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政策背后
2010-6-21
看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政策背后
近日,一项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在我国钢铁业正引发一场大地震,这个被称为钢铁业乱像之下“最严厉”的钢铁业调控政策中提出,将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作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除国家已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依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建设项目的政策压力。
近年来,宝钢、武钢等多家大型国企均有新建项目上马。其中,宝钢的湛江项目与武钢的防城港项目亦均曾在之前的淘汰产能、调整结构浪潮中被迫搁置,到今年方有明朗化态势。因此,《意见》中对于新建项目的严厉表述,让市场担心上述项目会否再度搁置。
自1994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为主,国家为辅的发展路线,稳步前进。而国家此举,则是鉴于钢铁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力监控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项政策出台的背后,有其深刻复杂的背景。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铁矿石流通秩序混乱、资源环保压力加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对钢铁行业加强监管,2009年是国家对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发布最多的一年,针对整顿行业秩序,遏制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相继颁发了《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等,为钢铁业的健康发展坚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我们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配合调节。事实上,政府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会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干预,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总统用凯恩斯主义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有效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此后,凯恩斯主义盛行。此次的政策由政府颁布,是具有政治意志的主题设计的强加于共同体的规则,是一种经济中的管制,管制,即政府在微观层次对经济的干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管制的过程是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金额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划组合来界定的一种博弈。我们来仔细分析此次管制的全过程:
首先,政府是如何确立管制目标的。众所周知,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出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发展的速度关联性很强。而正是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其地位也使得政府需要有所为。
其次,政府是如何解决自身决策的复杂性,保证决策和管制目标的一致性问题。钢铁工业往往对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占非常大的比例贡献,这次对钢铁业的调整将影响财政收入,然而,政府将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放在首位,更加顾及社会效应,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钢铁工业存在供过于求,过量产能导致消费无法消1
化,有泡沫经济之嫌,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虚假的经济,有很大的经济风险,我国政府敢于正视矛盾,以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钢铁工业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意见》中也指出,钢铁工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是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全球供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应对世界铁矿石资源垄断加剧严峻形势、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抓手,是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第三,政府是如何划定市场失灵的范围及自身发挥作用的范围的。钢铁的高利润让很多人盲目的投资进来,供需矛盾突出,重复建设严重,这都是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政府对市场准入也做出了规定,“依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建设项目的政策压力。”
第四,政府是如何得到关于市场的全部信息的。政府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的所有数据,具体包括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工作记录、物质投入与消耗、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实际取得的工作结果与社会效果、公众意见调查数据等并以此作出判断决策。
在上边的第四点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信息不对称现象。即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对于有关交易商品的性质,一方了解而另一方不完全了解,并且无法通过中立的第三方进行验证,或者验证的成本很高,导致交易双方之间在有关交易信息上的不一致。钢铁行业相当于交易一方,国家政府为另一方,而地方政府便充当了第三方,地方政府与国家政府间是否有良好互动沟通,关键在于国家政府能否设计一套适当的激励机制以诱导地方政府的正确行为,包括真实的透漏信息,选择更高的效率水平等。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双方无法相互信任,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其实,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组成的联盟进行的这场博弈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本次国家政府颁布的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实行过程中的执行状况。正如前边提到的,以前也有过相关法令的颁布,但收效甚微,因此,应该注意是否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再回过头来看钢铁工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国内生产者投资者之多,我们也要看到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泡沫经济、低储蓄率,我们为了满足它这一部分的需求,中国的产能加工制造业——钢铁行业有了非常大的扩张。西方这些国家的经济现在在做非常深刻的转型,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减少进口。在西方表现为增加储蓄、降低杠杆,那么我们原来为这部分出口而制造的产能就必然面临去产能化的任务。还有,始自去年的金融危机令美国、欧洲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我国钢铁出口受阻,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过量的产能恐不能消化。
