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浅谈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韩愈有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教师这项职业看做是一种传承文明的职业,传递祖先留下的文明。而在当今社会,教师除了要“传承文明”外,更要“开拓创新”,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专业自主意识,要有创造性。专业自主意识是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是教师职业专门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需要外界赋予的一种条件。教师具有了专业自主意识,才能在实践当中专门形成专业自主能力和专业自主习惯。
一般来讲,人们往往看重教师劳动的外在社会价值,把这种劳动的性质看作是传递性而非创造性工作。因此,尽管社会赞美教师,但人们歌颂的只是他们对学生的爱心,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的奉献,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园丁一样用心血浇灌幼苗,像春蚕一样到死丝方尽。所以红烛、园丁、春蚕成了教师的代名词。但这种歌颂并未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的意义,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认识的局限。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外在承认和给予,取决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外部评价手段对教师有很大的影响和约束。尤其是升学考试,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大大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说,一旦教师外在的价值被否定,那他的工作也就毫无价值可言。这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外在的价值表现----教学成绩而忙于“传道、授业”,忽略了自主意识。
这些年来国家对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与此相应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方面的要求逐渐凸显,它恰恰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呼唤创造性!因为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远大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凸显出来。当代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教育这个古老的事业,注入了“创造”这一强大的生命力。它使人们找到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而言的外在价值与对从业者----教师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之间的统一基点,找到了教师可能从工作中获得外在与内在统一的尊严与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创造。人的生命力只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焕发,才能为社会作出富有不可替代性价值的奉献。
但就目前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来看,恐怕远未达到在自己独立领域创造的水平。这促使每一个已经选择当教师的人和可能选择当教师的人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看到教师职业能给人带来的内在尊严?你的职业劳动质量,是否已达到了因创造而获得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水平?这些问题,必将唤起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如果没有这种反思和重建,即使社会提出了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新时代要求,也不会自动的、自然而然的成为教师群体和每位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实践。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他们的生命才会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他们的每一天,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向着职业内在尊严得以体现和被更多人体验的方向这一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方向转化。其实,在当今中国,教师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并非难事,因为教育事业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创造者。教师若把人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就会不断的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快乐,自己的生命和才智也才能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指导作用,正是在教学活动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当学生有厌学情绪时,你怎样让它重新找回学习的激情?当学生自卑时,你怎样帮他找回自信?当学生自满时,你怎样让他头脑冷静的认识自己?当学生心中茫然,失去目标时,你怎样帮他重新定位?当学生在青春期萌发情感,你怎样才能让他他摆正心态,摒除杂念?当学生有嫉妒心理时,你怎样帮他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你能否听出学生不同答案中的创造?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察觉学生默默的努力和细微的进步?你能否挖掘出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它们闪光?你怎样使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你没有忽略他?你怎样能让学生在争论中有所收获,擦出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具有自主意识,在课堂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东极、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有自主权。基础教育改革为教师实施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即将步入一个崭新世纪并渴望创造的教师们,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二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引领教师合理规划促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专业自主发展化发展是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应由教师自主规划,教师专业化也应由教师自主发展,而学校领导者则应以教学为中心,做教师职业规划的引航者,当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促进者。
一、引领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促使教师创造专业生命价值对教师专业化的正确理解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个体是专业成员,教师个体专业化存在于教师职业专业性之中。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继续教育”,习得专业知识及技能,体验专业道德,持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忠诚教师职业、提升教学品质、优化专业行为、增强专业责任,从而形成专业自我。专业自我,即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自主发展专业水平。这是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的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学校管理者关注,引领他们走阶段性的自我发展之路。指导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就是引领教师在职业生命的各个阶段上焕发专业发展的生命活力,逐步创造生命价值。教师制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具有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学校管理者在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正确引领。
1.引领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理想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则
