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1: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

第一篇:“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

“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

一、主题与背景

由于高考改用全国卷,有机教学又重新热了起来,但对于我这种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而言压力倍增,这还是第一次拿起《有机化学》这本书。新高考显然更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记忆性的知识。然而,传统的化学经验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课就放弃学习活动,甚至有一类学生上课勤勤恳恳地听,但到了考试遇到新的问题情境就蒙了,这点显然在新高考中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怎样上好必修有机,使之与选修有机更好的衔接,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切实的提高?哲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个人认为,在教学时设计出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思考,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改变思维方式,使课堂更有效更具张力,显得异常迫切。

在这学期的化学2(必修)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便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尝试着把知识点变换成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及时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最后,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片断回放及案例分析

案例

1、“乙烯”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完乙烯相关性质后,[归纳]像乙烯这样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称为烯烃。

[提问]请写出丙烯的结构简式,并推测丙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多数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丙烯的结构简式,及根据乙烯性质完成对丙烯性质的推测,但书写方程式时问题较多,尤其是书写丙烯的加聚反应。)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情况,我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这节课知识接受的难点在哪,并及时地给予引导指正。在这里,利用知识过渡处的认知冲突,巧妙设问,使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发展与深化的,这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具有积极的作用。

案例

2、“乙醇”的教学过程中,则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使课堂结构得以层层递进: [问题1]乙醇俗名酒精,请同学们说说乙醇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乙醇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乙醇可制成各种不同度数的酒,可用于消毒,做燃料等。说明乙醇可以任意比溶于水,可以燃烧等。

[问题2]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推测其可能的结构。

推测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暴露出其在 碳氧成键特征上了解不足,多数学生可以推测出CH3CH2OH、CH3OCH3这两种结构。

[问题3]乙醇究竟是哪种结构,怎样证明?

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对比钠不与煤油反应,说明钠不能置换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可见乙醇的结构应该为CH3CH2OH,且反应产生的氢气来自于羟基上的氢,再对比钠与水的反应,显然后者反应更剧烈,可见水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比乙醇活泼。[问题4]已知丙三醇的结构中含有3个羟基,则1mol丙三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几mol 氢气?

学生根据乙醇与钠的反应规律,不难推出1mol丙三醇可以提供3mol 羟基上的氢原子,组合成1.5mol氢气。

[问题5] 针对乙醇催化氧化制得乙醛,提出问题:对比乙醇与乙醛结构差异,归纳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并思考是否所有的醇发生催化氧化都能制得醛?(根据学生反应情况看是否需要适当提醒,可以写出CH 3 CH(OH)CH3及(CH 3)3COH 的结构引导)

[学生] 乙醇发生催化反应的规律是脱去羟基上的氢以及与羟基相邻碳上的氢。因此只有与羟基相邻碳上有两个氢的醇才能催化氧化成相应的醛,与羟基相邻碳上只有一个氢的醇则被催化氧化成另一类有机物——酮,而与羟基相邻碳上没有氢的醇则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案例分析:这样的一堂课下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把这一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实现设问过程的梯度,逐步建立知识系统。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

3、“糖类”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葡萄糖性质的教学,可从葡萄糖结构上入手,提出:

[问题1]根据葡萄糖的结构,你认为葡萄糖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多数懂得从醛基、羟基两种官能团入手总结葡萄糖的性质,例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与氢气加成,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等;

[问题2]葡萄糖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 [学生] 六羟基醇

[问题3]1mol葡萄糖最多可与几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学生]5mol [问题4]总结学过的哪些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学生]乙醛,甲醛等醛类物质,还有刚学的葡萄糖。

这时教师可以写出HCOOH的结构式,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发现甲酸中也存在醛基,可见能发生上述反应的不一定是醛类。

案例分析:在此根据已学知识因势利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使教学过程顺畅有效。

三、反思与研究

问题设计是引发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其对教学的影响之重毋庸讳言。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切入点,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等要素,切忌存在以下问题:

1、问无所指 即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范围太大,让学生无所适从,出现冷场;

2、问不促思 例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学生无需思考的问题,或者问题太难,没有注意层次性。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佳问题着眼点应在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难度呈螺旋式上升;

3、问不成链 即问题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没有层次性。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不仅要以问题为中心,更应创设可探、可思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课堂知识增加外延,为学生的知识“生成”留有空间,使课堂更具张力,尤其是有机化学教学这样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1]于鹤伟[2]周玉明

