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临床医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临床医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高校扩招、专业增多、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师梯队建设相对滞后、卫生制度的改革、学生双向择业时间的延长等诸多因素给临床医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通过分析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出现的困境,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词:临床教育;困境;对策
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类和医学技术类(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临床医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论文由 提供随着学校招生数量增加、专业设置日臻完善、教学任务加重、卫生改革、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影响,目前临床医学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严重累及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试就我校临床医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商榷。高校扩招,教师梯队建设滞后带来的影响自1997年以来,我校本科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本论文由 提供2001 级本科学生人数达809人,与1997年相比增幅达49.53%,主要原因是学校新增了一些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医技类本科专业,同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也有较大的增长(见表1),尽管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招生人数较稳定, 但临床教学任务仍呈上升趋势,各临床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日益加重,教育资源严重稀释(见表2)。
表1 重庆医科大学1997年~2001年各本科专业学生在校人数统计
年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类其他专业合计
1997 24 473 44 0 541
1998 26 530 56 0 612
1999 31 435 137 44 647
2000 40 512 127 108 787
2001 81 511 125 92 809
表2 重庆医科大学1997年~2002年各学年临床课理论教学时数
1997-1998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学时数6 358 7 049 6 833 8 084 8 47
51998年以来,5年内我校临床教师不断减少,每年新增教师数量明显少于离、退休教师数量。尽管新进校的教师具有高学历(硕士、博士)、知识结构有专业深度的优势,但与老教师相比他们的知识仍缺乏学科广度,同时缺乏教学磨砺,尚需时日进行培养。学生数量增加,教学任务加重与教师减员构成突出矛盾, 长此下去必然严重响教学质量。对于上述问题,可考虑如下对策。
1.1 严格控制新生人数和师生比严格控制与临床医学教育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教师数量的增加应与招生数量相适应,医学类院校师生比应严格控制在1:9以内,学校今后的发展应转向以质量提高为中心,同时临床教师数量的增加还应考虑到附属医院的利益,照顾到医院的经营成本。
1.2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加大对青年师资的培养力度临床学院应当有部分教师作为人才储备,本论文由 提供让教师们有从事教学研究、进修提高的时间与条件。对临床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推行试讲制、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等方式),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此外还应当兼顾对他们临床医疗能力的培养(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总住院医师制度),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床教师。
1.3 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实行重奖,要在评职晋升、收入待遇上从优,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长期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调级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1.4 加快非直管附属医院的建设步伐严格按学校附属医院的标准进行教学管理,培养其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能力,在条件成熟时把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临床理论教学任务下达给非直管附属医院。卫生改革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冲击近年来卫生改革的进展,使国内医疗体制发生了极为显著的转变,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公费医疗保健制度,逐渐转变为医疗保险制度。患者日渐重视自己的权益,加大了临床见习示教和临床实习教学的难度,尤其困难的是在涉及患者隐秘性较强的科室,临床教学难以进行。随着医疗鉴定举证制度的改变,加入WTO后外资医院涉足国内医疗行列,医疗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使临床带习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势必加重临床实践教学难度。本论文由 提供今后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训练机会将更加减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医疗现状对临床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们重新审势现有的教学模式。
2.1 以五年制医学教育为主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好采用长学制(7年制、8年制)的培养模式,可增加学生受训练的机会。主流学制的长短取决于一个国家GDP的水平。目前我国仍以五年制医学教育为主体,并且受长学制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毕业后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就业范围不会选择广大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因此,五年制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方式。
2.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五年制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弥补学生的操作训练。学校应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学设备。可采用拟人化的模型、声像系统等教具让学生反复观摩、实践,加深感性认识,特别是手术室可采用摄录像系统,让学生参观手术过程。
2.3 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医疗文件书写,全面完整的体格检查训练,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本论文由 提供临床教学医院应充分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对临床实习的负面影响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目前,学生双选择业的时间均始于第九学期末,持续至第十学期期中,过早过长的择业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学生签约后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往往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这对实习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调整实习时间修改教学计划,调整实习时间无疑是最可取的方式,把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选修课调整到第十学期,实习安排在八、九学期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双向选择对实习的冲击。
3.2 严格实习考评把实习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学生实习情况,有助于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保证实习质量。
3.3 定向选修和实习签约后的学生可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十学期选修与今后工作性质有密切联系的选修课程,或选择定向实习,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
3.4 开放毕业考试题库在实习阶段,向学生开放毕业考试题库,有助于学生在实习期间重温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临床教学基地对学生生产实习的影响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与学校是一种非隶属关系,学校选择这些医院作为教学基地是为了拓展教学实习场所,而医院的目的是依托高校的声誉
