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案例:让迁移想象丰盈雅趣课堂
让迁移想象丰盈雅趣课堂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在语文互动—探究的教学中,我们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运用合理的想象迁移,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并用音乐做渲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以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
二、片断描述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歌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尤其是第5小节中详写了荷叶这亭亭翠盖,上承雨点,下护小鱼,装点着大自然,展现一派清新可爱的景象,孩子们的向往之意、热爱之情透纸欲出。案例中我通过引导孩子们层层推进的想象,以感受荷叶之美,及荷叶予人予己的快乐。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片段一】
师:夏天里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我”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读一读书上第五小节。
生:因为荷叶非常美,所以“我”想变成荷叶。
师:你们见过荷叶么?谁来说说荷叶的样子?你觉得荷叶像什么? 生:荷叶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荷叶倒过来就像一顶小朋友的凉帽。师:是呀,戴上它一定很凉爽。
生:我觉得荷叶就像一张软软的床,小雨点睡在上面很舒服。师:你说得太棒了!那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写荷叶的? 生: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师:荷叶和伞还真有几分相似呢,你发现了吗?
生:荷叶上面大大的叶子,就像是伞遮雨的伞面,下面的根茎就像是伞下面的伞柄。
师:我们就是这美丽的荷叶,举起大伞读。生: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池塘举着。【片断二】
师:这美丽的荷塘里,只有小鱼和雨点来了吗? 生:不是,后面有一个……
师:你可真会读书,连标点符号都读懂了。看看还有谁也来了,他们又在干嘛呢? 出示图片句式: ___________来了,在荷叶_________。
生:蜻蜓来了,在荷叶上休息。师:还有其他好朋友么? 生:蜜蜂来了,在荷叶上玩耍。师:谁再说?
生:青蛙来了,在荷叶上演奏。师:还有一位好朋友呢。生:小乌龟来了,在荷叶上戏水。……
师:能给这么多朋友带来快乐,如果你是这片大大的荷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很快乐,很高兴。
师:是呀,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一件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所以,我呀——真想——(再次回到课题)生: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片断三】
师:其实,夏天里有许多很多令人向往的事物,如果夏姐姐问你想变成什么,你会怎么说呢? 出示句式: 当回小诗人: 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我想变一只蜻蜓,在荷塘捉害虫。生:我想变一阵凉风,给大家带来清凉。生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清凉!
生:我想变一朵小花,让泥土更加芬芳。师:多美的小花呀!
生:我想变美丽的贝壳,给小朋友带来欢乐。生:我想变美丽的萤火虫,照亮夜色中回家的路。
师:你们不但自己很美丽,也跟荷叶一样为别人带来了快乐和便利。那最后呢,你最想变些什么呢? 生:最后,我来到美丽的海边,真想变成大大的阳伞。螃蟹来了,在阳伞下喝茶。小朋友来了,在阳伞下玩耍。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笔写下来,你们都是可爱的小诗人。
三、案例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融入文本,参与课题实践。在情境中感悟内涵,拓展积累。
一、合理想象,自主探究。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这么多美丽可爱的事物里,“我”为什么最想变成荷叶,这一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读第5小节之初,我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原因,再借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荷叶的直观感悟,进一步生疑、质疑、释疑,逐步理解想象,明白课文的内涵主旨。
而合理的想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如【片断一】中,学生先是通过想象荷叶的样子,感受荷叶之美,带着欣赏和喜爱的情感亲近、进入文本。再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诵读,进一步从中探究和感悟。
二、想象场景,创设情境。
在【片段二】的教学中,第5小节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在此处巧妙地设计了训练点:()来了,在荷叶上()。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为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了一个热闹、愉快地夏日荷塘的情境,从中体会到了荷叶为大家带来快乐和方便,心里也非常快乐的情感,明白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丰富想象,营造出雅致趣味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迁移拓展,激趣延伸。
课堂上学生通过交流学习,逐步感悟到“我”想变成荷叶的原因,并能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传达。在【片断三】中,处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进一步利用孩子们迁移拓展的思维,让他们顺势做一回小诗人。说说夏天来了,你还想变点什么?