构建基于问题的科学思维课堂 化学教学,2016(3):42~45.情境教学有效设问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2015(1):38~39

第二篇:怎样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更具吸引力

怎样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更具吸引力

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顾金萍

怎样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更具吸引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增强上机操作技能。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虽然在初中同学们的众多学科中算是他们比较喜欢的科目,但一直以来,每一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是很高,但在实际教学中,目前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其实我们用来吸引学生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电脑,他们在潜意识里把信息课当成了消遣课、游戏课,所以喜欢。我反复思考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具吸引力,真正用课堂来抓住学生的兴趣。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用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对这门课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分析学生,寓教于乐。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初中生喜欢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特点,不断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现一个层层上升的台阶式教学。严格意义上说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科学严谨的精神,应从小开始培养。我是一位在疆内初中班任教的老师,内初班的同学在语言水平上比较薄弱,计算机基础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觉得都是可喜的,给他们多一点肯定。渐渐地,学生就敢于操作,喜欢操作。

尤其是七年级的同学刚入校时,有些甚至没接触过电脑,我逐个进行摸底调查,针对这部分同学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耐心,我发现没多久,孩子们脸上已经写满了自信。而在课堂上,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操作,有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在语言水平上,多让他们说,多和他们交流,多提问题,鼓励他们发言,不摆出教师的严肃面孔,以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我,喜欢我,而不是惧怕我。我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进步就很明显。包括没接触过电脑的同学,也在积极的动手操作,平时有问题马上就问。在课堂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们渐渐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课堂不是死板的教与学,而是师生互动,大家共同进步的一个平台。

其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意见,注重学生学习的感受与体会,我们应充分创设一些让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探索空间。虽然大多数同学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但每个学生家庭情况不一样,学习条件也不一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都不一样,在实践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教师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的辅导,不同的评价,加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因材施教,老师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之后,按照每个人的不同点,因材施教。针对同学们不同程度的兴趣爱好,给予或多或少的知识,以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多元化,如果统一教学,会导致老师传授的知识“喂不饱”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撑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老师就应该分层教学,分层定位教学内容和深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让基础好的同学更进一步深入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拥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不断巩固基础知识,达到完全掌握并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也便于A层的同学给B层的同学辅导,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利于课堂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也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备课、上课,任务设计以及评价等,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前准备上。为此老师需要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

再次,案例新颖,丰富课堂。在课堂中,我们应做到课堂教学朴实生动,既遵循其内在的条理和规则,又要注重人与人的情感、兴趣、价值观的交流,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神韵。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量来丰富课堂。比如在讲到“认识信息符号-计算机中的数 ”一节时,我们可以选用根据二进制递增规则排列好的五

组数来测算学生生日引课。课堂上,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他们不知道原理,自然就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节内容本来不好掌握的,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前期的铺垫,再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时,学生就有兴趣去学习。就把原本比较枯燥的理论性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再比如,以前听过的一节公开课讲的特别好,在讲《EXCEL公式和函数使用》一节中,我们的老师选用了健康指数考察表、孩子身高预测表、身体偏胖指数表和期末成绩分析表等等,学生都特别想快速知道自己的情况,进而也就能带着兴趣去使用公式了,当把这些表都练完也就掌握了公式函数的使用了,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让课堂充满了吸引力,并且还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方法多样,优化课堂。在一节信息技术课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生动很多。比如,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充满乐趣和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吸引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教《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游戏)将计算机组成有关知识做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计算机组成的有关知识。还可以使用比喻法教学。比喻是想象的翅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些术语或命令很难用一般用语来解释的情况,此时最好的解释方法就是比喻法,可以把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比喻成人类的躯体和灵魂。把鼠标、键盘比喻成人的胳膊和腿,CPU比喻成人的大脑等等。这样生动的比喻会让同学们记忆更加深刻,也有助于理解。还可以采

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先根据情况,让同学们从任务入手,再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课堂上,我们只有让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会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既定目标。信息技术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灵活、合理地运用教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具吸引力。

第三篇: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有机化学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是针对有机物的性质复习。并分小点让学生练习有机合成题。一轮复习完后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合成题都有较深的理解,这时应该让学生好好的看看高考到底如何考有机知识。并强调让学生规范表达能力,争取在高考中不因为表达的不规范而失分。

