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境与对策的论文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管理者要肩负更多的责任,面临更多的问题。学校的发展与管理者得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得联系,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领导水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务主任;管理艺术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新的基本教育革新不断全面推进与深化。学校是培育人才与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场所,学校管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学生将来的发展。新的时期对基本教育的小学管理者也指出了不同的目标,教务主任为学校的最好指引者,是保障学校各类工作能够平稳进行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发展与管理者得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得联系,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领导水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和教育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值得每一位小学管理者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1当前小学管理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观念陈旧,办学理念不清楚:
新教育改革针对小学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而部分管理者本身的教学观念比较保守,致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时代共进。办学理念是学校监管的根本性引导思想与灵魂,多数管理者未明确学校的办学观念,未从学校的具体教育条件、学生状况与师资水平出发考虑,而是环绕“分数”在执行,单方面的追寻升学率,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计量老师教学的标准,缺少人文关怀,这样常常引发学校监管工作事半功倍。
1.2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滞后:
新课改不但对管理者指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对老师指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老师在知识构成、思想形式和教学措施等方面建立自身的认知体系并有很好的创新精神。当前,教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心理:一是认为自己属于事业编制人员,工作积极与否都有属于自己的工资,不思进取;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标准,一些教师感觉自身存在差距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3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
因近几年党和国家针对教学的极度重视,提供大量资金。而部分小学管理者只经过创建校园环境与购买先进设施等增强物质文明创建,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创建。这样常常导致学校的教学环境好了,而学生的日常素质差了,舒适的办公楼创建起来,但优良的文化传统却没有了。
1.4民主意识淡薄,评估不合理:
一方面,学校的最高领导与教务主任是管理者,很多事务基本上都是校长定论,这就易导致管理者形成一种霸道的决策思想,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使得学校的工作氛围僵化,同时也打击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另一面,管理者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人与教务主任,学校监管的好坏、荣誉、责任均由管理者一人负责。这样常常致使教职工对学校监管工作的参与性较低。另外,部分学校出现教学评估不合理的情况,只重视教学效果忽略了教育流程的评估,违反了教学规律与方针。
2小学教务主任学校管理策略研究
2.1与时俱进,转变学校管理理念:
作为新形势下的小学管理者,不但为教育体制的重点实施人,而且是学校各种管治的总管理人。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根据形势按课改的实施要求,努力转变学校教学理念。自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转向以素质教学为核心的观念;从传统的以分数为主转化为训练、提升学生的根本素质与技能为核心。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与发展,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2.2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
老师是学校施行教育的主体,是教学系统的核心力量,老师的业务水准与整体素质很大水平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发展。新课标中,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在其知识储备的更新、思维形式、教学方式的多样以及创新精神的强化上有所突破,形成适合时代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再有,需要老师在知识构建方面突破传统只会解决学科内知识的限制,向跨学科及多学科领域整合与拓展。最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同时具备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能力,并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2.3以创新带动学校发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人才要求和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观念都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和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小学管理者要立足于学校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方法和教学思路方面进行创新,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敢于挑战传统,善于总结分析,教师和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创新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2.4合理的奖惩制度:
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合理的奖惩制度呢?笔者认为,学校应让教师了解学校的期望,如学校希望教师能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开拓创新、善于总结,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们在此“期望”的影响和鼓舞下认真工作,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实施奖惩制度时,学校规定把教师的教育效果纳入量化考核,对其动态评价很关注,且适时查看目标进展情况,和老师进行共同商讨研究、共同成长。
3结束语
学校管理者要立足于以学生为基础,朝着按基础教学的标准及课堂革新的指标的方向,不断进步,增长见识,全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及各方面能力,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师生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张召富.小学的管理艺术[J].华夏教师,2012(6):53.
[2]李险峰.浅析小学管理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8.
