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兼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是近年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词语,一线教师对此已经不再陌生。那么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究竟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以下是笔者在一次现场课前一天所抽的一节二年级跳跃课(助
跑几步一脚踏跳越过30厘米高度,双脚落地)为例,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为中心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设想,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与专家指正。
1.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
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
[]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1周登嵩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评价行动的可靠性,同时做出修正,直到体育教学活动取
[]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止。”2通过对两位先生所做的教学设计定义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具有以
下特点:
1.1教学设计具有使教学最优化的功能。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综合设置计划协调各种教学元素,以达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大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但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最优化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不断地修正,就是说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即使进行了教学设计,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学实践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在下一次课中去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也就是通过多次的设计-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再设计)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再设计),这样循环往复以最大限度的逼近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最优化。
1.2体育教学设计要体现体育的学科特点,即身体练习的特征,这就要求对课中各项活动练习的时间、运动负荷进行设计,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强度,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以及所学教材阶段性特征。
1.3体育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任何的教学设计都要具有相当高的可操作性,即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实施,应用于体育课堂实践,否则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
1.4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即教学设计可以在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范围内进行,这实际上点出了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在学段学年的范围内,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这个“教什么”要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分解教学目标,并将这些教学内容、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在学年学段学期中的各个部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某一水平(某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具体的内容并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实际上是避开了科学、系统的选择体育教育教学的问题。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就是学生的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探索出学生身体动作的发展规律,才能遵循学生动作发展规律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才
[]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动作发展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即学生的动作在哪一阶
段有什么特征,这一阶段的动作基础是什么,学生动作的发展将会在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就是要“从发展的视角看身体教育”。将科学选择出来的合适的教学内容后安排在一定的范围内,重点是选择教学内容与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教什么”确定后,有些教学内容由于难易繁简程度的不同,一节课的时间可能无法完成教学(有些简单的技术技能教学单元可以是一节课,主要看教师如何如何理解教材),需要两节课甚至两节课以上的时间,于是出现了单元教学。也就是要在单元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但单元又是由两节以上的课组成的,每一节课又构成了单元的一部分。体育教学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达成单元目标;每个单元目标的达成同时也使学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即各层级目标环环相扣,下级目标的达成是上一级目标的基础。我们认为在学年学段学期的教学设计以选择教学内容分为主,设计的主体以体育课程专家为主,一线教师为辅(重在验证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动作发展的视角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单元和课时教学设计要以一线教师为主,主要是根据选择出来的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也就是解决“怎么教,如何教”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的课时(一节具体的课)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选择出来的具有体育性质的教学内容(教材)“怎么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如何确定达到了那样的程度”的计划和规划,并基于教学实际问题不断修正,从而不断逼近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质量最优化。如果教师的“怎么教”是合理的,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我们认为该教师具有了一定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技能,反之则该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需要学习和加强。
2.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整个体育课程目标中占有基础地位,完成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成课程一系列目标的基本单位。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中心,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群最终体现在各个层次目标的达成,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是如何达成的进行设计,主要是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步骤、教学组织进行设计。可以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的指南针,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体育课堂设计的重点。
2.1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灵魂。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规划,这些环节的设计既要考虑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要考虑物的因素(场地器材);还要包括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教材的导入以及怎样的呈现方式、教学步骤与过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场地的布置、运动负荷预计、教材搭配的考虑等,多种因素的设计思考实际上是对教学各要素之间合理协调,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这也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要进行整体规划的特点,最后落脚点在于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与学生的达成性目标合二为一。
2.2对技能目标进行设计要采用发展的视角。技能目标体现体育学科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技能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设计技能目标的关键是要确定学生技能的“现实基础水平”、“现实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所谓“现实基础水平”是指学生已经拥有了什么样的动作基础,比如要进行跳远学习,需要一定的助跑能力,助跑与踏跳的结合,一定的助跑能力就应该是跳远动作的现实基础水平。“现实发展水平”就是说学生呈现出来的可以显见的发展水平,如助跑能力较弱,助跑踏跳结合不合理,腾空后的身体姿势控制不好,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缓冲不好。“可能发展水平”我的理解是解决了“现实发展水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后,学生的动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改进,此时的动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内化的,也是外显的,我们说这时的“可能发展水平”已经变成了学生的现在的现实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在技能目标的设计上要采用发展的视角,“将当前的动作与个体过去以及未来的动作联系起来看,就变化的各个要素(即质的、序列的、累积的、有方向性的、多因素的和个性化的)来看待变化;当教师一直保持一种发展的视角时,他们就能帮助学习者在某个动作任务上逐渐进步到更高一级的发展
[]水平。”
