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作业:中房屋拆迁的困境与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征用,尤其是近年来,紧靠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征地速度逐年递增,征地形成的纠纷也大幅度上升,征地拆迁纠纷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
我国对于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对集体土地征用中的房屋拆迁,目前还没有制定和颁布专门的法规,因此对征地拆迁问题的解决,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对此,国家应针对土地征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及社会相关方面予以关注和重视,加快土地征地拆迁立法,依法明确土地征用、征收中的权利主体,征占范围和程序,补偿标准,分配主体和范围,使征地拆迁的补偿建立在一个有法可依便于操作的基础上,消除法律界限不明带来的执法不统一问题,通过平衡国家、集体、农民三方利益,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依的保证。就目前在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的有关问题,并结合当前法律、法规,阐述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的区别以及在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的区别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国有土地地上建筑物的拆迁,属于城市房屋拆迁的范畴,适用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地上建筑物的拆迁,属于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范畴,适用《土地管理法》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别是城市房屋拆迁和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的主管机关。由此可见,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拆迁活动,其各自遵循不同的程序和规则来实施。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致使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在补偿安置方面存在高低不等的标准,在拆迁中,两种补偿安置标准的选择适用,往往成为当事人各方争议的一个焦点。
二、应对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问题的措施
1、依法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2、征地管理部门按征地被批准方案实施并发布拆迁公告;
3、主体要有合法的资格并按程序规定拆迁;
4、拆迁并进行房屋市场评估、拆迁补偿标准要统一。由于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没有一部较完善、完备的法律法规,且对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标准又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的规定,所以造成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不统一。为此,对集体土地征用中房屋拆迁,可根据拆一还一,不低于原来水平的原则,按房屋原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建筑面积的大小给予合理的补偿,或由政府统一筹建安置房或农民公寓、有条件的附近安排宅基地等进行合理安排安置。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进行评估时,应征求农户意见,提供由三家具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三级以上的房地产评估资质机构进行评估,由被拆迁人优先选择评估机构,对收征地上的被拆迁房进行市场评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尽管在现代社会,农民除了种地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到目前为止,这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依赖土地的命运。房屋是被拆迁人用一生积蓄换来的财产,房屋被拆,造成拆迁户买不到或根本买不起合适的住房。在目前的土地拆迁活动中引发的诸多矛盾问题,究其实质仍是因为补偿标准相对于市场房价偏低,不足以保证被拆迁人买得起房,而房屋又属于生活必需品,被拆迁人一旦被拆迁,又买不起房,则必然引发矛盾。
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用地是无可厚非的,在集体土地拆迁补偿中应当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被拆迁人因拆迁受到的损失,必须得到足额、充分补偿,不能因征地拆迁而使被拆迁人的生产、生活、生存受到太多的影响,不能因征地拆迁致使被拆迁人贫困、生活水平下降、买不起房、无安身之所。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经济需要征地、拆迁,本意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在此项活动中应该更多地取得被拆迁人理解和支持,在征地拆迁中应严格依照程序进行,并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解决被征地拆迁人的实际困难,按照获批准的方案征地拆迁,参照市场价评估房屋,适当提高补偿标准,确保被征地拆迁户能有房住,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确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基本杜绝被征地拆迁人集体上访、哄闹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第二篇:城市房屋拆迁的困境、原因和对策(范文模版)