根据《意见》,相关部门要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而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一直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当前面临的难题主要是跨地区兼并。人员安置和税收流失的压力下,地方政府都不愿意本地企业被外地企业兼并。
但这次政府下定决心进行兼并重组,鼓励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实施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加强整合,增强定价能力、加强环保,来增加整个钢铁行业的竞争力。不仅要大,还要强,这是下一步的方向。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兼并重组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能简单
“拉郎配”,这就使得《规范条件》成为优胜劣汰的重要依据。例如今后在矿石资源的配置上,铁矿石资源将优先配置给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
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对于存在诸多问题的钢铁业的调整是及时的、也是必需的。一个行业的良好发展,是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结果,在相关方全力配合及监督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必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看钢铁意志观后感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精选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钢铁意志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节前观看了由刘烨、韩雪主演的《钢铁意志》,本片讲述解放初期,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的,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实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电影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属于正剧,时代特点明确,电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点。
作为一个80后中年人,处在物资匮乏的末期,对一些历史年代剧,有着不同的情感,我们从小就是在这种电影熏陶和历史宣贯中成长,所以对这些历史剧,认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拟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优秀的地方,我不多说,媒体说得很全了,我说说我看完之后的感觉:
本片剧情设计一般,更像是一部记录片,矛盾冲突不够明显,硬伤有点多,尤其是间谍王博,剧中多次的做法,明显不专业,作为一个曾经带领连队的连长,敌特鉴别应该有一定基础吧,这么浅显都没有发现。感情戏做得非常差,如周刚参军,没有告诉周母,周母就不会上厂子里问?这是不是能体现当时的舍小家顾大家,工人阶级的觉悟,说明当时对抗美援朝的支持。
我不知道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其冲突的场面很一般。通过恢复2号高炉的过程,刻画得不够细致,本身观众对钢铁炼制就不是很了解,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赵铁池发挥的作用。恢复2号高炉,主要的几个场景,工人自愿捐出材料,手工敲击炉内废铁,亮点太少。
剧中几项冲突,一个炉内泄漏,一个王博炸厂,镜头给的高炉和炸药没有全貌,让人感受不到危险,恢复的过程表现过于简单,钢铁意志表现的不够,尽管这是一部正向宣传的影片,但我还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让现在的年轻人理解,那个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员演得都不错,都是老戏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师,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在线。但是两位主演表现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刘烨老师,有几个地方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我看到后,直接跳戏了,一个是韩雪住院看望过程,一个是吃韩雪做的酸菜表现,可能导演想表达那个年代人的单纯,但是刘老师用劲过头了,导致出戏。这种剧不用非得有喜剧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剧的场景,弄得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所以希望导演们认真点,不管是什么剧,请认真拍摄,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拍出优秀的影片,我们会买账的,票房也会好看的,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能够拍出更好的影片。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2电影《钢铁意志》燃映国庆银幕。天空中大雪纷飞,车间外寒风凛冽,高炉里铁水沸腾……这“最东北”的场景,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70多年前辽宁的那段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改编自真实历史的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被帝国主义“卡脖子”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送往全国各地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奉献史,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主人翁形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开展党性教育、党史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去年,我曾几次到辽宁指导党史教育工作,对辽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里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特别是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其工业文化地位独特,其工业题材极为丰厚,有着太多值得歌颂的“辽宁故事”。耸峙的高炉、沸腾的铁水、锻造的巨响……像一餐一饭一样,早已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深深植根这片土壤之中。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背后,发生着诸多我们未曾听闻或未曾深入了解的感人故事。所以,电影《钢铁意志》在辽宁产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影片所呈现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现实关照,是辽宁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红色血脉的最好赓续。
