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6: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

第一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思考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当然,新的课程改革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但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必须将其突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当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或者说旧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基层学校听的随堂课较为普遍地体现着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①学生听老师讲解、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教师让学生毫无思考地模仿进行练习,……。尽管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进行模仿练习和动作操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没有大胆质疑的需求,更缺乏大胆提出自己独特想法和见解的勇气。

②老师设计的学习问题确实渗透着一种新的理念,但当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回答出来,教师往往包庇代替,甚至一言到底。尽管教师已有了较新的教学观念,想改变课堂教学,但当自己的想法、观念由于自己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老办法就很快派上用场。

2、教师对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学习的轻视,不少体育老师认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应付日常的体育教学应该够了,觉得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学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上还未必用得上。尤其是职称已经到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动力,少数教师抱着舒舒服服“混”到退休的念头。

3.体育教师自己的心理定位太低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都尽心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另一种心理也时时伴随着他们,那就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教的是“小三门”学科……这种自卑心理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觉得自己只要上“好”自己的体育课、觉得对得起这份工资就是极大的满足了。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首先,就教育管理部门层面而言,尤其是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培训模式,开放教师培训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教师培训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其中,应包括对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先进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指导。相关部门应鼓励各高等院校参与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在职教师增强学科和学科外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培训班、研究班;开设教育论坛;举办大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选派教师出国培训等等。其次,就学校层面而言,开发校本研训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1.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进行听课、研讨、交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通过学习型学校、学校型团队活动的推进,在体育教师中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促使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3.组织观课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看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师“重看轻评”的习惯。4.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让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再次,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关键还是靠自己,关键是要实现“个人专业的自主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中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因此,作为自己应该:

1、要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说,教师不要作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因此,新课改中教师应该记住这句话:教师即课程。

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教师不要将教育教学研究“神秘化”“贵族化”,不要将教学研究活动当作外在于自己的“附加”行为。当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3、教师要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目标的追求。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如果没有教学的实践那么再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句空话。

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教学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或者说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体育教师教学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教师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教师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应当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中小学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先驱者,而学校和社会应提供给教师必要的条件,使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4.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自身的发展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

评价教师的目的应是一种激励,这方面的指向应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和健身效果体现为宗旨。发展性教师评价要满足教师的需要,要尽可能获取全面的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评价的可行性以具体的量化指标说服被评价者。这种评价决不能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者是不合格教师的,评价更不能偏重于部分文化学科的教师。用评价的公平性、民主性和合理性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同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应与惩奖性目的脱离。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不能具有双重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两种目的相反的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总结,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作出解聘、晋降级、增加薪水或发放奖金等方面的决定;教师的评价应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及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如果教师评价制度与惩奖性目的联系起来,那么这种评价制度就会与其应有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从更好地着眼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宜与惩奖性目的挂钩。

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二篇: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从体育学科的地位、社会体育文化和学校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两个相通但又不同的概念。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两个目标取向:一是“专业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改善专业发展制度,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二是“组织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整合专业组织,争取更大的专业权力。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体育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体育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在状态上,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加以解释。从静态角度讲,体育教师是一门专业,它具备下述特征与标准:拥有专门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运动训练;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体育教师经过专门训练,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从动态角度讲,体育教师专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即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学科的社会地位。

有的教师老拿体育学科地位低,不受重视作为借口,不去追求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的确,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否体育进入高考就能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从体育中考,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体育教师在为考而教,将体育教学简单化,体育课上成了身体素质训练课;而有的教师却能利用体育进入中考,学校对体育重视的契机,开展了系列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恩泽了学生、收获了自己。山东省将体育的部分内容列入了高考,以理论知识的形式进行考核,山东省有的体育教师就加设了室内理论课时,组织学生学习、记忆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室外锻炼时间,而有的教师却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合理处理好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育知识学习的关系。由此看来,体育进入中高考是柄双刃剑,用得好,有可能提高体育学科的社会地位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用得不好,反而会祸害基础体育教育。所以,我们只能说,体育学科的地位提升有可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却不是根本原因。