课堂中我创设了许多言语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让学生续说小诗,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其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课后布置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再想一想你还想变点儿什么?动笔把自己奇思妙想用笔写下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积累的兴趣,还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孩子们的想象力也着实让人称赞,说道了自己想变成凉风、小花、贝壳、冰激淋、萤火虫等许多东西,想着给别人带来方便、好处,理由写得让我感动,他们也学有文中作者那颗童心和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篇:高效课堂案例反思
«打造高效课堂实践探究»案例反思
郭 清 坡
高效课堂教学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课题组在结合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上也对此进行了探究,一些教改比较早、比较先进的地区也给我们带来了他们摸索的一些教学模式,当前我国较好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1.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四清”模式2.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 三 六”及“10+35”模式; 3.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等。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他们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东庐中学模式:“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研制过程分为:寒暑假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总体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杜郎口中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综合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想达到高效课堂还要满足以下要求:
1.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2.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以上三“标准”、三个“量”和三“动”,是高效课堂的本质。3.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原则:
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4.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5).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5.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1).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2).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3).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4).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6.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7.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1).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2).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8.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4).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5).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达到以上要求还要看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标准,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
我校结合先进学校的经验创设“创学拨练”四环教学模式:
一、创: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时间大致4分钟)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既扣课题又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情景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出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以口述、多媒体或小黑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创设情景是一节课埋下的包袱,学生能否激发兴趣对于一节课的开始非常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教师要通过创设比较性问题情境、设过程性问题情境、思维性问题情境、兴趣性问题情境、经验性问题情境等,创设各种新颖的、灵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并要逐步地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不断吸引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与机会,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最佳的灵感状态或准灵感状态,期待“奇迹”的发生,以便探寻课堂教学的高潮。以演示创设情境、以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等活动创设情境,理解现实内涵,增强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乐趣。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科内容、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先学)。(时间大致15分钟)1、教师出示学生自学指导。2、学生自学(读书看书),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点拨。(自学形式应灵活多样)3、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4、反馈自学成果(提问、演板、题组训练或其他)。
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说、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写、做;解放学生的眼、耳,让学生看、听;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思、疑。在课堂中,学生的展示无处不在:课前活动由学生组织、主持,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课中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鼓励学生质疑、解答。这样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的收获是20%。说一遍的收获是70%。动手做一遍的收获是90%。(如操作、演练等)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做、互动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
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沟通,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在分享中实现共赢。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注重适时、中肯的评价,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等,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
三、拨:教师点拨提升(后教)。(时间大致10分钟)
1、基础知识的点拨;2、做题技巧的点拨;3、典型例题的点拨;4、变式训练或拓展提高。
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开花,到处点火,则徒劳而无益。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过程,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教师要虚心学习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收有价值的、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性格特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风格的有效性。新课程教师在认真而全面认识自己基础上,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特征等方面准备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弱点。
四、练:当堂训练。(时间大致16分钟)
1、巩固性训练;2、拓展性训练;3、学生畅谈收获;4、作业或测评。
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实现“堂堂清”。中国学生其实不缺少才华,更不缺少智慧,缺少的就是展示的机会。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渴望展示的特性。学生在展示中建立自信,在展示中不断进步,在展示中健康发展。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每一次展示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千万别小看学生的每一次展示,说不定一次不经意的展示就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影响学生的一生。我校结合各自教研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与我校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模式使用,我校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导学案更能突出课堂的高效性。
对照高效课堂的标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是:
1、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缺乏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教师只关注书不关注人,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被淡化,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
2、教学观念落后,教改意识淡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缺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讲得多,与学生互动少,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思考、感悟少。
3、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实验、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等)更是很少使用。
4、讲练关系处理不好,表现在:教师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课堂练习设计不精,教与练脱节;以讲代练,教与学脱节;有布置无反馈,练与评脱节。不能实现“堂堂清”。
