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田县梅山初级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材料汇报材料
大田县梅山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我校创办于1971年,已有41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有64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21名,其余均为初级教师。学校目前有14个教学班,456名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育人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积极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德育工作效果不尽人意。
一、常规教育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转变观念。
2、抓量化考核,强化班级自主化管理。
3、结合我校实际,逐年提升校园文化、宿舍文化的内含和开展的方式;同时,认真细致地组织节日庆祝和法制等活动。
4、抓学生养成教育,狠抓问题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
5、坚持勤督促,勤检查的原则,促进校纪和校风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农村赌博现象严重,很多学生自己承认赌博是出师于其家长;社会人员唯利是图,一出校门口随处都有向学生出售单根烟或整包烟的商店;所有农村家长环境卫生意识差、文明用语习惯差,所以学生一回到家里,又和家长一样,垃圾随处乱扔、出口成脏,极少数同学还会把这个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另外,现在娱乐圈里的非主流打扮(男生打耳洞、穿奇装异服、留长发等“流行”现象),学生仪容仪表整治困难重重,学校曾经出现过班主任、家长共同要求学生把头发剪掉,学生因理论不过家长和老师,但又一定要留 “明星头”的长头发,最后选择不辞而别辍学去打工。因此,由于诸多因素,学生抽烟、赌博、卫生养成、仪容仪表、文明用语等养成教育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德育队伍对工作的预见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3、德育队伍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改进。
4、留守儿童对象多,社会人民唯利是图,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真正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5、农村教师存在诸多压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1)、经济压力影响德育工作
多数农村教师是单职工,月总收入2000元上下,年收入2.4万元左右,女方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只能在丈夫身边做点临时工,年收入7000元左右,也有专门照顾孩子的专职母亲,又因为父母是地道农民,需要赡养父母;同时教师还得参与农村老家和单位各方面的红白喜事,一个家庭每月有各种样的正常费用(简例下表):
单职工教师月收入2000元上下,年收入24000元左右,女方做临时工,年收入7000元
说明以上表格数据几点:
①、含改善伙食、亲戚朋友来往所需增加的伙食、烟酒等各种费用
②、以前的农村,兄弟姐妹多,所以现在的中青年教师要应酬的亲戚人员对象也非常多;每年每个家庭中都会碰到很多人过寿;因为每个家庭至少有双方父母共4人;多数双方爷爷奶奶还健在,通常也有4人;还有双方若干个的叔叔和婶婶;男方的外婆和外公;男方若干个的舅舅和舅妈、姑姑和姑夫(按当前农村习惯,只跟男方的外公、舅舅、姑姑走亲戚)
③、农村男方父母年老需要子女赡养,按习惯,每月至少应给父母200~300元的生活费
④、含补品、保健品、药费等费用,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但最终平均每年至少得3000元以上
⑤、主要是小孩的药费、保健费用
⑥、不包括每个家庭培养孩子教育所需的费用、农村建房或去城市买房的费用。
由上表可知,农村的中青年教师收支严重不平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有很多应尽的义务也就无法尽到责任,要从每月的生活费用中去挤。更多教师为了生活,努力去做点第二职业来维持家庭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了他的德育责任。
(2)教师能力之外的超负荷的责任影响德育工作
按现行制度,学生的多数不可预见的安全责任由班主任和德育工作人员负主责。现在的农村学生,基本上也是独生子女,个性基本以自已为中心,难教育,旷课、辍学时有发生,学生父母亲都根本无法教育的学生对象大有人在。又由于现在民工工资上涨(如水泥工每天工资是180元,订模板工资每天170元~200元),多数学生家长常年不在家,变成学校教师单方面的教育,若出现学生重大违纪,特别是学生旷课,班主任、德育处工作人员、校领导更是紧张,生怕旷课期间男生去做违法的事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生怕女生被社会男性青年骗走或强奸事件的发生(这几年,各地女生被骗屡屡发生,甚至还有发生没有告发的强奸事件);因为很多责任学校要承当,很多考核中,综治案件一票否决。事实上,班主任只能教育学生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学生永不打架斗殴、深夜不翻墙出校、女生不与社会异性越轨交往、不去网吧通宵上网、永不偷盗、永不赌博、男生不抽烟;有太多太多德育工作者能力之外的超负荷的责任让当班主任承当,班主任和其他德育工作者无法负责但又必须负责;又因多数家长电话经常变更且不会主动跟学校、班主任联系,学校无法联系家长,偶尔联系上的家长,家长几乎是回答 “我在外地,回不来,你帮我管管就是了”或“他(她)反正读不懂,管他要不要读”,一但出了事,又要班主任、学校负责。也因此出现班主任没人当、不敢当的现象;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所有工作人员就只能利用个人情感的人际关系动员部分老师当班主任,又因为是学校要他(她)当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安全协议、德育工作协议、特殊生转化工作名存实无,德育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3)、职称制度的无情,促使多数老师态度消极影响德育工作
中青年教师在以前年青的时候(主要是2008年前),因学生数多,教师少的原因,几乎所有教师都是超工作量工作的,担负超负荷的教学工作,特
别是1999年到2008年期间,上级领导总是安慰全体教师说:“大家苦一点,很快会过去的,现在若再聘教师,你们以后就会有人要下岗”。到了2008年,学生数直线下降,很多学校教师工作量一下子恢复正常。2009年6月开始,各地开始实行评聘分离,各地评聘制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数直线下降,学校的教师编制数也跟着直线下降,学校的编制数是以学校现有学生人数按标准班级确定班级数,再依据班级数按一个班以1:3.5比例确定教师总人数;再以教师编制总数的8%确定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人数,教师编制总数的35%定为中学一级职称人数,其余均为初级职称人数。所以出现原来在学校最缺编、工作量最重的时候会苦干的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却只能是初级教师的现象,因为学生数大大减少,中高人数和中一人数也大大减少了。教师们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学校教师真实总人数只有编制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缺编年代,中高人数、中一人数是以学校教师真实总数的比例来定,而不以学校教师应有的编制数来定比例;一到超编的年代,又以学校教师真实的编制数来定比例,又不以学校教师真实总数来定比例。按现行职称制度,对于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一辈子都无法是中学一级教师,更别想是中学高级教师了,已评为中高、中一的教师们也时刻准备降为初级教师(以我校为例:学生数最多是是1700多人,按比例我校要设成38个班,学校应有教师总人数为133人,而学校教师真实总人数只有82人,到今年下半年,学校真实学生数可能只有330~400人左右,那就意味着编制数可能只有32人到35人,而学校真实人数却有63人,那就意味有更多教师要被降级,在量化问题上矛盾重重,使原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再和谐,原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变成生怕别人学习的自私自利思想。所有的教研活动成为政治任务,成为一种形式。
(4)社会招童工现象,促使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严重而影响德育工作 由于学生工资要求不高,当前社会又紧缺务工人员,所以把未成年的学生招成工人的现象严重,所以各地农村中学辍学现象极其严重,这又是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另一大原因。普及九年义务已经多少年了,国家为什么不会出台××年后出生的已经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象的人员没有初中以上的文凭不能招为企业工人,否则将对企业进行严惩,没有一定的强制措施,由于当前多数老百姓忙于赚钱或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根本不会认识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要不要读书,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一但不想读,家长又由学生自己决定,碰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又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教师是没能力留住学生,但班主任却要承当学校对他的考核,当然,学校也要承当上级对它的考核。我认为,控辍是整个社会的责
