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让课堂魅力无限(赵双)
“教学反思”让课堂魅力无限
服纺部赵双
【内容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究总结,以此提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厌学情绪。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人要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早在1910年,杜威就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厌学情绪严重。要想使他们牢固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好,工作后迅速成为骨干员工,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怎样才能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真正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呢?围绕上述问题,我对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了探究和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记成功之举
如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等,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
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我所教的《棉纺织概论》中有一节是介绍机织物的各种组织的,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于是我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纸条做成“三原组织”的组织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三原组织”的组织特点、织物特点。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这一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课后记下心得作为教学经验,它的效果比自己在黑板上画得满身是汗要好得多。
记不足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渗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陈旧的教学方式,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繁杂的讲解过程,难易欠妥的练习题配置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在讲解化学纤维中的涤纶时,我补充了大量的知识,如它的俗称是“的确良”,以及它的起源、流行、优点、缺点等,自认为已经讲的非常透彻。但课下一个学生的话让我如梦初醒:“老师,的确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原来我只顾讲解理论,而忽视了学
生对这种早已过时的面料的生疏。我赶紧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终于把“的确良”这种“神秘”面料展现到学生眼前。
记教学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例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所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说实话,以前我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怕这种意外脱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怕它脱离了设计好的教学轨迹,怕自己无法驾驭,怕耽误了教学时间。但经历了下面这件事情,我收获颇丰。
刚接11级新生,在给学生介绍实习单位时,我提到一个问题:“大家知不知道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什么?”一个挑衅的声音响起:“这个谁不知道,当然是衬衣了。我爸爸穿的都是这家的高档衬衣。”“看来这位同学对咱们以后的工作单位非常了解,那你能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产品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还有色织布、西装、毛巾、袜子等。”“非常棒,大家要像这位同学学习,对我们的专业多做了解。”下面的时间,这位同学都非常认真。我知道这个学生是想给老师一个下马威。我通过
适当的表扬,让他反而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记学生的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并虚心接受。这样不仅使一种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
如学习“三原组织”的组织图时,虽然让大家自己动手编
织,有了一个记忆的过程。但是因为图形复杂,只利用课上的时间,难以熟练掌握。这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担心学生们掌握不好,我于是在课堂上一遍遍地强调它的重要性。这时一位学生“砰”地一声起立:“我有一种办法,我们可以把组织图贴在墙上,大家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助于记忆,而且还可以美化教室。”我猛然一惊:“好办法!”课堂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反思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教师要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才能比此
节课更好,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再教”中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当学习“折布机的工艺工程”这节课时,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发现学生能够听懂的非常少。我马上调整下一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准备再教设计,用尺子和纸条制作了教具,在讲解的同时,用教具来模仿折布机的运动过程,然后让学生观看折布机的工作视频加以巩固。课后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才能总结发扬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坚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师才能从“经验型”、“操作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不再重复昨天单调、乏味的教育教学故事,早日从日复一日的繁重劳作中解脱出来,逐步走向教书育人的艺术享受,同我们的学生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1.[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3]鲁兴树.反思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课程与教学.2003(2)11
发表杂志:《中小学电教》2011年9月下总297期(2500字)
第二篇:永远追求课堂的无限魅力
永远追求课堂的无限魅力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学生获取知识、展现才华、自主发展的有效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培养与未来社会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相符合的人才,需要我们紧跟变革调整的时代步伐,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永远追求课堂的无限魅力。
