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向瑞吉欧学什么》有感(一)
读《向瑞吉欧学什么》有感
——方案和方案教学
最近读了《向瑞吉欧学什么》一书颇有感受。在此我就对本书的第二章《方案和方案教学》谈一下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一些教育精髓和感受:
瑞吉欧教育经验本身不是一种理论,它是一种结合了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并将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运用于幼教实践的一种典型。其教育经验的一大特色就是方案教学。
一、对儿童作为学习者本质的认识。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是他们自己文化的创造者。与成人一样,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就是要组织儿童的各种活动,给予儿童支持与肯定,以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以发挥。
二、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关系是幼儿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与他人建立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及学校的基本工具。关系涉及到三个方面:
(1.)幼儿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关系。在瑞吉欧的学前学校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互相提问、倾听与回答。教师与幼儿完全是平等的。瑞吉欧人喜欢的一种隐喻是:“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其含义即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就如教师与幼儿一起参加乒乓球游戏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再把球抛给对方……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主体,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显卑的差别。虽然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社会角色不同,地位有别,但在教育过程中双方的人格是平等的。
(2.)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在瑞吉欧学前学校中,家长一直是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学校有知和参与的权利,并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每一所学校的家长们几乎都成立一个咨询委员会,每月定期开会2到3 次,一起讨论课程计划,策划活动的实施,找寻必备的材料,协助教师准备环境,安排场地。同时家长也与教师一起组织孩子们的远足活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长和教师都是主动的,经常就教育及孩子的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合作,共同负责学校的决策及推行,共同管理学校。
(3.)教师与教师集体协作的关系。在瑞吉欧学前教育学校中,教师是在集体协作的方式下工作的。每一间教室都有两位教师协同教学,学校所有的教职员一星期开会一次,教师每周有6 个小时在一起,呈现幼儿的作品及记录,一起讨论、交流。除此之外,教师们还有不正式的午餐会进行讨论。因为瑞吉欧教师已经体会到了,专业的成长一部分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同事以及专家之间的讨论,在讨论中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最终获得进步。在传统上,人们往往把教师、幼儿、材料等看作教育系统中的主要因素,而
在瑞吉欧,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把空间、环境、家长、社区中的因素作为构成教育场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了这些边缘要素对教育所起的作用。
对比瑞吉欧,反思我们的幼儿教育,我们会发现在我国的幼教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问题,课程的预成与生成问题,如何看待幼儿的问题,社区参与管理的问题,环境设计的理念问题,儿童各种 “语言”发展对促进儿童认知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问题……等等。我们如何借鉴、吸收瑞吉欧呢?这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另外,我们还必须清楚的是,不管瑞吉欧的教育经验本身多么理想,它毕竟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我们不能把它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我国来,我们不能不进行分析与抉择。事实上,我们只能通过跨文化的交流,通过学习、吸收其教育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形式的模仿。只有这样,瑞吉欧才能对我国的幼教实践真正产生启示与影响。
第二篇:《向瑞吉欧学习什么》读后感
《向瑞吉欧学习什么》读后感
提到瑞吉欧,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方案教学,而在它的学校中,特色就在于方案教学。书中第二章内容便介绍了方案与方案教学,由此我知道了方案的含义,它是指一个或一群孩子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探索活动。可以由个人,小组或全班儿童一起做,延续的时间不等,它不同于自发性游戏,幼儿是围绕一个目的有计划的去探索活动,而自发性游戏偶然性的成分较多。对于方案教学的概念,美国幼教专家凯茨等人把它定义为:它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便是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小子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从教的角度上,积极鼓励儿童与环境充分互动;从学的角度强调儿童主动设计参与方案,打破学科界限,毋庸置疑,方案在课程中的运用对儿童的发展是很有用的。在对执行方案时用到的活动类型,我们听得最多的便是建构活动了,除此之外,还有调查活动和戏剧扮演。而这三种活动类型在瑞吉欧的方案执行过程中是联系很紧密的。一般意义上的方案教学强调目标的达成,而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强调的则是互动,注重过程,幼儿的对世界的表达方式,就像他们所说的认为儿童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用一百种语言去探索,与外界交流。在对方案教学主题的由来上,本书作认为: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经验,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来源于课程课程指导手册中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相关主题途径,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了解或来源于教师的经验与社区的资源。主题可以来源于某个孩子的想法,某个事件,也可以来自一个大人的建议......主题的来源是如此广泛,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挑战,主题确定后到主题网的编制,大都是在头脑风暴后,在实施过程中实际的进一步生成,最后完善主题网,对于主题进行时间长短的问题,记得陈老师在给我们上主题与区域活动时也提到过这一问题,瑞吉欧的学校主题进行时间的长短主要以儿童的兴趣为转移,如果儿童对主题的兴趣持续不减,就可以一直索下去。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古拉奇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说道“孩子,是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他们是坚强的,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认为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试想一下生活在瑞吉欧学校的孩子们该是多么得幸福快乐呀!
