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6: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

扶沟县大李庄乡大李庄小学杜新社

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很难想像,用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下面就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者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丧失,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管理只停留于形式,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臵,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教师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上课和检查,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而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课堂评估没有具体标准进行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教师没有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还是难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难以落实。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臵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没有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与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臵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一些课外的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

查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教师听评课流于形式、漫无目的、听后也没交流;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只是形式也没有什么措施,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有的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对每学期教师的业务学习都作了相应的要求,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农村小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

2、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数不够,内容不全,应付了事;

3、许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认真阅读,没有经过思考,应付了事,没有一点效果。

(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教师间要校级互相听评课,每学期要交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大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不汲收、不

借鉴、不移植,不能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服务;

2、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没有针对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去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3、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人是参与而心不焉。

二、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监督检查为带头参与。

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臵与批改、理论学习笔记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如同备课。并将评定结果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存入教师动态管.(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1、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了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专题的问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

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具体操作如同备课。

2、重视校本教研。一是学期初要针对上学期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改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教研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真正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

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目前需要的是自我时间,自主学习,自行研究。教师在交流中有话说,想表达,善思考。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眼所见、脑所思。因而,教师在交流中就有了自信,感受到了快乐,提升了生命的价值。理档案。并与教师评先、评优、奖惩挂钩。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竹溪镇人大代表、竹溪镇中心小学校长/何行禄

摘自:《开县人大信息网》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研究解决失衡带来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认为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集》;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置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订阅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5000字以上,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

(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理想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

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二、周三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过程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管理内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算术法则”。

1、乘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乘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布置,B为检查,C为措施,D为管理效果。公式表明:学校管理的效果等于布置、检查、措施三项之积。换句话说,就管理效果而言,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学校管理的效果都是零。

2、加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加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工作准备,B为工作状态,C为总结反馈或反省思考,D为工作效果。公式表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准备、工作状态、总结反馈三项之和。在具体的工作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工作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上述“算术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整个学校过程管理的活动中,学校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学校的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

比如在备课、上课方面:学校一是建立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倡议教师自觉运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科、班级实际,搞好资源整合、重组和有效运用。三是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每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上第一轮,集体评课后,教研组再修改教案,换一人上第二轮,以次凸现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效。四是记好教后札记,积累教学经验。五是注重备课形式多样性的探索研究。

再比如在辅导学生方面: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制定学科补困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二是学校对学困生的辅导具体提出以下要求:(1)对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扮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2)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第三篇: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下面就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笔者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

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为此导致个别教师利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尽管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达到次以上,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笔记,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期要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这些是否成了教师自觉的需要,是否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因此,如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思想是远远落后的,搞课题研究绝不是搞花架子,业务学习也好,校本培训也罢,集体备课也罢,不只看有无次数,而是要通过这些手段和过程,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研活动要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还远远没有形成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

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一、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

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负责同志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确定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同志签字后参

加交流、评比,操作方法同备课。、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作业必须包括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作业,具体评定方法同备课。、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二是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第三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操作同备课。、创新校本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的操作体系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对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其内容应包括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等。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限定时间予以答复。同时注意留心事关全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交流对该教师工作的看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业务副校长每学期要与全体任课教师要有一次正式谈话,校长一年内与全体教职工要有一次正式谈话。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两次学术报告,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但严禁抄袭。四是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分钟。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要随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而不断完善,要做好这工作,还需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设想不尽完善,只是抛砖引玉而也,请同行多多指教。

第四篇: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绥阳县蒲场镇儒溪小学

李仁华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

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

下面就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笔者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为此导致个别教师利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5)、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尽管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达到16次以上,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笔记,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期要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这些是否成了教师自觉的需要,是否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因此,如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思想是远远落后的,搞课题研究绝不是搞花架子,业务学习也好,校本培训也罢,集体备课也罢,不只看有无次数,而是要通过这些手段和过程,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研活动要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还远远没有形成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

②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6)、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①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

②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1、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2、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

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负责同志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确定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3、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同志签字后参加交流、评比,操作方法同备课。

4、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作业必须包括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作业,具体评定方法同备课。

5、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

二是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第三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1、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操作同备课。

2、创新校本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的操作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对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其内容应包括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等。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限定时间予以答复。同时注意留心事关全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交流对该教师工作的看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业务副校长每学期要与全体任课教师要有一次正式谈话,校长一年内与全体教职工要有一次正式谈话。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两次学术报告,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但严禁抄袭。

四是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15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15分钟。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要随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而不断完善,要做好这工作,还需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设想不尽完善,只是抛砖引玉而也,请同行多多指教。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而又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回顾昨天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白猫黑猫,只要逼鼠就是好猫”的俗成思维定势,已被编织进“适者生存”的逻辑之中,而且正在愈演愈烈。许多教学管理者出现了手足无措的恐慌而身不由己。这已不是教学管理者个人的选择和偏好所能左右的了,也不是靠点点滴滴的修修补补所能奏效的了。

