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魅力课堂,让学生体味快乐
魅力课堂,让学生体味快乐
三江镇中心小学:潘子存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发展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这种快乐,应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常常不去思考,甚至是不会思考,读书的快乐从何谈起?学生本应是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众和看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课堂的魅力,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把
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味快乐。
一、让“生本”进课堂
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和表扬,因为这是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自我价值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就好比催化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自尊自信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锻炼自己。
首先,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施有效的鼓励,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肯定的鼓励,用“你真聪明!”“你读书真流利!”“我好佩服你哟!”等这样的语言赞美一下他们,即使是“不错”“下次努力”这些简单的鼓励话,对于有上进心的后进生来说也是多么富有激情的话语呀!它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 1
信心缺乏的学生,这可能就会成为这类学生向前“迈进”的跳板。
其次,老师的赞叹应有根有据,以机智幽默的评语让学生学趣盎然,让课堂妙趣横生。就如朗读吧,首先让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读,不仅要求读出人物感情,而且还要边读边配上相应的动作和神态,尽量使自己融入角色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这些学生读完后要给以适当鼓励,然后让胆小、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读课文,只要学生读正确,读通顺、不漏字、不添字,达到熟读课文就给以“很好”“真流利”等简短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听了老师的鼓励后,便会透露出自信,这些不同层次学生便都能感受到快乐。
二、让“情景”进入课堂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能把所学课文中的“情景 ”在课堂中真实地反映出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那天,上《小兵张嘎夺枪记》第二课时,前一晚我留的前置作业是演课本剧。上课铃响后,孩子们个个兴奋无比,气氛显得比以前活跃了许多。尤其是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房卫轲,半站着,手里比划着可能是自己制作的一把纸枪,还是白纸做的,蓝童森拿着一把玩具手枪,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严尧的手不停的摸着自己脚下的一个装着不少东西的袋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嘴里还嘀咕着什么……
前面两组表演过后,又有好几个男孩子迫不及待地跑上来,其中就有个房卫轲。每组成员要先介绍自己的角色,这一组也不例外。我没想到的是房卫轲介绍完别人后,说到自己扮演“张嘎”,我真是很意外。接下来他的表演很不错,赢得了阵阵掌声。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你看他们在这节课上,完全是另外一种表现:严尧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分配人物角色,扮演主要人物,而且表演很到位;房卫轲自制手枪,做得相当不错;蓝童森看到别人没有道具,赶快把自己的手枪递过去……那么积极,那么乐于助人。接下来的环节还有更让我惊奇的。我让他们以“小兵张嘎很”为总起句写一段话,其实就是读后感受。几分钟过后,我看了看邓明谦写的:张嘎又勇敢又聪明!看到鬼子来了,他不慌也不怕,故意大声说话,告诉区队长。为了给奶奶报仇,他把鬼子官的枪给夺了下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前面看了几个平时还不错的孩子写的,都不如他写得好。我当即让他读给全班同学听,还表扬了他,他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
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有些自责:为什么过早地给他们贴上“标签”,分出不同的“等次”。事实上,即使是所谓“差生”也有表现欲,也有长处、有优点,也会有长进。
三、让故事进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为主,容易被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为此,我们可以把故事引入课堂。1.开展“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活动,尽快吸引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说话能力。2.结合课文内容,适时适量插入相关故事。如学习古诗《枫桥夜泊》时,插入一些学生听过的相关故事,加强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让竞赛进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课堂前15分钟注意力高度集中,25分钟后注意力开始明显分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电视娱乐节目的竞赛形式,把每节课的“目标检测”改编成个人竞赛、小组竞赛形式,时间是在授完新课后的3——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最终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并给以加分,纳入个人量化考核。这种教学形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与快速反应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快乐的学习使人振奋,生本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正是快乐学习的优质土壤。让我们与学生一起携起手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魅力无限的课堂里体味学习的快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〇一二年一月五日
第二篇:品读感悟,体味语言魅力
品读感悟,体味语言魅力
龙岩市西安小学杨源昌电话:***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 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 实施都应该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回归本色,充满浓浓书香。
一、捕捉文眼,品味魅力语言
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我们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
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中,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深入感悟,从人物描写中品味语言神韵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感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
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再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寥寥几句就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我先让学生读读这段对话,说说周瑜、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发现了周瑜表面客客气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潜心会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变换语气探读,品味不同效果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客观条件,可用“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来形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处境,以不同的心情去观望同一个句子同一情景,都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而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正是多元解读所能实现的主体条件。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因此,我们采取多元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感悟。《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如“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问学生,你们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与想法?学生会说是惊讶、赞叹等。如果我们刚好坐在这艘小艇上,我们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我们会惊呼起来,会心惊肉跳,叫船夫慢一点。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船夫,我们又会怎样?学生说我们会