增强自身在区域医疗行列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借助高校的教学、医疗、科研优势,增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本论文由 提供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临床教学基地也在不断增多。虽然地方医院要成为教学基地,都需经过学校严格评估,但基地医院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与附属医院仍有明显的差异。基地医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能力、指导学生的实习质量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加强基地医院建设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4.1 合理布局教学基地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招生规模,合理布局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的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因素,要注重基地在区域医疗机构中的综合实力,除按常规标准评估基地外,还应考虑到该院的实际住床率和床位周转率。
4.2 加强教学基地管理和投入学校应按各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和指导基地医院严格进行教学管理,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基地的投入,投入主要指提供人员培训、教学查房、巡回讲课、医疗指导和必需的教学设施投入。
4.3 加强教学基地自身建设各类教学基地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学校的统一部署接纳学生实习,按学校临床生产实习大纲要求,提供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场所,严格训练实习学生。医院也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培养带习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质量,才有助于发展医院、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第二篇:临床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
临床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终末环节,它为理论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最重要阶段。可为培养高质量的合格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强化临床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临床教育教学方法及完善临床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教育。临床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结构、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之前职业训练的重要阶段,是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是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结合的一个整体。基础教育重在理论教育,而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终末环节,它为理论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最重要阶段。所以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临床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临床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附属医院本身承担繁重的医疗工作,同时还承担医学院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教学意识淡化是临床教学工作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增强临床医生的教学观念、明确医教研并重的意义,树立“医疗是命脉、教学是基础、科研是精髓、质量是根本”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意识,我们通过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使医院坚定医教研并重的理念,认识到临床教学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科研能力等医院内涵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为医院的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学工作同时可以督促临床教师不断学习,多方面了解国内外学术领域新进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极大地促进教学意识的提高。有人把医、教、研三者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育是未来。重视临床医学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保证附属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探索临床教育教学方法 重视岗前教育 医学生由课堂到病房,角色发生了变化,岗前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使医学生紧跟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应将“医师资格方案”、“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核实施”、“实习带教管理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同步”[2]等相关内容,以及“医疗安全与法制教育”、“缺陷病历分析”、“医院感染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内容纳入实习大纲,不断完善岗前培训的内容,并对医学生进行入科前指导、观摩实际操作等,为他们进入科室、病房后的系统培训打好基础。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应把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使毕业实习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近年来,作为附属医院,我院将“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第一,安排专人负责学生技能操作训练。第二,我们建立了适合临床教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场所。第三,拟定了适合我院的一对一操作技能培训制度,对专业教研室的老师进行严格选拔,对所在科室实习学生专一负责,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技能操作如四大穿刺、消毒铺巾、切开缝合、换药拆线等必须熟练掌握。我们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临床综合能力多站考试(简称MSECS)的教学,重视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综合能力多站考试(Multi-ple Station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kills,简称MSECS)是以检查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为重点的一种新型考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重读书轻实践的弊端,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3]。考试客观、公正,爱伤观念强,且考试方式、内容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以往临床技能考试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们关注和重视。
学生多选题考试的得分与重要的临床技能无关。在此类考试中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无法保证至临床实践中仍能记住并得到运用,存在着考试方法本身的缺陷。通常采用的由各实习医院带教医师对学生临床技能评分的做法也不尽人意。我们具体的做法可以与执业医师的考试形式相同。MSECS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其考核重点是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学习更重视临床实践,应成为以后考核方式改革的趋势。
完善临床教育教学管理 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临床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一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根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标准及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教学规范手册》、《临床医学实习医师职责》、《实习生管理规定》、《实习医师守则》、《医患沟通规范手册》等文件。
