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的和谐发展
如何和谐发展教育
教育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那么,教育如何和谐发展,我个人的观点是:
一、教授九年义务教育机会需均等。
虽然我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通过国家验收,但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弊端。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适龄儿童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教授九年义务教育。虽然今年全省对学生学籍加强了管理,实行了网络化,控辍保学加大了力度,但仍然还存在辍学生,这在农村相当严重。
二、利用专款扶持薄弱学校。
贵州是贫困的,贵州的农村则更加贫困。由于贫困,留守儿童就比较多,虽然现在部分农村已经办起了学生营养午餐,但是学校食堂仍然没有。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学生还是只能在教师或露天就餐。国家应拨专款扶持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
三、资源配置城乡基本均衡。
在农村贫困学校,学校仪器配备不够,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就比较狭隘,应努力做到对学校的经费投入,资源配备基本均衡,保障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水平基本一致。教育投资、教育资源配置只有向欠发达地区、向薄弱学校倾斜,才能赢得人民普遍的满意和真心的拥护。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的农村学校,专业教师比较欠缺,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现在的任科教师全是凭他们对该科的喜爱而任教,应加强农村欠缺专业的教师进行学历提高培训或在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是老龄化教师偏多,对老龄化教师应多给以参加学术交流和新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一年来,第九党支部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系部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党务公开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探索从源头防治和治理腐败现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检查、监督工作,为系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推动作用。现就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筑牢思想防线。
思想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提高思想认识,必须开展学习。一年来,我们在学校中心组的统一安排下,克服突击性工作多、任务重、时间紧等实际困难,每双周三下午3:30,按计划集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2009年全国“两会”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支部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对系部广大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人人有学习笔记,个个有学习心得和学习总结,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交通局党委举办的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抓住契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党员为系部学生服务,党员走进学生宿舍,建立党员示范寝室,了解学生疾苦,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支部开展廉政文化进系部活动,在公共场所张贴“八荣八耻”警言警句,设立党员监督岗,接受师生监督,树立师表形象;设立党务公开栏,将系部重大决定进行公示,定期组织学习廉文,开展廉文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筑牢制度防线。
制度是纪律,是保证,没有制度,就同于无组织,无纪律,为此,为使党风廉政建设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我们按照与学校年初签订的廉政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首先做到领导到位,及时召开系部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成立了重大事情集体讨论的以系部领导、团总支书记和教研室主任组成的组织机构,制订了工作计划。同时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系部学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学风促教风,促校风。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录像,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深刻,自觉遵纪守法,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党务公开,加强透明,筑牢公开防线。
党务公开,把凡是系部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公开的内容,坚持做到政策,办事过程和结果“三公开”。加强党风廉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系内创收全部由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费规定,年内系部无乱收费现象。做好学生各项评优评先工作,先由班级推荐,系部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加强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对系部党政领导实行问责制,政令畅通,在系部重大问题上,从不搞个人主义,从不个人说了算,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件系部党政集体讨论决定。严格实行政府采购、价格会审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行风正办事效率高,重视学生及家长来信来访,依法做好信访工作。
四、加强领导,加大责任,筑牢一岗双责防线。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系部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年来,第九支部在校党委的直接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支部会再下决心,再上措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第九党支部
2010年1月11日
第三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唐家泊中学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栖霞市教体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作风建设,加强校务公开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探索从源头防治和治理腐败现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检查、监督工作,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就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开展作风整顿,加强行风建设
2012年2月5日-26日,进行为期三个周的作风整顿活动,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筑牢思想防线