《钢铁意志》展现了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疮百孔,工厂几成废墟、生产全面瘫痪,敌特破坏、物资匮乏、技术不足、国外“卡脖子”,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在最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炼出第一炉铁水、炼出第一炉钢、炼制特需钢材、培育技术人才……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这一系列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成绩,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钢铁意志》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奉献与担当。在鞍钢博物馆,一面厚重的钢板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千名鞍钢劳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样”王崇伦、雷锋……这些劳动模范是鞍钢工人的先进代表,也正是这千千万万鞍钢工人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脊梁。赵铁池面对钢炉无法生产的困境时立下“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的铮铮誓言;程时勋面对美帝国主义钢铁侵略时发出“要彻底打垮他们”的豪迈之言;孟泰艰苦奋斗建成“孟泰仓库”,刻苦钻研成为“高炉神仙”,谱写鞍钢自力更生凯歌;王崇伦大胆构想加工拉杆特殊卡具,急中生智发明“旋转串铸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这些人,以生命为熔炉,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祖国融为一体,与钢铁融为一体;这些事,展现了新中国“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钢铁意志》彰显了钢铁意志的炙热和力量。电影《钢铁意志》中,一炉炉铁水变成了保家卫国最需要的优质钢,一代代钢铁人也不断淬炼成钢。影片中演绎的不仅是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奋斗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是奋斗、是热血、是理想。不论是面对国内外专家对于钢炉现场情况冷嘲热讽时,赵铁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劲”“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我就会让鞍钢的炉火永远燃烧着”,还是孟泰的“炼不出好钢,誓不为人”,一句句豪言壮语、一幅幅生动画面,无不承载着钢铁般的意志。当为了让2号高炉尽早恢复生产,钢铁人们不分日夜,一锤子一锤子地凿、一铁锹一铁锹地挖,他们对国家事业的那股子拼劲,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原因何在?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这是人心啊”,也正如电影的名字所示——钢铁意志。
时代沧桑巨变,钢铁意志永恒。钢铁意志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必将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3今日,适逢国庆假期,带着妻子和些许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观看名叫《钢铁意志》的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看看这部电影里有没有本人的镜头。
在去年暑伏8月里一天,一则招募电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围传扬开来,此则消息经证实不是空穴来风,是《钢铁意志》拍摄剧组将在本钢取景,届时将会在厂区内
拍摄部分片段,现大量招募临时演员。此剧主要描述在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在即,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在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复地,殊死搏斗,捣毁敌特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飞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钢复工复产的故事。
从来没有当过演员的我,出于好奇,参与了群演招募,拍摄的镜头主要是鞍钢复产过程中,缺少筹建物资,各级军民积极响应捐钢捐物。拍摄时,考虑时代感及剧情的`还原性,所有群演穿着破旧的厚厚棉质服装,一个片段下来,服装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简单的几个镜头,拍摄多次才过,拍摄过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很多东西,首先,此片创作不易,付出诸多;其次,体现了当时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为国家情怀;更体现了像赵铁池、孟泰这样的鲜活人物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废墟上复建高炉,再次让铁水喷涌而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赵铁池的动员口号更让我深深感动,“从今天起,我以生命为熔炉,一定要造出最坚硬的钢铁,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这座钢城的炉火就会永远燃烧下去”这是什么!
这是新中国“钢铁长子”风范,这是新中国振兴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扛起重担的“钢铁脊梁”。还有句赵铁池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劲儿”,当第一次凿穿铁口,看炉内铁水滚涌而出时,映红了第一代炼铁人的胸膛,更驱散了饱受蹂躏近代屈辱寒夜,这句口号,更是无数先辈为新中国成立、发展、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几年,鞍钢就从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平稳起步,创造多个第一同时,也担任了诸多角色,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批钢材,同时也支援大批技术人才去援助新建钢铁企业,更是为一批国有老企业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只是图一个“好奇”,参演《钢铁意志》影片,但观看影片后,我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因为我也是一名“钢铁人”,因为我参演此片,更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向老一辈的英雄们致敬,致敬他们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4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辽宁省总工会、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策划并摄制,由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钢铁意志》,今天在全国院线公映。沈阳市将通过增加影院排片和组织包场观看等举措满足广大群众观影需求。
今天,影片还发布了主题曲《钢铁爱人》MV。歌曲由词作家张玉珠作词,作曲家舒楠作曲,青年歌唱家汤非温情献唱。《钢铁爱人》MV不仅展现了我国第一代钢铁工人一心为国、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也体现出属于那个年代工人阶级那简单而质朴的情感。
昨天下午,电影《钢铁意志》沈阳首映活动在中共沈阳市委党校举行。来自沈阳的200多名劳动模范、机关干部、市委党校学员代表参加首映活动并观看影片。
“看到影片中赵铁池(刘烨 饰)来到沈阳,看到我们厂铸造出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作为一名沈阳机床人,我觉得特别自豪!”全国劳动模范、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切削工徐宝军表示:“几十年来,我们攻克过很多技术难关。有这样的钢铁意志,我们一定会打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机床,攻下更多的技术高地。”
“这部电影把劳模演活了!沈阳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也是劳模辈出的地方。我们厂的老一代劳动模范尉凤英,跟电影里的孟泰一样,身上有一股拼劲,韧劲!”全国劳动模范、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厂热处理工段工段长于东海说。“我们厂之前就是生产炮弹的,当时用的炮弹钢就是来自鞍钢。在那样的年代,缺衣少食的年代,是鞍钢的争气钢,还有前辈的钢铁意志,才换来了今天好日子。”于东海十分感慨。
“电影里展现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正与我们沈阳当前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同频共振。” 来自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室的机关干部隋绍岩表示:“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意志这部电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铆足劲、争抢拼、挑重担、解难题!”