(二)社会体育文化

社会体育文化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许多人崇尚体育,从事体育的人不但有较高的工资,而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体育成为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体育的热衷程度要低很多,现代人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偏低,现代人轻视体育、忽略体育,认为搞体育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体育教师在这样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产生的压抑感,无归属感,职业无成就感等使他们不能愉快轻松地面对工作,自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体育文化改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全民群众体育的普及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会逐渐转变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三)学校环境因素。

1、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像一张无形的、看不见的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有些学校领导“大张旗鼓搞素质教育,紧锣密鼓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体育课时。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住房、职称、服装、同工不同酬等问题长期没能彻底解决。这样部分体育教师必然会产生不平衡心理,严惩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2、学校客观条件

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教学要占据更为复杂的空间环境,要使用各种器材、设备、环境、场地等,这些物质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展开的深度和广度。好多地区和学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非高考科目的体育上来,长期以来,造成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设备器材陈旧、落后。这些都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和智慧难以发挥,工作更加单调、枯燥,这也是他们产生厌教的现实土壤。

3、校本教研制度

体育新课程与过去的体育大纲相比,很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地方出台实施建议,学校具体设计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三级课程管理需要学校有具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促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了课程的设计中来,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设计者。而在校本教研这一环节却明显出现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育是非高考科目,体育学科的教研未能引起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对体育学科的校本教研督促检查不够;第二个问题是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领头人即教研组长,未能制定或行使校本教研制度,这就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满足于凭良心干活的状态,不能有意识的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由此看来,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外在的动力,理应给与完善与落实。

三、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注重体育课堂教学,通过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首先应具备的以下的教育教学能力:

1、体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完整准确的动作技能示范能力;对学生进行保护帮助的能力;善于自我控制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技术动作技能微小差别的辨别能力);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

2、教育工作能力:善于挖掘教材思想性,做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掌握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抓住典型事例说服教育学生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不同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能力。

3、体育活动指导能力:能指导各类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的能力;对普及的体育项目的组织竞赛、裁判的能力;对某一专项的科学指导训练能力;对某种慢性疾病的科学指导进行体育康复锻炼的能力;对各种外伤的应急简单处理能力。

4、体育组织管理能力:对课堂上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对某项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业余代表队训练的管理能力;对体育教学文件的制定和管理能力;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各项体育竞赛成绩的管理能力。

5、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科技文章写作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自学能力;对教材内容、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教材科学性的实验、分析、评价的能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的能力;对电子计算机在体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能力;学术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关键是教师本身要具备教学素养,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职业形象: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也是影响他人的接受程度的一个外在条件,特别是在与他人交往比较短时,当他人无法真正而全面了解你的内在精神气质时,在他人头脑中生成的第一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长相的影响。而这可能会成为他人对自己总体评价与最终评价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一个具体良好职业形象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他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优势。二是教学激情: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还是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效果。我们看到过一些老师在上课时,自身缺乏激情,甚至是没有表情。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们只有以更加没有感情与表情地去学习。事实上,那些课堂上的孩子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于痛苦地忍受。相反,我们看到在一些激情四射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们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大家的热情不断传染和激增,尽管学习过程中会有困难与挫折,但同样会变得愉悦而轻松。在我看来,这也是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中重要标准。三是教学智慧。如果说在公开课、评优课中教学激情是重要标准,那么,教学智慧应该说是评价一节课和一个老师最核心的标准。教学智慧不受形象与激情的影响,而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教学智慧的生成不是一促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点滴教学智慧的融合与集成。在具备教学智慧的教师那里,没有教学意外,不存在教学事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意外与事故都会成为教学中的有机成分,都会成为促进而不影响教学的动力与激情学生学习的源泉。四是教学技能:我相信,教学是一种艺术。我也相信,任何艺术的生成条件与表现过程都离不开技术有参与。教学工作同样如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化,达到艺术水准,那么足够的技术与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重要的。教学技能包括多方面的,主要有语言沟通的技能、表达与表演技能、知识转化与创新的技能等。五是知识素养:一位优秀的老师必然拥有两个方面的丰厚与广博知识:一是学科知识,二是教学知识。前者是“教什么”的知识,后者是“怎样教”知识。教师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都会受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水平的制约。因此,一节优质课应该是教师两方面知识的充分展示。六是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一个没有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的老师,不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评优课、公开课上,有个性特点与个性魅力的老师往往会成为成功者。