由于城市房屋拆迁涉及拆迁入当事人的重大财产权益,而理论指导的匮乏和立法缺位及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拆迁纠纷频起,甚至因拆迁发生暴力冲突,许多城市的房屋拆迁陷入困境,处于停滞状态。本文以城市住宅房屋拆迁为对象,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实践、法规政策规定的综合分析,提出城市房屋拆迁新的制度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补偿内容和机制、纠纷处理、行政监管,试图突破现行的拆迁补偿理念、政策、习惯,特别是要重新调整利益格局,建立一套全新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本文研究了城市房屋拆迁的发展过程和现行法规政策规定,就被拆迁人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行政权力行使不当引起的政府公信力缺失,被拆迁房屋的价格评估制度的虚置,被拆迁入的权益保护救济途径的缺损,拆迁引发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暴力冲突,许多城市的房屋拆迁陷入停顿状态等问题进行分析。从城市房屋拆迁理论建设、拆迁的理念、拆迁活动中的政府和拆迁当事人的意愿以及拆迁立法、政策等方面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树立以物权为基础的新理念构建城市房屋拆迁的理论基础。建议加强城市拆迁立法,该法应以私权保护观为立论的基点。城市房屋拆迁立法要考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房屋产权结构的变化、城市房屋拆迁不同的目的、城市房屋供需情况和现状的法治环境等若干对拆迁立法、法律的实施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要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法学、经济学分析,重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构成体系。针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这一关系到拆迁入和被拆迁入的切身利益的最核心问题,确定包括市场等价、保障住房权益、补偿房屋派生权益、改善住房困难者条件等原则在内的房屋拆迁补偿原则。建议对被拆迁人补偿的内容包括:被拆除房屋所占用土地的使用权价值、被拆除房屋的价值、被拆除房屋所产生的收益和经营性补偿等几个方面。初步考虑,城市房屋拆迁立法的主要内容应当是,以完善的房屋拆迁补偿体系的构建为中心,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为及与城市房屋拆迁直接关联的其他行政的、民事的法律行为,主要包括: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原则;对社会公共利益项目的界定,社会公共利益项目的确定机关、权限及拆迁程序;对商业项目的界定及其拆迁程序规定;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标准;房屋拆迁补偿的价格评估机构、选择及评估程序等:房屋拆迁争议的行政仲裁机构、制度及程序等;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以及特别规定等;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私有房屋所有人等各个拆迁法律关系主体的其他有关权利和义务、违反义务的主要法律责任。由于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践性极强,除要做好法律的规范外,对拆迁活动的监管也甚为重要,为此提出了加强拆迁条件审查,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实施拆迁许可;加强拆迁现场监管,确保拆迁政策落实到位;加强代办拆迁项目监管,推行拆迁代办佣金制;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监管,确保拆迁资金专款专用;加强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监管,建立拆迁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加强拆迁专业单位的监管,提高拆迁行业的自律意识和加强拆迁评估机构的监管,规范拆迁估价行为等七个方面的强化对拆迁相关行为的监管措施。
第三篇:浅析房屋拆迁问题与对策
浅析拆迁问题与对策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的房屋需要被拆迁。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房屋是他们的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其最重要的财产,也是其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甚至其它人权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房屋拆迁中,由于拆迂管理工作不到位,拆迂法律与补偿标准机构不完善,行政裁决和强制执行不规范适合,被拆迂人需求的中低价位房屋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大量的群众性上访事件,如何处理好房屋拆迁问题不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一、房屋拆迁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从法律上看 :
1、房屋拆迂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可循到目前为止 我国没有对房屋拆迂的一 个专 门法律和规章,仅有国务院颁布的专门针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迂的行政法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农村中农民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不强。对政府有关单位与开发商的13头承诺较易相信,没有签定任 何安置补偿协议,一旦农民的房屋被拆迁后就将农民的利益置之度外。
(二)从补偿上看 :
1、利、偿范围较窄(1)我国房屋拆迁补偿基本上限于财产权补偿,而财产权的补偿中也只限于对直接损失的补偿,事实上,被拆迁人在取得房屋所有权时,已经支付了相应的土地使用费,而在他们的房屋被拆迁后,这部分费用却未完全纳入补偿范围。(2)农民在拆迂过程中不仅失了房屋,而且他们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村民要另寻生存地点,使其生活和就业的成本增加。
