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时间:2019-05-13 06: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这样阐述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但在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了使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更好的为了人类的发展而服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与不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观下,我们又该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一、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由此可看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素质优良的人才;强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学生观。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

二、角色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一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新的课程理念,教师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即意味着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从过去的以教师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从而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渠道阅读有关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打交道,不仅时刻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科的知识有所了解。不断地学习,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成为新课程呼唤的综合型教师。

总之,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实际面向新时代的需要。“一切为了孩子”,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二篇: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 “育人为本”?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 “育人为本”?

一、积极开展“顶层设计”大讨论,形成学校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办学思想。在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主动思考与实践探索,本期学校继续组织开展了学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方案(龙泉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变观念、变方式系列学习讨论与实践活动,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

1、全面梳理总结,反思查找差距

2月21日下午,校长结合我校对“顶层设计”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在充分肯定了学校在落实“顶层设计”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同时,反思查找了差距:一是学校的环境建设和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二是个别教师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够,还不能适应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三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滞后,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四是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还比较严重,不能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坚强的保证。

2、深化学习研讨,切实转变观念

2月——3月,集团各学校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好每天下午的自主学习时间,深入学习“顶层设计”方案。在组内开展对“顶层设计”的认识与理解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识的讨论、交流,规范行为,并形成学习心得上传教师博客。2011年3月10日上午,龙一小教育集团召开了2011年春季学期工作研讨会:集团理事长陶友珍宣讲集团新学期工作要点,在坚持“引领互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办学思想大讨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的构建,力争促进本集团内学校高位均衡上有所进步与发展,制定的四项工作目标及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得到了理事们的高度认同;其次集团内四所学校着眼于校情实际,交流了新学期学校工作的新举措。33小钟青俊理事创新思路,筹集资金,买来篮球、铁环等器械,努力创造条件将山区孩子每天一小时的锻炼真正落到实处;34小罗德鸿理事从规范教师上下班时间这一细节入手,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并抓牢抓实;35小何传福理事则在兴趣小组、课题、养成教育三方面制定新措施,争取有新突破;接着开展的集团内学校第二次办学思想交流将本次会议推向高潮。

3、专家引领点拨,完善办学思想

3月24日上午,基教一科罗科长、白科长、李金鸣、付勇老师一行四人,到学校开展 “顶层设计”及“学校办学思想大讨论”的调研座谈活动,学校全体领导班子和空堂教师参与了座谈:陶友珍校长全面介绍了学校开展“顶层设计”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以及我校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和谐发展”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并对我校在践行“顶层设计”,特别是对形成我校“顶层设计基本框架”的思考进行了具体、详细的阐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各部门的工作开展为基点,用丰富的案例和活动阐释了学校对“顶层设计”的践行,让基一科的领导对学校践行“顶层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代表冯玉兰、朱国琴、王丹老师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对“顶层设计”的认识,谈自己对学校办学思想、各项改革措施的认识和理解,谈自己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收获和成长。基一科领导对学校落实“顶层设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习落实、工作落实、辐射到位。

4月9日上午,龙一小教育集团“顶层设计”讲师团报告会举行,集团内四所学校(1小、33小、34小、35小)的241位教师聆听了三位龙泉小学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教培中心何智远副主任号召教师们《把教育敬重地捧给孩子》,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着“顶层设计”与教育的真谛;其次第三教育集团理事长、龙八小秦文彬校长从国际、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境界、心态、意识等方面的分析,围绕《教师的深层追问——我是谁?》侃侃而谈,呼吁教师重塑自我,扮靓角色,做一个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实验小学的陈琼副校长用令人震撼的一段视频告诉在场教师:人的潜力无限,作为学生成长的教练,我们需全力以赴——《为学生发展奠基》。

根据学校实际,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龙一小教育集团各学校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办学思想文本材料,并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专业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期我校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重点落实了以下工作:

1、成立《教师自主发展家园》,促进教师主动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践行我区“顶层设计”理念,遵循“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为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氛围和服务;通过读书、反思、探索、锻炼等途径,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使教师在个人修养、专业素养、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提高。学校结合实际,本期成立“教师自主发展家园”,使之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园、教育人生的创业园、教师生活的乐园和精神家园,实现“人人发展,共同提高”。

