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

第一篇: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曾只是作为被改革的对象,在通过培训、指导、引领等关于改革知识、能力的认识更新之后,只剩下压力、疲惫与挫败感,教师面对一次次的改革也渐渐无动于衷。文章试图从改革的复杂性和渐进性理论入手,解读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教师改变的困境,进而提出四点反思,希望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论文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改变;困境;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人,教师改变(teacherchange)在今天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现象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改革的实施中,仅仅是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材料、教学策略以及学校的组织结构等并不能自行启动以求实现有效的改革,它们都必须通过参与并投人其中的人,即教育工作者,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教师来实现。若处于改革中的教师无动于衷,则学校教育系统中其他方面再多的变化最终也将无济于事。因此,教师改变成了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终极力量。

然而,纵观几次大的教育改革,不得不说,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从一种责任变成为一项负担。而教师们面对一次次的改革从一开始的热情和奉献,到后来的挫折和气愤,甚至导致对原本工作热情的减退。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社会、改革项目的管理者甚至于教师本人最初对改革怀有较高的期望,以及巨大的热情和承诺;另一方面,改革计划本身以及其后的实施却不得不使人们承认这种较高的期望是没有能力实现的。如此一来,轰轰烈烈的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张过度负担的处方,除了肯定希望的存在,别无他用。

一、关于教师改变的两种策略

综合分析近几十年来关于教师改变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教师改变主要有两种策略。

一种认为教师改变大多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策略,以外来政策计划的方式所推行。在这种策略下,教师被视为研究和实施工作中的接收者与消费者,其改变的过程被视为是线性的,而且是来自于教室外的一种新行为、想法或教学计划,而这些通常是始于某个理论或研究。改革的推动者制定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实施的改革,然后,教师被告知需要做出的改变。如果教师没有实施这些建议的改变计划,则被认为是对改革的抵制。

另一种策略则基于前者改革策略的失败,认为教师的改变是来自对信念与实践工作的深层反省,进而认为教师思想和观念的改变是改革的先导。这种改变途径依据这样的假设:教师信念和态度的改变将导致教师课堂行为和实践的改变,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改进。因此,在制定教师发展活动时,应该首先寄期望于唤起教师态度、信念和认知的改变,试图改变教师对教学信念或某一课程的态度,使之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项目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进而寻找机会将所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尝试性地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对于这种教师改变途径的认识隐含着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教师愿意作出改变吗?或者说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否容易?二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否必然会带来教师具体行为的改变?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恰恰与人们的期望相反,在教育改革中更多愿意扮演一种保守、迟钝和因循守旧的形象。尽管教师的改变与课程实施在理论上的联系相当紧密,然而当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出改变时,往往会受到来自教师的抵制。这种抵制可能是十分激进的,教师对改革表示出直接的断然拒绝;也可能是比较委婉的,教师以缺少时间、精力和设施推脱责任;更多情况则是表现为一种阳奉阴违式的消极抵抗,即教师表面上接受改革,但并不落实在行动中。可见,教师是不愿作出改变的。在长期的专业实践中,教师凭借着已被证明其效果的知识、技能和信念已经形成了自己熟悉的范围、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旦逾越这个区域,教师必然会感到困难和一定的风险,而改革正是意味着教师必然要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新局面,承担冒险的后果。由此可知,要教师作出改变,要改变教师的思想和观念绝非轻而易举,也非一毗而就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以教师态度和信念的转变为首的变革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至少不符合经验丰富教师在改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特征。事实上,作为以经验为重要活动依据的主体,他们信念和态度的显著性改变只有在学生学业成就的预期变化得到证实以后才会发生。也就是说,教师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对新理念、新方法实践效果的对比思考,如在运用新教学方法、使用新教材和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元素会被保存和重复,那些不起作用或未能带来有力成功证据的通常被摒除。同时,教师教学态度和信念的改变大部分源于课堂实践。如果教师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成功地帮助这些学生改善学习,他们的信念就很可能发生转变。因此,可以说学生学业成就的积极变化和改善通常是大多数教师态度和信念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之间往往会考虑更多因素,而绝非仅仅凭借新的教育理论的产生、教育专业的指导或培训机构的灌输可以带来的。

