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让我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心得体会
爱让我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读《魔法岁月0-6岁孩子精神世界》有感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爱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沟通。”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师生之间的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对学生要倾其自己全部的爱去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份整体的接纳,我们要爱学生的全部,包括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直接去告诉孩子老师爱你,希望与你成为朋友,用老师那份充满爱意的言语去叩击学生的心门,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对学生的这份爱幻化成挂在嘴边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语和微笑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的同时,孩子也会渐渐的向你敞开心扉。
有了爱,我们还需要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必须得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本身就是无条件的。对我们来说即使班上的孩子是先天畸形,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无条件的去爱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很多老师只喜欢班上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但是世界上尚且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优秀。据心理学研究: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都来自于孩子童年的经历。因为儿童是通过成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父母或对他重要的人的评价,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老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推想,如果一个孩子坚信老师是无条件的喜欢他的,那么他从小就会成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无条件地去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会把自己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作为老师的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时我们还要学会做孩子们秘密的守护者。拥有秘密是每个人寻求稳定心理的一种行为,也是一个人正常的防卫本能。如果自己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他就会觉得像是自己的宝物被别人抢夺走了一样,当然就会对抢走自己宝物的人产生憎恨,以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在孩子们心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应该是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的朋友。相信一个能够答应孩子们替他们保守秘密的老师一定是一位能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好老师。
最后,试着去学会倾听吧,你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倾听孩子决不意味着纵容孩子。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相信老师的用心倾听一定会换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也一定会换来那一把开启孩子们心门的钥匙。
孩子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人。他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孩子的心是一本书,要想读懂这本书,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灵发展。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为师者共同的心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悄悄洒下一片温暖的阳光,让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永远充满着温馨与快乐。
第二篇:走进孔繁森的精神世界
走进孔繁森的精神世界
来源:光明日报 朱岩 我有话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和山东省聊城地委编辑的《孔繁森札记》一书,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孔繁森札记》是从孔繁森生前写下的工作笔记、文章、诗稿及书信中精心选编而成的。全书始终贯穿了一条红线,这就是理想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植根于群众之中的力量,展示了孔繁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三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敬仰之情阅读这本书,再一次走进孔繁森的精神世界。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孔繁森精神的根本所在。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和基础。孔繁森从青年时代起,就以雷锋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走上领导岗位后,他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自觉锤炼自己,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孔繁森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我1965年入党以来,参加工作以来,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改变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我们党处于困难时期,自己都坚信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精神不振,得过且过;有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胸无主见;有的思想跟不上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甚至办了一些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跌进个人主义的泥坑。这些情况的出现,说到底是由于缺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才能担当起历史重任,无愧于人民的重托。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绝对来不得半点懈怠的。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孔繁森精神的核心。孔繁森把“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把“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工作胜任、能为他人解决点实际困难和痛苦”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视百姓如父母,舍小家顾大家,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决定,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各级领导都应懂得,党的威信,领导干部的威信,绝不是倚仗某种权力建立的,而是看究竟为人民实际做了些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同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行得通的。背离人民的利益,失去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任何权力都是脆弱的和不可靠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把孔繁森视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看看自己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是否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很多,领导干部更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在实践中锻炼党性,增长才干,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干部。
孔繁森精神的闪光之处,在于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高尚品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对孔繁森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我们经常讲,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加强党性修养,要转变工作作风,这些话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公正廉洁、勤政为民。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环境比以往复杂得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很多,这就更加需要祛除私欲,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像孔繁森那样视名利淡如水,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公正无私的领导干部。
孔繁森精神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孔繁森到阿里担任地委书记以后,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有勇于创新敢担风险的精神”。他深感“阿里经济落后,除历史原因外,主要是观念落后,应该把改革开放作为地区全部工作的主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不断探索适合当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有关阿里教育、卫生、旅游、机构的一系列改革建议。虽然他不幸殉职离开了我们,未能实现他的“十二点建议”,但他的精神永远留给了我们。相比之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虽身处优越的条件,但自觉不自觉地奉行一种庸俗的人生哲学,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讲原则、明哲保身、搞“好人主义”;好大喜功,沽名钓誉;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样的精神状态害己害人害事业,必须坚决摒弃。
孔繁森精神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和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是时代呼唤、人民企盼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号召,把学习孔繁森精神同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增强党性锻炼,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结合起来,同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进而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成为孔繁森那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三篇:让爱走进班级
【原创作品】
让爱走进班级
曲沟镇曲沟小学 教师秦慧敏
最近电视上热播的文章的处女作《小爸爸》深深吸引了我。剧中的小主人翁——夏天用爱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爸爸。最终,爸爸和儿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一切都是应为爱。是啊!只要有爱,就可以战胜一切。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人生需要爱的温暖。犹如沙漠需要绿州,春草之盼甘霖。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从爱入手,深入学生的心灵。
1、博爱。“博爱”,就是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此,在我成为曲沟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的第一节课堂上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爱你们每一位同学,无论成绩高低;无论贫富贵贱;无论高矮胖瘦,在我眼里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只要你比你以前有进步,我就肯定你,我不会歧视任何一个人。”