教师自主发展家园区共开设以下园区:一是教育论坛园区,包括智慧课堂、班级管理、团队合作三个分园区,为教师提供高效课堂研究、有效班级管理以及和谐团队建设等交流术平台。二是教育研读园区,包括教育经典、教改前沿、分享成长三个分园区,为教师提供静心阅读教育经典、学习教改前沿、交流阅读收获的时空。三是进修培训,包括学历提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三个分园区,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主动参加非学校安排、利用业余时间自费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举办各级专题讲座。四是网络空间园区,包括技艺切磋、在线交流、资源共享三个分园区,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教研、资源共享、互助提高等网络平台。五是阳光生活园区,包括阳光锻炼、幸福生活、艺术人生三个分园区,为教师搭建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平台。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外出培训及二次培训。

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庞大,这支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学校首先是重视思想引领,学期初召开龙一小各层级骨干培训工作会,梳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得失,为教师们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克服职业倦怠,对各层级骨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为各层级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指明奋斗目标,龙一小教育集团理事会理事33小、34小、35小的校长列席会议。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把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作为对教师的一项重要福利,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近300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提高,仅本期的前三个月时间学校所花教师培训费用达4万余元。如:李云惠到大连、陈霞到厦门、阳晓艳到浦江,黄兴凤、毛海燕、冯玉兰等老师到自贡、黄慧章、李建明等老师到广元参加研讨会;张晓琴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近百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课堂观摩。凡外出培训的老师返校后均对在校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这些培训和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转变了教学观念。

3、发挥学校及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校继续加强了与黄土小学、龙泉四小的“导师团”活动以及与33、34、35小学的教育集团活动,坚持学校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对以上学校开放,坚持组织以上学校研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问题。学校各级骨干教师通过师徒结对、1+1帮扶等活动继续落实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发挥了我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在教育集团内乃至全区小学教育的影响力,也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发挥科研先导作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怎样把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做得优质、做得高效,这就需要强化科研意识,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本期重点落实了以下工作:

1、独立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扎实高效

本期学校继续开展了各结题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和策略的研究》、区级德育课题《小学生劳动习惯序列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成果推广应用和深化。同时,认真开展了区域性课题《3C知识形成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对强化教师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及儿童成长的规律落实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独立承担的区级英语课题《优化小学英语活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也按计划开展,为下期顺利结题做好准备。拟申报的课题,如语文课题《小学习作校本教材教法序列化的研究》美术课题《古为今用——新课改下小学水墨教学创新的研究》正在认真开展,为下期申请立项做好准备。其余学科立足学科特点,积极进行微型课题校本研究,如音乐的识谱教学研究、体育的队列训练研究、科学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等。

2、教育论坛(课改沙龙)活动纷呈,研究交流氛围浓厚

本学期将课改沙龙与“教师自主发展家园”中的“教育论坛”分园活动进行了整合,目前已经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都尽量邀请龙泉一小教育集团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参加,分别是语文同课同构暨课堂大赛研讨、数学精彩课堂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教育阅读分享等。在每次的论坛活动中,老师们准备充分,发言积极,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组织抓好校第九届新课改暨创造教育研讨会工作,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教学专业成长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本次课改研讨会分为说课比赛和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两部分。这次说课比赛主题为:落实课改理念,实践“学案导学”。体现了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我校教师不断钻研教材、钻研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赛课的形式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同课同构为载体的人人献课的基础上,推荐教师参加校级赛课。同课同构的顺序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每个学科同课同构结束以后就进行了该学科的赛课。四月中旬,进行了语文学科的赛课,集团学校和帮扶学校的近20余名语文教师全程参与听课,校内近150余人次听课。参赛教师们在教研组的积极指导下,经过精心准备,反复调整修改,反复实践研究,力求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4、育人为本,强化常规管理的校本化与课程化研究

本期集团内各校都强化了常规管理校本化、课程化研究的意识。龙泉一小本期率先大胆地进行了常规管理的改革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出了“四个严格”的要求(一是严格按课表行课、不拖堂;二是成套成册的教辅资料不进书包和课堂;三是严格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四是严格下午的路队放学)。在对每周升旗仪式、值周工作、开学工作、家长工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毕业班管理、大课间落实、校园环境卫生、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在家长工作方面,仅龙一小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大型的家长培训会,通过集中交流,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建设学校;龙一小教育集团在3月17日组织开展了毕业班管理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校除集团的四所学校外,还有川大附小东山校区、龙泉四小及龙泉六中的领导和老师,针对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小初衔接三个重点话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在4月21日滨河幼儿园毕业班的师生在园领导的带领下,与我校一年级师生和毕业班老师进行幼小衔接的深度研讨与交流,让幼儿走进学校体验了小学生活,为幼儿在九月份的入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4月28日龙一小教育集团在33小开展了主题为“强化常规、优化流程、提高效益”的研讨会,围绕大课间活动组织、环境卫生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三个专题进行现场观摩、问题诊断、深度研讨,有力促进了集团内部常规管理的高位均衡。

