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教师职业压力来源是什么?本人认为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造成:
(一)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担心学生考试排名太差、个别差生的工作难做、担心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所班级学生的升学率、工作得不到的重视、学校形式主义的活动或检查太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要求太多。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被教师所控制,这种矛盾易对教师形成压力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 学生不遵守纪律缺乏理想和学习目标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这一切都是教师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并解决这一切问题的过程常常使教师产生厌倦感,感到有压力。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管理人员的不称职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是教师产生压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内部,领导最关心学生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便制定出许多针对教师的加压性制度。如升学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评优制度,职称考核制度,这些无不与学生成绩挂钩。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收入低、与家长关系难处理、家庭不支持等。教师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公众认为教师待遇提高了,就应该加倍努力和付出,教师成功了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则归咎于教师的不努力和无能。教师在他们眼中好像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家长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以及过度的期望使教师产生了压力。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无奈,内疚等情绪就产生了.因此,这看似简单又合理的要求实际上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个人因素
来源于个性特质方面的压力,它与个体的世界观、耐挫力、心理调适水平等因素有关,又因为职业原因,作为教师群体的共同特征,比较敏感于周围的评价,教师甚至会为转学他校的学生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而担心他人指责自己从前的教学质量;教师还比较容易失衡于多重社会角色的适应不良,一方面是为人师表的垂范者定位,一方面又是具有本体欲望的普通人,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另外,还有过多于内省自责等等,都使教师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人群。
第二篇: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
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
5.1%。
3.对生理的影响
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
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
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
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
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
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
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
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
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
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2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 3 44-51.[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20-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0,3(6).[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2004,17(3):47-51
[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27-30
[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48-50
[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2003,10(85),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2-74
[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4-75
[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9(5):72-76
[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3
[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0-24.
第三篇: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
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5.1%。
3.对生理的影响
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
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
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3 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4 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2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 3 44-51.[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20-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0,3(6).[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2004,17(3):47-51 [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27-30 [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48-50 [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2003,10(85),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2-74 [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4-75 [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9(5):72-76 [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3 [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0-24.
第四篇:为什么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为什么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工作性质要求他们需要倾注更多情感和心理关照
从相关人士的调查来看,初中老师处于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17.1%。小学老师重度焦虑占15.0%;高中老师重度焦虑占11.1%。而职高老师处于重度焦虑仅为2.5%,比幼儿园老师还低了好几个百分点,在六类老师中重度焦虑比例最低。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采访中,教育界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初中老师面对的学生处在成长的叛逆期,难以管理。
②高中学生主要面对升大学的压力,而初中学生面临的不但是升高中的压力,升大学的压力也提前转移到初中。
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能不能考入好高中,预示着今后能不能考上好大学,无形之中给老师增加了教学压力。
调查显示,小学老师的职业压力仅次于初中老师,而高于高中老师,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小学老师焦虑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教师兼课多,事务性工作多,②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档案资料的准备;
③小学生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家长要求越来越高,④安全问题让每个教师提心吊担;
另外,城市学校老师重度焦虑高达13.0%,而农村或山区老师为4.5%和。有关人士认为,这与城市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较高、期望值较高有很大关系。老师,再忙也别忘了自己
教师工作有三大特点:说话时间长、站立时间长、伏案时间长。
由此容易产生很多职业病:如咽喉炎、腿部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等。下面就为老师们介绍几种常见的保护自己的方式。第一,注意嗓子保护
特别提醒老师们,对于自己咽喉的保护,切勿大意。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讲话时间不宜过长,课间可穿插提问、练习等。特别是患感冒,身体疲劳者。尤其提醒女教师经期更应少讲话,切忌大声喊叫;
2.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喝酒;
3.患急性和慢性咽炎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tips:咽炎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疲劳,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控制好音量大小、音调高低和说话节奏。多喝水对于长期讲课说话的教师来说绝对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咖啡和茶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好选择,因为它们都含有咖啡因,容易使口腔干燥和胃酸增多,对咽喉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
第二,注意下肢保护
站立讲课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重者下肢可能出现浮肿,乏力,小腿皮肤溃疡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减少站立时间,讲课时可慢步走动;
2.加强肢体锻炼,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散步等;
3.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能疏通下肢血管,解除疲劳,又能使你安然入睡。第三,注意颈椎、腰椎保护
伏案久坐易患颈、腰椎疾病和痔疮,伏案备课或批改作业还易使体质变弱,视力下降,工作紧张易患神经衰弱和失眠。
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定期上医院为自己做体检,伏案时间不宜过长,中间做些扩展胸部,扭转腰肢、脖颈,活动四肢等运动。下面给老师们一点小小的建议—颈椎操 办公室也可以做噢!动作一:仰头望掌
锻炼要诀: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头尽量往后仰,仰视手背。注意事项:手臂尽量伸直向上,否则达不到效果。锻炼效果:舒缓肩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动作二:旋肩疏颈
锻炼要诀:双手手心向下搭肩,由后往前旋转,再由前往后,各30次。注意事项: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舒适为度。
锻炼效果:活动颈椎关节和肩关节,保持关节的灵活度,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动作三:头颈相抗
锻炼要诀:两手交叉贴于颈部,头向后仰,手向前使力,形成相抗效果。注意事项:动作宜缓慢协调,切勿盲目追求速度与力度。锻炼效果:增强肌肉韧性,使颈后肌肉力量得到加强。动作四:左右伸展
锻炼要诀:头部缓缓向左肩倾斜5秒,返回中位;再向右肩倾斜。
注意事项:双肩、颈部要尽量放松,动作以慢而稳为佳,切忌用力过猛。锻炼效果:促进颈椎血液循环,恢复关节、肌肉弹性。动作五:前俯后仰
锻炼要诀:双手叉腰,先低头使下颌向前胸靠近,后抬头后仰。注意事项:动作宜缓慢协调,不可盲目追求速度与力度。锻炼效果:增强颈肌肌力,维系颈部软组织的自然弹性。教师是„蜡烛‟,要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可自己都枯竭了,还有能量给别人吗?