上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把教育当作杜会发展的重要事业,把教师当作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市场也正在发育,人才交流十分广泛,在职教师可以跳槽改行,也可以通过考研究生的渠道去追求高薪职业或进入其他领域的研究行列。所以,学校实施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不能脱离教师本身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思想。如果有些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或者始终不愿把教师当作终身职业,那么所做的教师职业规划,只是敷衍,走走形式而已。因此,引领教师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了解分析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方式指引方向,使他们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追求,努力创造教师职业生涯的生命价值。
2.引导教师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内涵是规划职业生涯的指导思想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说法尚不统一,涵盖内容有多有少。如筛选其中要素,可归纳为:专业道德、专业态度、专业境界、专业修炼、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所以我们不能把专业内涵片面地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还应特别注重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身只能是抽象的,而遵循落实却是具体的。况且,我国1997年8月7日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全面,有的条款已经比较具体。如第四条中就明确要求:“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其实这就是专业道德的规定性要求。教师的专业道德,涵盖内容丰富,它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核心,是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思想。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引领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首先应注
重教师职业道德,将其具体落实在专业化之中。
3.以学校共同远景为基础确定层次性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
教师职业发展应置于学校整体发展之中,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发展,就没有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职业发展推进了学校整体发展。因此学校在教师个体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引导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瞄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可对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近年任职的合格教师五个层级,提出层次性的要求,要求做到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分段实施逐步推进。
二、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使教师在过程中自主发展
学校管理者在引领教师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展的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过程。应当考察阶段性的“过程发展”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趋向,从而作出相应的引领策略,其中特别要重视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开拓自主发展的空间,是让教师自主实现动态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提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就是为了引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提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平台有种种,以笔者之见。主要应创设好以下三块平台。
1.理论学习的平台
如组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理论研讨、定期请专家讲学等,能迅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在专家讲学的过程中,引导教师
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专家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对话或深入探讨。专家开设的专题讲座内容,大多是对当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念作联系实际的诠释,或对新课改中的具体问题作策略性指导。这些讲座起到了“专家引领”的作用,实质上是利用“理论引领”的先导性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2.教学交流平台
在当前,应当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切入口,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教师个体与同伴之间、教师个体与领导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讨论和解决新课改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引领教师发展和提高课改质量的目的。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如:让教师发表对某些教学现象的观点,或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阐述教育教学研究心得:以学科教研组为研究基地,开展多种研究活动,可以举行目标性的达标课、示范性的观摩课、专题性的研究课等,课后共同研讨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以及教学效度;开展教师沙龙活动,这是一种自由主题式的教育教学问题讨论会,能使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大家真诚交流,敢于自由地发表见解,营造了学习与研究、互动与共享的和谐氛围。
三、指导教师实践反思。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活动质量美国在教师教育中,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学校“培养反思型教师,使他们一生都研究教学、探索教学。”也就是齐头并进,反思必须渗透于日常的专业生活之中。所以学校应当关注教师日常的专业活动质量,为他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的反思支持。
1.帮助教师提高实践反思的认识
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中自觉反思,形成习惯。这是最为重要的反思支持。主要应使教师认识到:反思是检验,反思是动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建立实践反思机制
由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因此实践反思必须理顺关系、明确过程,并设定内容和形式。(1)组建实践反思的“拓进团队”。可由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及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推直团队”的职能是,考察各层级教师个人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帮助查找存在问题,协助确定改进策略(2)确定实践反思的过程性发展路线:目标——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反思——改进,进到创新发展。这是对各阶段发展目标实践效能及其过度的实践反思。(3)规范反思内容和反思方式。学校教育教学现象很多,反思不能包罗万象,无的放矢。
总之,不能脱离对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否则就会削弱对规划实践的反思力,不利于进行发展性实价,归根到底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庄镇中心小学2011、4
第三篇:树立自主意识
树立自主意识,开展综合活动课
一、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自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学习活动,力求在学校和教师的上导作用之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关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交往的主动关心和作用根据我们研究,这种学习活动按学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本质上是学科活动,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我们强调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自主性,反对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搞机械灌输,要求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倡将一些理科的演示实验扩充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语文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原先由教师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
