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随着义务教育免费制度的推行,农村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得农村中学的管理面临许多新困难,如果所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招生秩序混乱,留在乡村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在广大农村,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的极度悬殊,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得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良教育,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很多城市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和经济实力,纷纷前往农村学校,采取各种手段争抢农村优秀生源,在农村中学大部分的尖子生、特长生都被城市学校挖走了,形成了城市学校拥挤不堪,农村学校门可罗雀的强烈反差,广大农村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综合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品质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纪律意识差,行为表现不良,情绪波动大等多方面。这样就给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中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有的乡镇中学数学、物理、化学、英语都没有专科教师,这就给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干瞪眼”。
3.许多家长不能支持学校改革,教师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
广大农村由于交通闭塞、地理分散、信息传递不畅、社会服务不周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较高要求了解不多,因此产生了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同时大量留守学生的产生也让学校教育遇到诸多难题;而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常奇缺,形成了当前整个农民群体素质低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恶性循环局面长期难以扭转。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老师没有信心,不积极改革,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是老一套,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各级对农村学校老师的评价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应试教育思想深蒂固地束缚着农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家庭和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从而极端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实践中教师花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整体效果极差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方面,学生也被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到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和应付永无休止的测验考试中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考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格局,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5.学校学生逐年减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促使其人格发展走向极端,大多数留守儿童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现阶段的留守儿童,综合素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早地离开父母,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过于溺爱的祖辈没有及时对他们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二是父母本身的原因----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但他们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三是由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成绩越来越差,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追求,对学习自然就失去了兴趣。这些孩子们在同一年龄阶段,走进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接受同一教师的授课,几年以后,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却出现了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在于学校教育的问题,更重要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劣。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取消重点校,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政府必须积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治理,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比城镇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同时,要鼓励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应该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取消重点学校,让教师流动吐故纳新,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国家应该将农村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别,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监督各级地方财政及时兑现广大农村教师的津补贴和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否则,大多数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贫困群体,因为他们的实际收入远远比不上当地公务员的水平,甚至比不上当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可以针对农村教师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客观现实,建议政府设立农村教师住房补助基金,帮助农村教师解决住房困难、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键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管理方面,要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采取先培养部分业务骨干,带动其他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政府要号召全社会关心农村教育,尊重乡村教师,理解乡村教师的困难处境,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在表彰先进、职称投放等方面都要向农村学校倾斜。
3.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布局要科学规划,经费要实行项目经费预算,否则,会给农村学校增加附加债务。要将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员、服务员、心理咨询员列为学校工作人员的正常编制,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不然学校自己没有办法给他们发报酬。要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管理提供规范要求。让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有“在家一样”的感受,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良好的环境,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内动力。
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帮助教师业务进修,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现代化的实现不依靠政府的主投资渠道,单纯依靠农村学校自身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政府应该统一规划,根据农村中学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尽一切努力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提高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让农村中学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农村中学则主动创造条件,狠抓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力争做到人人能够操作多媒体、个个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应该充分发挥县教科室、学校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开展深入广泛的小规模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农村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国的教育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兴旺发达,中国的义务教育就不可能是人们满意的教育。关注农村学校的困难,帮助农村学校解决教学管理的困难,是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期望,应该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第二篇: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学管理部门需要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结构、课程管理、评价等的正常进行。教学管理不仅仅要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本文从现代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给出中学教学管理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
各个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而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在教学管理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校有关的一切教务人员和学生都可以充当教学管理者的角色,只有这些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部分中学都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教师的言行,同时制定很多校规,规定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在这些规范框架下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完成,而另一方面,却压抑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典型的叛逆时期,对于压抑他们的规章制度,有着天生的反叛的精神,如果处理不好,教学管理不恰当,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行为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这不禁使教育工作者要自问:教学管理真的是越严越好,越严越有效果吗?有些学校要求教师提前几周时间备课,每周做一次教学效果测验,并且将测验结果公布于众,进行平行班评比,要求教师书写测试后的总结报告,要求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时刻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有事找学生家长沟通。这些制度多且严地规范了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日常的教学及管理,限制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某些制度陈旧,制定的时间较久远,没有跟上时代与学校的发展,常规的教学管理力度不够,造成教师疲于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自身所长得不到发挥。还有的学校由于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不足,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限制。在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下,教学管理也跟不上,管理水平较差。另外,某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足,亦或是校园设施陈旧或者遭到破坏,没有一个属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和谐的校园