二、关于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

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在改革中的角色扮演、教师需要改变什么、如何进行改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避免风险的意识往往使人们习惯于对事情作出详细的规划,期待按部就班地进行,恨不得把一切都考虑在内,避免一切偶然因素的出现。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人们不去冒不确定的风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谈何期待重要意义的变革发生呢?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进行反省,不能从每一次的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则不仅会使改革收获甚微,而且会使一批一批的教师成为改革的试验者,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反思一:没有发展和扩大教师的道德目标

什么是道德的目标?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等人认为探索、知识、能力、关怀和社会公道等道德责任的含义较之课程和课堂的经验更为深刻,是深人到机构自身的道德环境的核心,构成教育的道德目标。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的目标更多的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目标,其含义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包括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投人和能为之做出的改变。

美国学者迈克尔·富兰在1991一1993年进行的一项对于师范生“为什么要当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提到理由最多的是“我想改变一下”,并援引了一段样本:

我希望像其他的优秀教师那样在教学上作出贡献,这将有助于使我们未来的社会变得更好。我关心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社会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没有任何其他的职业可以使人们有机会对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这样一种积极的影响。

我想使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变化。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够走进教室使一个孩子的生活发生变化……这样,我活着就有意义了。

尽管这是发生在美国师范院校的情况,但是,对于中国的师范毕业生而言,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与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这是一项多么神奇和神圣的使命啊!

可以认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热爱和奉献的精神被认为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目标。然而,这项基本的道德目标是否得到了不断的维持?是否在教师中得到了不停的强化和实现呢?笔者认为,前景不容乐观。未毕业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缺乏兴趣,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怨声载道,而老教师们则“明日复明日”,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重复着稳定的教学。在这种境况下,谁会对改革有兴趣呢?又有谁来进行改革呢?

道德目标的确定和实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探索自身能够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得更好一些,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采取行动来改进学校教育的条件、活动和成果,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教育改革进行的前提。

反思二:没有改善教师获得成功的条件

如何来衡量教育改革的成败,这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的突破?还是多少年后中国能否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笔者认为,正如教育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样,改革的成功也是一个以点带面的过程,只有作为个体的教师获得成功了,才能认为改革对一部分人产生影响了,从而才能赋予教育改革以真正的价值。

当教师们愿意投人到教育改革中来时,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教师团队应该如何为教师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支持和协助。对教师改变的支持主要是在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上的支持。正如上所述,教育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渐进性,教师开展改革实践的过程必定也是充满困惑、矛盾和思考的过程,既包含对于成功的探索,也包含对于失败的尝试。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应该以一种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并为其创造和改善改革的条件。

除此之外,教师获得成功的条件还包括协助,特别是指在教师之间创建一种协作的精神和氛围。改革是一种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得到来自同行的肯定、质疑,甚至于是否定,当然,其前提是基于共同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协作的环境还可以为教师分担改革的压力。对于教师而言,改革是一项冒险,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协作的组织可以为其减缓压力,使教师获得一种支持,从而感到有勇气去承担改革的风险,做一些也许他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认识到无论会成功或失败,都能够和同事们共同承担。

反思三:没有让教师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但是在课程与教学的历史中,教师一直缺少被认真地研究与看待,而常常被视为完成改革计划的一个工具,在改革中扮演某种已经规划好的角色,一种作为国家、知识分子、教育改革专家的传声筒的角色。

从以往的多次教育改革来看,教育和改革的专家们往往很少谈论课堂中教育改革的实施。其原因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中,教育专家只要负责改革计划的设计和制定,而教师的任务才是课程的实施。教师无权、也无需参与到改革的上层运作,因为教师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最底层。同样,教师也无需了解改革当中可能潜藏的危机,因为他们只需要负责执行改革的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只是改革的执行者,而决非改革的真正参与者。此种情形,会使教育改革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教师必须面对改革所产生的压力,而无从化解。从改革的动力源上划分,教育改革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内源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学校内部特别是教师群体;另一种是外生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从几次大的教育改革来看,我国的改革多倾向于后者,即外生型的教育改革。此类型的教育改革倾向于把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强加给教师。当教师无法对改革产生理解和认同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主观评估,促使教育改革转变为教师的压力。

其次,使教育改革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今后更好发展的可能性,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莫过于教师。当教师无法真正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时,其对于改革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不愿为改革而做出自身的改变;更糟糕的还会曲解了改革的真正意图,使改革走向失败。

让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真正参与者,一方面需要我们改变对于教师的传统认识,从而在进行改革方案时提升教师的价值,让教师参与方案的制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就改革的内涵与本质对教师做出明确、清晰的解释,获取教师的认可,从而能够做好改革的准备。