(二)加强自身科研能力,通过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三)加强体育教师的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学团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研组在“外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研组长应该制定相关教研组管理、激励条例,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认真干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状况与体育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一线教师觉得新课改实施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专业化也困难,很大的程度上是本校的体育教研组没有发挥出它应该有的功能来!将教研组应该完成的工作,转嫁给了体育教师,所以导致体育教师存在一些困难。

就一个体育教研组而言,抓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好以下方面:在优良群体未形成前,抓管理,抓体育教师群体规范化发展,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在优良群体形成初期,搞扶持,调动每一个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在优良群体形成中期,出政策,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促使教师队伍优良化 ;在优良群体形成时期,提要求,要求他们定目标找差距深化改革;建立高师标准;在资历上,实现教师资历的最大化,及时的把有经验的同志推向更高一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在能力上,引导体育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把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同志捧起来,冠以头衔起示范作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营造一种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去追求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进步。同时,通过对青年教师三达标“教育教学能力,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考核,运用传帮带,结对子,成立课题小组的方法,带动老中青教师群体发展。促使体育组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四)校本培训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远、艰巨、持续创新的事业,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个人的因素、学校的因素,也有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对教师角色认知的定势等方面的影响。它既依赖于教师的职前培养,更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包含了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它本身就是体育教师在职进修的有效途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体育课程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发展才是目的。体育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然而我国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及时地启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采取脱产进修、听学术报告、集中培训等学习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受到人员安排、时间和财力的限制,有很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校本课程开发之机相应地对教师进行岗位锻炼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地牵涉教师的专业活动,它本身就是在职进修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观念,明确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快自身素质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的推行教学改革,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柳海民.教育学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010年12月在“第七界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荣获二等奖

第三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

究与思考

《体育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体育教学论》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组织教学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技能为目标,努力将《体育教学论》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精品课程。现将近年来《体育教学论》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生源主要是本省范围内招生,生源质量低于本省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体育院系。《体育教学论》在培养“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课程。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掌握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努力钻研体育课程理论与体育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组织和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3.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实践,体育社会实践与体育科研实践,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通过课程教学,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敬业精神。

二、《体育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

此阶段的以199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为依据,体育教学论作为主要章节被列入《学校体育学》课程之中,约30学时,主要讲授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任教师只有1人。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

此阶段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参照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计划,重新修订了《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并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此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2001级教学计划中《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名称改为《中学体育教学论》, 2002级教学计划中《中学体育教学论》课程名称改为《学科体育教学论》,列入教育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作了一定调整,《学科体育教学论》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比较一致,突出学生组织教学能力为重点。主讲教师1人,并带青年教师听课,个别章节试教与批改作业,参与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等。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06年

根据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2003年8月我系新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从2003级开始开设《体育教学论》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与2003年新《方案》的精神与要求基本一致。主讲教师增至4人,分配担任有关章节的教学,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与体育科学研究活动。2005年《体育教学论》课程所在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2005年12月被学院评为一类精品课程。

三、《体育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体育教学论》课程负责人蒋荣,是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多年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理论水平和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教育与体育人才培养有一定研究,曾经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本课程组有8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人,硕土学位1人。1人博士研究生在读,2人已经在研究生进修班学习期满结业,于2007年6月将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50--55岁2人,41--49岁3人,31--40岁2人,30岁以下1人。本课程组团队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主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体育教学论、运动技术教学等不同的领域都有较深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有良好的教师风范,为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做出了贡献;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教师配备上,设有课程把关教师、骨干教师和实践性教学教师等课程岗位。

