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读后感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读后感
陶晓丹
一个故事,一个启示,这是由教师写的教师自己的故事。讲述故事,分享经历,这是教师自己积累的职业领悟。在启示中反思教学实践,在反思中成长为专家级教师。在我读完《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这本书后,我更为自己不能养成记录教学故事的好习惯而感到遗憾,书里所叙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故事的叙述者本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与改变,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每天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看来简单而平常的事情对教师的成长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学故事记录了事件发生时当事人的语言、态度,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当事人的思想、感情,折射出教育者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作为教师的我们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思想与行为联系起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表述,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引发自己或他人对教学经历批判式的反思,这也就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引用书中的一句原文——“故事一经记录下来以后,它会使教师对过去的理解进行重新思考,重新组织,重新构建,并推动了对教学复杂本质的细致思考。”因此“教师的故事是展开任何一种反思行为的恰当方法,同样也是达到最高层次职业远见的有效途径”。
其次,记录教育教学故事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的过程。平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听魏书生、李镇西等一些教育名家、名师的讲座或是阅读他们的文章,觉得对自己的帮助或启发很大。其实他们的讲座或文章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深思的,往往就是他们所列举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这些名家、名师对自己教育生涯中很多时隔相当久远的人和事还能准确地说出时间、地点、名字来,必然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动笔、及时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因而才能在各种场合的演讲、报告中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诚如书中所言:故事被记录下来,我们就可以保存它、温习它、分享它。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师故事启示录》教我们如何教学。正如用这些故事来说明教师和教学的观点一样,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
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接受学生的惩罚,博
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
读了《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第二篇: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 读后感
读《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有感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不是一个爱动笔的人对于写论文计划总结也常常发怵。但是在意识深处还是一直渴望着每天能有时间静下心来将当天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中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如书中所说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可是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无疾而终了。因此,我打心眼里佩服周围那些能坚持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同事。在我读完《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这本书后,我更为自己不能养成记录教学故事的好习惯而感到遗憾。书里所叙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故事的叙述者本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与改变,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每天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看来简单而平常的事情对教师的成长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学故事记录了事件发生时当事人的语言态度。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当事人的思想感情折射出教育者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作为教师的我们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思想与行为联系起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表述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引发自己或他人对教学经历批判式的反思。这也就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引用书中的一句原文——“故事一经记录下来以后它会使教师对过去的理解进行重新思考重新组织重新构建并推动了对教学复杂本质的细致思考。”因此“教师的故事是展开任何一种反思行为的恰当方法同样也是达到最高层次职业远见的有效途径”。
其次,记录教育教学故事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的过程。平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听魏书生李镇西等一些教育名家名师的讲座或是阅读他们的文章,觉得对自己的帮助或启发很大。其实他们的讲座或文章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深思的往往就是他们所列举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这些名家名师对自己教育生涯中很多时隔相当久远的人和事还能准确地说出时间地点名字来必然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勤于动笔及时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因而才能在各种场合的演讲报告中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诚如书中所言:故事被记录下来我们就可以保存它温习它分享它。
第三篇:《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读后感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读后感
一个故事,一个启示,这是由教师写的教师自己的故事。讲述故事,分享经历,这是教师自己积累的职业领悟。在启示中反思教学实践,在反思中成长为专家级教师。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师故事启示录》教我们如何教学。正如用这些故事来说明教师和教学的观点一样,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接受学生的惩罚,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寒假我读了《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四篇:学习让我不断进步——期初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让我不断进步——期初培训心得体会
“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迎接挑战”。8月20日、21日,我参加新塘教育办组织的期初培训,作为一名老师,我认真地学习,卓和平老师的《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解读、以及观看视频《师德启思录》、《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都让我颇有感触。