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病种收治制度、教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实习医生病历书写制度等,形成了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对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以及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学环节管理为切入点,按照理论授课、课间见习、毕业实习及考核考试等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督导,特别注重发挥教研室的主导作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强教研室及师资队伍建设 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等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临床教师具有医师和教师双重身份,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临床带教的规范性、系统性等方面亦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具体方法:对分配来我院工作的青年医师进行教育理论岗前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教师职责。具体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基础理论等方面,可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或示范教学查房,严格要求青年教师规范教学文档,抓好教学环节的培训。教研室主任要对青年教师严格考核,经同意并试讲通过后才允许进行理论授课。通过培训可以激励青年医师刻苦学习,苦练教学和医疗基本功,达到充实和更新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我院实施业绩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对教学工作的先进科室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逐步实现将教学工作量与奖励及职称评定挂钩,充分体现了对临床教师辛勤工作的尊重和肯定。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从而对本科临床教学起到了促进、强化及提高的作用。我院根据专业特点设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口腔科学等27个教研室,教研室设置齐全。目前我院本科临床教学及实习带教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相当一部分老师为硕士及博士学历,注重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临床教育教学进行监督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对其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体系和自我评价,二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价。
附属医院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是实现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可推进医院自身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施内部教学质量监督不仅要对教学过程或教学部门进行监督,还要对医院的各个教学工作环节进行监督,从而发现潜藏的或由来已久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问题,并寻找出积极可行的解决办法[4]。
小结: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临床教学进行监督指导,可以使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按行为准则办事,并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推动教学各环节的工作协调进行,最终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多相关参考:。
第三篇: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与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与对策
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与对策
[提要] 救助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石家庄市救助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救助管理;困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救助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6日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时废止了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文关怀,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急需探索和解决。
一、救助管理工作困境分析
(一)对职业化乞讨人员管理的法规不健全,亟待整合。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是《救助管理办法》的核心,是与收容遣送办法的本质区别。但救助管理制度是一项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措施,不能持久解决问题,正如一位乞讨人员所说:“救助站里再好能管我下半辈子吗?能给我钱花吗?在家里如果有办法生活,我何必要出来呢?”对于另外一些长期流浪乞讨人员来说,乞讨本身已经成为一门职业,甚至是回报比较丰厚的职业,他们已经成为职业化乞丐,自然不会去自愿接受救助,更不愿被送回流出地。职业化乞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省区,这些省区的部分农村有集体结伙外出乞讨的传统陋习,当地流传着“城里磕头,回家盖楼”等顺口溜。
据调查,多数职业乞讨人员不属于“生活无着”,不需要并且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绝政府的救助,但他们实施的有害行为确实需要加以约束和管理,而现有《救助管理办法》多为关爱性救助的规定,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有不少缺失。对职业乞讨和有害乞讨行为的管理因法律并未赋予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相应职能和手段,而导致各有关部门在实际执行中常处于进退两难、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职业化乞讨人员普遍采取“告知不听,救助不去,劝阻无效,制止不服”的态度,“职业乞丐”已成为一个新的管理盲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二)救助条件难以把握,求助人员的甄别核实缺乏规范性操作。按照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既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又不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但是,实际上真正同时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人员比例很小,以石家庄救助站为例:在2012年实际救助的6,589人中,长期在以流浪乞讨为生的人员118人,仅占救助人员总数的1.79%;因钱物花光、丢失或被偷、被抢、被骗等造成生活一时无着,自愿求助但尚无流浪乞讨行为的人员5,788人,占救助人员总数的87.84%;其他原因如公安部门送来、接群众热线等救助人员为683人,占救助人数的10.37%。因此,如何从工作实际出发,合理界定救助对象,做到“应该救助的得到救助,不应该救助的不予救助”还有待研究。
此外,求助人员成分复杂,动机多样,有的为了求得救助而隐瞒个人真实情况,编造谎言;有的随身带有现金,因工作人员无权检查,求助人员骗取救助时有发生。如何对求助人员进行有效甄别,有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落实救助管理经费有困难,人员编制不足。一是工作经费紧张。流浪乞讨人员往往是跨区域流动,在安置和跨省接送问题上,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特殊困难救助对象跨省返乡工作的通知》指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要求,落实救助管理工作经费,省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跨省救助任务量对跨省救助管理站予以补助。财政部督促省级财政部门落实救助管理工作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费。中央财政通过一般转移支付对中西部救助管理工作予以补助。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兴办救助站并维持救助日常运转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有限的经费往往只够维持机构基本开支;二是人员编制不足。救助管理站的人员编制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核实的,在收容遣送时期还能适应,改为救助管理后,由于工作性质由强制性管理改为人性化的服务型管理,需要24小时值班、街头救助、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及肢体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护理、跨省接送等大量业务工作,人力调配十分困难。
(四)对特殊人群的救助面临困境。首先,对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助管理及安置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难题。作为特殊的救助管理对象,街头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助,具有多元性、复杂性、敏感性、风险性等诸多难点。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入院治疗的主要途径是经公安部门护送而来,占到80%以上,其他是热心群众护送来站和接市政府值班电话、群众热线电话后由救助管理站接回的。目前,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经费问题突出,他们的治疗过程复杂而漫长,需要较大的医疗费用;而且救助渠道单一,目前这部分人员的救助和治疗由政府承担,民间慈善机构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几年,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石家庄救助站为例:2010年329人,2011年378人,2012年403人。救治经费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次,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和管理教育工作也有待加强。由于大多数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常年脱离家庭在外流浪,生存环境也使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挫折和磨难往往造成他们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如石家庄救助管理站在救助新疆籍未成年人时,由于管理人员与新疆籍未成年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身份鉴别、与接领人关系的核查和日常救助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困难,新疆籍未成年人曾经出现过绝食甚至自残等过激事件,为促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回到社会,需要在救助管理过程中,由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