32.3技能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技能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指的是,在一节课中要有对学生最低目标的指向,就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这是一个基础,在能够保证最低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弹性,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教材的特点,采用发展的视角对学生技能可能发展的方向予以预测,并提供相应的条件和要求使可能发展方向有利于向现实发展水平转移。如本节课提出的最低目标是单起双落越过30厘米的海绵块,学生在经过前面的练习后都能完成,在课中教师提出了落地后双脚不要移动以及控制身体不要前倒、落在指定区域两个具体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做出了预测并进行了任务的约束,对身体在空中的控制和落地缓冲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这两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的后部安排了“比赛”,要求学生落在指定区域,学生为了小组能够较快的完成任务,不自觉地加快了助跑的速度,在无意之中为学生的快速助跑提供了发展的可能。设计的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制定,本节课如果制定的弹性目标是向更远的距离跳,由于学生处于水平一阶段,在力量上的不足和助跑能力较低,可能不一定会向这一方向的发展,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而在空中对身体的控制以及落地缓冲则是可能达到的目标。
2.4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突出点。所谓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突出点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全面地考虑新课标提出的五大领域方面所包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还要看到在一节课的有限时空条件下,不可能将所有的目标进行平均考虑,即使是技能目标有时在一课时中也可能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所以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如果是突出技能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技能目标合理分解,安排在不同的课时阶段,但要避免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只注重某一领域的目标,要选取2-3个领域目标进行设计,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如本次课持教者的中心目标就是学生“助跑几步一脚踏跳越过30厘米高度,双脚落地”,在此基础上“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有序、积极练习,乐于展示自我。”
2.5情意类目标设计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并且指出“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我们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归为情意类目标,这一类的目标是伴随在具体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欢与不喜欢等各种情感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学环境的开放,学生、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此类目标的设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预测,甚至于要创设专门的情景,如在第四届全国体育观摩展示课一节“箱上前滚翻”,设置的运动练习场面为“在不同高度跳箱上的前滚翻”,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具有“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功能,教学实践中是通过设置前滚翻—几层垫子上的前滚翻—不同高度跳箱上的前滚翻,几个练习环节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意类目标。在笔者的课例中,情意类目标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有序学习,乐于展示自我”。这样的表述是基于这节课属于异地借班上课,二年级的学生总的来讲还是比较活泼,通过与当地体育教师交流了解到这班有几个小精灵,特别的活跃,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来保障上课时的纪律,那么,遵守纪律是提倡的,故意捣乱是禁止的;遵守规则,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学习是要表扬的,反之是要求学生改进的;高涨情绪需要激发和保持,学习中执意妄为要指出和批评。本次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暂停了2 次练习,主要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同学的扰乱,笔者暂停了练习,但没有点名批评,强调了纪律要求后,提出如果哪位学生表现好,将优先给以展示的机会,同时有意与那位学生的双眼对视了几秒钟,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还是很活跃,但基本不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比赛游戏环节开始时,第一组四名学生中有三人由于着急出现了双脚起跳,笔者马上暂停,提出必须是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不按照动作规定要求将被召回从新比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学生都能够按照动作要求进行比赛;在猜拳跳远游戏活动中,一名学生告状说,另一名学生为了赢得胜利,没有按照规定比赛,每次猜拳赢了之后,不是左右脚轮流起跳,而是始终使用强侧腿起跳,这样能跳的更远以便在比赛中获利,笔者在没有暂停练习的情况下及时重申了规则,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比赛。既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对出现的现象及时的进行点评,好的表扬,不提倡的要批评,但要多表扬,少批评,注意方式方法,易于学生接受。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禁止的,并能够接受和执行,也就是要形成积极地态度,最低程度上要认可一些常规的要求,到最后要能自觉地执行,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养成,最终形成符合社会规范价值观人生观。但我们要看到,在一节课中要求学生的行为达到什么样(行为外显的,是学生个体心理的外在反映),比如遵守练习的秩序、游戏规则等,有些学生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长期的给以关注,才会有一定的效果,预想的情况可能出现,也可能会有教师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与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事件中的冲突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预计到的是常规的,没有料到的是突发的,如何预测和处理这类事件是教师制定情意类目标的基本能力。而制定情意类目标时,有些教师制定的如“激发学生对跳跃项目活动的兴趣,培养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意识”,我们认为,这样制定情意类目标在目标层次上讲是不合理的,在一节课中要培养学生以上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很难达到,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意识等在一节课中是如何展现的,具体的外显行为是怎样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不具备可观察、可评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单元计划甚至学期学年计划中制定还比较合理,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此类目标,在课时教学设计中要以能够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作为情意类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如“遵守游戏规则,能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这样来描诉,还比较具体、容易观察到,对于体育课堂情意类目标的制定,我们认为要将学生外显性的行为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合理,明确,可观察,甚至于要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做为指标,在课时教学目标中如何制定恐怕还需要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努力,长期研究。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当我们根据一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定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时,基本的技术技能就已经确定,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确定技能目标是需要教师首先考虑的,从这一角度来讲,以“助跑几步一脚踏跳越过30厘米高度,双脚落地”这一教材为例,在制定技能目标时,如果仅仅指定为能够越过30厘米的高度,学生很容易达到,但对学生的动作发展来说,可能只是一种体验,此时的“教”,如果看到这一动作以后会向跳远、跳高技能方面发展,那么在教学目标中就会将“在空中对身体的控制(落在指定位置)、落地时的屈膝缓冲以及助跑与踏跳的结合”作为关注点,这几个方面就会成为以后(本身也是)跳远技术技能所需要的基础,那么,在水平一的跳跃类技能学习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应该是怎样的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将本课教学目标改为“助跑几步一脚踏跳越过30厘米高度,双脚落地在指定区域”,虽然仅仅是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指定区域”四个字,但其实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将学生在空中对身体的控制作为了教学目标,而不是单起双落越过一定的高度,甚至于可以将本课设计为两三节课的单元教学,将落地动作的技术与助跑踏跳技术纳入单元教学计划。也就是说,单起双落越过一定的高度是本节课的基础目标,落在指定区域、落地技术、助跑踏跳技术是发展性目标,同时也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学习的,这是一种对教材发展视角的理解,也就是我们教师教学要有发展的视角,教学目标制定要有前瞻性,既要学习一定的技术,还要看到其中包含着的相对于其他技术的基础性,技能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甘肃省和政县龙泉小学 马学华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最主要途径。要想有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很重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中穿插诗歌、游戏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好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课程的理解把握和开发创新能力。很多老师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走专业成长道路。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略谈以下几点:
一、用游戏丰富课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我紧紧抓住
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practice‛这一环节,采用各种游戏,如:会话表演,单词接龙、小组抢答、猜谜、抽福利彩票中奖游戏等来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在乐中学,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教授完新的单词后,为了巩固教学,我会进行一个‚Listen and touch‛的游戏。方法是将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2位学生到台上,我随机朗读单词,学生用充气棒槌迅速指向所听到的单词,谁能抢先指到正确单词的为胜方。游戏的速度由慢到快,针对难点单词多操练,力争让难点单词在每位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对新单词进行有效操练的目的。