聆听了卓和平老师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的的解读,我知道了数学课程标准依然坚持着课改的大方向,它更着重于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既要注重学习过程也要注重学习结果;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的相互结合;三是既要做到合情推理,也要懂得演绎推理;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核心任务出发:一是让学生获得“四基”;二是增强学生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卓和平老师对教材的安排具体从“增加、删去、调整、修改”四个方面讲述了新旧教材的对比,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教材的脉络。新课标着重从培养未来具有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出发,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善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多方面思考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新的灵感,新的启迪,去挖掘他们未知的潜力,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这就是我们的课堂上需要的新追求。
视频《师德启思录》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依法执教,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去侵占学生的课外时间,不去压抑学生的个性,要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桃李满天下”这一节,我看到金铁霖老师呕心沥血,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师生同台会演,场面壮观,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现在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大体为:忙、盲、茫,繁、烦、凡,我们面对着无数琐碎的事情,我们需要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自我观念、积极的情绪体验、适度的行为反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品质:洞察能力与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与激励能力,审美能力与批判能力,情绪智力与意志努力;掌握心理方法。我们只有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不被外界所干扰,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中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机智这些专业知识是我们曾经的必修,更是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我们教师,用爱来关心学生,用爱来激励学生,用爱来鞭策学生,让学生最终也能用爱来感恩老师、回报社会。
“我学习,我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填补新的资源,这就是充实自己所带来的满足感,为了做人师,我需要继续充实,继续进步。
第五篇:确立“阶梯式”目标,让学生不断进步(发表稿)
确立“阶梯式”目标,让学生不断进步
——读《班主任工作新思维新方法》有感
高安市石脑中学
王勤
近段时间拜读了韩凤臣、荣彦彪两位先生编著的《班主任工作新思维新方法》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该书秉承全新的课程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像我这样的一线班主任提供了解决工作中各种疑难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可以说,这是一部对于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下面,我就自己阅读本书的一些体会,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带的班是高二年级的文科普通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学生当中,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丧失了起码的信心,因此抱着“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态度,一上课就睡觉,课后作业从来不做。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软硬不吃。而且这种厌学情绪呈蔓延的趋势,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非常困惑,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多亏这本《班主任工作新思维新方法》,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让他们树立信心呢?我到学生当中对他们的学习现状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了很多造成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
1、以前对学习的放松,造成了很多知识上的盲点,以致现在听
老师上课,如听天书。
2、每次做作业,有时想认真做,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做,最后只好抄抄别人的了事。
3、每次考试,卷面分数低得惊人,在班上排名严重靠后。
4、想尽可能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找不到一点乐趣。
综合以上各种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在学习上找不到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折磨!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找回乐趣,乐趣的关键在哪里?所谓乐趣,就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使我想到了一个词:成功。让学生成功,而且是在学习上成功!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乃至测验考试中获得成功,我想到了为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一方法。目标要确立,但不宜过高,一定要适合学生当前的学习基础。
以课堂教学为例,我会设计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而且特意拿这些问题留给那些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让他们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完成。自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再怕上课了,相反,倒是有些盼上课了。因为,他们找到了成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逐渐产生了。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进步,我给他们设计的问题也不断提高难度,学生就是在我这不断提高难度的问题上逐渐找回自
信,找到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的。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消除,全班上下洋溢着一股“你追我赶,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课堂学习上找到乐趣,并不一定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相反,还可能考出与从前一样糟糕的成绩。为了使学生这种在学习上的良好势头得到延续,我在历次测验考试中也给学生确立适合他们自己的目标,比如每科比上一次考试多2分,总分比上一次考试多5分,名次比上一次考试前进2名等。当这一次的目标实现了,学生就不会像以往那样怕考、厌考了。当定下一个目标时,我们又可以稍微拔高一点点。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时,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找回自信的。
确立目标一定要适当,目标定高了,学生经历考试就如同经历打击,备受折磨,特别是对他们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反而会极大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种在课堂学习上树立的信心又可能荡然无存了。
其实,这就是教育教学理念中的“目标教学”理论。不过,这一目标的个性化比较浓,我称之为“阶梯式”目标,学生就是在我为他们设计的这一阶梯上不断往上走,逐渐迈向成功的。
在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吝啬对他们的赞美和表扬。俗话说,天才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对于这些曾经极度不自信的,甚至在学习上极度自卑的学生来讲,对他们在“阶梯式”
目标的每一阶段获得的成功,赞美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目标的阶梯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充当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把他们推上更高一级的阶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在众人面前大力强调学生的成功,对他们大加赞赏,就是一种无形的将他们推向更高一级阶梯并最终走向成功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力争把工作做好,让我的学生一个个地在“阶梯式”目标上不断前进,最终实现他们心中的那个处于阶梯最高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