二、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时期,少数社会成员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选择乞讨以维持生存具有一定必然性,乞讨现象一时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乞讨群体规模一度扩大,在所难免。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既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更不能退回到“收容遣送”的老路上去。既要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观点,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更要着手当前,做到以人为本,积极救助,正视问题,依法管理。
(一)完善《救助管理办法》,加快救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建议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救助管理办法》,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应修改受救助条件,扩大救助覆盖面,将虽没有流浪乞讨行为,但因各种原因已经处于生活无着境地的求助人员列入救助对象,积极予以救助;要尽快建立省际受助人员接送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员接送的程序和规范,健全管理制度。
2、建议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及时总结执行《救助管理办法》工作实践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1)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财政局、卫生局、交通局等)为成员,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定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城市公共秩序;(2)更多的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增加相应条款,赋予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当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基层组织可及时告知、进行临时性救助,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反映、积极开展协助性工作。发现乞讨人员违法行为时,应及时举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处理,共同维护社会秩序;(3)增加加强救助管理站防病防疫工作的专项条款。要强调卫生部门的检查督促、防病指导的责任,加强站内工作人员自身防病保护的措施,制定救助站对求助人员要进行身体检查的规定程序和项目,筛查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员。制定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设施设备标准,并确定达标时限,严防流行性传染病在受助人员中传播,确保站内不出现卫生安全事故;(4)尽快明确救助管理站的基本建设标准、机构编制、救助标准、经费保证,以及责任划分、经费结算等方面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规定细则。保证各项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以确保救助管理工作协调、高效地开展。
3、建立救助管理工作社会化参与机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慈善团体、宗教组织和广大市民,通过义工服务、捐款捐物、告知引导和直接救助等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救助工作。号召、引导市民将钱物捐赠给慈善团体和公益组织用于弱势群体的救助,使市民的爱心既有施放之处,又能防止受骗上当,还能压缩职业化乞讨人员的生存空间。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参与救助管理事业,建立有效而又稳妥的社会化参与机制。
(二)加强救助管理队伍建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救助服务。救助管理工作是服务型的管理工作,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为了适应新的救助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加强救助管理队伍建设,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1、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救助管理人员,首先要准确理解、掌握国家有关救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毫不动摇地按照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办事,自觉维护受助对象的切身利益;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富有爱心,责任感强,尊重人格,保护受助者的权利;最后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救助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十分复杂,对象的复杂性要求救助管理工作人员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及决断能力。
2、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救助管理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助人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关于社会与关于人的知识。要站在较高的水准上观察、认识、分析人的行为与心理。此外,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救助服务,总结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本土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创新工作方式,与时俱进,积极有效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1、创新工作方式。救助管理站要从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逐步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方式,丰富救助内容,实施人性化的救助。除日常救助外,要针对不同类型受助人员的生理、心理、文化水平、个性特征进行必要的物质帮助。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心里辅导、技能培训、文化教育、行为矫治、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专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工作方法,争取逐步做到“分类救助,按需施救”,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拓展服务功能。救助管理站要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救助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受助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开通救助服务咨询电话、实现街头救助经常化、在市区繁华路段交通要道设立救助引导牌、发放救助引导卡以及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对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实行保护性救助;通过为下岗失业等人员提供公益岗位,让他们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既有效地解决了救助管理机构人员紧张问题,又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扩大了救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
(四)积极发展城乡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源头上根治乞讨现象。治理乞讨问题还要从治本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快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基本生活。同时,加大扶贫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在城市,应当逐步给予符合相关条件的进城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他们在城市就业的门槛;而当他们失业或陷于生活无着时,应当纳入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范围。解决乞讨问题的最根本之道,则在于加快社会结构的转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通过完善基于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政策,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主要参考文献:
[1]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2]齐建辉.职业乞讨亟须治理[J].社会福利,2010.2.[3]汤秀娟,王霞.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7.8.------------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第四篇:农村妇女参政困境与对策
小议农村妇女参政困境