2、补偿安置不到位与不合理。(1)政府要对土地实行征用,房屋,称安置房屋还没有建设好,让农民自行安置到村的地方租房暂住,许诺安置房屋建设好就马上迁入。但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让农民迁出后就再也不认帐了,使农民失地、失房、失去生活来源,真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虽然将农民拆迁户安置好房屋,但是没有得到有关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只是作一次性补偿,没有为农民臼后的生活提供必须的安排,由于农民不能再耕作和搞些农村副业,使农民基本生活得不到提高,反而比前更差。更有甚者,由于拆迁单位的资金缺乏有效监督或因资金不足,使农民的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困难,生活来源中断,连最低生活保障也难以落实。同时农民因房屋拆迁带来许多不便和生活损失,如子女人学问题,生活成本增加(交通,管理费,就医等),都困扰着农民被拆迂户。(2)脱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房屋安置补偿过程中,通过对实地调查和当地有关部门关于农村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解与分析,可从中发现,在农村房屋拆迁补偿上,普遍存 在着一种过分地看重硬性标准的倾向,实际工作中严重脱离 “以人为本”的原则,取而代之的是 “以硬件为本”。如在住房安置上,根据农民是否拥有本地户籍或家庭中拥有户口的人数来确定安置房屋的面积,同时结合原住房面积 的大小来折算,如一户人 有五口人,家中只有3人拥有当地户口,而该家庭居住面积是9O平方米,而根据相关比例折算只能安置到面积5O平方米的房屋居眭。如果没有当地村民户籍的则可能得不到补偿。至于对拆迂房屋中弱势群体(老人,残疾等),则只是统一给予安排,领取到政府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采用一刀切方法,有悖于为人民服务的采旨。
3、补偿费用和标准偏低。政府直接规定拆迁的补偿费用和标准,末进行房产评估,不与被拆迂户进行协商,或进行协商没达成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只向拆迁户作最后的 “通牒”。
二、农村房屋拆迂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房屋拆迁法的制定和完善。
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权力的合法性也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法律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之源。面对农村房屋拆迁主体。补偿安置,处理程序没有具体的法律可适用的情形,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农村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在农村房屋拆迂的主体上,农村房屋拆迁主体应由政府部门及村集体组成。政府部门在组织实施房屋拆迁进程中作出规划,而村集体组织进行监督,这样的形式,两者共同合作。在房屋拆迂补偿上,对于补偿对象,所有人不得以是否有房屋产权证为标准。补偿标准可给权省,市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 区的发展水平,结合被拆迂房屋的重置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大旺白沙村经济比较低下,因此,补偿时必须符合实际。同时,要经过较为科学,完善的价格评估程序,合理确定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充分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补偿费应及时足额发放到被拆迁人手中,以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拆迁安置上,农村房屋拆迁应按照有生产用地,生活方便,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好安置点。要符合农村集镇和中心村建设的长远规划,交通便利等。房屋拆迁后,应为拆迁人安排好临时居住点,并发给相应的搬家补助费,新房的建设问题,政府部门可授权村集体组织实施,相关费用凭实际支出安置费中列支。现农村房屋拆迁处于无序状态,完善农村房屋拆迂方面的法规不容迟疑,从而使农民房屋拆迁工作有章可循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农民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安排专业人员为农民提供法律指导,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面对补偿资金不到位,拖欠等现象,引导农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维护自身权益。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使发放给拆迁户的资金到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保护农民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在拆迁补偿上,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几种补偿方式。
一是货币补偿方式,货币安置补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屋拆迁一种新的安置方式,通过货币支付形式把被拆迂房屋户的安置房屋推向市场。补偿费用除了包括房屋及其附属物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外,还应包括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经济学者茅以轼认为必须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他建议应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再加 1O%比较合适。④货币安置补偿标准要以原地搬迂实物安置标准作为测算的主要依据。从价格上给房屋使用人一次性购房款额应达到本地段安置房的成本价比为合理。对被拆迁房屋所有人,拆迁人一般应按房屋的安置价格结合成新评估作价补偿,因此拆除自有自用的私有房屋,拆迁人按上述除一次性货币购房款外还应给一笔拆除房屋补偿费。