任,学校只能负责教育、只能要求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应让班主任们来承当责任,应让班主任专心做他的教研,教好他本专业的课程,以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责。
(5)、政府、社会的错误评价,使老师工作积极性降低而影响德育工作 在平常聊天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也好、社会各界人士也好,几乎是认为教师工作量很轻松,每天上两节课就行了,所以就有一部分不负责任的教师就认为我有去上课就行了,其它工作不关我事。事实上,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工作是繁而重的,因为要花大量时间去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编教案,改好每一天的作业,出好单元试卷,还要适当的理论学习并时时向专家或同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另外,学生还有很多不可预见的事情需要老师去调解、处理,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并进行德育教育。
说明:本人从95年开始,都在农村教学一线工作,亲眼目睹身边教师的思想行为变化,耳闻身边教师的牢骚,因此,本人重点是从多数教师的部分压力来汇报,观点有错误的请删除并给予批评指正(电话:***,QQ:648013005)
2011.5
第二篇:德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奏响德育主旋律 谱写教育新华章
——洪山镇双河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在风景秀丽的玉龙温泉北翼,在闻名遐迩的江汉公学故里,座落着一所拥有“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殊荣的市、县两级“文明单位”——洪山镇双河学校。作为江汉公学的继承人,我们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学习、生活而深感自豪,以在这片湛蓝的天空下工作、拼搏而倍觉骄傲!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教育工作发展步伐?如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师生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准?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多年的教育改革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尤其注重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德育工作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明创建成绩斐然,党建团建富有特色,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后勤保障脱颖而出,学校相继荣获“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党支部”、“模范团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后勤保障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等各种荣誉称号。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虽然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一些困惑。目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德育教育目标太高,脱离实际生活,教育内容抽象,与青少年人格健全,心理塑造的分离,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探索。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各种不良现象和行为,让学生看不清德的价值。在以中考成绩看成果、论英雄的背景下,不少老师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在我们农村学校中,多数家长认为德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直接影响了我校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作为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还存在理论性太强、不切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往往与课本上一些美好的品德背道而驰,让学生觉得书本的知识空洞,知识只是讲讲而已,我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这使思想品德课仅仅变成了一门应试科目,对学生起不到任何的德育教育。
(三)德育对象现状不容乐观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年级跨度大,身心特点差异很明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我校还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复杂,应对措施薄弱的现象。我校有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生,多数监护人无家庭教育辅导能力及时间。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多数留守学生与一般正常学生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心理状态差。主要表现在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逆反、脾气暴躁、行为粗鲁,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二是各种习惯差。主要表现为行为习惯差,生活习惯差和学习习惯差。有的留长头发、长指甲;有的滥用生活费,由于对大量生活费用有支配权,一些留守学生经常吃零食,身体健康受到损坏;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看小说;有的还参与社会上的赌博行为等。三是安全无保障。他们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违规违纪,不诚实,经常说谎。很多“留守学生”具有很强的攻击意识,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盲目冲动,打架斗殴,同时,监护人安全知识缺乏,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安全提示和监护,致使留守学生发生事故的机率较大。
(四)学校德育机制保障措施乏力
我校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由于跨度较大,既懂小学,又懂中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使九年一贯制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目前,我校德育队伍师资力量薄弱,人员不够稳定,没有专业的教师。另外,我校属于农村学校,资源较短缺,德育财经投入有限、场地有限等都是阻碍我校德育发展的绊脚石。
二、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面的方法及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德育实效性
新时期要求教师树立“有效德育”的观念。因此,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努力提高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的有效性;要建立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德育工作良性循环、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明确序列化的德育目标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德育和个人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认识水平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认识能力。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大纲》,设计出九个年级不同的德育工作体系。以简单的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革命理想教育、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为纵向序列;以理想、信念、道德、法制、纪律及个性美为横向序列,由浅入深,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教育单元目标,循序渐进,协调发展,提高德育实效。