二、复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有机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三种题型并学会解题技巧。同时让学生建立规范表达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我们已经进行了有机化学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对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合成题都有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要好好的看看高考到底如何考有机知识。【教学引入】:(多媒体呈现)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分析

【真题呈现】

1、(2009年广东高考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与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水解 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本题考查了烃,乙醇、乙酸燃烧耗氧量质量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年有机大题中就考了耗氧量的计算);蛋白质、酯、油脂的水解;同系物的概念。全是必修2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

【真题呈现】

2、(2010年广东高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性质:烃—乙烯、乙烷的性质,蛋白质的水解(与09年相似)、乙醇最终氧化成乙酸、石油裂解、油脂皂化。基本概念: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多肽、高分子。基本是必修2上的,选的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真题呈现】

3、(2011广东高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知识点:纤维素、淀粉的性质;蛋白质、乙酸、葡萄糖与电解质的关系;乙酸乙酯、食用植物油的水解(这个点三年都考到了)。A、B、D选项属于必修2的内容,且考查的知识点的组合—知识块;C选项考了必修5里面的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分析

命题规律:考查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必修2,涉及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三大营养物质、石油化工、烃、乙醇、乙酸等知识,还考查了一些核心概念,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属简单题。

变化趋势:对比10年、11年的试题,11年考的知识跨度更大,涉及了无机的概念电解质,既考查了必修2内容,还考查了选修5上的知识;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都考查了知识块的组合,说明选择题的综合度加大了。估计明年的高考选择题会沿用这种命题思路。复习应对:同学们要通过对比,准确记忆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前引后联,尤其关注有机知识与无机知识相联系的部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相似知识中的不同点,不同知识中的相似点来建构知识板块。并加强这种增大知识跨度、增大知识综合度方面试题的训练。

【课堂练习】:(2011山东高考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 碳双键 【解析】: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A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只有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就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D正确。

【创设情景】:第二种呈现形式可能是有机小实验,虽然10、11广东高考没出现,但在我们11年的全国卷中却出现了。【多媒体呈现】

(二)有机小实验

【真题呈现】(2011全国II卷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学生思考】

【解析】: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而乙醚不可以;3-乙烯属于烯烃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但苯但密度小于水的,而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甲酸甲酯和乙醛均含有醛基,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小结】:注意一些课本上出现的实验装置,可能会被改头换面,让你去判断是否正确,如乙烯、乙炔的制备,乙酸的酯化反应等。

【创设情景】:第三种呈现形式是有机合成题。

【多媒体呈现】

(三)近三年广东高考有机合成题命题规律及变化 总体上说,难度不大,归纳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最值得注意:

1、每年的设问都有5问,第(1)、(2)问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问,第(3)问属于中等难度,第(4)、(5)问比较难,都涉及新信息的提取、整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区分度,层层深入具有阶梯性。

2、每年必考的点(1)有机方程式的书写;(2)结构简式的书写;(3)同分异构体的考查;(4)官能团性质的考查;(5)新信息的提取、整合、应用;(6)分子式的书写。【思考交流】我们要记住什么? 【小结】:总原则:抓住核心、夯实双基、规范表达、提升能力 理解官能团的性质

1、明白每个官能团中哪些键可以断裂,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产物,反应条件是什么。

2、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组成上的差异,搞清旧键的断裂处,新键的形成处,为提取、整合、应用信息做好思维准备。【课堂练习】:(2011安徽高考26,17分)

室安卡因(G)是一种抗心率天常药物,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1)已知A是 的单体,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写名称)。B的结构简式是。

(2)C的名称(系统命名)是,C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X是E的同分异构体,X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有、、、。(4)F→G的反应类型是。

(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d..属于氨基酸

答案:(1)羧基和碳碳双键 CH3CH2COOH(2)2-溴丙酸

(3)(4)取代反应(5)abc 【思考交流】还有些题会给出一些新的信息再让你去解题,那我们又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还要做的是: 培养信息化处理能力

广东高考有机大题中一定包含信息化处理的考点,新信息的提出都会在题干中,形式一般有三种:从未学过的未知方程式、文字叙述的未知的转化关系、有机合成路线图中一种未知的转化关系

(1)对方程式进行信息化处理的方法(提取、整合、应用)

