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

时间:2019-05-13 06: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

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

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1.专业: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解决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3.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5.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6.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种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7.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个方面。

8.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9.教师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并将显著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心理倾向。10.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专业道德、专业认同、敬业奉献、专业责任、专业追求等。

专业认同: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活动的态度或价值倾向性。11.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待有哪些?(1)新课程期待教师转变观念。

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转变学生观、改变教学观、转变课程观。(2)新课程期待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发(3)新课程期待教师转变角色。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该从“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人格培育者。12.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研究者。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与模式

1.学术界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三类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2.我国学者认为教育课程由4大块组成: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

3.观察学习:指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结果,间接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程序是:(1)观察前的准备,(2)课堂观察(3)教学观察后的讨论,(4)改良再行动

4.合作学习: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习各动态因素的互相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活动和策略体系。

5.学校文化:以学校内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以预订的目标为动力,通过一些列活动形成的多层面,多类型的社会组织文化。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6.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方式:通过分权、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活动、通过团队合作、通过学习文化维持。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

1.教师角色心理理论有构建主义角色心理理论、实用主义角色心理理论、人本主义角色心理理论。2.教师角色的特点:

(1)具有自主性和个体创造性。(2)具有完美的个性化特征。(3)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4)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3.教师角色的形成经历组织调整角色认知、产生角色体验、形成角色信念三个阶段。

教师的角色规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约束:(1)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A.教师必须课前准备,不准旷课,随意调课和无教案上课。B.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C.教师要认真履行课后辅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人际行为规范。

A.热爱学生,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B.理解学生,善于换位思考。

C.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D.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保持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3)仪表行为规范

教师要举止文雅得体,说普通话,衣着端庄得体。

4.教师角色冲突是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

5.职业承诺的结构包括继续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三部分。教师的职业承诺的含义可以从教师情感承诺、教师规范承诺、教师继续承诺三方面来考察。

教师情感承诺:教师认同学校目标与价值观,对教师角色感情深厚,愿意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贡献,甚至不计较报酬。

教师规范承诺: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均以社会规范、职业道德为准则,对学校有责任感。

教师继续承诺:教师因担心离开教师职业所损失福利和保障,或因缺少就业机会而留职。 第四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 1.专家的特征:

(1)有意义的认知模式(2)组织良好的知识

(3)表征问题深入(4)较强的技能自动化与自我监控能力 2.国外学者关于新手——专家教师的比较

国外学者认为新手和专家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1)课前计划的差异

专家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他们的课时计划只突出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不涉及细节。

新教师的课时计划仅限于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或一些已知的课程计划,而不能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活动联系起来。(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这一差异表现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在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中,专家制订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3)课后评价的差异

课后评价中专家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比专家更多地关注 课堂中的细节问题,而专家则多讨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第五章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3.压力:个体面对刺激时心理上感受到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压迫的情绪状态。

4.压力有四种基本类型,为:预期压力、情境压力、长期压力、残余压力

5.职业倦怠: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6.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教师职业的工作特点。(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年轻教师比老教师,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2)教师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复性和负荷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适应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了解不同时代背景的学生心理特征,这些都容易使教师身心疲惫。(3)社会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压力过大,产生职业倦怠 7.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干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两种途径: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

(1)个体干预的方式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态度改变。(2)组织的有效干预

组织的有效干预包括: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

荷。明确教师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向教师提供建设性的反馈等等。

8.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职业适应不良。(2)职业行为问题。

职业行为问题有五大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性,暴戾型,不良型。

(3)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

常见的教师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有偏执型,强迫型。(4)神经症

教师常见的神经症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5)人际交往障碍  第六章 教师的专业生涯周期

1.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和自身特点。2.如何进行专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为:

(1)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状况(2)评估自身的成长环境(3)设计目标(4)实施策略(5)评估、反馈和调整

3.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都必须经历职前师范生阶段和职后教师专业社会化阶段。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发展一体化。4.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的研究导源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与实际研究。

5.职业高原与专业发展

职业高原: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专业发展上的一个停滞期。

如何克服职业高原?

(1)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寻找产生“高原”原因。(2)教师要有效自我调控,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积极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

(3)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4)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 第七章 在学习与研究中成长

1.校本研究: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并倡导教学第一线教师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2.校本研究的特征:

(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合一(2)具有情境性和过程性(3)具有反思批判性(4)个性化

3.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而逐步形成的一类知识。4.实践性知识的特点

(1)个体性(2)情境性(3)构建性(4)综合性(5)缄默性 5.如何培养实践性知识?