一、认识: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高效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积极努力地学习,生动快乐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沂源二中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实施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改革实验,选派教干教师赴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等课改先进学校、赴广州、南通、潍坊、烟台等先进地区实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教学改革带来的新气氛、新景象、新变化,增强主动学习、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自觉性,并认真学习研究他们的先进教改经验。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二七一”高效课堂和广东的生本教育等,都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我们组织专门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他们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包级、包组领导为成员的课堂教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研究指导、督查反馈、评选奖惩等各项工作,切实把课堂教学创新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学校相继出台了《聚焦课堂、决战课堂的实施意见》《学习推广杜郎口经验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管理办法》《学案的编制原则、要求及评价方案》等文件,及时发了《人民教育》《高效课堂的九大范式》《教育走向生本》《教师培训学习指引》等书籍,推荐并印发了“什么是真正高效的课堂”等部分理论学习篇目,编印了《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材料》校本教材,邀请郭思乐、王恩大、石伏平等专家教授以及市教研室、教科所的专家教授来校培训指导,宣讲课堂创新的实质与精神,明确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和意义,研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色与要领。学校扎实开展了“课堂教学创新年”、“课堂教学创新深化年”等活动,并采取校内培训、课堂观摩、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强化创新。同时,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培训班、主题班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并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必须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二、助推:第一课堂充满无限的追求空间
课堂教学探索永无止境。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多项举措,努力让课堂告别无效,远离低效,保证有效,力求高效。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所有兼课的领导人人上一节校级观摩课,和其他教师一道研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骨干带动,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 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上好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为全校教师、全组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并通过结对帮扶、专题研讨和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培训教师,全体任课教师人人上好公开课,学校适时开展比赛课,对优胜者表扬奖励,整体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创新工作。
3、组织评优,完善机制。学校以深入开展每年一届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为契机,开展系列讲课比赛活动。首先在年级组内部开展人人讲达标课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参加全校的讲课比赛,评选出学校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能手”。同时,积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推出学校、年级组的示范课,树立课堂创新样板课,并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切磋交流;二是开展以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三是依据《沂源县课堂教学创新评优评价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随堂考核;四是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教活动;五是课堂教学创新经验交流活动;六是课堂教学创新表彰活动,从而有力推动课堂教学创新评优工作顺利推进。
4、指导督促,狠抓落实。值日领导不定期抽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情况,对不采用新模式或运用不积极、不彻底、不经常的老师,及时采取指导、谈心、亮黄牌、扣个人年终得分等形式督促落实,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优树先资格,与年终个人考评挂钩,不断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地深入持续开展。
5、课题研究,研讨模式。倡导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把握共性,突出个性,注重细节,发挥特长。学校成立了课堂 教学创新攻关小组,所有备课组都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了本备课组的科研课题,结合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展开了各课型教学模式的研讨,初步形成了“四环五步一载体”教学法。
6、强化学案的编制、使用与批改。学案提前一周编制完成,要求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完善,尽最大努力做到科学、实用、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真正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学案提前2-3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讨论、填写。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学案收起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把握备课重点,深入备课,设想多种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上课时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补充完善,将所有问题搞懂,并进行规范整理,然后再上交一次,供任课教师检查、批改。
7、建设优秀学习小组。学校制定了《沂源二中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培训,努力建设优秀学习小组。各年级从高一开始进行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各备课组都进行了小组培训,各班级均出台小组评价细则,开展了系列讲座进行指导,并组织小组长开展了观摩优秀班级课堂教学活动,举行了学习小组长经验交流会。各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根据小组表现评出月优秀学习小组和学期优秀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励志格言,并根据同学表现,评出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高效学习之星。
三、实施:第一课堂的深度教法探索
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四环五步一载体”教学模式。
四环节为:预习、展示、反馈、测评。五步骤是:学案 引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释疑--问题汇总、探究展示--互动交流、精讲点拨--检测巩固、评价总结。一载体是“学案”。
1、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学生以提前下发的学案为引领,认真完整地阅读教材,尽最大可能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并记录教材及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独学阶段)
2、小组合作、讨论释疑。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惑,讨论交流教材及学案中的问题,解决小组内部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并明确本组所有成员都不能解决的、共同的疑难问题。(对学+小展示)
