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时间:2019-05-13 01: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第一篇: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小学 程英溢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词句中品味语言

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训练,是段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不管是那个年级,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上,都要十分重视词句的训练。

忽视了词句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课文着重部分要咬文嚼字,朗读休会,进行语感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采用摘抄,列表的方法,有目的地积累优美的词句和语段。以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二朗读中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在课堂上,我们要倡导“语文本色的品味”。如:《五彩池》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池边是金黄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诗一般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变幻莫测的五彩池,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加强

了朗读训练与指导后,一位同学读此段时声音由小到大再到小,速度由慢到快,声音由弱到强,读得真切感人,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明白了这里的感情变化是由感受美到特别惊奇。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使学生个个参与,并将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通过理解变成说话的好典范,使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得到修养。由此可见,朗读对促进语言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 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三小练笔中品味语言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试着用心理描写写一个人物的小片段,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的语言文字用的最准确,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他改一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知道怎么合理的用词了,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标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去享受语言的魅力,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第二篇: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

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在教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实验,体验化学的独特魅力。面对初中生好奇的心理,通过实验教导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权威,敢于动手探索,找到知识的本源。这一教学方式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围绕“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化学课堂;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试教育模式下,初中化学的教学都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的,教师在教导孩子时都是将重点放在了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比较欠缺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是比较的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传授知识的方式,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边学边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制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魅力,进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做上教,展示化学课堂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对其都比较陌生,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因此,想要形成魅力课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真实的心理需求做出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拥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平等、有效的课堂,与孩子打成一片,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比如,在探究“氢气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氢气的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其现象,再告诉学生氢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氢气的一般性质,得出氢气是可以燃烧的。再以实验的方式导入,在课堂中做一个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现象写出实验报告。课堂中,教师精心操作,使用干冷的烧杯反罩在被点燃的火焰上,这时学生会发现氢气在燃烧的时候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并且在燃烧结束之后,烧杯上会有液滴生成。学生发出一片惊呼,感叹化学的神奇。再如在介绍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教师同样在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为了保证酸碱恰好能够完全反应,教师要在课前精确配制溶液,在课堂中,随着教师的演示,指示剂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最后一滴溶液落入杯中的时候,指示剂的颜色又变成了之前的颜色,学生无不感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番,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教师可以进行巧妙的指导,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两个化学实验的成功演示,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心中蔓延开来,学生对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中,明显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不少,在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尝试实验的过程。

二、做后学,营造魅力课堂氛围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用良好的实验方式帮助学生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其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纵观当今初中化学课本,其中许多实验课程都是能够在生活中去创造条件完成的。因此,对于一些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在家中注意观察,探索,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就其研究成果完成实验报告。比如在讲解到“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提前一周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课本中需要的实验器材,如食醋、铁钉、水、食盐等,在一周之后让其展示小组间的共同研究成果。在学生的讨论之下,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铁生锈的几个原因,并且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说,食盐水的浓度对铁钉生锈的速度有影响吗?铁钉本身是不完全一样的,其内部的物质对其又会有影响吗?学生再通过实际研究探索,逐一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并就此对铁钉生锈的因素做出了更好的理解。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验现象不断提出疑问,进行自我反思,再反复使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一点正是迎合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化学课堂也因此变得魅力四射。

三、学后做,奠定魅力课堂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能够模仿教师的方法动手去做,以此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做得更加完美,加深对原有课本知识的理解。课本知识虽然不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一生,但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讲解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铜与浓硫酸,虽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硫酸有过接触,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学生至今仍然不能正确的掌握浓硫酸的使用方法,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课前,教师就浓硫酸的性质以及取用和不慎沾到身体的处理方法又讲解了一遍,并将铜与一般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又讲解了一遍,让学生在图书馆和阅览室中寻找相关资源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掌握正确且规范的操作步骤,在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小结

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并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个统一的学习整体,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秉持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更富有魅力的化学课堂,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汤秀良.浅谈“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质量探索,2016(3).[2]吴军.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作者简介:吴利东,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五里江学校。

第三篇:让课堂绽放异彩

把握全局关注细节

让课堂绽放异彩

今天,我听了本校教师郭丽娟讲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在导入课文之后,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找出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对所找细节描写进行批注;活动二是说说“理想的风筝”在文中的含义,两个活动的设计涵盖了课文的重难点。此外教师还设计了对作者苏叔阳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学生和作者的共鸣。从设计看来,教师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可是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却没有教师预想的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评课中,大家各抒己见,我想除了学生没有达到教师预想的预习之外,教师的引导启发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大家的议论纷纷中我也受到了启发。

一、把握全文,把课文读短。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全文篇幅较长,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几乎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是做不到的,因此教师在处理过程中就要把握全文,把课文读短。那怎样做呢?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抓住课文讲的三件事中的重点句子,比如:“教师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而他没转一次,就引起同学学一阵激动的心跳。”“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棍,蹦跳着追赶着线端,叫着:‘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同时也不能丢了文中环境描写和作者情感流露的句子,这样就抓住了课文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围绕