来自沈阳市教育局的机关干部段志慧,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几次落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让红色基因融入、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影片中炉火四溢、军民同心的炼钢场景,让来自共青团沈阳市委的机关干部任大林久久难忘。“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轻人,青春只有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这部电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沈阳市委党校刘亚军表示,“这部电影艺术地讲述了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我们向前辈致敬,更要凝聚起沈阳振兴发展的‘钢铁意志’。”
诸多的沈阳元素拉近了现场观众与影片的心理距离。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为沈阳打造英雄城市提供了生动载体,彰显了沈阳的历史担当,对于凸显沈阳作为英雄城市的红色特质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于培养新时代英雄,开创新时代英雄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5“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钢铁意志》就是一部这样的历史题材影片。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在环境极端艰苦的背景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克服重重阻力,仅用半年时间实现了复工复产,成功练出了第一炉钢水,而且不断革新,炼制特级钢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鞍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工匠精神,敢于啃硬骨头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在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刚解放的鞍钢,百废待兴。当时的专家普遍认为恢复重建困难重重,至少需要花费20年时间。但是,在党的领导下,鞍钢的工人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即使面对敌特蓄意破坏,我们仍然能勇于斗争,没有丝毫退缩。面对技术短缺,面对全国上下物资匮乏,我们仍然能众志成城,凝聚起磅礴力量。“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了!”赵铁池深知钢铁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早日恢复生产,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广大工人们在他的感召下,把钢铁般的意志融入生产中,不舍昼夜连续奋战,直至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秘诀。对于新时代的统计调查工作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前提,也是维护经济数据安全的基础,更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学习鞍钢等老一辈劳动模范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牢牢守住数据质量这条底线,全身心投身于艰巨繁重的统计发展改革工作中,用铁肩膀、宽肩膀扛重任、挑重担。不断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格,激发斗志,努力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术到极致近于道
孟泰,鞍钢老英雄。通过观看《钢铁意志》,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位榜样身上持守匠心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设施设备简陋,缺少零部件的艰苦环境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发扬钉钉子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工作方法,即“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正是他炉火纯青的技艺,每当高炉出现故障,都能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用发扬工匠精神,求真务实,才能确保数据质量。反之稍有疏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决策。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统计调查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执行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确保统计调查全过程规范。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以“鼎新”带动“革故”
刚恢复生产不久的鞍钢承接了一项十万火急的特殊任务,那就是为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由于从没有加工过这样复杂精密的飞机零部件经验,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使用传统工艺肯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广大工友一筹莫展。在此危机关头,王崇伦同志创新工作思路,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比传统工艺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所有零部件都达到了一级品的要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位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用创新来化解矛盾,攻克难关。70年来,我国统计调查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牵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统计调查深度融合,为统计调查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统计部门建立初期使用算盘计算统计数据,到相继使用电子计算机,再到以联网直报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建设。