5、课堂教学的行为不规范,影响教学效果,表现在:⑴教学语言不规范,缺少精心设计;⑵板书、板画不规范;⑶课堂教学组织不力、监控不严,对学生规范化的要求过低。⑷课堂教学环节不完整。6.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和学科,教师默默地教好自己班级,不愿把自己的成果完全与他人分享。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课前投入不足,表现在:(1)集体备课研究力度不够,有的流于形式,甚至应付公事,难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2)个人备课不充分,教学环节设计不精,缺少问题情景的创设以及学生活动的精心设计等,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欠缺,大多数学生没有把学习变成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我们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每一课课堂教学要上出各自特点的味道,比如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总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最终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味的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教学方法说来说去只是一个形式,真正有效的教学还是要建立在教师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对学生熟悉的基础上,我们只有不断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第三篇:让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自毕业到现在,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深深感到: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适应现在社会,要适应现在学生,那么在教学时就应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和枯燥无味的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我平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乐于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 “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最让人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互动。现在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可以互动的课堂。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我们还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让孩子在展示中学习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确实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第四篇: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案例)
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
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门类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等,但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我们去理解和实验,去开发和创造。教师的主战场在教室、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此次改革的成败,而课堂的改革有赖于对旧有课堂的扬弃和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的建立。高中地理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都在其中获取其期望的价值实现,有竞争更有协同和依存,具有整体性,也更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本文以新课改作为平台,将得到的启示总结并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让地理学科教学更具有生态理念。
从提出主题——案例感知——知识总结——适时运用——构建模式——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实战演练,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将学生、教师、环境的力量交汇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理念。即: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课堂,追求的是生命实体在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这种理念主要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 1. 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师生互动的时空和感受成长的场域。
1.1建立了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征服和被征服”“霸权和顺从”的关系,让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素——教师和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心态和绿色的课堂环境,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为基本特征,以各自生命价值的付出为代价,在现实的努力与追求中,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
1.2构建了师生互动的时空。生态中的感悟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学生对事物的重新选择组合和建构。
1.3构建了感受成长的场域。在本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情境、开放的氛围、自主操作对话沟通的场域,通过学生自主构建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收获的是对知识理解以及方法的内化。
2. 构建和运行了新课堂形态 2.1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机制
为了改变传统教师一讲到底和形式上活跃,在学生没有接触之前,我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主题,通过提出主题——案例感知——知识总结——适时运用——构建模式——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实战演练的流程,让学生自主探索,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尝试成功,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地认识此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建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为一体的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体系。完成模式构建之后,我针对学生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完整地介绍构建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行为和思想的不足,然后根据主题,让学生现场运用,以便将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运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2.2运用了形式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既有传统的讲述,也有合作探究、学生成果展示、学生现场演练,还运用了归 纳和演绎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是流于花哨的形式,而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张扬个性,关怀生命,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理性和实践能力。3.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在考虑同行们常谈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如何转变教师传统的控制和霸权的角色,如何体现新型的主导角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突显出来?能否借鉴“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中,始终努力把握这些“转变”原则,并以导的角色出现。
3.1师生关系中的角色转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灌输者” 转向“人格培育者”,由“单向传递者”转向“对话交往者”。
3.2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转变: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重视教学方式的对话,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扮演好三种角色:引导者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将设计的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师生的交流来获取知识,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不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生态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成为一种崇尚自主、互为互动、整体和谐、持续发展的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虽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至少给自己的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综观自己和同行们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着几点共性:(1)对“课堂”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能够控制纪律,将教学内容讲解完,完成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部分目标就完成了任务
(2)地理课堂教师的专断现象
课堂既缺乏平等的对话,也没有经验共享,学生更不能发现自我。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主要进行的是一种“静听式”的学习。虽然教师有时也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回答,但只要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不符合他的“标准答案”,就难以得到肯定,而且,有些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它们只是一些“假问题”,比如教师在已给出答案的情况下,只要学生接受他的暗示,简单回答“是”或者“不是”。(3)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从众和退缩
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但在非生态的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常常表现为一味的从众和退缩,通常喜欢人云亦云,盲目符合。(4)地理课堂的假繁荣现象
一些地理教师也在做着有关改革课堂的思考,也似乎注重师生的双边交流,但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教师搜集了许多地理素材,运用多媒体,在课堂内采用许多教学方法,作了许多探究活动,表面很热闹,似乎完全为活动而活动、为提问而提问,为形式而热闹,热热闹闹的背后是对教学主体漠视与应付。(5)地理课堂的单调现象
表现为地理教师形象的单调、课堂活动的单调、教师语言的单调、地理学习方式的单调、教学内容的单调。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现实要求我们反思“今天,我们怎么上课?”,是“坚守应试教育的堡垒,继续推行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态势”,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革故鼎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明显,后者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地理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引进“生态理念”,形成“地理生态课堂”。我们认为,在构建地理生态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共同商榷以下几个问题:(1)关注课堂教学语言
要想得心应手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就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趣味性、精要性、多变性、通俗性
(2)关注优化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学方式:从灌输到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师生关系:从控制到对话;教学过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关注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重视调动和维持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围绕设立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体现不同教学方式、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效统一;建立开放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4)关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角色
有人是这样评价中国大陆、香港、美国的课堂的:中国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记背而不发言,香港的课堂教师也讲,学生也记背,但学生要发言,美国的课堂是教师给予问题情境,教师听并点评,学生发表观点。虽然有些说法不太现实,但有它的道理,我认为最善于关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的是美国的课堂,它体现了课堂充满绿色的生态系统,我们是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作深刻地反思?