(1)加强多方面的交流与传承(2)多方位的思考和感悟(3)开展多层次的合作研究(4)进行多角度教育叙事(5)参与多领域的社会实践

6.内隐学习:无意识地获取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 7.行动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1)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2)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3)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

8.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9.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2)不断积累具体经验(3)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4)积极的验证 10.叙事研究: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专业对话: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对教学活动涉及的问题,与同事或专家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1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12.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各类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 第八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1.发展性教师评价: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

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身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环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实施包括评价双方的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和总结复查四个环节。

3.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以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成就,展示教师进步表现、取得的专业成果、个人培训的提高,展现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其他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4.教师专业档案袋包括阶段性发展计划、周期性总结、个人作品、各阶段评价情况。

5.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内容,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确定个人的发展需求,并制定出发展目标。 第九章 明日教师与明日学校 1.未来教师的特点:

(1)未来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2)未来教师应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3)未来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

(4)未来教师应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2.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师职业专业化趋势

(2)教师培训模式由封闭式、定向型向开放式、非定向式转变(3)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终身化,以及教师教育一体化

(4)职前教育的延长化趋势,教师教育走向高学历化。(5)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化趋势。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育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主,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教师理性:即为教师在其具体的专业教育教学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本体理性、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

3.教育教学的认知理性:是教师籍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最终意义是达到对教育教学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应。

4.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5.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6.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在学校系统中学习和内化专业行为规范、准则而胜任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7.学生社会化:就是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8.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修炼和内化所形成的品质。

9.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的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和意愿。

10.学校氛围: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对其成员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的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心理环境。

11.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行为、态度的意义系统。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共识,内化在教师的行为和人造物品中,并传递给学校各成员。

【简答】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异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得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而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以社会赋予的权利分配文化资本,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实践智慧的四种类型:施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智慧,处理偶发事件的实践智慧,优化人际关系的实践智慧。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自我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作用: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内化,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发展,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把握人生价值选择、进行自我塑造。

6.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大学应当向预备教师或在职教师传授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其次,大学能够为促进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做些什么;第三,大学教育实习为促进师范生(预备教师)的成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7.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只有部分教师参与的合作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大学与中小学两种不同制度文化之间的层级差异和长期隔离,为PDS有关人员的角色转变造成困难;第三,中小学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是否会影响教学质量。

8.中小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职前教师培养质量;中小学如何与高等教育机

构进行有效沟通;实习生的成长是否就是适应中小学的教学生活;实习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什么。

9.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目标,集体研讨,二、实施授课,观摩记录,三、集体反思,行为跟进,四、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论述】

 论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三大问题:1.由浪漫的职业理想到复杂多变的教学现实(初任教师受到“现实的冲击”,教学理想受挫,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情境中,显得无力,无助和无奈)2.由实践知识和智慧的缺乏到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仅仅依靠预备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是难以解决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理论规则处理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他们遇到的问题有:教材不熟,重难点把握不准;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秩序;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材料匮乏;难以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语言不流利,有时出现口误;板书不规范等)3.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向多重的教师角色(过去的身份主要是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诱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初任教师往往会存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三大策略:1.主动向有经验,成熟,资深的优秀教师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对自己的行为或思想的重新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教学行为等进行重新思考和总结,从而实现对现状的超越。通过内省和对各种教育实践问题的追问唤起自身发展的自我觉知。)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修正  论述师徒制教学的实施及其对初任教师发展的影响 实施:首先,初任教师观察资深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获得有关教学的感性认识;第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初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始逐步学习、模仿指导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尽管有时并不能洞析和解释其行为的实际效果;第三,资深教师在充分了解新手教师的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新手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新手教师按照资深教师的指导进行再实践。影响:新手教师在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师徒制是一条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生活、掌握教学技能、缩短新手教师成长为熟练教师时间的有效方式。新手教师一方面从熟练教师或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则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缄默的教学技能。然而,师徒制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由于新手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受到其导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其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一位资深教师,不管如何多才多艺,他只能交给新手教师一些有限的技巧或技艺。总之,从教师发展角度看,新手教师需要向资深教师诚恳地请教,优秀教师也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承给新手教师,新手教师还要汲取众家之长,在正确而合理的教育信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个性和品质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考试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基本知识范围

1.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概念。

2.从经济收入看,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下层

3.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类知识

4.专家型教师信念系统特征的是整合性、反思性、有效性

5.教师成就动机是指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重要而有价值,愿意认真地去完成,并欲达到既定目标或某种理想境界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6.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一个表现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受到关注。

7.文化资本由哈里斯首先提出。

8.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培训首先产生于英国

9.把教师知识结构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和教育宗旨、目的、价值等七个方面的学者是舒尔曼

10.教师实践智慧特征的是综合性、缄默性、具体性

11.近年来的职业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上层。

12.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社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13.师徒制教学起源于技艺学习的经验,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

14.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说明的文件是《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15.教师教育信念的特征:情感性、意志性、道德性。

16.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肇始于“见习生制”。

17.教师籍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理性是“认知理性”

18.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早产生于美国。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育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主,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2.学生社会化:学生社会化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3.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行为、态度的意义系统。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共识,内化在教师的行为和人造物品中,并传递给学校各成员。

4.教师实践智慧: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5.教师教育信念: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社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在学校系统中学习和内化专业行为规范、准则而胜任社会所期待的角色(4分),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1分)。

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我体检、修炼和内化所形成的品质,是教师满足生存需要、成长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

7.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教师职业发展动机是教师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和意愿。

8.学校氛围:学校氛围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对其成员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心理环境。它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思想信念、道德风尚、工作和学习作风、集体舆论等精神因素,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独特风格或个性,展现了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精神风貌。

9.教师实践智慧:教师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起何作用?