思想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提高思想认识,必须开展学习。一年来,我们学校克服突击性工作多、任务重、时间紧等实际困难,抽出专门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党章和党员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对广大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住契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把握好政策。同时,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坚持厉行节约,规范收费行为,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教职工每周集中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进行集中培训,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筑牢制度防线
制度是纪律,是保证,没有制度,就同于无组织,无纪律。为使党风廉政建设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我们按照教体局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首先做到领导到位,及时召开学校全体党员和校委会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工作计划。同时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八不准》等,建立了防腐
网络,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监督网络,责任分解到人,层层落实责任,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纠风治乱,重塑形象,筑牢收费防线
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教育形象良好与否的集中体现。为了防止出现乱收费问题,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就成立了领导机构,实行收费校长负责制。为了防止走过场,学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举措,建立了举报制度,设立固定的收费公示栏,对收费标准进行永久性公示。对学校的自愿征订,做好宣传,学生家长采取自愿,决不硬性和变相要求学生征订,在征订问题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四、校务公开,加强透明,筑牢公开防线
“三公开”(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把凡是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公开的内容,坚持做到政策,办事过程和结果“三公开”。学校的评职称、评模、晋级,首先做到摸清底数,并在学校的公示栏中予以公示,然后集体讨论通过,接受群众监督。在干部任免上,从不搞个人主义,从不个人说了算,每位干部的提拔,必须做到:首先是让学校进行民主推荐,经群众评议,后经教育办考核审批。
五、加强监督,筑牢拒腐防线
1、加大教育监督力度,坚持教育领先的原则。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立足教育,防范于先。一是开展“八不准”学习教育,特别是遵守教体局的“戒酒令”,开导党员干部和教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开展事前教育,针对不廉洁现象滋生的时间规律,重申廉政规定,严肃工作纪律;三是开展重点教育,对有群众来信,来访举报的人员进行预警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四是开展典型教育,利用假期,组织全体教师向全镇“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学习,使广大教师做到不排人情座位,不向家长索要礼品,不接受家长吃请,不有偿补课等,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做到典型引路。
2、聘请行风监督员。今春开学,学校特聘请监督员,他们分别由单位领导,学生家长和群众代表组成对学校的收费、办学行为、办学方向、师德师风定期进行评议,找出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设,及时整改,从而更好的维护教育形象。
3、进行专项教育整顿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栖霞市教体局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干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
六、严格考核,责任落实,筑牢追究防线
抓任何一件事情,关键在落实,我们学校就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考核与量化工作,半年进行一次量化,年终进行一次考核,对不重视,存在问题的个人,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同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从而更好地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维护党员干部的形象。
一年来,我们学校在局党组和纪检监察室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学校会再下决心,再上措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2012年12月
第四篇:和谐发展(范文模版)
“和平”双拥共建军民共创和谐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 本报记者 宋天平/文
编者按: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出了强大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日前,我们走进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采访了街道办事处主任靳云华、副主任莫巍,深入了解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传统、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及在开创“和平、和谐、互动、双赢”新局面的积极探索!
和平里街道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占东城区总面积的1/4),是中央市属党政机关和部队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达424个、部队12个;下辖26个社区中,总政、黄寺、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军属家庭为主体的社区。双拥共建是和平里地区一直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和平里街道及辖区部队、中央、地方各单位始终把双拥共建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平里街道曾多次被北京市和东城区授予“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首都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东城区双拥模范街道”等光荣称号;辖区内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安德里社区曾荣获“全国双拥先进单位”称号;原安德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全国拥军模范姚金兰大妈,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7年以来,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以迎奥运为牵引,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动力,在多方的配合下,双拥共建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形成了军政共建、军民共建、军地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
发挥优势,完善制度,建立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对双拥共建工作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的意义。和平里街道根据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从健全组织、制定规划入手,构建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人为本的双拥共建活动机制和国防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一、健全组织,制定规划