反思四:没有让教师体验到个人改革的能量

当前的教育改革旨在彻底改变沿袭已久的教学文化,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但如此远大的改革理想,对于从事前线工作的教师来说,的确显得有些遥远,因为他们真正关心的就是怎样把学生教好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然而,他们却未意识到在这当中也蕴含着改革的能量。

教师往往对于自身在教育改革中所能发挥的能量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走进课堂,就可以发现教师其实无时不在改革,他们重组课堂,开展不同的活动,试用不一样的课本,改变课程主题的次序,尝试不同的沟通技巧等;他们会根据课堂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会根据家长的不同要求做出必要的回应,会根据学校管理层制定的相关政策而调整课堂活动,他们也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新活动以期帮助学生更加投人学习。但很多教师对这些活动往往不以为然,认为至多只是一种变化,而很难同教育改革相联系。其实改革并没有太多的宏伟目标需要实现,尤其是对课堂实践中的教师而言,改革体现在细处。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改变、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有一定高度的认识和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个人的改革与大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相适应、相补充。

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发挥个人改革的能量,因为改革是不可能由正式的领导人自己来制定的。换句话说,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个人和集体进行能力的探索,不然我们的改革将无从着落。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发挥个人改革的能量,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需要负责任的也是学生,在如此复杂和动态的改革过程中,不能够把责任推给别人,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育专家。

三、结语

有鉴于上述反思,面对正紧锣密鼓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改革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除了将教师作为被改革的对象,要求他们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作出改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之外,我们更需要将教师看作是改革的力量,甚至于就是改革者本身。然而,这一过程决非仅靠教师、学校的力量可以完全得到解决的。一方面,需要对作为政府智囊团或大学教授的那些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重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长远的策略,师范院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后备军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培养师范生的道德目标责无旁贷。

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项目,归根结底,改革的成效要在学校、课堂层面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得到检验。对此,教师的责任和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我们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力军的力量,就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否则,任何试图改变教学实践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第二篇:教育改革与感想论文

教育改革与感想论文

(姓名:刘平班级: 09222班学号:13号)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凹显出了它重要的一面,就从我国现在教育的发展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教育公平问题突出;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扩招争议等。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感想

引言: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进步,抓好教育的质量,重视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研究制定一个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重要性

1、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美、日、俄等国家也把本国的教育问题放在了首要问题,要发展经济的前提是要有人才。但是从我国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教育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家的竞争力,制定《规划纲要》成为了教育上的迫切需要。

2、需要。

进入2010年第二季度后,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出现回落趋势。4月份我国出口销售继续上升,但增速已从3月份的接近历史最高记录放缓至2009年七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PMI指数已经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显示经济增速出现减缓迹象,预示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季度强势冲高之后出现平稳回调。又随着四月到五月份长达184天世博会的召开,在一定方面预示着我国对人才需求的迫切,加深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

3、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制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

一个东西要想发展与创新,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要靠一个纲领的指导,此时研究制定《规划纲要》似乎就是教育自身改革创新一个迫切的需要。

4、制定《规划纲要》是顺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人民把孩子送入学校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到很多东西,能够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而且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此时为教育制定一个专门的纲要就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一个行为准则,它也是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

二、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

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优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1、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应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工作上也如此。

2、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教育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实质上也是把国家的进步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3、4、5、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我国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优点

1、全民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随着国家和公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

越高,教师和教育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教师福利待遇比起以往也有了提高。

2、素质教育迈开步伐

社会对多素质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只是光懂得书本上的知识,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多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多,前几年提出的“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国家对素质教育上的改革。另外,随着家长自身思想意识觉悟的提高,对自己孩子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很重视,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报各种兴趣班。

3、实行义务教育“免费”

为了让我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而且上得起学,国家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并且还给予贫困学生一定补助的政策,给了每一个学生实质性的帮助,又特别是给山区等边远地区的孩子带去了福音。

4、高等教育的成就

现在我国高校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基本上都有加名额,扩招的实行,让很多学生圆了自己大学梦。另外,无论是名牌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方面的教育也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比上中学时的教育,高校多了很多空间供学生自己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大学是青年一代踏入社会的跳板,在这里也为很多同学踏入社会做好了一个心理准备。