第五篇:让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美术教师,我常常想,如何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美术课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它成为课堂上主要的教学媒体、重要的教材形态、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教师的教学工具,使之成为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学生学习的手段。
基于以上理念,我为《我的太阳》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思路:一年级学生认识、欣赏水平都比较低,对电脑的了解和运用不是很多、很熟练,课前我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提供网络教室,为他们的创造表现敞开一个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同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欣赏水平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同时注意教案编写的可行性,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切实可行,难度适中,考虑到班里每一个学生,并注重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为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就是:
1、会运用电脑WINDOWS画图板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绘画的喜欢之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完成一幅关于太阳的作品。教学难点是如何通过电脑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难度虽然不大,但可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却非常大。从以前学生画的太阳来看,往往显得简单、程式化,如何使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成为学生手中概念化的图示,教师的启发引导固然是关键,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电脑里绘画,更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想象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用儿童化的语言来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一、通过课件导课,让每一名学生耳目一新。
先是巧妙的问候,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堂课。然后通过承上启下的语言: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播放课件,猜谜语,找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画太阳。
二、课件展示不同的太阳,由概括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目的不仅仅在于拓宽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欣赏三组不同的太阳,将教学难点层层推进。
欣赏第一组太阳爷爷的时候,主要是引导学生太阳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中间一个圆,周围几条线的样子,而是活生生的,而且会说话。启发学生将太阳拟人化,说出太阳家族里还有许多太阳成员,比如:太阳爸爸、太阳娃娃、太阳姑娘等等。
欣赏第二组太阳先生的时候,主要是引导引导学生将太阳拟人化的基础上,画一个有表情的生动的太阳。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说睡觉的太阳,有的说哭的太阳、伤心的太阳,有的说太阳会扔炸弹等。
第三组是通过两个太阳的对比,让生注意太阳光芒的变化。这一组太阳的欣赏是一个难度的加大,目的是让学生把太阳装饰的更加漂亮。学生的想象是大胆的、有趣的,什么样的太阳都有了:有的孩子说把太阳画成彩虹,有的说画成花、有的说画成铅笔……有的孩子把自己的太阳描述的非常具体:太阳带着墨镜,扎着腰带,穿着大皮鞋……
欣喜之余,不禁被孩子天真的话所深深感动着,这是对热爱生活的一种多么美好的体现啊!
三、学生在WINDOWS画图板下进行作品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
学生画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指导的过程,针对每一幅学生的作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水平快速提升。孩子们让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无际的天空任意飞翔,有的孩子一边画一边高兴地哼起了歌儿,我没有打扰他,只是轻轻地从他身边走过。
学生作品结束,还可以走下座位观看、欣赏其它同学的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讨论,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小组交流讨论,共同评价作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评价。
作业结束后,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评选本组画得最棒的同学,通过电脑屏幕全班共同来欣赏,让学生来评价这张画的优点所在。孩子们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提高。
综观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来指导本堂教学,整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辅助本堂课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通过激趣导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作业在原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延伸,通过播放《种太阳》的音乐,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再一次为学生的课下创作打开了思路。
本堂课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课改的创新精神,教师用寥寥几句的启发引导,学生就能创造出非常美丽的作业,这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神奇效果。学生精神愉悦,通过作业,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大胆的作业抒写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