建国60多年以来,新中国为妇女参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一)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选举法 》的第四条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三)1954年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六条又再次重申:“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尽管通过以上种种努力,中国目前的妇女参政状况仍然很不乐观。我们知道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提高妇女参政,我国妇女参政尽管绝对数有所上升,但在国际社会的排名却从1995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37位。这说明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进展速度缓慢。现实政治生活中妇女的参政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即使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实际的权利,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仍然是不平等。而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现状则更是令人担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有21%的无土地农村妇女,有占全国90%的妇女文盲,有近65.7%的低收入妇女群体。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总的来说,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妇女弱,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家庭暴力方面,2010年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已婚女性为 5.5%,而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占到7.8%。这个数字之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还有这么多的女性同胞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农村妇女愚,在农村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则更为的低,201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中西部农村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 年,比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分别低2.2 年和0.8年,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0.5年,中西部农村妇女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只占10%,远低于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也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有8699万文盲,文盲中73%是妇女;妇女文盲占妇女总数的24%左右,90%分布在农村。在农村,由于长期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关于男孩的受教育回报率高于女孩的观念的的深入人心,女孩的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孩。
农村妇女穷,在我国,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同样的,我国农村妇女的劳动报酬则相较而言更低。
而以上这些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弱、愚、穷构成当今农村妇女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农村穷、农民弱、农业真危险,我们就要说农村妇女更穷、更弱、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帮助她们,让她们能够走出这种困境!在农村,她们有繁重的家庭家务负担,她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制约,她们要面对尚不全面公平的选举机制,于是她们对于农村政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迷离的政治现象望而却步,她们选择回避政治倾轧和贪污腐败,她们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站出来竞选。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的是贯彻宣传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观念,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更要推动政府各部门积极参加到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活动中来,妇女参政没有政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尽管宪法上有保证每个妇女参政选举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国家的妇女参政程度和这个国家的政府支持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意识的培训,她们需要支持,她们更需要自信,而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我想应该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宣传支持她们,让她们能有自信站上竞选台,说出自己的竞选词。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了60余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状况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农村很穷,农民很苦,而农村妇女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人人生来平等,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种性别的努力或者政治垄断就可以的,人类的发展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推动。解决农村妇女的问题,保护好她们的这一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
—— 张朝娟
10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00701086
第五篇: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困境与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困境与对策
云阳县向阳初级中学 杨洪 论文类别: 德育工作
摘 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以知识的传授和活动为主要特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授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传播学习技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形成规范教学主导力量。然而00后的初中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给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 ;班主任工作; 困境 ;对策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技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00后的初中生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开放性,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严重的存在,班主任个人素质有待提高,管理能力和方式不完善,这些对于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针对这些困境找出成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整改的策略,这是值得学者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和现状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严重,家长与孩子沟通较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是其他监护人照顾,导致很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长期下去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校学习习惯也较差如:一部分学生经常迟到、旷课、染发、抽烟、、早恋、喝酒、打架等,不遵守学校纪律。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严肃管教,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家不听家人的教育,在校不听老师的教导,给班主任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学生上网成瘾,已成“网奴”
在市场经济推动的背景下,很多商家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利益的驱动下,在学校周围开设了大量的黑网吧、游戏厅、营业性的歌舞厅等。初中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网络的神奇和游戏里面的刀光剑影所吸引,进而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再加上有些父母给自己孩子买了智能手机,导致学生天天玩手机上网,无心学习,严重地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和学生成绩提高。