二、活动的设计要准确定位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导(如:知识目标、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为活动就是为目标直接或间接服务的。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3 How Many? Part A Let’s learn这节课时,我首先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学生们回答:one, two , three… 等等。我又问:What else can you see ? 学生们回答:We can see 11、12、13、14、15.我再问学生们:What’s the English for ‚11‛?Do you want to know ? 学生们:Yes.这时我边指着数字‘11’边展示相应的词卡进行教学:Look!This is eleven.用同样方法教: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我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既复习单词one, two ,…等,又理解和学会新单词eleven、twelve…,达到我设计的活动的目的。
三、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全员参与。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尽量不要太复杂、太难,应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低龄学生应多采用TPR.Listen and draw.Let’s do.Guessing games 等这些活动,高年级学生应注重听、说、读、写技能。例如:我在教三年级Unit2 Look at me这单元,学习人体部位名称时我让不爱动的孩子坐到讲台前,让爱动的孩子动手摸一摸他的各个身体部位,再让一个爱动嘴的孩子说出相应的单词,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说出这个词。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对话学习活动之中,享受到‚用中学,学中用‛的愉悦。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他说‚从效力上说,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我联想到小学英语教学。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教育与生活的
关系也较密切,我们要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努力将教育内容、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现生活化教学。我利用洋娃娃、头像等来进行五官教学并且可以做一些动物的头像让学生贴在其脸上各部位,还可以用画笔画一画自己好朋友的头像,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在学生对这些有一定认识后,由教师发出Touch your„的指令让学生分组表演并比赛,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小诗:
乐乐、乐乐正能干,学习思考用head,大大eye看黑板,竖起ear认真听,mouth、mouth长得巧,讲起英语都说好,nose、nose嗅觉灵,foot、foot踢足球,arm、arm来举重,长长leg跑得快,虽然比赛伤了knee,领奖face乐开了花,全班拍着hand, 夸他为班争了光。
五、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小学英语教学除了重视培养英语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可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如在单词接力赛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由每个组的第一人同学说出一个学过的单词,后一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该词的最后一个结尾字母,说出另一个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看哪一个组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出最多的单词.例
如:apple—egg—get—tall…… 又如:在上课前把学生分成‚spring‛,‚summer‛,‚fall‛, ‚winter‛等组,根据他们上课的表现,分别在黑板中贴出这些图形,学生看到自己组赢得的标志多了,自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这样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
1、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特点,课堂教学应兼收并蓄,兼各家所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用综合的教学路子。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以采用。
2、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实施新课标后,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课堂。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只是静态的,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我们在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多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听听做做、唱唱玩玩,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任务环境中,自然地形成对语言的认识并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
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实践,多反思,就一定会有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已有几年了,省和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了许多相关信息。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那就是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我国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理清学习内容、准备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具体教学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尽管概念界定各不相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往所说的教师备课的一种升级和改革,只不过备课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教学设计则是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是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是实施有效、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
应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结合我校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积极地开动大脑,主动地投入学习,那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首先是要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激趣的基本手段是创设社会生活情景,进而设疑。因此,教师不应把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而是要拓展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周围精彩的社会生活世界中,使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选择、设计、应用媒体
利用多媒体获得感性认识,提供教学的有效环境和工具,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多层面、多维度地呈现数学的教学过程,创造立体教学空间,使实践活动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轻松,它能使学生直接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惑。
(三)精心设计问题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调控学生的学习注意和知觉的选择。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设计问题应着眼于:问题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所提问题要形成逐渐上升的趋势,能引导学生向教学互动的纵深发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各抒己见。
(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循循善诱。要通过“诱”去激活学生的“思”,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为了让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深入探究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追问式”的问题。设计“追问式”问题,要步步为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导向,突出课堂教学进程的层次性,要紧扣学生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转折点和思维的聚合或发散点,既要使问题中的特性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又要能暗示该特性信息所能产生的思维方向,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五)及时修正和完善问题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修正和完善。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感到茫然,那说明问题难度太大或者表述欠准确,则要恰当地给予一些提示,或者灵活地补充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进行过渡;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显得不以为然,或者不需经过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那说明问题太容易,则要迅速进行调整。
(六)精心设计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黑板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黑板的板书和板画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它,不仅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同时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因此设计好板书,板书是教师上好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课堂效果的手段之一。
(七)教学中应具备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适时注重对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它需要无数的探讨与交流,实践与分析,总结和提高,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之我见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之我见
作
者:姚湘宁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师们更应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进一步开发教材的多元化以及加强教师角色多元化的发挥,实现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科学课堂既生动又秩序井然。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多元化