[3]黎建荣.浅谈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J].时代报告月刊,2011(8):82.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竹溪镇人大代表、竹溪镇中心小学校长/何行禄
摘自:《开县人大信息网》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研究解决失衡带来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认为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集》;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置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订阅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5000字以上,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
(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理想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
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二、周三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过程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管理内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算术法则”。
1、乘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乘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布置,B为检查,C为措施,D为管理效果。公式表明:学校管理的效果等于布置、检查、措施三项之积。换句话说,就管理效果而言,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学校管理的效果都是零。
2、加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加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工作准备,B为工作状态,C为总结反馈或反省思考,D为工作效果。公式表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准备、工作状态、总结反馈三项之和。在具体的工作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工作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上述“算术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整个学校过程管理的活动中,学校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学校的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
比如在备课、上课方面:学校一是建立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倡议教师自觉运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科、班级实际,搞好资源整合、重组和有效运用。三是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每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上第一轮,集体评课后,教研组再修改教案,换一人上第二轮,以次凸现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效。四是记好教后札记,积累教学经验。五是注重备课形式多样性的探索研究。
再比如在辅导学生方面: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制定学科补困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二是学校对学困生的辅导具体提出以下要求:(1)对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扮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2)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第三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茅渡小学 陈勇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研究解决失衡带来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认为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置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订阅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5000字以上,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
(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理想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优秀论文”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
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二、周三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过程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管理内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算术法则”。
1、乘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乘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布置,B为检查,C为措施,D为管理效果。公式表明:学校管理的效果等于布置、检查、措施三项之积。换句话说,就管理效果而言,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学校管理的效果都是零。
2、加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加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工作准备,B为工作状态,C为总结反馈或反省思考,D为工作效果。公式表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准备、工作状态、总结反馈三项之和。在具体的工作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工作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上述“算术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整个学校过程管理的活动中,学校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学校的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
比如在备课、上课方面:学校一是建立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倡议教师自觉运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科、班级实际,搞好资源整合、重组和有效运用。三是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每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上第一轮,集体评课后,教研组再修改教案,换一人上第二轮,以次凸现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效。四是记好教后札记,积累教学经验。五是注重备课形式多样性的探索研究。
再比如在辅导学生方面: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制定学科补困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二是学校对学困生的辅导具体提出以下要求:(1)对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扮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2)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划到组织和引导院系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僵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传统的经验都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制约,机制比较僵化,不灵活。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痕迹,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突出,和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速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在高校中分工管理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
(二)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总体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还有相当一批院校没有形成健全的、完善的科学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三)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滋生,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职业信念动摇、师德失范、责任感削弱,教师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在目前教师职业还比较清贫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有科研项目的稿科研,没有项目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社会兼职,到民办学校及社会培训中大量兼课,甚至有的人堂而皇之的在外面做起了生意,搞起了经营,教学成了副业,自然也就投入不足了。
(二)学校现行职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导向性影响。我国流行一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一个中心学校”,重点大学既以教学为中心,又以科研为中心,是“两个中心学校”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学校”。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以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少为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主要靠科研成果和论文。
(三)教学管理不到位。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和教学采取的的弹性方式管理,这些都是由高校工作的特点来决定的,在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那么在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样虽然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得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作业批改、实验指导等处于失控状态。加之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导机制不完善,教师上课如何,甚至是否空堂都无人过问。虽然多数高校也有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但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很难用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所以为评估而评估、重结果不重过程、有量的衡量而无质的把握便成了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一大特色。
三、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要积极探索建立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对于原来高度集中的权利进行重心下移,实行纵向权利结构的调整。要对高等院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就是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
(二)创新管理手段。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通过分析专业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不同,也要不相同,教学计划要有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可行性,提出的创新要求是科学定位、充分调查、系统优化、注重实效、严格实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同时为我们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指明了方向。
1.信息化管理。IT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总的来说,对IT技术的依托,根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狭义上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籍的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创新考核方式。要对高校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在高校中制定出教学考核的激励体制,对教师的机
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
四、结语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前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03).[2]梁海波.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研究[J].科学新报(教育科研),2010(06).[3]吴虹.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2).
第五篇:农村妇女参政困境与对策
小议农村妇女参政困境
建国60多年以来,新中国为妇女参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一)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选举法 》的第四条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三)1954年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六条又再次重申:“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尽管通过以上种种努力,中国目前的妇女参政状况仍然很不乐观。我们知道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提高妇女参政,我国妇女参政尽管绝对数有所上升,但在国际社会的排名却从1995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37位。这说明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进展速度缓慢。现实政治生活中妇女的参政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即使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实际的权利,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仍然是不平等。而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现状则更是令人担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有21%的无土地农村妇女,有占全国90%的妇女文盲,有近65.7%的低收入妇女群体。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总的来说,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妇女弱,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家庭暴力方面,2010年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已婚女性为 5.5%,而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占到7.8%。这个数字之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还有这么多的女性同胞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农村妇女愚,在农村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则更为的低,201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中西部农村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 年,比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分别低2.2 年和0.8年,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0.5年,中西部农村妇女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只占10%,远低于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也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有8699万文盲,文盲中73%是妇女;妇女文盲占妇女总数的24%左右,90%分布在农村。在农村,由于长期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关于男孩的受教育回报率高于女孩的观念的的深入人心,女孩的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孩。
农村妇女穷,在我国,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同样的,我国农村妇女的劳动报酬则相较而言更低。
而以上这些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弱、愚、穷构成当今农村妇女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农村穷、农民弱、农业真危险,我们就要说农村妇女更穷、更弱、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帮助她们,让她们能够走出这种困境!在农村,她们有繁重的家庭家务负担,她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制约,她们要面对尚不全面公平的选举机制,于是她们对于农村政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迷离的政治现象望而却步,她们选择回避政治倾轧和贪污腐败,她们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站出来竞选。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的是贯彻宣传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观念,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更要推动政府各部门积极参加到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活动中来,妇女参政没有政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尽管宪法上有保证每个妇女参政选举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国家的妇女参政程度和这个国家的政府支持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意识的培训,她们需要支持,她们更需要自信,而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我想应该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宣传支持她们,让她们能有自信站上竞选台,说出自己的竞选词。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了60余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状况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农村很穷,农民很苦,而农村妇女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人人生来平等,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种性别的努力或者政治垄断就可以的,人类的发展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推动。解决农村妇女的问题,保护好她们的这一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
—— 张朝娟
10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0070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