第二类活动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学科课堂教学的时空,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活动课。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但社会生活内容已被引进。因此它既是学科课程的适当延伸、扩展,又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我们要求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能基本达到自主,即学生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与经验;并且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要因自主性的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例如河虾标本制作这项活动,学生不仅要具备生物课关于标本制作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去了解河虾生长条件等水产养殖的有关知识,同时通过独立观察与亲自动手,学习解剖、防腐、固定等标本制作技能。
第三类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最大的自由度。这类活动打破学科、班级的界限,强调学习的综合性和社会性,强调活动向课外、校外展开,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特长都能得到比较充分与和谐的发展兴趣小组是这类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由结合,聘请教师当指导,自己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近年来英语口语小组在我校最显活跃,因为学生能与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直接会话。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是这类活动的常设内容,学生在为老弱病残者上门打扫、购粮买菜中学习如何料理家务,在为他们读报讲故事、表演文艺节 目时锻炼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服务活动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会关心别人。
上述3类自主学习活动尽管内容、形式、范围等各有区别,但都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们之间既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又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形成“活动-发展”教学新格局。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现正成为我校创造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抓手并取得初步成效。学生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外和社会活动中,自主自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几年,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出现积极变化,拾金不昧蔚然成风,更有一 名学生拾到几十万元巨额支票交公,因而被授予市精神文明建设百件好事奖。
二、开展综合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70年代以来,国际上十分推崇“综合学习”这一新模式,它就是将学科学习及学校内外各种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综合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将课堂学习与社会中各种现实问题相联系,通过这种学习,促进学生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的统一,并进而达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综合提高学生作为公民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学习”的提倡,扩大和丰富了活动课的内容,使之不再限于经验学习的范围。这种理论对于我校开展第三类自主活动实践无疑值得借鉴。我们运用课程理论着重审视了第三类自主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综合活动课的探索。
去年上半年以来,我校以“寻根认祖”“现代农村的交通”“义务献血,人人有责”等为课题,设计了若干个综合活动课方案并予以实施,又对话动课的编制原则和活动模式开展思考。
首先,课程目标应融于活动之中,通过内容的综合性与时空的广域性予以落实。“寻根认祖”是一次对青浦境内具有六千年悠久历史的崧泽文化遗址的寻访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认识上海先民的生活状况与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生产状况,这里涉及历史、地理、社会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蕴含着这次活动的一个宗旨,让学生接受一次文化熏陶,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为增强学生对“寻访”的体验,活动过程安排了一项8公里行军的内容,并且强调学生要克服困难,互相帮助,保证各班无一人掉队。把体育课从校园里的队列操练引向军训式的实地步行拉练,扩充体育活动的时空,这又蕴含了这次活动的又一个宗旨,让学生通过行军锻炼体魄,增强纪律性与学习团队精神。整个活动由参观出土文物展览,听介绍遗址发现、发掘过程的专题讲座,寻访遗址现场等形式组成,其中又包括班组讨论、交流学习收获等活动,一共持续两周时间。显然,这类活动课的学习目标已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而常常是德、智、体多方面的要求,并且这些要求又需要通过综合性的内容和相应的时间与场合才能落实。
其次,课程编制应因地制宜和灵活多样,通过课题的地方化和形式的多样化予以实施。“现代农村的交通”是个辐射面很广的学习课题,交通有水、陆、空多种形式,但就农村而言,常见的还是公路交通。318国道横贯我县全境,我们就根据这个地方特点编制活动方案,从交通与经济建设关系、汽车行驶与交通秩序、交通法规与我、交通污染与人类生存环境等层面多方位地展开学习活动,又使各项活动围绕着对建立“人和交通”良性生态这个目标的认识,帮助学生从小打好现代观念和科学意识的基矗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农村交通情况的考察,了解青浦经济发展形势和体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振兴家乡、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类大型的活动课题,我们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有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沿国道采访两旁的工厂企业;有的学生在校内检查师生自觉执行交通法规的情况,将校园内停放的近千辆自行车逐一验看,对其中不合规范的一百多辆车的车主发出公告并督促修理;有的学生到交通繁忙地段进行现场考察,亲身体验汽车废气与噪声的污染,感悟交通民警的敬业精神。最后,全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一个体息日时间到青浦镇主要交通道口统计汽车流量、观察违章行驶情况和宣传交通法规。活动形式多样化带来了丰富多采的学习结果,面向社会的学习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唤起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再次,课程评价应注意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结合,尤其应突出过程评价。学科课程评价基本上仍是以学得知识的结果作为依据,活动课的评价不能照搬,它不只是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考察,更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态度、情感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义务献血,人人有责”这项活动无法对有形的活动成果----献血作出评价,因为学生尚不到法定献血年龄。但是我们可以考察每个学生是如何获得并以怎样的态度获取关于血液、献血与人的生理健康、公民献血意识等知识的,以及他们通过了解献血意义,社会供血状况、无偿献血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对公民的责任、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否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是否促进了态度、情感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当然,这种学习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第四篇: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中学历史教师与“自主”专业发展