文化,校园人际关系不完善,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良,给教学管理造成障碍。
二、解决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明确管理中的各部分职责
对教学起到直接管理职责的校长与各部主任,务必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负责教学工作检查的校长,就要明确教学理论,了解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能对教师提出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协助管理教学的教务主任,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有效组织听课、教学检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教研组领导应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管理教师的教研活动;年级组长负责督促学生的学习,有计划地管理学生,帮助教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的细节管理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细节的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应该是为此而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要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在原来只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对稍差些的学生则应该补其知识,教其方法,增其信心,让这样的学生在学会知识的条件下,增加学好知识的信心。
3.教学管理工作分主次,抓重点
既然是教学管理,就要深入到教师课堂,对教师课堂进行常规管理。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作业的批改情况、以及是否迟到、早退等等一系列有关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进行领导随时听课,随堂给出教学改进方案建议,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讲课、教学反思,同时还会写教学后记。这些是每一个教学日常做到工作,可是,怎样的备课是好的备课教案,怎样讲课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听明白,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教学后记都该记些什么?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一份足以引起学生兴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在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堂反映基础上,及时反思自己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漏洞,及时给出改进措施,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在下次课前或自习课上讲解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课程的进度。我们提倡备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但是反对应付了事,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5.领导带头进行监督、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学校的各级主任、校长,他们随时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在检查监督他们的同时,还要注意领导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检查教师的业务时,务必先对领导等人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公布于全校教师面前,不搞特殊化,做到判断与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
6.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也应该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最直接的反应即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充实和完善。积极研究教学管理制度中有哪些不完整、不适宜的陈旧制度,及时作出删减与调整;坚持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学管理中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积极钻研与创新,努力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的选课、成绩的发布等在网上查询,实现教学信息共享,资源综合利用,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7.建设具有学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的良好风气,校园文化的和谐有利于教学管理。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建立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教与学相互促进;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公布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学习、教学模范,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粘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正确引导其思想意识的发展,使其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科学的管理方式,把一切教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检查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运用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以科学、有序的方式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创造出高质量的教学,全面对教学进行管理。
结束语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全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不断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以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的四块“试金石”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堂学习形式革命和学习机制创新的标志,普遍受到大家的关注。在我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新版)一书中有多篇文章进行过探讨。诸如《合作,通向天堂的绿卡》《合作新说12点》等。但是,近期到学校进行新课堂调研,发现问题最多的还是小组合作。判断是否有真的合作产生,四块“试金石”请大家不妨一试:一看是不是全员参与,二看有没有帮扶落实,三看是不是“我们”的成果,四看有没有团队激励。试金石之一:全员参与。全员参与的实现形式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强化“独学”反馈,二是确保“对学”的落实。“独学”的不充分,“独学”反馈的缺失,“对学”环节的忽视,都是导致参与率流失的重要因素。重建“群学”流程,依次按照 “C—B—A” 由低到高的发言顺序进行交流,就能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如果听凭优等生号令全军,其他学生就只有“接受”的分了。要特别警惕一讨论就是全员
大呼隆的伪合作和假合作。试金石之二:帮扶落实。大家都习惯于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但是,很少有人追问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没有“大板块、大问题”,就不会有“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让人无奈的是,“小版块、小问题”,依然主宰者课堂。如果课堂容忍“小碎步、齐步走”,学不出差异、快慢,“兵教兵”的帮扶就没有可能了。差异是一种资源。差异是一种期待。差异是一种凭借。差异是一种机会。新课堂追求“大板块、大问题”,分快慢、重差异,我帮你,有机会,你帮我,有劲使。试金石之三:“我们”的成果。小组合作要的是团队的智慧,集体的结晶。如果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依然还是“我以为”,多属于“个人”替代“团队”。我们鼓励交流“我们”的成果。“我们”更具有团队的多元和系统。要夯实小组学习成果的整理这个环节。当然,在表达小组学习成果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我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试金石之四:团队激励。当小组交流没有“我们”的时候,小组评价就会流于以“个人”的评价,替代“团队”的评价。我在课堂上习惯于使用团队捆绑的策略,经常会说:“看哪个小组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一起举手”。“一起举手”抑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密码。亲爱的老师,你也不妨一试,相信你每试必爽。团队要进入师生的潜意识。一想就是团队,一学就是团队,一展还是团队,一评当然团队。团队在我心中,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唤醒团队自觉,比唤醒自主更难、更重要。实现从个体评价,转变为团队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然要求。谁拥有团队激励,谁就拥有了撬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可靠的“支点”。
第三篇: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研究解决失衡带来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认为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势在必行。
一、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臵,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臵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臵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臵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读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5000字以上,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理想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
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
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一、周二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过程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管理内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算术法则‛。
1、乘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乘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布臵,B为检查,C为措施,D为管理效果。公式表明:学校管理的效果等于布臵、检查、措施三项之积。换句话说,就管理效果而言,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学校管理的效果都是零。