教学管理是什么?“教学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对教学系统的人、财、物、事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的活动的过程。管理的重点是人。”通过管理去解决在课程改革中: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使“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能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习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管理去解决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个人的自主反思,促进我与自我的对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促进我与同伴的对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促进我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反思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几个方面: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集》;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置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订阅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一定字数,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

(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主持两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教研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二、周三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冷水滩区的教研教改走在我市的前列,教学成绩斐然,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省、市骨干教师,拥有乐于奉献乐教善教的师资队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配备严重失调

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而在小学的实际情况是偏重语数学科的教师极多,其它学科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极少,这样课程改革怎能得到落实,学生的素质怎能得到提高呢?再说,在我区各所小学的教职工中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占有相当的比例,上不了讲台的人员较多,各所学校教职工超编严重,但在实际的分工分课中却感到教师极度匮乏。如我区的XXX学校,现有教职工98人,而非教学人员(指长期请病假的和不能胜任教学的,还不包括勉强上讲台的)达到28人,这所学校的英语、体育、美术等专业性教师几乎没有。

二、旷教厌教现象普遍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部分教师就是这样的匆忙。他们急急忙忙地来校上完课,又急急忙忙地离开学生,离开学校。这样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吗?他们为何这样的匆忙呢?

作为教导主任害怕听到电话的铃声,因为打电话请假不来校上课的教师太多,有的请一天,有的请二天,有的要请长假,不管你同不同意,他(她)是非请假不可的。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部分教师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更有甚者是个别教师不写教案,批改作业不认真不及时。

出现上述情况,原因之一是大张旗鼓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并不彻底,教师处于迷惘之中。胜任教学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非教学人员轻松得不亦乐乎,没有一人下岗,有的教师索性请长假休息工资也不少分。原因之二是在自然经济社会中,高薪与低薪差别太大,造成心理不平衡。原因之三是奖惩制度无法实施。我区各小学校没有不负债的,学校资金相当困难,奖惩措施落实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原因之四是部分教师无责任心,缺少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课堂教学问题纷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求实创新,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教学。实际现状是,部分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没有把握课程标准的尺度,仍然是照本宣科,灌输知识,限制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无方法无艺术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形同虚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虽然课程培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占的比例是小的。即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的是心在人不在,培训效果不佳。再说部分教师的教学功底本来就浅。

四、抄袭作弊引以为荣

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不少于四次,但在检查中发现的情况令人担忧。在教案中体现多维目标的不多,体现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多。部分教师的教案是抄来的,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没有广泛收集教学资料,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又如何能搞好课堂教学呢?

开展校本教研,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可有些教师为了对付检查,抄写别人的课后记,剽窃别人的教学总结和教研论文。

五、开展活动热情不高

学校要有特色,要有生气活力,就离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现在的教研组名存实亡,教研组活动像一窝蜂,有的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有的不愿意参加讨论学习。活动时,迟到、早退、缺迟、闲谈的现象严重。其实质是这部分教师没有上进心,不热爱教育事业,得过且过。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变单位人为系统人

我区进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已有几年了,把考试、考核作为教师竞聘上岗的依据,确实让教师紧张起来了,但紧张过后是风平浪静,能胜任教学者埋头苦干,上不了讲台的依然优哉游哉,工资分文不少,谁也不了岗,这极大的挫伤了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革要彻底,要将教师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要让教师合理流动,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激情。

二、加强师德教育,严格规范师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部分教师旷教厌教等行为就是缺乏师德的表现。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不是一时或一个阶段的事情,应该是持久的任务;不是学校搞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达目的的,而是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起来,组织搞好教育活动。对于师德不合格教师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要让教师真正做到对事业有忠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雄心,对学习要有恒心。教师爱岗敬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希望。

三、打造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关于教师要加强学习有一系列论述。他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等等。把学校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学习,向他人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成为教授型、专家型教师,才能跟得上教育形势的发展,才能算得上合的教师。

四、进行科学评价,起动奖惩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光靠行政手段或情感手段进行管理是有限的,还需有适当的奖惩机制。制订科学的考评细则和合理的奖惩制度,经常检查、督促、落实,奖勤罚懒,对教师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今后教学工作 管理措施

如东县教研室小学组 2006年8月18日

一、问题分析

1.执行教育法规,区域之间不平衡。

依法治教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严格执行教育法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督导、考评,应该说大部分学校能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教学法规。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镇(校)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按照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课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教的意识不到位,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偏差,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我县小学教育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师资队伍建设,校际之间不平衡。

学校校长,包括教师自身,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绝大多数是到位的,但是,在培养教师工作中,有些学校没有扎实有效的措施,校本培训流于形式。不少校长办学的理念基本围绕升学转,兴奋点在考试上,只问结果,不关注过程,放松对教师的培养。不少教师在专业素养的自我提升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刻苦钻研的劲头不足。尤以英语、音、体、美、科学等学科的师资问题最为突出。3.学生课业负担,城乡之间不平衡。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我们强调了很多次,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反响还比较强烈。当前在课业负担存在的问题是,县城负担要比农村重,语数外负担要比其它学科重,高年级要比低年级重。