A、提取新信息:①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找出其差异,进而找出旧键的断裂处和新键的形成处(可以确定反应类型);②看C链结构的变化,无外增链、减链、成环、开环;③看官能团的变化,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将其梳理出来。

B、整合新信息:与题设的情景进行整合(有时还需要与脑海里储存的已知知识进行整合)。将设问中要解决的新问题,比对信息化处理提炼出来的上述3点进行整合,找出其相似的地方,再行处理。

【课堂练习】:

(2011广东高考30,16分)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键的新反应。

(5)1分与1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__;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创设情景】: 可能有简单的有机计算。【课堂练习】:

该物质发生燃烧时消耗 molO2

该物质最多能与含 molBr2的浓溴水发生反应 该物质最多能与

molNaOH发生反应 答案:9.5 3 2 【思考交流】我们该掌握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如果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失分值得吗? 【小结】:我们还要规范表达能力 【多媒体呈现】第30题:(11年)有机化学

评分要求:结构简式或化学方程式中的结构简式,凡出现任何一种原子数目不正确或化学键连接错误的相应给分点都给零分。

(1)化合物 1 的分子式为_______, 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注明条件)评分:(a)C5H8O

4分子式有错误给0分;C、H、O的位置不能调换,顺序不对给零分。

(b)(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给2分)

(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只给1分,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给零分。

(2)化合物 II与足量的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注明条件)。评分: 共2分

HOCH2CH2CH2OH + 2HBr

BrCH2CH2CH2Br + 2H2O(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写“一定条件”扣1分;写“催化剂”扣1分;用“NaOH”作条件给0分)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___;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反应放出CO2.V的结构简式为____.⑶ 共4分,每空各2分

Ⅰ、OHCCH2CHO 或

CH2(CHO)

2或

(常见错误的写法:HOCCH2COH

HCO-CH2CHO HOCCH2CHO

CHO-CH2CHO等)Ⅱ、CH2=CHCOOH 或 CH2=CHCO2H 或

(常见错误的写法:CH=CHCOOH

CH2CHCOOH

2HC=CHCOOH等)(4)反应式中1个脱氢剂VI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化合物,该芳香族化合物结构简式为_____.⑷ 共2分

或若键线连N、连H给零分

(5)1分子N,N-二甲基苯胺与1分子苯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1 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⑸ 共4分

2分

2分

四、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是历年高考必考之内容。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我们不仅要遵循教材编写的初衷,更应该找到新的、合理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复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讲练结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驾驭课堂,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引导学生投入到复习中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第四篇:“换一换”让儿童散文教学更具吸引力

“换一换”让儿童散文教学更具吸引力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七彩下雨天》这篇散文以雨为切入点,充满趣味,又不乏优美的意境,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针对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包括集体欣赏、感受诗句、学说诗句、创编诗句四个环节,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尝试进行仿编,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一、课堂片段

集体欣赏完《七彩下雨天》的优美文字后,我不给孩子们回味的余地就抛出第一个问题:“孩子们,哪种颜色的雨让你觉得最美?”孩子们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一时竟无人举手。此刻我的心凉了一截,这与我原本设想的孩子们踊跃举手的情景不一样。于是我变换了语调提问:“哪种颜色的雨让你觉得最美呢?最想说出来呢?”

幼儿1:我觉得紫色的雨最美。

师:为什么你觉得紫色的雨最美呢?

幼儿1:因为紫色的雨想葡萄。

师:你能完整得用散文诗里的话语来说一说原因吗?

幼儿1:(孩子沉默了一会支支吾吾地说)紫色的雨想葡萄落下来。

师:还有人要来说说你觉得最美的雨吗?

幼2:我觉得蓝色的雨最美。

师:为什么呢?

幼2:因为我喜欢蓝色。

师:那么你也能像刚刚那个女孩子一样用散文诗里话来说完整吗?

幼2:嗯……蓝色很美丽。(孩子因为记不得散文里的原话,就用了自己的一句话来说)

(第二次欣赏后)

师:七彩雨真美,相信你们听完了之后肯定又会有很多想法了,这次请你们再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颜色的雨,并用散文里的话来告诉我们,试一试好吗?

幼1:我喜欢紫色的雨。

师:那么你如何完整地用散文诗里的话来说呢?

(孩子似乎还不能自信地说出来,于是我帮助一起完整地叙述了一遍)

幼2:我也喜欢紫色的雨。

师:怎么完整地说呢?