(三)班主任忽视了工作的艺术性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尤其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部分班主任进行盲目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原因就盲目下结论,易冲动体罚学生、谩骂学生等,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缺乏工作的艺术性。不同的学生性格、家庭背景不同、行为习惯不
同,不能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些都不利于班主任科学的管理班级。
(四)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成绩定“优差生”
我国已经进行了八次新课改,着重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放在核心地位,从而取代应试教育。但农村很多学校仍然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班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把成绩看着是整个学校的生命线。片面强调了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这样的应试而教,被分数所累,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显得空乏而又无奈。
(五)班主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欠缺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助手,是学校各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意图要通过班主任落实到学生身上,但目前仍有一部分班主任没有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缺乏与科任教师的交流沟通,管理意识不强,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学校对班主任考核机制和评估标准不健全,奖惩性制度欠缺,学校给班主任的报酬与劳动不成正比,导致部分班主任心生怨言,严重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繁重而又重大,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面对困难班主任不能临阵脱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有寻找办法和对策积极应对,巧妙解决这些困难。
二、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有着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在班级里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氛围浓厚,热爱学习,快乐成长;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井然有序,得心应手。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抓好常规工作
由于农村学校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学生自身心理和生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自控能力差,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早恋、上网、玩游戏、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等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抓好常规工作,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做好个别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针对少数特殊学生要特殊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也要组织好班委会成员,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另外,班级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以前教师的“一言堂”,独断专行,改为班级民主管理,大家一起参与,正如魏书生先生强调的一个观点:“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的存在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高班主任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领导者,对班级的建设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需加强个人素质的修养,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要以爱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带给他们心灵上温暖般的阳光。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多跟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们内心的想法。古语曰:“因材施教”。作为当代教师的我们更要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本人的心理状况开展工作,使自己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3、加强家校联系,携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在学生的心,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来宽容学生的错误,用显微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学生,不仅仅只是班主任责任,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然而,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缺乏对孩子教育,寄希望于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帮助,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教育孩子上应松弛有度,常与孩子交流谈心,学会以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去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平时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减少盲目的棍棒教育。学生在校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学习,班主任要耐心教育,同时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微信、电话、QQ等多种方式来交流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大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携手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校需完善教学考核机制,理性对待成绩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在考核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片面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以及家长片面的认为只要自己孩子成绩好,什么都好,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异的主要标准。学校针对班主任工作方面应制定健全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指路人,通过班级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技等形成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本质要求。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明白“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出身社会,只要你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爱岗敬业,任何人都有干出辉煌业绩的机会。
5、协调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心骨,顶梁柱,科任老师就是班上的重要支柱,支撑起整个大厦。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需要班上所以老师共同努力才行。学生在重视主科的同时也不要轻视副科,思想观念要转变,副科也同等重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
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学生应该平等对待每一学科,尊重科任教师,不能因个人喜恶而不认真学习。其次,班主任也要经常向任课老师征求意见,询问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交流沟通,调动他们配合班主任工作,从而形成合力,共同管理班级。学生与任课老师的矛盾在所难免,作为班主任,既要考虑学生的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又要尊重科任老师,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最后,我以魏书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参考文献:
[1] 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2]刘晓红.班主任制:困境及破解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9.[3]《班主任工作艺术》魏书生 著
[4] 丁柱兰.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亟待提高[J]吉林教育,2005.03 [5] 冯涛.谈师范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问题与能力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