这些句子展开教学,就以点带面,起到以“牵一发而带全身”。

二、关注细节,使精彩呈现。

“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细节。首先要注重课文中描写的细节,只有抓住细节,精彩才能呈现。在这篇课文中可抓住“又”“每逢”“笑”“转”“泛”“漾”等细节描写进行教学,这样,既抓住了课文重点,又可在这些细节中展现瞬间的精彩。其次是关注课堂中细节的的生成。课堂中的生成,往往是我们教师不可预料的,是有特定的情境下出现的,作为教师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关注课堂生成,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

三、善于引导,让个性出彩。

课堂是思维的碰撞,是个性的展现。在课堂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的评判对与错,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个性得到张扬。比如在讲解“倘若她还在世,不,一定不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在这里的深意,它是作者对刘老师思念不尽的深切流露,更是刘老师在作者心里种下“理想风筝”的由衷展现。抓住了“不”,可把课堂推向一个出彩的点,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钻研,敢于实践,我们的课堂会出彩不断,我们课改的路会走的更远。

第四篇:巧用“节外生枝”,绽放课堂魅力

巧用“节外生枝”,绽放课堂魅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有效促成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有被用来为课堂教学的充实、拓展、延伸服务时,才具有意义。教师要把课堂生成的信息变为“活水”,有效地利用,让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

下面是自己在教《花瓣飘香》的教学片段:

师: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小女孩对母亲那份浓浓的情意正像悠悠飘香的花瓣一样,悄悄的飘进了作者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买了两盆月季花。

生:作者送给小女孩一盆月季花,送给自己的母亲一盆月季花。

生:作者也学着小女孩送给自己母亲月季花。

学生说到这里,我正准备齐读最后一小节,揭示课题,结束今天的新课。这时,我班姜德绩突然若有所悟地说:“老师,我觉得这是两盆不同的月季花,一盆是为了感谢小女孩,另一盆是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唉,姜德绩总爱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有预料。但看到同学们一齐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我想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反映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我何不抛砖引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师:哦,姜德绩认为作者送出的那两盆月季花表达的含义不一样,是吗?那咱们来猜一猜这两盆月季花表达的意思,好吗?咱们先来猜猜送给小女孩的那盆月季花。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个个跃跃欲试,孩子放飞的思维如汩汩流淌的泉水。)

生:我觉得这盆月季花的表达的是“祝愿小女孩的母亲早日康复”的意思。

生:我也认为这样,因为课文第七自然段说小女孩摘花瓣就是希望她妈妈的病快点儿好起来,所以作者送一盆月季花也和小女孩一样希望她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

师:说得真好,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那这盆月季花的仅仅是指这一层意思吗?

生:我想作者还想表达“感谢”。

师:咱们洗耳恭听。

生:感谢小女孩让他懂得了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师:你真是这盆花的“知音”!

生:作者送给小女孩的这盆月季花有“祝愿”,有“感谢”也有“夸奖”,夸奖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说了第一盆,那第二盆呢?

生:放在母亲阳台上的那盆月季花的表达的是“对母亲的爱”。

师:是的,这盆月季花的表达的就是――“妈妈,我爱你。”

(从学生丰富的表情中,激动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撼。课文学到这里再来揭示课题,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肯定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读课题:花瓣飘香。

师:你们读懂课题了吗?课题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生:我读懂了,小女孩的孝心飘香。

生:我知道了,作者受到了小女孩的感染,也要孝顺自己的母亲,孝心飘香。

生:作者很喜欢小女孩,送给小女孩月季花,很有爱心,爱心飘香。

生:可爱的小女孩也感动了我,我也孝敬我的父母,听父母的话。

生: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爱心。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心,让周围的人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生:……

案例点评:

我通过“节外生枝”的环节,升华了课文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片片花瓣的清香飘进了学生的心田。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敢于提出问题。当然更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见解是正确还是错误,抑或是多么的幼稚,都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不能有任何的轻视冷落,否则必然导致学生心灵的封闭,无法构建互动平台,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挑战权威,这样,在争鸣、批驳、质疑、探索中,课堂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教学是教师人为创造的一种特殊学习环境。课堂上利用好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能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本教学片段学生在“节外生枝”的资源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滋生博爱之心,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到充实。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还应独具慧眼,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节外生枝让课堂绽放美丽doc

“节外生枝”,让课堂绽放美丽

竹岐中心小学 曾月华

【摘要】“节外生枝”,指的是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生成性教学是反传统的预设性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课堂情境千变万化,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加以运用,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为了使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教学的预先设计,牢牢把握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本文从爱出发,教师爱学生,也爱自己,把对学生和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在生成性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既让这样的语文课生动活跃,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在语文课堂上能享受到语文教学的情感魅力,还能完成预设的知识性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关注课堂的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高度发达,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课堂又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已成为了师生双方共同谱写的一曲美妙的生命旋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求取真知,智慧才能和其他品质得以发展、提高,激发生命热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把握好生成理念,就会让今天的课堂呈现出绚丽多姿。

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如何抓住生成,创造精彩呢?