统计数据实现了由过去的人工计算逐级汇总到新时代的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伟大转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好地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晴雨表”作用。新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调查工作深入融合,加速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是无数钢铁意志般的劳动人民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拥有了历史的辉煌。眺望远方,作为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勤学苦练中锻造出钢铁般意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铸就统计事业新辉煌。
第三篇:解析国家形象广告背后的故事
解析国家形象广告背后的故事
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大屏幕从今年1月17日起,展现着数十张中国脸,其中有美国民众熟识的姚明、邓亚萍、吴宇森、章子怡,但是在这些中国脸中,硅谷人士会看到他们的同行马云、李彦宏,当然也有不少他们不认识的人士。这是名为《人物篇》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它将一直播放到2月14日。
广告播出后,国内外各大媒体对此纷纷予以报道。新华社在17日播发的新闻里评价说:“让美国观众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外媒对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评价是,不仅为中国国家主席访美造势,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巨大的“软实力。”应该说,这是继2009年底“中国制造”宣传片在美国播出后,“中国形象”的又一次主动出击。
和《人物篇》同时推出的还有《角度篇》,这支15分钟的宣传片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变化。片子将用于外事活动展示。如,使领馆节庆、外交性质的酒会、茶会等场合。
国家形象广告通过两轮比稿胜出的灵狮中国,为此专门成立了形象片创作小组,由董事长沈赞臣亲自担任出品人兼总制片人,同时,创作组还汇集了朱幼光、高小龙等国内优秀广告人参与策划、拍摄工作。
如何表达当下的中国
1月19日,灵狮中国董事长沈赞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一次为国家形象做广告,最 的是主体的确定,“广告创意无非就是冲击力、联想力,说起来简单。但是,如果用‘四大发明’、‘传统文化’不能体现当下中国的变化”。如果用改革开放30年陈果,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简直就是挂一漏万。“
经过反复研讨调研,最后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创意方案。在灵狮报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文案中这样写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她色人民。人民的性格、意志、品德乃至能力、观念、理想等等诸多方面,都能辉映出这个国家的形象。”
“国家是一个大的品牌,形象宣传片相当于一个品牌广告,为国家‘拍广告’可不能马虎。”担任总策划的朱幼光进入灵狮后,接受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国家形象广告。他在会议创作经历时直言:“创作团队特别想把这件事情做到完美,但不可能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更何况,国家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部片子不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从一滴水做起,尽全力把它做干净,做漂亮,最终必将成为一片大海。”
参与形象片创作的导演高小龙说:“这些杰出华人面对镜头,面对世人的关注时,可以从他们自然呈现出来的气质、教养和风度里感受到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身影和表情,配合上感性的字幕表达,让人感到强力的张力。” 值得关注的两点
沈赞臣认为广告背后最值得关注的有两点。他说:“一个是政府的开放自信;另一个是。所有广告拍摄的参与者所流露出来的圈圈报国心令人感动。”他还不无感触地说:“以前都是政府出命题作文,由公司执行。这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给予了充分的创作空间,执行出来的创意和比稿时提出的方案基本一致,改动不大,而且片中的59位人都是我们确定的。”另外,当受邀请人得知是为国家拍形象拍片广告时,都毫无条件地参与拍摄,有的甚至是自掏腰包。沈先生介绍说:“一次拍摄休息,吴宇森告诉我,‘在好莱坞打拼十年,感受最深的是,个人的发展、命运是和祖国的强大连在一起的。’这是实在话。所有参加拍摄的各界人士,不管是知名的还是普通百姓,都由衷地表露出一种报国感恩的心,令人动容。”
三个故事启发创作团队
采访中,沈赞臣告诉记者,在寻找国家形象广告的创意灵感的过程中,他给创作组讲了亲身经历的三件事。也正是这三个故事为创作团队提供了活生生的创作素材,最终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创意思路。
第一个故事是灵狮广告成立后,中外方第一次坐在一起开董事会。“开会的时候,外方很不屑地告诉中方代表:‘我们带来了客户,先进管理理念、系统,你们有什么?’一副傲慢表情。我当时就告诉他:‘我给你市场,你后悔吗,后悔你出去!’”为此,灵狮大力培养本土员工和不遗余力挖掘本土品牌。两年后,公司实现盈利,让外国人没话好说。
第二个故事,是合资五年后,外方派了个总经理,很强势。“开会的时候,中方总经理、副总经理都在,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一拍桌子,指着在场的所有人说:‘你们中国人就是一群没有进化的猴子。’当时我第一反应是站起来,一杯水倒在他头上,叫他滚出去!”沈赞臣告诉国家形象广告的创作团队,就因为西方人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以拿来随便侮辱。
地saw那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信用卡,我有一张香港结算的运通卡,有资产担保的。去商场里买西服,售货员一听我是中国人,马上要我出示护照。我说:‘你是不是每个顾客都要看护照,你为什么歧视我,我不但投诉你,还得要你们赔偿!”沈赞臣说,这三件事对他刺激最深。也许是经历的事太多了,沈赞臣对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感受尤其深刻,他说:“现在去欧洲,你会发现哪个首饰柜台里都会有一个讲中文的服务员,哪个国家都喜欢中国人去。中国强大了!”