同时对被拆迁房屋户的这种一次性货币补偿的 “买断”方式,要建立相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体制,保障农民拆迂户应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地政府应根据情况建立起符合村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体制,使村民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在住房安置时,要坚持让利于民,最大限度地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确保被拆迁户拆迁安置后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要注意照顾村中不同需求对象对住房置换面积的多样性需求。农村房屋拆迂需要取消以户籍及有关条件要求为硬性标准的规定。要根据具体面积和人数来安排,在安置标准上可以这样:(1)一至二人户,原面积不足4o平方米,安置面积为40平方米:原面积在40至80平方米,按原面积安置:原面积超过8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为80平方米。(2)三人户,原面积不足50-T-方米的,安置面积为5O平方米;原面积在5O至11O平方米,按原面积安置:原面积为超过1O平方米的,按原面积安置1 10平方米。(3)四人
以上户,原人均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安置;原人均建筑面积在15至35平方米的,按原面积安置:原人均建筑面积在35平方米以上的,按人均面积3S平方米安置。被拆迁人在同一拆迁范围内有多处合法住房的,应合并计算其原住宅房的建筑面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照顾到不同家庭的情况。例如,对单身老人或 老龄夫妇群体来说,原有面积大都在100平方米左右,还给他原有住房面积,置换成两套住房,一套自己使用,一套出租流转,可以辅助解决养老生计。他们虽然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但已经完全失去社会工作能力。实践证明,以这种的置换方式,能够有 效化解相当~部分农村老人的生计困难。再比如,对身边有婚龄子女同居的农民,也应考虑到他们子女的婚嫁住房需要,适当调整和加大置换面积。还有,为了保障农村独生子女国策的长效实施,住房置换也应体现某种优惠等等。另一方面对村中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被拆迂户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千万不要动不动用法律法规吓唬人,要以一个平常心进行换位思考。在建立被拆迂房屋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规定对被拆迂房屋农民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包括以往历次征地己安置和保养的人员,凡符合要求和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允许其按照有关规定申办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可设立住房保障线,对被拆迁的特殊困难户给予照顾,规定被拆迂农民获得的货币补偿款金额低于本市当年最小户型的经济适用房总价,拆迁人应当将其拆迁补偿款补足到这一标准,保证每一户被拆迁农民至少都能得到一套最小户 型的经济适用住房。三是对于土地征用拆迁房屋的补偿,可以采用 “分年补贴” 建立 “以土地换社保”的新机制,建立起以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 股份合作制,让农民拆迁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使农民成为集体资产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股民,赋予了农民长久拥有集体资产 股权和分红权利,而不至于有些农民用完补偿费,使日后的生活 失去了经济来源,成为 “贫民”。这种“分年补贴”的长久保障 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生活。总之,农村房屋拆迂补偿应遵循 公平的原则,公平地补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三)在政府行为上,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必须从商业性的拆迁活动中完全退出,要转变观念,改变直接进行房屋拆迁或者代替拆迁人进行房屋拆迁的错误作法。政府专心扮演裁判员的角色,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拆迁管 理部门要与拆迂单位、拆迁评估机构分离,确保拆迁管理部门独 立、公正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即使是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益 事业建设项目,也应当成立项目法人或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企业去承担,主管部门决不能直接充当拆迁人或者接受委托拆迁。总之,村中房屋拆迁时,本地政府都要以正规程序来进行,有相应部门管理。二是对于大旺本地政府转授权行政方面,要严格根据立法法 的规定,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行政机关。按照 《立法法》第八条规定,涉及对民事基本权利及财产权利的调整只能由基本法律调整。《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基本法律的制定主体只能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从法理上说,拆迁房屋应由宪法等相关的上位法作出规定,并符合严格的法定条件三是地方得到行政授权行政中,可以建立起法治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把农民的利益表达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提高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对于上访的农民要耐心积极对待,使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又能使政府行为受到严格规范。总之,完善局面房屋拆迁工作,保护被拆迂人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政府,社会、人人共同努力。
第四篇:房屋建筑学第一次作业
作业一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2012级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_____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作用,一般由_________来完成.2.建筑的基本属性是———、———、————、————。
3.建筑是指___和____的总称.