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方面,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在职进修、校内外短期培训、教师“老带青”、完成科研课题、社会兼职锻炼等途径,促使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体育教学论》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又来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教学技能。处理好与教育实习以及相关运动技术课程内容的关系。概括来说,《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体育信息量大,并体现与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程度较高的特色。

《体育教学论》课程理论部分(15章),实践共2大部分。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课时先介绍本课程在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对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详细讲解;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校内外的体育教育见习、体育教学观摩、体育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体育组织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课程教学组织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实施时,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学方式手段相结合。具体地有:

(1)讲授与演示法:教师通过对某一具体体育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演示,运用挂图、多媒体、声像资料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积极的直观思维与感知过程,加深对体育教学某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运用典型课例进行分析。

(2)示范与模仿法:教师通过向学生阐明所要掌握的某一项体育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步骤,并演示示范性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技能运用的训练过程,并有被动模仿向积极主动掌握转化。教师及时对学生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与交流。

(3)情景体验法: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感、认知与技能活动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采取描述生活情景、演示体育技术动作、设置问题、配置音乐等形式,组织学生进入角色、主动学练、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与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掌握情景体验法,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小学情景教学的录像资料,并进行分析、讲评,指导学生完成体育情景教学设计。

(4)观察分析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中小学体育示范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观

察的准备(观察记录表、课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情况);课中进行严谨的、全面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课后通过访谈、比较、技术资料分析形成观察报告,对观察材料进行多元的讲析,以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教学法: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研讨为学生提供成分的机会,采用小组交流、全班研讨、小结评价以及运用提问、反思、讨论、抢答、辩论、选择、模拟、想象、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独立思考的意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增进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论》为盐城师范学院网络课程,列入体育系网页。《体育教学论》网络课程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讲解、例题分析、即时练习、模拟测试、课程作业、参考文献、常见问题、教师信箱、交流园地等内容,能够满足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本门课程的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网络开发能力。学生具有较好的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获得体育信息与开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省高等院校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等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1)运用声像资料: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播放省内外有关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的声像资料,促进学生及时了解与掌握实施新课标所要求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新模式。

(2)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要求学生网上收集资料,及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并在课堂教学中交流,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与容量。以文献综述、课程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撰写能力,为完成学位论文建立基础。

(3)学生制作课件: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体育教学课件,并结合进行说课训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体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4)教师运用媒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现代媒体诸如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理论要点与方法。

(5)网络课程:《体育教学论》网络课程已于2005年在体育系网站投入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做作业、提出问题与讨论问题,目前正在进一步改建与完善之中。

《体育教学论》课程考核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理论部分的考核,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平时成绩加入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学设计等内容。

五、《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情况

校内学生实行下系体育指导制度。校外在江苏省盐城中学等二十几所学校建立了体

育教育实习基地;在盐城市体育局体育科研所等十几家建立了体育科研基地;在盐城市亭湖区文峰社区等十几家建立了体育社会实践基地。由体育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为主,聘请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体育系学生实践性教学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织学生实践性教学时进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反馈与总结。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赞助解决实践经费问题,要求从勤俭出发搞好体育实践活动。由体育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制定学生实践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课程组配置了计算机3台,打印机2台,移动投影仪2台,影视室1个(200座)。

《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有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1)专题讲座:每学期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知名学者开设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系列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掌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2)下系辅导: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各系院指导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广播操比赛,课外训练指导、组织竞赛等工作。(3)技能大赛:每学期组织有关年级开展体育技能竞赛活动,要求人人积极参与,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体育实践能力。(4)体育社团: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成立院系级体育社团,如:跆拳道协会、空手道协会、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等,定期举行社团活动。(5)体育说课: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说课学生,要求学生做好体育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说课与竞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语言能力。(6)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各种体育教学计划,并开展课时计划评优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设计能力。(7)教学观摩: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重点中小学观摩体育公开课,要求学生做详细的听课记录,并参与分析讨论会,以提高学生的听课与分析课的能力。(8)组织实践:组织学生到周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课、课外训练指导、组织竞赛等,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05年、2006年在课程组教师指导下,两次获得学校说课竞赛一等级与团体奖。