4、办学目标定位,认识上不平衡。办学目标是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向。小学阶段的办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对此,不同的校长和教师有着不同的应答。部分学校之所以经常违反教育法规、无限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对小学办学目标定位不准、认识不明的具体表现。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出“底面宽、有兴趣,习惯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二、管理措施

1、坚持一个方针

以县教育局确立的“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育指导思想为指针,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引领教研、推动课改”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切实转变教学质量增长方式,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抓实两项活动 活动一:“三年课改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二:教研员沙龙活动

3、把握三个抓手

(1)以课改基地、学科基地学校为龙头,稳步推进课程改革。(2)以“学科中心组”建设为核心,发挥骨干教师的示

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以研究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整理与应用研究”)为抓手(教研活动课题化——研究位置前移),进一步提升教研和课改质量。4.落实四项措施

(1)加强教师的综合培训,务求培训实效;(2)狠抓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定校、定期上门服务、督查指导;(3)坚持教学质量的过程性调控,加大教学质量调研力度,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益;(4)县级教研工作会议(活动)走进基层(研究重心下移),将工作会议与现场会相结合,发挥每次会议(活动)的影响、指导作用,努力促进基层学校的发展。5.建立五项制度

(1)坚持每周两次的调研活动制度,切实发挥调研功效;(2)实行好课申报制,为教师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3)坚持课改、教研活动通报制,及时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规范课改管理,提升教研活动质量:(4)课改、教研活动整体联动制(城乡教研活动联动,各镇、校教研活动联动,县、镇教研员测研活动联动),促进如东教育均衡发展:(5)建立专题督查制,检查“如东县小学教学10条措施”的落实情况。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江油永胜一小王元彬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输出,特别是十六届五、六中全会后,为其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农民外出务工,再也不为找不到合适的工种、拿不到打工薪水而发愁。所以,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卷入了外出的打工队伍,随之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学生。怎样教育这个群体,特别是他们的亲情缺陷、学校师资不配套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极其原因,本文的建议对策是: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亲情热线,弥补亲情缺陷;加大教育的投入和加快教育者观念的转变;聘请专家对留守学生及监护人的教育。达到家、校、社会共同教育的多赢。【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学生;亲情热线 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转向了农村教育。党和政府也确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富民惠民的重中之重。作为西部的四川江油,在1996年基本实现了“普九”的宏伟目标,且“两基”验收合格。小学入学率达100℅。2007年秋,又接受了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高标准验收检查。且于2007年秋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并且补助每生每期35.00元课本费。为此,从根本上解决了西部地区因地理环境差、收入低而上不起学的现象。但是,穷则生变,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摆脱祖祖辈辈穷困潦倒的生活,早在几年或十几年前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07年春不完全统计:江油市永胜镇总人口为24000人左右,外出务工约8000多人(青壮年)。打工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5℅左右。江油市永胜镇位于江油市东北方向,与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窦团山比邻,北接巍峨秀丽的龙门山脉,离江油市区约30千米,交通便利。占地30余平方千米,幅源辽阔,属典型的浅丘林地区,1992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6年顺利通过四川省“普九”和“两基”检查验收。截今为止,经过十多年的义务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的综合教育体系。现在永胜一小辅导区在校学生1247人,教师66人。留守学生父母双亲外出务工,子女留下的适龄儿童647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的适龄儿童87人;父或母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适龄儿童294人。留守儿童总计为1028人,占本学在校适龄儿童总数的82.4%。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群体,怎样缓解教育的压力,通过什么途径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快速推进江油永胜一小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教育界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留守学生中,不难看出,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对全辅导区2005—2006学、2006---2007学、2007---2008学的留守学生进行了比较,发现永胜一小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2005—2006学的留守学生为513人,占当年学生总数的33.6℅(当年学生总数为1528人);2006—2007学的留守学生为614人,占当年学生总数的43.0℅(当年学生总数为1427人)。2007—2008学的留守学生陡增为1028人,占当年学生总数的82.4℅(本年学生总数为1247人)。

2、的确,外出打工的部分人中,赚到了票子,买起了车子,修起了房子,但是误及了女子、儿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留守学生的表现主要存在下面三种类型: ①、一部分学生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以“我”为中心,一但父母离开,与爷爷、婆婆或外公、外婆生活。就肆无忌惮,非常放肆,像脱僵的野马。在校,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老师的忠言听不进去,成绩一落千丈;在家,隔代教育的爷爷、婆婆或外公、外婆又管不到,只能管到吃饱穿暖。这样一年,两年,缺乏亲情,性格浮躁、孤僻,对学校教育造成一大威胁。②、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十有一、二父母离异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花红酒绿惹的祸),留下子女无人照管,只有与爷爷、婆婆艰难度日。也有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赚到钱就大肆挥霍,从不往家里寄钱,留守学生认为父母不管他了,因而自暴自弃,逐渐造成厌学,漫漫走上歧途。这又给学校教育造成一大威胁。

③、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养成胆小怕事,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交流,逐渐养成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这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3、亲情关爱的缺陷

