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阅读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让阅读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尹传梅
为什么要读书呢?孩子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又为什么读书呢?读了《让阅读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一文就更明确了,我们教师要教书先读书,善教者必善学者,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是教育生活的“明智选择”。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读书改变了人的心境。因为书中的寓言故事、至理名言、动人描写,无不打动我们的心扉,无不感染我们的行为。其次,读书改变了人的心态。因为透过一个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学到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宽容、尊重、大爱、无私和奉献,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最后,读书让每个老师变得聪明了,学会了用更有效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也就是教师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心态的同时更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据调查,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北京四中时曾经提出:教师要具有爱心和知识,语文教师自己知识要广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该明白自己肩头的重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好以下两点:1.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我认为这是成长的关键。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水平要继续提高,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练不够。因此,我努力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2.钻研业务、勤思考、擅积累,做个反思型教师,这是成长的核心。为了使自己在教学当中能够灵活把握、处理教材,今后我要不断研磨课例,审视课堂。记得有位教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能成为名师。当然,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反思中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我想把这样一句话送给所有的老师,也包括我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就能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篇: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听王渺一老师讲座有感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林梅
刚认识王老师时,是在小中高的职称评定会议上,他是组长,我是组员。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不拘言笑、认真。第二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亚细亚电影院,他和夫人一起观看《梅兰芳》,我诧异,体育老师也有如此的闲情逸致观赏文艺片?第三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电脑上,我一输入他的姓名,出来了许多网页,学生或同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热爱。我大为惊讶,这个体育老师不简单!
我一直期待着能揭开王老师的神秘面纱。2月5日下午,我聆听了王老师给我们作“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的专题讲座,7日,又参加了常州市第一届体育论文报告会和答辩会,我深深的被王老师的执着精神和神圣的职业使命感所折服。他的睿智大气、妙语如珠、幽默诙谐不时的博得阵阵掌声,更使与会者在交流中得到了启示。常仁飞局长称他是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是常州教育界的骄傲。
他天生就这么优秀吗?
不,为了扭转人们对体育学科的偏见,还体育学科应有的尊严,他提出了“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并为此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坚定信念、专业规划、自我评价、教学研究,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其中,他举例自己曾经发“痴劲”,详备几学期的课,做到每节课都是精品课、公开课,这是怎样的执着呀!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积淀,才有了他今天的从容淡定,胸有成竹。拥有激情、热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对教育拥有一辈子的热情和执着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或许他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求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已上升为一种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带动了大批常州体育界中的有志人士!从而,在江苏省、全国奠定了常州体育教育界的地位。我在短短的时间里,通过王老师改变了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我羡慕这个学科的教师,因为,有领军人物的带领,有浓厚的学术研讨气氛围绕,齐心协力,他们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当然,从王老师的身上,也说明一个道理,学科无论大、小,任何学科都一样,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科中发挥的作用。
再反思自己21年的工作历程,我不免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宽度变得丰盈而充实。
我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找到了自己的奋斗坐标:
1、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发现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3、打造美术学科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要有计划、条理。否则,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2009、2、8
第三篇:让生命愈加丰盈生
德育论文
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谈优生教育有感
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康健***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由于应试教育潜在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优生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狭碍的教育观很容易使我们的教育走入误区,最终导致失败。事实上任何优生也都应该具有两面性。他们注重全面发展,他们具有有远大的理想和优良的品质,守纪律、讲文明,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活动能力,有较高的期望值和优越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旺盛的求知欲,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因而成绩较好,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等等。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地位,容易出现自傲自负,虚荣心强,心理素质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的“优生”之间还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同时由于“光环效应”影响,他们身上的缺点也容易被忽视和掩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只注重 “优生”的学习分数,产生能“一好遮百丑”的错误教育观念,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夸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忽视了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一旦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十分严重。正如我们有些教师所感叹的那样:“优生”不如“差生”的师生感情深。因此,“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决不亚于对“差生”的教育。笔者在多年的“优生”教育中有以下点滴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优生认识自我优生是教师的得意门生,对他们倾洒适当的爱甚至有所偏爱也是人之常情。但爱不是一味地迁就、放纵,而应是一种鼓励、警醒,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不是问题的保护伞,而是缺点的抑制剂,从而能使其自身原有的优秀品质得以提炼、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一)首先明确优生标准。根据国家教育目标,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优生不仅要成绩优异,而且要品德高尚。再依照《中学生守则》,结合班级“学分制”管理特点,制定《班级优生标准量化细则》,使所有优生学有目标,做有标准。如品行分数应是班上的佼佼者等等,不以学习成绩为衡量优生的唯一标准。