四、聚焦高效课堂管理,强化科学育人观念

在教导处的牵头下,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坚持随堂听课、每天巡课。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候课,学生到位,课堂纪律,教学常规等。并使用了班级《教学教学日志》,及时反馈、了解教师课堂现状、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课堂有效性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正、优化。

1、细化教研组管理,强化教研组建设

继续强化教研组团队合作的精神,强班级调教学内容、进度、练习、教学资料统一,组员之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质量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捆绑考核。其次,教导处加强了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考核,每周至少参与4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具体细致地指导教研组的工作。要求教研组长每周对教师的课堂常规、作业量的布置进行考核,教研组长在考核的过程中及时地对组内教师进行指导和提醒,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各教研组丰富了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创造性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做到了提前精心筹备,时间、地点、人员、活动落实,有实效。

2、深化教学研究,教科研结合深度探讨

本期继续深化“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单元教学案设计必须体现“学案导学”的理念;课堂教学实践落实“学案导学”的理念。学校通过组内听评课、行政听评课进行监控和指导。使“学案导学”的思想真正变成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们的课堂研究和实践能力,本期学年继续深化“同课同构”课堂竞技场活动。根据方案,各学科按月开展“同课同构”,各学科教研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以“学案导学”的思想,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准备充分,积极听评课;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教师“同课同构”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交流。本期的各学科的同课同构内容与课题研究密切集合,如已经结束语文学科同课同构都为习作教学展开研讨,这对全体教师而言,无疑是个挑战。虽然充满艰难,但是研讨过程中的收获却让老师们欣喜不已。这样的研究,使我校的学案导学工作得以扎实的推进,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加快学科建设,强化全面质量意识

以语文、数学、英语为试点学科,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与督促,深化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与课后反思,促进每位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准备后才进课堂,每堂课后及时从自身的角度梳理当堂课的优缺点,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注重对学生基础学科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意识。4月开展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通过阅读红书、写读后感、讲英雄故事、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真开展“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保证每天1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营造了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

4、开好质量分析会,专业理性查找差距

集团内学校均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半期检测工作,从半期质量检测到质量分析工作,均坚持“真实反映问题,理性的面对问题,科学的改进问题”的原则进行。特别是在各年级的质量分析会上,坚持要求老师们不急躁、不埋怨、不责备,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差异,坚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优化与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坚持研究高效的课堂学习,坚持团队合作,共促学生和谐发展。做好下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体现。本期学校及集团内学校重点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成长乐园”选修课程的启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本期学校在充分调查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师特长的基础上,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国画、游泳、跆拳道、合唱、美术等各具特色选修活动课程共计开班53个,涉及7大类别21个项目,全校一至五年级2255名学生一人不落地选择参加了相应活动课程。

“学生成长乐园”选修活动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名同学必须选择至少一门,每周五的下午设置两节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二是面对兴趣特长凸显的学生,根据教练、场地,每周二、三、四下午分别设置1节专项训练课,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的充分发展。

“学生成长乐园”的推出,是我校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实施素质,实现“爱上学校生活

主动和谐发展”办学目标的具体举措。选修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搭建平台,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2011年4月8日下午,龙一小教育集团第33、34、35小学的20余位老师观摩龙一小学生成长乐园。一小集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了选修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彼此真诚地交流中共同成长,让学生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期开展学校乒乓球、竖笛等特色项目的培训学习活动,使其有一定的成效。学校本学期坚持开展乒乓球教学活动。首先是各班的每周最后一节体育课的内容定为乒乓球,其次是在乒乓球活动月中,要求学生人手一拍,坚持课间操时间进行垫球控球练习,在学校的体育节期间,学校专设了乒乓球的比赛项目,以此影响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乒乓球的学习当中。参加今年龙泉驿区的乒乓球比赛,学校荣获二等奖。本学期,学校联系到龙泉树仁艺术中心为我校学生人手配备一根竖笛,使得山区的孩子享受艺术熏陶又多了一条途径。学校采取三步走的办法进行竖笛教学。一是让学校的兴趣组的孩子先学会,然后是让学校各班级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逐步学习,最后是进行竖笛学习校本教材的编写。