瑞吉欧学校的教育观,其理论来源是比较广的,瑞吉欧人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幼儿和教师都能感到快乐,幸福,而不是一味追求学科教育下所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在他们的教学方法上,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以儿童为中心,但又不是绝对的儿童中心主义,在“教”与“学之间,注重“以学定教”,教师要学会“介入”,既知道何时介入,又不过多介入,因为他们相信“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并且他们注重家庭、社区和环境的教育作用。
很钦佩瑞吉欧的教师们,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着如此多的角色,是倾听者,观察者,伙伴与向导,材料的提供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而且对于教师角色是对其自身素质的一大挑战,因为课程生成性的成分多,教师要学会“何时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在课程实施或主题活动进行时要必须很快做出决定,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瑞吉欧学校里,每班都是两位教师共同教学,所以,教师之间的“协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相互合作,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是瑞吉欧教师的必修课之一,这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值得我们学习。在大的方面,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管理学校,家长和教师经常会就教育和孩子的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我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像瑞吉欧的那些家长一样,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留守儿童和教育悲剧了吧。
记得老师也常向我们强调记录的重要性,在看这本书后我领略了瑞吉欧教师的风采,并受到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工具去记录,并且要及时整理,选取有效的教育信息,与其他教师及专业人士讨论,进行反思,以便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技能等各方面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和了解幼儿,以后这将是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像陈老师说的是自己教学成果地积累,在见习过程中我所见到的陶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的是,“记录”的却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优秀教师所有的教学素养,要学会记录,并爱上记录!
第三篇:瑞吉欧教学模式
瑞吉欧教学模式
2009-04-07 19:58 瑞吉欧是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影响和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通过 对瑞吉欧的学习和观摩对瑞吉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瑞吉欧的知识和 心得体会。
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其发源地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名为瑞吉欧- 艾米里亚的小城,由当地的杰出人文主义教育家马拉古兹发起并领导,在市政府和社区民众 的全力支持、合作与参与,经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教研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实践,被予为继蒙台梭利之后,又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模式或体系。
瑞吉欧体系的特色几乎体现在所有的方面:机构的组织与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校 内校外的人际、群际互动与合作,课程与教学,教师的成长等等。九十年代后期,该体系逐 渐被我们所熟知,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的《学前教育》杂志曾在今年的第2、3、4、5期上连续发表了有关的文章,对这一体系的教学特色进行了各方面的介绍,有 “方 案教学”、“弹性计划”,“项目活动”,但读过这些文章的老师应不难发现在这些文章中 所阐述的这一体系最直接最感性的特色是一致的,就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动而丰富的表 现,也就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
一、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一)提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需要社会支持和家长的参与
1、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社会在育儿方面给予家庭以有利的支持,素来是意大利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种表现。在 瑞吉欧市,0-6岁的保育和教育是一向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 款。许多有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即对政府的这一 项工作进行监督,以保障与改善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
2、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持的一种表现。
在全市所有的幼儿学校中,家长都有权利参与学校所有环节的一切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这 一责任。例如家长要讨论学校的各项政策,研究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参与课程的计划 与实施并给予一定的评价。(这类似与我们的家委会工作,但其范围更广泛,所发挥的主体 性和参与意识更强。