摘要: 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在驱动力”,历史教师只有获得内在驱动力,才会获得专业发展。笔者试图从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阅读、反思、主动交流三个方式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斯滕豪斯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关系课改成败的关键。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当人的生存安全等基本需要受到威胁或发生缺失时,人的心理就会引起巨大的内需力。教师由此产生的内驱力是远远大于外推式的培训效果的。所以内控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即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调控下的发展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专业发展途径。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的发端,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成长有五种需要,这五种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两类。缺失性需要要求在物质生理、生命安全、社会关系和个人尊重感这四个层面得到满足。发展性需要即渴望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指个人价值、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发展。马斯洛还认为个体成长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每个人都有潜能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尽管需要层次理论最初是用于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但实际而论,需要层次理论足以诠释中学历史教师自主成长的动力系统。当代大部分历史教师的缺失性需要主要有物质生理、社会关系和个人尊重感三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学生的认可程度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历史教师发展性需要是成为一个有风格、有思想的、有境界的教育家型历史教师。缺失性需要会引发历史教师热爱人生、渴求知识文化,发展性需要会引发历史教师反思规划、超越自我。需要缺失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促使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学习,以增加发展的动力,获得发展的潜能。历史学家钱穆说过一些人生三步骤的传统观念:第一懂生活,第二有事业,而生活需要事业,第三有德性,这是生活事业的归属。其实与需要层次理论不谋而合。懂生活的教师自然热爱人生,珍惜人生的教师更重视教育事业,德性自然是一种教育境界,对人生有不懈追求的教师才能获得境界的熏陶。此外,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发展的途径要依靠个人内在地学习,因而强调自主性,可见中学历史教师自主发展有其实现的巨大潜力。
中学历史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能自觉端正教师心态,避免教师倦怠,充实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历史教师越教越没劲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现象正是教师倦怠,具体现有很多,比如:对待备课应付了事,对待学生态度冰冷;害怕课程改革,厌烦各种研讨会;上课前步履阑珊,下课后如释重负;上课声音低沉、面无表情;很少读书写作,没有要求和追求等等。追究原因,这类历史教师无非是认为历史教师本是社会的小角色;历史教师只能维持温饱生活;学工作就是让学生考试。其实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缺乏的是热情和信念等个人情意方面的因素,没有发现是自己书看少了,导致素质不够,心态不好,信念不足。教师首先要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储备大量的人文知识,提升为师修养。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要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将其作为一生的志向去奋斗,从同行和学生那里获得历史教育的幸福感。
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途径为历史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条件,但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是转化各种条件成为现实的关键。只有教师努力追求自主发展,才有可能将专业发展的收获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方式,对个人理念与情意极为重视。在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情智因素往往能再次拉开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发展的自主性越来越明显。自主发展程度高的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富有激情,善于协同学生的情感,因此能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自主发展发展事持续内在的发展,阶段性没有教师专业发展那样明显。脱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主发展也很难见其型。教师自主发展却能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后表现就是自主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例如,著名教师夏辉辉将她的成长比作一只蝴蝶破茧,她认为教师的成长更多地是来自社会进步的要求,所以,从业伊始她就以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专业阅读、教学反思、主动学习、与同行交流中积蓄自主发展的力量。新课程改革之后,夏辉辉老师真正开始思考历史教育本质,她形成了历史是教学生学会思考、感悟智慧的认识,并开始追求自己历史教学的风格,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她大胆塑造“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帕帕提”的农民形象,这意味着她已经从更多地内心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尝试去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如今,当她与历史教师讨论“什么是历史”的时候,就是在感受历史教育的幸福感,她感受到这个话题具有永恒魅力。夏辉辉老师从寻求专业发展起步,形式上获得了许多进步,但是当她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历史思想方法的时候,她才开始向更高的层次上发展、真正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在阅读相关的资料后,我将历史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途径归为以下几种:
一、阅读学习充实自己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激发潜能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师在阅读、学习中,能满足需要缺失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进而充实人生。许多优秀教师描述最享受的事情莫过于阅读书籍。说到阅读,四川的一位已退休历史教师李洁说:历史教师有三类书必读:一是史学名著和论文;二是当代历史教育和教学理论;三是新近出版专业历史著作。
1、跟历史专业有关的著作,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有选择地读一些。其一,国内从事历史研究名家学者所写的通史或断代史、专题史的著作,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比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其二,海外学者的著作。比如唐德刚的《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袁氏当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等,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伟大的中国革命》、《观察中国》等;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这类著作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材料丰富,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给日常的教学提供有用的材料。
2、适合个人兴趣爱好的某类书籍及报刊文章,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比如,一是地方史;二是古代史料笔记,一套中华书局版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可以提供除正史以外大量的史学研究素材。三是跟历史有关的相对通俗的读物,著名的人物传记:《丘吉尔传》、《林徽因》;小说《红楼梦》、雨果《九三年》《悲惨世界》、托尔斯秦的《安娜特卡特琳娜》;比如易中天的著作、余秋雨的著作,还有一些长篇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姜戎的《狼图腾》等。其它像一些杂志,《炎黄春秋》、《中外文摘》、《读者》、《读书文摘》、《读书》等,有一些文章也很实用。