留守学生,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虽然每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校也非常关注,社会也非常关注。但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有那么一点不可逾越的沟壑(毕竟老师代替不了学生的父母),有很多话他们无法向老师倾诉、交流。记得有一次我值周,晚上检查学生寝室(学生基本都熟睡了),突然听见有一个寝室的学生在哭,我悄悄走近这个寝室,在我再三追问下,这位学生终于说出了他的内心话----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一次,家长把远在北京的长途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让一个留守学生接电话,这个女生第一句话:妈妈,你们回来嘛,我好„„。还没说完,竟失声痛哭起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学校师资不配套,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留守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法解决。但随着部分学校的生源锐减和村小的撤并,这个群体将呈日益上升的态势。前面第一点中可以看出。针对这种现象,现在各个学校束手无策:一是近十年来学校未分年轻教师,与学生缺乏一种年龄上的心灵沟通,80℅以上的教师不知道学生成天在想什么,想学什么,想干什么,只一味的强迫学生被动的听话、好好学习。二是缺乏这种有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弥补留守学生因亲情缺失的心理缺陷。

5、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由于留守学生的困扰,让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心力憔悴。学校难免每天或每周都要出现一些学生上网打游戏,偷东西,住校生生病等诸多现象。仅2007年秋,就出现学生在商店、居民家中偷钱的事例两起,且金额高达上千元。留守住校学生生病也常常困扰着老师,仅2007秋有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周之内,竟有九次出入医院接送生病的学生(八次镇卫生院,一次市医院)。老师经常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无疑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无疑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对策 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近几年来,计划生育大显成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年减少,每年减少约120人。教育服务的供给远远大于教育服务的要求。同时,在实施“两免一补”和不准收取择校费后,学生择校的自主性增强,致使很多农村偏远山区学校生源锐减,无法达到经济规模,办学成本间接增加。为此,可以考虑“集中办学、寄宿管理”对策。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及设施设备,实现规模经济,缓解学校人力、师资、经费短缺等问题。具体方案为:

集中办学,寄宿管理。按规模经济的要求,考虑学生离校实际距离的因素,将几个邻近村小合并成一所,或将全辅导区内集中中心校,并实行寄宿制。这样,可以改变以前多而分散的局面;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化建设的步伐。

减员增效。在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适当进行教师分流。通过竞争上岗和平时工作考核,将一批教学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调整到教学工作岗位上去;将一批教学水平低下、年龄较大、但又富有爱心、耐心的教师调整到留守学生(住校生)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既解决了师资不配套,降低了师生比,又优化了教育资源结构,使之管理与效益双赢。

建立亲情热线,弥补亲情缺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是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建立亲情热线。首先,在学校现有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留守学生开通热线电话,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将学校开通后的电话号码告诉监护人,让远在他乡的打工父母随时都有与子女通话问候的机会。学校应保证每生每月至少有一次通话的时间和机会。其次,当学生想念家长时或学校老师有事通知家长时,严格按信息产业部的收费标准收费,坚决不准多收。同时,学校还可以从预算内经费中贴补一部分。这样,既满足了留守学生的需要,填补了老师既当爹又当妈的空白,也为留守学生因亲情的缺陷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建立准确的留守学生台帐。每个班主任都要建立本班留守学生台帐,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总台帐。做到有事主动与家长沟通,共谋留守学生的教育。从而减轻教师本身工作的压力,建立起和谐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加快教育的投入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留守学生的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的教育虽然不是什么新问题了。但是,留守学生这方面的教育、管理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基本上还是一个盲区,在探索教育中还是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呼吁:上级教育主管与研究部门,加快这方面的投入。一是注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培训。让广大在职教师分期分批地接受这方面的培训,促成其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好是免费的)。

聘请专家到学校办讲座,督促监护人对留守学生起到监护作用

调查发现:随着年轻一代的外出务工,留下的80℅以上的全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召开家长会可以看出)。这个人群中,大多文化层次低下,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改革以来的新的政策缺乏认识。担当其监护人只能管好留守学生的吃和穿,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法律知识等无法管理、教育。所以,学校可以考虑聘请法律专家到学校讲学或办家长(监护人)培训班,让监护人知道自己的责任,增强一些法律意识。也可以让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每期到学校给家长(监护人)、学生办法制专题讲座,从而让家长(监护人)克服:学生到了学校,所有的事情都是学校的事情的想法。从而从根本上督促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增强。

关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意见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02-20 16:38:52 安徽教育网

教基〔2002〕038号 各市、县教育局(教委):