(二)学校管理风格——民主与合作: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使教师与儿童同样能获得“家一样的 感觉”的地方。这些学校并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教师之间也没有任 何的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同事者与合作者。所有学校由一位主管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工 作,他还要组织协调一群教研员进行宏观的决策、计划和研究,并对各所学校进行具体的指 导。这些教研员是该市幼儿教育的课程决策者,其中每个人都要协调和指导五六所学校的全 部教师的业务工作。学校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幼儿的数量:婴儿班12人,托儿班18 人,幼儿班24人),实行三年一贯制跟班教学,以在教师和幼儿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联 系。每所学校都有一名在艺术方面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教员。他除了自身在艺术教育方面为 瑞吉欧幼儿教育作出特殊的贡献,还要协助教师发展课程并做好课程、教学与幼儿活动的记 录。
(三)方案教学——弹性课程与研究式的教学
方案教学是对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最全面准确的概括。(方案教学是一个译名,„方 案‟一词还可译为„设计‟、„计划‟、„项目‟等,因此在有些书上方案教学又被称为
„项目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要素或关键的词包括: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群体共同 进行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等等。
(四)儿童学习与表达的手段——百种语言
在幼儿小组围绕着一个共同的“项目” 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是两种基本的活动。在瑞吉欧看来,幼儿表 达自我和彼此沟通的手段,以及教师判断幼儿对于相关的内容是否理解的标志,不应只是人 特有的语言符号,还应包括动作、手势、姿势、表情、绘画、雕塑等等一切表达方式。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探索和表达是许多“语言”的综合。(为宏扬进步主义的教育 理念,推广自己的教育经验,自80年代初期以来,马拉古兹率部在欧洲各国举办巡回展 览。这个名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展览获得巨大成功,使瑞吉欧的精神跟理念与教育经验 得到各国教育界、学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系统之一”,并刮起了席卷西方世界的瑞吉欧教育“旋风”)。
(五)教师的成长——合作学习和反思实践
瑞吉欧全部教育过程与效果得以有效进行和保证最关键的要素,乃是教师们一直孜孜不 倦地努力提升自己对于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
瑞吉欧的教师和孩子一样,都不是“训练”出来的。相反,教师是通过进入一个充满各 种关系(与孩子、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教研员等的关系)的环境之中学习的,环境中的 这些关系支持教师们合作建构了关于儿童、关于学习过程以及关于教师角色的知识。教师的 成长与孩子的发展被视为一个“连续体”。在与儿童合作开展的活动中,教师不断地观察幼 儿,并采用多种方式记录、保存学习过程和“产品”,为孩子建立“档案”,记录、整理、分析、解释档案的过程,不仅为教师本人计划和实施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基础,而且成为 教师自我反思和同其他教师、教研员、艺术教员以及家长进行交流、共享的宝贵资源。
(六)学校的第三位教师——开放的环境
物质环境的设计布置同样也是瑞吉欧教育的中心环节,而该环节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 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学校在设计新的空间和改造旧的场所时,一个通常的 考虑就是如何使各部分的教室能够便利有效的衔接起来,并且使学校与周围的社区密切互 动。学校所有的教室都向一个中心区域敞开大门,厨房间可以随时提供参观的便利,大大的 玻璃窗、教室后面的院落、开向外面的大门,也使学校同社区保持随时的沟通;入口处放着 各种各样的镜子,照片和儿童的作品。
瑞吉欧的教师们将幼儿学校的环境称为“我们的第三位教师”。教师们竭力创造机会,要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交往机会,便利他们的沟通。为此,教师们在学校 的大厅里设置一个活动中心;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过道或玻璃窗进行联系。其环境创设 的宗旨:以促进幼儿之间的游戏性的交往。(这种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所创导,在我们的环境 创设以及活动区域的建立上,也是以促进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交往,发展幼儿的个 性和兴趣爱好为目的)。
从以上瑞吉欧教学体系的六大特色反映出,瑞吉欧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和实 际做法,正好应和了当前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迫切的呼声。即使剔除这个时代性的因 素,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三种“主角”,在共同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参 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精神,所营造的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 围,所焕发出的责任心和想象力,以及在长期的合作中所结成的共同体,无不向人们展示了 幼儿教育中永恒的为真、为善、为美的景象。这种景象,是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成功的幼儿 教育机构所必备的人文景观。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教育活动。它在综合了多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 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生、准备、实施、完成和评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教 学组织和儿童活动模式。方案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预先设定教学目标、按教育大纲形式的目 标课程模式,它是典型的过程模式的代表。那么,到底何谓“过程模式”?方案教学反映出 了过程模式的哪些特点?通过对方案教学理念和时间的简介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各位教师在 思考以上问题是获得某些启示,为共同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出力。
