。其主要成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以及贯彻执行不力;多元化的行政利益的趋动,国家对行政性垄断缺少必要的法律管制以及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的淡薄等等因素。
目前,行政性垄断广泛分布于各行业和各类市场中;企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在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垄断行为上,主要体现为限制竞争(如中国电信以技术标准为理由阻碍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排挤广电提供电信服务、国家电网限制地方电网的电能输入)和高额垄断定价(如邮资和铁路票价、手机双向收费),此外,如价格串谋(如民航的航线收入联
营)、掠夺性定价(前几年的寻呼价格大战)、价格歧视、指定购买、搭售、以及明显倾向于垄断的企业组合(如三大航空公司的“自愿”合并)也被广泛使用。
行政性垄断的普遍存在,使我国经济实际上被分割为相对不兼容的两个部分,经济运行中同时存在着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通过行政性垄断阻隔、制约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提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具体来说,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1.由于长期的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低劣,造成社会福利的严重损失;
2.限制竞争延缓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调整,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3.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因而企业经济效率较低,带来社会成本的提高;
4.由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政府重复建设和企业重复投资无法控制,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缺乏基于充分信息的产业政策的正确指导,由此造成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和低度化;
5.行政保护下的垄断行为,恶化了市场竞争秩序,延缓了公平有序之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6.不利于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即便有了形式上的政企分开,政府过度干预(投资和人事权控制)的继续维持,还有可能产生危害性更大的政企同盟;
7.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监管制度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8.政府的直接垄断和对垄断企业的保护,实际上是对落后的保护,与WTO规则相悖,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不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9.政府对垄断行为的参与和政府决策的非“三公”(公开、公正、公平)做法,以及广泛的“寻租”和腐败现象,有损政府的威信和执法效率。
放松管制 减少干预
一、政府管制改革的原则
在改革和完善现有政府管制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制度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我国的政府管制,通过大量“合法”和非法的行政性审批和许可,其职能所及,可谓泛滥成灾。因此在管制改革过程中,对管制领域及其手段的设立,必须对上述管制的经济理由所建立的标准上,重新加以审定,并在制定监管政策时积极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尽量取消和缩小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为此,为防止现存管制机构“自纠自查”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中央政府设立一个行政改革的临时调查机构是必要的。
(二)独立性原则
如上所述,在经济性管制领域,我国目前的行政管制机构大都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和政社不分的事实。它们的职能结构基本是宏观政策调控(如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微观管理和行政管制的混合体。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行政机构就很难具备独立性,很难摆脱部门偏好,从而难以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执法,或者难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行政资源,难以从源头上遏制“寻租”和腐败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建立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管制机构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公正性原则
合理设定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并不能完全保证管制行为的公正性。管制机构在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做出不作为、滥用权力、歧视性执法和违背程序等行政违法行为。为防止这些行为的产生,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强制行政机构公开其内部信息;再次必须加大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改变管制方式,促进管制法制化和科学化