近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小学管理规程》和《安徽省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办法》,切实加强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省小学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取消小学升学考试以后,部分地方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指导、检查、督促不力;少数学校教学管理松弛,教学秩序不正常,随意性很大;一些教师没有危机感,缺乏竞争意识,敬业精神较差,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我厅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的要求,结合今年全省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精神,现就加强全省农村小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教育资源,妨碍全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育质量,影响“普九”的巩固和提高。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初中、高中阶段教育,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小学一定要提高认识,克服因教育投入不足而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各地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认真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健全培训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信息技术、外语、艺术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训力度。要深入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制订达标标准,定期考核,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为薄弱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各市要组织辖区内城市学校教师支援当地农村薄弱学校,通过教师交流挂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坛新星”的示范作用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小学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各地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缺编的农村小学要及时补充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公开考试考核,在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具有小学教师资格、适合从教的人员中聘任。加大农村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伐,切实做到以岗定员、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加强对农村小学校长的培训、选用和管理。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农村小学校长队伍。要逐步建立农村小学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不能把那些没有教师资格,不懂教育的人员分流到教师队伍和校长岗位上来。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农村小学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例为依据,按照《安徽省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一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村小、中心小学校长离校要向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请假;学校不得随意调课、停课和放假,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停课或放假,要按有关规定报批。二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和师生考勤制度。小学要确保教师上班时间不少于8小时,中高年级学生在校时间达到6小时,低年级不少于5个半小时。要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禁止提前放学。对教师的考勤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做到上班点名、有记录、有检查。三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工作。四要健全听课制度,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年级组、学科组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一般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次听课有记录、有评议。五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的检查、评比、交流制度。各学科组每学期有教研、教改课题,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有读书笔记),写一份教研、教改总结。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农村小学要建立与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教学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不得随意占用其他课程的课时,不得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新课。课后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减少考试次数,严格控制作业量。课后作业内容要精选,难度要适度,数量要适当。提倡布置创造性、自主性、活动性作业,不得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要减少抄写性的作业,除课后练习有明确要求和少数确有必要抄写的课文段落外,一般不要布置学生抄写课文。提倡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分散抄写生字词,一次抄写生字原则上不要超过4—5遍,生词不要超过2遍。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量,开拓知识面,多读书,读好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为语文、数学。内容主要为各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监测主要考查学生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评分办法,取消百分制。乡镇中心小学、部分村小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监测,乡镇以下农村小学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监测,结果上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日常监测与集中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日常监测面向所有年级,由各级教研员和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利用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间或专门到学校监测教学质量;集中监测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每学年一次,时间不宜与期末考试同时进行,集中监测只针对非毕业年级,毕业年级的教学质量可将毕业考试情况作为分析依据,提倡学校自主进行毕业考试。二是坚持随机抽取、部分监测的原则。每次只监测部分学校、部分年级、部分学科、部分学生,具体由各级教研部门组织实施。三是综合性原则。即教学质量监测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不仅要用试卷测试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教师教学质量,也要用问卷调查、听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监测。既可以事先部署,也可以采取即兴、即时、即地的评价方法,加强监测力度。开展教学质量监测的目的是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教学质量监测时,应防止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按学生考试成绩公布名次。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是辖区内小学教学质量的责任人,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每学期开展对各乡镇教学管理工作的抽查或考评。加强乡镇中心学校对所负责的辖区内农村小学的管理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中心学校负责管理全乡(镇)小学教育教学业务,具体组织全乡(镇)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监测、考核等。中心学校要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全乡性的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完善乡镇中心学校对所负责的辖区内农村小学的月查制度,检查结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人和被检查人的签名。各乡镇每学期的月查记录要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作为县级对乡镇教学管理工作和中心学校校长考核的一项内容。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是全乡(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工作时间、地点和精力主要放在村小,要不断加强对村小教学业务的指导,发挥中心小学的示范作用,每月至少深入村小检查、指导工作5次以上。农村小学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小学校长聘用和考核要实行教学管理“一票否决制”,凡是所负责的辖区或学校教学管理有严重滑坡的,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申报高一级职称,不能参加评优;对所负责的辖区或学校长期教学管理混乱、校长教师不负责任、教学质量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予解聘。

各市教育部门要将教学质量监测作为义务教育的常规工作,每年及时布置,并于每年8月底前将上一学年本地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情况统计表、监测报告、经验与建议上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省教研室,省教育厅将在《安徽基础教育》通报各地教学质量监测情况。省教育厅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展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召开现场会。各地要设立教学质量管理奖,对加强农村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教研部门要做好教研、教学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测的具体组织工作。日常监测列为各级教研员的常规工作,作为工作定量的一部分,在考核时考查。

学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教育永远是一个带着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体,如果你不能正视教育的问题,而一味的回避或者是遮掩,更或者是浮夸——也就是说,大家不说实话。教育将停滞,或者是退步。今天,我们大家坐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面镜子,希望我们都能真诚的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教育的“冠”。当我们从这里走出去,我们所有人都是全体教师的镜子,让我们的教师都看着我们来“正”自己教育行为的“冠”,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工作了20年,针对教学管理我想谈谈如下几点:

一、师资队伍严重失衡

在小学的实际情况是偏重语数学科的教师极多,其它学科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极少,这样课程改革怎能得到落实,学生的素质怎能得到提高呢?再说,小学的教职工中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占有相当的比例,上不了讲台的人员较多,学校教职工满编或超编,但在实际的分工分课中却感到教师极度匮乏。大家说实话,长期请病假的和不能胜任教学的,和能勉强上讲台能任一门科任课的教师,有多少?真正能胜任从1——6年全学科教学的教师能有多少?英语、体育、美术等专业性教师能有几人?人事安排的时候,是最头痛时候,有的时候只好是“拿鸭子上架”而且还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相信你能行”。否则,人家要是“摔耙子”没人你就玩不转。每一个学期最怕的是老师病休或者误工,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请假就无人顶课,我们通常的办法就是同年组代课,几天还可以,如果时间一久家长不满意,代课教师喊累,真是坑了学生苦了老师。

另外,大家再看我们学校真正的“师”口专业教师有多少?我现在就是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系的本科毕业生(自考),我很清楚我是穿着大学本科的校服,而头脑里装的依旧是我师范的课本,这不是事实吗?现在,在学校你随便一划拉就是一把“本科”生,看我们的学历再提高师培工作做得多好!可是,我们安排人事的时候,看过他(她)的学历了吗?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就常常的问自己,我在初中是学俄语的,但是我的英语本科结业分是70分以上,真的是我“聪明绝顶”吗?