4.建筑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向频率玫瑰图上的的风向是指由__吹向____. 6.建筑设计依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和___________.8.一幢民用建筑,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大部分构成的.
9.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是坚固适用、___、___ 和美观大方.
10.《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表示,数值为——。
11.建筑物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题
1、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3、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模数?什么是基本模数?什么是扩大模数?
4、墙体设计要求有哪些?
5、墙体的组砌方法如何?
6、普通粘土砖墙的砖模尺寸与建筑模数是否一致?如何协
调二者关系?
7、墙体防潮层的作用是什么?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如何确
定?
8、隔墙与隔断有何区别?
第五篇: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摘要]2001年修订后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1991年旧条例相比,内容更加完备。但其中有关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与《土地管理法》相冲突,有关拆迁诉讼中的先予执行与《民事诉讼法》相冲突,由于法律冲突引发《条例》执行的法律问题。
案例:2005年9月,某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某片旧城区列人旧城改造范围。甲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通过竞标取得该旧城改造项月的开发资格。随后,甲公司就开始着手制定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进行调查核实,办理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手续,并陆续于2005年11月下旬与被拆迁人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直到12月中旬,某县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即某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才向甲公司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后,被拆迁人乙拒不搬迁。2006年2月,甲公司以被拆迁人乙已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却拒不搬迁为由,将乙诉之法院,并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法院以先予执行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由,不予先予执行。同时还指出,先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后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做法违法。某县建设局解释说,国土局以甲公司不是土地使用权人,要求甲公司签订90%以上的协议才审批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因而导致先签订协议后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评析】
一、法院能否受理并准许甲公司的先予执行的申请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巧条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第16条也规定“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这两条都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赋予了拆迁人在民事诉讼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的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期间先予强制执行的权利。然而,法院却以拆迁人的申请不符合民诉法的规定以及省高院的内部规定为由,不准许拆迁人先予执行的申请。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义务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先予适用的案件范围是:第一,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第二,追索劳动报酬的;第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以执行的。这里指的主要是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的货款的;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同时,先予执行应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案件事实清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不先予执行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第二,被申请人有给付、返还或者赔偿的义务,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的。而且,人民法院先予执行的裁定,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开庭审理后在终审判决前作出。
笔者认为,法院不宜准许拆迁申请人的先予执行申请。首先,在拆迁诉讼中申请先予执行是不能满足先予执行的实质要件的。从本案来说,房屋拆迁显然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第一、二种追索费用或报酬的范围,也不符合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第三种情形。本案中的拆迁协议中虽已明确了被拆迁人乙选择了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补偿方式、由乙自行解决临时安置过渡房问题,又明确规定了被拆迁人的具体搬迁时间。拆迁人有能力提供拆迁安置周转房,被拆迁人也有履行搬迁的能力。但本案的关键问题是不准许先予执行虽严重影响了拆迁人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拆迁人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广大其他被拆迁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达到使不先予执行造成“无法弥补或无法挽救的损失”,达到情况紧急的标准。比如,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重伤住院,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会造成受害人死亡或终生残疾,情况紧急,急需医疗费,而受害人又无经济能力负担这笔医疗费,因此他对交通事故肇事者提起诉讼的同时提出先予执行的申请是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其次,从法的阶位来说,有关先予执行的下位法规定违反了上位法规定。