3、专业教学杂志。这类杂志上的文章精悍实用,紧扣教学改革的脉搏,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非常强,既适宜教师现学现用,也成为教研员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教研参考资料。历史教学及专业杂志,象《文史知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炎黄春秋》、《历史学习》、《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等,这样,基本上历史教学的专业杂志都能看到。
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超越自我是个人发展的最高目标。囿于时代或环境,每个教师的思想都有其局限性,自己一时不能察觉。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的关系,得到一个客观中肯的分析后,再进一步进行教学。提倡反思教学实践,促进行动研究,能完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行动研究是教师的专业实践”然而,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这种专业的行动研究。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不平衡,重视知识,忽视方法,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环境,忽视个人。而历史教师自主发展则强调通过个人不断的学习反思达到超越自我,与行动研究中要求教师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相当,无疑会促使历史教师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并自主进行专业实践。一般情况下,行动研究的主人是教师,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行动研究的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主要方法是反思,故行动研究也是反思性实践,其成果形式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极大地改善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历史教师要热爱历史教育,但不能直接地向学生宣传历史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抓住这个关键,历史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难。成就学生,就是实现自我;要超越自我,还需要将对教育对学生地反思体系化,并做出科研,成就历史教育 历史教师在学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来自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教育理论、史学理论、教学科研和历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困扰,面对这些问题,历史教师不应回避,而应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去解决问题,获得个性学习和思考的体验。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促进中学历史教师自主发展。
三、主动向学者请教与同行切磋
自主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历史教师要警惕闭门造车。如同旅游,从文字中固然可以神游世界名胜,但比起实地观光,缺少与风土人情的直接交往,而感受不全面。我国历史教师可能看过不少名师和学者的期刊书籍,或多或少知道历史教育界中的知名教师和专家。这样做是想了解,同行想过什么,做过什么,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什么水平。但是,由于书籍期刊的主题和版面有限,历史教师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还需要其他方式,到一个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中去交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历史教师备课之时,肯定都会遭遇这些问题,比如“怎么样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怎样导入这一课”,“这一个问题怎么分析”,“下一个内容如何过渡”;接着,教师又会想知道,其他历史教师是怎么样处理这些问题的;最后,教师又会想了解,“这个问题史学界现在有什么新材料”,“目前有什么新书好看”。由此,历史教师要关注同行和学者的动态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向学者请教、与同行切磋意在交流看法、了解新知,而不是盲目迷信,失去自我。因此,历史教师还要警惕人云亦云。
从历史教师专业化到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历史教师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外在环境上看,提高教师地位、创建校园文化、加强教师再教育培训、增强教师教师间合作等措施在一定程度在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历史教师发展差距大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有的教师很早就能将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发挥出来,有的教师干了许多年反而越干越没劲。问题何在,在于历史教师个人理想和情意不同。一个充满理想并且感情充沛的历史教师,不仅能不断汲取知识文化的养料,还善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而教师自主发展注重挖掘这些内在的因素。因此,强调历史教师自主发展必然有助于完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纵观优秀的历史教师,无一不是书籍爱好者。能每天都阅读的历史教师,不说他其他方面怎么样,但就意志一点,就是超人。更何况,会坚持看书籍的历史教师,必然是从中发现了精神的源泉,进而不断激扬其人生、提高其兴趣、充实其信念,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将书中的高品质注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书籍让历史教师自信、有追求的同时,历史教师会产生好为人师的本能,尽管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再是当今历史教师唯一的教育取向,但优秀的教师都想让自己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感受知识和文化的光亮,因此尽自之最大能量给学生好的历史课程,向学生展现历史课程的精彩,为历史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全靠自己的定位,选定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终会成功。参考文献
[1]姜勇,洪秀敏,庞丽娟著.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廖军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三部曲[J].教学与管理.2004.[3]杨炳校.绿色管理:让教师自主发展.杭州日报[N],2005—5(11).[4]陈振华.教师自主发展:当下的意义、途径与条件[J].陕西师范大 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5]丁保录.略论教师幸福与自主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3).[6]朱煜.新课程与历史教师角色的演变[J].教学研究,2002(9).[7]夏辉辉.成长——蝴蝶的故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10).[8]熊冰玉.理念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特征和意义[D].温州:温州大学,2012.[9]崔汝冠.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五篇:2010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计划(最终版)
2010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计划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研究,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发展目标:
掌握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提高自身科学教育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达到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科研究能力,.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预期效果:
1.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2.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
3.努力争取参加区级优质课的比赛并获奖。
4.争取论文、案列市、省级级获奖或发表。
6、阅读教育专著2部,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实施策略:
1、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身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2、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每天都要浏览教育网页一次。
3、每学期写优质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设计各一篇。
4、每月准时、认真上传教学材料。
5、每学期各写一篇优质说课、评课、论文等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