2、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活动的落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集团学校在3月份开展了科技节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实践——读科普书、听科普报告、画科幻画、办科技小报、参与科技知识学习、参与船模、飞模的组装制作与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4月份开展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快乐少年”的读书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育节活动,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强健学生的健康体魄。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这些展示风采的平台,不但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练就了技能,促进了发展,提高了素质。

3、积极备战成都市小学生第二届运动会,比赛成绩满意

本期根据教育局的统筹安排,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三月开始全面进入了小运会项目的集训工作,跆拳道项目学校克服了外聘教练的困难积极训练,组织比赛,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气排球项目临危受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游泳项目更是克服了气温低、没有硬件设备的极大困难,采取租车、租场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跻身了一等奖的行列;最后一个项目啦啦操的比赛将在本月21日比赛,因为有教练的刻苦训练,有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相信定会取得好成绩。

4、“育人为本,安全为前提”,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成都市本土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合作,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全校学生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坚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坚持用“顶层设计”的理念,做好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实践活动的过程组织、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学校初步思考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用校本化与课程化的思想进行研究,拟用六个学年上半年的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体验性实践活动,用下半年的时间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爱家乡的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本期组织学生分别到了科技馆、鸟语林、熊猫基地、海洋馆、金沙博物馆、杜甫草堂、动物园。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发现、去成长。

5、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关爱学生生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四川省安全知识竞赛,到目前为止,全校学生2560人参赛,参赛率达96.8%,教师143人参加,除休病假的教师外,100%参加。组织学生进行口腔窝沟防止、春季风疹疫苗接种工作,受到仁爱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

六、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教育教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与意义,本期在学校保障工作方面重点落实了以下工作:

1、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学校教育现代化,成效显著

学校耗资近五万元装备了无线网络机站3个,2011年2月21日下午,景泽良老师在龙泉第一小学笔记本机房对行政班子及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举行了校园无线网络使用培训。培训中,景老师就我校校园无线网络安装的背景意义,无线网络拓扑结构、校园无线网络的功能定位、无线网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老师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龙泉第一小学校园无线网络的开通,标志着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助力学校信息化建设,助力学校顺利争创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今年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评比工作,采用“县级自荐、市级推荐”方式开展。我校网站做为龙泉驿区唯一一所学校网站推荐到市教育局,经过市教育局二轮的评选,我校网站成功入围省级评比。

2、“积极配合、主动介入、充分对接”,落实校安工程建设

本学期,按照计划将于9月底完成五栋建筑的校安工程建设,到现在为止已经初步完成了音乐楼和教师办公楼的维修工作,正等待验收后交付使用。行课期间进行校安工程建设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老师们全部到教室办公,行政后勤集中到综合楼笔记本机房办公,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井然。集团中34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对学校三栋教学楼的校舍安全加固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学校操场高压电桩迁出的联系工作。

3、充分利用春季时光,完善学校绿化、环境建设工作

本期学校专门邀请了绿化工程设计专家根据学校要求,在学校环境文化“科学、人文、积极、和谐”的指导下,完善了绿化的不栽补种工作,为师生营造了更加舒适愉悦的自然环境。集团内部33小也进行了后花园的改建工作,完成了围墙文化的建设,使山区孩子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环境熏陶。

七、遵循规律,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发展成效

时间已经过半,龙泉一小教育集团各校将坚持“遵循规律、尊重差异、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先进理念,坚持精益求精做好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理念,不功利、不浮躁落实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校本化、课程化研究,提高工作效益,实现智慧高效的学习与工作;二是在集团内部加强以复习课为主要内容的师徒同课同构同上研究,完成并开展学校顶层设计大讨论工作,拟准备以集团为单位申报学校常规管理校本化、课程化研究课题工作;三是继续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四个严格规定”,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四是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五是以创建迎检工作为载体,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第三篇: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2、构建新型教学样式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等。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综合课程教学的素养 教师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修养,能够开展合作教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要建立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六个”转变: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从重认知转变为重情感,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重教法转变为重学法,从重继承转变为重创造。