民事诉讼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是基本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及最高人民法院均由全国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而《条例》则由国务院制定,与《民事诉讼法》相比是下位法,下位法关于先予执行的规定与上位法相冲突,冲突部分规定的当然无效。换句话说,国务院没有权力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及各级法院应当履行先予执行的义务或在拆迁诉讼中拥有先予执行的权利。最后,先予执行不利于社会稳定。从法的严肃性来看,如果未经判决被执行人败诉并责令搬迁就先予执行,就剥夺了被上诉人在法庭上陈述、申辩甚至上诉的权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树立法律的权威。从上文有关追索抚养费和劳动报酬等先予执行的其他规定来说,主要是涉及到金钱方面的执行,如果这两类先予执行发生错误,还可以采取执行回转,以修正错误。而先予执行房屋拆迁,万一发生先予执行错误,将房屋拆除,就不能执行回转,无法恢复原状。综上,笔者认为,在城市房屋拆迁诉讼中,有关人民法院先予执行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是不符合司法实践的。
当然,也有人提出:《条例》第15条规定的只是在达成的协议不履行的民事诉讼中拆迁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而具体是否符合先予执行条件、是否准许申请要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确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一项制度的设立如果无法得到执行,倒不如不设立这项制度为好,新((条例》实施近5年来的司法实践中,也鲜闻在拆迁民事诉讼中法院采取先予执行措施的。有的人还提出,《条例》第16条规定的在裁决不服行政诉讼的先予执行时,可参照行政处罚的规定,即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笔者认为,行政裁决毕竟不同于行政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0条规定,对于行政裁决的执行申请条件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也就是期满不行使司法救济权利才可申请执行。而《条例》第16条规定的先予强制执行却剥夺了被拆迁人在3个月的诉讼期间内依法享有的抗辩权,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房屋拆迁许可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的矛盾问题
《条例》第6条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第7条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本案中,甲公司一取得拆迁资格就着手准备资料、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但国土局却认为: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在房屋拆迁当中,甲公司作为拆迁人没有完全取得所拆迁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向甲公司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文件,要求与全体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后方可审批。后经协商,将全部签订的门槛降至90%以上签订,才能够批准土地使用权。这就出现了先签安置协议后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事实,而根据规定尚未取得拆迁许可证就不能实施拆迁,就不能与被拆迁人签订安置协议,两者产生矛盾,法律与行政法规之间再次产生冲突。
在拆迁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属是明确的,也就是属全体被拆迁人所有。而在拆迁后,被拆迁人可选择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拆迁补偿方式,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丧失了旧房的土地使用权,而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被拆迁人仍拥有旧房所处的土地使用权。因此,旧城改迁后,原先属被拆迁人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就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仍属被拆迁人所有,另一部分随商品房由拆迁人出卖给他人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拆迁人与全体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才能确定拆迁前的土地使用权在拆迁后的土地归属情况,即分属被拆迁人和拆迁人的土地使用权比例,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假设国土局在拆迁人未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前就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归拆迁人使用,拆迁人既已取得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上就拥有对该片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就可对土地使用权任意处分。因而,国土局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但由于《条例》第7条规定与《土地管理法》规定产生冲突,只好采取本案这种先签订协议后审批拆迁证的折中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如何解决两个冲突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先予执行与民诉法规定冲突的问题,因为先予执行的规定既不合法,又不合理,更难以操作,无法取得实际效果,负面影响较大,建议在修订《条例》时予以废止。在拆迁当中适用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的先予执行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至于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之间的冲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审批制度,在《条例》修订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改为国有土地使用权预登记制度,即根据被拆迁人原有土地使用权的占有情况和该地块土地出让金的价格,以土地出让金为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风险金,责令拆迁人在取得拆迁许可证前交纳土地审批风险金,然后再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待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完成拆迁计划后视安置被拆迁人的具体情况退还。这样既可以做到先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实施拆迁工作,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