第四篇:韩国影视分级背后的国家文化
韩国影视分级制度调查报告
韩国(Korea),全称大韩民国(대한민국/大韩民国Daehan Minguk),简称韩(한국/韩国 Hanguk),又称南韩、南朝鲜。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共和国,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辰韩、马韩、弁韩),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韩国的行政首都是世宗,总统府和国会目前仍在首尔,韩国成为拥有两个首都的国家。
一 韩国影视制度的发展
1962年之前,韩国没有电影法,对电影的控制只能通过刑法、反共法和民法中的某些条款来进行。
1962年,韩国最早的电影基本法《电影法》(法律995号)制定,明确指出,韩国电影必须以生产优质影片为促进民族发展做出贡献。1963年,第一次修订,实现1960年代韩国电影政策的核心,企业化政策和外国电影进口配额制具体化。之后又进行了若干次修订。1973年,第四次修订,将韩国电影业完全纳入政治机构的控制之下,成立韩国电影促进会(Korean Motion Picture Promotion Corporation),将电影公司的设立由注册制改变成许可制,只允许了20家电影公司的电影制作和外国电影的进口。而且通过检阅和优秀电影选定等,不允许制作与现存体制内容相反的电影。每年年初发表电影供求计划、外国电影进口权补偿和优秀电影制作奖励、电影振兴公社和配给协会运营方针等按的主要电影措施,由国家直接控制了电影产业。
1978年,成立公演伦理委员会(PPEC)以监督电影、视听传媒和其他表演艺术。此前,一直是文化艺术部负责审查电影和其他文化产品。1984年,第五次修订,许可制的电影制作和进口业改变成了注册制,并把检阅制改成公演伦理委员会审议制,但事实上,电影从业者依然认为,审议制跟注册制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公演伦理委员会是由文化公报部所管理的半官方半民间的一所机构,负责审议的人员主要由各机关推荐,依然保留许多审查制度所遗留下来的规定。
1987年以前,公演伦理委员会可以在两个阶段审查影片:投拍前和影片完成之后。
1987年底,政府姿态性允诺停止在影片投拍前审查,但影片上映前,需向政府提交两个拷贝,一旦影片中出现“有害”或者难以被接受的东西,影片仍然要返回制作者修改。尽管《电影法》第13款、《电影法实施条例》18款和《电影法实施细则》第6款对什么样的影片需要接受审查都有详细的规定。公演伦理委员会仍对韩国国产影片做出强制性的规定:(1)当一部影片违背宪法精神或有损于国家尊严时;(2)当一部影片扰乱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时;(3)当一部影片有害于韩国与另一国的友好关系时;(4)当一部影片损害韩国人民的健康时。这样的规定宽泛和模糊使得公演伦理委员会可以随心随欲地进行解释。政府强调公演伦理委员会作为民间团体发挥作用,声称这样的机构是不受控制的,但文化艺术部管理着这个团体,文化艺术部为其选定主席,公演伦理委员会每月要向部里提交工作报告,负责审查的11名委员中有4位是政府官员。
1987-1992,韩国逐渐过渡到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体系,韩国政府也逐渐完成了从军政到民主的转化。
1995年,韩国《电影法》更名为《电影振兴法》,并引入了电影义务纳本制度,电影公司义务向韩国映像资料院提供电影拷贝以收集、保存韩国电影。
1996年,韩国宪法法院就“长山串鹰”对公演伦理委员会执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的违宪申诉作出了违宪判决,宣布《电影法》所规定的电影上映前必须接受公演伦理委员会审查的规定,违背《韩国宪法》第121条第一款“所有国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和集会、结社的自由”所赋予的公民权利,认为电影审判是违法的:“从宪法精神出发,对完成片的删砍是非法的。”之后类似的判决案件不断积累,与此同时,韩国宪法法院还明确有必要禁止青少年接触色情、暴力电影,提出电影界建立自律的“分级制”。同年,韩国修订了《电影振兴法》,成立了韩国公演艺术振兴协会(Korea Performing Art Promotion Commission)用于取替原有的公演伦理委员会,并对电影实行全体可观看、12岁以上可观看、15岁以上可观看、18岁以上可观看四个等级分类制度。
“长山串鹰”的电影人柳寅泽、洪基善因以光州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啊!梦之国》(Oh, Dream Naiton, 1988)未经审查上映被韩国当局拘留起诉。两人在1991年5月向宪法法院提出了申诉。1992年,“长山串鹰”代表姜宪因反映教育改革的影片《打开紧闭的校门》未经审查擅自上映而被拘留。1993年,姜宪以公演伦理委员会电影审查制度违背宪法保障国民言论、出版自由和创作自由为名向韩国宪法法院提交了违宪申诉。二 影视分级制度的正式确立