5、提高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

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起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为新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第四篇: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即将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多少年来,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于是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其实并不符合实际。教育面对的是人,作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到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这种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中,每 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一定位置,分担一份责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去约束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由于一个人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也就承担多种角色,如一个教师在学校中充当教师角色,在与其他的教师交往中充当同事角色,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父母、丈夫(妻子)或子女角色。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

二、角色的转变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 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一)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做为知识传授 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 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

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新教材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逐步过渡、逐进和交

替的过程。

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如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融洽,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等。教学行为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二)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成为学生的 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但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播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既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时代性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

从课堂教学与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

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有最佳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力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题星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能力。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五)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从课堂教学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想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去也向学校开发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去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改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走进新角色,教师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就像拥有永恒光和热的太阳,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教师生活的每一天,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生命,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必将成为人们所在地羡慕的职业,他们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喜悦。总之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这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改革,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自我调整(精选)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自我调整

南昌市28中

胡文平

转变教师角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应当学会自我调整,扮演好三种角色:组织者、激发者角色和学生的伙伴、朋友角色。

1、组织者角色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课改之后的课堂教学难以组织。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按照大纲和教材上的要求,把内容讲完就行了。学生虽然处于教学系统之内,然而却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更没有和教师的知识产生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彼此之间是孤立的。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要走下讲台,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不再是学生前面的一个点,而成为了游走全班、关注全班学生的、随时准备激活学生的电子。我们可以比较下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下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相互激活、交流中获得更新和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教师的知识都会逐渐增长,交集部分也会越来越多。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也不再是孤立的关系,比如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室的布置也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复杂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预先组织、对课程毫无准备就去上课,教师将会面临怎样的一种困境。也许即使预先有计划和准备,我们也无法预料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情境挑战着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准备,情况会更加糟糕。有研究表明,那些能将课堂组织和计划好的教师发现他们并不需要严格的纪律,因为他们的课堂教学会比较顺畅地进行下去。教师如何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呢?

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也是教师行动前必须要掌握清楚的。教学目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所学科目本身的需要。目的指导着教学的最后结果,如果一个教师希望教学富有组织性,他们就必须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目的。

其次要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选用教学策略。教师在选用教学策略时必须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依据自己能力、经验、教学风格、兴趣来决定选用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教学。第二,依据学生的需要、水平和特点来选择,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策略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第三,依据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只有符合教学目标、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才会生效。第四,依据可供利用的资源环境决定。分析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的资源,依据条件来选择教学策略。

2、促进者角色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然而,转变中的教师却常常受到困扰:首先,学生对于教师的改变似乎无动于衷,无心参与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心理上受挫感比较重,特别是教学新手,更是感到自己无法被学生所接纳,挫败感比较大,次数多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也被削弱了。其次,课改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和发展,可是绝大部分教师面临的是五六十人以上的大班,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于是,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早已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显得焦躁、厌倦或者走神;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这种方式,也会感到烦恼,而学生的这些表现又反过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

课程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教师的困惑。这些困惑真实地来自于教学实际,而不是来自于理论上的猜想。面对困难,我们该如何应对?等待显然不是办法,抱怨也无济于事,教师应当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投身与新课改中去。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伙伴和朋友角色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过去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形象,而要成为和学生“平等的首席”;不再是学生的管束者,而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但教师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教师该怎样处理教师的权威与朋友、伙伴身份之间的角色冲突与矛盾?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朋友、伙伴”式的魅力人物?

首先,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成熟水平、经验及其性格,这有助于教师的心理置换,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其次,要学会有效地倾听,而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倾听是教师和学生交谈的基础,在师生交往的初级阶段,它成为建立平等的信任关系和澄清问题的关键。学生会从你静静地聆听里面获得信任和安全感,而你也能从学生的倾诉中获得最多的信息。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对学生的谈话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引导,保证谈话在一种健康、积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持续进行下去;第三,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帮助机会与方式,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时,必须提前考虑到学生对这种帮助会有怎样的感受,他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强调真正出于爱心的帮助是无条件的,不会让受助者感到屈辱。教师时时处处都提供帮助,这样只会使学生变得压抑或依赖。会帮助学生的教师善于把握分寸,提供的帮助既能尊重学生的情感,又能促进学生的自立。

作者简介:胡永萍(1965--),女,甘肃秦安人,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电话:***

8309843

下载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下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一) 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 1、 国内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2、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 (二)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从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学者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别人设计......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武安市上团城乡 马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旧形式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 陈敏石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需要教师角色意识的重新定位与适应,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以及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思考。关键词:新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