六、《体育教学论》课程教材建设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获奖教材,具有权威性与适用性。蒋荣教授自编了《体育说课》、《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体育技能训练》、《体育课程理论》等讲义,供学生自学使用。

体育系建立了资料书,现有体育类期刊56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等图书1000多册,体育教学光盘40套。

七、《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有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也比较好;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实习或工作的情况,也有较好的社会反响。

2、学生评价

我院学生对《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95%以上。

八、《体育教学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从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结合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尤其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内容方面需要体现可操作性。

2.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与提高。体育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评价学生参与体育实践与教学的成绩,如何制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论》课程组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简而言之,即使教师这个职业发展为专业的过程,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人们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要求国家的教师管理保障制度,都实现相应的重大变革。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有以下特征:(1)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 2)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4)有较高自主权,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判断力,评价学生和自身;(5)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管理;(6)终

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传统的经验型、技术型和半专业化的教师已难担此重任。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明确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一)在职业道德上,要求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即要培养具备坚定教育者的品格和素质,为人师表,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把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看成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以保证对本职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要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即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要广。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1)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能力;(2)要有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与学生、与学生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如组织好班集体,使这个集体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4)教育研究能力;(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因此,复合型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三)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只要按陈规操作或简单重复的机械性劳动。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

2.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面对未来的社会,人们善于在机会出现时抓住机会已经是不够了,而是应当“创造机会。”要求每个人从“等待就业”到“创造就业”。只有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3.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下转第69页)(上接第85页)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

4.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育与其他服务性行业相比,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况且,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尽管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往往是个人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从专业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五篇: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级:09学前教育

号:099030141018

名:隋玉翠

摘要: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呢?关键字:教师专业化发展课改素质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此后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含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其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反思循环提升过程。第一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第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

办法,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大胆地创新和实践,让课堂变得既生动又充实。第三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二、新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一)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首先,在实施课改之前,教师的角色相对单一。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造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具有绝对的权威。换句话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传授知识。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由居权威转向师生间的“平等”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变自己的角色。其次,过去的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而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了,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对众多教材、教参进行选择、整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校本课程,这样,教师对教科书的依靠程度将越来越低,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更好的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次,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将受到冲击,而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将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

(二)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从教育目标来看,教学从过去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知识日标的达成过程和结果来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课改形势下强调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难,过多,过杂”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生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正像《新纲要》中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一样,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社会型人才。

2.教学艺术的更新:新课程呼唤的是一种更加民主的、更加生动活泼、师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和引导学

生的探究活动,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因此,教师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都将面临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师生共享愉悦的教学活动。

3.知识的更新:新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知识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也发生了变化,从重表征性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掌握知识到构建知识,这些都体现里教师必须改变知识观。

4.注重素质教育:这方面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三、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其教育活动进行再思考,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

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课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具有批判性,可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教研水平。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改的实施。

(四)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防止心态疲劳,防止职业倦怠,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能力,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使师生相互了解。增强合作意识,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五)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时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适当的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以至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新课程教学法 张学勇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8日第3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选自《论语》

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下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思考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思考 一、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

    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共五则范文)

    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 副本

    一、制定目标与计划,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为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目标和计......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罗光荣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430016E-mail:lgr1528@163.com电话:***)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对体育教师......

    专业化稽查思考

    税收专业化稽查是一种基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下应对风险管理、整合稽查资源、提高办案效率、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税收遵从的稽查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打破层级、区域、部门的界限,通......

    专业化管理思考

    同志们: 今天,是芜湖国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天,是注定要载入芜湖国税发展史册的重要一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5篇)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贺娟05010312009 12级研究生院 汉语言文字学摘要: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和很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很重......

    教师专业化发展[合集]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