3、问题汇总、探究展示。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小组合作中的疑难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且有讨论价值、思维含量的问题,作为课堂探究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群学+大展示)
4、互动交流、精讲点拨。师生都要融入小组展示中,生生互动,相互质疑追问、辩论反驳、补充完善;师生互动,点拨启发,引领引导,力求“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甚至“画龙点睛”“点石成金”。这一环节和步骤应是课堂的高潮和亮点。(群学+大展示)
5、检测巩固、评价总结。当堂训练,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最后由学生整理学案或纠错本,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梳理、巩固。学案是“四环五步”教学法的有效载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引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盘。学案设计做到“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学案设计的核心和难点在于提出有探究价值且能调动起学生兴趣、启发性强、质量高的讨论问题,应把握好趣味性原则,让学生有讨论的兴趣和价值;把握好贴近性原则,贴近学习的重点难点,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思辨性原则,能触动学生思维,碰撞思维火花;同时兼顾时代性原则,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四、体验:第一课堂魅力无穷,学校活力无穷 “我们小组的观点是……”“哪个组还能给我们补充一下?”“我们小组还有另外的方法……”“请问你们组为什么这样理解题意?”“有哪个组敢向我们挑战?”“我们认为你们回答的角度很好,但是表述不够准确……”如今,沂源二中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同学们分小组面对面而坐,时而静静思索,时而唇枪舌战,时而板演讲解,时而交流探讨……多彩的课堂逐渐散发出日益迷人的无穷魅力,“我的课堂我作主”成为学生无比自豪的事情。自主合作的生本课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缔造了二中学生新的希望。
课堂的改革创新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扑下身子,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坚持“问题即课题”的思想,善于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善于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在研究 中成长进步,获得快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在科研中挖掘潜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多篇,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各级讲课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校通过实施教师培养“六大工程”,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实施“师德建设”工程,争做教书育人楷模;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做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辐射作用;实施“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增强育人效果;实施“教师文明形象”工程,展示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施“凝聚力”工程,建设温馨和谐的学校大家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了,不仅让课堂活力无限,给学生搭建起宽广的发展舞台,也给整个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校充满活力,让教育洒满阳光,我们将在教研、教改、教学、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永不止步。
第三篇:精妙语言魅力无限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精妙语言,魅力无限”
综合性学习汇报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善于发现,教师应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使学生发现、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先让学生分组合作采用多种途径搜集感兴趣的语言,通过“歇后语拾趣”、“名人幽默故事”、“生活中的温馨提示语”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品味语言无穷魅力。这次活动注重于抓住任何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重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开拓学生思路,拓宽兴趣渠道,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收集、交流、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创造、搜集和整理资料、竞争意识、小组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活动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活动,根据个人调查表搜集相关主题的内容。
2、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做好活动记录。
3、小组确定活动成果展示方式,课余进行排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调查表,各小组成员喊口号亮相。
1、讲故事导入: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路旁,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可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看见后,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热情相助。
2、思考交流:为什么人们的态度前后有那么大的变化?
3、小结引入课题: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可见,恰当地运用我们的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这段时间,我们围绕“精妙语言魅力无限”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现在同学们一定收集到了不少精妙的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分享。
4、介绍各小组名称及组长,各小组成员喊口号。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漫游歇后语园:妙趣横生组汇报。(1)组长介绍小组活动情况。(2)快乐学习,快乐挑战。
(3)灵活运用歇后语:师示范,引导学生用上歇后语说话。(4)小结活动,鼓励积累。
2、欢声笑语组(古今笑话、名人幽默故事)汇报学习成果:(1)组长介绍小组学习情况。(2)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3)学生谈听后感受。
(4)教师小结:的确,“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潜移默化组、润物无声组(校内外提示语)汇报学习成果。(1)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2)这么多的温馨提示语,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简单归纳学生所答,小结提示语的特点。)
(3)小结:记住了这么多的提示语,感受到了它们的精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4、雅俗共赏组汇报搜集到的生活中有趣的广告词。(1)出示一句熟悉的广告语介绍小组汇报的内容。
(2)组长简单介绍广告词,主持游戏:猜猜我是谁。(根据小组成员搜集的广告词逐条猜是为哪种商品打广告。)(3)学生总结广告语的特点。
(4)你最喜欢哪条广告语,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广告语让你印象深刻?