所以,表面上学校专任教师100多人,但实际是外强中空,有其名无其实,这是教育现状中最严重的问题。

建议:师培落实,训精兵培干将。

二、“亚”心理现象严重

一个短信是这样写的“咱这一行,整天干得比驴还累,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还晚,拿得比民工还少,听起来还相当好。”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成空”。他们急急忙忙地来校上完课,又急急忙忙地离开学生,离开学校。这样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吗?他们为何这样的匆忙呢? 原因一:

教师超负荷工作,导致自己的心理出现了“亚”健康状态。现在课时是每天7课时,而由于任课教师的问题和课时比重的问题,致使我们的语数教师要承担综合活动课、校本课、专题课,如果要是科任教师不够还要承担部分课程,如:地方、法制课等。大家可以计算出来承担了这些课程,授课、批改、备案等教学常规工作一股脑的压到了教师身上。同时,应付来自上级各个部门的检查要完成各种材料,说实话,有用的没有用的都得做,老师弄得是昏天黑地,教学工作中的1/3的时间要做无用功。不是反对什么检查,罗列的70多项的A、B等级,在座的各位真正是脚踏实地能完成多少呢?(希望我说完了,领导不要将我片面的言论政治化,我只是主观的臆断,现身说法提供发面的素材。)这是教师心理的亚健康。原因二:

作为考勤领导害怕听到电话的铃声,因为打电话请假不来校上课的教师太多,有的请一天,有的请二天,有的要请长假,不管你同不同意,他(她)是非请假不可的。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部分教师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更有甚者是个别教师不写教案,批改作业不认真不及时。用一句话,任务多课节多,没有时间完成,再或者就抱病拖延工作。这是教育的亚健康。一句话——职业倦怠。

出现上述情况,原因之一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并不彻底,教师处于迷惘之中。胜任教学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非教学人员轻松得不亦乐乎,没有一人下岗,有的教师索性请长假休息工资也不少分。原因之二是在自然经济社会中,高薪与低薪差别太大,造成心理不平衡。原因之三是绩效工资不实施,干多干少一个样。原因之四是部分教师无责任心,缺少职业道德。建议:解压减负,启动绩效工资。

三、分科比重不均衡

高考就是指挥棒,今年的高中会考刚刚结束,我也见识了这些未来学子对这些“非主流”学科的态度,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反观小学不是也在潜移默化吗!

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专题教育我们所配备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一位教师兼任几科呢?学校重视吗?学生重视吗?如果要是和语文、数学一样严格问卷,学生能得几分呢?不相信的话,就抽查任何一所学校进行随机问卷,看结果如何。

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学生喜欢,可是再看我们配备的有几个是专业教师呢?大家可以现在就报一下,看看我们全县的小学教师任这三门课程的有多少是真正科班毕业的专业人士?记得我刚刚接手业务副校长的时候,曾一度狠抓科任学科,考音乐教师的琴法,试唱、听音、乐理;美术老师的理论、绘画技巧„„遗憾的是,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从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或者是培训,换一句话说,能按出音符就不错了,还要求什么指法法啊!能勾出一副画就不错了,你还要求什么皴、擦、染、点啊!记得一次口琴课,我听完老师的口琴示范以后,我拿起口琴当场吹奏一首曲子,问她:你说我用了几种吹奏的技巧,老师哑然„„我无奈的说: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我们的老师回了一句:我也是业余的,我哑然了。是啊,我们的这些老师都是业余的,到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啊!再说体育,是学生最最喜欢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忽视,所以国家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低年体育课活动增加到四课时,可是要想落实现实吗?一个年组五个教学班级,每班每周四课时,一周一个年组是20课时的体育,要配备两位教师,六个年组那么要至少配备10位教师。

再说英语课,是现在学生家长关注的学科。英语现在已经列入了第三位,家长重视、学校重视、学生重视,可是英语的专业教师并不多,进修学校在英语培训上力度很大,我们也积极参加学习,上次请外教培训我就找到了王东光老师,请求让我们的所有老师都参加。但是,培训只能补点显眼的漏洞,要想彻底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才能让我们的老师成为专业教师,和初中、高中、大学接轨。老师不急慢慢的提高,可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时间,等不起啊!