(二)注重时机教育。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未可言而言谓之傲,可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时机”就是指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和时间,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优生时要随机应变,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对优生进行教育。善于发现机会,借助各学科的特点,适时渗透、有的放矢。如针对优等生的“优越感”,可通过举办晚会、各种体育比赛等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成就”,应归功于集体,集体的成就优于个人的成就,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他们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端正自己的读书目的,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除此以外,还可以举办“历代名人轶事”故事会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历代均重视“修身”,历代取得伟大成就的名人都是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不屈意志的。这种随机应变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帮助树立忧患意识。针对现实环境的优越性,优生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这时就可通过“名人故事会”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勤劳节约的教育,也可通过适当表扬“差生”的优点,增强危机感的教育。针对其“嫉妒”心理,可通过开展“别人比我强时,我该怎么做”的主题班会活动,自觉养成能关心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人格,尊师爱友,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摒弃心胸狭隘的攻击、报复心理和不良行为。
(四)理智看待学生所犯错误。当我们碰到有的优生办了错事,但强词夺理,拒不承认,大有不顾一切的势头时,教师就要对他进行冷处理,待他心平气和后再做细致工作,对他晓之以理,使其承认并改
正错误。有的优生不愿在同学面前丢面子,那么在出现问题后,应切忌在公众场合横加指责,而是应该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待其承认错误后再到同学面前进行批评,否则可能促使其与老
师顶牛,使事情得不到解决而错误加重等等。
二、制定合适目标,启发优生完善自我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病要“对症下药”,每一个优等生都有其不同的个性,有的积极向上,敏而好学;有的活泼大胆,争强好胜;有的傲气十足,遇难即退;有的性格孤僻,脱离群众,脱离集体,而且,优生形成同一个性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仅用
德育渗透等集体教育的方法去教育优生,而应仔细观察,切实把握学生的个性,并调查其个性
形成的原因,用适合优生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因性施教,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或
徒劳无功。当优生从高高在上的自我欣赏中走了下来,重新认识了自我之后,需要做进一步的更多更细的工作,用更高更优的目标来要求他们,以期调动其自我完善意识。在充分相信、尊
重学生的同时,作教育的有心人,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抓住机遇积极促进学生,特别是优生
自我完善意识的提高。如我班有一个叫王钦稷的学生,刚来到班上时无论学习成绩还是表现在班上甚至全年级均非常优秀,但心理素质极差,若某次考试中成绩未得到自己期望的目标,甚
至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教育,就足以让她几天或几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于是我采取了给
她讲中外许多名人如何在逆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最后走向成功的具体感人事例,首
先帮助她树立自信,同时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她不断地去感受挫折,在失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等挫折教育,进入高三后终于成为一名处事冷静,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
难和挫折的优秀学生而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因此,优生教育需要班主任老师讲究思想工作艺
术,通过优生的自我教育,老师不懈的教诲,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唯有如此,方能够使优生实
现一个新的思想飞跃。
三、严和兼容,引导优生走出自我优生毕竟还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待形成,很容易闯入自我的误区而不能自拔,这就
需要施教者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动向,不可放任自流。但也不能一出问题,就如闻惊雷、草木皆兵、兴师问罪,而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他们自身的特点,本着保护自尊心,以正面引
导为主的原则,帮助其克服弱点,及时发现他们潜意识中的思想动态,严格要求,防微杜渐。
在此阶段,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为班主任老师要经常深入
班级,既要让学生尊敬,又不能让他们惧怕,既要有人师的威严,又要有朋友的亲切。由于优
生自身优势所决定,他们的思想表现常常是班级思想状况的先导。先抓好他们的工作,更有利
于班集体的建设,而解决他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要谨慎小心,严而有法。(二)做积极的鼓励
者。班主任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每一段言辞都直接进攻优生的弱点,使优生自觉主动配合老师走出自我的圈子,使优生教育工作变得轻松而又富有实效。如针对优
生劳动观念淡化的倾向,我曾做到这样一番动员:“劳动创造财富,要想成为富翁,那你就应
抓紧时间,高效率完成任务。你们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可给你创造的财富定价,看谁最富有。”
学生被我鼓动起来了,为创造最高财富而努力着,忘了这是劳动。优生在我不断的积极鼓动下,渐渐地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成为劳动中的骨干。
同时,我们更要擦亮眼睛,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其出现的点滴变化,认真分析调查,把一
切不良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这样,才能让优生更好地成长。如我班学
生杨某,作为生活委员的他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工作能力强,是个人见人夸的孩子。有一天,他却没有来上学,听班上一名学生说她生病了。我把电话打到他家,他奶奶接到电话后很吃惊,说他根本就没有生病,昨天和今天都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的,怎么会没来上学呢?得知
这一情况后,她的父母很着急,赶紧四处寻找,几个小时过去后仍为见踪影,中午,在老师和家人的焦急等待中她回到了家。通过一番谈话,才知道她这一天半的时间都在游戏厅度过,之所以逃学是因为感到自己各种压力太大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同学的注视之中,稍有不好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就会被同学非议。而且,因为自己在开展工作时大公无私,许多好朋友都离自己而去,他感到非常的苦恼,所以就想以逃学的方法来逃避现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告诉她,逃学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正视问题,把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及长辈商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受到同学的注视和非议,在工作中因为坚持原则而被好友疏远,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摆正心态,认真做事,同学最终会理解你的。在我的一番劝解下,她打开了心结,又像以前一样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工作中了。