和平里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和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林业局、总政、总参二部、神华集团、中化供销总公司等辖区内党政军机关单位及部门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随着各单位的人事变动,及时对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及和平里地区的实际,制定了街道双拥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完善了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制度,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定期座谈交流,及时沟通信息
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两次由驻地党政军单位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军地双方交流沟通、介绍经验,探讨下一
步双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驻军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分别召开由驻地附近单位领导及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形成了一个长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和平里街道通过向驻地党政军机关发放联系卡,在搜狐网上开办“和平里街道四个服务”博客来加强信息沟通;总政管理保障局、北京卫戍区四团、武警黄金指挥部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邀请街道领导到部队与干部、战士共同畅谈、重温军民共建协议书、通报双拥共建办实事落实情况,形成双方互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进一步夯实了双拥工作的基础,为街道做好双拥共建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三、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关心远离家乡战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坚持开展“评选拥政爱民好战士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2004年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此后每年的重要活动。这项活动深受部队首长和战士的欢迎,每年评选活动中,都要召开表彰会,颁发奖章、赠送纪念品、给战士家乡政府发送感谢信,鼓励士兵在部队这所大学中学军事、学技术、学文化,积极参加拥政爱民活动,使和平里街道成为官兵生活的乐园、成长的学校。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建军80年联欢会上开展了“百家单位齐拥军”活动,和平里街道和驻地单位为部队基层连队赠送了电视机、空调、洗衣机、自行车及生活体育用品,价值10万元。同时开展了“百名拥政爱民好战士”、“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活动,并为战士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四、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双拥工作氛围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有国必防,无军不安”是大家的共识。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台湾形势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
和平里街道通过报告会、展览、参观和参与等形式将国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和平里街道坚持每年都要在机关、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国家安全形势报告会,并组织开展国防知识学习;充分利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和宣传日开展国防法规宣传;在三年内,组织机关干部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山纪念碑、瞻仰了延安宝塔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组织机关党员和社区老党员、优抚对象近500人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展览;在《国防教育法》颁布五周年之际,开展了以“忆红军长征历史,颂党爱国拥军”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在2006年除夕夜,针对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改为限放的要求,开展了军民除夕同值勤,欢天喜地过大年活动。
双拥共建是和平里优良传统。街道工委、办事处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所构建的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不仅为双拥共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同时也是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大胆探索。
社区为载体,活动为纽带,双拥共建育硕果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使双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和平里街道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以社区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将双拥共建工作落在了实处,育出了硕果。
一、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
拥军优属工作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和平里街道每年都积极想方设法安置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千方百计为部队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目前,街道干部中有近1/3来自于转业干部军人。三年来,街道积极
协调各有关单位,为20多名部队干部解决了孩子入托、入学问题;筹措资金为连队配发自行车、洗衣机、DVD机、DVD光盘等物品,为官兵提供了方便;积极创造接收军退干部、军队退休工的条件,做好各项服务,为他们发放过节慰问品和防暑降温用品,并形成一项制度,还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游览,使他们愉悦心情、安度晚年。2006年,和平里街道被评为“北京市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富有和平里特点的群众性双拥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德里社区是双拥共建的典型,兵妈妈姚金兰每年都要组织社区18个双拥大联组成员到良乡新兵训练基地慰问,送彩电、图书、光盘、水果、体育用品、洗涤用品、毛巾等,参加慰问活动的领导还主动拿出自己的手机,让新兵给家乡的父母打电话,通过“小小手机传亲情”,让新兵们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政府和人民带给他们的真情实意,鼓舞了士气,增加了他们保卫首都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使官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耻观,姚大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八荣八耻”的要求,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给新战士讲述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课,姚大妈朴实而又感人的话语,使在场的官兵深深体会到了知荣辱的重要性。
每年在新兵下连不久,柏林社区都要组织迎新兵慰问演出,组织社区文化团队并邀请专业文艺工作者为战士表演精彩的节目。“八一”建军节,又为部队战士送去慰问品,使远离家乡的小战士感受到了和平里地区居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体会到了第二故乡的鱼水真情。
黄寺、总政、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家庭为主体的社区,他们把对军人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平时组织大妈大嫂到连队为官兵洗衣缝被,节日共同搞联谊活动,件件实事凝聚着社区军民的深厚情意。
三、以活动为纽带,共驻共建促双拥
