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说到怎样教,对学生还得有所认识,不认识他们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怎能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如何认识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除了学习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外,更要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与反思的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在反思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受到大的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一、反思的重要性: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二、反思的形式:
1、学习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经常性的开展校内外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听课交流,研究学习他人教学长处,有条件的可观看著名教师、特级教师、较大范围内评优课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感受体会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从中领略他们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论上的差距,解析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写教后记
教后记也称教后感,一般按照以下几种情况:
(1)课后感:即在每一堂课结束后,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比较满意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记录问题紧紧围绕学生课堂中反馈的信息,可以是学生疑惑的、不明白、易错知识、实验中出差错的或者是现象不明显地方、教具使用不当、教学目标未完成、教学环节不紧凑、创设情景有问题等等。课后感对教师的教学业务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比较好的原始资料和素材。
(2)章后感:即对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要从知识结构、知识联系、教学方法、解题规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从而加深教师看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3)阶段感:即通过期中考试情况质量分析,不仅能发现学生一个阶段以来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的试卷分析表中体现了成绩分析和试题得分率及典型错误分析,我觉得这还不够,教师还要分析试题的覆盖面、难易度、试卷结构、科学性、与相关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性等。从而更好的审视自己教学情况。
三、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无论担任哪门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每一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课堂教学目标是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意图,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和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现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和研究,许多教师通过传统的死记硬背,抄写,占用较多时间进行大量的重
复性、机械性的练习及讲评,达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情感与技能的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学生的实验做的不够。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这后移不行吗?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2)要反思教学的进度与梯度
每一课时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都必须以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急如骤雨,学生难以接受,欲速则不达,如上课速度太慢,迂缓拖沓,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造成一堆“夹生饭”。这都体现了教学进度有问题。人的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揭开脑海中问题的面纱,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可以理解为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学历知识、教育观念、业务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与实践以及合作交流情况,教师应该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初次接触难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也可以用大小不同围棋子制作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等模型,帮助学生建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概念。
4、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现在许多学校制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着重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成具体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价。当教师在校内外的公开课结束后,听课教师要与开课教师之间要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课堂中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问题,在探讨中时常有经过思维的碰撞,擦出的火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启发。作为开课或听课教师都要反思交流、探讨中所涉及到的掌握教材、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教法选择、课堂容量、师生互动等内容。除此之外,我觉得课堂教学评价更应该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的反思,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收集学生的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授完课后,可以利用学生自修的时间,到班级里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真诚的交流,从中提取带有普遍性的或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周记将一周以来本门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以下来记:对某些化学概念的不理解,化学计算题不知道怎样计算,教师讲解中哪些地方听不懂,或者是不明白,作业是如何来完成的等等。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反思,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对学生学业的反思学生的学业通常包括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实验能力、单元测验几部分,教师对平常的课后作业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答题是否抓住要点,可反映出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可反映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情况;通过错题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可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是否有条理、是否层次分明,可反映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总之,反思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实施中,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更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去研究。
第二篇:教师要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要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要想提高我们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必要谈谈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它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通过以上三方面课后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教师就能找到实现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途径,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自己走向反思、研究之路,内求于己的专业自主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从一个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心得体会
今天学校组织了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如何进行课后反思》,活动开展完后,使我受益匪浅。在以
前的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反思并不陌生,每次课后都会写教后反思,但是就是认为是对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顾而已,在思想上并没有十分重视,经过学习之后,使我对教后反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建,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积累点滴的经验并加以审视,并需要提炼和升华经验。它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识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
负责,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学会时刻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反思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自编“教科书”
教学反思已经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后必然的做法。自己以往也称它为“教师的课后作业”。但看了这期的讲座之后我又对教学反思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其实,教学反思并不是什么“课后作业”,它其实更像是一本由自己作为主编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教科书”。为什么它是一本“教科书”呢?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理由:
1、首先,它教会了我们该怎么教。现在,大家的理论学习都很努力,专家的指导,课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同时,专家、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引导课之类的优质课都看的不少,但在课堂实施上仍然还存在着“说的对,听得懂,但做起来就不行”的现状,示范课和常态课永远都有很大的距离,老师都有了很大的挫败感,觉得对于那些优秀教师真的是“高山仰止”,可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上,那就只能“原先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但精心教学反思则可以真正指导教师的学习。因为只有教学反思才是从“你”出发,咱在“你”的角度上所完成的经验总结。它是你对于理论,对于好课的认识体验,也是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是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许它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只要你懂得积累,只要你时常回顾这本“教科书”,你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2、其次,它一定是引人入胜的。理论是高瞻远瞩的,是提纲挈领的,同时有时看上
去也是有些枯燥的。对于我们这些还算是刚起步的老师,有时关注点还没办法放的那么高,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喜欢关注自己。比如“今天的课堂生管如何,今天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吗,今天的课学生接受吗,有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啊”等等,这些极其微细的关注也许在教学理论中比较难马上找到答案,但自己撰写的课后反思却能准确的把握住它们。如果能结合自己在教育教研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写反思,那么时不时的拿来看看,一定非常吸引自己,一定更容易引起自己的兴趣,毕竟里面记载的都是一些自己所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
因此,教学反思绝对是我们在专业成长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自编教材,它不
仅能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更能让我们养成自主、主动获取知识的好习惯,相信有了它,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像崔栾、窦桂梅这样的名家,但也能成为一个无愧于自己和学生的好老师。
第三篇:教师要重视体育锻炼
教师要重视体育锻炼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2更新时间:2007-11-1
2“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然而,教师群体的健康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北京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本校100多名教师做过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有22%的教师患有肩周炎,18%的教师患有颈椎增生,8%的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身患各种病症的教师加在一起占了50%,仅有1%的人有过运动健身的经历。
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教育任务过于繁重,工作压力大,同时体育锻炼又太少,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老师们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是造成教师们健康状况低下的重要原因。
人生什么最可贵?许多人回答是健康与快乐。怎样使自己健康、快乐?答案很多,但形成共识的是:锻炼才能健康。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句话的精辟之处在于它把运动和阳光、空气、水摆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一日缺少。常言说的好:“身体就是本钱”,如果没有了健康,丧失了生命,金钱、荣誉、地位还有什么意义?