四、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我国的教育,无论是普通中小学校还是高校都存在教育公平问题,政府官员、企业高干等有权、钱、势家庭的孩子,交上“则校费”就能够上理想的学校。而贫困家庭孩子则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发光,在以后的就业问题上,前者家庭的孩子凭借关系似乎也可以有好的工作,而后者家庭的孩子即使有很好的能力,都有可能被好工作栏在门外。

2、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扩大了教育的产业属性

我国还存在很多民办高校,不少“企业家”也想在教育这块宝地上分一杯

羹,于是很多跟风的后者也就出现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产业化了。

3、高等教育合并、扩招存在争议

一些地方的政府为了自己的地方能够有一个很有名的高校,于是牺牲一些好的大学,把它们都合并在一起,这样就有很多好学校被世人所遗忘,另外高校的扩招虽然让很多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但由于人数的增加,很多招进来的学生还有很多地方有所改进,对人才质量的重视,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话题。另外,由于扩招,在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社会失业问题空前突出,大学生就业率也随之不断下滑。

4、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在当前高校的教育形式下,很多学生似乎都在应付最后的那一次期末考试,所以平时上课就很多睡觉,或者干脆不来上课的学生,学校和老师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的出现,积极采取一些措施。

五、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建议

1、高校可以多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比如说建立一个专门的舞蹈室,可供

爱跳舞的同学在有空的时候练习。另外,我觉得高校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声乐室,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弹奏古筝、吉他、钢琴等。

2、高校也可以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专科学校和工科学校的学生来说就很重要,每一个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建立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实验的专业地方,这里可以免费为学生提高一些实验器材。

3、我觉得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可以多费一点心,多联系一些企业给

毕业的同学参考,只有就业率高了才可以取得同学们对学校的信任也会提高以后同学选择此学校的概率。

六、结后语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要使教育的发展则需要进行好的改革,上面的很多都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望老师批评纠正。

第三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欠缺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现阶段进行的教师培训注重知识方面, 忽视了对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班级编制不合理。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在美国,中小学每个课堂的人数是我国的一半,而且他们的很多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在我国,教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很难控制课堂,这样,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精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反映,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时候都感觉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教学。

第三,教学过程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确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育改革精神领会不透彻,教学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 有的教师注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简单问答频繁,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内学生以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互动, 却很难与课堂知识密切联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必要的讲授和板书却被取代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只是行为的参与而非思维的参与,是氛围上的活跃而非学习上的探究,并未真正落实教材中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教育不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还有其政治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基础教育改革不仅涉及科学上的问题,也涉及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基础教育改革中充满着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针对前面提出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改变当前教师的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要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改变培训授课的方式,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培训,让教师首先自己学会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教师通过亲身实践透彻地理解新课程中这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在新课程中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否则,他们自己都不能把握好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来教学生?相应地,教师培训课堂的学员人数也要加以限制,尽量不要设置超过一百人的大课堂,保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学习和参与。

第二,增加并落实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学活动和每堂课的教学效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既有成绩有又效率。我国现阶段的大班教学很难照应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也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另外, 很多学校在进行理科教学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无法保证,几十个学生一起涌到实验室以后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实验资源,这样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大班的小班化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国家要增大教育投资力度,切实将资金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完善实验资源和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有效实施。

第三,从实质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通过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生动多样,设计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和表演等等。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从实质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有耐心,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的处理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减少失误,让基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和完善,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外国语学院 07级英语师范1班

孙秋实 07301099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水平低

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初级职称教师多,中、高级职称教师少,学历层次偏低。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课教师,缺乏由行业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较低。

1.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差距大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偏低,而且,目前好多高职院校对“双师型”只是停留在有“双证”的层面上,多数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存在明显差距。

1.3科研整体水平偏低,含金量不高

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科研资源有限,科研人才缺乏,没有专业的科研人才带头搞科研。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因此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如何搞科研无从下手。很多教师平时教学任务比较重,无暇顾及科研,到了该晋升职称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写几篇文章发表,造成文章质量偏低,含金量不高。

1.4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不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从而导致招生数量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1.5校企合作不完善,实践教学成效低

高职院校和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书本上学到的好多知识在企业早已经不用,造成了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好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配套设施缺乏等给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很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二、解决的对策

2.1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高职院校要给中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并实行“一带一”的“导师负责制”,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使中青年教师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和提高。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改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是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要拓宽“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把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优化专职教师队伍结构。三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双师”素质。