(1)教师以社会赋予的合法权力分配文化资本;

(2)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

(3)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

(4)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3.简述自我评价对教师发展成长的价值。

(1)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内化;

(2)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

(3)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增进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发展;

(4)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把握人生价值选择,进行自我塑造;

(5)自我评价有利于加强学校的民主气氛,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也为教师创造平等的对话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密切校方与教师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相互适应和融合,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4.课例研究的实施程序是什么?

(1)确定目标集体研讨(2)实施授课,观摩记录(3)集体反思,行为跟进(4)总结经验,分项成果。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区别。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

(2)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6.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如何保证职前教师培养质量;(2分)

(2)中小学如何与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有效沟通;(2分)

(3)实习生的成长是否就是适应中小学的教学生活;(1分)

(4)实习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什么。(1分)

7.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大学应当向预备教师或在职教师传授什么样的专业知识;

(2)大学能够为促进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做些什么;

(3)大学教育实习为促进师范生(预备教师)的成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论初任教师(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简要提纲,请展开论述)

存在的问题:

(1)现实的冲击,教学理想经受考验;(2)教学中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

(3)教师角色的不适应,作为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策略:(1)主动向资深教师请教;(2)教学的自我反思(3)教学实践的探索与修正、教学行为的改进

2.试论师徒制教学的实施及其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纲,请展开论述)

(1)理论假设:师徒制的理论假设,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或隐性的经验,这些缄默知识或隐性经验是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的,只能是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

(2)实施程序:

首先,初任教师观察资深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获得有关教学的感性认识。其次,在观察基础之上,初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始逐步学习、模仿指导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

再次,资深教师在充分了解新手教师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新手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新手教师按照资深教师的指导进行再实践。

(3)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要点)

师徒制教学是一条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生活、掌握教学技能、缩短新手教师成长为熟练教师时间的有效方式。通过师徒制教学,新手教师一方面从熟练教师或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则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缄默的教学技能

第四篇:复习纲要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2)运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的矛盾的对立。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三,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

6、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根本的对立表现在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7、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新科学技术革命必须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

(4)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8、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

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

10、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1)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

(2)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3)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和影响的办法

(1)通过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2)国家的宏观计划调节。

(3)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4)国家的货币信用调节措施。

(5)国际经济调节措施。

1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1)在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2)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健全的五大机制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2)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3)引导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

(2)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4)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座大山。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16、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1)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

(2)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毛泽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3)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进行到底。

17、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1)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新民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18、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2)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

(3)强调要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4)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

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0、简述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21、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2、在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3)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1)要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

(2)进一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3)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加快社会保障方法。

(5)发展商业性保障业,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

2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2)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3)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

(4)战后跨国大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28、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

(1)与以前世界格局的转换通过战争进行不同,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

(2)虽然格局的转换没有经过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对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各大力量都在增强实力,以使自己在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建立新格局。

29、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主流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对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制订跨世纪发展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30、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1)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反对以在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一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垄断国际事务;

(2)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一种特定的模式强加于人;

(3)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

(4)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1、把国际恐怖活动降到最低程度的途径

一是必须继续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达国家必须根据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反恐能力。

三是恐怖主义应注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把重点放在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上,特别是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必须得到改变。

第五篇:纲要 复习

纲要 复习题 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2.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4.健康领域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陨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5.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 7.幼儿健康可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8.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9.艺术领域表现形式有画画、制作、手工、舞蹈、唱歌.10.环境是重要的教育源。

11.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游戏、保教并重、个别差异,个性 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框架是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13.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4.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性地表现美。

15.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1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

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7.18.艺术: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已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科学: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语言:1乐意与人交流,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的说出自已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健康: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社会:1 能主动地参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有效师幼互动:1首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2其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3此外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4同时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关健所在。最后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

游戏对幼儿心理展的作用:游戏活动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因而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3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创设良好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气氛,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安全、无危险隐患的环境。

2010年学前教育大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纲要》的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主要有:终身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

纲要的宗旨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是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学前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展打好基础。

案例分析:1幼儿的注意发展的特征: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不稳定2提高活动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教学时间应不一样。3联系实际谈一谈。

实施《指南》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听与说、阅读与书写准备。社会: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科学: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艺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下载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专业发展复习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专业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专业发展》,收益颇深。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

    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发展特点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 一、历史演进:原始阶段——泛专业化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点: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职业......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复习重点(小编整理)

    选择部分 1.师范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师养成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历史转变。 2.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 教师的经济收入、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的社会生活。其中经济收入处于中下层,......

    山师大教师专业发展期末复习重点(本站推荐)

    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征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