很轻松,很潇洒,谈笑风生,面对乘客的紧张很开心。这样,就从乘客、读者、船夫三个角度进行了多元解读,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这样所得的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受到优美语言的熏陶,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第三篇: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几年来,我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热衷于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增强评价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收获的季节”、“快乐的足迹”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醒目的位臵,定期公示,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每学期我都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上,我只对活动的任务进行简单寄语,给学生提活动建议,呈现多把尺子,尽量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优势。
二、体现个性差异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给课堂逐渐“升温”。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习困难生以阅读、背诵的机会,并及时送上一句激励的话语:“真不错,你的语言表达很流畅!”虽然这些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教师的宽容、激励会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评价也日益升温,比如,来一句“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知识点找的非常到位!”这样的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其次,“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得好:“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说明,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负有引导的责任。“你说的很好,如果再用术语回答就更好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这些亲切的话语比起盲目的“对极了!”“很好!”等评价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三、努力寻求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支点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孩子呢。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微笑;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充满爱,不能让学生感到你抓住他的缺点不放,要让他懂得你为他的错误感到难过,只有他改过了你才感到开心,他会真心改过,并对老师感激不尽。比如,表扬学生时你可以说“你进步这么大,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学生退步了,你不满意时可以这样说“你成绩没发挥好,老师昨晚都没睡好觉”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是真心关爱,你为他付出了很多。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都基于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信心,在批评中改正缺点,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在爱的世界,在平等,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圣洁的、真诚的、无私的,是我们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当代中学生对人格独立的要求尤其强烈,如果我们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漠视他们的合理要求,必然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对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人格。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以人为本。
总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就能开辟出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教育者应当摆正自己的位臵,用新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用师爱感动学生,用师德影响学生,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自我价值,健康成长!
第四篇: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广河一中参加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3月19日,由我校八年级1班马卓雅、马正,八年级2班马亚楠、马雪珍,八年级3班张圆圆,八年级4班马欣雨六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代表广河县参加了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经过八支参赛队激烈角逐,临夏市(临夏市一中)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广河县参赛队(广河一中)荣获团体第二名,永靖县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三名。在获奖的前6名选手中,我校马亚楠、马卓雅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第四名、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县、校争得了荣誉,教导处副主任、八年级语文教师马宝军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本次活动由临夏州教育局和州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为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甘肃省选拔赛选拔选手,全州七县一市共八个代表队参加。我校于3月7日接到参赛通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参赛事宜,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辅导小组,拟定了周密的辅导计划。3月10日,辅导小组精心命题,依据参赛对象年龄要求,在八年级各班初选30名学生进行测试,最终,筛选出了马卓雅等6名参赛选手。辅导老师利用下午自习、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参照省教育厅“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题库设置”的要求,重点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二级字表、三级字表上共4605个汉字,按易读错字词、形近字、多音字、热点词、生僻字归类梳理,并结合中国六书造字法及用字法,对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读、听、写、练等多种方式测练,使参赛选手在短期内掌握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用字原理,有效积累大量的字词,为本次大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演变,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汉字作为仍在使用着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记述着华夏文明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国人的存在之家,书写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赛场上,我校参赛同学密切协作,从容自信,拼搏进取,一丝不苟,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书写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对传承千年文化的敬重和传承。
本次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我校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有效成果,也是我校重视学生特长培养、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见证。
第五篇: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