本学期科学学科培训的时候,专家说将来科学这门学科会成为核心科目。反过来思考,我们的专家就已经把学科分成了“主流”还是“非主流”,三六九等了!高考是指挥棒将影响整个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是现实,也是事实。建议:广纳学士,平衡学科含金量。

四、教学研讨华而不实

一个学期各种研讨我们没有少上,可是真正解决教学问题的有多少,能不能一个学期我们针对一个问题来研讨呢?能不能通过一次研讨我们解决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呢?让我们的教师通过一次研讨,明确我该怎么去做呢?这就要求上级给我们“松绑”,让我们有一些自主,去掉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我觉得这次我校督导检查的时候,基础教育科的指导工作就很切合实际。

我只说一项:单周备课双周备课

我的理解是:每学期按照16周来计算,1、3、5„„单周的时候是集体备课,2、4、6„„双周的时候集体会课。可是现实吗?我们每天是7课时的教学任务,还要批改和备课和教学管理,周三还要例行例会,这个领导说点那个领导说一点,再传达点上级的文件,剩下的业务还有多少时间?如果说是年组研讨,也是不现实的,业务领导几位,能在研讨的时候做到面面到位吗?只能是这个年组看一眼,那个年组听一句,或者是这周在一年组会课,下周到二年参与备课„„不说了,单周备课双周会课到底落实多少大家心里有数。所以,基础教育的领导在检查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学期这样的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是不可能完整实现的,那么就应该抓住主题,把研讨落实,一个学期下来能真正的让教师有所收获,我们看的不是你记录了多少材料,而是看你们的工作能否是有实效,这话说的实在,我的评价——懂行。

还有领导示范课、观摩课、校本研讨课、科研研讨课、青蓝工程课„„等等,上一课时评一课时,老师把每学期的研讨课当成了证实自己实力和地位的课,(无论你怎么和老师说这是研讨,而不是评比更不是划分等级,但是这些话在现实的面前很是苍白无力)所以每个学期弄得老师是疲惫不堪,压力极大,耗时极大,所以老师恐惧上教研课,没有研讨的大氛围,每学期的各种教研活动,我都是感觉在老师的后腰上顶着一把枪。建议:稳扎稳打,做一样落实一样,去掉教学浮华。

五、业务领导任课脚踏两船

业务领导任课当班主任,可以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学动向,这我不否认。我们在座的领导以前都是教学一线的精兵,可以说我们各个是身经百战,现在我们被提升为了训练官或是军师,要求我们把自我和他人经验和能力总结出来都传承下去,而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补充,再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停滞,而是更加精干。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在8小时内要做两样工作,能不能?能,但是两样工作你都做实了吗?没有。我本学期任四年语文课,每天至少两节课,一般的情况都是三节课,外加教案书写,大小作文,课堂练习册,双基作业、写字作业批改,大小测试试卷等,一天剩下的教学管理时间还有多少呢?现在我们的老师还没有达到完全自主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境界,尚需我们督促和监管,可是我们的任课就给了老师一个放松自我的空隙,他们已经算准了你每天工作的时间,会在你无暇顾及到他(她)的时候,“偷懒”。同时,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常规检查,还有工作材料的计划撰写、实施、总结、归档装订。学年末那摆得小山一样的材料,都是我们超负荷工作成果。

我和我校领导总是开玩笑说:如果你学生成绩高了,那你肯定没有干好领导的工作;如果你领导工作受到了褒奖,那你学生成绩肯定第末。业务领导任课,就好像是脚踏两只船的人,不是船翻就是你落水。最终你不会有任何的成就。建议:树业要专工,鱼和熊掌不兼得。在教学管理中,光靠行政手段或情感手段进行管理是有限的,还需有启动绩效工作制度并绩效工资挂钩,打破教育“大锅饭”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以上,我所说的只是个人片面看教学管理中几点,工作中我不是消极的对待这些问题,而是积极工作柔和处理,缓化解决。同时这些问题,只是教学管理中小的瑕疵,我只是把这些看成一个个案,我们的教师工作的主流依旧是如火如荼,饱含热情的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最后声明一点,我所提及的是问题共性显现,不是我校工作曝光,如果在座领导和同仁曲线臆断,那就失去了这次座谈的意义。论素质教育下山村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者:郑时稳文章来源:凤凰茶田学区都桐小学发布时间:2007-1-6 阅读:1126 次