近年来,街道举办了和平里地区军警民共建20周年成果展,进军营、入社区巡回展览,展示双拥共建成果、增进军民鱼水真情。组织法律知识讲师团,进军营为战士们宣讲法律知识,提高战士的法律知识素养。请著名音乐人孔太到部队讲自己的成材之路,引导部队战士自爱、自尊、自强。组织开展登香山比赛,增强战士的拼搏、战斗精神。与部队共同开展“同为社区添绿色”植树活动,为拥政爱民增添亮色。举办“夏日文化广场”、“警民共建平安社区”消夏晚会,深受官兵欢迎。组织百名战士游览王府商业街、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天安门广场,让战士们感受首都北京的发展变化。在建党85周年之际,组织驻地部队战士参加“党啊,亲爱的妈妈”演唱会,军地共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同牢记党的宗旨。
2005年,举办和平里街道第一届“营造军地和谐环境,共唱文明礼仪歌曲”军民共建杯卡拉OK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还穿插了文明礼仪知识问答,战士们踊跃回答,不仅让战士们更多地掌握了礼仪文明知识,使台上台下形成互动。2006年组织驻地部队官兵参加“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风尚”知识竞赛,参加地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组织战士与机关干部共同排练小品《军嫂》,参加北京市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组织军退人员参加市、区双拥书画比赛,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2007年,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和平里街道举行了“当好东道主,同心迎奥运”军地篮球友谊赛;“迎奥运和谐社区杯”军民共建乒乓球比赛;在地坛公园举行了“军民携手迎奥运”友谊拔河比赛„„
以活动为纽带,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增进了军地交流与沟通,也使双拥共建更具活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需求。
送温暖,献爱心,互动双赢共促和谐
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共建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东城区委率先提出,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平里街道把双拥工作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创新的思路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发挥驻地优势,坚持科技拥军
和平里街道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科技强军”的号召,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的技术优势,为驻地部队官兵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服务。3年来,共为部队举办电脑、烹饪、汽车修理、种植等培训共六期,接受培训的战士80多人;组织驻地和平里医院、北京孟氏健康咨询中心和志愿者30多人到驻军某部,为驻地官兵提供测量血压、男性外科咨询、足疗保健等医疗服务,并送去了常用药品,以及图书和生活用品。
和平里街道在为驻地党政军服务工作中,积极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驻地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提出,大院内健身设施陈旧,建议街道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街道领导亲自去现场了解情况,与部分驻地单位通报了总政的需求,驻地单位纷纷表示愿意为部队奉献爱心,为部队做贡献,共收到11个单位四万元捐助款,建成了总政大院拥军健身乐园,共安装29件健身器材,受到社区居民和部队战士的好评。
二、拓宽渠道,整合资源
为展示非公经济组织团员青年与部队战士的鱼水亲情,2006年6月8日在和平里街道双拥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辖区非公经济企业家一行12人,赴辽宁盘锦武警某部慰问北京籍新兵,6名新兵战士满怀思乡之情地观看了街道为他们拍摄的家庭录像,企业家们为他们购置了电话卡和体育用品,并赠送了2000多元的日用品。6名新兵还向家乡人民展示了擒拿、翻越障碍等技能。在对新兵家属回访时,家长们通过DVD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情况,非常高兴。此次活动的实况以《特殊剧组》为题在中央电视台《和平年代》栏目中播放。部队领导说:地方的同志为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和平里街道双拥办、街道团工委、驻地武警某中队团支部与非公企业万龙洲、万家渔火团支部,签订双拥共建协议书,从服务青年成长入手,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联抓、公益志愿服务联做、青年人才培养联手、文化体育活动联谊,首创北京市非公企业与部队团支部双拥共建对子。
三、办实事,献爱心,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
2004年和平里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得知武警某支队战士黄进仓的父亲患上肝癌,母亲患上精神抑郁症,欠下许多外债,弟弟和妹妹也辍学的情况后,即刻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并及时将1万元捐款送到了黄进仓手中。黄进仓战士感动万分,部队为街道写来感谢信并赠送“解难济困暖兵心,军民鱼水情更深”的锦旗。
社区拥军优属服务队,坚持平时为驻地部队、优抚对象做好事、解难题,而每逢重大节日,街道党政领导都要亲自到家中看望,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得知维和部队官员杜照宇烈士的家属在和平里地区居住,及时帮助他们为孩子办理优抚对象的定期补助。对24名享受国家
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医疗费实报实销,还为他们订阅了《北京社会报》,为高龄烈属家庭安装“120”急救门铃,方便就医。2005年组织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而光荣负伤的8名老功臣拍照留念,并送去16寸大照片;2006年为享受国家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进行住房及采暖情况调查,建立了优抚对象资料信息数据库,做到了“优”有所依,“抚”有所据。
四、军爱民,情深意浓
驻地部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是部队的光荣传统,为落实东城区“双百工程”,总参综合局、总政管理综合局、二炮工程设计研究院、武警黄金指挥部等12家驻军,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共帮扶20名孤老、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孩子。
北京卫戍区警卫四团二营、三营战士们以缴纳一次特别党费、团费的形式资助了青年湖、化工社区两个低保家庭的孩子;与孤老户胡再芳结成对子,定期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治疗,体现了部队战士尊老敬老的真情。
20多年来,总参二部综合防治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和平里敬老院老人们的服务一直没有断。特别是每逢春节前,不仅带着鱼、肉、油、米、面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节日食品,而且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共同联欢。同样,武警黄金指挥部的官兵定期到帮扶的3户孤老家中送温暖、送服务,节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和平里地区双拥共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以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为纽带,为军地双方搭建了新的双拥平台,密切了军政双方的联系,密切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近年来,和平里街道在工委书记李强、办事处主任靳云华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坚持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军队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思路、载体和方式方法,把双拥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充分发挥辖区人财物资源优势,构建起了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和平里双拥共建工作的新模式。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积聚力量,正如总政管理保障局董局长所说,在和平里这片双拥的沃土上,一定会不断培育出双拥共建的美丽花朵,因为这里有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真情,有一批热爱双拥共建工作的好领导好干部。