2.3更新观念,树立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团队

建设,提高科研整体水平高职院校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在培训环节上,要“走出去、请进来”,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目前,普遍认为科研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2]。高职院校应该上上下下动员起来,树立科研强校的理念,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实施“教科研一体化”工程,共同把科研工作做好,形成人人爱科研,个个作科研的良好氛围,提高科研整体水平。

2.4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贴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职业岗位、职业群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设置专业。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要面向社会、面向地区、面向基层设置专业,坚持“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5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使学校所学及时用到工作实际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企业接受师生实践实习基地,发挥企业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步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工厂或企业的形式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更直观的认识,现在训练的就是将来工作中要做的,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加大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注重师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整体水平;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为目标,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促发展,在创新中抓机遇,在务实中做跨越,使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当代教育有别于古代教育,当代教育拥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横亘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训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方式,希望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某种技能,在专一领域有所发展,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性工人。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问题。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主题,通过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个人情况、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职业教育的方式等诸多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校企合作

一、概况

教育工作是一项没有定数的工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拥有不同的方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研究中提及的方法并非绝对。但本着对教育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走近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相信能够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招生门槛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

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虽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从行业需求角度而言,职业教育中的经验技术大于理论知识,学生毕业后即可参与专业技术工种的工作。在这类学校招生之初,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并不高,于是这类学校中的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平均值远远小于普通学校,课堂中也易于出现多样的不良行为,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课堂学习效率低。

(二)不当的课堂管理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管理失范的教师在课堂上缺乏适当的管理,也是诱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学校课堂教学问题由来已久,学校在加强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对教师课堂管理方式进行培训。纵观近些年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大多关注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课堂的管理,或者有心管理,却无从下手,管理后效果甚微或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心理和社会因素引发课堂不良行为

在我们对比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课堂表现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发现:在职业教育课堂上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和频率远远高于普通学校的课堂。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也明确表示他们在教学过程力不从心的程度远远大于普通学校的教师。通常职业教育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成果缺乏自信和较高的期盼值。职业教育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学生本身或者教师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和学生心理因素造成的。教师的本意是友善的,希望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成长,但是学生却错误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师生之间存在交流的误区,在理解过程中产生不一致的地方,而这些不一致会被不断放大,最后变成师生之间的矛盾。

(四)无目的学习使中职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人生就像赛跑,终点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始终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失去目标,也就等同于失去前进的方向,成为盲目在海中漂流的小舟,努力与否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很多职业学校学生抱着混过一日算一日的心态,整日游手好闲,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社会对这一类学校学生的尊重感和就业期望值普遍偏低,这也促使他们认为学习无用、放弃学习。过往一些学生毕业后不理想的工作环境,也会促使仍未毕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希望,在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无用论的观念。

三、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学习课堂管理知识当外界对职业教育存在异议的时候,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形象。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中的践行者和完善者,其专业能力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借着互动的机会,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所适用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对课堂不良行为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不定期地与学生讨论学习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识。

(二)加强校企合作

合作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态势。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不是很长,它是古代传统的师父收徒弟、口传心授的升级版和学校系统教育版。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学校可以与该行业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将学校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尽早地融入实际操作中。这种实习可以每一学期都设置,时间不用很长,但是要与这一阶段的课程相适应。在阶段性的实习结束后,学生又可以带着实习中的经验和问题回到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就问题进行讨论和再学习。这种反复的教育方式,相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效率。同行业的校企合作,对学校和企业是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学校可以借用企业的产业培养和训练学生,将文字知识转化为技能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用学校的资源研发新的技术,对原有技术进行升级,在吸收职业学校优质毕业生的同时,也能够把企业员工送入学校进行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总结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从教师、学生、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相信能够帮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恒敏.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2]陈战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

下载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政策研究中公共性困境论文

    摘 要:[HJ*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

    反思篇 问题与困境

    问题与困境 如前所述。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一派蓬勃景象,前景可期。然而,决不能被此冲昏头脑。应该看到,作为一牛尚处在较为幼稚阶段的新兴产业,加之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境与对策的论文5篇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管理者要肩负更多的责任,面临更多的问题。学校的发展与管理者得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得......

    教师教育改革理念探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改革 理念论文摘要: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艰难的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教育改革,其次要用......

    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

    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展示及其成长范式解读有感 尹集联校 李宾 2008年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一个名师......

    农村留守人员的困境与反思

    农村留守人员的困境与反思 ——对子长县村庄留守群体的考察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话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产生的农村留守人员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个庞大的人......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大全五篇]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以教师专业化为视点分析了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教师教育未来走向的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