(三)充实、更新德育内容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德育内容精华的基础上,要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创新德育内容。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开展校园礼仪文化节、国防教育节、校园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在“过节”的氛围中去感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交友及如何养成文明习惯。充实、更新、延伸德育内容,让德育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
(四)积极构建德育网络
当前,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己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转变。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调动家长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大德育格局。这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和重要环节;还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德育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工作的学生家长组成,经常与学校互通情况,学习家教知识,搞好家庭教育,改变德育由学校单一开展的局面。
(五)设置开放型的德育方式
目前,中小学生每天通过书刊、广播、录像、电影、电视及与社会成员的各种交往,获取大量信息,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上受到来自外界的多方面影响。对比过去那种僵硬的禁、堵、防、查等方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扼制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坚持灌输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受信息、参加实践、经受锻炼,实行开放式的教育。其主要途径是:
1、增加社会信息课,积极培养学生自觉识别、筛选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走向成熟;
2、大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如成立影评会、兴趣小组、社会志愿小分队、小记者团、夏令营活动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生活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现代人。
(六)确立规范化的评估体系
确立一整套规范科学又便于操作的德育评估体系,应正确体现目的与作用、局部与全面、主观与客观、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必须在学校整体工作评估考核中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有规范化的德育管理要求和水平测量机制,严格考核,甚至可以设立“标准分”,不合格者实行“ 一票否决”。
2、对学生的平时测定、表彰、晋级、升学要突出操行,有规范化的德育指标及测试手段,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不妨“红”字当头;
3、在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中突出德育能力和实绩,制定规范化的工作目标和评估方法,做到“只教书,不育人”者不得聘任,更不得晋级;
4、还要动员社会教育舆论和家长,摒弃“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旧人才观念,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不再培养“高分低能儿”,努力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弄潮儿。
学校德育工作任重遍远。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进一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洪山镇双河学校
第三篇:良好德育工作调研汇报
清远市清城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汇报
一、博爱学校中学部德育工作的德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公民德育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转化为自我成才的实际行动。结合教育的特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和成就感,使他们真正成为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德育队伍建设与领导
1、德育网络
课堂德育——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2、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构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互通互动 的新格局。
(1)、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具体组织、指导德育工作方案的实施。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课、团组织等各方面的任务分工,组织和协调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等。(3)、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对班任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育人艺术和专业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联系,统一学生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和进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5)、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注重学科德育渗透。(6)、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团结广大学生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7)、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协调作用,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二、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
教学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者、协调者,是班级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让班主任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班主任工作方案。
(1)组织班主任学习《博爱学校中学部德育系列化实施方案》《博爱学校中学部班主任工作条例》,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确立“终身学习,娴熟育人技巧,提升教研水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定创建让家长放心的寄宿制学校的信心。
(2)布置和指导年级组、班主任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3)班主任开展工作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加大力度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三是加强对问题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四是沟通家庭、社会教育督促的有序开展。(4)坚持政教处制定执行的班主任量化评比方案,量化考评由政教处领导、学生会等负责,每天汇总到政教处,由政教处进行一周一公布,评选文明班。文明班的评比由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班主任量化考核两部分整合一起,促使师生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对有重大违纪违法事件的班级,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5)教师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兴趣爱好、道德信仰、行为习惯、团结协作、文明礼貌等良好品德都是从父母和教师的暗示、感染、模仿中得到熏陶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家庭、父母,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因此,我们要求具有双重身份的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立足细节抓常规 规范管理求务实