三、方案教学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1、方案主题的发生。一个方案活动的主题可源与成人的建议、儿童的讨论、一些突发 事件如天气的变化或一次客人的来访等,随机性较强。主题在实施中是有层次的,一个大的 主题下可能包含许多小的需要、计划和实施;同时又是灵活的,一个方案活动进行到某一阶 段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形,使得活动的主题的发生转换或产生新的、不同的主题。其 特点是:主题必须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且要能够让幼儿在方案的提议、选择、和决定 上承担起主要的责任。从一开始,方案教学就不同于学习大纲或教育目的的传统幼教课程模 式。例“人群”
2、活动的准备。这一阶段对于幼儿来讲是要由好奇心到理智的兴趣,由感官的兴奋到 探究的愿望,形成初步目的和大致活动步骤的过程。教师在这一阶段所做重要的任务是组 织、参与幼儿的讨论与表达,并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可能的行动 计划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调动幼儿与所定主题有关的原有经验是该阶段活动的核心任务。而 在大多数传统课程模式中,只强调了教师的准备,幼儿开始活动后不免被动参与,正是忽视 了教学过程中这一步骤的实施。
3、活动的实施与进行。在问题已经提出,经验已经预备之后,实际的课程,即各种室 内外活动就可以开始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幼儿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在一步一步 进入主题变化的情节过程中,幼儿验证自己的假设、探讨问题和事实的真相,对客观环境加 以有目的的改造。以后幼儿便以活动本身的结果进行游戏、表演或其他自由表达(如绘画、图象剪贴游戏等)教师在本阶段的任务是提供丰富而恰当的资源,与目标课程模式中的显性 教育者不同,她提供的指导往往是暗示性和建议性的。
4、活动的结束与评价。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建构活动、探索 活动、生产活动的产品或作品将会在教室中展列。这些展品不仅是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幼儿之间相互学习讨论的宝贵资源。展列可以分阶段完成也可作 为一个全程的系统反思过程融入整个方案教学中,且有多种活动形式:如儿童个别讲述、介 绍自己经验、开集体报告会等。幼儿在此过程中锻炼了以别人感兴趣和能理解的方式讲述事 件的能力;树立在外人(包括小朋友、教师、家长等)面前大胆讲述的信心;发展了清晰、完整思维的习惯。同时该环节也要求教师形成积极反思的良好作风。
这种回味活动给了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有利于他们整理由交流与反思获得的新思路,最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达到同化。接下来新的兴趣产生,直接引发下一个方案教学主题的选 择。可见这种活动评价形式是发自参与者本人,强调表达、反省和体验,并不像我们习惯的 做法那样,在儿童本身之外制订出系列标准,将幼儿的能力或发展水平对号入座,纳入成人 自以为合理的轨道。
三、透过方案教学看“过程模式”课程
从方案教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方案教学属于属于过程而非目标模式,其 关键,是因为它并不以目标为中心来安排一切,课程本身始终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具体地,我们可以从教师教学和幼儿活动两方面来理解“过程模式”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教师这一方面看:传统的教学一般总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预 先指定好完整的课程,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步骤,并严格按计划执行以完成教学活动目标。但 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却不是这样自上而下演绎式的。尽管其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 讲解传递,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 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和建议,其目 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景。
此外,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问题探究和解决问 题这些方面看,和“目标模式”课程相比,幼儿在方案教学体系中所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发现 而不是被灌输;幼儿的整体经验得到了发展而不支离破碎地接受技能的训练和单纯的思维练习;参与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和服从;提高的是思维能力而不是记住大堆抽象的 概念。总之,这样的学习符合了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有效学习的基本定律:(包括有内在动 机、经验的准备、经验的重复和练习、经验的连续、学习者对过程有游戏性体验并和对结果 有满意体验等)。