如果政府仍要对某些方面进行管制,那就要考虑改变现行管制方式,尽量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来改变公共权力行使的方式。有一些审批制度,例如土地的审批权,政府一时不能放弃,则应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过程,提高办事效率。就电信改革来讲,政府管制的重点应从直接对企业行为的管制——如价格管制,转移到对市场结构的调整——降低市场壁垒和导入竞争机制中来,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开放的国际电信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在政府管制法制化过程中,为避免管制部门被管制者“捕获”和政企利益同盟操纵立法,必须取消各类管制机构对立法的影响力,建立由各种利益集团代表正式参与的公开透明的立法制度;在建立制度化的立法审查机制,提高人大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在涉及到申请相对人权利(如特许经营权)的行政审批程序中,除了广泛引入公开听证程序外,还必须建立特许权的公开拍卖或竞标制度;此外,要建立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3月25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现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行政性审批、地方保护、部门和行业垄断状况进行评论,并提出一些积极有意的建议和措施。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指出,加快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行政和行业垄断,以及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削弱实行地方保护的行政职能,是必须继续推进的两项重要改革。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消除垄断和地方保护、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五篇:军队改革方向
撤销现行7大军区,并建立4大战区司令部和一个战略预备区,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战区司令部和中部战略预备区。成立陆、海、空、二炮和武警总部(陆军总部由北京军区改编),将国防部由虚设机关转为实体机关,强化军政联系,加强战备动员体制建设,提高行政系统国防战备意识,建立大国防体制。
军委是国家最高军事国防决策机关。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为军事领导机关,负责军队事务。国防部为行政机关,负责国防事务。+ L, S1 x/ v!W!r
军委的组成是:国家元首为军委主席,国防部长为国务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东西南北四个战区司令员及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司令员为军委委员。
军委的机构组成为:军事指挥机关——总参谋部、军事政治机关 ——总政治部、国防行政机关——国防部。
撤销总后勤部,其职能由总参军需部和国防部国防供应局分别负责。撤销总装备部,由总参装备部和国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分别负责北部战区司令部:辖东三省,内蒙,京津冀,山西和山东省内武装力量。即将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的山东合并成北方战区,主要任务应对朝鲜危机,守卫首都,警戒北方威胁。辖五个集团军,北京附近38集团军,沈阳39集团军,山东潍坊26集团军,长春16集团军,张家口65集团军军,外加北海舰队及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
司令部驻地沈阳。;r3 z6 6 U6 F9 S8 X8 s
东部战区司令部:与原南京军区辖区相同,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应对台海危机,和日本东海争端。辖三个集团军:1(湖州)12(徐州)31(厦门),外加东海舰队级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司令部驻地南京。南部战区司令部:原广州军区除去湖北省,外加原成都军区的云南和贵州,驻地广州,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贵州。主要从云贵处的陆路,和南海舰队威慑越南,应对南海危机。辖三个集团军:41(柳州)42(惠州)14(昆明),外加南海舰队及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7 d+ d5 o9 A1 y5 l, U5 ^!U# k8
西部战区司令部:原兰州军区和成都军区(除去云贵)合并,驻地兰州。司令部选兰州而不选成都的原因是西部军区两大任务,维护新疆,西藏边疆地区的的稳定和应对藏南危机,主要通过兰州所控制的陇海线和青藏线实现兵力的铁路快速投送,故兰州较优。辖五个集团军: 13(重庆)21(宝鸡)47(西安)20(兰州)40(乌鲁木齐),外加空降15军(成都)及空军和二炮部队。$ g!~_/ b, y5 }
中部战略预备区:辖河南和湖北两省,驻地武汉。荆豫两省通过京广线,陇海线,沪汉蓉能实现向另外四大战略区的四小时投送,南征北战,东突西进,得心应手。辖两个集团军,郑州附近一个(54集团军),武汉附近一个(27集团军)军,承担战略预备队任务。
总参谋部内设:作战训练部、情报部、军务部、通信部、装备部、军需部、卫生部和政治部,通信部主要负责电子通信、电子对抗、网络战、电磁信号管制军需部与国防部国防供应局在军队物资上的职
责分工为:军需负责军队内部的供应和分配,国防供应部门负责物资的生产和交付军队指定仓库和地点。
装备部负责现役及军队内封存装备的维护、使用、贮备的管理工作,与国防科工部门联合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发。
总政治部负责军队、国防机关的党务、人事、宣传、保卫,以及军事司法。k: [# n$ g!H4 q8 EP7 u
国防部职能包括:军事外交、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民动员、防空防灾、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
人事综合司:负责办公室和人事工作。1 s-}/ ~& o9 l;o5 M
财政局:负责国防预算、国防和军队的资金管理、国防和军队资产的管理。
战备局:负责国防战略物资储备、国防战备工程的维护管理、平战结合型设施的维护管理(主要以交通、运输、通信为主,以及军民两用物资贮备和生产能力保持),民用设施装备的征调的组织管理。国防供应局:国防和军用物资的生产、组织和供应。
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和军队装备的研发,以及核心、关键、大型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供应
教育局:负责国防教育、法规、宣传等工作。2 ~% Q& C!f' jx/ q9 y医务局:负责管理军队编制的中心级医院,对野战医院的人员、技术及装备支援。
医务局对医疗人员预备役和战备医院实施专门管理。* g4 e(D9 ~;{5 m* ]U
工程局:负责军队、国防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
测绘局:负责国防军事的测绘%
兵役司:负责征兵、预备役管理、民兵管理和新兵训练
优抚司:与地方政府联系,负责现役人员地方事务,退役人员安置和相关事务。' t, C$ r-?2 + r+ {
民防司:负责人民防空、抗灾救灾、避险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和重点设施的保障维护。
国防安全评价司:负责对国家重要投资、规划、建设,进行国防安全评价。
地方国防机关为各地国防厅局,主要负责国防教育宣传、优抚、兵役、战备、防空防灾等工作,以及国防部交为管理的其他工作。撤销省军区、军分区和武装部,原直属作战部队交由战区负责,边防部队交由当地武警总队负责。预备役管理职能平时由国防部门负责,征召训练期间由战区直接负责。县级不设国防机关,由市级国防局派驻职能部门。警备区职责由武警负责。军人的职务犯罪由军事司法机关调查、审判,最高上诉机关为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