学校德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课题,从教师到学生,从德育到教学,从课程到课堂,从安全到文明,事无巨细,纵横交错。俗话说学校发展看管理,管理的关键在落实,正如人们所说的“管理是金”。管理不仅限于是对教师、学生的管理,还有宿舍管理、环境管理等等,每一项管理都千头万绪,都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但万变不离其宗,学校的管理就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因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细节小事抓起,确定了“向常规管理要效益,向常规管理要质量,以常规管理求发展,狠抓学校常规工作”这一最低的管理思路.其目的就是:我们“不求高,只求实;不求虚,只求真;不求急功,只求渐变;不求跨越,只求持续”,力求学校德育工作每一学期迈一步,一年上一个台阶,让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有生机,永远有活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和展开 谋划:
1、重视宿舍管理,形成和谐向上的校风。
生活区的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是学生休息放松的地方,更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然而在目前很多的学校中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了一个盲区,致使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很好衔接和连贯,造成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脱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我们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管理。
(1)首先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订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并不断加强培训,每月实施考核。
(2)生活老师加强检查的力度,查纪律、查卫生、查休息等等,并把宿舍评比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从而让班主任也重视生活区的管理。每月都召开班主任、生活老师的工作交流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形成合力,扫除工作盲区,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形成统一和谐的校风。
(3)准军事化的晨训。学校所有寄宿同学每天都必须参加晨训,按照军事化的要求,以班级为单位集合、出操,严格要求、规范讲评,提高了学生晨训的质量,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4)优良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但要求住宿生搞好自己的内务,而且每天还安排一个宿舍的同学清理宿舍周围的垃圾,使宿舍区始终保持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环境,并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2、坚持狠抓常规不动摇,着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哲人说:“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行为规范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
(1)坚持狠抓新生入学常规教育不动摇
我校在新生入学后,就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
(2)坚持不懈抓日常行为规范,以夯实学生的基础道德。我们认为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夯实他们学会做人的基础,而日常行为规范则是对中学生进行最起码做人道理的教育和要求。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和教育。本学期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①是针对同学中出现的逃学外出上网、打架、抽烟等失范行为,开展“规范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进行常规教育,要求全体同学学习《规范》、熟读《守则》并进行复习测试。一方面大力宣讲社会文明新风,表扬校内好人好事,要求同学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全校同学学习《博爱学校学生违纪处理条例》,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较好地弘扬了团结友善的风气,减少了各种偶发事件的发生。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达成共识,我们又设计了“立规做人,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凡事从“一”做起的观点,克服一个一个缺点,争取一点一滴进步。为了让好的思维得到稳定,我们又设计了“好习惯伴我行”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化、明确化,推动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养成。
②是针对宿舍失窃现象较多的情况,我们设计“诚实是金”的主题教育。教育学生,社会对我们引诱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抵制不良诱惑,不能用人格开玩笑。让学生明白,不良思维指导了失范行为,失范行为形成坏的习惯,坏的习惯会形成不良的品格。该学习的阶段不好好学习,将来不但会耽误了自己,而且还会耽误家庭。诚信教育,震动他们的心灵,也启发他们的心智。
通过努力,整个校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同学们的基本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团结友善,乐于助人,刻苦学习,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的风气得到进一步发扬,个人形象也得到进一步改变,涌现了很多好人好事,如拾到钱、手机、饭卡、衣服、书籍等都能及时交还失主。学生会干部和共青团员带头清理宿舍楼周围的卫生死角,并把没人认领的几十件衣服清洗干净打包好。体现了明理诚信,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个学生的一次次变化让教育做的更成功。
四、重视学生发展,加强德育主题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活”是特点、“动”是灵魂,德育工作一旦游离了实践就显得苍白和枯燥。校园无小事,事事可育人。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我们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适时 进行教育,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体验中感悟,并把感悟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①当学校知道松岗学校有一位同学患了白血病后,我们开展了“共同撑起一片蓝天”的募捐活动。同学们纷纷解囊相助,涓涓情意汇聚成温暖的澎湃爱潮,陶冶着他人,升华着自我。
②为了发挥团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激发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我们组织团员开展了“重温誓词”活动,增强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为了给学生树立鲜活的榜样,使同学们能见贤思齐,我们开展了“团旗在召唤”的主题活动,和 “我迈进共青团大门”的入团仪式,为良好的校风形成起积极作用。
④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并纳入课外活动比赛、表演。上好体育课,将“两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天天有检查,有评比,有公布;举行队列体操、唱歌、篮球比赛。