那么,“过程模式”课程还有其教育“目的”可求吗?回答是肯定的,过程模式也是有 一般性的目的作为引导。站到教育哲学的高度将不难理解:任何模式都是教育理念的反应,而教育界,作为一种事业或社会性行为,必然有所追求。那么,在活动中以儿童为中心的 “过程模式”追求的是什么?布鲁纳启示我们:“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在于它将来能 为我们服务,而不在于它能带来的乐趣。学习不仅是要把我们带到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 日后在前进时更容易。”也就是说: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看教育能否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注重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那么对于学前幼儿教育来说,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 儿童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意义更在于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能激发和保障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从外部将教学具体要求强加到儿童身上的做法,重视 过程、重视活动对幼儿的有意义性、重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而忽视幼儿学习自身需要的 做法。具体到方案教学中,幼儿所感到的学习的意义,在于他可以用新学习到的一切内容运 用到他原来熟悉的经验情景中去,进而丰富和加深他对于现象的原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 际操作,幼儿逐渐取得动作水平的直接经验,此时动作成为幼儿用作建构的基础和探究问题 的工具;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心理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从方案教学所体现教育思想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过程模式”强调 幼儿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由于其中涉及的因素变动不定,课程设计必 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针对具体情况应作出不断调整;教学无事先、具体、统一、固定目标;教师应依据儿童的先前经验和对儿童的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儿童兴趣和当前发 展的目标(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是自然流露的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并将这种目标转化 成为幼儿活动的内在动机;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富有 刺激的环境、材料进行发现和探究的学习。其评价标准不是看教育结果对具体目标的达成,也不是活动形式的完美、花哨,而是儿童通过活动所受益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蒂,对幼儿 的所有行为与教育实施者所持教育理念、儿童观息息相关。
四、方案教学带给我们的启发
1、怎样看时间资源:“要珍爱生命就必须懂得要浪费时间”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追求效率、节省时间的。想方设法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幼儿尽 可能熟练地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这是我们工业社会的经济逻辑。但是卢梭说:如此节省时 间等于浪费生命;要珍爱生命就必须浪费时间。我们可以从方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理解这番 睿智的话语:方案的长期性、整体性和连续性要求较大的整体的和连续进行的时间单位。一 个主题的完成要提供给儿童每一阶段充分的活动时间,应遵循活动的自然进程而不是按照某 种外在的标准(即定的目标)随意中断和转移。方案还要有充分的时间允许儿童将习得的知 识内化掌握,表达自己在活动中意犹未尽的情绪体验。所以,充分的时间是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展开的前提。
由此可见,方案教学体现了教育的最基本的精神,即人的充分、自由、全面的成长。
2.教育观:培养真正“不平凡”的、全面发展的人
方案教学虽然没有什么经典的 教材、昂贵的教具、严格的步骤和名师指点,但活动中的幼儿能够在某一领域从最初感性的 好奇心发展到理智的兴趣,进而作出系统的努力。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幼儿从小有了如此健 康的兴趣和意志,将终生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自我学习;社会条件一旦许可,就能成为有个 性、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的“不平凡”的人。
想在的社会提倡人的全面、整体发展,提倡人的自身的实现,也提倡社会在人身上的实 现。其核心精神在于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全面、和谐与均衡,而这正是方案教学的终极追 求。
3.教师角色:从“管理员”到“参与者”的转换
我们常听到强调儿童对课程活动的“参与”提法,而未闻教师对教学的“参与”,究其 原因,是因为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主人的角色,起着导演和控制活动的作用。但是在 方案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在活动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隐性 的,然而却是巨大的。首先她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带着她对于当时某一主题价值的构 想和对于幼儿的期待进入活动的设计、准备、促进和转换之中,扮演着幼儿的同伴、活动方 向的决策者和幼儿学习的资源的角色。其次,她是将幼儿的情趣和努力积聚在一个主题之上 的核心力量,这种核心的作用不是体现为教师的控制和所制定的规范,而是教师作为一个具 有更多自觉性的成人对于幼儿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和帮助,所以师生是一 个互动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控制和管理的角色。