一、加强生命意识,让“节外生枝”的课堂焕发人性的光辉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每一次的备课中,我们都有个环节要备学情,但我们备学情时更多关注的是这个班、这一学龄段学生的群体特征,而难有对个体的关注。但在课堂上出现的却是个性飞扬、异彩纷呈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明确提出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郭教授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上每堂课时,加强生命意识,尊重这些幼小的生命,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多看看孩子们课堂上的细微变化,敏锐地抓住每个孩子有价值的问题,多想想“孩子的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去引”,并使之具有张力和辐射力,覆盖全体学生,使课堂效率更高,更丰富。而不是脑子里跳不出预设的情景,老想着自己设计好的环节的内容,这样的课堂自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一文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例:一位教师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教学结构严谨有序。但是,当一名怯场的女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时,这位老师竟一挥手:“别浪费时间了!”而在另一位老师的观摩课上,恰巧也有一位怯场的女学生,老师不仅耐心地听完了她不得要领的回答,而且后来又多次提出浅易问题指名她回答,终于使她逐步克服了怯场的心理。老师立即要求全班同学给以掌声祝贺。两位老师高下立判,而且,对学生的影响会十分的深远。

无独有偶,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位教师在上赛课时,因为借班上课,课堂上有两个学生因闹矛盾而在座位上你挤我,我挤你。课后,这个老师心情糟透了,对别人说:这什么班,这课怎么上云云。如果这个老师一直死守预设,抱着这样的理念,那么,什么课都会变得难上,要知道课是因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智慧而精彩的。

自此,我领悟到课堂中学生的情况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设,像这样“节外生枝”的情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可能学生会拒绝和教师进行交流,其结果不只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实现,更严重的是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同样甚至更爱美的心。“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此言极是。

二、课堂亮点——燎原的星火

尊重学生是发现课堂亮点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习惯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我们呼唤师生民主、平等,而往往忽略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

话,表真情,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我在执教《笋芽儿》一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让笋芽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当时一惊,但立即有了顿悟。接着,我让那个孩子吐露了她的心声:“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她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她又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多深刻的思想,我不禁为她叫好。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她还会听到许多如此精辟的言论。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另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个别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变为全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三、突发事件——危机中的良机

突发事件是课堂危机的一种。小学生天性好奇,遇到异常的天气,听到一阵脚步声,看到一只小飞虫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教师如果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压制学生,那么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有经验的教师会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绪引回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我听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教师正在讲课,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呼啸,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哗哗……大雨倾盆而下,学生坐不住了,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见到这情景,教师暂时中断原有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趴在窗前尽情地观察起雨景来,学生十分钟后才回到位子上。老师问:“谁能用我们背过的古诗词来形容一下刚才的天气?”学生们争相答道:“山雨欲来风满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老师赞道:“好,‘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极为贴切。”“老师,我认为应该是‘白雨眺珠乱入窗’才对。”孩子们的思维越发活跃了。“改为‘乱

敲窗’更好,‘乱敲窗’说明了雨点大,而且雨点像个调皮的娃娃,好像也要挤进来和我们一起读书一样。” “老师,我也觉得‘敲’字好,好像在‘咚咚’地打奏乐器,真好听。”…… 改完诗,教师又要求同学们把刚才的雨景和争论都写下来,不长时间,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习作便应运而生。

该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敏锐地感觉到要在这种情形下让学生安心地学习,可能性不大。于是他顺应小孩的好奇心,让学生观察雨景。也许就在小孩观察雨景时,教师发现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绝好时机。于是教师通过让学生背诗、改诗,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进行习作训练,巧妙地将危机化为教学良机。所以说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应把握动态生成,创造精彩课堂。

参考资料:

1、《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叶澜

2、《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3、《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 钱梦龙

4、《语文课程标准》

本论文已与2009年6月收入闽侯县进修学校、教学研究会论文汇编

下载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课堂绽放异彩用

    让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数学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活动,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

    让“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范文]

    让“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并将知识巧......

    让传统游戏在小学低段课堂绽放

    让传统游戏在小学低段课堂绽放 【内容摘要】传统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组织灵活,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在一年级开展传统游戏有利于促进学......

    让古诗词绽放永恒的魅力5篇

    让古诗词绽放永恒的魅力——古诗词教学欣赏专帖 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代,古诗词也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

    让课堂绽放创新之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让课堂绽放创新之花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中华民......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摘 要: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

    让梦在未来绽放

    让梦在未来绽放 ——读《骆驼祥子》有感 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

    让青春在青岛绽放

    我2005年研究生毕业到我校管理学院任辅导员。五年来,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怀、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学生教育管理这个中心工作,不断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按照“一个中心、六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