教师平时就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和我们的教学工作并不冲突。
第四篇:教师要重视写好教学后记
教师要重视写好教学后记
任小艾老师从教十七年,积累了大量的极其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探索的结果、积累的结果,不断尝试不断反思的结果。我们很多老教师任教时间超过十七年甚至超过二十年,可以说经验丰富,很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学的方法,但我们的老师忽视了积累这个环节,社会上绝大多数老师就是这样,所以中国就出了一个任小艾,一个魏书生。老教师的经验没有落实到文字上,于是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老教师的离退而基本上销声匿迹了。再由我们教师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同一学科、同一教材的教学,时间久了,往往会失去新鲜感,愈教愈乏味,愈教愈枯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做到常教常反思,常思常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勤于探索,更要勤于总结。而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善于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灵感闪现,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如讲解合磁通这个概念时,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方向不同的磁感线,求通过盖面磁感线的条数要求差而不是求和。当时王玉满老师就想到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教室的前门三个同学近来又有两个同学出去,那么通过门的净人数是多少?学生马上回答:一人。这列能辅助学生理解的情景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课后能一一记录下来,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优化。每一堂课,不管教师准备得如何充分,各个环节考虑得如何细致,但上课时还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出现不足和遗憾。比如有些演示实验做得不怎么成功或视觉效果较差,有些练习设计难易程度不合适等,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要及时总结研究,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少走弯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们在校内、校外都上了不少公开课,这些公开课的教学大都是经过同组老师反复讨论修改过的,一些意见都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把每次课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总结、消化和吸收,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认真地写好教后记,这对于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经常地把这些后记整理起来,认真地研究、概括和总结,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
另外,我们教师在校内、校外都上了不少公开课,这些公开课的教学大都是行家里手来听的,他们反映的意见都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把每次课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总结、消化和吸收,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陈宜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被提上日程。历史教学改革更是面临严峻考验。历史教学改革也确实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围绕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教材,围绕考试评价,围绕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围绕研究性学习„„改革的根本是抓住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掌握知识铺就一条捷径。然而,这种改革内容中似乎总缺少点什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了一幕幕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的场景:面对长者、弱者而肆无忌惮的行为、恶人行凶而百人围观时的麻木神情、一个个巨贪中饱私囊侵吞国家亿万资财的大手笔、影视明星制造的“日本军旗事件”和体育明星面对众多外国记者而大谈不知“沪沟桥事变”为何物时的坦然,真是古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今有“明星不知亡国恨”的悲哀。
此时,才陡然醒悟,是国人的道德意识滑坡,才使那些有损社会风气和民族尊严、利益的情况出现。于是社会疾呼、国人疾呼: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这样的呐喊早已响彻耳端,然而,呐喊毕竟代替不了现实,有时它越响亮,越说明它本身的低效、苍白!
为提高国人的道德素养,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作为“以法治国”的重要补充的决策。《江泽民总书记致国家教委领导的一封信》中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无疑是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项任务也艰巨地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特别是历史教师的肩上。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能忽视德育的存在。
其实,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科技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的创造,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古战场上驰骋纵横的英雄精忠报国的气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他们明白国家的强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让学生树立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的信念;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
这些史实都可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一、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引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达到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如在讲授“百家争鸣”各派思想主张时,就可以儒家的“仁”“礼”、墨家的“兼爱”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
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于情感的教学,讲课时声情并茂,往往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如在讲述中国“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语言悲愤、低沉,但要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三、观看影视、图片展或参观革命基地。
此法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寻求适当的方法,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德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并重,创新必须以德为本,千万不顾此失彼,否则就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就不能局限于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范围,而要以德育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理想、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从而造就每一个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坚强卫士,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