我们看出,方案教学中教学角色的反传统定位是与它的教学宗旨、活动内容相一致的。由于师生共同参与到主题活动、观念的讨论和技术与材料的使用中去,师生间谈话大多事关 活动本身。幼儿既不是被教训的标靶也不是表扬的对话,而是学徒;老师既不是母亲也不是 保健医生,而是参与合作的专家,教师支持和鼓励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全然相信其活动的意 义与价值;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作出暗示、提供建议、示范方法,使儿童能够最终体验到问 题获得解决时的满足。这些,促使我们对现行的不少幼教课程进行反思,那种师生缺乏真诚 沟通、教学时间安排严格刻板、教师地位高高在上、对幼儿的鼓励只停留在泛泛的表扬(诸 如“很好”、“不错”)等行为主义的口头强化上的课程模式应及早得到纠正。
对于方案教学,我们要借鉴的不是活动的形式,而是渗透其中的精神、原则和理念。在 幼教课程中,提倡以为代表的过程模式,不是要我们放弃教育中对目的和应然的判断(否则 将不成其为教育)。而是要我们将这些目的和应然带到过程中去、带到儿童的主动活动中、师生的对话和交流中去。教育者不是预设一个模式,让儿童成为我们目的的一部分,而是须 要帮助儿童吸纳我们的目的,变成他们的一部分,最终成为他们身上的表现和积累在他们身 上的品质。毕竟,教育远不能预见一切,更不是一个人现在和将来生活中的全部。
瑞吉欧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是特定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些所孕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学习瑞吉欧仅仅学习其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照搬照抄瑞吉欧的教育模式那就不会起到瑞 吉欧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瑞吉欧的本土化尤为重要。
第四篇:瑞吉欧案例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一个案例
杨玉芬
(上海市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一、引发主题
开学第一天的课,是“新年谈话”活动:
红红说:“我春节里最高兴的一件事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有龙的棉袄。”她一边说一边指着棉袄上绣着的龙的图案。
菲菲说:“我在城隍庙买了一盏龙灯。”
洋洋说:“我家里的挂历上也有龙的照片。”小小说:“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海龙王的故事。”
奇奇问:“龙怎么会飞的?我没看见它长翅膀。”苑苑问:“龙生活在什么地方?”等等。
教师说:“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龙的事吗?大家再去找一找,看看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这个有关新年的谈话中,许多幼儿都谈到了龙,提出了许多有关龙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对龙的兴趣和他们认识龙的强烈愿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有关“龙”的主题就产生了。
二、全班调查
(一)收集文字、图片资料
幼儿、教师和家长一起投入到收集有关“龙”的资料的活动中。东东带来了一个龙的手工纸玩具,吴吴拿来了一只龙形糖果盒,非非收集了许多龙的贺卡,天天把自己去故宫与九龙璧的合影带来
了,佳佳在爸爸的帮助下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从网上查询到有关龙的传说,杰杰则从图书馆查阅和复印了许多龙的图书资料„„。幼儿和教师一起在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关于龙的知识,扩大了感知范围。
(二)组织参观
老师先后两次带领幼儿去参观城隍庙,观看各种有关龙的民间工艺品和建筑物,观看舞龙表演,幼儿看到了在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中捏出的龙形糖,也看到了龙灯会中各种千姿百态的龙。当幼儿发现豫园的古城墙上雕刻着长长的龙时,发出了一阵阵“哇”的惊叹声,有的幼儿立即用照相机拍下了墙上龙的照片,有几个幼儿手拉手测量龙身的长度„„
(三)讨论交流
教师及时鼓励幼儿把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新的发现讲出来。如有的孩子问:“龙是在天上飞的,还是在水里游的?”有的问:“为什么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还有的说:“我发现龙的身体像一条很大的蛇,它的爪子像老鹰一样的尖。”教师也对幼儿提出一些有关龙的问题,引起幼儿更多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例如“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等等。
总之,在查找资料和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了关于“龙”的许多知识和信息,调整和丰富了原有的对“龙” 的认识,拓展了自身的思路。通过谈话和讨论,则加深了幼儿探索“龙”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作了准备。这一准备为整个方案活动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主题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深入。
三、小组探索
小组的探索活动是方案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此阶段,幼儿将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运用于开放式的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反复验证和相互交流,幼儿增进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习了与人交往和相互合作的技能。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对“龙”的不同兴趣,分小组让幼儿开展了探索活动:
(一)布置展览
布置有关“龙”的展览的一组幼儿,把各种收集来的有关龙的资料和物体,按照片、图片、玩具、工艺品、文字资料等加以分类和整理,布置成一个展览会。
(二)手工制作
经过反复讨论,制作舞龙道具的一组幼儿想出了运用画双面画的方法制作立 2 体的龙头。制作立体的龙身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有个幼儿发现,包装水果的泡膜网很像龙的鳞片,根据他的建议,大家合作将泡膜网套在长长的布条上,并涂上了颜色,一条“巨龙”制成了。
(三)排练节目
戏剧表演组的幼儿将VCD中的海龙宫的情景搬进了教室。有的幼儿找来了红色的纸,并在纸上画上许多图案,制成了海龙王的披肩,再加上个头饰,把自己装扮成了海龙王;有的幼儿则把自己装扮成虾兵和蟹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地排练着有关“海龙宫”的情景。