教学的整体过程包括小学教学,中学教学,中等专业教学及至高等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它们共同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外,小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呀呀学说者,其含义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外延,这就决定着小学教学的特殊性,而在整个社会中,由于受着分数定乾坤的影响,这种特殊性又往往被传统的应试教育遮掩得荡然无存。教师与学生简单地重复在认字与算术的框架中,为了一次次在考试中夺魁,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超压、加压,于是题海战术席卷校园,小学生书包日渐加重,直接影响是:学生日感力所不支,教师也一愁莫展,恨铁不成钢。在应试教育名亡实存似乎愈演愈烈的今天终有教育先师提出素质教育新理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无疑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的出台,无疑是一次对学生身心的大解放,其基本含义可理解为: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四种素质。三个层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四种素质:即: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它要求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尽可能平衡和谐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各有所好,各展其长。可以说,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应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死读书,拿高分,更多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功利追求上,大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出名天下知”的八股取士之嫌。学生在考场中见分晓,分数成了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新时代的“封建举人”、“封建状元”闪亮登台。试问,一个文化成绩再高的人,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必要的能力素质与身体素质,这种人,于社会又何用呢?而素质教育正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由此,素质教育具有应是教育不可比拟的优点,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是不是显示了其不可逆转的生命力,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遗憾的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免不了遭来厄运。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在山村小学教学中难以进入课堂,所遇阻力是方方面面的,概括起来,存在如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僵化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倚懒性;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以往的教学活动,大多以教师“讲”为主,字,词,句,乘法口诀,运算规 等,教师为讲“深”讲“透”,在台上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地灌;而学生则伸着一只张开五指的巴掌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投入,学生却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这种教学法完全违背了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教学过程应该围绕着学生来组织进行,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来组织进行。教师在解决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三个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特别是山村小学的教学仍在相当程度上重复着应试教育的覆辙,一味地要求学生背呀!记呀!教师在授课中,围绕着一个个浅易的问题,也总是大讲特讲,生怕漏了一粒芝麻,学生则是简单地机械记忆,其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很少,他们也世故地认为:谁的考试分数高,谁就是班上的偶像,学生成了马戏团的“猴王”,这一切,完全悖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求异思维,愉快教学的规律,扼杀了小学生好奇,好创造的天性,把本身应该富有生动活泼,甚至还需丰富情感参与的小学教育,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育质量观的单一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机关团体,个人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总是存在着一条方方正正的框架,那是一条极循规蹈矩的标准:你是教师,你有着突出的育人业绩,那么,你的成绩在哪里,你的学生在学区取得什么成绩,县里、省、全国竞赛中,又有谁取得了骄人之喜?仿佛这一切就是教师的护身符,晋升的开路牌。尽管教育界三番五次提出:小学低年级取消各类考试,高年级只举行终考,取消会考制,学生看似减负了,但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老师呢?于是,禁令也只能是学校饭后的闲语,考试之风仍照常刮起。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面对这方面的评估制度,山村教师有口无言,再加上声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教师的奇缺,课表上有的这类课,也自然地成为教师教授语、数的时间,无形的压力迫使着教师时时不忘“抽打”掉队的学生。学生可以丢掉一切爱好,兴趣、天性,唯独不能放弃课本。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一点成绩,以便在年终评优、评先进,挖空心思作弊。公开向学生许诺等等。这里,我们无须去谴责这些教师,其言不由衷,无可奈何不言而喻;自身环境(偏僻的乡村小学)的不理想,评估制度的残酷,是它们扭曲着人的心灵。你想靠近素质教育轨道,可在这个大环境下,你一个人挣扎,借用老舍《骆驼祥子》语“你一只小小的,让人拴住腿的蚂蚱,跳得再高,可总还是让人接着”。毫无疑问;走个人奋斗之路,棱角再锐利也会被磨平的,于是大家都闭着眼,为追求高简直要不择手段了。其间,自然就存在着一系列弊病:教学围绕各类考试的指挥棒转,相当普遍地带着急功近利倾向,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应试技能训练,教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成了应试研究。

前文谈到,小学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嗷嗷待哺的新生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纯粹来源于父母与教师的认定,自己毫无辨析力。你给他们什么,他们便拿什么,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份施舍,可在他们地骨子深处,好动,好奇,创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五彩的世界,过早的用固定的框架去牢牢地拴住他们,这恰恰是素质教育所摒弃的,所深恶痛绝的。凭心而论,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至少,在还没有一整套更新奇,更能体现学识水平与人才价值的标准的前提下,它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为此,现行的山村小学在教学上就可以放弃学生兴趣的培养,自然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教是为了考,考是教的前提,从根本上颠倒了二者主次关系。于是,一些教师就在猜题上下功夫,凭自己的臆测,觉得可能考的就教,不可能考的就不教;与学习有关的教,与升学无关的,如体育、美术、音乐等,就干脆不教......教师猜题押宝,用心良苦,但它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所造成的学生知识,能力的缺陷是不言而喻的。人的成长,以心理上讲也是有阶段性的,在基础教育的某个阶段,知识素养的见缺,有许多以后是难以补上的。叶圣陶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批评过这种应试教育,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重新出现,是很不正常的。

另外,素质教育主张教材体现着如下主题:知识与兴趣、社会与文化,但实际上,现行教材与素质教育不太相适应,总是或多或少的刻着应试教育的烙印,淡化了素质教育的主题,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小学的宗旨,在这里,恕笔者不再加以赘述。毋庸置疑,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全新认识,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在此,不妨分别援引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和伟大领袖毛泽东语呐喊两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合集5篇)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茅渡小学 陈勇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

    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随着义务教育免费制度的推行,农村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得农村中学的管理面临许多新困难,如果所存在的问题......

    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

    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学管理部门需要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结构、课程管理、评价等的正常进行。教学管理不仅仅要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还......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课题研究报告 光山县中小学教研室课题组 执笔:刘 彦 2009年3月 摘要:近年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起步和发展阶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 廖丽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正逐步从城镇推向农村。2002年秋季,我所在的县—上杭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