随着国家的发展韩国于1998年建立电影分级制度。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
韩国电影分级可以分为以下四级。适合所有年龄观看 只适合12岁以上年龄观看
只适合15岁以上年龄观看(青少年观览可)只适合18岁以上年龄观看(成年观览可)另外,对于网上的色情信息,年龄限制提高至19岁或以下不能观览。这种分类只出现于不能在戏院上映,而只能以录影带或影碟发行的电影
根据要求,韩国国内拍摄的电视剧每一集画面上都要标明全体(ALL)、7岁以上、13岁以上、19岁以上等可以收看的年龄。在剧集开播前和播放过程中,也要每隔十分钟就把等级号码提示30秒以上,号码占据屏幕1/20左右大小。对于适合19岁以上观看的节目,因其内容涉及色情、暴力的部分较多,则需要全程出现等级号码,随时进行标注和提示。2007年时,考虑到少年的心智发展状况,韩国将年龄划分进一步细化,将13岁以上被改为12岁以上,同时引入15岁以上这个等级。此外,不单电视剧,综艺节目也要遵守上述规定。
三 我们的思考 当分级制度明确后,电影的生产力也会得到一定的解放。明确的制度带来的是对于青少年的保护、成年人观影选择的自由度、
第五篇:看《红楼梦》学炒股 华丽背后的投资攻略
看《红楼梦》学炒股 华丽背后的投资攻略
闲来翻阅《红楼梦》,里面一些女人投资、理财的理念与做法不禁令人联想到股市中的种种现象、手段与实际效果。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百出,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却彻底改变了她和家人的命运。第一次去贾府,刘姥姥得了20两银子和一吊钱的雇车费。第二次,她老人家又拿回了银子108两,青纱、茧绸及其他绸子若干,袄儿裙子等衣裳若干,梅花点舌丹、催生保命丹等养生药物若干。按照平儿转述王夫人的话,可以做个小本买卖或置上几亩地了。按清朝康熙年间官员年薪收入和实际通胀来算,当时的108两银子,今天价值至少超过20万元人民币。刘姥姥通过两次融资,挣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为日后的小康生活奠定了基础。
对股票,现今有两种情形,一是讳莫如深,认为炒股票就是赌博,不是正经营生;一是畏首畏尾,害怕到股市赔本,因而敬而远之。试想,假如刘姥姥对城市、对贾府只是遥望而不去登门拜访,她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后来得以帮助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吗?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最重要。当然,我们不鼓励盲目进入股市,要学习一些股票、投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本领,不可贸然行事。
红楼诸钗中,秦可卿算个谋略家。这可以从她临终对凤姐的话中看出端倪。她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当凤姐问她对策时,她说,否极泰来,并安排在祖茔附近广置田亩、房舍,设立家塾等策略,为日后贾家香火的延续起到了铺垫作用。
同此一理。在股市,要有秦可卿的头脑,当大盘扶摇直上之时,要想到下跌的可能;而在大盘凄风苦雨的弱市行情里,也要未雨绸缪,联想到日后股票发力的时候。这样,就可以及早布局,早作打算,或撤退或埋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尴尬。
无疑,贾探春的理财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贾府后辈中是不做第二人选的。初当家的时候,就大刀阔斧,砍掉了从月钱到胭脂水粉钱等不当开支。后来,用“承包责任制”的手法,将大观园的花草树木承包出去,不仅节约了一笔大观园的管理费用,还给承包者带来了实惠。
在股市,有人没有探春的成本意识,养成了随意的性子,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潦草行事,不该买时买了,不该卖时卖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亏空。甚至于,在操作中略有盈余,就笑逐颜开,大手大脚,赚一个花两个,没有计划,没有发展意识,影响了日后的勃勃宏图。
《红楼梦》中,最精明的理财高手莫过于王熙凤了。她把自己的私房钱经营得有声有色,每年都赚上千的利钱。她还克扣、预支、迟发丫环们的月钱去放债,并且胆敢瞒天过海、贪赃枉法,最后引来杀身之祸!
王熙凤的失败,是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和贪婪致祸的典型案例。做股票,同样要掌握好“度”,股票涨了一块钱,你要等它涨十块钱;它涨了十块钱,你还要它涨一百块钱。结果,最终被套,自己追悔莫及!看来,见好就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