四、培养良好习惯,激励优生优化自我“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别人都知道,而自己却是唯一不知道的人”。学生要养成多个好习惯,最后才能形成综合优势。一个优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仅仅只决定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它可能涉及到学生的心态、意志、品质、专注程度、执著程度等。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谈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要刻苦,舍得花时间;二要讲究方法,要不走或少走弯路等。如我班陈冰同学,作为入校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但很快我就发现他书写却极差,第一个月的月考结束后,试卷一发下来他就拿着试卷来找我:“康老师,你看不知道为什么这道题,我的答案同其他同学一样,但他们是正确的,我却得了零分”。我说:“是吗?你先把试卷拿过来我瞧瞧”。我接过试卷仔细看了一看,过程和结论的确都是正确的,但我并没有马上做出回答,而是把试卷递给他说:陈冰,请你把解题的过程原文读给老师听听好吗?”。他先是一愣,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读起来,读完后却不敢正面看我。他无地自容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我比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说:“你的解法很好,思维很敏捷,思路非常清晰,可能是老师在该卷时不够仔细,但若你把字能写得再工整一些,老师就能更容易避免犯这样的错误”。第二天,我发现他买了一本庞中华的字贴,课余时间就在教室开始练习钢笔字,半学期下来,他的书写一跃成为班上同学学习的典范。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如站相、走相、坐相、吃相、作业书写、文明礼仪等;二是要开好头,不开坏头;三是要咬牙坚持,可能会让自己都感动;四是不找借口,借口会使人软弱、偷懒、逃避,结果就会丧失勇气等。
总之,优生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每个教师都重视起来,齐抓共管,持之以恒,让他们不断向更高更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我,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顺境中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逆境中能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冷静思考,克服不良心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就一定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别人的榜样,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骄傲,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征文
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读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个礼拜天,妈妈带我来到了金山图书馆。8:30图书馆准时开门了,我迫不及待的跟着大家走了进去。新建的图书馆很大气、高端,独立、漂亮的儿童区丰富的书籍更是让我目不暇接。
忽然,我眼前一亮,在书丛中发现了《雷锋的故事》。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经常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可是我还不真正了解雷锋叔叔。我坐在阅读区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雷锋叔叔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有一次雷锋叔叔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
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不留名字,社会流传着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惜雷锋叔叔仅仅活了22个春秋,就英勇牺牲了。他在日记中曾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故事里,我知道了好多,也学到了好多,我要努力学下,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做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
第五篇:《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培育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书中指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更应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情入理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转化工作,使他们生来就有的“一颗能生长出个人爱好和能力的茁壮幼芽的种子”开花、结果。这一切的'前提应是,对待他们要象对待公民和同志那样,了解、尊重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师中,还有相当一些人受某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维护“师承”的训条,无视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要求,伤害他们的自尊,抹杀他们的特长,摧残他们的个性,这就很可能会贻误他们的将来。讽刺挖苦学生,动辄轰出教室,以“解气”为目的而向家长告状,体罚、变相体罚,不乏其例。在教学上,搞疲劳或轰炸战术,更是大有人在。学生以学习为痛苦,由此造成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的心理。凡此种种,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在学校要过上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可我们的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生活是单调枯燥的。这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极大。”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我体会这里所说的“人格”,包括教师的德才学识以及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教师行为可以使他们产生感应,从而影响他们的全部智力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进程。
因此,读了此书后我感到,当务之急是端正教师的学生观、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第一步要倡导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渴求“理解”,我们就要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三毛热、琼瑶热、辩论热和所谓的早恋,学生希望“爱护”,我们就要从爱护方面出发,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如幼稚、冷热病、耍小聪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资格。
进一步就是实施“苏步青效应”。苏先生认为,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捧名师”。科学史证明,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是一条规律。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就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禁锢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陶行知的箴言今人誉醉:“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不想让学生超过自己的,就不是好教师”!试想,如青出于蓝而不能胜于蓝,或不愿意让“青”胜于“蓝”,那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教师怎样使自己具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呢?读一读《学生的精神世界》,或许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