2、加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加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工作准备,B为工作状态,C为总结反馈或反省思考,D为工作效果。公式表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准备、工作状态、总结反馈三项之和。在具体的工作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工作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上述‚算术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整个学校过程管理的活动中,学校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学校的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
比如在备课、上课方面:学校一是建立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倡议教师自觉运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科、班级实际,搞好资源整合、重组和有效运用。三是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每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上第一轮,集体评课后,教研组再修改教案,换一人上第二轮,以次凸现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效。四是记好教后札记,积累教学经验。五是注重备课形式多样性的探索研究。
再比如在辅导学生方面: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制定学科补困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二是学校对学困生的辅导具体提出以下要求:(1)对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扮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2)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
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我相信: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管理理念,一路都会是风景。
第四篇: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下面就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笔者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
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为此导致个别教师利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尽管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达到次以上,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笔记,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期要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这些是否成了教师自觉的需要,是否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因此,如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思想是远远落后的,搞课题研究绝不是搞花架子,业务学习也好,校本培训也罢,集体备课也罢,不只看有无次数,而是要通过这些手段和过程,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研活动要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还远远没有形成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
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一、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
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负责同志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确定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同志签字后参
加交流、评比,操作方法同备课。、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作业必须包括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作业,具体评定方法同备课。、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二是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第三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操作同备课。、创新校本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的操作体系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对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其内容应包括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等。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限定时间予以答复。同时注意留心事关全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交流对该教师工作的看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业务副校长每学期要与全体任课教师要有一次正式谈话,校长一年内与全体教职工要有一次正式谈话。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两次学术报告,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但严禁抄袭。四是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分钟。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要随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而不断完善,要做好这工作,还需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设想不尽完善,只是抛砖引玉而也,请同行多多指教。
第五篇: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绥阳县蒲场镇儒溪小学
李仁华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
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
下面就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笔者纵观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为此导致个别教师利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的现象。
(5)、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尽管每学期的业务学习达到16次以上,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笔记,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期要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这些是否成了教师自觉的需要,是否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因此,如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三者有机整合起来,使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思想是远远落后的,搞课题研究绝不是搞花架子,业务学习也好,校本培训也罢,集体备课也罢,不只看有无次数,而是要通过这些手段和过程,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研活动要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还远远没有形成学习与研究的良好氛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要求上,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
②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6)、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①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
②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月查)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1、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2、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
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负责同志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确定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3、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同志签字后参加交流、评比,操作方法同备课。
4、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作业必须包括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作业,具体评定方法同备课。
5、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布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具体操作同备课。
二是评定结果的使用。第一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评定结果,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第二可根据等次划分,记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现奖惩。第三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记载存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对某项目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等的,要给予黄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连续三次为差等的,要以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1、要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每个学期在期中、期末分别对本组内的所有教师依据提出的价值点的多少进行质性评价。操作同备课。
2、创新校本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实施水平的操作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都主要靠管理人去实施,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制度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对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其内容应包括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等。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限定时间予以答复。同时注意留心事关全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交流对该教师工作的看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业务副校长每学期要与全体任课教师要有一次正式谈话,校长一年内与全体教职工要有一次正式谈话。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两次学术报告,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但严禁抄袭。
四是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15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15分钟。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要随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而不断完善,要做好这工作,还需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设想不尽完善,只是抛砖引玉而也,请同行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