第五篇:和谐发展
让孩子们在评价中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因此,我把“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看成了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中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它不仅具有选拔、筛选功能,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因此,为了使评价产生良好的效益,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我利用课室的墙壁设计了“你真棒”“我能行”的小展台,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如今,这些评价展示台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换个角度看看,它也成为了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这是评价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今,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在实践中,我从评价目标的确立直到评价的信息反馈,都使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他们)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及其评价结果。因为只有在主体参与中,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得A”,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等,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问:“学生年纪这么小,究竟有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吗?”请先看一位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一次,他交给我一份写字作业,并给自己评分为A+,我看了以后,觉得书写还算认真,但不够规范,便打了一个A,并写下一句批语:“如果把字写在田字格中间,这些字就写匀称了。”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写下一句话提醒自己:“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第二次完成作业后,他给自己评分为A++。我改作业时,去掉了一个+,又写了一句话:“字的大小应适中,太大了也不够匀称的。”学生在完成第三次作业时,在本子上又写了一句话:“字要写小点。”作业完成后,他给自己评分A++。我也满意地给这次作业打了A++。看了这个例子,我们还能说学生年龄小,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另外,考虑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特长,我还注意在教育中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评价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体验。比如有一次,在上《一片树叶》时我准备请几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同学们的兴致很高,都想上台表演,我请了几个同学上去,其中有一位是说话吐字不太清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可我知道他爱表现自己。果然,他把小猴的神态和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俏,我带头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问他:“你觉得你表演得怎样?”他兴奋地说:“我觉得我演得很好!”这时,他早已把自己的缺陷忘在脑后了。后来,只要有角色表演的机会,他都非常积极参与。事实证明:在自我评价中,同学们不但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自我欣赏,而且学生对自身建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二)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刚开始,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甚至在评议中发生争议和冲突,如有一次,有一个小组在为一个同学能否得“星”争论不休:“我不同意他得‘星’,因为他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我同意他得‘星’,我们小组学习好,是因为他组织得好。”这个同学究竟能否“星?"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把争论拿到班上,请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我同意他得‘星’,因为看人要多看优点,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可以得‘星’。”还有的同学说:“他这个星期的发言次数比上星期多了,而且有一次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应该鼓励他。”通过这样的小组评议,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诚,懂得了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了宽容。
由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原来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居高临下的传统评价关系得到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映,这样,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谐、主动的发展。
三、捕捉最佳评价时机,让孩子快乐成长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更多的是捕捉评价时机,用满怀希望的目光,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如:当学生在上课时说出了很多关于某一方面的知识,我会对他说:“你很好学,知道的天文知识真多,老师还不如你呢。”对爱动脑筋的孩子说:“你真会学习,做到了字字入目!”当学生读书读得很好时就对她说:“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当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时,我也会会说“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有时,学生答题说错了,我会说:“答题错是正常的,老师相信你会说得好。没关系,再说一次!”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它既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又能不伤其自尊,使他们扬长避短,以后可以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践也证明: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又如:班里有一名男孩子,学习较吃力。一天,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我看见了,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放学后,他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他的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还表扬我写字写得好。”从此以后,孩子的学习也变得主动多了。
其实,老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却起着重要的作用,谁能说它不是评价呢?
总而言之,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