教师多角色
主动性
最优化
小学教育在推进国民素质教育进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方面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做为小学老师更是应该在掌握了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结构和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实现科学课堂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首先我们要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在实际设计小学科学课堂的的时候,要把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充分相结合。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转移,而有兴趣的事情却能延长儿童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②时刻注意教师自身的引领作用,要注意把同学们平时的“看见”引向科学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③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同学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地位,老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所以课堂中要积极发动同学,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如遇到问题老师可以个别指导。④注意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思想只有碰撞才会出现火花,小学生也不例外,让他们在交流中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这样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而达到知识与精神上的共同进步。⑤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老师也可以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课下的研究与讨论,比如研究对蜗牛的观察一课,课下可以继续讨论,例如:蜗牛要不要呼吸、繁殖后代,蜗牛有多少种类,蜗牛的亲戚有哪些,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蜗牛的螺旋状吗··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需要在课堂中适时的增加一些小游戏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游戏教学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一定的任务性,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设计游戏时要先明确游戏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每个游戏均应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游戏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宜,太难的游戏多数学生做不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又不能激发兴趣。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安排最适宜的游戏。竞争性。比速度的游戏,快节奏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快速的记忆知识。趣味性。游戏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取向和身心特征,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以游戏为载体,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首先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其次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然后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因此,必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颂华,1992《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2)徐英俊,2001《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华2000,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教学科学》NO4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
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化学教学主战场之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设计;新课标;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4、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
5、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6、多阅读多学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跟上步伐。.二、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地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1、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2、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
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布图解,进行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然后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然后再合成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四.“问——动——探——导”教学模式是把上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
1、问——激活思维:科学始于问题,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新角度的出现,一个新看法的形成。正如陶行知所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问“要问得巧,问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欲罢不舍,这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思维立即被激活。要得此”巧问“就需要教师在熟悉化学课程内容,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加以科学的处理和设计,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好准备。提问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⑴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⑵通过实验或图片等直观工具展现化学现象;⑶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⑷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加以提问。
2、动--多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所以学生们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秩序有些混乱,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仅不能制止还应协调好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应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如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法: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保证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把同一学习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
3、探-探索求证:当学生经过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可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比较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逐渐找到相对最佳方案,并且训练了他们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在群体中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时,如何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即使对他人的方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也需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4、导--归纳引导:研究证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每次练习后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推断得到强化或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矫正。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矫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细心观察、了解,可先归纳出学生各种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自评,哪个最合理;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规范思维过程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要总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之条理分明,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引出新疑问,为下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精讲,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
2、每堂课要有具体教学目标,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矫正。
3、编制”学案",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先做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要落实纠错,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练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错因,归类总结,二次训练;建立并用好错题记录本或疑难问题卡。
5、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多检查;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拓展、多督促。
6、加强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学,要进行专项训练,重点落实,将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使用落实在整个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