5、欢声笑语组(相声、小品中的精妙语言)汇报学习成果。(1)组长简介学习情况。
(2)了解相声,介绍几句相声、小品里的精妙语言。(3)展示台:表演相声《正反话》。(4)学生评,说说相声的特点。师总结。
三、总结回顾,鼓励积累。
1、总结:同学们,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领略到了精妙语言,魅力无限,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用心锤炼自己的语言,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练、机智、幽默、富有魅力。
2、继续搜集生活中的精妙语言,锤炼自己的语言。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确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次学习活动历时两个星期,通过小组分工、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准备汇报、汇报展示几个阶段。应该说时间上是比较充分的。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合作着,尽管有一些磕磕碰碰,不时发生争执;他们探究着,在探究中发现自己懂得了许多。学生也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活动中,课余常可见他们穿梭于校园收集资料,聚集在角落排练„„正是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学会了合作、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这正是综合性学习的优势所在。
在活动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活动计划,小组分工等,使得语文实践活动尽善尽美,另外,我发现,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老师不能只充当一个任务布置者的身份,而应该参与到其中,在学生迷惑时指点迷津,如关于资料的收集途径、资料的筛选、汇报的形式等等都可以给学生一点建议,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第四篇:让思品课充满无限的魅力
让思品课充满无限的魅力
——初一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引发的教学反思
自从接触生本教育,我校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课堂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我自担任初一的思品课以来,也一直尝试这种做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我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组简单机械
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如某老师在上初一思品课《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教学内容时,整堂课从张海迪如何在轮椅上唱出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讨论开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由“青春时节重要性”到“如何让青春更美丽”的问题讨论总结新课,总共运用了6次小组讨论法,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某老师在教学《新生活 新起点》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中学生活新感受”的实例,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我设计以下对策,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1、构建小组 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2、精心设问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初一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如在教学初一思品课《青春的误读》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
初中了,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但妈妈事无巨细,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我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都要管,还每天分数分数的,唠唠叨叨,好烦!我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大人呢?讨论的话题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既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率,提高课堂讨论的效能。
3、营造氛围 民主安全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道他们能够充当某一方面的角色;“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同时要注意学生回答差强人意或者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此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式的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总之,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应该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无限的魅力。
第五篇:问题课堂 魅力无限 刘爱芹
问题课堂,魅力无限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有问题”的学生。因为,“没有问题”就是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课堂应该是问题生成、生长的地方,是问题拓展与问题解决的地方,同时也是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交流学习观点的地方。充满了问题的“问题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看到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呆若木鸡地听。再或者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看似是提出了好多问题,学生也解决了好多问题。可都是老师“精心预设”学生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剖析,学生们也只有顺应老师的思路张口回答而已,甚至根本不用思考,跟谈不上主动去探究。一堂课下来,看似学生轻松学会,毫无问题存在。难道是真的没有问题吗?其实不然,学生不敢提问,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提问。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方面有了自己粗浅地认识,下面谈谈我对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儿童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可是由于大人们长此以往的无所谓态度,甚至是不耐烦抹杀了孩子们本该有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就更不愿提出问题了。有时即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也是“假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投去赞许、信任的目光,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或者很荒谬,教师也应先肯定和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自由,倡导“言者无罪”,允许学生随时发问,鼓励学生找老师的“纰漏”,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养成“敢问”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顺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形薯片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新朋友。让他们观察后大胆猜想如果要你给这种物体起个名字你准备叫它什么呢?看到这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稍作思考后马上畅所欲言,有的叫圆柱,有的叫圆桶,还有的叫柱形圆桶„„。接着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它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不同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相同吗?„„。但是不管哪一种我都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被认可的快感。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也就敢问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及时自主探究作出回答,即使问题没有价值也应作出合及时地引导。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与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抽屉原理》时,课堂伊始,我首先从身边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顺手拿起三只粉笔,在两只手中倒来倒去,最后让学生猜一定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并告诉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学生猜出:老师的两只手中总有一只手中一定至少有两只粉笔。这时候就有好些同学不自觉地提问:为什么?学生在充分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的答案提出质疑。不管正确与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带着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始了抽屉原理的探究。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不断思索,激活思维。从爱问到会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敢问、爱问,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当教师长期坚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时,那压在学生心中已久的问题幼芽就会吐出新绿,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发现学生是敢提出问题啦,但往往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依然是表面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师只唤起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还不够,更应指导方法,让他们真正地会思考、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身先士卒,教学生怎样去思考,可以先是启发“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哪个问题是有价值的,而且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也许他们想不出来,不要紧,教师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在老师不知不觉地启发中学生就真正“会问”了。
四、在反思中,让学生学生学会思考,提炼问题。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可有时他们的思考可能会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及时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和创新性的问题。
五、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地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应充分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紧扣问题的情境,开动脑筋,主动自主的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肯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对新问题的产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并养成善于捕捉的习惯,顺势记录,再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总之,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似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每一堂课,都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带着问题来,再到带着问题去„„,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们以创新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带着求知的欲望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也只有这样关注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才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孩子们才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认知创新能力。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充满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