因此,老师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教出好学生。” 不是吗?
第五篇: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姓名 李艳丽
学号 ***48 专业 教育管理
目录
目录
----------------1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关键字):--------------------------3
正文-------------------
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一、引言------------------------------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1.社会因素-2.学校因素-3.教师自身因素----------------------------
三、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1.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3.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尝试用压力理论来研究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三方面探讨,并从、从社会、政府管理、职业特点、个人专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寻求有效的对策来为教师“减压”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但也发现,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工作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
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的生存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也愈发明显,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分析教师压力的来源并提出应对教师压力的对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本文将压力来源归纳为: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首先,人们把教师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使教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其次,这种要求和期望还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特别是仍有较多数的社会人士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把教师神圣化,全能化。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而忽视其广泛性和社会性。教师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必须更加努力支持教师在困难境况中所表现的积极性。为了挽留优秀教师继续任教,应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对在边远地区和条件较差地区工作的教师要给予特别的优惠,这对鼓励他们留下来,不致使因合格教师的缺乏而更差是非常必要的。”[4]
3、社会舆论的关注,家长的关注导致教师压力的升温化。不少媒体对一些偶发事件的报道,将学生的安全问题、惩罚学生方法问题来审视教师的过错,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不良态度归罪于教师。众多的社会成员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而忽视其广泛性和社会性,教师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及心理状态,造成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4、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有压力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5]这些都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工作压力明显上升。
(二)学校因素
1、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考核指标过细,缺乏弹性。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比如:从早晚的签到签退,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导学生的谈话记录,学生活动记录,班会记录。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不科学。教师职称评定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诟病,大多数优秀青年教师由于资历浅,评职称排资论辈;教师绩效工资由学校统筹管理,由于发放标准的不科学性,教师怨言四起,不公平的待遇,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内心痛苦不堪,工作热情降低。
2、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可见如果教师人际关系失调,不仅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且会影响心理健康,产生心理疾病。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教师之间不能互通有无,敞开心扉。
3、学生与教师的冲突,导致教师的情绪严重失调。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得到批评、指责,随着学生或教师的情绪的变化引发一场冲突,如果没有得到有利的解决,教师和学生无法沟通,导致最后学生使用消极态度面对教师,学生的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师的情绪,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不良炒作,煽风点火,如此循环,最后会使的教师的压力无法排挤、慢慢升温,从而失去教学的热情。
(三)教师自身因素
1、人格特征带来的压力
在心理学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等。”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大卫& Reda)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A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由于其性格内向,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6]
2、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
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以至于自身压力偏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心理需要,其基本特征包括富有创造性和反抗社会上现存的文化类型等。对教师而言。许多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摊开的履历表,会被诸如“有何工作业绩、创造发明、科研成果和著作”等项目问得心惊胆战,哑口无言。这时你才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再高的成就无也帮不了你实现自我价值。
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
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全新的要求,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之相差甚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教师压力空前。
二、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一)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社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教师是真实的人,并非是全能的“圣人”,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等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切合实际,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使教师从完美形象的期望中摆脱出来,成为现实中的人,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人。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教师待遇,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使教师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关爱。舆论应减少对教师的负面报道,多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过程。当出现突发事件,应正确面对、处理,不应把所有过错归因于教师,多一份对教师的关爱。
(二)学校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在用人策略上坚持特色特用,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人尽其才,使每位教师都能适得其所,为每个教职工营造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生活上,满足教师的合理、正当的需要。如住房,子女就业、夫妻分居、学习进修、个人发展等问题。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学校领导应尽可能给予关心和帮助;在评价上,摆脱狭隘的个人情感因素。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之间形成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教职工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让教职工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2、完善各种制度。
学校要完善内部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老师。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将工作和心理压力转化为激励情的动力,增强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学校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要讲究实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分层对待,建立健全各种学习、进修等制度,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更多地采用发展性评价,指明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3、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在进行激励时,一定要区分不同的人群。对人群的分析和划分有助于决策层判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由于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既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作为。同时,也比较看重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学校在进行管理时,要与时俱进,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激励。
4、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良好的学校民主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研究表明,教师在民主友善的气氛中,容易发挥积极性。反之,在专制气氛下容易产生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为此,学校可以制定计划,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增加教师之间交际的机会;定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教师相互沟通学习的机会,减少其孤独和嫉妒倾向;成立教师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等具体措施。这些的措施都有助于他们增强认同感,创造温馨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大的心理因素。
(三)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
1、正确面对课改所带来的压力。
教师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接受教学培训,从被动的接受新课改到主动的运用和采纳课改形式,重新武装自己来面对这一重大的挑战,适应这场重大变革。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来驾驭你的教学,从而减轻课改所带来的压力。
2、不断充电,提升自我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素质。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节课。每天我们都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塑造自我。[7]
3、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压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直面社会现实,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以平稳的健康心态去主动接受现实并适应现实;只有教师自身执著地追求,努力拼搏,才能树立其完善的人格,积极的面对挑战。
4、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研究表明,了解自己的教师比不了解自己的教师更具有缓解压力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积极进取,加快专业知识和教师素养的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在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同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
5、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在工作中,生活上与同事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自己的真诚,换来同事、家长、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也是缓解自身压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人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任务:世纪之交的审视.1995
[2]朱从书,中继亮,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3]高竟玉,余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探索.2004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5]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6]赵立芹,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7]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