幼2:如果天空下起紫色的雨,像天空中的葡萄掉下来,甜甜的。

二、教学反思

回看教学现场,原本充满童趣的散文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印象不深刻,导致练习叙述时遇到困难。孩子们的回答因老师的提问过于单

一、引导不当而变得没有生机,没有激情。我反思了本次活动,有了以下结论。

1.换个角度提问

传统的散文欣赏往往是老三遍:第一遍欣赏,提问散文名称和主要角色内容;第二遍欣赏,提问一些具体情节;第三遍欣赏,提问“听后感”或创编。但从实际情况看,大班孩子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完善,欣赏还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老师的提问也多遇到障碍。散文有丰富的想象?p贴切的比喻、优秀的语言,蕴涵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倾向,为使幼儿把握散文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为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就是换一种提问,听多个回答。一般简单的问题,我会请两三名孩子,即使重复也是一次语言训练,信心的增强;稍复杂的问题,我会多请几人,听听他们相同或不同的回答,倾听他们对散文的感受和想法;举手的孩子我会请,不举手的孩子我也会请;能力强的孩子,我会挑些有难度的问题,能力弱的孩子,我会选些简单的问题,这样有目的地安排问题,促生孩子们的积极思维,不会出现一问问题“鸦雀无声”的尴尬情形。

2.换个方式欣赏

活动中我选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展示散文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情境吸引孩子,把孩子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散文。孩子本身不具备欣赏的能力,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绪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尤其是欣赏理解散文诗中的句式,本次活动由于孩子们对散文诗本身不理解,导致不能完整地讲述散文句式。当欣赏散文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我们往往会引导幼儿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但由于在欣赏学习句式环节中孩子们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因此无法创编。不如换一种方式欣赏和学习散文句式,图谱的形式就不错,在教授散文句式的时候,可以根据句式的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完整叙述。如学习句式“如果下起橙色的雨,酸酸甜甜,是好喝的橙汁吗?快伸出舌头尝一尝吧”时,可以出示相应的颜色、水果等图片,让孩子学习起来更简洁,欣赏起来更形象、直观。当孩子可以完整叙述时,再尝试创编就容易得多。

3.换个心态评价

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老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让老师的“教”更有意义,也让孩子的“学”更有价值。当孩子都是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者是不能完整大胆地表述清楚时,这个时候老师要给予孩子足够宽广的回答空间和包容,在孩子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孩子不仅知道教师重视自己所说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句表达,进而诱发他们再次思考创造。对于一些不敢于表达或者表达不得当的孩子,我们更不能操之过急,放弃我们心中已有的答案,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同时,老师要对孩子的回答或行为进行肯定、赞许或激励。

幼儿散文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其字里行间柔和着浓郁的童趣。总之,散文欣赏能给大班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发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希望这个“摇篮”使孩子们感到温馨亲切,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长。

第五篇:“课堂也有红绿灯”教学设计案例

《课堂也有红绿灯》教学设计*

田 澜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黄石市 43500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一、训练主题分析

㈠课题介绍

《课堂也有红绿灯》是由张大均、彭智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系列学生用书,小学五年级用书中的第6课。本课教材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和“反思体验”三个训练板块组成: “判断鉴别” 板块安排了“课堂违纪行为”判别、“课堂要不要纪律约束”小讨论栏目;“训练策略” 板块介绍了“明确课堂的纪律”、“学会自我控制”和“向榜样看齐”三条指导策略;“反思体验” 板块设置了“小故事评析”、“请你来帮忙”和“名人名言摘录”三个小栏目。

㈡训练意图

本课的训练主题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通过本课训练,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更重要的是,在深入剖析自己先前的课堂守纪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学习并领悟督促自己遵规守纪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在后续的课堂听讲中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提高课堂自律能力。

㈢训练目标

⒈认知目标:回想若干课堂违纪事件;客观评价自己的课堂纪律性;认识遵规守纪的必要性; ⒉技能目标:领悟本课介绍的督促自己遵守课堂纪律的策略与技巧;

⒊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参与制订本班课堂常规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体验在“乱纪律”状况下听课的烦躁心情;

⒋行为习惯目标:积极参与课堂表演、交流、讨论和评价;愿意运用本课介绍的各种策略,督促自己养成遵规守纪的课堂听讲习惯。

㈣训练的重点、难点分析

⒈重点:体验参与制订班级课堂常规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树立守纪意识;探讨有效自我督促的守纪方法与技巧。