四、交流活动
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前和整个活动结束前,全班都有一个展示或交流活动。
幼儿和教师围坐在一起,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舞龙组由五个幼儿组成,当他们把舞龙道具拿出来时,小朋友们都发出了阵阵惊叹声。教师问这一组的幼儿:“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的龙,你们能否说一说这条龙哪部分做得最成功?”菁菁骄傲地说:“当然是龙头。”老师就问:“那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洋洋说:“最初,我们画了一个很大的龙头,然后把它剪下来,再贴在龙身上。可是我们从一面看上去像龙头,从另一面看就像薄薄的一张纸,一点也不好看。后来,佳佳想起了老师教过的双面画,把画好的龙头描下来,画好后贴在反面,就做成了立体龙头。”随后,舞龙组孩子用自己选择的音乐,扭动着身子,表演了自己创编的舞龙动作。
五、教师指导
在整个方案教学活动中,收集资料和调查活动是前提,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的具体操作是活动的深入,展示和交流活动是阶段或整体活动的整理和总结。调查活动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刺激了具体操作活动的实施,操作实施活动中儿童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探索研究结果,往往会引起儿童展示和交流的动机和行为,并刺激另一波的调查活动,从而进入或产生新的主题。这三个过程以一种连锁的方式相互刺激,互相促成。一个方案活动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儿童的兴趣,探索研究的深入程度等因素而决定。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言行,对幼儿产生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支持。
在画龙时,玲玲最初按照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想象,画了一条细细长长的龙,可是孩子们都说他画得不像龙,而像长长的蛇。后来,玲玲从书上找来了龙的图片,他仔细地观察了图片,对自己的画作了修改,给龙加上了龙角、龙须、龙鳞、龙爪、龙尾等。孩子们夸奖他画得好,他高兴极了,画了一张又一张。两周中,教师发现玲玲一直沉湎于画龙这一项活动中,而且每张画得相差不多,对别的活动却漠不关心。当教师注意到玲玲的活动范畴过于狭窄,就有意识地引导他去进行其他活动,从多方面地去探索去研究,这时,老师对玲玲说:“你画得真漂亮,你知道龙是怎么变来的?”这句话引起了他对龙的传说的兴趣,于是,玲玲开始去看有关龙的VCD,翻阅有关龙的图书了。
第五篇:瑞吉欧课程案例——汽车
瑞吉欧课程案例——汽车
我班开展了以“汽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这整个活动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主动探究发现了很多关于汽车的秘密。其中,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与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怎样去发现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也学会了和同伴进行合作。总之,我们的方案活动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寻找幼儿关注的热点,产生主题
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停放着一辆白色的校车,体育活动时,总会有一些小孩子们围在那里,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嘴里还嘀嘀咕咕地说着:“这是什么?车子的前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车子是怎么开动的?”“车子的发动机装在哪里的?”“我爸爸的大车是面包车,也是长长的,怎么和校车又不一样?”元元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出了一张汽车构造图,引起了小孩子热烈的讨论。
第二周,小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玩具都是各种各样的车:有小轿车、赛车、消防车、警车、公共汽车等。小孩子们对车子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研究“车子”成为我们方案活动的主题。
二、幼儿收集资料,发现汽车的秘密
研究活动随着小孩子们的兴趣高涨逐步向纵深发展。大家开始分头寻找资料:元元拉着爸爸到书城买来了《你从不知道的车》一书;辰辰从自己家中带来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车》:源源和麟麟等几个幼儿拍摄了不同车子的照片;杨杨,俊俊,涛涛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车,幼儿园的校车当然也成为了小朋友的“研究基地”了。
研究开始了,幼儿发现了一些汽车的小秘密:车子有各种各样的外形特征;车子有了马达才会发动;车子里还有水箱;每辆车子都有不一样的车牌号码,代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车还有自己休息的地方叫车库,在许多地方都有车库,等等。
同时,小孩子们在观察中,又不断地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杰杰、嘉嘉几个小孩子对车子的马达产生了疑问:“马达到底在车子的哪儿呢?”
于是嘉嘉翻阅关于马达的资料,杰杰从自己带来的玩具车上寻找答案,莹莹找来了拍摄的家中车子的照片,可是,都没有结杲。最后,他们看到校门口停放着好几辆不一样的车,于是,他们有的钻到车底下东找找西摸摸,有的爬上了校车,前面找找,后面拍拍,还是没有发现他们要寻找的马达。我轻声地提醒:“问问司机叔叔吧。”于是,一大群小孩子围着司机问这问那,司机叔叔被小孩子们的激情所感染,他连忙打开前车盖,让小孩子们去观察,小孩子们兴奋极了,摸摸这边,又拉拉那边,听了司机叔叔的讲解后,小孩子们终于了解,原来车的马达是装在车头里的,是用来发动汽车的。“咦,这是什么呀?“周文涛的叫声把大家的视线又拉了过来:“这个弯弯曲曲 的管子是什么?”“它们都挤在一起,真有趣。”这时,小孩子们又发现了一些看不懂的零件,司机叔叔也没有马上告诉他们,于是,小孩子们带着疑问去寻找新的资料了。
我感到:在研究活动中,小孩子们的问题随着他们的发现逐渐复杂,越来越多的疑问促使小孩子们主动询问,主动找寻资料。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寻找秘密、发现秘密、解答秘密的同时又使他们学会了更好地去筛选他们想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小孩子们也获取了主动学习的价值和经验。