2、教会学生去爱。每个人心里都有爱,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才能奏响师生爱的和谐音符。平时,只要班级里有同学帮助别人、捡到东西、为班级服务等现象,我就会大力表扬。久而久之,我班涌现出一批批有爱的同学,如:助人为乐的范宇豪、米德政;拾金不昧的闫秋瑶。
只要用心地去爱每一位学生,并且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你的爱,就会有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心灵与情感就有了最和谐美妙的碰撞。
第四篇:让爱走进课堂
让爱走进课堂
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 王珍福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看来,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爱。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以爱来贯穿我们的教学,只有真心地付出,全心地爱这群孩子,才能让这群孩子同样懂得爱的真谛,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并且收获我们最大的幸福。
课堂是教师施展一切教育技巧、艺术、方法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地方就是课堂,教师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成长的主要地点也是在课堂。让爱走进课堂,让情温暖学生心灵,教师必须做到: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走进课堂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把微笑带进课堂。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笑容满面,学生会被吸引,师生关系融洽协调,课堂交流才会畅通无阻,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二、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地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师生平等相处,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积极配合老师上课。教师要主动亲近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朋友,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三、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信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要面向全体、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缺点归缺点,成绩归成绩,不为“成绩”这片树叶障目,破除“一白遮百丑”,“一丑遮百俊”的思维定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尤其是面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应是一个细心的“淘金者”,应始终坚持“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得到提高”,这一宗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尊敬。
四、不吝惜赞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他们会有不同的性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赏识他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赞美,会给学生无限的力量,或许会使他终生受益。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适度的表扬,是促进他们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
五、时刻关注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与信任的眼神。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像母亲、朋友一般关心、爱护他们。
爱是教学的基础,爱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善良与睿智方能演绎出真爱的特别艺术。让爱走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张扬的乐园,理想展翅飞翔的天堂,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让孩子积极的情感充满课堂。让我们播下这颗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能使我们吸取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要使吸取的“营养”全面就离不开五谷杂粮式的“杂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在多年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摸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基础,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话”。然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举行故事会,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后书中名人不知不觉给 1
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读课外书的欲望。
表演书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分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
开展朗诵会,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进行“书评”展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要闻、风俗风光从主要内容、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说出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兴趣。
同时,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对读书多的学生还要多加表扬鼓励。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粮食。例如,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就介绍读她的《城南旧事》;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介绍读他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学习了《鲸》这篇课文,便推荐读一读《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结合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全盘考虑,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而,向他们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而,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的跨进浩瀚的书海。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学校开展“校园童话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结合重大节日,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结合民俗风情,学到描述民俗风情之类文章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字事物之理。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
读,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其实也叫“心读”。如果外界环境比较安静时可以默读。默读时要用心去感受,用心
去思考,才能体验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朗读是出声地读出来。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可以大声朗读,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提高阅读的能力。默读与朗读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浏览。浏览就是大略地看。浏览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对于篇章比较长的书籍,可以让学生进行浏览,形成大概印象,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进行精读,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高年级学生要求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这样,在阅读中做到粗中有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速读。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的快读,而是注重阅读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速读法。读时用眼睛平扫,用心记,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材料,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复述。复述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的方式主要有详细的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概括能力较差,一般采用详细的复述;而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简要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特别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书籍的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做好读书笔记。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小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三种:摘抄好词佳句、列提纲和写读后感。低年级适于摘抄好词佳句,丰富语感;中年级应该学会列提纲,培养概括能力;而高年级则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水平。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6、组织读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通常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怎样让学生全面地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呢?我想,就要根据不用年级、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第二届读书节以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佳文赏析会、演讲比赛、图书推荐会等,这样,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让爱阅读的学生更恋上阅读,收获甚佳。
7、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检查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动力,其检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举行抢答赛,可以是阅读成果展示会,也可以是评书会。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乐读、多读。
四、运用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保证阅读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课外书籍爱不释手,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自身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课前几分钟,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自已选择参赛方式——谈、读、讲、演甚至唱都可,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反馈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动口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动手,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校刊、班刊等。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这开放阅读的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在课外求得了“发展”,这时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了。总之,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提示阅读的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才能真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