⒉难点:养成守纪习惯,提高课堂自律能力。

二、教学器具:小黑板、投影仪、收录机、纸条、卡片、圆规及直尺、糊精。

三、活动设计:鼓欢迎掌、小品表演、学生来信评析、画圆画方、订班规、填卡片、经验交流、闭目反思等。

四、教学程序

㈠组织教学——鼓欢迎掌

教师:一听说今天要来和同学们欢度这宝贵的40分钟,我昨天兴奋了一晚上,今天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坐着北碚到重庆的公共汽车颠过来了。我这么辛苦,不知道大家是否欢迎我?那就请大家就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吧!感谢大家零零落落的掌声。但我发现,有些同学像这样(教师动作示范——双手低置,双肩紧夹,掌声微弱)鼓掌欢迎我,不够热情。其实鼓掌是有讲究的。掌声不仅体现出 作者简介:田澜(1969—),湖北黄冈人,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主任,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本设计曾由作者在重庆市渝中区六店子小学、湖北省黄石市花湖小学施教,达到了预期效果。一个人的心情和个性,还可以传达特定的含义。现在,请大家像我这样(双手高举)按“五一班 欢迎您”的节拍来鼓三次“欢迎掌”,好不好?好了,这下我可全领情了,希望今后大家鼓掌的时候一定要鼓出你的热情,鼓出你的勇气,鼓出你的个性。

㈡“判断鉴别”板快的教学

活动一:学生来信评析(叠加小品表演)

教师:最近,我收到了东东同学的来信,有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好,请王刚同学上台来。注意,在他朗读来信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听,不要搞其他的,看哪个大组的同学听得最认真。

王刚上讲台朗读来信:尊敬的老师,最近我越来越讨厌上微机课了。每次上课前,总要排着长队进机房,进了机房之后,王老师还规定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许碰,更让我生气的是,有一次上课,我跷着二郎腿,居然还被王老师训斥了一顿,我真不想上这种课。学生东东。

当第1、2、3组学生听“来信”时,第4组同学各自按提示自然表演下列情境:⑴一学生急冲冲地从教室外跑进来,“啊,在这里上课„„”;⑵在座位上东摇西晃;⑶用脚尖踢前排同学的凳子;⑷与同桌交头接耳;⑸向后排同学传纸条;⑹在做鬼脸;⑺玩学习用品;⑻两个同学争吵起来。

教师:大家评一评,刚才哪个大组的同学听得最不认真?第4组也真是不该,今天有老师听课,你们怎么还搞出这么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大家说,他们刚才的行为合适吗?

活动二:画圆画方

教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课堂听讲的事儿。下面我们再来谈谈东东的烦恼吧!大家说,东东遇到了什么麻烦呢?课堂上要不要设置红绿灯呢?同桌之间先讨论一下,谈谈各人的看法。

学生评析(代表性发言:课堂必须有一些规矩,不能乱得一团糟;课堂规矩又不能太多„„)教师:刚才,大家都谈得很有见地。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但一定要认真听,并且要在我说完后大家才能一起行动。好,我开始说要求了,请大家画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看谁画得既迅速又标准。××同学,你的任务完成得最棒,请问你有什么秘诀没有?啊!原来你借助了圆规和直尺。看来,老古话说得不假,不依规矩,难成方圆啊!我们几十个人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如果没有点规矩,每个人想怎样就怎样,则会出现什么情形呢?课堂上是不是应该有些必要的纪律约束呢?这值得大家深思啊!

(三)“训练策略”板快的教学 活动一:班规大家订

教师:大家知道在课堂上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吗?同学们亲自制订过课堂常规吗?如果没有制订过,大家想不想利用现在这个时间,把咱们班的课堂常规制订出来呢?那好,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订班规吧!请每位同学先在纸条上提议两条课堂纪律,这两条最好是自己曾经违反过的或自己认为最有必要的课堂纪律。记住:在小纸条上要注明“提议人×××”。然后请各人把小纸条交给组长汇总,组长将本组成员的提议粘贴到一张纸上,形成提案。最后各小组派人上讲台把本组的提案粘贴到小黑板上。