三、大胆探索,尝试汽车的制作
(一)“设计我们心中的汽车”
由于小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车的兴趣逐渐浓厚,我设计了一次“我想像中的汽车绘画活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童话故事的诱导促使小孩子们纷纷发挥想像力:“这是我自己发明的一辆最先进的雷电车,它能发射子弹,由电脑控制。”“这是美丽的公主结婚时乘的车。”“这是为工人叔叔发明的挖地车,能帮助工人挖地,工人不会太累。”“这是空中吊车。”“这是带抓手的警车。”……小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用画笔设计出了种种别出心裁的有趣的车。” 他们还用各种废旧材料把自己设计的车做了出来,有的是独立制作,有的则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二)“制造我们自己的旅游车”
小孩子们在翻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辆功能齐全的家用房车,里面什么都有,如:卧室、洗手间、餐厅、沙发等,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舒服。于是幼儿决定自己也要一辆这样的像房子一样的车。说干就干,首先要给这辆车起个好听的名字:“热闹车”、“宾馆车”、“地球车”……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叫:“世界旅游车”,它可以带着东方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还有许多爸爸妈妈一起到世界各地游玩。接着,我们的“大工程“开始了。
第一阶段:确定车子的大小。“车子到底要做多大呢?”小孩子们想出各种办法进行测量:用手量,用脚量,用绳子量……试了几次,都不行。最后俊俊说他从书上看到人们为了量一棵树魄。几个人合起来抱着这棵茹树,我们也可以试一试。于是,小孩子们手拉手,做一把“大尺”,量出了车子的大小。
第二阶段:寻找需要的材料。“拿什么来做车子呢?”一个问题摆在小孩子面前。小孩子们认为,要做大车只能找特别大的材料。他们看到大纸板箱就决定试一试。我给小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封箱带、铅丝等,小孩子们自己找来了方案室里的木板,他们又到草地上找来了竹竿,还从百宝箱里翻出了一些平时从家里带来的牛奶盒等废旧纸盒。当大家把纸板围成一圈,竖起来后,小孩子们发现:虽然,用封箱带封住了,但只要手一放.纸板就会倒下来。“怎么才能让它固定起来呢?”小孩子们想了许多办法:杨晗霖用竹竿撑起纸板,周潇麟用积木挡住车厢,王馨佩把牛奶盒贴在车厢内部,还有几个幼儿找来木板撑住等。但是,小孩子们的努力都没有成功。
我们和小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失败原因:
一、纸板箱太重,封箱带、双面胶粘不住。
二、纸板箱站的时间长了都会变软。
三、大家因为好奇,总是用手去摸、拉,没有保护好我们的车。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克服困难的办法。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们的汽车第一次站了起来。但好景不长,由于天公不作美,接连几天都是下雨天,车子软软地倒下了。这时,小孩子们来请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找来了钓鱼线、钉被针,然后和小孩子一起用针线、钓鱼线把纸板缝起来,车厢终于又一次站起来了,小孩子们异常兴奋。为了让纸板箱变得更牢固,小孩子们又用浆糊和报纸一层又一层地粘在纸板车厢的外面。
“车子里有马达、水箱、方向盘的。”“车子外面有广告的。"“车厢里还有床呢。……“工程”进入了第三阶段一车子的内外部装潢。大家决定分头工作。有的负责做汽车的动力设备,有的负责汽车的内部装潢和摆设,如:几个小姑娘用手工纸来做车厢外的贴纸;车内有餐厅,在餐桌上摆放的是幼儿制作的筷子;丹尼还把自己的画装车里……#p#分页标题#e# 一个多月以后,我们的车终于完成了。其实,车子能不能站起来,能不能完成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孩子们没有一碰到困难就轻言放弃。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出现在小孩子面前的问题让他们不断地寻找原因,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渴望获得成功,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才是可贵的。在这次研究活动中,小孩子们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被自发地调动起来。人人都说要为小孩子的成功而喝彩,而这次,我们却要为小孩子的失败而喝彩调因为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小孩子总能更好地成长。
四、总结经验,外出调查和参观
我们的大车子完成了,但我们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小孩子们的问题还在不断地生成,我们的探索也在不断的生如、扩展。幼儿园的老师停放在一边的自行车也让小孩子们车安生疑问:“自行车也是车,怎么它没有发动机?它的轮胎和汽车的轮胎也不一样。”在地铁站,小孩子们对呼啸而过的地铁惊奇的赞叹:“速度太快了。”“地铁的轮子为什么放到轨道上呢?”“不知道它们的发动机怎样一定很大吧?”
小孩子们源源不断的问题并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将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
我们运用了瑞吉欧的课程理论,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设计课题,让我们的课程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自我表现,采用开放式的主题网络为线索,统整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从中获取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孩子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瑞吉欧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模式,我们只有树立新观念,全面了解其经验的精髓,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家园共同合作,才能使之更为科学,更为完善,更为适应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