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表现他们的的才艺。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却表现出在其他方面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校园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五、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心 理特点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使其学会做人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指导人生,调适困惑,提升人格”的目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各种情感和情绪都会伴随着、影响着学习。班主任老师把理解学生、关怀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化为一个个行动,走进学生心灵,对他们进行辅导。“我相信,我成功”的考前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出了自己营造的自卑圈。“心语悄悄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励性评语”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阳光播撒的地方总会有温暖的回应,不少毕业生捧着师生的挚爱踏进高中校门时,总会深情地向送别的老师许下自己的心愿:要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学校和社会。
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构建 “家校互动”机制
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育人责任。班主任每天保持与家长电话联系,询问孩子的家庭表现,并把学生的在校情况也反馈给父母。我们采取种种做法,目的就是让学校教育影响辐射到家庭,使家庭教育影响延伸到学校,以达到家校互动、家校双赢的结果
七、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有好多的困惑未能解决。如构建“家校互动”机制等。总之,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扬长避短,开阔思路,扎实工作,必将 会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博爱学校中学部政教处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2018年东方大田初级中学预算
2018年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预算
第一部分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概况
一、主要职能
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纳入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预算单位仅为本单位,不含下属二级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部门预算表 此部分内容即为部门预算公开表,详见《2018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表》。
第三部分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2302.6千元。其中,收入总计12302.6千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本年收入12302.6千元;支出总计12302.6千元,包括教育支出8,669.70千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6.80千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96.7千元、住房保障支出739.4千元。
二、关于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规模情况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为11,819.60千元,其中:
人员经费:11,590.50千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5,022.00千元,津贴补贴:372.6千元,奖金:347.4千元,其他社会保障缴费:174.7千元,绩效工资:2,071.20千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2,088.90千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 30.3千元,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736.1千元,生活补助: 7.9千元,住房公积金: 739.4千元。
公用经费229.1千元,主要包括:邮电费:130.8千元,工会经费98.3千元。
四、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1.25千元,其中:
因公出国(境)经费,2018年本单位年初无此项经费预算。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千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千元,公务用车运行费4.25千元),比上年预算减少,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我校严格加强使用管理,控制公务车辆运行费用支出。
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2018年支出预算12302.6千元,其中:基本支出,11819.6千元,占96%,项目支出:483.00千元,占4%。比上年年初预算减少726.8千元,主要是基本支出减少419.8千元,项目支出减少307.00千元。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2018年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机关运行经费预算600.00千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本级及下属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总额0千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0千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0千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0千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本级及下属各预算单位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设备0台。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8年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1个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预算金额108.00千元。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八、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用于反映事业单位在预计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教育收费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收入”、“收回存量资金收入”、“单位自有资金收入”收入不足安排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九、上年结转结余收入:指用于反映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等。
十、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小学教育(项):指各部门举办的小学教育支出。政府各部门对社会中介组织等举办的小学的资助,如各类捐赠、补贴等,也在本科目中反映。
十一、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指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
十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其他优抚支出(项):指其他用于优抚方面的支出。
十三、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指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
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第五篇:如何做好初级中学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初级中学德育工作
桦川县第四中学:汪宝华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经过多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总结出的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初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
1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
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现在带的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
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
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