学生按下列程序订班规:每人写出两条自认为最有必要的班规→交给组长汇总,粘贴成提案→小组派员往小黑板上贴提案

教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课堂常规已现出雏形了,课后请班委会把各组的提案整理一下,拟议成咱们班的课堂常规草案。

① 教师事先把表演情境写在小纸条上,在课前嘱咐该组学生在同学朗读“东东来信”时,按纸条上的情境提示自然表演,不要害怕老师的假批评。

①活动二:填卡片

教师:大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经听了将近5年的课了,不知大家违反过课堂纪律没有?请自认为曾经违反过课堂纪律的同学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有些学生是在他人举手后才举手的)。啊!有这么多诚实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老师很佩服你们敢于“自我批评”的勇气,但我不明白,上课听讲不是很容易的事吗,干吗大家总要违反纪律呢?也就是大家违反课堂纪律会有哪些原因呢?

学生列举课堂违纪原因:不自觉,老师不严格,管不住自己„„

教师:哈哈,大家罗列出了这么多原因,请大家想一想,最主要的一条是不是我们的自制力太差,管不住自己呢?那么,想不想找点好办法,把自己管住呢?我读小学的时候,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后来得到一位老师的帮助,慢慢地就改掉了。同学们想不想学学我的方法呢?我的秘诀就是每天让自己填一张“自我监督卡”。(用投影仪呈示,卡上有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有无不恰当的听课行为、优良中差综合评价、备注等栏目)。现在我给每人发一张“自我监督卡”,请在卡片上把你上一节课的课堂表现反映出来,越详细、具体就越好。(举例)

学生按示范填写上一节课的课堂纪律监督卡。活动三:守纪经验交流

教师:刚才当我请违反过纪律的同学举手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位同学没举手,可见他们是很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们有什么难处需要请教他们的,让他们上讲台传授点窍门好吗?

多名学生上台交流:“我上课时总是找一个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作榜样,当自己想做点不好的行为时,一 看到自己的榜样听得那么认真,我就挺住了”;“我上课有爱讲小话的毛病。后来,我为自己做了一张警示牌,上面写着“上课严禁随意讲话!”„„

㈣“反思体验”板快的教学 活动一:听音乐、闭目静思

教师:刚才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经违反过课堂纪律,现在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曾经违反过哪些纪律,自己最严重的课堂违纪又是什么情形。为了替你保密,请你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回忆出相关的事例(播放轻音乐,学生回忆自己的课堂违纪事例)。

活动二:提问反思

教师:请睁开眼睛,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老是违反课堂纪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对全班又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没听清老师的讲课,学习效果不好,影响同学的学习,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情绪„„

教师: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有哪些方法和窍门可以使自己减少违纪次数?你以后最想试用哪些方法来督促自己遵守课堂纪律?: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勇敢地向自己的不良听课习惯挑战,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通过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回答:填写自我监督卡、写警示牌、向榜样学习、留意老师对自己的暗示„„

㈤教学结束语: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勇敢地向自己的不良听课习惯挑战,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通过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五、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如果学生能出现下列行为或情感态度反应,则表明教学效果良好:⒈认同“课堂纪律是必要的”观点;⒉能谈论模范守纪或违规违纪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影响;⒊积极参与表演、讨论和经验交流等活动;⒋敢讲真话,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听课表现;⒌能分析自己课堂违纪的内部原因,谈出违纪过程前后的内心感受与体验;⒍学会并愿意在今后运用本课所介绍的督促自己遵规守纪的方法与窍门;⒎能够为具有违规倾向的同学提出可行有效的整改意见。

下载“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设计让有机化学课堂更具张力”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美育思维,让美术教学更具韵味(5篇)

    加强美育思维,让美术教学更具韵味 【摘 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其中美育思维的建立又是美术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鉴于现在初中美术课堂存在的不良......

    课堂英语创新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课堂英语创新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青铜峡市五中 白少瑜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水的神秘张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的神秘张力》教学设计 奇台县第四中学 李勇武 email:xibuqinghuai@sina.com 【设计理念】 《水的神秘张力》这节课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捕捉他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搭建生......

    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问题教学设计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

    小学数学工程问题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工程问题教学案例设计 湖北省阳新县工业园区东山小学蔡细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圆)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 摘 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

    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案例)

    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 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门类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等,但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我们去理解和实验,去开发和创造。教师的主战场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乌塔》教学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乌塔》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变换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